登陆注册
6476600000007

第7章 婴幼儿心理健康的28盏绿灯

1.宜减轻幼儿的分离焦虑

每一个年轻的妈妈都有这样的体验:在孩子1岁左右的时候,自己几乎被缠得一刻也不能离开孩子,一离开,孩子就无休止地哭闹。怎样才能与孩子说“再见”呢?

把孩子托付给与孩子熟识的人。事先妈妈可和孩子一起看小书、玩玩具,托付人亦参与玩乐,在愉快的气氛里,跟孩子说声再见,并告诉宝宝妈妈什么时候回来,给孩子一个期待。如告诉孩子妈妈在下一个电视节目开始时就回来,并说到做到,给孩子一个安全感。如果孩子对妈妈的离去非常不安,可留下妈妈常用的物品如皮包、围巾、照片等安抚孩子。在分离时,孩子出现哭闹是正常反应,不要过于压抑孩子的情绪。不要打、骂、威胁孩子,但也不要因孩子的哭闹而改变离去的决定。要用行动使孩子明白:妈妈有事情出去是很平常的事,妈妈很爱孩子,办完事就会回来的,绝对不会丢下孩子不管了。这样,孩子有了安全感,就会减轻分离焦虑。

如果是把孩子送到别人家里或去托儿所,最好先领孩子去几次,并陪孩子再玩一会儿,让孩子渐渐地熟悉那里的环境和人,然后再与孩子说“再见”。

2.宜帮助幼儿克服害羞心理

有许多害羞的成年人,究其根源可追溯到童年时代。如果做父母的不帮助孩子从小克服害羞心理,那么这种害羞可能会使其贻患终身。有些害羞的儿童非常孤僻,也许要请教有关的专家方能解决,但绝大多数却可以在父母的帮助下克服。

研究表明,5个孩子中就有2个害羞,其羞怯程度随年龄而异。父母当着孩子的面说“我的儿子害羞”或“我家就他怕羞”之类的话,都会起反作用。熟人也许会因此对他另眼相待,而他则会因害怕出错而变得更害羞。害羞的孩子总是不断地听到批评——即使别人不说他,他也自怨自艾。克服害羞心理最重要的是要给予鼓励,大人的鼓励能帮助孩子从不知所措中解脱出来。

害羞的孩子大都自卑,特别需要帮助他们克服自暴自弃的心理。要表扬孩子的优点,使他感到自豪,树立自信。可把玩伴带到家里来,远比建议孩子“上某人家去玩”好。要让孩子去接电话、捎口信,这样无须见人面,却又锻炼了他与人打交道的能力。

让孩子参加一些适合的兴趣活动,使他们从羞怯中走出来。要有耐心克服孩子的害羞,要耐心理解,耐心帮助,循序渐进,而不要追求什么惊人之举。现在仍困于害羞的孩子,在满怀爱心的父母的帮助下,一定会变得热情大方起来。

3.宜帮助幼儿克服胆怯心理

心理学研究表明,婴儿生来惧怕的只有两样东西:一是怪而大的声音,二是身体失去支持和跌倒。其他的惧怕心理都是后来养成的。例如,父母经常吓唬孩子“别哭,再哭,大灰狼就来咬了”,或孩子被小猫小狗咬过,或母亲特别胆小怕事,遇事大惊小怪等,这些都会影响孩子,使孩子变得胆小怕事,处于惊恐之中。久而久之,形成孩子退缩、冷漠、孤独、自卑等性格特点。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学做一个勇敢的人。

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做:①增强自信心是克服胆怯心理的重要方法。成年人首先要理解安慰受惊吓的孩子,不要强迫孩子否认和掩饰害怕,让他知道许多成年人和孩子一样都有过害怕的经历,这样可以使孩子丢掉自卑感,增强自信心。②要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送东西到邻居家,吃饭前摆放碗筷,到商店买盐等,锻炼孩子的能力,使他们知道自己可以做许多的事情。③施以科学的教育。向孩子讲清自然界哪些是可怕的,哪些是不可怕的,教会孩子躲避危险的办法,这样也能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减少胆怯心理。例如,孩子怕过马路,可带他参观交通岗亭,给他讲交通规则,让他知道什么时候过马路很安全,什么时候过马路很危险。孩子怕小动物,可让孩子多玩玩动物玩具,观看别人与小动物玩耍,然后让他接近一些温顺的小动物,和别人一起抚摸它,最后让孩子单独接触。④讲英雄的故事,鼓励孩子向他们学习。⑤父母亲在生活中也要大胆、勇敢,遇事要冷静沉着,不能大惊小怪或喜怒无常。如家里发现一只老鼠,妈妈首先惊叫逃跑,孩子怎会镇定自若呢。⑥用比较温和的方式对待孩子的错误,不要对孩子恐吓讥讽或动辄责打孩子。很多情况下,孩子胆小是被大人编的鬼、野猫、大灰狼之类的故事吓的。对孩子动辄就严厉惩罚,往往也会引起孩子的紧张和恐惧。因此,爸爸妈妈要采用适当方法,耐心教育自己的孩子。⑦创建一个愉快融洽的环境可以消除孩子的紧张状态,如多让他与同龄孩子玩耍、游戏;客人来了,让他表演节目、端茶水等,并及时给予赞扬和鼓励;谨慎地替孩子选择故事和电视节目,尽量避免孩子见到强刺激的场面。

如果孩子胆小已经成为一种比较固定的情绪状态,如夜惊、遗尿、做噩梦等,应立即请求心理卫生专家的帮助。

4.宜帮助幼儿战胜恐惧心理

孩子的恐惧心理与成年人的恐惧并无两样,只是不同的年龄阶段的表现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每个孩子都会经过这个情感的发展阶段。父母亲应该怎样帮助孩子有效地战胜恐惧心理呢?

(1)不要惩罚或嘲笑孩子的胆小,这样只会适得其反,正确的是承认孩子害怕的东西确实存在,使孩子知道父母了解他的恐惧,也就会相信父母的劝慰、解释,才能解除恐惧的心理。

(2)教育孩子不要掩饰害怕。有些孩子往往会否认自己害怕,这是孩子常用来对付恐惧的一种方式,但实际上越是这样,孩子自己越是恐惧。爸爸妈妈应该让孩子说出恐惧的具体内容,让孩子解除心理上的羞耻感,并逐渐克服恐惧心理。

(3)爸爸妈妈要注意不要强刺激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不要用“你不吃饭,就把你关到黑屋子里去”等话来吓唬孩子,爸爸妈妈可以讲授有关知识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如有的孩子害怕雷电,爸爸妈妈可以给他讲解有关雷电的知识,虽然孩子不完全懂得,但他会减少恐惧,感到安全。

(4)利用孩子的愉快情感来克服恐惧心理。应经常让孩子参加游戏、去公园玩等活动,产生愉快情感来克服恐惧心理。同时,还可以鼓励孩子用讲故事、绘画等活动,讲出或画出自己最害怕的东西,把内心恐惧表达出来,宣泄出去,从而解除恐惧心理。

5.宜帮助幼儿克服夜间惊恐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外来的刺激能引起梦,来自身体内部的刺激也能产生梦。一般来说,梦不会影响健康。但是,有些孩子常会出现夜间惊恐的现象,弄得爸爸妈妈束手无策。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要分析孩子白天有无受过什么刺激或身体有什么不适,最近一段时间是否经常这样,做出判断后再做处理。

出现夜间惊恐现象的原因一般有:①孩子在白天受到不良刺激,如恐怖的故事,大人的责备和打骂等。②身体内部的刺激,如有疾病,白天大脑无暇顾及的初起疾病的微弱信息在睡梦中能反映出来,如肺部疾病患儿常梦到负重运行,胸部受压,被人扼住脖子而感到窒息等。做噩梦者往往心中恐惧,呼喊不出而突然惊醒。遇到这种情况,爸爸妈妈要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

如果不是身体方面的原因,爸爸妈妈大可不必惊慌,只要平时加以注意就可以改变这种情况。平时,睡前不要讲惊险恐怖的故事,或用“狼来了”等谎话吓唬孩子,保持孩子安静愉快的情绪。此外,要养成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早睡早起;睡前不要吃得太饱,不要让孩子喝太多的水,还要注意不让孩子过度疲劳。这样就能避免孩子出现夜间惊恐的情况。

6.宜帮助幼儿克服猜疑

孩子爱猜疑是对周围世界不信任度较高的一种心理表现,体现在孩子对周围事物显得极为敏感,并且易从消极方面去思维。这种不正常的心理现象,直接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妨碍人际关系的协调与和谐。

一般来说,具有抑郁型气质的孩子比较郁闷、爱猜疑,他们行为孤僻,多愁善感,情感体验深刻但很少外露,善于觉察别人不易觉察的细节。对于这类孩子,家长应细心照顾和关心爱护,用真挚的爱心去化解孩子心中的疑虑,让他们逐渐变得活泼起来。

孩子爱猜疑与辨别是非的能力有关,即是非观念模糊容易产生多疑,辨别是非能力强则不易多疑。因此,家长应该注意矫正孩子的不良心理品质,如运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上报道的或文学艺术作品中的典型人物教育孩子,帮助孩子分清什么行为是好的、可行的;什么行为是不好的、不可取的,努力提高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之间、孩子与大人之间难免会产生误会和隔阂。误会和隔阂是猜疑的温床,消除的方法是积极做好情感交流工作。家长平时要注意让孩子多与自己和他人接触交往,通过谈话、共同游戏等活动帮助孩子与周围的人进行情感交流,培养孩子与同伴之间的信任感。

7.宜帮助爱生气的幼儿

有的宝宝非常爱生气,有时因为没有尽早去幼儿园接他就生气,回家吃饭不合口味摔碗;自己画不好画撕本子;家长夸别的孩子聪明懂事他也半天不理人,有时能为芝麻大点的小事闹翻天。经常是妈妈哄劝,爸爸训斥,有时气极了就打孩子,结果为了孩子,夫妻经常闹意见。

孩子很容易生气,家长首先应该了解生气是人情绪的一种正常发泄,是任何人都免不了的。引起孩子生气的原因很多,包括挫折、担心、孤独、等待、失败、闹矛盾、受批评、缺乏自信、要求得不到满足等。由于孩子的自我控制力差,常常生气的程度和问题的严重性不成正比,往往为一点小事大闹别扭。做家长的不能认为孩子生气没什么大不了的,有的孩子生气时伴有攻击性行为。因此,家长一定要引以为戒,对孩子生气不能姑息纵容。那么,是不是该把孩子痛打一顿?狠狠地惩罚和责打不但不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还会产生对立情绪,更加不利于孩子的教育。

家长不要在孩子生气时不停地训斥,尤其不能“翻老账”,而应该正面引导他,如表扬孩子好的行为,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使孩子产生好的情绪。孩子生气时要主动亲近他,亲人的抚摸与搂抱会使他感受到爱的温暖,孩子的情绪常常就会稳定下来。另外,还可以开点玩笑逗乐孩子,他的情绪会随之好起来。因此,注意方式方法,从不同的方面来引导孩子是非常必要的。通过游戏、劳动及体育活动使孩子情绪得以发泄,大人可参与孩子的活动,边玩边做边谈,孩子会渐渐忘记不愉快。

最重要的是等孩子平静后,大人应与他分析导致生气的原因,教育孩子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告诉他好孩子是不能为所欲为、随便发脾气的,伤害别人就不好了。还可以给孩子讲一些榜样的故事,教育孩子要有修养有幽默感,有宽阔的胸怀。家长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轻易动怒、生气,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身教重于言教。

8.宜帮助好嫉妒的幼儿

孩子的嫉妒,是对在智能、名誉、地位、成就及其他条件比自己强或比自己优越的孩子怀有的一种不安、痛苦或怨恨的情感。孩子嫉妒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别的孩子没有满足自己的欲望,就产生对立情绪,或怨恨,或采用另外的形式补偿和替代,如别的孩子不借水彩笔给他,他就向别的孩子炫耀自己的玩具,且不借给那个孩子玩,以借此压倒对方。②别的孩子比自己穿得好,或玩具多,或小伙伴多,就打击、嘲弄、疏远,甚至怨恨。③别的孩子取得了成功,学习上有了进步,或受到教师的表扬时,认为自己不比他差,不服气,对别的孩子中伤、讽刺、排斥等。④不许爸爸妈妈亲近或爱别的孩子。

一般来说,对孩子的嫉妒只要很好地教育引导,便可以变压力为动力,激发孩子奋发上进,养成健康的性格和良好的品德。相反,如果不能很好地引导,就会影响健康成长。家长应对孩子严格要求。鼓励孩子勤奋踏实、积极进取、乐于助人;对于浮躁、损人利己的不良行为要予以处罚、教育,以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对孩子的赞许、表扬要恰当,既要实事求是,又要使孩子承认自己的成功之中,有周围伙伴的贡献和帮助,不可趾高气扬,好图虚荣;同时,要孩子看到自己的不足,以防止孩子骄傲自满,过高估计自己,藐视别的孩子。激发孩子把嫉妒转化为竞争意识,使孩子在赶、超先进中调整自己的行为,增强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从而使压力转变为动力,超越嫉妒。要教育孩子心胸豁达,不斤斤计较;学会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理解小伙伴,交流和沟通感情,增强与小伙伴团结共进的气氛。

9.宜帮助很吝啬的幼儿

大约从1岁半开始,孩子会伸出他们的友谊之手,试图与其他孩子结为朋友。交朋友的第一个办法是,抢夺别人的东西——因为“玩具”是别人的好嘛!至于自己的东西,则会本能地保护,谁要是不知好歹侵犯,他便会来场“玩具”保卫战,死命地敲对方的头。这种情形看似暴力兼小气,常会令父母们感到惊愕。

这种情况大约得持续到3岁以后。也就是说,这个阶段的小孩依然会不由自主地去抢夺别人的东西,或拼命地保护自己的玩具。严格地说,这是正常的行为,并不表示他长大之后就会欺侮别人。

如果他老爱凶悍的抢夺别人的东西,家长可以考虑让他和年纪稍长一点的小孩在一起玩耍;倘若他老欺侮同一个小孩,则应该考虑让他们短暂分开。

直到3岁左右,孩子已经略懂得如何与人分享时,再慢慢帮他建立分享的概念。千万别强迫孩子什么样的玩具一定得给谁,什么样的玩具一定该与谁分享,因为以孩子的认知能力而言,他体会不出这么深奥的学问。除此之外,“以身作则”可能会是个满不错的做法,也就是说,家长要率先让孩子明白,东西是可以与人共同享用的。例如,把东西借给孩子的叔叔、阿姨,并言明归还的日期,久而久之,孩子也能从中获取分享的观念。总之,慷慨是强迫不来的,它是成长和训练的产物。

10.偏食心理宜矫治

儿童偏食现象在我国非常普遍,据调查,城市孩子中有偏食习惯的占25%~50%,农村孩子好一点儿,但也有约10%的儿童有偏食习惯。偏食是指儿童不喜欢或不吃某一食物或某些食物的现象,是一种不良的进食习惯。一般来说,儿童在1岁以前没有偏食现象,这时他们还不会挑选食品,抓到什么都往嘴里塞,所以说,儿童偏食是后天养成的。造成儿童偏食的原因大致有:①家长自己不爱吃的菜往往就少买或不买,潜移默化,影响孩子对这种菜偏食。②不良的联想,如儿童看见狗吃粪便的情景就不爱吃狗肉等。③随着味觉的分化,儿童对某些食品出现偏爱是难免的,但有的父母只希望孩子多吃一点,明知这种偏爱不好,却投其所好迎合孩子的择食倾向,买菜时首先考虑的是孩子喜欢吃什么菜,这样便强化了孩子的偏食倾向。要纠正孩子的偏食习惯,可采用心理矫治方法。

(1)正强化法:孩子的有些偏食习惯是由于不良强化形成的,可采取正强化的方法来改变,如孩子不喜欢吃蔬菜,就对喜欢吃蔬菜的孩子进行表扬,或当他偶尔吃一点蔬菜时立即进行鼓励、表扬。表扬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或实物,或精神,使孩子逐步由被动过渡到自觉。

(2)饥饿疗法:饥饿能使人提高对食物的需要,因此用饥饿疗法治疗儿童偏食效果较好。当孩子没有特别喜欢吃的菜而不肯吃饭时,大人就该“狠狠心”随他去;同时大人要在孩子面前吃得津津有味,吃完后将饭菜收拾好,直到孩子喊饿时,再将原饭菜端出来给他吃。还可以通过游戏、户外体育活动等加大孩子的活动量,使其感到饥饿。

(3)认知疗法:父母和老师应向儿童讲述偏食对生长发育的害处,描绘偏食引起的后果,让儿童认识到偏食的危害,从而改正偏食的习惯。例如,看到弱的小花、小树、小动物,可编些动、植物不全面接受阳光雨露导致营养不良、长不高、长不大,又伤心又后悔的故事给孩子听。趁孩子听得动情时即阐述偏食的害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直到孩子高高兴兴地告别偏食习惯。

(4)系统脱敏法:即让孩子慢慢习惯某种不喜欢吃的食品味道。例如,有的孩子不喜欢喝牛奶,家长可将牛奶做成孩子喜欢吃的冰淇淋,牛奶比例由少到多,再慢慢让孩子吃牛奶制品如奶油蛋糕,直到孩子能喝牛奶为止。

(5)创造良好的进食环境:饭菜要尽量色、香、味俱全,能唤起孩子的食欲;创造机会让孩子和小伙伴一起进餐,独生子女们会觉得吃饭变得有意思得多。

以上方法可视具体情况结合起来使用,效果会更好。

11.宜强调以“母爱为中心”的早期教育

所谓以“母爱为中心”的早期教育,是指婴儿在家庭早期教育中,必须由母亲亲自抚养。以“母爱为中心”的早期教育所采取的措施如下。

(1)遵循婴儿由母亲用母乳喂养的原则:除非存在无法解决的困难,产妇应该亲自带养自己子女,采用母乳喂养方式进行抚养。

(2)避免母子“隔离型”养育方式:例如,产后借故将孩子寄养在其他亲属家里(最常见的是托付给祖父母、外祖父母或是亲戚抚养)或请保姆代养代管;也不主张把婴儿送入全托机构代管代养;婴儿出生,父母分居两地,出国不归,随便托人抚养等方式,皆为不明智之举。

(3)父母在抚养子女时分工不同,应各司其职:怀孕分娩、对婴儿哺乳喂养、照料教育、发育成长等,母亲在家庭中居主导地位。母亲不仅是延续人类生存发展的决定因素,也是家庭教育的主导因素。父亲是家庭结构的主柱,主要职能是外向型,处于社会保护者角色。母亲则是家庭内部的主柱,主要职能是内向型,处于家庭教育者角色。母亲具有女性的美德和天赋——温柔体贴,情感细腻,富有同情心和母性独特的心理特征。母亲的温存、宽容、优雅的风度和文明举止等,都是培养子女良好心理品质的先决条件,有利于孩子的心灵净化。大量调查表明,破裂型家庭和缺乏母爱教育的家庭,常给儿童和中小学生带来多种心理卫生问题——心理缺陷、不良行为、学习教育困难、多种人格障碍和心理疾病。

(4)母亲必须采用民主教养型教养方式:纠正自身心理不稳定、性格缺陷和其他心理障碍,耐心细致地用科学方法育儿。

12.早期教育宜有合适的方式

早期教育不单纯是智力开发,而是包括人格的培养、素质的提高,以及劳动、审美、生活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早期教育的方式大致有如下几种。

(1)游戏:儿童的主要活动是游戏,通过游戏使孩子认识世界,开发智力,培养兴趣,促进身心发展。但是,父母应当懂得怎样选择游戏,如何挑选玩具,根据孩子不同时期和心理特点,让孩子在游戏中受到教育,获得启迪,激发情绪,提高能力。

(2)游玩:孩子从小在家,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如何精彩,当他们具备旅游、逛公园的基础条件时,父母应当有目的地组织孩子参加这样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激起孩子爱国精神。

(3)听音乐和画画:用音乐与美术陶冶孩子的心灵。每个孩子都有爱唱爱跳、爱画爱看的特点。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的身心不断发展,对此家长不能熟视无睹,要因势利导,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在从事有意义的艺术活动之中得到很好的锻炼,身心也会随之而健康地发育。

(4)讲故事:可丰富孩子知识,扩大孩子的视野,从中懂得真、善、美,认识假、恶、丑,明白怎样做一个合格人才的意义。

(5)培养良好品质: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顽强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培养关心他人、集体及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让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是非常有效的途径。

(6)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身教胜于言教。孩子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父母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这样才能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打上深刻的烙印,这个影响有时是孩子身难忘的。

13.宜纠正幼儿的残忍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有一些幼儿残酷地对待小动物。例如,捉到小昆虫把它们的翅膀揪掉,把头扭掉,或把眼睛捅瞎。用手掐猫、狗的脖子,打断猫、狗的脚,并扔入水中看它们痛苦地挣扎等。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幼儿的残忍行为往往是其有压抑感的一种表现。如果幼儿的父母感情失和,谁都不关心幼儿,家庭中充满着不和睦、不健康的气氛,幼儿生活在其中就会感到压抑,从而产生发泄的冲动,借对动物发狠来暂时消除内心的不满情绪和压抑感。

自卑感、受歧视感也是幼儿产生残忍行为的原因之一。有的幼儿长得不漂亮或有某种生理缺陷,在家里或幼儿园受到歧视。有的父母想生男孩却偏偏生了女孩(或相反),便不喜欢、冷落了这个幼儿。有的再婚父母歧视甚至虐待前夫(妻)所生的幼儿等。这些都会使这些幼儿感到“低人一等”,产生自卑感、受歧视感,从而借残忍行为来表明自己的“强大”,消除内心压抑,寻求畸形的心理平衡。幼儿周围的成年人如父母、老师等缺乏同情心,对幼儿动辄便以关黑屋、打耳光、立墙角等体罚,或让幼儿过多地观看电影、电视中的暴力镜头,都会造成幼儿的残忍行为。

纠正幼儿的残忍行为,关键是家长必须拿出充分的时间和足够的爱,为幼儿创造一种和睦、友爱的情感气氛,并改变环境的不良影响和纠正不正确的教育方法。

14.不同性格的幼儿宜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1)性格开朗、活泼、爱说爱动的幼儿:这类幼儿思维活跃、反应灵敏,自我表现欲和交往能力都很强。但自控能力差,做事没有耐心。对这类幼儿应采用高标准、严要求的方法,让他们认真地做每件事,并善始善终。

(2)性格调皮、专横、大大咧咧的幼儿:这类幼儿适应能力强,敢说敢干,富有创造性,但意气十足,爱打闹,规则意识较差。对这类幼儿宜采取批评与鼓励相结合的方法,对孩子进行爱心培养,使孩子体会到同伴间友谊的乐趣。

(3)性格孤僻、胆小、不爱说话的幼儿:这类幼儿比较稳当,做事不易出差错,专注力强、听话。但他们不爱交往,自我表现欲不强,不愿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对这类幼儿应采用欣赏的方法,多亲近他们,给他们创造与别人交往、在集体场合说话的机会。

(4)性格温柔、听话、沉稳的幼儿:这类幼儿自尊心强,有主见,做事有条理、认真。但很爱面子,做错了事不能当面批评,否则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对这类幼儿宜采取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的方法,细心体察孩子的变化,任其解释自己的新发现,从一点一滴着手,培养幼儿的探索意识和创造意识。

15.宜教宝宝从小有爱心

良好的情感素质是幼儿健全人格的体现,也是未来国民素质的体现,为培养出21世纪合格的人才,家长必须注重幼儿的情感教育。情感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所反映的喜、怒、惧、爱、恶、欲的心理过程。情感对个性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影响,家长们要注重培养幼儿的积极性情感。

宝宝幼小,尚不懂事,父母的爱心也是理所应当。可是在宝宝正在成长、逐渐懂事的时候,做父母的如果不教给幼儿懂得“要像爸爸妈妈爱自己那样地爱爸爸妈妈”,不教给幼儿懂得“只有爱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爱”,那么等幼儿长大了,心里只想到自己的时候,做父母的心里不就悲伤了吗?与其将来说“这孩子真不懂事,大人白白对他这么好了”,不如今天教给他们“爱”。

爱是孩子最迫切的心理需要。父母的爱能够使孩子充分享受到安全感、幸福感,父母亲轻轻的微笑、一句夸奖、一次拥抱、一次抚摸都能使孩子体验到无限的快乐和满足。由此可见,对幼儿充满爱心、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幼儿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情感至关重要。

自尊心人皆有之。幼儿虽然年龄小,天真、幼稚,但也有自尊心,他们与成年人一样要求人格上的平等。为此,大人应当尊重幼儿,保护幼儿的优点和长处,多鼓励,少批评,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当孩子做某一件事,父母首先要肯定他的成绩、优点的一面,让孩子自己能独立做一件事,并且能够做好,给孩子树立一个信心,与此同时指出下次再做时要注意些什么。让孩子认识到自己有能力做好,愉快地接受父母的指导。家长们万万不可开口就是指责,这样不利于孩子良好个性的发展。孩子如果在做事过程中体验过度的失败、羞辱、不信任、内疚等情感,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会逃避做这件事。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根据孩子的特点,设计一些活动,让他在活动中取得成功,发现自己的长处,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喜悦,对其积极情感会不断地获得发展。加强孩子的情感教育,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家长的责任。

16.宜正确对待幼儿的无理要求

(1)对第一次任性不让步:对幼儿的第一次任性做出让步,分明就是告诉幼儿满足不了的要求可通过哭闹撒泼来得到满足。这样,撒泼就会成为幼儿满足无理要求的手段,任性的毛病就自然养成了。当小孩在第一次出现无理取闹的撒泼行为时,父母双方应意见统一,相互配合,进行恰当的说服教育和耐心劝导,坚持正确的教育原则。这样,小孩就不会再提出种种不合理要求。

(2)不一味迁就:父母、老师在对待幼儿的无理要求时不可感情用事,不要怕委屈了幼儿。平时可订好一些协议,让幼儿心中有数,什么可以得到,什么暂时不能得到,什么经过努力可以得到。一旦制订了协议,家长就应照章办事。对于幼儿的一些无理要求,不要怕幼儿哭闹、发脾气,这种坚决的态度往往可以避免“后遗症”,否则会形成恶性循环,使幼儿变本加厉。

(3)转移注意力:面对幼儿的一些无理要求,可转移幼儿的注意力。例如,一个身体不适应待在家里的幼儿,吵着要去室外跟别的孩子追闹,家长可通过讲故事或一起做游戏等方式分散其注意力。如果幼儿不肯吃饭,可让他扮演小老虎,说把饭给小老虎吃,并鼓励小老虎把嘴张大才有。这样,幼儿则认为不是他在吃饭,是小老虎在吃,而且吃得很欢。

17.宜教育幼儿不说脏话

幼儿喜欢并善于模仿,只要听见有人骂人或开一些低级的玩笑,就会跟着学,开始并不知道是好是坏,只是从家长赞成或反对的态度中才明白自己该不该说这些话。当他生气或不高兴时,就会说出这些脏话来。

家长和幼儿园老师要以身作则,讲究语言美,这是至关重要的。幼儿说脏话是学来的,只有家长和老师说话文明,教育幼儿不说脏话才有力量、有效果。发现幼儿说脏话,家长可流露出厌恶的表情,冷淡幼儿,也会有效地抑制幼儿说脏话的坏习惯。还可通过儿歌、故事、游戏的形式学会使用文明语言。幼儿好模仿,且缺乏是非观,他们往往会从电视、电影中,从父母、同伴那儿学来许多脏话。为此,父母应做好表率,带头讲文明,慎重选择影视节目,发现幼儿和小伙伴说脏话时,应及时指出并给予纠正。

对偶尔说脏话的幼儿,大人应以文明的语言把幼儿所需要表达的重复说一遍。如果幼儿经常津津乐道重复一些脏话,家长应严肃地告诉幼儿那些话不文明,爸爸、妈妈和所有的人都不喜欢听,并与幼儿一起分析幼儿所尊敬的大人及小英雄们是怎样说话的。在此基础上,教育幼儿学会使用表达气愤、激动情绪的文明用语。与他人发生争执时可以说:“请你住口!”“你快走开!”“你不讲理,我很不高兴。”或自己先走开等。

18.宜教幼儿爱惜物品

爱惜物品是一种美德。要想让幼儿具备这一良好品质,必须及早地培养。日常生活中,幼儿往往在吃、喝、穿、玩等方面提出一些物质要求。幼儿的要求有些是合理的,有些却是不合理的,要具体分析,适时适量地给予满足。不随意的乱给、多给,这样幼儿便不会轻易把某种物品扔掉,养成大手大脚的习惯了。

幼儿由于无知或认识、控制能力较差,往往出现一些损坏物品的行为,如在桌子上乱刻,墙上乱画,打碎玻璃,摔破饭盆,扯烂衣物,弄坏玩具等。发现幼儿的这些不良行为后,要先弄清原因。幼儿若是无意的,便及时给予引导,指出其危害,提醒幼儿以后注意。幼儿若是有意或用以要挟,则及时给予严厉的批评,使其认错。在幼儿的不良行为面前,若不能及时的批评纠正,采取迁就、让步的态度往往易使幼儿一错再错,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幼儿特别喜欢听童话、故事等。针对幼儿这一特点,利用饭后、睡前等空闲时间,有意给幼儿讲一些有关爱惜物品的故事,每次讲完都要提出一些问题,帮助幼儿理解和认识。在长时间的熏陶下,对幼儿便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为了让幼儿形成爱惜物品的良好习惯,家长应严格要求自己,为幼儿树立学习和模仿的榜样。例如,在看书时,家长首先把手洗净擦干,翻书页时也轻柔小心。若发现有卷、撕之处,立刻展平和黏补。看完后,不乱放乱扔,及时放回书柜等。吃饭时,无论碗、筷、桌、凳都轻拿轻放,碗里不剩一粒米。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培养后,幼儿在认识和行为方面便会形成一定的爱惜物品的观念和特点。但往往很不稳定,此时若放松教育,不注意巩固提高,则很容易使其已形成的观念、行为消退。根据这一原理,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采取不同的活动和形式对幼儿进行练习指导,并及时发现和表扬幼儿爱惜物品的行为,在不断地练习和指导过程中,幼儿爱惜物品的良好习惯便会得到不断地巩固和提高。

19.宜教幼儿遵守时间

遵守时间是一种良好的生活和工作习惯。心理学家认为,幼儿时期是形成这一良好习惯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要根据幼儿的特点,对其进行这一习惯的培养。

(1)为幼儿制订一份家庭作息制度表:幼儿生活中的一些不遵守时间行为,往往是由于家中对幼儿没有严格的作息时间约束所造成的,如不能按时起床、睡觉,玩耍时不能按时回家吃饭等。为了培养幼儿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要专门为幼儿制订一份家庭作息时间表,如规定早晨6点半起床,7点半准时送入幼儿园,晚上8点洗刷,8点半准时上床睡觉。星期日,起床、入睡等时间也与平时要求一样。早、午、晚饭及午休等时间,都尽量做到与幼儿园保持一致,决不放松对幼儿的要求。这样,使幼儿初步形成了遵守时间的观念。

(2)严格执行制度,纠正幼儿不遵守时间的行为:由于幼儿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已养成一些不遵守时间的行为习惯,制订家庭作息制度后,在执行之初,幼儿往往不能按照要求执行。例如,起床、睡觉的时间总是往后拖延,若催促便发脾气,甚至哭泣等。每当此时,父母要密切配合,都不妥协和迁就,在严格要求的基础上,耐心地引导教育幼儿,有时甚至采取强制和命令的手段使幼儿执行制度。吃饭也是一样,幼儿若在外贪玩不能按时回家吃饭,不必多次寻找和等候,可自己先吃。幼儿回家后,便清楚地告诉他——因为没有按时回家吃饭,好吃的饭菜都吃完了,只有一点剩饭菜在锅里,幼儿以后会吸取教训。作息制度长时间的严格执行后,幼儿不遵守时间的坏习惯慢慢纠正了,逐渐形成了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3)为幼儿做遵守时间的榜样:在给幼儿制订作息制度的同时,父母要严格遵守时间的要求。不仅保证每天按时接送幼儿,而且在生活、工作、言行等方面都尽量做遵守时间的人。平时,答应幼儿到什么地方,就一定准时带幼儿去,决不拖延、提前或食言。即使有特殊的情况,导致不遵守时间的现象出现,如单位突然有急事走不开,没有按时接幼儿等,都一定向幼儿道歉,并说明缘由,使幼儿知道不是有意的。

通过长期的培养教育和榜样行为的影响,幼儿便会初步懂得了遵守时间的重要性。

20.宜用亲子游戏进行敏感期教育

婴幼儿智力开发的最好阶段就是0~6岁,一旦错过这个时期,可能花费几倍的努力都无法弥补。所以,培养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就成为每位父母的最大愿望。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如果从6个月开始开发幼儿的智力,那么开发计划就已晚了6个月。”这告诉每位家长,应该充分利用婴幼儿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抓住敏感期对宝宝进行积极的教育,对于孩子的一生起到的重要作用是每个家庭都需要。

什么是孩子的敏感期呢?就是人类某种行为、技能技巧及认知能力的掌握,有一个发展最快,最容易受到影响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内为孩子创造的生活学习环境——包括优美的家居环境、悦耳的音乐、正确的母语或第二国语言环境、丰富的文化环境、经常接触自然环境、良好的成人互动关系、和谐的生活气氛等,这些是不可掉以轻心的。

婴幼儿在0~3岁时期,是潜意识吸收阶段,幼儿在这个阶段会以惊人的速度将周围环境的人、事、物全部吸收,成为自身智能的一部分,并成为日后学习的基础,3岁以前的幼儿拥有一份超强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大脑生理学家通过对人脑的研究表明,3岁以前,幼儿的脑神经已经完成了60%的配线工作,这个数字告诉人们,这段时期内幼儿会以惊人的速度、没有选择地将所有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事物一一吸收。这种无意识的吸收到了幼儿3~6岁阶段,就开始转为有意识的接收了,萌发了自我意识的孩子,会从环境中挑选自己内在需求的事物去学习,3~6岁阶段的幼儿,其内在生命潜藏着无限发展潜能,正是塑造人格的重要时期,此时幼儿正以发自内心的声音在对父母和社会说:“帮助我!”

父母应当如何帮助0~6岁婴幼儿度过这个敏感期呢?经过很多儿童早期教育专家们的探讨发现,亲子活动是比较理想的途径。在一些经过精心布置的婴幼儿启智中心里,备有专为父母和宝宝设置的活动场地、活动器械和相关教具,让宝宝在父母的搀扶或鼓励之下,完成有针对性的智力开发训练,如感觉统合训练、奥尔夫律动训练、蒙台梭利教学、福禄贝尔教学等。在这样的亲子训练活动中,宝宝的社教能力、节奏感、身体的协调能力、创造能力和专心程度等都会得到提高,并且在与父母的亲近中,更加信任爸爸妈妈。

21.宜教幼儿学会爱自己

在生活中,时常有这样的场景映入人们的眼帘。宝宝跑着跑着忽然跌倒在地,然后哇哇直哭却不知爬起来。幼儿热得满头是汗也不知道脱件衣服。这不由得引起人们的深思:家长在爱幼儿的同时,不要忽略让幼儿学会爱自己。爱自己是指有自我保护意识,有初步照料自己的能力,懂得自尊自爱。幼儿只有学会了爱自己,才能逐步把这种行为迁移到他人身上,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家长要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教给孩子照料自己的一些方法。

(2)让幼儿学会保护身体的各部分器官,如不把异物放入耳鼻内,在阳光下不看书等。

(3)让幼儿知道做事情时应注意不要伤害自己,有一定的安全意识。如按电钮时一定要把手擦干,坐自行车时不把脚靠近车轮等。

(4)受到伤害时不惊慌,知道及时向家长报告。

(5)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鼓励幼儿动手自己解决一些问题,而不是凡事包办代替,以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让幼儿自己穿衣、刷牙、洗脸、吃饭等,简单地料理生活。有了一定的自理能力,幼儿才有能力照顾自己。

22.宜适时教育幼儿

(1)取得成绩时:此时,幼儿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心情特别好。家长应在称赞和鼓励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指出孩子存在的不足和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幼儿是乐于接受的。

(2)遇到困难和失败时:家长不要训斥孩子,而应帮助其进行分析,肯定成绩,找出问题所在。幼儿不但学会怎样走出困境,而且加深了与父母的感情,乐意听从父母的教诲。

(3)有较大过失时:这时的幼儿会有负罪感、畏惧感,只要父母能体谅其过失,在指出严重后果的同时,找出原因,幼儿是能接受批评教育的。

(4)受到委屈时:由于孩子觉得自己没有做错什么事而受到误解和指责,这时家长应保持冷静的态度,在仔细调查分析的情况下,客观公正地对待幼儿。

(5)对某种事物产生极大兴趣时:家长既要鼓励、支持,又要正确引导,教育孩子钻研知识、挖掘潜能、持之以恒。

(6)在别人取得成绩和荣誉时:家长应鼓励幼儿向先进、榜样人物学习,并提出适当的目标要求。

(7)新阶段开始时:例如,上幼儿园的第一天时,新学期一开始时,幼儿会产生新鲜感和“从头开始”的强烈愿望和决心。家长应因势利导,及时向幼儿提出更高的要求,孩子会乐于接受。只要家长认真思考和实践,肯定会发现更多的教育幼儿的好时机。

23.宜制止幼儿的有害行为

有一部分幼儿常常发生有害行为,他们或损坏物品、玩具,或攻击伤害别人,或无意伤害自己。所有上述现象,都会在一定的范围内造成对人的伤害或物的损害。当遇到幼儿发生有害行为时,家长应认真分析原因,然后采取相应措施。

(1)因年龄特点、身心发育不完善引起的有害行为:幼儿年龄小,手脑协调能力不很强,不能像大人一样做任何事情都得心应手,如吃饭时打碎了碗盘,不小心摔坏了小闹钟等。对此,一方面要肯定幼儿的积极因素,原谅孩子的过失,一方面要温和、亲切地告诉幼儿做事要小心,并教给孩子一些具体方法。利用当时情景做游戏,进行轻拿轻放的强化训练,也是积极制止此类有害行为的好方法。

(2)因缺乏生活经验引起的有害行为:幼儿由于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安全常识,也容易发生有害行为。例如,有的幼儿过年放鞭炮炸伤了自己的手和脸,有的幼儿因玩火烧伤了自己的身体,甚至引起火灾。处理此类有害行为,是要抓住时机,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告诉幼儿不能随便玩火玩电。还必须教给幼儿一些生活经验以防微杜渐。

(3)因幼儿身心不适发生的有害行为:幼儿心情不愉快或身体不舒适时,也会发生有害行为,如有的孩子稍有不满就摔东西。这时,家长应问清原因,给孩子讲清道理。也可以用转移注意法使幼儿心情愉快,还可以进行冷处理,让幼儿冷静下来后再行处理。如果是幼儿身体不适,家长要及时给幼儿看病,以解除发生有害行为的“病因”,做到防患于未然。

(4)因受不良环境影响而造成的有害行为:一位名人曾说,孩子在批评的环境中长大,他就学会指责;孩子在敌意的环境中长大,他就学会打骂。由此可见,不良的教育环境是幼儿发生有害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有的幼儿经常看武打片,而动辄打人。有的幼儿因父母离异性格孤僻,常爱骂人。有的幼儿长期受批评,因而有较强的逆反心理。所有上述现象中的幼儿,就像一只好斗的小蟋蟀一触即发。因此,家长必须慎重处理这种孩子的有害行为,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要严肃批评,又要关心爱护。如果孩子的有害行为还不能得到抑制,家长就必须采取一定的惩罚手段,但切忌惩罚过度。平时,要努力为幼儿创建一个团结、和睦、相敬相爱的家庭环境,经常给孩子讲模范人物的故事,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24.宜促进幼儿大脑发育

重视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已成为世人的共识,它牵动着亿万家长的心。婴幼儿时期是大脑迅速发育的关键时期。婴儿降生时脑重量为350克,1岁时发育到950克,6岁时脑重量可达1 200克,到成年人时脑重量约1 500克。所以,抓住婴幼儿智力发展的最佳期,利用其脑神经的敏感性,进行早期教育,确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个孩子到4岁时,其智力发展了50%,另外30%到8岁时发育完成,其余20%到17岁完成。教育基础主要是5岁以前奠定的,占整个教育过程的90%。儿童出生后3年的发展在其程度和重要性上超过儿童一生的任何阶段。脑科学家认为,婴儿在降生前,脑细胞分裂增生及大脑皮质的结构形成已基本完成。出生时,其生理活动仅为条件反射。出生以后,喧嚣的人群,纷繁的信息刺激蜂拥而至。那些来自视觉的、听觉的、触觉的、平衡的、运动的、言语的、形状的、颜色的、符号的及声音等刺激,便强烈地促使条件反射的形成。第二信号系统的建立,促使脑细胞伸出无数的突触,开始突触很少,出生后2年细胞突触由少到多,由短到长。由于脑细胞数量上、长度上都在增加,每一个脑细胞以其突触与数以千计的神经细胞发生联系,侧支越繁,建立的突触联系就越广泛、越丰富,脑细胞的衔接就越紧密,形成的联络网也就越广泛、越庞大,这样就逐渐地产生了思维、创造等高级精神活动。这些高级精神活动又可反过来促进脑细胞间网络更广泛地形成。婴儿利用自己的感觉器官、运动器官不断地在看、在听、在说,不断地探索、模仿,以致每时每刻都接受着各种新奇的刺激,使得神经细胞突触又不断地繁生延展分支。这些信息源源不断地入脑,即刻印在脑中,使脑细胞形成致密复杂的网络,改变脑的微观结构和提高整个大脑的功能,为婴儿的智慧、潜能的开发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如果婴儿失去早期教育,任其自然生长,浪费了婴幼年的宝贵时间,就会使脑细胞发育废止,树突生成少而短,细胞与细胞间联系不紧密。这是因为在婴幼儿成长的过程中,一旦错过了大脑生长发育期的开发,脑组织结构就会趋于定型,潜能的开发就会受到限制,即使有优越的天赋,也无法获得良好的发展。巴甫洛夫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同时生下来的同样重的小白鼠分成两组,一组在大房间,里面光线充足,音响丰富,设有滚筒、滑梯等玩具,小白鼠可以自由追逐玩耍;另一组小白鼠,每只关一个笼子,那里没有光线,没有声音,没有玩具,没有伙伴,虽然有同样的营养,但经19天测试后,智力却大相径庭。前一组小白鼠机敏灵活,人抓不住它;后一组小白鼠呆头呆脑,人去抓它也不知逃跑。对两组小白鼠抽样解剖发现,有丰富信息刺激的小白鼠的大脑生出许多树状突和轴状突。而光吃不玩的小白鼠脑组织呈萎缩状态,重量轻,体积小。又如,印度8岁的狼孩,虽有人的遗传基因,但因环境的改变,多年野外生活的影响,使得他失去人的本性,虽从狼窝中救出,回到人间,派人对其进行十多年专门训练,也仅学会了站立、行走和用勺吃饭及会说几句简短的话语。这也说明了因其错过了一般人的教育敏感期,造成的是后半生无法弥补的损失。

研究表明,一般人只用了大脑智力潜能的10%,尚有90%在童年没有得到开发。成年以后,这些脑资源就被废弃了,致使流水不回,仅成为平庸之人。划时代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被认为是聪明绝顶的人。他死后,大脑被解剖分析发现,他的大脑智慧的潜能也只用了1/3,可见人的大脑具有巨大的挖掘和利用的余地。目前,人们并没有充分地利用它,尤其是右脑的潜能极大,其信息容量是左脑的数十万倍。右脑恰似一座巨大的收藏录像带的仓库。70%以上具有高创造力的科学家,他们的优势脑都在右半球。一个人聪明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右脑半球的功能发挥。右脑主要是在形象感知、空间定位、面貌识别和音乐美术的欣赏等方面优于左脑,开发右脑能发展形象思维。在人的记忆中形象的东西比语言要多1 000倍,人们接受感性认识比接受抽象理论来得快。形象思维可减少记忆量并可收到一目了然之效,形象记忆收效迅速牢固。开发右脑能扩大信息容量,让事物的形象成为婴幼儿知识积累的基础。开发右脑能发展形象思维,使孩子学得轻松,可大大提高记忆力和综合能力。开发右脑能发挥孩子的创造潜力,使儿童变得更聪明。左脑功能仅在抽象思维、语言、计算、逻辑推理等方面起主导作用,而形象思维、艺术鉴赏就差一些。如左右手并用的人便会使左右脑都得到发展。生活实践也告诉人们,自幼学钢琴、手风琴的儿童,因左右手并用使左右脑都得到锻炼,不仅琴弹得好,而且形象思维、记忆、联想、学习也较一般儿童都要突出,学得也很轻松。

25.幼儿智力开发宜适度

现代父母无不望子成龙,唯恐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英国的教育专家指出,父母对幼儿进行过度智力开发,反而不利于其成长。英国“0~3岁”公司总裁马修·梅尔梅德说,很多父母热衷于让幼儿玩大量的益智玩具,安排幼儿进行各种“开发智力”的活动,希望借此提高孩子的语言、认知等能力。如果学习压力过重,幼儿的大脑会不堪重负。这样,孩子长大后易对事物缺乏兴趣和好奇心,竞争力弱,不善为人处事。父母在与幼儿相处时,不应将所有的时间都安排“智力开发”的内容,经常制造一种轻松相处的环境,更有益于孩子的成长。

智力其实是一种综合的认识能力。早期智力开发应掌握两个原则。首先,智力开发也要全面,必须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智力的开发才是成功的。其次是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讲究遵循教育的规律。为什么把0~6岁的孩子称为学龄前期?就是因为这段时间不适合让他们系统地学习,而只能帮助他们积累感性的经验,同时培养学习的兴趣。在学龄前期不断地灌输各种知识,很有可能让他对学习缺乏兴趣,甚至把学习和痛苦的体验画上等号,变得逃学,这才是最可怕的。在幼儿教师和小学低年级教课的老师都深有体会,最难教的孩子不是上学前知识准备不足的孩子,而是缺乏学习兴趣的孩子。

早期教育是否适当应具体孩子具体分析,不能单纯以年龄来判断对孩子智力开发是否过早,对孩子的教育归根结底是要个性化教育,要针对自己孩子的特点,不要盲目地与别的孩子比。育儿不能有超前意识的提法并不科学,在教育孩子方面,教育学家提出“跳一跳,摘果子”的观点,即在为孩子设计发展目标时,如果孩子使劲跳也摘不着,说明发展目标太高,这就是拔苗助长。因此,教育超前与否不能一概而论,一项教育对同年龄的两个孩子,可能就会一个难些,一个容易些。所以,对孩子实施个性化教育是教育孩子的根本。

26.宜识别幼儿早期智力低下的信号

智力低下的孩子,如果年龄很大才被发现,治疗起来往往很困难。如果能早期发现,尽早寻找病因,加强启蒙教育和训练,智力是有可能提高的,甚至能恢复正常水平。智力低下的幼儿早期有哪些特征表现呢?

(1)吃奶困难:出现在婴儿时期。智力低下的婴儿最早表现出来的症状往往是吃奶困难,不会吸吮,特别容易吐奶,表示神经系统有损伤,日后智力会受影响。

(2)面容、体态异常:有些先天性智力低下儿童在面容体态上就有异常表现。例如,先天愚型患儿有眼距过宽、双眼斜吊、塌鼻梁、舌头常拖在嘴外边、流口水等表现,就是人们常说的“国际脸”。患脑积水的孩子头围特别大,小头畸形儿头颅又特别小。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儿童身材特别矮小,苯丙酮尿症的孩子皮肤异常白,毛发颜色特别浅等。

(3)运动发育迟缓:智力低下的儿童比正常儿童明显运动发育迟缓。俯卧抬头、坐、站、走等动作的起始年龄都比正常同龄儿童要晚。尤其走路更明显,往往要到3~4岁或4~5岁才会自己走,而且走不稳。

(4)语言发育落后:正常婴儿在7~8个月时就会模仿声音,1岁左右会叫爸爸、妈妈,1岁半会说十来个字,能听懂简单的指令,2岁左右会问简单问题,3岁左右能基本表达自己的思想。凡是落后4~5个月,甚至落后1~2年才有这些表现,都应看作是智力落后的信号。

(5)对环境的反应性差:正常婴儿出生后,不久就对环境中的人、事开始感兴趣,只要醒着,他总要东张西望。可是智力落后儿童却对环境漠不关心。出生后1~2个月时还不会与人用眼睛对视,逗他时也不笑。孩子整天非常安静,很少哭闹。这类儿童往往因为其过分安静而受到表扬,一般他的智力问题很容易被忽视。

(6)多动:与过于安静的儿童相反,多动也是某些智力落后儿童的一个特点。许多智力落后儿童不能安静地待一会儿,无时无刻不在活动,特别明显地表现在4~5岁的儿童身上。这种多动与正常儿童的活泼、淘气不同,他并没有什么目的,只是一种不可抑制的兴奋而已,碰到什么就摸什么,碰倒椅子和凳子也不知扶起来。

(7)注意力不集中:智力落后儿童的注意力很不集中。他们比正常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明显缩短。甚至到5~6岁时,集中注意某个东西的时间也不超过5~6分钟。他们对外界也很少关注。

(8)视力和听力缺陷:严重视听缺陷,如深度近视、远视、散光、全聋、弱听等,对智力也有很大影响。因为视和听是人与外界的交流,就会使智力发育落后。

(9)尿味异常:有些智力落后儿童的尿有特殊气味,如苯丙酮尿症患儿就有明显的尿味异常,应立即就医。

如果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确实发现孩子有智力落后的表现,则应及时给孩子进行全面的智力诊断。这不仅包括智力测验,还要结合孩子的继往患病史、家族史、母亲孕产期情况及现场观察,才能做出全面准确的诊断。如果诊断确为智力低下,家长也不要悲观绝望,要及时地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训练,最大限度地开发现有的潜力。

28.宜早期发现幼儿智力障碍

孩子的一颦一笑无不牵动着父母的心,也许父亲在为孩子又学会了一句话而感到欢欣,也许母亲因为孩子的笨手笨脚而感到忧心忡忡,那么究竟怎样确定孩子是否发育正常呢,下面是一些极易测试的指标。

1岁:坐时一定要后边有东西靠着作为支柱;不能用手拿玩具,不明白简单的问题,如爸爸在哪?孩子不会指出爸爸在周围,不会叫爸爸、妈妈。

2岁:不会走路;不会用脚踢球;不会握笔或蜡笔涂鸦。不能指出嘴巴、鼻子、耳朵在什么地方;不能在镜子里认出自己。不会叫哥哥、弟妹的名字;不能说出简单的两个字组成的句子。

3岁:不会自己上台阶或楼梯;不会骑小孩用的三轮小车;跑时常摔倒;单脚站立时身体不能平衡。不明白简单的儿童故事。不知道自己的姓名和性别;不会简单的押韵的语言。

4岁:不会握拳;拇指不会上下弯动;不能接住正在跳动的球。答非所问。不会说四五个字组成的句子。

5岁:不会翻跟头;不会用剪刀剪纸。没有时间观念,不懂什么是昨天、今天、明天。不知道自己的年龄,不会回答问题的重点,使用句子的结构很差。

如果发现幼儿有上述现象时,应赶快请医师检查。找出病症,及时医治。

智力低下的概念不是非常严格的,这里所指的是IQ评分70以下的小儿。病史中如有下列情况则容易出现智力低下:①出生前。家族中有智力低下或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者;母亲妊娠前长期不育或多次妊娠;母亲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早期感染,特别是风疹、巨细胞病毒、弓形体病等。②新生儿期。出生时低体重;早产儿,特别是过小的早产儿;严重的先天畸形,脑性瘫痪,新生儿惊厥,特别是由于低血糖、严重窒息、脑出血所致的惊厥;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等。③新生儿期以后。有脑膜炎、脑炎、高钠血症、脑外伤、铅中毒、癫疒间(新生儿时期很少数),感情和精神受压抑等。

体格检查要点:注意各种先天畸形,头形,头围大小,面貌是否怪异,有无脑性瘫痪的各种体征,以上这些情况常伴有智力低下。

诊断婴儿智力正常与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婴儿是否爱笑:一般来说,出生4~6周的婴儿就开始会微笑,有的孩子可能更早一些。刚开始婴儿微笑往往是在浅睡时出现,再长大一些,婴儿甚至在睡梦中会咯咯地笑出声来。有些研究儿童心理的专家发现,从婴儿的微笑中可以大致了解其智力发育的情况。爱笑的孩子要比不爱笑的孩子智力发育更好一些。如果婴儿出生8~10周后仍不会笑,那么就可能在智力方面存在着问题。

(2)婴儿是否能用眼睛“跟人”:婴儿4~6周能在水平方向用目光追随移动的物体转动90°,12周时听到母亲说话的声音会转头朝向母亲。12~16周时,看见有人拿奶瓶准备给他喂奶时,会张开嘴等着。如果到6个月孩子仍然不能用眼睛“跟人”,就可能智力发育不正常。

(3)睡眠是否太多:新生儿每天绝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以后随着他的长大,睡眠时间越来越少,清醒时间越来越长。如果婴儿睡眠时间过长,超过了一定限度,整天都在昏睡,连喂奶都有困难,则可能智力方面有问题。

(4)动作发育是否正常:刚刚出生的婴儿会握住放到他们手里一切东西,这是人的一种本能的反应,这就是抓握反射。婴儿只有在出生3个月以后抓握反射消失时才能有意识地握物,这时他们往往在床上玩自己的手。在出生6个月以后,他们大多数停止对自己肢体的玩弄。智力发育异常的婴儿在6个月以后直至1岁仍会出现玩弄自己手的现象。

(5)社会性发展是否正常:婴儿刚出生还不会认人,谁抱都一样,一点也不认生。3个月以后,婴儿开始认人了。婴儿6个月以后开始出现怯生现象,表现为害怕、躲避,甚至惊哭,常常把脸埋在母亲怀里;而一旦看见亲人,就张开双臂,想让人抱他。这说明孩子此时已能分清熟悉的人和陌生人,有了明显的记忆。如果孩子已满8个月,仍然没有怯生现象,则要考虑是否是智力方面有问题。

智力低下小儿的预后:智力低下的小儿,可出现出乎意料的进步,但主要见于1岁以内的病例。尚未见到一个5岁的智力低下的小儿能很快达到正常的智力水平。IQ高于50者将来能够自己生活,若合并其他伤残,则不一定能达到此水平。

28.宜促进婴幼儿的语言发育

语言是表达思想、观念的心理过程。语言发育的重要时期是9~24个月,而良好听力和环境的促进是语言发育的重要条件。

语言能力包括理解和表达两方面。文字、声音、视觉信号及手势,都属语言范畴。婴幼儿语言是随着大脑的发育和社会生活的丰富而发生发展的。婴幼儿口语的发育,经过叫喊、咿呀发音和说话3个阶段。先理解而后表达,先学发音而后能用词和句。因此,从出生1~2个月就应对他说话。例如,换尿布时,打开尿布后,先拍拍腿,笑着说:“伸伸腿,妈妈换尿布。”喂奶的时候说:“宝宝饿了来吃奶。”可对3个月婴幼儿进行发音训练,如反复对孩子发“呵、呵”的音。反复对6个月婴幼儿发“爸爸、妈妈”的音;指着有色彩的图片或玩具或用具说,“这是小猫”,“这是小狗”,“这是你的奶瓶”,多创造听、看、摸的机会。通过声音、形状、颜色的刺激,训练婴儿的视听能力和大脑反应的灵活性。在生活中孩子经历的每一件事,都可向他讲述这是在做什么,如穿衣、睡觉、开门、关门等。

孩子1岁以后出现模仿父母的发音,可教幼儿学小动物叫,给幼儿读儿歌、讲图画、讲书。当幼儿出现准确的发音时,要及时表扬肯定,使他感到愉快。2岁以后已经能和大人交谈,应教会识别身体各部位的名称,常用物品、玩具的名称。多讲故事,适当看幼儿电视,这些语音与词义被联系储存在记忆之中,数量日渐增加,即为日后幼儿使用的词汇。同时,与幼儿做游戏,到户外玩耍等也是扩展幼儿的视野,丰富词汇的好机会。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要循序渐进,讲故事要有声有色,有吸引力、感染力,反复重复,强化记忆,才能使幼儿对学语言产生兴趣。父母亲、保姆是幼儿的语言发育的重要开发者。对幼儿不仅要多说话,而且说话的时候还要以亲切、爱抚的态度,生动、活泼、形象的描述,去激发幼儿的愉快情绪和丰富的感情,储存优美的语言。

语言训练的过程,也是培养幼儿良好素质的过程。在语言表达和故事情节中,有爱心、友好、礼貌、合作的词汇;有理解人物和事物的道理;有自然、科学技术的奥秘;有修正错误和正面鼓励。这些对幼儿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同类推荐
  • 少年儿童安全成长不可不知的80个常识

    少年儿童安全成长不可不知的80个常识

    家是我们遮风避雨的港湾,它承载着我们很多欢笑和眼泪;它留藏着我们很多希望和憧憬。如果你珍视这个家,那就一定要关注安全,因为安全是家庭幸福和谐的保障。
  • 好妈妈育儿经(怀孕、分娩、育儿百科)

    好妈妈育儿经(怀孕、分娩、育儿百科)

    本书提供给读者的是从孩子的孕育到健康身心成长的全面可靠的科学育儿建议:0-3岁婴幼儿的基本护理方法;各生长期体格、情感、语言、运动和认知发育的标准;各种常见疾病、意外伤害及其他健康问题的识别和护理;亲子间感情交流的重要性及其方法;从早期智力开发开始,全面呵护孩子的成长,培养出健康的聪明宝宝。
  •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孩子不听话、孩子不用功、孩子不合群、孩子喜欢撒谎……孩子全身上下都是毛病!父母谆谆教导、苦口婆心、连哄带骗、恶语相加,甚至在失去耐心的时候不惜动手。父母能想到的办法,能用到的手段都用尽了,孩子依然是「问题儿童」,让父母提到就头痛不已。孩子真的就是如此不可教化吗?
  • 告诉孩子,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告诉孩子,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一项培养孩子自立精神和自立能力的计划。我不建议那些爱子心切的妈妈去读一些所谓“素质教育”的图书,它们简直在说谎。但是这本书似乎并不是这样。本书是一本母亲书,它让你懂得如何去面对你的孩子。语言流畅优美,……在我们的母亲从嘴里讲出这些建议或者忠告的时候,我简直无所发觉,……它轻松得让人忘了这是一本“教程”式的作品。
  • 家教:与孩子同行

    家教:与孩子同行

    本书内容包括“只有您能欣赏我”、“信任危机”、“种花的邮差”等。
热门推荐
  • 办公室里的小动作大健康

    办公室里的小动作大健康

    本书内容包括:瘦身养颜篇、调节病理篇、预防疾病篇、保健养生篇、科学健身篇等。
  • 蝴蝶世界

    蝴蝶世界

    少年坐飞机的时候,和空姐姐一起遇难了,醒来后,来到了美丽的蝴蝶世界,少年有了杰克的记忆,空姐姐有了露丝的记忆,他们深情相拥。蝴蝶世界是神奇的地方,在这里有贝多芬,莎士比亚,凯撒,爱因斯坦,华盛顿,埃及艳后,大韩皇后……有钢铁侠,变形金刚,绿巨人,蜘蛛侠,神奇四侠,X战警,金刚狼……
  • 凤萧吟

    凤萧吟

    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我的极品27岁

    我的极品27岁

    本书又名《我的后青春》有人曾经问我,如果你曾经没有遇到过她,你还会成这样吗?我沉思了许久,看着一望无际的天空,道,或许吧。这是一个新的故事,一个新的启航,各位留下手中的推荐票,收藏和点击吧
  • 流浪神探之都市凝血

    流浪神探之都市凝血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啊?他杀人,越狱,又走上复仇之路,他杀得都是什么人呢?欺骗感情。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网游之持剑杀手

    网游之持剑杀手

    在《血雨江湖》里的四大神级玩家——逆龙,隐退了整整一年。随着《梦》的开启,逆龙再次回到了玩家们的视线中。这次在经过了一年的消沉与思通后,他会在游戏里有怎样的表现,那些老对手们又会和他有着怎样的故事。而现实中因为自己的一句“退出杀手界”后,真的能了断那些恩怨吗?本书是传统虚拟网游,新人新作求收藏求推荐。
  • 婴幼儿养护全程指导

    婴幼儿养护全程指导

    0~3岁阶段的科学养护对宝宝一生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科学养护不仅是宝宝身体成长的必需,而且言语、认知、交流等社会行为能力的形成也有赖于此。《婴幼儿养护全程指导》一书想读者所想,解读者所急,更贴近生活实际,遵循科学,并汇集了大量的育儿知识,非常适合新手父母使用。
  • 湖山叙游

    湖山叙游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