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71800000018

第18章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十年动乱结束以后,中国面临着一个向何处去的问题。有人坚持走老路,也有人提出走“西化”的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冲破教条主义的束缚,拒绝走老路,同时也反对走否定社会主义的歪路,而是从总结经验、纠正失误入手,面对现实,立足于国情,开辟了一条改革开放的新路。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场深刻革命。

1.改革开放的背景

改革开放作为党带领人民进行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其发生绝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国际国内背景。一是从我国自身情况看,历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严重损害了社会主义。二是从外部情况看,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因此,30多年前,是严酷的国内困境和严峻的外部压力迫使中国义无反顾地走上改革开放之路——这是一种被迫的选择,然而却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一方面,从我国自身的情况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受严重挫折和损失。邓小平曾经说,“文化大革命”结束时,“就整个政治局面来说,是一个混乱状态;就整个经济情况来说,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从1957年下半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21年中,我们执行了一条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由此导致了一系列“左”的错误和严重后果。政治上,“文化大革命”严重混淆敌我,严重践踏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造成冤假错案堆积如山。据统计,“文革”十年中,全国被立案审查的干部高达230万人,占“文革”前夕全国1 200万干部的19.2%。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被审查的干部有29 885人,占干部总数的16.7%。其中,中央副部级和地方副省级以上的高级干部被立案审查的达75%。据最高人民法院1980年9月统计,仅因刘少奇问题而受株连的“案件”就有2.6万多件,被判刑的达2.8万多人。党和政府的各级机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组织,长期陷于瘫痪和不正常状态。公安、检察、司法等专政机关和维护社会秩序的机关都被搞乱了。经济上,“文化大革命”造成我国国民经济的巨大损失。1977年12月,据李先念在全国计划会议上估计,“文革”十年在经济上仅国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 00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新中国成立30年全部基本建设投资的80%,超过了新中国成立30年全国固定资产的总和。“文革”期间,有5年经济增长不超过4%,其中3年负增长:1967年增长-5.7%,1968年增长-4.1%,1976年增长-1.6%。1978年2月,华国锋在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由于‘文革’的破坏,仅1974年到1976年,全国就“损失工业总产值1 000亿元,钢产量2 800万吨,财政收入400亿元,整个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文化上,这场由文化领域肇始的“大革命”,对教科文的摧残尤其严重。无数的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遭受浩劫,一大批学有专长的知识分子受到残酷迫害。从1966年到1976年,十年没有组织过正式高考,交白卷也可以上大学。1982年人口普查统计表明,当年全国文盲半文盲多达2.3亿多人。“文化大革命”还造成全民族空前的思想混乱,党的建设和社会风气受到严重破坏。

另一方面,从外部环境看,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由于这20年的一系列严重错误和灾难,国民经济被推向崩溃的边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在60年代10年中,就有1960、1961、1962、1967、1968这5年GDP出现负增长,而这一时期正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经济高速增长期。据统计,60年代按不变价计算的人均GDP年平均增长率,世界为3.5%,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4.0%,发展中国家为2.6%,苏联和东欧国家为5.5%,日本为10.2%,而中国仅为0.2%,远远低于上述所有国家。从1951年到1971年的20年间,西德GDP增加了5倍多。1951-1970年,法国工业年均增长5.9%,1955-1970年,日本GDP增长了7.2倍。日本、美国、欧洲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这一时期也被称作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代”。在这期间,中国周边原来一些比较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如韩国、新加坡等,也抓住机遇快速发展,实现了经济起飞。有资料表明:“日本与中国同属东方民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国基本上处于同一起跑线上。1957年日本国民收入只有279亿美元,而同期中国为368.8亿美元,日本比中国少89亿美元。到1976年,日本国民收入达到4 728亿美元,中国为985亿美元,日本为中国的4.8倍;到了1978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是中国的6.9倍。”而在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与此同时,当时国际政治格局的主流由对抗转向缓和,世界各国由积极准备战争转向争取世界持久和平,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两大主题,东西方国家由相互封闭转为相互开放,不同意识形态由相互排斥转变为在相互渗透和吸收中抗争。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我是主张改革的,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旧的那一套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邓小平同志这些振聋发聩的重要论述,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之后的一个了不起的伟大觉醒。在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正确领导下,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纠正了过去的“左”倾错误,实现了历史的伟大转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方针政策。中心点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从封闭转到开放,从墨守成规转到各方面的改革,由此开创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由此可见,30多年前,我们党作出的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不是偶然的,是在经历了20多年艰难曲折的道路、汲取了20多年“左”的错误的惨痛教训之后作出的。因此,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是历史的必然,是人民的心愿,是时代的需要。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13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抉择。”

2.改革开放是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带领人民进行的一次伟大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提出的理论路线和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最鲜明的特征就是改革开放。通过改革开放,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冲破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对外开放的全新格局,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

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封闭自守到走向世界,改革开放带来的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性突破,开创了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崭新局面。30多年来,中国经历了举世瞩目的伟大历史转折,由一个国民经济濒临崩溃边缘、农村2.5亿人生活在温饱线以下的国家,发展为有强大市场活力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国际影响力和民族凝聚力大大增强。社会发展稳定,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在改革开放中,国有企业逐步走出了困境,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值,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在改革开放中,人民群众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其中,推动着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积累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这些年来,中国能够在国际风云变幻中站稳脚跟,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承载中华民族百年梦想的现代化航船能够破浪前行,原因就在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这条道路上万众一心,团结奋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凝聚起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的,历史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3.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改革开放是体制创新之路,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体制基础。历经30多年的改革,我国基本实现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作为微观基础的大中型企业,活力进一步增强,效益逐步提高。政府职能开始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转移,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日趋成熟,国家计划、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互配合的宏观调控机制不断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实现了从封闭型经济体系向开放型经济体系的历史性转变。

改革开放是强国富民之路,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第一,改革开放发展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中国GDP总量由1978年的3 645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340 507亿元,年均实际增长接近10%,远远高于同期世界平均3%左右的增长速度。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业持续快速增长,1979-2007年工业年均增长超过11%,传统工业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成为重要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大幅提高。第二,改革开放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我国的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排名,由1978年的第十位上升到2010年的第二位。1978年至2007年,国家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3.45%,2006年是1978年的34.2倍。进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17.21%,2006年是1978年的6 385倍。第三,改革开放迅速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1978-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43.4元增加到17 175元,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从133.6元增加到5 153元,实现了由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并正向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目标迈进。30多年来,我国迅速解决了13亿人的温饱问题,使贫困发生率从1978年的30.7%下降到2006年的2.3%。1978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为2.5亿,2006年减少到2 148万,贫困人口比原来减少了10多倍。反映城市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恩格尔系数,分别由1978年的57.5%和67.7%,降至2006年的35.8%和43.0%。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和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由1978年的6.7平方米和8.1平方米,增至2008年的28.3平方米和32.4平方米。以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健全。1978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为68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各国人口预期寿命数据,2005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2.4岁。

改革开放是政治昌明之路,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加强自身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党的建设充满勃勃生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着眼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新发展,不断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积极稳妥地推动政治体制改革,迈出坚实的步伐。通过进一步完善基本政治制度,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充分保证;广泛开展基层民主实践,公民享有的直接民主不断扩大。积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服务型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制建设取得显著进展,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付诸实践,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基本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相继制定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更加公正、高效、权威。实现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

改革开放是社会进步之路,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社会发展基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1978-2007年,在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中,第一产业由27.9%降至10.97%,向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过渡的步伐不断加快。同期在全国人口比重中,城镇人口由18%上升为43.9%,乡村人口由82%降为56.1%,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社会生活日益丰富多彩。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积极变化,人们的内在素质不断提高,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自主性、选择性、多样性不断增强,整个社会充满生机与活力,实现协调发展、追求社会和谐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人民大众正以更加自信从容的态度面对社会,走进社会,服务社会。

同类推荐
  • 中国大数据(2013-2014)

    中国大数据(2013-2014)

    本书运用大量的数字图表和专题地图,来分析展示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调控、政府运行与投资环境、人口与城市化、资源与环境、社会事业与消除贫困等方面已经取得的成绩与尚待解决的问题。在国际和历史视角下,对中国发展数据进行多方位解读。
  • 政策研究与决策咨询:2009~2010

    政策研究与决策咨询:2009~2010

    本书对2009~2010年宁夏的政策调研成果收集整理,汇集成册,以利于资料保存,提供决策咨询。
  • 党的基本知识

    党的基本知识

    党的性质是党的本质特征集中而科学的体现,它指一个政党所固有的质的规定性。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义。”这是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的集中概括。
  • 中国政情报告(2013-2014)

    中国政情报告(2013-2014)

    本书以深度剖析、专题研究等方式,梳理和回顾2013年以来中国政坛动态,为读者提供透视中国政治动向、社会发展脉络的独特视角。特别是围绕各级政府、决策者比较关心的典型问题,对当下中国政治生活中出现的新动向、新趋势进行深入透视和解析,并辅之以鲜活的典型案例,为各界把握中央新精神、了解各地新动态提供资政借鉴。
  • 中国应该对美国说“不”

    中国应该对美国说“不”

    近20年来,中美双方实力的变化是经济全球化时代全球经济结构变化的结果。在全球一体化时代,资本超越国界,把全球作为一体,对资源加以重新整合配置以求得资源的最有效利用和利润最大化,改变了以往以国家为主体的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和全球经济结构。
热门推荐
  • 如冬如夏

    如冬如夏

    一场诸天之阴谋逐渐被揭开,女主的身世逐渐浮现至我们眼前,女主的抉择会是恶还是善呢......
  • 对摩天轮说晚安

    对摩天轮说晚安

    望着窗前不停歇的摩天轮...它什么时候会静止,她疑惑的看着....
  • EXO默默守护的他

    EXO默默守护的他

    本小说【男主】:鹿晗边伯贤朴灿烈【女主】:朴熙妍(???ω?`?)风格:甜虐类型:同人言情小说噫熙妍大大企鹅号??????????读者群群号③⑧⑥④⑦①⑦③⑥阿鲁求收藏求推荐求评论求加群(???ω?`?)欢迎行星饭和四叶草【前提是不喜勿喷,看不爽请点击叉叉离开页面】的支持噫WEAREONE康桑思密达~(???ω?`?)
  • 格林童话全集5

    格林童话全集5

    《格林童话》产生于十九世纪初,是由德国著名语言学家,雅可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收集、整理、加工完成的德国民间文学。它是世界童话的经典之作,自问世以来,在世界各地影响十分广泛。格林兄弟以其丰富的想象、优美的语言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个神奇而又浪漫的童话故事。在国内,日本,台湾也有根据《格林童话》创作的故事集。
  • 开普勒不梦游

    开普勒不梦游

    银河系最初的几个文明,为了某些不知所以的东西,制造了延续数千万年的战争,战火甚至烧到了银河系以外的星系。连开普勒笔下那颗月球上真实存在的弱小文明,都惨遭毁灭。即将来到战争的第一亿年,具有突破宇宙法则的力量之人纷纷觉醒,分布在银河系的各个角落。针对这一突发事件,各方都采取着行动。这本书,没有开普勒,也无关梦游,不过是一时兴起,取的向天文学先驱致敬的名字。总之,上面都是废话。其实这个作品,仅仅是记录主角一行人,在纷争里所经历故事。
  • 征服之海

    征服之海

    山河之书中曾经写到!一个人迟早会经历一次极大的恐惧!不是生老病死,不是瘟疫猖獗,不是盗匪来袭,而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一个美丽的女教师在教室里讲“常识”课。她说:“宇宙没有边际,地球微不足道,即便是围着他转的太阳,也只是银河系中很多恒星中小小的一颗……”征服之海!蔚蓝的星辰大海!
  • 人一生不可不防的十八种人

    人一生不可不防的十八种人

    知人知面不知心,防人之心不可无。小人、哈巴狗、墙头草、笑面虎、伪君子、大嘴巴、瘾君子、红眼病、多疑者、忘恩负义者、贪婪者、赖皮鬼、窝里霸、滥施暴力者、轻浮人、二管家、自负狂、假面人,这18种人无论哪一种人都会使我们的人生蒙受损失,甄别并防范18种人,方能趋利避害,左右逢源,走向成功。
  • 问天神帝

    问天神帝

    我是谁?我是问天。此生我欲问天三事,一事为何我登凌绝顶,让人我的兄弟皆惧我?二事为何我爱之人叛我,不爱之人对我一往深情?三事为何我九世无父无母,今世有了却又离我而去?天若不答,我必逆天。少年问天觉醒九世记忆不甘被命运所空,踏入了天才会聚的强者世界,逆天而为不甘堕落。
  • 摸骨

    摸骨

    一场雨让丽水村的天蒙上了灰色,她决定告别弟弟去找寻被征入伍毫无音讯的丈夫。前路漫漫,她双手鲜血淋漓:头骨、小臂、肋骨、腿骨,此人缺失了一条腿,此人缺失了一条胳膊……世人觉她不吉利,人人躲避嫌弃,天下之大竟无一容身之处……奈何世上有机缘巧合四字,且看她,且等她。
  • 汉宫俏佳人

    汉宫俏佳人

    失足坠楼却是意外穿越,穿越到了公元前203年吕后的身上,庆幸的是穿越者带去了美貌,吕后是越活越年轻,逐渐的转变成穿越者的美貌。迷倒了项羽,惊呆了审食其,刘邦也是后悔的要命,不惜一切代价的找寻吕后!韩信、英布、彭越、臧涂等等大批英雄豪杰有意拜倒她的石榴裙下!情节虚构,切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