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49000000052

第52章 明、清的社会环境与习武热潮

每个时代流行的体育文化,一般都受传统的影响和社会环境的制约。如果说宋代兴起的军队与民间武术活动是由于辽、金、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对宋的侵扰这种社会环境所造成的话,那么,也可以说明、清时期遍布全国的习武热潮除受两宋传统的影响外,明代始终存在的边患、倭寇的频繁出没、清代的传统尚武之风、尖锐的满汉民族矛盾以及两代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等,就是构成这一习俗的特定条件。

我们知道,中国武术源远流长,是遍布各地的体育习俗,但至明代以前,多应用于军事战争,即以军事武艺为主,虽然两宋时期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大量民间使枪弄棒的艺人涌入城市以艺谋生,使单纯的以强身健体、亦具攻防性质、初成套路的武术从军事武艺中分化出来,然只是初露端倪而已,远未占据主要地位。到了明、清时期,商业经济更加繁荣,体育商业化的趋势有增无减,加上这个时期特定的社会环境,使武术活动和军事攻防技术起到了互补的作用,特别是火药的发明并广泛应用于军事,更使以前的拳术和兵器武艺普遍应用于娱乐健身,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武术项目。当然,这是对传统武艺的继承和明、清两代自身发展的结果。

明代,游牧于蒙古地区的鞑靼、瓦剌各部与明廷长期处于对立状态,“正统以后,敌患日多,故终明之世,边防甚重”(《明史·兵志》),为了防御少数民族政权的入侵,避免重蹈宋灭于金、元的覆辙,在明初经济得到恢复的基础上,除加强军队武艺的训练外,而且还取消了禁止民间习武的政策。一方面“立民兵万户府,简民间武勇之人,编成队伍,以时操练,有事用以征战,无事复还为民”(《明会要》卷五九引),一方面允许“边民自备器械,团结边防”,使民间习武之风日益兴盛,并形成了武术的地方性特色,所谓“乡兵者,随其风土所长应募,调佐军旅缓急”(《明史·兵志三》),盖指此而言。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据《明会要》卷五九《兵二》引《世法录》记载:“东粤俗习技击,习长牌砍刀……河南嵩溪诸县……长于走山,习短兵……山东有长竿手,习长竿。徐州有箭手,善骑射。”而“闽漳、泉习镖牌,水战为最。泉州永春人善技击”,“延绥、固原多边外土著,善骑射”,此外“少林、伏牛、五台”等寺院也有不少研习武术的僧兵(《明史·兵志三》)。这些各有所长的武术技艺,为明代武术的汇成与流派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十四至十六世纪,日本的海盗在明朝沿海地区大肆劫掠、走私,给沿海人民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与沉重的灾难,明政府因此十分重视海防,采取各种措施加强海防,永乐十七年(1419)明总兵刘江曾大破倭寇于望海癮(今辽宁金县东北),使倭寇之势大衰,但十六世纪时,明军腐化,倭寇活动又愈益猖獗,促使沿海人民奋起抗倭,带动了沿海地区民间习武之风。长江下游沙岛上的沙兵,南汇盐民组织的盐丁,都是民间自发的抗倭组织,曾力战有功。在他们的促进下,明廷决心重振军队武风,遂出现了俞大猷、戚继光等著名爱国将领。他们招募新军,进行严格的军事、武艺训练,经过十年的浴血奋战,彻底解决了倭寇的侵扰问题。这就是明代的御倭战争。

御倭战争对明代的习武活动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不仅使明军武风得到了振奋,促进了沿海地区的习武热潮,更重要的是因之产生了许多带有武术理论的军事著作。如戚继光的《纪效新书》、何良臣的《阵纪》、唐顺之的《武编》等。特别是《纪效新书》,更是戚继光抗倭斗争的经验结晶,书中所述的拳法、刀法,枪法、棍法、射法等武艺,对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清代,由于始终存在的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统治者在全国各地都驻有重兵防范,加上建立政权的满洲人尚武、重骑射的习俗的影响,故清朝军队中的习武活动也十分频繁。《清史稿·兵志十》记载:“为领侍卫府三旗亲军训练之制,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每月分期习骑射二次,习步射四次。八旗骁营训练之制,每月分期习射六次,都统以下各官亲督之。春秋二季,擐甲习步射,由本旗定期,擐甲习骑射,由部臣定期。”此外如前锋、护卫、健锐诸营皆有习武的制度,即便是火器营也必须“月习步射六次,骑射六次,马上技艺六次”。统治者一再强调“以满洲夙重骑射,不可专习鸟枪而废弓矢,有马上枪箭熟习者,勉以优等。”除传统的骑射训练外,八旗军也以“长矛、藤牌、扁刀、短刀之属,各因其地之宜,以教士卒,咸有成法”。足见统治者对军队武艺活动的重视。

满人入关后,推行民族高压政策,为避免人民反抗而严禁民间习武活动,但事与愿违,此举不但未能遏制人民的反清斗争,而且进一步激化了满汉民族矛盾,民间习武活动或公开或隐蔽,始终浪潮如涌,名手辈出,使武术活动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甚至有不少文人也受习武之风的熏陶,研习武术,成为文武兼备的学者,在中国体育史上留下了佳话。如清初著名思想家、史学家黄宗羲,就善于技击,《清史稿·黄宗羲传》说他父亲为魏忠贤阉党杀害,他曾入京复仇,并大获成功。相传他为了学习梨州技击,苦不阶进,“乃伪为受业于门,三年,乃尽传之”。可见他为学习武术所费的苦心及对武术的痴迷程度。清初著名思想家、学者顾炎武,不仅富有学术成就,而且其膂力技击出众,清兵南下时,他还曾举兵进行过抗清活动。此外如王夫之、陆世仪、颜元等,都是当时极具民族气节、文武兼备的著名学者。特别是他们在参加反清斗争失败后,纷纷遁迹山林或归田讲学,有的在主持书院期间,还倡导学生习武,更助长了清初大量知识分子习武的热潮。

清代始终存在的民间宗教及秘密结社组织,是清代民间习武活动十分普遍的主要原因和表现形式。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清廷从其入主中原之初,就严禁民间宗教活动,采取过种种镇压措施。但广大汉族人民的反清情绪非常高涨,严厉的镇压并未使他们屈服,宗教与结社组织由公开而秘密,由集中而分散,遍布全国。各地的教首设立支派,发展力量,形成了支派林立、名目繁多的局面。如白莲教的支派比较著名的就有八卦(天理),闻香、混元、无极、无为、先天等等。天地会也有许多分会。这些宗教组织和秘密结社,思想上贯彻的是经典教义,行动上则是习武练拳,伺机进行起义。如山西朔县的善友会,曾于清初举行过起义,其会员都是娴习武艺的人。在《大清世宗宪皇帝圣训》中也有八卦教徒“隶籍于江南之庐、风及河南、山东、直隶、山、陕地方”,其男女会众“皆习拳棒技艺”的记载。此外,神拳、大刀等会的武术活动也都异常活跃,特别是嘉庆以后,清王朝的统治日益腐化,各种秘密宗教和结社组织的习武活动更趋广泛,许多教首都是著名拳师或其他武术名家,往往通过开场授徒、访友比武等方式,传习武艺,发展教徒或会员,为反清起义作准备。清代的这种情况非常多,故民间的习武活动十分广泛,对武术的传播、发展与拳派的进一步产生都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威震武林的少林武功,在明清两代得到了极大发展,武术活动非常活跃,可谓明清习武热潮中的浪尖,也是这一时期尚武习俗的绝好例证。

少林武术始于北魏,扬名于隋末唐初。史载少林寺武僧昙宗、惠癰等十三人,曾协助秦王李世民活捉王仁则,为逼降王世充,建立唐王朝作出了贡献。故唐太宗封昙宗为大将军,并赐少林寺土地四十顷,允许少林寺僧众练拳习武。从此少林寺武风日盛,其武术亦自成体系,逐渐名扬天下。在明、清习武成风的氛围中,以武功见长的少林寺更是出尽了风头,武术活动盛况空前。至明正德年间(1506-1521),少林寺已“以搏名天下”(《宁波府志》),吸引不少名家慕名前往学习、交流、观摩武艺,不仅促进了全国各地的习武活动,同时也使少林武术水平日益提高。少林寺僧常以精湛的武术表演接待香客、游人,明王士祯《嵩游记》云:少林寺僧四百余,“各习武,武艺俱绝”,表演时“拳棍搏击如飞”,有“为猴击者,盘旋踔跃,宛然一猴也”。可见不仅寺中习武人多,而且技艺繁多,套路形象生动而丰富多彩。

少林武术在明代的繁盛,使不少人都慕名前往学习,有不少著名的民间武术大家都曾在少林寺拜师学技,像程宗猷、程云水、程君信、边澄等,无不如此。程宗猷是个武术迷,自小喜爱武术,凡闻名师,再远也要去拜访,后来投少林寺学艺,前后阅十余载,为其日后成名奠定了基础。明正德年间(1506-1521),边澄闻少林寺僧以搏名天下,遂赴少林寺,“甘居炊下者三年”,暗学武艺,“妙悟搏法”,出寺后游行江南一带,莫有敌者(《宁波府志》)。

少林武术不仅对风行全国的习武热起了推动作用,为各地培养了不少武术人才,而且其僧众极具爱国思想,如嘉靖三十二年(1533),正当倭寇活动猖獗之时,少林僧众挟技参加了御倭战争,他们个个“骁勇雄杰”,屡立战功(《吴淞甲乙倭变志》)。顾炎武《日知录》亦载:“嘉靖中,少林僧月空受都督万表檄,御倭于淞江,其徒三十余人自为部伍,持铁棒击杀倭甚众,皆战死”。

清兵入关后,少林寺僧众曾参加过反清复明的活动,加上清统治者严禁民间习武,故康熙年间,清廷以少林寺多明朝遗臣为由,焚烧了这座在武林极具影响的寺院,逼迫僧徒出走,殊不知清廷弄巧成拙,本想抑制少林武术在民间的影响,但僧徒的四散,反而更使少林武术向外扩散流传,推动了清代民间武术的发展。

明、清时期盛况空前的武术活动,随着两朝城市经济的发展,在城市里也十分活跃。在明、清首都北京,既有民间团体逢各种庙会而表演的形形色色的武会,也有习武强身以御敌抗暴的武林高手;既有专门以传授武术为业的武林名人,也有以高强武功结伙设局保镖谋生的行业局会;还有一些想从武术中寻觅养生之道的达官贵人。多种多样的武会,也称走会,武术表演娱乐性较强。表演者一边走一边做各种各样的武术动作。如白蜡杆会,是以白木柄矛为器械,“会各数十人,人持一杆,至场赛技,尽诸刺击之法,分合变化,数百杆如一杆,忽左忽右,观者目追瞬之而不能及。”简直是一幅美丽的团体武术操画卷。双石担会,则是“以一大横杠子,两端嵌重数十斤之大磨盘石头……表演时以体壮力大者仰卧地上,双足蹬石,许多人在上协合作势,状极危险,俗谓之‘搭人牌楼’”。此外还有少林棍会、五虎棍会等,名目繁多,不一而足。

明、清时期的武术活动热潮,使中国武术在这一阶段得到了极大发展,其标志一是它的健身、娱乐作用日益显著,逐渐脱离了过去以军事作战为主的框架;二是形成了自身的完整体系,过去形形色色的拳械之术,在这个时期得到综合归并,即所谓的十八般武艺,同时地域和师承的不同,各大类中又有细分,如明代拳法根据不同内容与风格已形成“内家”和“外家”两大流派,黄宗羲在《王征南墓志铭》中即说:“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于搏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为内家。”像太极拳即内家拳的优秀代表。至清代,两大流派中的拳种更是繁多,仅《清稗类钞·技勇类》记载的就有太祖拳、少林拳、通臂拳、大红拳,小红拳、二郎拳、梅花拳、罗汉拳、地蹚拳等二十余种,此外还有太极、八极、八卦、形意、秘踪等内家拳法。从派系、拳种之多上,也足以反映出当时习武活动的广泛程度。这个时期还形成了完整的武术结构,许多拳械之术有了完整的套路,既具攻防的技击内涵,又有锻炼身体各部位的优美姿态,且行之紧密而连贯,更有利于武术的学习与传播,如《纪效新书·拳经捷要》中,记载有拳法三十二势;《剑经》中有棍法十四势。这些招势由几个动作组成,若干招势又组成了套路。

丰富多彩的武术活动,为武术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随之产生了许多总结武术成果的理论著作:如戚继光的《纪效新书》,俞大猷的《剑经》、唐顺之的《武编》、程宗猷的《少林棍法阐宗》、《长枪法选》、《单刀法选》、王余佑的《拳术》、《十三刀法》、吴殳《手臂录》、黄百家的《内家拳法》、苌乃周的《苌氏武技书》、王宗岳的《太极拳经》,以及《阴符枪谱》、《六合拳谱》、《拳经拳法备要》、《长拳图谱》、《陈氏拳械谱》等等,都是这一时期的武术理论专著。当然这些书的作者也都是当时著名的武术家。如吴殳就精通枪法、棍法,“好与四方枪师为戏”,并“屡折枪师”;王余佑也精技击,善枪法、刀法。无疑,他们的理论著作,就是对自己及社会上流行的武术经验的总结。

总之,风行明、清的武术活动,推动了武术的长足发展。武术活动的广泛性,反映了人们对体育娱乐文化的追求。由于武术具有综合锻炼身体的作用,且有着攻、防兼备的实用价值,故深受人们的喜爱而长盛不衰,无论在古代还是近现代,它都曾起过积极作用。故视武术为国粹或国术,确是合乎实际的。

同类推荐
  • 中卫年鉴(2014)

    中卫年鉴(2014)

    这本书内容详细、文字易懂、通过阅读,将带给读者不一样的体验。
  • 中国礼仪之争:文明的张力与权力的较量

    中国礼仪之争:文明的张力与权力的较量

    本书主要回顾、研究了从十七世纪中叶至十八世纪中叶在来华的西方传教士中发生过一场“中国礼仪之争”。
  • 弟子规之智慧人生

    弟子规之智慧人生

    “少年若天成,习惯成自然”。培养中职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国学文化教育的目标。《弟子规》是中华古典文化的精华,讲述人在家、在外,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和规范。本册书主要就《弟子规》所阐述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方面,具体讲解其中隐含的113件事的道理,并就生活在当代的中职学生如何受到用人单位喜爱,如何在生活上,学习上,工作上获得认可加以阐述。
  • 世界文化博览(第四册)

    世界文化博览(第四册)

    《世界文化博览》精选了大量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以精炼的文字从多方面加以说明与介绍。揭开历史,一窥背后的故事,将人类历史上的里程碑和转折点,冲突和战争、创造和发现、崛起和衰落等,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其内容涵盖了原始社会、传媒通讯、人类军事武器的产生、数学宝库、西方文明的产生、人类走向宇航时代等。带你领略世界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文化的力量和魅力,享受精神的盛宴,浓缩世界文化知识精粹。旨在为读者提高文化修养、丰富人生内涵、添加知识储备、准备写作素材、增加聚会谈资……
  • 世界文化史

    世界文化史

    本书从人类与美术的起源始笔,以介绍西方美术数千年发展史中的三次高峰为重点,连成一条脉络清晰、起伏不断的中轴线,对古希腊古罗马、文艺复兴、十九世纪这三次高峰时期的整体美术面貌、画家与画派、杰出作品、创作技术、风格演变等,均作了系统详尽的介绍和分析。同时对高峰间歇期的中世纪,十七、十八世纪以及苏联和美国的美术,也给予了简明扼要的评述。本书专列现代派美术一章,全方位地探讨了形成的原因,对各流派作了全面介绍。
热门推荐
  • 来自神界的网店系统

    来自神界的网店系统

    生死存亡的一瞬间,楚江流得到了一个网店系统,生命得以延续的同时也预示着他的别样人生即将开始。从此他被恶人蛀虫所惧怕,被良民善人所尊崇!重塑人间正义,唤醒沉睡的真情。
  • 前方也在下雨,何必匆忙赶路

    前方也在下雨,何必匆忙赶路

    我们无法左右每一件事情的发展趋势,更无法左右每一个人的想法和态度。迢迢人生路,茫茫人海中,短短几十年光景,其实我们能做的事情并不太多,我们能接触的人也不太多。既然如此,为何要一路狂奔呢?或许前方在下雨呢!
  • 驱魔世纪

    驱魔世纪

    在这一个世纪,魔在大陆上横行无忌,无论妖还是人都无法单独战胜,人和妖不在相对,而是站在同一战线,共同对付魔。本文的主角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友情,爱情,热血。
  • 战神联盟之时空隧道

    战神联盟之时空隧道

    “在我的世界,全部都是你。”光阴飞逝,回忆一点点消失,只记得你天真的笑颜。“若还能回到那些年,再次坠入爱河。”说不出口的爱意禁锢在心里,但我明白,你是我的唯一。满天星斗下,承诺的誓言,我不会忘记。
  • 救伤秘旨

    救伤秘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重生遇上你真好

    重生遇上你真好

    莫名重生,江琉璃有些懵逼,当她慢慢规划人生时,一头大灰狼打乱了她的计划。她居然被一个只见过一面的男神给吃掉了……吃掉了然后她就成了早婚早育的一员,这也算了,为啥都觉得她配不上大灰狼呢?难道没人看到她也很优秀吗?她只是个被大灰狼哄骗的小红帽,明明最可怜的就是她!儿子:妈妈,为什么爸爸要送我去寄宿幼儿园?妈妈:因为爸爸希望你从小学会独立!恩,就是这样的,绝对不是因为你爸爸嫌你是电灯泡。
  • 化茧为魔

    化茧为魔

    他本是一代天骄,为报血仇,不惜化身成魔,大杀四方,与世为敌。“吼……”当全世界都抛弃他的那一刻,魔神……苏醒了!
  • 妖修乔白

    妖修乔白

    一个内心汉纸的软妹子,在彪悍妖修的路上越走越远的故事。而她的初衷是要修仙扑倒神君的哇。可是谁能解释一下,到头来却被一个大魔头扑倒了,虽然你也很帅很美,但是这不科学啊!“嗯?”某魔尊一挑眉。“嗯,三界你最帅你最美,重要的是我只爱你,嗯嗯。”狂点头,威胁神马的最没有爱了。(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tfboys之未婚夫

    tfboys之未婚夫

    三位学霸女主爸妈让女主来到重庆,因为在重庆有未婚夫,最开始没有任何感情,可相处久了,日久生情了,也学会吃醋了,可他们却在当中遇到了许多困难,不过还是一同度过了,不过也经历过离别!
  • 都市之呆萌天师

    都市之呆萌天师

    记者:“欧总,您身家千亿又出身世家,为什么会娶那样一个平凡的女人。”“是啊,请谈一谈您对您妻子的看法好吗?”要身材没身材,要相貌没相貌,要才情没才情,那样一个平庸到了极点的女人,她到底是凭什么能嫁给最年轻最帅最多金的欧总。“我的老婆她是天师,会捉鬼。”会……捉……鬼。欧总这脑袋是生锈了吗,还是他们刚才全都听错了。这个世界有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