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53300000112

第112章 慎厚封侯,外宽内深

“原文”

(一)

公孙弘,菑川薛人也。少时为狱吏,有罪,免。家贫,牧豕海上。年四十馀,乃学《春秋》杂说。

武帝初即位,招贤良文学士,是时弘年六十,以贤良征为博士。使匈奴,还报,不合意,上怒,以为不能,弘乃移病免归。

元光五年,复征贤良文学,菑川国复推上弘。弘谢曰:“前已尝西,用不能罢,愿更选。”国人固推弘,弘至太常。

(二)

时方通西南夷,巴蜀苦之,诏使弘视焉。还奏事,盛毁西南夷无所用,上不听。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使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于是上察其行慎厚,辩论有馀,习文法吏事,缘饰以儒术,上说之,一岁中至左内史。

弘奏事,有所不可,不肯庭辩。常与主爵都尉汲黯请间,黯先发之,弘推其后,上常说,所言皆听,以此日益亲贵。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背其约以顺上指。汲黯庭诘弘曰:“齐人多诈而无情,始为与臣等建此议,今皆背之,不忠。”上问弘,弘谢曰:“夫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上然弘言。左右幸臣每毁弘,上益厚遇之。

弘为人谈笑多闻,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养后母孝谨,后母卒,服丧三年。

为内史数年,迁御史大夫。时又东置苍海,北筑朔方之郡。弘数谏,以为罢弊中国以奉无用之地,愿罢之。于是上乃使朱买臣等难弘置朔方之便。发十策,弘不得一。弘乃谢曰:“山东鄙人,不知其便若是,愿罢西南夷、苍海,专奉朔方。”上乃许之。

汲黯曰:“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然为布被,此诈也。”上问弘,弘谢曰:“有之。夫九卿与臣善者无过黯,然今日庭诘弘,诚中弘之病。夫以三公为布被,诚饰诈欲以钓名。且臣闻管仲相齐,有三归,侈拟于君,桓公以霸,亦上僭于君。晏婴相景公,食不重肉,妾不衣丝,齐国亦治,亦下比于民。今臣弘位为御史大夫,为布被,自九卿以下至于小吏无差,诚如黯言。且无黯,陛下安闻此言?”上以为有让,愈益贤之。

“译文”

(一)

公孙弘,菑川国薛县人。年轻时做过狱吏。因犯了罪而被免职。由于家中贫寒,在海边放猪为生。四十多岁时才开始研习《春秋》及各家的杂论。

汉武帝刚刚即位时,招选贤良文学之士,此时公孙弘六十岁,以贤良文学的身份做了博士。他出使匈奴,返朝汇报,不合皇上的心意,武帝很生气,认为他无能,于是公孙弘上书称病,被免官回到故里。

元光五年,汉武帝再次征选贤良文学之士,菑川国又一次推荐公孙弘。公孙弘推辞说:“过去我曾西去入京,因为无能被免职,希望另选他人。”但菑川国坚持荐举他,于是公孙弘来到太常处。

(二)

当时刚刚与西南少数民族交往,巴蜀两郡对供奉劳作感到困苦,皇上下诏派公孙弘去视察。回朝汇报时,他极力反对交通西南夷,认为没有用处,皇上没有听从他的意见。每当朝会议政的时候,公孙弘都将自己的意见陈述出来,让皇帝自己选择,而不肯在朝堂上当面反驳、争论。由此皇帝看出他行为谨慎忠厚,辩论时留有余地,熟悉文书法令及官吏公务,又以儒术加以文饰,所以非常喜欢他,一年之内就将其提拔为左内史。

公孙弘上朝奏事,有认为不对的事,也不当庭争辩。他常与主爵都尉汲黯先后去见皇上,汲黯先提出问题,公孙弘随后进行推究阐述,皇上常常很高兴,听从他所说的一切,公孙弘因此而越来越受到宠信。他曾与公卿相约提出某些建议,可是到了皇帝面前,又完全背弃约定,顺着皇帝的意图说。汲黯当庭责问公孙弘:“齐人多伪诈而不老实,先与臣等提出以上建议,现在又完全背弃前约,这是对君不忠。”皇上询问公孙弘,公孙弘谢罪说:“了解臣的人认为臣是忠君的,不了解臣的人认为臣是不忠的。”皇上认为他的话有道理。皇帝左右的宠臣诋毁公孙弘,但皇上却越来越厚待他。

公孙弘善于言谈,见多识广,常说君主怕的是不能宽宏大度,为臣子怕的是不能节俭。他奉养后母恭谨孝顺,后母去世,他服了三年丧。

做了几年内史后,公孙弘升为御史大夫。当时又在东方新设置了苍海郡,在北面筑起朔方郡城。公孙弘几次劝谏,认为这是劳民伤财去经营无用之地,不值得使中原地区为此疲敝不堪,希望停止。皇上于是命朱买臣等驳斥公孙弘,论证设置朔方郡的必要性。朱买臣等提出十个问题,公孙弘一条也驳不倒。于是他向皇上谢罪说:“我是山东粗鄙之人,不了解设朔方郡如此有利,希望罢去西南夷、苍海郡,而专一经营朔方郡。”皇上这才应允了他的请求。

汲黯说:“公孙弘位列三公,俸禄很多,但却用布做被子,这是伪诈。”皇上询问公孙弘,他谢罪说:“有这样的事。九卿中与我交情好的没有比得过汲黯的,可是今天他当庭责问我,实在是说中了我的弱点。身为三公之一而用布被子,的确是伪饰欺诈,想要沽名钓誉。我听说管仲做齐国的相,娶了三位不同姓的女子为妻,其奢侈程度可与君主相比,齐桓公依靠他的辅佐而称霸,不过他是对上僭越国君。(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亦犹此也。’僭在封建社会中,地位低的人越礼冒用地位高的人的名分、礼仪、器物的行为称僭。)晏婴做齐景公的相,一餐不吃两份肉菜,他的小妾不穿丝织的衣服,齐国也治理得很好,他是向下比照着平民。现在我公孙弘做御史大夫,用布被子,是使九卿以下至小吏都没有了贵贱的差别。确如汲黯所言。再说没有汲黯,陛下如何能听到我这番话?”皇上认为他能礼让,越发尊敬他。

“点评”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自汉武帝刘彻独具慧眼,听取董仲舒等人的意见,推行“更化”政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生的遭遇宛然新旧两重天,“换了人间”,其身价地位就像当今股票市场的“牛市”似的,一个劲地往上猛蹿。

其中最最具有说服力的例子,莫过于齐人公孙弘在“耳顺”(六十岁)之年,以白衣为博士、内史、御史大夫,直至丞相,封平津侯,风光无限,显赫一时,成为普通儒生用孔子这块敲门砖撞开利禄大门的一面旗帜,使天下读书人在经历了秦始皇“焚书坑儒”的苦难,无赖皇帝刘邦拿儒冠当作尿盆使的屈辱,窦太后逼着辕固生赤手空拳搏斗野猪的淫威之后,终于看到了隧道尽头的亮光。冬去春来的希望,扬眉吐气有期,弹冠相庆可待,于是乎个个精神抖擞,意气风发,准备到官场上一显身手,大展抱负。用东汉大历史学家班固的话来说,就是“公孙弘以治《春秋》为丞相封侯,天下学士靡然乡风矣……自此以来,公卿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汉书·儒林传》)

公孙弘仕途腾达,官运亨通,当然是机会所致。但是,不可否定的是,这也包括他自己有几把刷子的因素。

首先,处世谨慎,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他从不做出头鸟,更不和汉武帝抢镜头,“其行慎厚,辩论有馀”“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使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弘奏事,有所不可,不肯庭辩”。总之,为人做事十分低调,收敛锋芒,宁可犯政治错误,也绝不犯组织错误,与汉武帝保持高度一致。史书上记载,公孙弘每次上朝议政,他总是把自己的意见陈述出来,让君王自己去选择定夺,即便他不同意别人的意见,也不在朝堂上同别人争辩,尤其是皇上不同意他的正确意见时,他从不面折庭争。慢慢地武帝发现公孙弘品行忠厚,并对天下大事法律文书为官之道了如指掌。更主要的是公孙弘谦让的品性让汉武帝大为赏识,这同大部分官员争权夺利,唯恐自己受了损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公孙弘获得汉武帝的初步好感。

有一次,公孙弘同其他大臣商量好了,一齐向皇上建议。可是一看皇上不满意,公孙弘见风使舵,马上顺着皇上的意思说,违背了他们当初的约定。这样做当然让汲黯等大臣非常不满,气得汲黯在朝廷上就说:“公孙弘太奸诈了,本来一同约定的建议,他却违背了。这是典型的对君王不忠呀。”皇上问公孙弘。公孙弘回答:“夫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皇上听了大为感动,想着公孙弘把自己当作知己知音,就更加器重公孙弘了。

其次,生活比较俭朴,能比较高明地展示自己道德上的优点,符合朝廷“以孝治国”的基本原则。如对待自己的后母,奉养尽孝,胜于亲出,自是人子的典范,堪为社会的楷模:“养后母孝谨,后母卒,服丧三年。”又如生活上清廉自律,乐于助人,将俸禄都用来安顿亲朋好友的生活,堂堂丞相居然毫无积蓄:“身食一肉,脱粟饭,故人宾客仰衣食,俸禄皆以给之,家无所馀”。积德行善,有口皆碑。尽管汲黯等人辛辣地指出公孙弘这么做动机不纯,是狡诈的表现:“弘位在三公,俸禄甚多,然为布被,此诈也。”可在公孙弘太极推手式的表现面前,汲黯等人的指责根本不能动摇汉武帝对公孙弘的信任:“上然弘言”;“上益厚遇之”;“上以为有让,愈益贤之”。能在风波险恶的官场上如此游刃有余,进退从容,公孙弘的能耐不可不谓极大,足以令人刮目相看。

再次,谈吐颇有幽默感,为人不乏亲和力,史称公孙弘“为人谈笑多闻”就是明证。这在复杂的官场环境中,是调节气氛,改善关系的有效润滑剂(就像今天的官场里,能信口便来“段子”的哥们儿,始终要比整天耷拉着一张苦瓜脸的家伙受到欢迎的情况一样)。公孙弘具备这方面的天才,无疑对其在官场上立足有着巨大的帮助作用。因此《汉书·循吏传》称道他“通于世务,明习文法,以经术缘饰吏事”。正是他不同于一般“迂远而阔于事情”的陋儒的地方,为“天子器之”也就十分自然了。可见汉武帝将他树立为学者从政的典型绝非是无的放矢,心血来潮。

最后,表面宽厚能容他人。汲黯是公孙弘的好友,两人配合默契,向武帝献策时,经常是汲黯开个头,公孙弘把后面的意图详细地阐释给皇上。武帝非常高兴,以至于以后只要是公孙弘说的他都愿意听。这样汲黯等人慢慢对公孙弘不满起来。有一次,汲黯在皇上面前说:“公孙弘位列三公,俸禄优厚,但他却盖布被,他肯定是在欺诈,掩人耳目。”武帝就问公孙弘。公孙弘回答道:“诚如汲黯所言,我的确盖了布被。汲黯的确说中了我的缺点。作为三公我居然盖布被来欺世盗名,何况我这么做使卿相同小吏没有区别,臣实在是有罪呀!汲黯是文武百官中我最好的朋友,他不徇私情向皇上您报告我的缺点,实乃大大的忠臣呀。”汲黯说公孙弘的坏话,公孙弘不但没有争辩,反而在武帝面前承认自己的“过错”,尤为可贵的是他还替汲黯说好话,一点也不挟私报复。在武帝眼里,这样的胸怀宽广之人哪里去找?因此武帝非但不治公孙弘的罪,反而认为他谦让宽厚,对他更优厚了。以至于不久任命他为宰相,赐爵平津侯。

纵观公孙弘为官之始末,我们就会发现公孙弘的确深谙为官之道。上述四条虽然都是从正面赞颂公孙弘,但我们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公孙弘其实是个老谋深算、老奸巨猾、阴险奸诈、善讨君王欢心的投机钻营之徒。

公孙弘虽然不乏才干,也有政绩,所谓“居官可纪”,可是存在着一个致命弱点,即心地十分狭窄,心理相当阴暗,患有无可救药的“红眼症”“文人相轻”“官场倾轧”等毛病。史称其“性意忌,外宽内深”;“多诈而无情”,这就是说,他小肚鸡肠,大奸似忠,大恶如善,表面上一副谦恭和顺、彬彬有礼的正人君子形象,实际上城府极深,自我中心欲膨胀。当面是人,背后是鬼。同僚当中凡与他有隙怨者,“无远近,虽阳与善,后竟报其过”。(《汉书·公孙弘传》)真可谓台上握手叙欢,脚下却猛使绊子,怀恨在心,睚眦必报,迟早让人家吃不了兜着走,稀里糊涂地撞个头破血流。

公孙弘能成为宰相,好友汲黯功不可没,但我们知道汲黯肯定不想让他公孙弘成为宰相。汲黯随着对公孙弘了解的加深,越来越发现他是一个欺世盗名之徒,于是在武帝面前多次言公孙弘之短。公孙弘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善于揣摩君王的心意,化不利为有利。汲黯说他不忠,他对皇上说“夫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汲黯说他盖布被是奸诈的表现,他说汲黯说得对,他就是以此来沽名钓誉。公孙弘承认过错比他辩解更能博取武帝的赏识,武帝更认为他谦让宽厚。更高明的是,公孙弘不但不责怪汲黯反而在武帝面前说汲黯的好话。他说,百官之中汲黯是他最好的朋友,汲黯对皇上忠心耿耿,不庇护朋友,向武帝揭发朋友的短处,这是大忠臣呀!这样一来,武帝更觉得公孙弘宽容大度,反而觉得汲黯小肚鸡肠,嫉贤妒能。公孙弘借汲黯告发他的机会,既获得武帝的赏识,又使武帝对汲黯有了看法,真可谓一箭双雕。

主父偃也是朝廷重臣,同样颇得汉武帝的信任,“上从其计”“岁中四迁”(《汉书·主父偃传》)。尤其是他提出“推恩”削弱诸侯王实力的建议,深得嗜权如命、专意独裁的汉武帝的欢心,成为武帝身边的大红人,恩宠有加,权倾朝野。主父偃的得势,让公孙弘在一旁瞧着十分的不爽,他遂与主父偃结下很深的梁子(“有隙”),时刻等待着报复的机会。

机会终于来了。主父偃由于惩治齐王、燕王等诸侯过于严酷,激起了王公贵族们的强烈反对,加上他自己手脚也不干净,曾“受诸侯舍金”,因此激怒了汉武帝。“大人豹变”,武帝遂下令将主父偃下狱惩办。不过,此时,汉武帝还不想取主父偃的性命,“上欲勿诛”,可公孙弘不干了,他知道错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只有发扬“痛打落水狗”的精神,对主父偃落井下石,才能永远除去这个自己在官场上的强劲对手,彻底释放长期憋在自己心中的怨气。于是他一改“不肯面折庭争”的做法,旗帜鲜明,振振有词,坚持要将主父偃处以极刑:“齐王自杀无后,国除为郡,入汉,偃本首恶,非诛偃无以谢天下”(《汉书·主父偃传》)。在他的坚持之下,武帝最终改变了“欲勿诛”的初衷,下令将主父偃处死并夷其九族。可怜的主父偃,就因无意中得罪了这位“外宽内深”的公孙弘而招致惨痛的杀身灭族之祸!公孙弘的阴险和歹毒,由此可见一斑。

至于公孙弘整治一代大儒董仲舒,更是典型地体现了其大奸似忠、大恶如善的卑劣“小人”伎俩。

董仲舒是汉代首屈一指的儒学大师,治《公羊春秋》学独步天下,无人出其右者,对汉代儒学的复兴和发展曾发挥过不可替代的作用:“仲舒遭汉承秦灭学之后,六经离析,下帷发愤,潜心大业,令后者有所统一,为群儒首。”(《汉书·董仲舒传》)有人把他比之为姜太公和伊尹,认为其功业卓绝,要远远胜过管仲和晏婴:“董仲舒有王佐之才,虽伊、吕亡以加,管、晏之属,伯(霸)者之佐,殆不及也”(《汉书·董仲舒传》引刘向之语)。连王充这样的汉代正统思想异端者,对董仲舒也是敬仰有加,喻之为周文王、孔夫子的嫡裔传人:“文王之文在仲尼,仲尼之文在仲舒。”

公孙弘与他相比,不仅学术经历要浅薄得多(他“年四十馀,乃学《春秋》杂说”,出道晚得多),而且水平更是要略逊一筹,“不如仲舒”。本来这是事实,也无碍于公孙弘做自己的丞相大官,因为学者与政客,毕竟是“两股道上跑的车,走的不是一条道”。但是,他气量极其狭小之性格特征,决定了他根本无法容忍在某些方面有人比自己要强的现实,所以,他妒火中烧,愤恨满腹,《汉书》用“嫉之”简单两字,活灵活现地刻画出他对董仲舒的阴暗心理、仇视态度。

于是,公孙弘开始想方设法,处心积虑与董仲舒作对为难,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当时,汉武帝有一位胞兄,爵为胶西王,其人骄横狂悖、凶蛮残忍,把杀人视作小菜一碟,双手沾满了无辜者的鲜血:“尤纵恣,数害吏二千石(太守一级的高中层官员)。”于是公孙弘就郑重其事地向汉武帝举荐:“独仲舒可使相胶西王。”就是让董仲舒离开中央朝廷,去当胶西王的国相,企图借胶西王的屠刀,取董仲舒颈上的人头。

汉武帝不知就里,还以为是公孙弘为朝廷举贤,尽做丞相的职责,自然是钦此恩准。董仲舒当然也不笨,完全洞悉公孙弘的险恶用心,可是圣意似天,皇命难违,只好强打精神,接旨前往赴任,落得个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所幸的是,“胶西王闻仲舒大儒,善待之”,还多少有点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姿态,没有太为难董仲舒。而董仲舒本人又有自知之明,处处谨慎从事,三缄其口,终于保得首领,最后以“病免”告退,巧妙地挫败了公孙弘借刀杀人的图谋。

从公孙弘对待董仲舒的行为看,公孙弘的的确确是典型的“小人”。具体而言,他因学问逊于人而萌生杀机,足以见得其性格之狭窄残忍;欲借刀于暴戾纵恣的胶西王之手,又足以见其害人手段之阴险毒辣,防不胜防。真称得上是“内行整内行”的行家里手。更加令人叫绝的是,此人十分善于伪装,明明是要置人于死地,却偏偏能装出一副诚心诚意、和蔼热情的样子,“阳与善”,诱使你不经意中松懈警惕,门户洞开,以致深陷绝境,饱尝苦果,轻则下狱,重则丢命。

公孙弘最为高明的一手就是,二王叛乱之后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淮南王叛乱,最着急的是武帝,因为叛乱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取武帝而代之。这时候,宰相作为百官之首,切不可掉以轻心,稍有不慎就会引火上身,因为皇上这时最着急,如果你作为宰相表现不积极,或者说错一句话,就有可能被免职,甚至带来杀身之祸。这时候,公孙弘恰到好处地病了。也许公孙弘真病了,不过真病假病并不重要,关键是把病作为保全自己最好的借口。公孙弘果然了得,他的那番“肺腑之言”令皇上大为感动,非但不怪罪他,反而劝他好好养病,病好了宰相还得接着干。公孙弘这着棋走得太妙了,就因为这着走得好,才使他得以善终,死在宰相任上。

古今同源,又有谁能说当今世道上就没有公孙弘这类“小人”呢!与此类人交,可不慎欤?借用捷克著名革命领袖伏契克的话来说,便是“善良的人们,你们可要警惕啊!”

同类推荐
  • 猫猫故事会

    猫猫故事会

    帅的出奇的白马王子在众美女中间游刃有余……我们的主人公身怀绝世神功,挥手间天地变色……他得到神仙的眷顾,在修真界纵横驰骋,所向无敌……出身军界,混迹人间,美女如云,财富无边…………不过,这些和本作品没有任何关系!!!!!!
  • 大明之特种兵王

    大明之特种兵王

    一个穿越到明朝的历史系大学生,凭借一腔热血,以无穷的勇气和智慧,平定后金,安抚西北,杀稳了明朝的半壁河山。白龙分队,大明兵王,他的故事,将会永远流传。
  • 创弄天下之恶源

    创弄天下之恶源

    不要嘲笑我们的幼稚,或许我们仍然能够称王;也不要嘲笑我们的玩世不恭,或许我们依旧能达到最高峰;这是我们的时代,这是我们的天下,创造属于我们的世界,这才是我们的标志,当你仰望我们的成功之时,别忘了,最初的自己。一个生来愚钝无知的大族之子;一个天生聪慧流放他乡的流浪人;一个天生神力武艺超群的大山之人。他们会怎样拯救自我,怎样拨弄天下,怎样创造历史,敢问世间谁主沉浮!?
  • 大明权臣

    大明权臣

    一梦回明,他成了首辅徐阶的幼子徐瑛。而此时,致仕还乡的徐阶年老昏聩,已经不能视事。人情冷漠,群小跳梁。江南徐家盛极而衰,大厦将倾!内忧不断,外患频仍。大明王朝也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 名牌师叔

    名牌师叔

    本阵龙虎腾跃起,麾下狼骑横九里。脚踏七星展黄旗,天命归我谁睥睨!没错!我就是姬铭川,传说中鬼谷的那个名牌师叔。来来来,叫声师叔听听先!要是叫得师叔我舒坦了,我就跟你们讲讲我当年精彩奇幻的穿越故事。剧情杜撰,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热门推荐
  • 我的绝色校花总裁

    我的绝色校花总裁

    一代雇佣兵宣布退隐回国,一纸婚约,使他成为总裁的老公,沈奕辰的泡妞生涯从此开始,邻家校花,我喜欢,暴力警花,我喜欢,超级女流氓,你喜欢送你了,女总裁有点不开森了。“这是我男人,你们都别碰!”书友群号;575974646,欢迎大家的加入
  • 史上最狗血的穿越:坐享美男恩(日更六章)

    史上最狗血的穿越:坐享美男恩(日更六章)

    【原名:史上最狗血的穿越:市井无赖】现已改,【此文会加V。】如果爬山也能被雷劈死,那么还有什么不可能?没错,我穿越了,而且还穿成了一个富家千金,什么,有婚约,滚一边去,什么,做淑女,滚一边去,姐姐我青春无敌,貌美如花,岂会乖乖的做个待嫁新娘,要做就做个市井无赖,吃喝腐赌天天享,帅哥美男怀里抱……
  • 浅夏青春半微凉

    浅夏青春半微凉

    “洛皓辰,还不过来?”“来了,我的老婆大人。”他们之前从毫无关系的陌生人变成如胶似漆的恋人,这之前的许多曲折坎坷,他们能否如愿走到一起,请看本文
  • 西方互文性理论对中国的影响

    西方互文性理论对中国的影响

    本文是一个典型的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课题。从比较的视角,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文本分析、社会批评、实证研究、文化研究等批评方法,对西方互文性理论及其在中国的译介、传播、影响和研究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研究。本文所探讨的互文性仅限于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方面的研究层面,对于国内出现的从语篇分析角度进行的诸多研究中只是在必要时提及,不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目前互文性在中国的研究还属于起步阶段,迄今为止只出版了一部专著,国内对互文性的研究和探讨可以说还处于有待深化和提升的阶段,因此本文将用较为浓重的笔墨对互文性理论的前历史、其在法国的诞生、其在欧美的流变及其理论本身的特点进行追根溯源、系统梳理和详尽描述
  • 医品天香

    医品天香

    他是享誉盛名的医道圣手,七针断生死;他是赫赫有名的武道宗师,一人破千军!他身怀绝学,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从大山里走出来的萧南,携《长生诀》纵横都市,傲视天下!
  • 鱼游洪荒

    鱼游洪荒

    一个现代人无意之间穿越了,而且成为了盘古的兄弟,请看主角如何在混沌死劫中活下,在尔虞我诈的洪荒中成就无上道果!穿越混沌,来到粉尘界,叶芸欣与星萤的故事,‘道’的降临,清古终于冲上天道境!青火阑珊,回头看看洪荒世界,原来道的阴谋不仅仅只针对于粉尘界.......假期到勒,写新小说喽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魔法师与时间之龙与因果战争

    魔法师与时间之龙与因果战争

    本作描述:1、一位少年遇见了一只时间之龙后的故事2、魔法世界,从日常生活到世界大战3、以角色故事展开的主线4、龙族融入人类社会后的生活状态
  • 抓住那小妖

    抓住那小妖

    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能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那么上一世,我是不是眺望了你百年.......
  • 傲世刀魔

    傲世刀魔

    “我只是个普通的猎人,原本只是梦想做个御剑杀魔,以一敌万的修士,是你!让我一步一步走到了这个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