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59400000019

第19章 WT地区主义与中国的政策选择

以WT O 取代GATT 为标志,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得到空前的加强和完善,同时,以欧洲统一大市场为先导,以北美自由贸易区(NAF T A)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为两翼,以加勒比联盟、南锥体共同市场、东盟自由贸易区、西非共同体等中小区域集团为后续,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也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并存的两大趋势。目前,我国各行各业都在积极准备应对入世。入世后,中国将面临新的国际竞争体制环境与法律环境,怎样认识新的国际多边贸易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国应采取何种对策?这是本章要探讨的重要问题。

第一节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

经济活动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这两种看似矛盾的两大趋势何以会产生?

一、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状态。作为一个经济发展过程,它是指全球经济活动由比较单纯的商品贸易逐渐向国际投资、国际金融交易乃至劳动力的国际移民等多种经济活动这样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作为一种经济状态,其特殊的含义是指生产活动的全球化和生产要素的全球配置,以及生产要素跨越国界从事生产活动与配置的障碍的消除。

江泽民总书记在1999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讲到,我们必须注意的国际经济的三个动向:一个就是跨国公司的日益发展;第二就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第三就是全球化的产业结构调整。这三个问题高度概括了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内涵。可以认为经济全球化就是:以科学技术为动力,以跨国公司为载体,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资源配置与生产经营活动,以及由此推动的全球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

1.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经济全球化进展迅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自从西方国家实现了工业化之后,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狭小的矛盾就要求企业家奔走全球,到处推销产品。不过那时企业家的对外活动仍以发展贸易为主,目的是从国外获取原料并推销本国产品,把生产据点伸展到国外的大公司并不多,即使有也往往集中于采掘业和公用事业,较少投资于制造业。二次大战以后,对外经济活动内容发生了巨大变化,已由发展对外贸易跨入到对生产领域,特别是对制造业进行大规模的直接投资。这样,以整个地球作为资源配置的大舞台,生产资本向全球流动以及由它所带动的全球贸易和金融活动,就成为二次大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当今世界,国际商品贸易的增长率超过了世界产出,国际服务贸易增长率超过了商品贸易;国际生产转移(包括技术转移)增长率超过了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超过了国际生产转移,国际金融市场衍生工具的交易额增长率超过传统意义上的国际资本流动。在过去的50 年中,世界经济增长了6 倍,国际贸易增长了12 倍,而过去20 年中,外国直接投资增加了12 倍。大家公认,国际商品流动,更是生产要素流动,促进了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融合。它既体现于跨地区的经济融合,也表现为地区内的经济一体化。

2.经济全球化的动力

推动经济活动全球化的主要动力无疑是各国的跨国公司。跨国公司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市场经济培育了自主经营、相互竞争的企业,这些企业最初是一个地区范围内配置资源的手工工场,后来变为在一个民族国家范围内配置资源的机器大工厂和垄断企业,最后发展到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跨国公司。这一过程反映了生产力的不断扩张。另一方面,企业从个体经营进展到合伙公司,再发展为现代股份制公司,最后升级到跨国经营的独资或合资公司,这个历史过程则反映了生产关系在资本主义总框架中的不断变革。跨国公司的跨国经营、跨国生产,形成了全球化的迅猛发展。目前,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5 万个跨国公司掌握了全球1/3 的生产、2/3 的国际贸易,2/3 的国际投资,2/3 的国际专利。1997 年联合国发表了一个报告,如果把跨国公司也当成一个经济体来看待的话,那么全世界最大的100 个经济体当中51 个是跨国公司,有49 个是国家。生产的全球化主要是跨国公司的全球化运作。

跨国公司之所以能进行全球化运作,前提条件就是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使得通讯成本与运输成本大大降低,使得制造业的可分性大大地加快了。比如,波音飞机虽然最后在美国西雅图组装,但它的零部件在全世界70 多个国家生产。因为通讯成本的大幅度下降,使得波音公司的总裁能够在西雅图的办公室里指挥全世界70 多个国家的零部件生产。30 年代从纽约打电话到伦敦,一个电话每3 分钟要244 美元,现在只要10 来美分,据说两年后就只需几美分了。低通讯成本使得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成为可能,使整个管理来一个大的革命。运输成本,特别是空运成本的大幅下降使得全球化生产成为可能。通讯与运输成本下降的根源就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运作的实质就是全球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我们讲资源的优化配置,既指一个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资源,比如吉列公司将不同的生产工序及技术产品分散在不同的国家,以降低成本并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同时也指在全球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按不同要素禀赋配置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过去的产业结构调整基本上是在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内进行的,比如美国工业时代的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是在本土进行,一个钢铁企业被淘汰了,从北部搬到南部;一个纺织企业被淘汰了,从东部搬到西部。现在,由于跨国公司的运作,使得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产业都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一些落后的产业,一些污染大的产业都不是从东部转移到西部,或从北部搬到南部,而是从美国转移到其他发展中国家。这样,美国产业所付出的代价或所经历的时间减少了。所以,美国从1991 年以来一直保持了经济比较高速的发展,没有出现经济危机。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全球化,得益于它在全球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它把潜在的经济危机因素转移到其他国家。

3.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加强

经济活动的全球化需要共同的市场规则,多边贸易体制既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它反过来又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关贸总协定的成立就是基于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贸易保护主义集团给世界经济与政治带来沉痛教训的认识。

1947 年GAT T 的成立,有力地推动了世界多边贸易的发展。50 多年来,世界多边贸易体制也不断充实和完善。当初主要是推动世界商品贸易,1993 年乌拉圭回合后,又将世界农产品、纺织品、服务贸易,以及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和知识产权保护纳入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参加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国家或地区由最初的23 个发展到现在的140 多个。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以来,多边贸易体制在世界贸易中的影响日益扩大,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多边贸易体制在推动各国关税减让和削减非关税壁垒,促进世界贸易自由化方面可谓居功甚伟。GAT T 组织了八轮贸易规则的谈判,使当时发达国家高达45%的关税降低到4%以下,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关税水平也降到14%。非关税壁垒措施协议的实施有效地抑制了非关税壁垒的进一步泛滥,维护了良好的国际经贸环境。1993 年12 月15 日乌拉圭回合经过长达8 年的谈判终成善果,达成了最后协议。乌拉圭回合谈判所达成的关贸总协定第八轮多边协议将对今后世界贸易自由化发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第一,协定决定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是个永久性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际组织,负责监督乌拉圭回合决定的实施并监督解决冲突。世贸组织贸易政策审议机制和争端解决机制,比关贸总协定具有更强的约束力。世贸组织运行良好的争端解决机制有力地维护了世界贸易组织的权威。与GATT 相比,世贸组织争端解决的机制更加完善,提高了争端解决的效率和权威性。世贸组织成员充分利用争端解决机制维护自身合法经贸权益的主动性增强。

第二,这次协议所涉及的领域空前广泛,不但要把全球关税从目前的5%降低到3%,还要取消大量的非关税壁垒,对过去未曾解决的农产品贸易、纺织品贸易、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都作了明确的规定,为今后世界贸易的发展作出了全面的规范。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在继续推动货物贸易自由化的同时还有力地推动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1995 年7 月28 日达成金融服务协议,包括了全球银行、保险、证券及金融信息服务贸易的95%。1997 年3 月15 日达成了《基础电信服务协议》,69 个世贸组织成员承诺更广泛的基础电讯服务自由化,涉及基础电讯业务的国际与国内业务营业额6000 多亿美元。1999 年各成员又进一步推进该领域增值电讯服务自由化。专业服务自由谈判也取得了进展,一些国家就会计、法律服务的认证与自由化达成了协议。

知识产权保护为技术扩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世贸组织知识产权理事会根据《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审议其成员的有关知识产权法律,以使其避免与《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相冲突,澄清各成员提出的有关问题,使该协定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有效实施,加快技术与知识产权的国际交换,为技术贸易提供良好的制度保证。

第三,多边贸易体制通过贸易政策审议机制在促进世界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但各国单边、双边的自由化措施也对经济全球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特别是20 世纪80年代计划经济国家纷纷改弦易辙,推行市场开放政策与市场化改革,奠定了经济全球化的体制基础。

世界贸易自由化的趋势反映了经济生活国际化和国际分工的日益加深,关贸总协定有力地促进了世界贸易自由化。然而,世界贸易自由化毕竟主要只涉及商品贸易自由化。还不能全面规范资本、人员和劳务在全球范围的自由流通,也就是说,还不能规范全部生产要素在全球的优化配置。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要求一个松散的国际贸易组织做到这一点是不现实的,因此,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还是一个远未实现的遥远目标。地区经济一体化因而应运而生,成为与世界贸易自由化并行不悖的世界趋势。

二、区域经济集团化及其动因

与贸易自由化并存的另一个趋势是地区经济一体化。地区经济一体化是在世界经济尚未实现一体化的情况下,一组国家为了共同繁荣,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联合起来,实现生产要素在本地区的自由流通、优化配置的一种高级的经济合作形式。其手段通过相互提供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的远远高于和广于关贸总协定的优惠,促进全部生产要素即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在这一组国家间逐步实现自由流通,达到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成员国经济共同繁荣的目的。地区经济一体化合作的最大特点是使参加这一合作的所有成员国的生产要素市场联成一体,实现统一的市场运行规则,相对于其他参加这种合作的国家来说,这一组国家的经济是成为一体的。地区经济一体化合作是当代市场经济多国宏观调节的最新成就。

1.20 世纪90 年代以来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潮流及其特点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特征之一,而且进入21 世纪经济区域化潮流较之全球化潮流发展的更快、更顺利。一个显而易见的证据是:1999年末西雅图世贸组织部长会议新一轮回合谈判失败,反映出全球多边主义已陷入困境,而作为地区主义产物的区域自由贸易协议却大量出现。(1)欧共体在1993 年1 月1 日宣布正式成立,从此,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可以在12 个成员国间自由流动。11 月1 日,建立欧洲经济与政治联盟的“马约”正式付诸实施。同时,欧盟还启动了同中欧和东欧等经济转型国家的经济一体化进程。(2)1993 年底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区协议”,并于1994 年1 月1 日起正式生效。并将扩大到智利、巴西和阿根廷等国,还将于2005 年建立34 国美洲自由贸易区。(3)1993 年10 月8 日,第25 届东盟经济部长会议宣布从1994 年起降低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关税,并决定在2003 年建成自由贸易区。(4)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于1989 年成立后,1993 年11 月在美国西雅图市举行部长级会议,同时召开了首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亚太经济合作机制得到加强。APEC 部长级会议通过了“贸易与投资框架宣言”,AP 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发表了《经济展望声明》,就今后亚太经济合作指明了方向。1994 年第2 次APEC 会议上进一步提出区域自由化的规划,工业化国家到2010 年,发展中国家到2020 年实现贸易与投资自由化。(5)1997 年东亚金融危机之后,东亚地区经济合作出现新动向,双边自由贸易成为东亚国家政策调整的目标。2001 年5 月初,韩国政府通过外交途径向日本政府提交了一份“韩日自由贸易清单”。与此同时,日本政府也向新加坡政府发出了外交照会,要求就2002 年开始的日新自由贸易协定进行正式换文。新加坡对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也颇感兴趣,目前它与新西兰签订了名为“紧密经济伙伴协定”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亚太地区除中国大陆与香港特区以外,彼此间双边与三边甚至多边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突然增多。

20 世纪80 年代后半期以来,地区经济集团化发展势头迅猛,还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特点:一是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数目迅速增加、遍布全球。1948~1994 年,世界上先后出现过109 个地区经济合作组织,涉及160 多个国家,其中有2/3 是在1990 年以后出现的,可谓雨后春笋,遍布全球。如果APEC在2020 年实现自由贸易的目标,则几乎所有世贸组织成员都是区域经济集团的成员。区域集团化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显著特征。二是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的范围扩大。欧盟、东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都增加了新成员。三是在组织方式上突破了传统框架。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欧亚会议都主张实现开放的地区经济合作,打破了封闭的地区经济一体化的传统。四是跨地区合作。从全球范围看,在当今世界集团化和三大区域集团发展进程中,在欧洲和北美之间有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美和亚洲之间有亚太经合组织(APEC)这样广泛的对话场所,而1995 年9 月在新加坡举行的“东亚和欧洲经济首脑会议”(AES M),则是要在亚洲与欧洲之间建立起迄今未有的对话场所。这三大区域组织和次区域经济区中的一些国家和地区,还通过各种形式交错地参与相关的经济合作区,可以增进相互了解和理解,推动相互进入对方市场,从而可以促进三极之间和次区域之间的跨区域经济合作,并对世界格局的发展和变化产生重大影响。

2.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因

为什么在经济全球化取得重要进展时,区域经济一体化仍然兴盛,而且其势头还超出了经济全球化呢?二战后,区域经济集团化盛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出于政治原因,也有出于经济原因的。但首先主要还是为了应付经济自由化、全球化以及技术国际转移,资本与劳动力(熟练或非熟练的)的国际流动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导致激烈的竞争,使比较优势迅速变化,成本的微弱变化,就会使比较优势发生转移(巴格瓦蒂,1997)。为了提高竞争力,地区国家之间需要发挥地缘优势,增强自己的经济实力,提高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和谈判地位。在欧洲最早建立的欧共体就是这种动机,后来,世界各地相继建立起更多的区域集团和次区域集团也无不包含这种考虑。而且这种举措会产生连锁反应,当一个集团建立起来之后,周围的地区和国家为了强化自己的竞争地位也必然要进行联合,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相继建立就与欧洲联合取得成功和不断升级有密切关系。

其次,区域主义的活跃与国际分工的加深、区域内贸易的迅速增长以及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增长有密切关系。在当代产品国际专业化、零部件国际专业化和工艺国际专业化深化的条件下,各国的再生产过程日益向着国际再生产过程和区域再生产过程的方向发展,从而要求生产要素在国际间或区域间合理流动和配置,要求各国和地区协调它们之间的生产经营活动和政策。但由于国际水平分工有一个发展过程,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的水平分工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会呈现出差异性和阶段性。这样,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经济体制接近、地理位置相邻的国家和地区,为了协调利益和共谋发展而联合起来组成经济集团或经济合作区。

第三,GAT T/WT O 进程举步维艰,多边贸易体制陷入困境。应该说20 世纪90 年代是全球多边主义大发展的时期,其标志是GAT T/WT O 成员的迅速扩大。但是多边主义所遇到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GATT/WTO 的每一轮谈判都充满艰辛,且成员越多,谈判越困难。同时,WTO 无法照顾到各国、各地区的产业特性保护和产业调整之需;它无法高效率地协商出共同的游戏规则以及对某种过了时的规则的修正方案;如果美国的某一局部利益过于明显而有可能受到相关条款制约时,WTO 最终往往迁就美国的利益;WTO 更多的是在关税减让和市场准入方面有较大的规范性,但在面临文化产业领域、信息产业部门、知识产权转让、环保与劳工标准等新问题和新争议时,经常就显得束手无策而不了了之。实践永远走在规则的前面,更务实的做法便是解决当务之急,即为小范围的或称为次区域的商务往来提供具有法律保障的便利最大化,这就促使了双边或三边的自由贸易协定成为当今世界的热点。

许多国家之所以在多边贸易体制之内还要选择双边或区域经济一体化政策,是因为这种选择能够为成员国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1)可以保证双方均能最大限度地获利。如根据美国和墨西哥几年前达成的协议,美国企业尤其是含有品牌优势的像麦当劳之类的跨国公司在墨境内开设分支机构可以不受行政审批限制,而作为交换条件,麦当劳总部将不再收取品牌使用费,显然这对双方都是有利的。相反的例子发生在美、日之间,由于美、日没有双边自由贸易协议,加上日本麦当劳的特许经营权在2000 年到期,日本的合作方马上感到了新合作条件的苛刻。

(2)可以避免经济结构相似的国家产生恶性竞争。因历史传统、地理因素、气候条件、技术力量等原因,有些国家尤其是具有地缘关系的邻国之间,会出现产业结构类同化的现象。如美国和加拿大的汽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羊毛、泰国与越南的大米,都曾对各自的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市场不可能无限扩容,出口也不会永远增长,如果不加以协调而听任生产者自由竞争,则必然两败俱伤。

(3)可以降低国家在全球化竞争态势下的总量成本。在全球化时代,虽说投资者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自由配置资源和其他经济要素,不过在单位时间内的风险还是经常发作,有时就逼得国家出面为一些要害行业争取一些竞争力方面的便利。如2000 年的石油价格狂涨,让95%依赖进口能源的日本经济吃尽了苦头,全年为之多付出400 亿美元的涨价后支出,几乎对日本石化行业的利润造成毁灭性打击。后来日本政府出面和新加坡洽谈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其中一个核心内容就是日本从中东进口的原油从2002 年起全部在新加坡炼油,新加坡则在相关费用上以减收15%为优惠条件(王冷一,2001)。

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缔结需要具备一些重要的条件。一般来讲,经济水准接近、地理比邻、历史文化类似、市场增量相对明朗的国家和地区容易形成经济联盟。

第二节 区域经济集团化对多边贸易体制的影响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多边贸易体制的影响

区域经济集团化对多边贸易体制是挑战、还是补充,是促进、还是妨碍多边贸易与投资?目前理论界还存在分歧。一些分析家认为,区域贸易与投资自由化将促进世界贸易与投资自由化,如果这些地区组织的初始目标是创造新的投资与贸易机会,而不是扭曲现存的投资与贸易的话。另一些分析家则持相反的看法,认为地区经济组织成员之间的优惠政策对非成员具有明显的歧视性,它会扭曲而不是创造世界贸易与投资。这两种观点均有客观的依据,因此现有的理论分析只能导致模棱两可的结论。

经济理论不能告诉我们地区经济集团是增加还是减少了世界贸易扭曲。统计资料也无法证明,地区经济组织是加强还是减少了世界经济的效率。全球经济一体化如果以贸易流量和资本流量来衡量,显得并未因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而受到不良影响。然而我们不能确定地这样说,因为没有人知道如果没有区域一体化协议,情况将会怎样。

笔者认为,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世界多边体制的影响是多方面而复杂的。由于区域经济协定的经济后果(主要是贸易创造以及贸易与投资转移效应)只是事后的结果,20 世纪80 年代以来人们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协议激增的担心,关键不仅仅在于它的经济后果,而且还在于区域一体化协议产生的体制上的后果。因此,研究区域集团化对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影响,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战后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定是完善、还是削弱了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目标;第二,WTO 规则和程序是否能保障地区与多边一体化的途径相互支持(这一问题将在第三节中分析)。

区域一体化协议到底是否与多边自由化趋于一致,要看区域一体化协议的对外贸易政策立场在其内部产生的激励因素,以及非成员国的反应。区域贸易协定会不会增加对非成员的贸易壁垒,其结果取决于地区组织成员之间业已存在的贸易模式以及协定的结构。

自由贸易区和与其相对的关税同盟或共同市场的主要区别是在于后者有着共同的对外贸易政策。无论内部贸易和竞争的自由化程度如何,实现共同对外政策都会使对外的保护水平在一段时间后趋于上升,特别是进口竞争产业寻求使用诸如反倾销措施等应急保护工具的话。欧盟的经验充分表现出关税同盟对反倾销的使用及其覆盖范围的增加。事实上,遭到反倾销指控的国家一般都是区域协议组织以外的国家。因此关税同盟的成立也许不会使对外贸易壁垒出现净增长,但如果将应急保护措施保持作为一种选择的话,那它就很容易产生上升的趋势。这样,区域协定就容易成为地区保护主义捕捉的目标。欧洲共同体的共同农业政策就是一个典型例证。

区域一体化协定对多边体制的影响还要看非成员国的反应。第三国在贸易政策上最明显的反应就是引导区域贸易协定降低对外贸易壁垒。GAT T 狄龙回合、肯尼迪回合与东京回合,就是为了减少欧共体成员对外部关税的水平,并由此限制潜在的贸易转移效应。第三国另一政策上的选择就是寻求加入现有的区域一体化协议。欧盟由最初的6 国变成现在的15 国。在北美,墨西哥被吸引寻求加入美加自由贸易区,其结果是重新谈判成立了一个三边自由贸易区。在某种程度上说,加盟是出于保证市场准入的动机,同时也有非经济的目的。获得免税进入地区市场并非重要目标,因为多数产品在最惠国待遇下的平均关税已经相对很低。更重要的原因是为了消除应急保护措施的威胁,以及希望加强近期单边自由化和体制改革努力的可信性。

区域一体化协议的签订也会反过来刺激第三国寻求经济一体化的努力。这种防卫性的理由在实践中显得十分重要。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区域一体化努力,部分驱动力就是希望加强他们针对贸易伙伴的讨价还价的地位,这反映出一种信念:认为协定可使他们“更好地抵御其他区域集团的歧视性影响”。20 世纪90 年代东亚自由贸易区的思潮就是对欧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挤压的反应。

区域经济集团从几个方面对多边贸易体制构成挑战:

第一,区域协定在缺乏对外开放区域主义承诺的情况下,对非成员国必然是歧视的。这种歧视既有经济上,也有政治上的后果,同时还增加了外交政策的冲突和不信任。新的区域规则可能影响政治领导人实现对多边贸易体制的承诺。目前许多区域组织都有自己的组织与规则,一些地区贸易协定安排的机构、争端解决程序、秘书处、委员会以及工作小组几乎都是 WTO 工作的复制。比如,WTO 审议的24 个地区贸易组织中有22 个有它自己的反倾销规则,18 个有管理使用补贴的立法,19 个规定有竞争政策,12 个组成具体的争端解决程序。如果他们的直接成员国遵照地区规则,而排斥GATT/WTO 的多边规则体系,地区组织将对 WTO 的权威性构成挑战。(Jai me Serra Puche,1997)

第二,区域主义的最后一个风险就是外交政策逐步的和无意识的区域化,产生区域选区或“后院”。世贸组织新领导人选举过程中所出现的分歧纯粹带有区域特征。这表明围绕美国和欧洲联盟区域选区的出现,急需要一个新的程序来安排全球经济制度中的领导。此外,在危机期间将某些问题看做是全球性的而将另外一些问题看做是区域性的,是区域化长期产生影响的一个标志。比如,在1995 年1 月墨西哥金融危机中欧洲的态度表明在贸易领域之外的区域的力量,英国和德国采取不与美国合作的态度,主要来源于他们将墨西哥危机当做区域性的,而不是全球性的。1997 年东亚金融危机中美国起初也表现出局外人的态度。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如何认识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有悖,还是有利于经济全球化进程?是我们了解入世后我国所面临新的国际经济环境的钥匙。

一方面,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双重效应,区域贸易集团在促进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难免具有排他性,这是与总协定的非歧视原则相违背的,这有可能会带来贸易集团间的摩擦,甚至动摇多边贸易体系的基础。势均力敌的区域经济集团的存在与发展,意味着相互抗衡、对峙、讨价还价能力的增强,这就削弱了多边贸易谈判的效果。因此,1997 年,WTO 第一任总干事鲁杰罗在第十二届南锥体首脑会议上严厉指出:“如果让世界分成为贸易集团,其关系主要是建立在强权而非法律之上;并受经济与政治上的民族主义支配。那么,简而言之,世界将重踏历史上众所周知的覆辙,从而使多边贸易体制的未来成为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另一方面,区域一体化协议也包含许多好的做法,其中一些就市场开放来说已经超过了 WTO。例如,欧盟中没有关税、没有保障机制,并具有完全有约束力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目前较好的贸易政策实践的标准是一套适用于欧盟内部的货物、服务、劳动力和资本流动的政策和规则。区域一体化协议的进展常常成为多边领域内的先导。区域一体化协议与GAT T/WT O 之间的区别都是有限的,部分是因为商谈区域一体化协议的努力促进了同期——而且大部分是成功的——进一步实现多边贸易自由化的努力。

因此,我们应该看到经济全球化是一种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经济区域化只是经济全球化的过渡步骤。可以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向经济彻底全球化进程过渡的中间阶段。具体关系表现为:在空间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局部实践;在时间上则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阶段性探索(张幼文、屠启宇,1999)。

历史经验表明,期望“一步到位”直接通过全球多边谈判达成全球经济一体化是不现实的。二战结束后,当时的国际社会曾就全球经济秩序安排进行过一次全面的努力,涉及了包括国际经济关系协调任务在内的国际事务全面协调机构——联合国,国际金融秩序的协调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协调机构——国际贸易组织和涉及全球发展问题的世界银行。最终的结果却是国际贸易组织的设想从一开始就夭折,协调工作一直由关贸总协定的秘书处承担,直到1995 年新的世界贸易组织才得以成立,而其成果还远未涉及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国际金融领域的布雷顿森林体制也于1973 年崩溃,至今未能建立一个替代性的全球金融制度安排。这是因为在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或差距悬殊的情况下,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在各地也是不平衡的。在这种情况下,在一个小的区域范围内,即距离较小范围内的相近国家间建立较紧密的经济合作关系,形成区域一体化组织,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会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过渡性步骤和组织形式。经济全球化是一个由局部到整体,由低级到高级,由封闭到开放的在空间上不断拓展的过程。在欧洲,从最初的比荷卢三国联盟到欧共体6 国(1958 年)、9 国(1973 年)、10 国(1980年)、12 国(1986 年),到目前的欧盟15 国,以及欧洲经济区作为第2 圈层,以联系国(东欧10 国与地中海3 国)制度构成第3 圈层,是典型的空间拓展。在美洲,美加自由贸易区——北美自由贸易区——设想中的美洲自由贸易区,是一个空间扩展的序列。在亚洲,东盟6 国也扩大为10 国,以及10+3 合作机制的建立,也是区域空间的扩大。

从时间阶段而言,区域合作作为一体化的一个中间阶段是全球一体化的一个前奏。惟有区域组织在各个领域一体化实践的成功,才能引导这些区域一体化的成果在全球加以推广。区域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继承性关系的更进一步的证据在于:(1)区域一体化从来就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发展的,区域一体化的任何成果相伴的是全球尺度上的贸易自由化、金融国际化,关于持续发展的共识等成果;(2)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从来就是它对集团外市场、要素、资源的依赖性相伴的,跨国企业、跨国银行对区域内的融合及区间的依存起了关键的作用。

经济一体化是适应经济生活国际化而产生的国家之间的经济联合,它是伴随着经济生活国际化不断发展起来的,从它的低级阶段发展到高级阶段,乃至真正意义上的全面经济一体化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区域经济一体化范围的扩大以及内部不平衡与差异的缩小的过程,也就是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过程。

三、开放的地区主义与多边贸易体制

20 世纪90 年代初,一些观察家断言,北美、西欧及亚太地区三个内向型贸易集团的出现,标志着世界多边主义的终结,而多边主义曾是战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媒介。现实表明,世贸组织成立后,世界多边体制并没有终结,而是得到加强。这当中开放的地区主义起了重要作用。区域主义的目标部分可以通过使区域规则和制度相一致得到满足。建设开放的区域制度也可以支持而不是破坏全球机制。

开放的地区主义是APEC 的一项重要原则。一般意义上的区域集团不论是出于相互抗衡的政治目的,还是出于争夺市场促进区域内发展的经济目的,结果都使全球形成不同的利益集团。区域集团歧视性的保护主义倾向与世贸组织的终极目标相背离的作用是客观存在的。APEC 奉行的开放的地区主义,将它与其他天生具有排他性的区域集团区别开来。APEC 开放性的核心内容是,一是APEC 成员内部贸易投资自由化的成果,原则上可以适用于APEC 以外的任何国家和地区。亦即APEC 成员之间的任何关税减让,非关税政策的减少和取消,非APEC 成员都可以分享其政策带来的好处。二是APEC 要为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作出贡献,即它不仅减少区域内部的贸易和投资障碍,还要为减少外部的障碍而努力。开放的地区主义原则已经越来越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所认同和接受。

美国加州大学教授迈尔斯·卡勒十分欣赏APEC 的开放的区域主义原则。他指出:区域制度在设计方案方面可能非常的不同,而且取决于区域伙伴和问题的特殊性。但无论选择什么样的机制,政府都应该强调“冷静的”和“开放的”地区主义。冷静的区域主义意味着运用区域机制来达到特殊的经济目标,而这种目标是敏感的双边或笨拙的全球论坛不能有效地加以解决的。开放的区域是指,区域不被定义为地理实体,而是被看作是一系列在某一特殊经济问题上寻求共同利益的国家。开放的地区主义意味着在非歧视原则的基础上与非成员之间的分享区域利益。那些同意议事日程并且愿意承担责任的国家都可以加入进来,不管他们的版图在哪里。这种对待区域主义的态度——温和而且灵活的、冷静而且开放的——既能提高全球经济福利,而且对更安全的国际秩序有所贡献。(迈尔斯·卡勒,1999)

实际上,90 年代以来的区域主义并没有建立起如悲观主义者预言的那种高度歧视性的区域集团。欧洲单一市场的建立并没有产生一个坚不可破的欧洲,因为它的自由化远重于它对非成员国的歧视。北美自由贸易区尽管在汽车和纺织品方面有所回缩,但对区域外国家的歧视却比许多人担心的要小得多。在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中的全球化贸易自由化趋向,以及在许多国家贸易政策中单边自由化意味着最近的区域化趋向从总体上一直在降低贸易壁垒,而不是建立封闭的贸易集团。

区域一体化对多边贸易体制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机遇是可以利用它们作为实验室,以实验那些还未在多边范围内提出的合作问题。挑战就是要控制它们。在WTO 主持下的多边控制主要将依赖于受影响的 WTO 成员是否愿意援引补偿和争端解决机制,以及区域一体化协议是否开放和透明。

第三节 世贸组织对区域经济集团的法律约束

如何处理多边贸易体制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一直是令人伤脑筋的事。在关贸总协定第24 条区域贸易安排上,允许缔约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和关税同盟,尽管规定了自由贸易区和关税同盟建立的条件和目的,并在程序上加以规范和约束,但这一规定本身的歧视性以及它有规定上的法律缺陷和漏洞,使一些缔约国有可乘之机,损害其他缔约国的贸易,特别是发展中国家。

协调区域经济集团与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关系也就成了世贸组织成立后无法回避的问题。世贸组织坚持区域性贸易与全球贸易应该是互为补充的关系,而不是竞争的关系,两者都应在世贸组织的框架内进行。为此,世贸组织成立了69 个特别工作组,具体负责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在加拿大倡议下,世贸组织决定1996 年初成立一个区域贸易集团委员会,以协调这些集团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关系,但其作用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

一、区域贸易集团在世界多边贸易体制中的法律地位

在GATT/WTO 的框架内有关区域贸易集团法律地位的规定主要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1.1947 年GATT 第24 条及《1994 年关贸总协定关于第24条的谅解》

对关税同盟、自由贸易区以及为建立关税同盟或自由贸易区的需要而缔结的临时性协定做了规定。

GATT 第24 条允许符合下列条件的自由贸易区和关税同盟存在:(1)贸易壁垒在一体化后总体上不得增加。即“关税同盟和自由贸易区的目的应是促进组成地区内的贸易,而不是提高组成地区与其他非成员的贸易壁垒。”(2)同意在合理的过渡期内消除“实质上所有的”区内货物贸易的所有关税或其他贸易限制。(3)以上措施将向GAT T 通报,GAT T 会决定设立一个工作组来确定以上条件是否得到满足。

为了确保区域经济一体化不对GAT T 规则构成挑战,第一个约束条件的道理是显而易见的。适用于关税同盟的规则是对从同盟以外国家进口的关税和其他壁垒“从整体上说”不得高于或严于关税同盟成立之前的水平(第24 条5a)。组成自由贸易区的每一个成员所实行的关税不得有所提高(第24 条5b)。

《1994 年关贸总协定关于第24 条的谅解》重申了区域贸易协定应该便利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并且不能对非成员国增加贸易壁垒。在区域贸易协定成立或扩大时,有关各方应尽最大可能避免给其他成员的贸易带来不利影响(GATT,1994a:31)。WT O货物贸易理事会加强了对第24 条的审查和监督。这部分是通过明确对新的和扩展的协定进行评估的标准和程序,以及通过改善所有在第24 条项下通知GATT 的协定的透明度来实现的。在WTO 中,对关税同盟成立前后关税和其他商业规章的影响所作的评估,应以“加权平均税率和海关实收关税的总体评估为基础”。如果难以对贸易政策的影响进行量化,那么对每个规章造成的影响就应该进行逐案分析。

第24 条第6 款要求那些在加入关税同盟时寻求提高约束性关税的GATT 成员方——根据第28 条(减让表的修改)——应与其他成员进行关于补偿性调整的谈判。在进行这一谈判时应将关税同盟其他成员在同一税号项下所削减的关税考虑在内。如果这一削减不能补偿,“谅解”要求关税同盟削减其他税号项下的关税,或提供另外的补偿。“谅解”还规定了一个最多10 年的实施协定的过渡期,虽然它允许特殊情况的存在。工作小组将就临时协议提出适当的建议,这将包括建立关税同盟或自由贸易区过程所需要的时间以及所采取的措施。如果一项临时协议没有包括一个计划和进程表,那么工作小组必须建议一个计划或进程表。协议各方如果不准备根据建议修改减让表,那么他们就不得实施协议或使之生效。建议是否实施取决于以后的审查。

2.授权条款(Enable Clause)

即在(1979 年11 月)东京回合中,关贸总协定缔约方大会通过的一项名为《差别和更优惠的待遇、互惠和发展中国家的更全面参与》的决定,它背离了MF N和其他GAT T 规则。它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提供的优惠待遇奠定了法律基础。

发展中国家可根据他们的意愿援引GATT 有关条款,建立不符合第24 条条件的自由贸易区。“授权条款”允许发展中国家所达成的区域协议中成员国之间贸易的关税可低于对非成员国进口所征收的关税。如果发展中国家政府愿意,这些不符合第24条要求的协议——例如它们只关系到有限的产品,或者只承担削减而不是消除关税——就可以根据“授权条款”被认为是正端的。目前,有11 个区域经济集团是援引“授权条款”建立的。

3.世贸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第5 条对在服务领域内的区域集团贸易协定所作出的专门规定

GATS 第5 条以题为“经济一体化”而不是像GAT T 第24条那样称为“自由贸易区和关税同盟”,反映出GATS 包括了比跨边界服务贸易更多的内容。它包括4 种供应模式:(1)跨境提供:提供的服务须从供应者的国家移动至消费者所在地;(2)跨境消费:提供的服务可使消费者移动至供应商所在地;(3)商业存在:通过商业存在由其他成员国的实体在成员国境内销售服务;(4)自然人的暂时移动:提供的服务要求供应商也即成员国的国民暂时移动。

与GATT 第24 条相似,GATS 第5 条为GATS 签字国间的经济一体化协定附加了三个条件。第一,此类协定必须“包括大量部门”。第二,区域一体化协定规定,协议各方在多边承诺的部门内,也就是那些已作出具体承诺的部门内,将不存在或消除实质上所有的歧视措施(即违反国民待遇的措施)。这将包括消除现存的歧视措施以及/或者禁止新的歧视措施,并在协定生效时或在“合理的”时限基础上实施。第三,此类协定将不对第三国构成更高的贸易和投资壁垒。

GATS“包括大量部门”的要求弱于GA T T 第24 条中“实质上所有的贸易”的标准。同样的结论也适用于关于自由化程度的标准。GATT 第24 条要求消除实质上所有区内贸易的“关税及其他商业限制”。而在GATS 中仅要求“维持现状”的协议就足够了。GATS 的要求不是消除现存的歧视措施,而是禁止新的歧视措施。

在GA TS 中,对非成员的补偿只能根据明确的歧视措施(即外部壁垒)的增加而非隐含的歧视措施的增加进行估测。GATS 成员在进行一体化的努力时,如想撤回或修改具体的市场准入和/或国民待遇的承诺,就必须遵守GA TS 第21 条(减让表的修改)中所规定的程序。

GAT T 和GA TS 都有关于透明度和监督事项的条款。试图组成、加入或者是修改互惠协定的国家必须通知其意图,按WTO 成员方的请求提供有关的信息,还要受到一个工作组的审查,以确定协定是否与多边规则一致。

从上面规定中我们可以发现以下两大弊端:(1)适用范围的局限性。现有规定主要只涉及到关税同盟、自由贸易区以及为建立关税同盟或自由贸易区的需要而采用的临时协定这三类区域贸易集团模式,而对不以组成关税同盟或自由贸易区为目的的其他地区性优惠贸易安排未给予详细而又明确的规范。(2)监督力度的“软弱”性。虽然出于促进各组成区之间贸易而不是在该地区与缔约方之间贸易构筑壁垒的考虑,关贸总协定对上述三类区域贸易集团进行了原则性规定。但是,由于这些规定本身过于含糊和存在漏洞,而监督条款更为软弱,难以起到约束作用。比如,第7 项(a)款规定,区域贸易集团的任何缔约方负有将区域贸易协定通知给缔约方全体的义务;(b)款规定,如果区域贸易集团的当事方不能依据缔约方全体就该区域贸易协定所提出的建议作出修改,那么,他们就不得维持该协定或使之生效;(c)款规定缔约方全体有权要求与临时协定的有关缔约方就临时协定的计划或进程表作出任何重大变动进行协商。不难看出,“通知”、“协商”、“建议”这些词语所表达出来的威慑力十分有限,在实际操作中关贸总协定对三类区域集团进行法律规制力度微乎其微。在1948 年到1994 年之间,缔约方已通知成立了109 个互惠贸易协定。其中,仅在1989 年到1994 年就有35 个协定的签订通知了GA T T 秘书处。而根据GAT T 秘书处的统计,关贸总协定缔约方从未依据第24 条的程序对关税同盟或自由贸易区的缔约方提出一项正式的建议。同时,经关贸总协定审查的区域经济组织有70 多个,其中只有4 个被认为与第24 条一致。但其余的协定也未被宣布与第24 条相抵触。有人认为,近半个世纪的实践中,第24 条算是一大失败。不仅它本身基本上被搁置一边,而且涣散了关贸总协定的法纪。

二、世贸组织对区域集团的协调与监督机制评析

分析区域经济集团与世贸组织的关系及其矛盾产生的根源将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

从行为主体看,许多区域集团的成员同时又是世贸组织的成员,这就事实上赋予他们一种双重身份。双重身份带来的是双重的权利与义务。就双重的权利而言,这正是它们先后加入世贸组织与区域集团的目的所在。问题的关键在于其双重的义务。它们在对外经济交往中,既要遵守区域集团贸易协定的规则,又要履行世贸组织多边谈判协议的义务。问题的发展存在两种可能性。第一种可能性是:假设世界贸易组织与区域集团所各自规定的义务并行不悖,互不干扰,则不会导致冲突的发生;第二种可能性是:假设世界贸易组织与区域集团各自规定的义务产生分歧,而现实情况只准作出非此即彼的选择,那么,一国一般会以谋取最大经济利益作为取舍的标准。自然,在利益天平的两端区域贸易集团开出的价码比世贸组织所提供的重要得多。问题的结果也就不言而喻了。世贸组织与区域集团主体的同一性所造成的双重义务的交叉与重叠正是造成双方产生冲突的根源。

从历史发展趋势看,多边自由贸易体制既是GAT T/WT O本身所极力倡导的宗旨之一,又是经济全球化所要实现的基本目标。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而不会也不可能人为地规定在某一个历史阶段得到实现。50 多年的历史证明,GAT T/WT O 已逐步成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重要的制度性安排。区域贸易集团建立的目的在于促进区域经济合作,获得尽可能多的利益。世贸组织与区域经济集团的内在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合的;另一方面,区域贸易集团作为一种手段,在现阶段具有不可替代性。世贸组织最终目标的实现不能脱离区域贸易集团的进一步发展。世贸组织与区域集团之间的分歧实质上是目的与手段在同一时期内所表现出来的差异。因此,解决两者冲突的方法是寻找两者之间恰当的平衡点。

1996 年2 月,世贸组织总理事会决定设立一个“区域贸易协定委员会”(Co mmi tt ee o n Regi o nal Trade Agree ment,CR-TA),来专门负责审查向世贸组织发出了通知的各种区域贸易协定。同时,它还可以作为一个共同的论坛——讨论在多边贸易体制中区域贸易协定的系统实施以及多边贸易体制与区域贸易协定两者之间关系——来发挥作用。目前,委员会正在审查68 个区域贸易协定,但尚无区域贸易协定审查的终结裁定。不可否认,委员会的设立有针对性地克服了以前分别设立工作小组审查区域贸易协定的做法所导致的分散、不系统、低效率的缺陷,建立了一个统一的机构来行使世贸组织对区域集团的监督职能,它有权就区域贸易协定中所有政策的总量和分配效果进行审查、分析以及发表报告。然而,这只说明世贸组织在解决问题的道路上比以前走得更远,尚未达到最后的终点。虽然,我们现在还很难对该委员会的价值和效能作出全盘性的评估。但可以肯定的是,仅仅依靠设立委员会本身就可以解决问题的期望是不现实的。它还是建立在原有的法律机制之上,并没有跳出旧的关贸总协定或世贸组织实体程序法则的束缚。因此,它本质上还是一种“修堤补洞”式的措施。如果某区域集团贸易协定被判定为与世贸组织框架体系的法律原则不符,那么,该区域集团应采取行动予以调整。而这一切基本上依赖于其自身的决策与执行。在缺乏一个统一的机制予以监督的情况下,它只可能是一种没有强制力为后盾的秩序安排。长此以往,造成审查的结果有可能只具有道德上而非法律上的约束力。在国际贸易争端日益激烈的今天,各区域集团之间以及它们与世贸组织之间的经济利益冲突很容易突破这道脆弱的防线(周阳,2000)。

因此,如何进一步确保区域经济协定与多边贸易体制的一致性,是世贸组织面临的一大挑战。WT O 应强化对RT As(区域贸易协议)的法律约束,目前有关的专家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建议:(1)WTO 应加强第24 条,为RTAs 提供更明确的遵从标准,尤其是在a、最惠国待遇关税,b、初始条款以及,c、透明度与强制性等三个方面;(2)随着RT As 的成熟,各成员国适用的贸易规则应当汇集为一套通用规则。另外,初始条款中的非优惠规则在RTAs 过渡期内不应该变得更严格;(3)WTO 应要求RT As 的结构及准入条件不得阻止其他国家成为其成员;(4)WT O 应增加保证RT As 投资规定与其他投资协定不得扭曲投资行为的规则;(5)WTO 应利用其组织结构和程序,积极促进RT As 与 WTO 本身的协调性(Jai me Serra Puche,1997)。如果世贸组织加强对地区贸易组织的法律约束,同时将区域贸易协定委员会的审查结果纳入其争端解决机制,就能保证区域经济合作与多边贸易体制一致的方向。

第四节 我国参与多边和区域经济合作的政策选择

地区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贸易自由化都是经济生活国际化的产物,他们是相互促进,并行不悖地向前发展的,因此,关贸总协定是允许其签字国组成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的。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既应积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自由化的进程,也应积极参加地区经济一体化合作。地区经济一体化作为资源跨国配置的一种方式,对于参加这一合作的成员国(无论大国还是小国)都是利大于弊的。实践将会证明,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间,在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间,都是可以成功开展地区经济一体化合作的。

一、加入 WTO 应成为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基本战略

中国已在2001 年内成为 WT O 的正式成员。中国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要融入世界经济的主流,就必须加入世贸组织,舍此并无其他途径。回顾历史,大凡经济增长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国家,也就是“全球化”时代的赢者,都是直视全球化所带来的冲击,积极投入伴随着全球化进程而愈来愈激烈的竞争;反之,则落后于他人,成为全球化时代的失败者。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完全是一个正常的行为,是政府间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一个过程,它是我国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江泽民总书记在2000 年1 月10 日中央党校高级干部会议上指出:“我们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央认真分析了国内外形势以后,为了促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而作出的一个重大决策,是为改革开放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而作出的一个重大决策”。

1.加入世贸组织将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营造一个更加好的国际环境

中国入世,承诺遵守 WTO 规则和开放市场,有助于消除“中国威胁论”;有利于形成法制透明的市场环境,增强对外资、技术的吸引力;中国可以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今后制定新规则就要考虑我们的利益。

2.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营造一个更好的市场经济体制环境

搞市场经济是中国对外开放,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体制条件。体制环境很重要的是法制环境,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它要求建立一个可预见性、透明性、可操作性的法制环境。中国正在致力于清理现有的法律法规,那些不符合 WTO 的规定、法律法规、外资法都需要修改,使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和法律与国际接轨。

3.中国入世受冲击最大的是政府管理部门,入世将改变中国的政府管理体制

计划经济时代政府包揽一切、直接干预企业经营的权力,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会受到严厉限制和约束。政府要下决心简政放权,官本位是要误大事的。加入 WTO 必须转变政府职能,真正为企业服务,为企业发展创造条件,而不是审批和制造关卡。

4.入世将带给中国更加开放的政策环境

参与经济全球化要进一步开放市场,扩大我国的市场准入。而我国企业也将面临一个更加开放的世界市场,可以走出国门,拓展国际生存空间,更好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见第12 章)。

5.加入世贸组织的更深远的意义

在于它使世人确信中国的改革开放路线不可逆转,增强国内与国际社会对中国改革开放的信心,大大改善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同时,入世是将世界上最大的计划经济国家纳入市场经济的体制,这对国际共产主义事业也是一个重大贡献。

二、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应成为中国的优先选择

中国入世后所面对国际经济环境并不宽松,是一个竞争日益激烈,区域经济集团会发挥更大优势的国际市场。世界银行《2001 年世界经济发展报告》指出,中国大陆作为国际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容量的扩张是有限的,特别是它无法满足旧经济行业的销售需求,也就是说中国大陆的传统市场马上就将陷入饱和状态。这是有充分迹象证明的,如家电行业每年都要杀个天昏地暗的价格大战,作为全国零售商业中心的上海2000 年的商业利润率只有1.6%(低于银行利率),一些在20 世纪90 年代初曾红遍全国的外资消费品正逐渐淡出市场等,都预示着旧经济微利时代的到来。与此同时,中国大陆商品依靠劳动力价格,原材料价格低廉的优势而大举进军海外市场的势头也将受到明显的遏制,针对中国出口强项的反倾销举措将频频出台。国内一些产业在国际贸易中已经吃了不少苦头,如中国的照相机被逐出墨西哥市场,电灯泡被逐出荷兰市场,服装和鞋被美国市场大量挤压,每年被征收高额反倾销税和被迫回撤的货物就高达20 亿美元。在中国商品被逐出传统市场时,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却依然在那里销售,有的还逐渐替代了原先中国货的份额。比如,墨西哥就取代中国大陆成为美国纺织与服装的最大供应国。

如果中国大陆与有关国家,特别是亚太地区的重要贸易伙伴有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或者某个产业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抑或某项专项市场的共同开发计划,那么中国产品在海外主要市场上的境遇就会大不相同。因此,中国企业要走出困境,突破包围圈,也必须在构筑双边或区域自由贸易体制方面作出努力。如果说中国加入WTO,参与经济全球化应是一项基本战略,那么加强双边或区域经济一体化就应该作为优先策略。

中国参与双边和区域经济合作至少可以获得如下好处:

1.加入双边或区域贸易组织有利于中国发挥比较优势和大国市场优势,进而创造竞争优势,增强经济竞争力

第一,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相当低下,无论制造何种产品,都是一种成本优势。据世界银行(2000 年)统计1995~1999 年期间,中国制造业每个劳动力成本为729 美元,而香港特区为13539 美元,日本为31687 美元,韩国为10743 美元,分别为中国大陆劳动力成本的18.6 倍、43.5 倍和14.7 倍。中国城镇劳动力素质较东南亚高,并不亚于港台地区,人才资源丰富。第二,中国与东亚区域内贸易和投资关系密切,按照市场规律,双边与多边贸易额与各自的市场规模成正比,与他们的距离或交易成本成反比。1999 年中国与香港特区及日、韩之间的贸易总额达1350 亿美元,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37.4%,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为272 亿美元,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7.5%。1999 年中国吸收外资总量的51.1%来自香港特区、日本和韩国。如果中国与东亚国家组成自由贸易区,区域内贸易和投资将急剧扩大。第三,组建自由贸易区,中国可能充分发挥劳动力和巨大市场的优势,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生产基地。同时,促进东亚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增强东亚地区的整体竞争力。

2.获得更加稳定的市场准入条件

躲避其他国家临时保护措施是加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诱因。假设中国和韩国之间有个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即确立彼此受惠的大宗贸易清单,那么,就不会出现中方大量进口韩国手机,而韩国却要驱逐中方大蒜的局面。也不会发生浦项钢铁公司的热扎产品稳稳占据中国市场,而宝山钢铁公司的冷扎产品却被韩国市场拒之门外的怪事。中、日贸易摩擦也是一样的道理。一方面低价格的大葱、蘑菇等中国农产品遭到日本的惩罚性关税的遏制,另一方面有质量差异的东芝电脑、松下手机、三菱汽车等日方产品却继续在中国市场狂销。这种不公平的经济秩序大概只有中国商人能够忍受。而面对一些排他性的双边或次区域自由贸易协定,中国始终无意参加,哪怕自己的产品受到那些协定签约方的市场挤压。中国与东亚国家签订双边或区域贸易协定,有利于确保我国产品的市场准入,或联手拓展国际市场。

3.增强中国在多边体制中的谈判能力

在一个以区域集团为竞争单位的国际市场上,单个国家的谈判能力是有限的,尤其是国际竞争能力还不强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要增强在多边贸易体制中的影响力,还必须借助集体的力量。随着东亚经济实力的增强,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格局中重要的一极。如果作为一个区域集团就能大大增强与北美、欧盟等贸易集团的谈判能力。

4.可以避免与东盟国家产生恶性竞争

中国与东盟经济发展水平接近,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电子产品以及某些资源型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大国,在国际市场上存在激烈竞争。如果听任市场力量的自由竞争就会两败俱伤,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加强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类产业的协调和分工,就可以为双方带来可观的经济利益。

三、中国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的策略

中国很重视APEC 多边合作机制以及同中国周边地区的次区域经济合作。由于APEC 与次区域经济合作主要依靠自愿与市场驱动,在合作机制上存在很大缺陷,亚太地区正在寻求一种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区新的合作机制。据陆建人先生统计,目前亚太地区已经谈成或正在进行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多达12 个(陆建人,2001)。

我国20 世纪80 年代提出建立“包括中国大陆与台港澳在内的中国经济区”设想,2000 年9 月我国总理朱镕基在新加坡东盟经济部长会议上提出缔结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协定,最近著名学者胡鞍钢又提出建立中、日、韩、香港特区三国四方自由贸易区设想。鉴于大范围的区域贸易协定谈起来比较困难,我国在寻求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化上应转变策略,从比较容易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以及双边或多边优先领域的经济合作谈起,为全面参与区域一体化和全球化提供学习经验。

中国入世后,要精心营造华南经济圈经济合作新架构,即应着力促成以粤、闽、港、台为中心区域的中国经济圈,大力促进这一区域经济合作、互补关系的快速攀升,使之成为亚太经济圈中增长最快的“晶核”,北牵日本,南引东盟,借以提高中国大陆在亚太经济区乃至全球经济事务中的地位。为此,要稳健处理好台独问题。

朱总理的提议得到东盟集团的热烈反应。东盟学者认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不仅可以为双方经济注入活力,而且有利于东亚经济的振兴(John Wo ng&;amp;Sarah Chan,2001)。东盟作为一个整体已经成为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但由于中国—东盟之间的竞争多于互补,达成全面协议有一定难度。不如从国别比如新加坡或泰国等开始谈起;其次,可以先就经济合作的优先领域进行谈判并达成协议,待取得成效后继续扩大。

中日与中韩之间也可以就自由贸易和经济合作的优先领域进行谈判,取消这些领域的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加强合作与交流,促进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日韩应积极联合筹建亚洲货币基金,联合建立有效的处理金融危机的机制,促进亚洲的金融创新。

中国与中亚五国签署了上海五国协定,并在2001 年5 月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虽然主要是政治与安全领域的合作,但为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济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中国可以进一步推动经济领域的合作,促进各国经济向一体化方向发展。

中国可以将促进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但不应仅限于东亚地区。中国应同世界上重要贸易伙伴建立双边经济合作或自由贸易协定,以便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同类推荐
  • 我国企业社会资本与智力资本关系实证研究

    我国企业社会资本与智力资本关系实证研究

    《我国企业社会资本与智力资本关系实证研究》对企业社会资本和企业智力资本相关文献进行了全面梳理,从总体上把握二者的内涵、特点、分类、测量等,总结以往研究的不足。其次,在相关理论回顾的基础上,细化Nahapiet Ghoshal理论模型,形成相应的假设。之后,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设计、修订并发放问卷,获得第一手数据。然后,使用统计和结构方程等方法建立理论模型的数学模型,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最后,进行假设检验,验证前面提出的理论模型的正确与否。
  • 中国经济盛世背后

    中国经济盛世背后

    在主旋律的宣传下,我们听惯了几十年来中国高速发展的种种成果,听惯了“大国崛起”,听惯了“民族复兴”。然而,在这一切华丽表象的背后,我们到底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我们真的活在盛世吗?盛世又是什么样的?盛世真的那么幸福吗?从人们的日常经济生活人手,分析了当今中国经济盛世背后的诸多问题,指明了我们与世界存在的巨大差距,告诉了人们盛世背后的冰冷真相。盛世与否并不重要,改善民生,让每个人过得更好才是政府最应该关注的问题。
  • 金权博弈

    金权博弈

    本书坚持“曝光事实真相,揭示财富黑手”的原则,详细介绍了鲜为人知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对世界金融业的影响、前苏联解体及金融体系的崩溃、日本股市的崩盘、东南亚金融风暴等内容,资料翔实,论述精彩,情节跌宕起伏。
  • 买房的革命

    买房的革命

    在当今中国对于高房价的一片喊杀声中,本书可能是迄今唯一一本教人们如何脚踏实地战胜高房价的书。本书作者通过对中国社会发展大趋势的深刻洞察,用宏大的视野、科学的论证、真实生动的事例,深入浅出地揭示了中国高房价的历史成因、时代必然性和社会依赖性,并指引读者,放弃幻想和抱怨,用实际行动,走出“用观念革命跑赢高房价”的突围之路。贯穿本书中的人生智慧与财富理念蕴含了丰富而独到的见解,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 广义虚拟经济论文集1

    广义虚拟经济论文集1

    这是本观点比较标新立异的虚拟经济论文集,共收论文17篇,具体内容包括:单边主义把世界引向何方;虚拟价值的人类活动论依据;从生活价值论解读财富属性;广义虚拟经济概论十题;基于不同视角的虚拟经济观点综述等等。
热门推荐
  • 公交奇遇记

    公交奇遇记

    这是一班神奇的公交车,它可以带你去见想见却不能见的人,或者换句话说,它是人类和神仙鬼怪交流的路径,之一。这辆车发车时间不固定,车牌号不固定,交运公司没有它的信息,固定的的只有这辆车和司机。只有有缘人才能够遇到它乘坐它,只有强烈信念的人才能见到想见的人。有时候,故事发生在另一个世界。
  • 撒旦老婆冷冰冰

    撒旦老婆冷冰冰

    她,原本是被人捧在手心精心呵护的小公主,可一夜之间,却从天堂掉落地狱。她的生命中只有黑色,黑,无边无际的黑,她在黑暗中沉沦……直到一个男人说爱她,她真的相信了,谁知道,这一切不过又是一个骗局而已。三年后的她冷的可以将周围的一切冰冻,再次回来之时,她却已将他遗忘,遗忘在心底的最深处……
  • 九寸

    九寸

    种种巧合集于一身!塑造出了绝世霸主,从一个废材到无敌于世,为了守护,为了信仰,他披荆斩棘无敌于世
  • 杀萌神女冰冷少主

    杀萌神女冰冷少主

    神女大人亲下人间,秒杀高手,收获美男!白莲花?不要怕!动动手指秒杀她。帅哥,美男,投怀送抱?不用了,身边的杀神足够了!
  • 七十年后战场见

    七十年后战场见

    一款游戏,一场穿越。谱写成一曲宿命的挽歌。这是关于人类行走在灭亡的边缘,挣扎求生的故事。这里有欢笑,有泪水,有无奈,也有快乐。因为战场不只有热血,同样也有柔情。
  •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教程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教程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共13章,内容包括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形势、就业制度与就业政策、就业协议及其法律问题、劳动合同及其法律问题、择业心态调试、求职方法与技巧、职业适应、创业基本知识等。
  • 幕下王座

    幕下王座

    “凡人的肉身如何能对抗改变世界的伟力?”高傲的法师漠然地看着趴伏在地上的爱德拉。恐怖的魔能不但撕裂了爱德拉的肉体也击碎了他不败的荣光,他艰难地抬起头,仰望着沐浴在晨曦中宛若神祇的男人和他身边那个熟悉却又陌生的身影,在苦涩中闭上了眼,陷入一片幽暗。撕裂的肉体,破碎的心灵,残缺的灵魂,从绝望中挣扎着苏醒过来的爱德拉舔舐着伤口,在阴影中匍匐前进,挖掘先祖遗留在血脉中的珍贵宝藏,探寻隐藏在众神背后的可怕真相,掀开笼罩着无尽世界上的巨大幕布,登上那名为“永恒”的幕下王座。
  • 霸道少爷霸道爱

    霸道少爷霸道爱

    贫困女蓝霓裳考进A大,登校第一天撞到恶魔欧阳熙身上,注定了以后的日子不会好过,麻烦接连不断,一个小挂件注定千少轩和霓裳无法走入婚姻的殿堂,他们原来是同母异父的兄妹,最终霓裳将何去何从,是会和曾是花心萝卜的宫燚在一起还是会和霸道恶魔欧阳熙在一起,敬请期待(PS:求评论求收藏,谢谢)
  • 女配的悠然生活

    女配的悠然生活

    炮灰女配与黑莲花斗智斗勇,与腹黑boss相亲相爱的故事场景一:“我觉着刚才那人衣冠楚楚,人家看着挺斯文的啊。”“哼,我看是比衣冠楚楚差两字,整一个衣冠禽兽,比斯文多两字,斯文败类。”“……”
  • 愿岁月可回首且深情共白头

    愿岁月可回首且深情共白头

    exo十二只-------到底经历了多少让你这样强大,这样坚强,坚强的让人心疼。沐璃------我愿付出我的青春,只惜可以让我的妈妈瞑目。夜枫------为什么我为你所做的一切你都看不到,但我希望你幸福,我可以放手。冷韵----我们是一辈子的姐妹对吗,璃啊,你是我的命知道吗,不要让我看到你受伤。沐璃----我不堪被人陷害,就算全世界的男人都不相信我,但是你们不可以,因为你们说过不会让我受伤害,因为我爱你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