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72500000018

第18章 寻找贝永光(口述历史之一)

如果在百度、谷歌或者维基百科上输入“传教士贝永光”(或传教士R。J。Pemberton)这几个字,即使在有着近百亿页互联网的今天,也很难搜索到100多年前这位来自西方的女传教士。

然而,在位于中国内陆腹地的川北阆中市与巴中市交界接壤的千佛镇一带,当提及“贝教士”时,大凡庞眉皓发的人都会忽然间睁大眼睛望着你说:“啷格不晓得哦?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口述者:彭泰山,男,78岁,抗美援朝伤残军人,茧丝绸公司退休职工。

时间:2008年7月6日上午

地点:阆中市千佛镇政府

问:彭大爷,你是千佛场人,听说过贝永光这个人吗?

答:晓得。我们都喊她“贝教士”。当年我父母都是信“洋教”的(按:“洋教”即指基督教,下同),从小就常听老人们讲,贝教士当年在千佛场传教,盖福音堂,建孤儿院,收养了很多孤儿,很了不起。

问:你的上辈与贝教士很熟吗?

答:我父亲彭永江也是孤儿长大的,后经人介绍到巴中的传教士曹会督那里煮饭,实际上说来我还是在巴中龙安镇出生的。后来曹会督要回国,我父亲又才回到了千佛场。

民国初年那阵子,洋教在千佛场一带很盛行,除我父母都信教以外,我姑姑彭永爱,姑父徐亚光都是很虔诚的信徒。姑父还是个牧师,解放前后在仪陇县大仪山、苍溪县白庙场、南部县福音堂都传过教。贝教士当年一个人来千佛场,刚到的时候还是寄住在场上的彭兴客栈里。以后还有外国人贾教士、当地人称的“二王”先生等做帮手。有一年贾教士还把大仪山(仪陇县)收养的十几个孤儿也带到千佛孤儿院来了。

贝教士是40多岁那年得“凉病”(按:即伤寒)死的,就安葬在(千佛)福音堂后面。三几年那次毁坟我不知道,在“破四旧、立四新”的那一年,当地小学一位姓唐的带人砸碑毁坟,我是亲眼看到的。

【据《四川基督教》(刘吉西、李栋等主编,巴蜀书社,1992年出版)记载:“1904年,澳大利亚女传教士(按:原文如此,有的注为澳大利亚人,有的又写为英国人)贝永光来四川阆中县千佛场一带传教,当时常有女婴弃于路旁,或因家贫而被抛弃的女孩,她便将她们收养,办起福音女孤院。收容人数曾达200多。收养的儿童以从事农业、纺纱等为主,还要学习文化和家事。贝永光主持该院”。查比邻《仪陇县志》也有载:“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澳大利亚宣教士贝永光来到大仪山传教,建立基督教中华圣公会仪陇福音堂,下设城关、土门王家山两支堂。民国时期,英籍人白金玉(女)、高云海(女)、施移科、贾美玉(女)先后来此任会长,徐亚光、蒲永光为牧师”(《仪陇县志》1994年版,四川省科技出版社)。

准确地说,2008年孟春,笔者在整理“剑桥七杰”之一盖士利会督诞辰150周年的史料时,“贝永光”三个字才进入视野。于是在一个盛夏的中午,我们驱车前往远离市区60多公里的千佛镇,四处寻访贝永光传教士的踪迹,在场上粮站背后一户人家的街沿上,终于找到了已经残破为两块的大理石碑。当我们用水轻轻洗去蒙上的积垢时,顿生一种“拂去历史的尘封”之感。从日期上发现,该通碑刻立于1947年。于是在当地人指点下,我们又找到了另一位历史的见证人。】

口述者:罗会芳,女,99岁

时间:2008年7月6日上午

地点:阆中市千佛镇曹家垭村一社

问:罗大娘今年高寿了?你是哪里人?

答:今年阴历七月二十四,我就满99岁了,我从小就住在千佛。

问:那你听说过贝永光这个人吗?

答:你说的是“贝教士”嘛,她还给我治过疮,哪个不晓得。

问:那你慢慢给我们回忆一下你所知道的有关贝教士的事情。

答:贝教士长的瘦高个,黄头发,蓝眼睛,她说的话我们勉强能听得懂,她对人嘛真的很好。

我很小时父母就过世了,是我们姐把我带大的。小时候,冬天里经常长冻疮,在我十多岁的那年冬天,左脚上长冻疮烂得都看得见骨头,后来她们把我背去找贝教士,是她亲手给我挤脓、上药、包扎,整了一两个月才治好。贝教士不但分文没取,还要喊我去读夜校,我天生就笨,读不走,上了三个晚上就没有再去了。

贝教士还在千佛场办了一个“孤孩院”(按:即孤儿院,下同)。收养的都是女娃儿,连名字都是贝教士后来给她们取的,都叫恩啥恩啥,带一个“恩”字。我的冻疮治好后去上夜自习,那时(办)有几个班,都是贫寒人家的娃儿,学文化的人很多,发的书也是贝教士带来的,不收费,可惜我没有学出来。

“一个多世纪以前的川北重镇阆中,有一批来自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基督教宣教士(志愿者),先后踏上了这块后来被定为华西教区的热土,开始传播福音,救赎子民,这其中就包括这位在当地地方文献中没有留下任何片言只语记载的贝永光女传教士。1904年当她孤身一人来到阆中、巴中、苍溪、仪陇诸县接壤的千佛场,“建圣殿、开支堂、办学校”时,正值庶民百姓煎熬于水深火热之际,灾荒连年,兵燹匪患,弃婴饿殍随处可见。贝教士为弘扬主恩,拯救生灵,在传教的同时主动将她们一一收养,但随后无论是租用的民房,还是新建的教堂,都不能满足逐渐增多的需救助孤儿,于是又在当地正式办起了中国西部、迄今所知的第一家孤儿院,收养人数最多时曾达到200多人。(见王怡:《基督教在四川的历史要略》)。今天,我们已无从查考当时的具体人数、收养的具体情景,但完全可以想象在一个条件极为简陋,时局异常艰辛的岁月,要持续不断地为数百名孤儿“理发垢、问饥寒、施医药、涤脓溃”,同时还要教文化、长才智、学技能,到了男婚女嫁时还要置嫁妆、资农具,这一切的一切远远不是仅仅用艰难困苦就能概括了的。”

口述者:何临恩,女,72岁,原阆中丝厂退休工人

时间:2008年9月26日上午

地点:阆中市保宁镇天上宫街原工业局楼房

问:何大娘,听说你是千佛的人,你是否知道贝教士?

答:我们老太爷就是千佛福音堂的执事,叫何爱道,还是贝教士取的名字。旧社会在千佛场一带,因为饥饿和瘟疫,丢弃的婴儿很多,贝教士本来是传教的,看见后就开始收养她们,还给她们治疮、捉虱、学文化、教手工活。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还要陪置嫁妆。被孤孩院收养的人好像都没有正式的姓名,全是贝教士后来给起的名字,所以都带有很浓的基督色彩,比如杰恩、辉恩、蒙恩、圣恩、送恩、信恩、备恩、恩杰、恩惠等。

问:那你知不知道,她所需用的经费是从哪里来的呢?

答:听说贝教士的费用先是从国外寄来的——有年热天,当地疟疾流行得特别厉害,贝教士也是让她在南洋的朋友寄了一些金鸡纳树种子,栽在教堂里,后来就用这种树叶熬水喝——以后就主要靠教产维持开销,她得“凉病”过世后,又是贾教士来接替福音堂和孤儿院,一直到解放初期才让解散的。

这些孤儿院出来的后代,大部分都是有出息的,至少还找不到一个是败家子。

口述者:王天聪,男,83岁,原阆中市千佛合作商业退休职工

时间:2008年10月28日下午

地点:阆中市基督教协会宿舍

问:王老,你还记得小时候来千佛场传洋教的人和事吗?

答:记得。我父亲叫王正福,从8岁时就帮外国传教士做事。听他讲,贝教士16岁就到千佛场来传教,整个场上只有三四户人没有信洋教。过去听友、教友、堂董、执事、牧师,啥子都是齐的。信教的人都不扯谎、不说假。

千佛场的福音堂我守了20多年,直到“文化大革命”前都有人来给贝教士扫墓,还有外国人也来过。

“毋庸讳言,早期传教士进入内陆,主观上是为了将基督福音传遍到全世界每个角落,但附带也传播了西方的知识与文化。犹如太阳的发光纯粹是自身的生存使然,客观上却哺育了另一个星球上包括一种自称为“人类”的万物繁衍进化、生生不息。可能让当初一大批狂热的宣教士也始料未及,他们失之在东隅,却收之在桑榆。两种文化碰撞后的黄钟大吕,恰好可用当地《千佛乡志》所记载的一条“风景名胜”作隐喻:“钟鼓齐鸣:‘基督教的福音堂每晨做祷告,龙耳山早晨烧佛香,福音堂以敲撞钟声,龙耳山以击鼓为号,均在破晓同时发音。彼迎此合,声闻十余里,皆因钟鼓楼位于福音堂后山,居高临下,龙耳山寺庙之鼓位于山顶,其鼓钟之声,传闻甚远。’故曰:‘钟鼓齐鸣。’””

口述者:张建赐,男,73岁,原阆中市狮子乡信用社主任

时间:2009年5月24日上午

地点:阆中市千佛镇张建赐家

问:张主任,听说你母亲以前叫“恩临”?

答:对的,她姓黎叫黎恩临。我妈生在1916年,1967年走的。因为她是白庙场(按:现苍溪县境内)的孤儿,被贝教士收养到千佛孤儿院后才起的这个名字。她虽说是旧社会过来的人,不但会织毛衣还有文化。

问:她给你们讲过在孤儿院生活的情况没有?

答:经常提起哟。说的最多的还是她成亲的时候贝教士陪置了很多嫁妆,像单夹棉衣服、铺盖、柜子、箱子、洗脸架,就连我出生后穿的毛线帽子袜子都备起了的,所以我小时候是享了一些福。记得有床羽绒被我一直用到五六十年代,卷起来装在一个包里背到城里去学习,他们好多人都还没见过呢。

贝教士说每个养大成人的孤儿,她都要像打发自己的女儿一样。我家三辈人信洋教都不烧纸钱。我妈从1947年到1952年还专门进城到仁济医院帮人(做义工)。反正在千佛这一片,个个都说贝教士是好人。

【当年贝永光传教士“奉主之召”,一手拿着圣经,一手拿着十字架,就可以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孤身一人,辗转荒野;就可以传播福音,筚路蓝缕,燃烧青春并奉献终身;就可以将素昧平生的无数弃婴收养,并哺养教化成人,且数十年如一日,这在物质已极充裕的今天,都实在是让人匪夷所思、难得其解的事。由于种种缘故,虽然我们今天已经无法完全知晓当年贝教士在艰苦卓绝,甚至跌宕沉浮中,在异国他乡的偏远之地,是如何度过她人生最宝贵的27个春秋;但却不应忘记,在20世纪初叶,曾有一道耀眼的星光划破了黎明前的黑暗,使“千佛”这个偏远、闭塞、落后的古老乡场,从此开始了薪火相传、绵延子孙。自20世纪中期至今,这里不仅安土乐业民风纯朴,而且还源源不断走出了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且几乎连年都在当地府县有独占鳌头、金榜题名之荣耀。昔日曾以为是“穷则思变”之故,殊不知是人性的光辉、文明的火种才使这方土地上文风昌盛,沛然不竭。犹如一道闪电划破漫漫长夜后,人们就朝着照亮的方向匆忙赶路,谁也不需要再去记住那道转瞬即逝的“闪电”。今天我们应该以敬畏历史的态度,拭去浮尘,还原真实,重新记住这几乎被湮灭的名字。

贝永光(?-1931年),女,英籍传教士,以毕生的精力,传教事主,拯救庶民;收养孤儿,撒播文化;英年早逝,遗恨华夏。】

附:贝老教士永光墓石记

教士讳永光,大英女宣教士,性慈良,资禀聪颖,热心主道,饱饮经筵,本基督博爱之精神,抱救己赎人之志,原于清光绪季年来华,传福音于阆属千福场。教士之作主工也,得救众生灵命,竞忘自己苦辛,不避风雨,不事盥乘,兢兢焉,谆谆焉,至诚所致,交道孔多,于是建圣殿、开支堂、办学校皆井井有条。她如济贫困,施医药,循于慈善,靡不抱福利人群之旨。其最足称者,则于传道之外,因见连年荒歉,被遗孤孩盈塞道路,教士于收养之余,于千建孩院一所。嗣因房舍难容,又于仪之大尼、阆之白庙各置房产一份,移孤孩居焉,并聘华执事助理。教士复时往看视,举凡理发垢、问饥寒、施医服药、涤脓挤溃,调护之殷,虽慈母保赤不是过也。其尤可饮者,教士于抚养之余,复课以技能,俾造成有用之才,期能服务教会,其爱人也若此。而自奉则非常俭约,布衣素食,与孤□同寝处,共生活,其克己利人为何如乎。教士墓碑原建于一九三一年,越二年毁于兵燹。今末等男有室而女有家,追怀往昔抚育之恩,诚恐生平事迹没而弗彰,爰集资重镌表诸墓,期垂久远,非徒供凭吊已也,是为记。先后蒙恩男女重□时一九四七年三月。

注:碑文补阙标点经93岁安天泽老人校正,谨此表示诚挚谢意。该碑现已收存阆中市圣约翰教堂。

“相关链接”口述历史:近年在国内正逐渐受到重视的一种历史研究的方法和流派,它主要是通过对缺少文字表达能力的社会下层人士的关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将当事人的口述资料加以记录、整理、佐证并作为研究历史的主要依据。它不仅可以通过时空的“细节”和“盲点”来弥补和还原完整的历史。更重要的是采取抢救性的采访,搜集具有民间性、实录性的人物范本资料,从而挽救民间记忆,拒绝集体失忆,藉以保存历史的真相。

同类推荐
  • 书生为帝

    书生为帝

    他是太子,奈何前朝他拥兵数万,奈何好书他,只想看书写字。他的父亲,一人一剑一酒,身穿皇袍,冲入万马中。他说,吾儿,为父想看你身穿这金色龙袍,将这天下血洗的干干净净。他的母亲,身披凤冠,说,吾儿,你当杀人。......
  • 我的大宋生涯

    我的大宋生涯

    南宋初年,西北出了一个才子,子曰:伯虎。伯虎性刚烈、正直、热肠,他仅用一年时间,便进士及第。他建铁厂、铸铠甲;创理工,铸火炮;办学校、兴教化;修水渠、开荒田;练精兵、伐强金,收复中原。又西灭西夏、北伐蒙古,一统寰宇。他架空皇帝,创立内阁,铸修战船,征服大海。……萌新新书,还望支持、指正。这是我的一本书,我会认真的将它完结。刚刚建了一个群,希望大家能加下,群号:550794387
  • 一钟定江山

    一钟定江山

    长篇历史言情小说《一钟定江山》以大宋王朝名将苏颂发明的浑天仪神钟的归宿为线索,描写了苏颂与辽国公主花田和宋朝阁阁含黛之间错综复杂的爱情纠葛,既有金戈铁马的战场厮杀,又有儿女情长的缠绵悱恻,在中原的和平与痴心爱人之间权衡,苏颂最后选择了花田,一往情深青梅竹马的含黛阁阁最终终身未嫁,为了营救苏歌,最终献出了生命。演绎了一曲荡气回肠感召日月的保家卫国和拯救爱情的旷世畸恋。
  • 穿入水浒

    穿入水浒

    群雄并起的年代,究竟是打酱油,还是号令天下?宋江这人不行,每天抱负着招安之心,梁山好汉终有一日葬送在他的手下。方腊这人不行,虽然聚众百万,却固守江南,野心太小。徽宗这人也不行,一国之君,只知道吟诗作画,风花雪月,成何体统?那这天下,究竟谁才行?穿越而来,意外成了二龙山的头领,与梁山宋江剑拔弩张。一百零八将相互厮杀是在所难免的。
  • 智相

    智相

    穿越至北宋仁宗年间,孤独的我,拥有了一份可贵亲情。老爹:我有四项优点——吃、喝、你懂的、赌。小叔:很忙。白天写词,晚上打架。丫鬟:八岁怎么啦?本宫一再告诫你们……随着读书取仕,接触到了范仲淹、富弼、王安石等一批名臣人杰时,我逐渐领悟了为官之道。还有什么,能比执掌国家公器,弘扬宋庭之威,更让人热血沸腾的呢?府宅倾轧,科举险途,边关兵变,要经历多少劫难,才能让一个男人从青涩变得成熟,勇敢承担起一品宰辅的责任?让我将我的心路历程,慢慢讲给你听,我保证,这是一个有情、有趣、有温度的故事……本书风格: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热门推荐
  • 拳途

    拳途

    行走于末世的边缘外,流连于盛世的温情间,末世殒命于妖兽之口的顶尖武者,在异世界新的一次生命中,体验活着的滋味。上古遗留的遗迹,神秘莫测的幻境,壁画映出的秘密交织着轮回的命运。且看上一世在守护全世界的征途中失败的武者,能否在这一世守护身边重要的东西。
  • 雪舞相思

    雪舞相思

    她,21世纪的新时代女性,自小因一部电视剧《秦始皇与阿房女》而结下“痴秦情结”,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来到西安旅游,哪知西安之行阴错阳差的变成了千年大秦之旅,她怀着对嬴政不变的痴情如愿以偿的穿越到了秦朝,还因此得到了嬴政挚爱的阿房的容貌。然而上天似乎并不眷顾这个穿越时空的痴秦女子,她来秦朝之时已是嬴政生命里的最后一年,面对一个真实的嬴政,面对史上的千古一帝,面对史官笔下的“暴君”,她能否改变历史?她的痴情能否依旧?她的爱怜能否依然?
  • 喜劫良缘,摄政王的小娇妃

    喜劫良缘,摄政王的小娇妃

    穿越三好,吃好喝好睡好。穿越三早,早嫁人早生子早死。有此秘笈,回现代有望。想她傅家小姐谨记上面几条人生格言,正职看书绣花聊家常,偶尔兼职当公主太傅,已然小心翼翼,自求多福,没空招惹变态。娶妻三能,能下饭能陪喝能暖床。娶妻三有,有胆识有心计有他。得此女子,娶妻有望。想他当朝摄政王爷心有标尺碍于无人,正职养虎为猖陷害忠良,偶尔兼职扰乱民生,无敌是他最大的痛,若是有人引了他的兴致,自然是没理由放弃啊。某女受虐多次狂怒,“你是不是有病,遛狗一样一收一放!”某男依然不动声色,“姑娘如此自贬,本王自然不敢反驳,其实,都是玩物,可本王是把你当风筝!”【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梦幻之魅

    梦幻之魅

    他不敢相信自己的梦境,那是一个充满诱惑又十分恐惧的梦,一个奇异的少年,带领我们走进他梦幻的时空,奇异而又美丽的远古时代,一群不屈的时空斗士,在演绎他们的传奇,那个奇异少年和他的三个小伙伴进入了他梦幻的时空,这是一个让人无法苏醒的梦境,他们只有永远的和梦境战斗!
  • 王朗的高中生活

    王朗的高中生活

    高中三年的生活,是一个人正值青春年少的时刻。这三年之中,有一些东西总是让人难以忘怀,也会有一些东西是人们希望永远忘记不再想起的。青春年少,虽然青涩懵懂,却也别有一番风味。
  • 师兄个个很腹黑

    师兄个个很腹黑

    单纯善良又不失调皮的女主在逃婚过程中阴差阳错的遇到了一个怪老头——武林第一高手、天下第一毒圣。她被逼迫着练武学医。成为了高手中的高手;面对爱情,师兄们个个身手不凡,他们的真实身份竟然都那么令人不可思议,面对师兄们的深情告白,处事不惊的她竟变得慌乱,她该怎样选择?
  • 伏魔剑侠

    伏魔剑侠

    浩渺天地间,存有一柄伏魔剑,为中土八族之一的伏族所有,千年前,伏族首领,人间至尊强者伏明,持伏魔剑驰骋天地间,将伏族引领至最高峰。定四海,据地魔。千年后,伏族之人渐渐没落,最后的伏族人退居到了北岛国的一座小岛上面,唤名曰雨岛。这时候,鬼盟渐渐张开了獠牙……
  • 月图腾

    月图腾

    天蛮大陆,强者为尊,万族林立,弱肉强食,适者生存。在大陆偏颇角落一小国中,一废材少爷,因得到一件母亲留下的斗篷,故事从这里开始……新人新书,三尺布衣,练笔之作,望励之勉之……
  • 梦幻青春:校草的专属宠丫头

    梦幻青春:校草的专属宠丫头

    父母的小阴谋,他们彼此相遇,长久的陪伴爱情萌发在心中根深蒂固,结果又会如何呢,小时的承诺又将何去何从呢?
  • 宠溺:腹黑总裁的小娇妻

    宠溺:腹黑总裁的小娇妻

    在重生前,她对她所谓未婚夫和收养的妹妹有多好,重生之后只会变本加厉的对他们“更好”。然而一切的阴谋诡计还没来得及展开,就被有钱而且还是官二代又有权的锦程集团掌权者秦言破坏掉了。就在凌萱然恨得牙痒痒的时候,秦言却默默的为她铺好路,让她去好好的去让姓洛的怎么倒霉怎么来。深情的人不是靠嘴上说的,而是靠着行动做的,于是奉行着这句话的秦言对着凌萱然怎么宠怎么来。凌萱然一脸崩溃:“秦言!我上厕所你也要进来跟着么!”秦言清咳一声,眼神飘忽:“儿子还等着你去陪他呢,我就是来看看你什么时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