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48800000017

第17章 四、龙与蟒

从新石器时代的龙崇拜遗存的分布来看,北方、中原和南方都盛行龙崇拜,说明当时中国各地、各民族普遍崇拜龙。但能不能说,中国龙崇拜的起源是多元的?各地区、各民族的龙的形象不完全相同,其原形是否也是多元的?

在上述四条龙中,前三条与人们所知的龙相差无几,最后一条龙是象征性的龙,主要是用来悬挂祭祀的。因此,探讨龙的原形,只有依据前三条龙,即辽宁查海石块龙、河南西水坡蚌壳龙和湖北焦墩卵石龙为依据。

从石块龙、蚌壳龙和卵石龙来看,虽然略有差异,但基本形态却是相同的。不过,它们均不是自然界的动物形象,是经过加工、创造的文化龙,而不是自然龙。这也说明中国远古居民从七八千年前便开始创造龙形象。

有的学者认为,河南濮阳仰韶蚌壳龙是写实的动物,而不是虚构、创造的。其理由是:“墓主人西侧的虎形蚌塑几乎完全是写实的,”“如此早的年代,一边是写实的虎,另一边是完全虚构的龙,这是不合乎逻辑的。根据对称原理,我们有理由认为西水坡蚌塑‘龙’的形象也是写实的,即表现的是现实中的动物形象。”由于蚌壳龙有足有爪,因而他们认为与蚌壳龙最接近的自然界中的动物是鳄鱼。关于这一点,是难以使人信服的。众所周知,新石器时代已有大量的被创造出来的动物形象。例如,半坡和姜寨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大量的彩陶,在彩陶纹中,有众多的写实的鱼纹、鸟纹、鹿纹等,但也有不少虚拟的、创造的人面鱼纹和象征性的、图案化的鱼纹。有时在同一个彩陶上,既有写实的鱼纹,也有虚构、创造的人面鱼纹。再如甘肃甘谷县西坪和武山傅家门出土的庙底沟类型彩陶瓶上的人面鲵纹(或称人面蜥蜴纹),青海柳湾出土的马厂类型彩陶上的变体人形纹,等等。这些说明虚拟、创造的动物,形象在新石器时代便已存在。在外国,即使在旧石器时代晚期的艺术形象中,也有不少半人半兽的动物形象。由此可见,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动物形象,当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便已开始,至新石器时代已十分普遍了。

辽宁查海石块龙、河南濮阳蚌壳龙和湖北焦墩卵石龙无疑是在一种动物的基础上创造的。这种动物是蛇还是鳄鱼?从考古学、历史学和民族学资料来看,龙的原形为蛇的说法较有根据,而且很可能是蛇中之蟒,有几点理由。

其一,这三条原始龙的颈、身、尾均不像鳄鱼,而像蟒蛇。石块龙全长近20米,“昂首张口,弯身弓背”。蚌壳龙“昂首,曲颈,弓身,长尾”。卵石龙也是“昂首直身,曲颈卷尾”,“龙身呈波浪形”。而鳄全颈短,不能弯曲,躯干、背、腹部呈方形,尾侧扁,与身躯有明显的区别,不可能“曲颈”“弯身弓背”或“弓身”,也不可能“卷尾”。曲颈、弯身、弓背、身躯呈波浪形等都是蛇行走时所具有的特点,而非鳄鱼所有。另外,据陆思贤报道,与石块龙在同一遗址出土的龙纹陶片上的龙身为“蛇体”,更可说明此石块龙是在一条大蛇的基础上创造的。从头部看,三条龙均作昂首状,特别是湖北卵石龙,龙首高昂,“颈至头顶高达2.26米”,而蛇习惯于把头抬起很高,特别是蟒蛇。而鳄鱼不能把头抬得很高。石块龙呈“张口”状,蚌壳龙亦张开大口,而大蛇亦喜欢抬头张口,鳄鱼则无此习性。石块龙和卵石龙未见图片,不知其头形状如何。从蚌壳龙来看,其首很像马首,而不像鳄鱼首。从蚌壳龙的整个形态来看,很像汉代王充《论衡?龙虚篇》中所说的“马首蛇尾”“属马蛇之类”的龙。

其二,蚌壳龙有二足、二爪,卵石龙有三足(爪未报道),而石块龙则未报道是否有足。但不能以此说明其原形为鳄鱼。有的学者认为,蚌壳龙虎墓中的蚌壳虎是自然界的虎,并有四肢。如果蚌壳龙的原形是鳄鱼的话,为什么不塑四足,而只塑二足、二爪,卵石龙只塑三足呢?前已述及,创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动物形象,在旧石器晚期便已开始,至新石器时代已经十分普遍。新石器时代的中国远古居民在大蛇身上添肢加足,自然是十分正常的现象。在《山海经》中,描绘有众多的半人半兽、半鸟半龙、半马半龙和其他不同动物组合的形象。例如,《山海经?南山首经》:“其神状皆鸟身而龙首。”《山海经?南次二经》:“其神状皆龙身而鸟首。”《山海经?中次九经》:“其神状皆马身而龙首。”国外也有不少创造神异动物的事例。众所周知,东罗马帝国建立后,创造双首鹰为国家和民族的象征。这些都说明古人善于想象、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动物形象。而且,蚌壳龙的肢、爪并不像鳄鱼的足、爪,更像兽类的足、鹰的爪。而蟒蛇原来也是有足的,今天所见的蟒蛇,“肛门两侧各有一个小型爪状距,为退化后的后肢残迹”。五六千年前的蟒蛇是否有足,尚不得而知。即使无足,在其后肢残迹上加上足,也是自然之事。远古时代的人们终日与周围的动物为伍,他们观察动物特别仔细。蟒蛇无毒,可饲养,人们对这种动物无疑更为了解。明清时期,皇帝穿龙袍,皇子、亲王及百官穿蟒袍,衣上所绣蟒皆有足有爪。蚌壳龙的二足和爪及卵石龙的三足,当与古代蟒袍上的蟒一样,是古人添加上去的。

其三,辽宁石块龙全长近20米,龙身宽约2米;湖北卵石龙全长4.46米,宽0.3-0.65米;蚌壳龙由于是陪葬,较短小,身长1.78米,高0.67米。这些都表明龙的身躯是相当巨大的。正如许慎《说文》中所云:“龙,鳞虫之长。”而上古时代的蟒蛇可说是鳞虫之王。《尔雅?释鱼》:“蟒,王蛇。”晋人郭璞注:“蟒,蛇最大者,故曰王蛇。”又云:“惟蛇之君,是谓巨蟒,小则数寻,大或百丈。”寻为古代的长度单位,以八尺为一寻。虽说古代尺寸略小于今,但也可见上古时之蟒比今天所见之蟒要大得多,长得多。最大的有百丈之长,最小的也有数丈,堪称“鳞虫之长”“王蛇”“蛇之君”。又章炳麟认为,《山海经》中的巴蛇即蟒蛇。《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说文》亦云:“巴,虫也;或曰食象蛇。”屈原《楚辞?天问》:“一蛇吞象,厥大何如?”洪兴祖补注云:“《山海经》,‘南海内有巴蛇,身长百寻’。”有百寻之长、能吞食大象之蛇,不堪设想。不过,蟒蛇确实能吞食较大的动物。笔者家乡(广东兴宁)20世纪60年代还有蟒蛇吞食山羊的现象(此蛇在吞食山羊时被打死)。远古时代的蟒蛇无疑比现在的蟒不知大多少倍,能吞食牛或小象之类的动物是有可能的。

其四,辽宁石块龙、河南蚌壳龙和湖北卵石龙均状似一条正在腾飞的巨龙。人骑龙形象亦“如在空中奔驰”。而古籍中所记载的龙,亦多为“飞龙”“腾龙”,并能供人骑乘。不少传说中的帝王常乘龙来往,死后乘龙上天。之所以乘龙,当是龙如马奔驰之故,而远古时代的蟒蛇也有这一特性。据清代学者郝懿行考证,蟒蛇原称奔蛇。《淮南子?览冥训》记古有“奔蛇”。蟒古作“莽”,“莽”形近“奔”,“奔误作莽,俗又加虫作蟒矣”。而奔蛇即“腾蛇”,高诱注《淮南子?览冥训》中之“前白螭,后奔蛇”之“奔蛇”云:“奔蛇,腾蛇。”郭璞云:腾蛇,“《淮南》云‘蟒蛇’。”郝懿行认为,蟒蛇即奔蛇,亦即腾蛇。蟒蛇之所以被称为,“奔蛇”“腾蛇”,当是上古时代的大蟒蛇奔走如飞,如腾云驾雾。郝懿行说:“蛇有大者便能乘风腾鹜。”蟒为蛇中之王,其奔驰速度当是最快的。古人有不少关于蟒蛇(腾蛇)奔走如飞的记述:“腾蛇,无足而腾”;“腾蛇,无足而飞”;“腾蛇游于雾露,乘于风雨而行,非千里不止”;腾蛇“能兴云雾而游其中”;“飞龙乘云,腾蛇乘雾”。这些都说明蟒蛇的特性与“飞龙”“腾龙”的特性相同,龙是蟒蛇的神化。而鳄鱼不善奔跑,只会爬和游,无飞龙、腾龙的特性。

其五,从语音上看,龙的另一古音为mang,与蟒音同。龙古通?,意为黑白杂色。又《集韵》、《韵会》注龙的另一古音称:龙,“莫江切,音庞”。则龙的另一古字与?、庞音同,与“蟒”音声韵相同。朱芳圃也认为“龙”古音与“蟒”同。倘若龙的原形为蟒蛇,为什么不称蟒而称龙呢?这是由于图腾言语禁忌之故。如前所述,龙最初为图腾,后来才演化为神。原始时代的人们出于对图腾的尊崇,除了禁打、禁杀图腾物之外,还禁止直呼图腾,而改以其他名称称呼,把神圣的图腾动物与同类的凡俗动物区分开来。据摩尔根记述,北美洲大西洋沿岸特拉华印第安人有3个氏族:狼、龟和火鸡氏族。而狼、龟、火鸡均有别名,狼的别名为“圆掌”,龟的别名为“爬行”,火鸡的别名为“不嚼”。维多特部落也一样,他们有8个氏族:狼、熊、海狸、龟、鹿、蛇、豪猪和鹰。这8个氏族的别名为:啮骨者(狼)、树栖者(熊)、懦兽(海狸)、沃土(龟)、漫游(鹿)、爬行(蛇)、高树(豪猪)、飞翔(鹰)。???中国古今民族也有类似的现象,据孙作云的研究,商族以燕子为图腾,但他们不直呼为燕子,而称之为“玄鸟”;中原的龟氏族不自称为“龟”,而称为“玄鱼”;西北虎氏族称虎为“疆良”“强良”(意为凶猛)等。周族以熊为图腾,但他们不直称为熊,而称为“大人”。土家族崇拜白虎,亦有忌呼虎之俗,而呼之以“猫”;畲族崇拜犬,至今仍忌直呼狗。鄂伦春族等族均有图腾避讳习俗。由于蟒蛇肤色黑白相间,并有斑纹,这种肤色可谓杂色,而龙字古通“听”,有“杂色”之义,于是以蟒蛇为图腾的人以具有蟒蛇肤色特征的“龙”作为蟒蛇的别名。日久天长,蟒蛇被神化,人们也忘却了“龙”的原义。

其六,从上述三条龙来看,龙已被神化,被视为主宰雨水之神。腾飞奔驰状,就是上天化为雷电之状。关于这一点,下面还要详述。在满族萨满教中,蟒蛇被视为百虫之首,蟒神亦被视为天上之神。在请蟒神时,萨满须吟颂《请蟒神经》。萨满在庄严的七星斗前,跪请百虫之首――英勇无比的九尺蟒神“乌云德扎布占举”,降临到七星斗前。蟒神附体后,萨满口中自言各神降临的神言:神蟒统辖着九层天中的三层天,是百虫中最高的神主。其中,金色的蟒神,是随众神来的;银色的蟒神,是带着师徒和众萨满来的。东北地区是满族祖居之地,辽宁兴隆洼石块龙崇拜,与后世满族的蟒神崇拜有无关系,目前还难以考证。但萨满教是远古时期留传下的一种宗教信仰形式,保留许多远古时期的信仰,其崇拜蟒蛇,并视之为天上之神的信仰,可能在远古时代便已存在。景颇族也崇拜蟒蛇,砍山看见蛇蟒时不能砍,“认为有蛇蟒的地方是天神‘牟南’生活的地方。”

其七,从上述三条原始龙来看,体长而弯,颈长而曲,无疑是能盘曲的。在距今4000年左右的汾水流域山西襄汾陶寺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盘上,彩绘一条蟠龙纹,龙身粗长,盘曲呈环状。河南安阳亦出土蟠龙纹盘,蟠龙围绕头部盘绕数圈。内蒙古翁牛特旗出土的玉龙及商代出土的龙形玉,是龙的象征性形象,主要用以悬挂祭祀,祈求龙神降雨,虽是象征性的,但也不是不带龙的任何特点。从红山玉龙和商代的龙形玉均作“C”形来看,也说明龙是善于盘曲的。古人亦云:“龙未升天日蟠龙”,即地上的龙曰“蟠龙”。地上的蟠龙,当是蟒蛇。众所周知,蟒蛇最喜欢盘绕,常盘绕自环或盘绕于树上。而鳄鱼颈短,腹部粗,不能盘曲。

其八,古人在描述某一传说中的祖先或神的形象时,有的说“蛇身”,有的说“龙身”。这表明在古人的意识中,龙蛇为同类。例如伏羲,或称之为“蛇身人首”,或称“伏羲龙身”;又如轩辕,有的称之为“人面蛇身”,有的则称之为“龙身而人头”;再如烛龙,学术界有人认为是北极星神或北极光神的象征,正如龙被视为雷神一样,史籍则称其为龙类之一,但关于其形象却说法不一。有的史籍称其为“身长千里”,“人面蛇身赤色”,有的史籍则称其为“人面龙身而无足”。从烛龙身长千里来看,烛龙的原形当是蟒蛇。

其九,龙是古代各部落、各民族共同崇奉的神灵,因此,它不会在很少人崇奉的动物基础上产生,它只会在许多氏族部落和民族共同崇奉的动物基础上形成。据笔者所知,以鳄鱼为图腾或神灵的氏族部落很少,而以蛇为图腾或神灵的氏族部落却很多。《说文》云:“南蛮,蛇种”;“闽,东南越,蛇种”。被称为“蛇种”者,都是以蛇为图腾的。而“蛮”和“闽”,当是“蟒”“奔”的同音异写。此外,《山海经》中记有众多的“人面蛇身”或“蛇身人面”之神。根据民族学资料,半人半兽的动物形象,大多是图腾祖先或由图腾演化的地域保护神形象。这说明远古时代有很多氏族部落崇奉蛇。正因为如此,在蛇图腾或蛇神基础上演化的龙才会被大多数部落所接受。直到近代,蛇在南方许多地区和民族中受到普遍的崇拜,如江苏宜兴称蛇为“蛮家”“苍龙”。浙江嘉兴、湖州地区称蛇为“大仙”“天龙”。安徽当涂地区称蛇为“家龙”。此外,这些地方还有敬奉家蛇和忌呼蛇名的习俗。有些地区还有祭蛇仪式。

其十,传说中的龙是善变化的神异动物。《管子?水地》:龙“变化无日,上下无时,谓之神”。《论衡?龙虚篇》:“龙之所以为神者,以能屈伸其体,存亡其形。”“龙变体自匿,人亦不能觉,变化藏匿者巧也。”而蛇也往往被视为有灵性的动物。蛇行动灵活,神出鬼没能潜入水底,能钻入土中,能躲入草丛,能爬上大树,能在水中行走,亦能在陆地奔驰。而且还会蜕皮。在夏天,在蛇出没的地方,经常能看到蛇蜕下的皮。凡此种种,都会使古人感到神秘,意识到蛇与其他动物不同,是善变化的动物。另外,古代有许多关于龙化物、龙化人和人化龙的传说,而蛇化人的传说在古今各民族均有不少。

其十一,在历史上,龙的主要神职是掌管雨水。在古代传说和近现代许多民族中,有不少关于蛇主旱涝的信仰。如《山海经?中次二经》:“阳山……其中多化蛇,其状如人面而豺身,鸟翼而蛇行。其音如叱呼,见则其邑大水。”《山海经?西山经》:“太华之山……有蛇焉,名曰肥坏,见则天下大旱。”《山海经?东山经》:“独山……其中多??,其状如黄蛇,鱼翼,出入有光,见则天下大旱。”《山海经?中次二经》:“鲜山……其中多鸣蛇,其状如蛇而四翼,见则其邑大旱。”《山海经?北次三经》:“幽都之山……有大蛇,赤身黑首,其音如牛,见则其邑大旱。”近现代一些民族也有类似的信仰,如云南布朗族认为,人头蛇身的“苦拉”是最大的鬼,它是管水的,据说下雨涨大水,山崩地塌时它就出来,人见了就会死,因此每年要在河边祭祀它。在古代中美玛雅人(或称“马耶”人)中,其雨神形象为人首蛇身或象首蛇身。与中国的主宰雨水的雷神形象极为相似。澳大利亚北部的阿努拉部落人也认为蛇主宰雨水,传说蛇居住在水塘里经常不断地向天空喷水,直到天空出现雨云及雨水降落。

其十二,史载龙肉可食,相传夏后氏曾食龙肉,而蟒蛇肉亦可食。清人郝懿行说:“今有菜蟒,不能腾,人啖之,以为珍味矣。”又龙可豢养,古有专门饲养龙的“豢龙氏”,而蟒蛇亦可饲养。非洲一些民族崇拜蟒蛇,蛇庙或圣所内养有蟒蛇和其他蛇,由祭司饲养。据报道,印度尼西亚蟒蛇很多,被视为善蛇,至今仍有人饲养大蟒蛇,并与蟒蛇生活在一起。婆罗洲有一个人与大蟒组成的家庭,该家庭的成员之一是一条长6.4米、重约60公斤的巨型蟒蛇。一家人除了与大蟒蛇同眠外,家中最小的孩子还每天同大蟒蛇一起冲凉,并负责为蛇擦身。另据报道,印度尼西亚有一名3岁女孩,名叫泰瑞哈德,长年与一条长6米的大蟒蛇生活在一起。几年前,其父在野外发现4个大蟒蛋,结果有一个蛋孵出小蟒。于是,泰瑞哈德就一直与蟒蛇为伴,甚至连睡觉也躺在蟒蛇的怀里。

有人以龙的冬蛰、卵生和会鸣叫等特性说明龙的原形是鳄鱼。其实,这些特性不仅鳄鱼有,蟒蛇也有。大蟒蛇除了冬蛰、卵生外,还会呜叫。《淮南子?泰族训》:“腾蛇(蟒蛇)雄鸣于上风,雌鸣于下风。”《山海经》所记的长蛇、大蛇,也会呜叫。《山海经?北山首经》:“咸之山……有蛇名曰长蛇……其音如鼓柝。”《山海经?中次二经》:“鲜山……其中多化蛇……其音如磬。”《山海经?北次三经》:“幽都之山……有大蛇……其音如牛。”

上述种种表明,龙的原形当为蛇。而古人也往往龙蛇并举,如“蛇龙居之”,“驱龙蛇而放之菹”,“深山大泽,实生龙蛇”,“龙蛇之蛰”,诸如此类,在史籍中屡见不鲜。而蟒蛇为蛇中之王,故古人以最大的蛇――蟒蛇为基形塑造龙。因此可以认为,蟒蛇是龙的主要原形之一。

同类推荐
  • 函谷关

    函谷关

    函谷关是我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因其建于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这里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这里是古代西去长安、东达洛阳的通衢咽喉,同时也是中原文化和秦晋文化的交汇地;这里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历史典故,“紫气东来”“鸡鸣狗盗”“公孙白马”“一丸泥”等等,使这里弥漫着神奇的色彩。常米乐编著的《函谷关》生动介绍了函谷关的军事文化、老子文化、民间文化与人文文化、函谷关的历史典故、函谷关的名胜古迹与出土文物等内容。
  • 民俗文学心理学

    民俗文学心理学

    本书介绍了民俗、文学、心理学三者之间的关系。包括民俗中的心理学、灵异传奇、作家与文学心灵等内容。
  • 中国辟邪文化

    中国辟邪文化

    说起辟邪(也有学者使用“避邪”一词,其实不妥,因为就语义而言,“避”是消极被动的,无法概括“辟邪”积极主动的一面)人们或多或少都会有些认识,辟邪器物、辟邪行为、辟邪现象时不时地就在人们的生活中出现;说到辟邪文化,恐怕就没有多少人能说出个子丑寅卯,而把辟邪文化作为人类一种独特的生存智慧和生存模式来加以审视与研究,就更是凤毛麟角,难能可贵。
  • 亲情哈密

    亲情哈密

    少年时,在地里埋下一颗种子,认真地清除瓦砾砖石,给它以最好的肥料,灌溉以最清纯的水,每日看它在阳光下抽芽、生长,便成为生活中最期待最快乐的事。长大了,忽然明白,原来亲情也是点播在血脉里的一颗种子,我们落地的时候,它便开始生长,渐渐长成一棵树。那棵树的养分,是母亲的第一滴乳汁,是父亲的第一声叮咛,是祖母细细缝就的第一件小棉衣,也是祖父意味深长的第一个故事。
  • 消逝的世界(读好书系列)

    消逝的世界(读好书系列)

    楼兰古国消逝了,庞贝古城覆灭了,佩特拉城从人间蒸发了,“沙漠之狐”的珍宝不知所踪,渡渡鸟灭绝了,华南虎芳踪难觅,青海湖有什么危机?月牙泉还会存在吗?
热门推荐
  • 金融市场学教程

    金融市场学教程

    金融市场是指以金融资产为交易工具而形成的供求关系和交易机制的总和。金融市场是货币资金融通的市场,在金融市场上交易的对象是同质的货币资金。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是货币资金的供应者或需求者,他们通过金融资产的交易实现货币资金的融通。
  • 娘子好彪悍

    娘子好彪悍

    重生为人,邪君怎会任人骑在头上?拜强师、收神兽,在一帮铁杆“兄弟”的追随下,成为古今幻界大陆第一人。然而,她的漫长征途,却刚刚开始。不怕,有他们的守护,路再难,也不苦。(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一笔绝色

    一笔绝色

    这一笔画下去的不是丹青,而是爱的不归路。本文结局为he,欢迎来踩。
  • 囚嫡:毒王溺宠狂傲妻

    囚嫡:毒王溺宠狂傲妻

    她,是身负血海深仇,双腿尽断的名门嫡子!她是夜光,黑暗中的光芒,永不磨灭的希望!两年的苟且偷生,换来的是友人离逝,夺权迫在眉睫!为立足,她舍弃,她不择手段,只为夺回本属于她的一切!为温暖,她狂傲,她狠辣无情,只为守护重要的存在!为天下,她睿智,她进退果断,只为留住那片飞着巡逻兽的安宁浩空!她是夜光,她有她的骄傲!轻松片段一:处色面瘫脸:老爷会偷窥之术。夜光听此一脸鄙夷审视中······红颜见此大怒:笨蛋!老子让你说那么多了吗!你看看她眼中已经变态的老子!处色继续面瘫:是您龌蹉了。······片段二:月渊看着偏心的夜光呆呆道:史官可在!把今天‘夜大人’虐待本宫的事全部载入史册!夜光见此嘴抽,他为什么要随身带着史官!想着某女准备动手掐死腹黑太子······片段三:某绝世美男看着夜光正经脸:施主,你灵魂残缺。某女听此浅笑扬手:来人!将这位大人,给本少爷打到灵魂残缺!······片段四:夜光看着手中的东西一脸疑问:这是何物?某男愉悦脸:求子玉!夜光眉心微蹙:哦?做何用?某男兴奋脸:生子!夜光笑脸:呵呵!某男瞬间懵脸:呵呵?······这是一个权谋仇恨又有绝世美男们的大气剧场!欢迎各位可爱的读者来收!
  • 幸福女人密码:从九型人格看爱情婚姻

    幸福女人密码:从九型人格看爱情婚姻

    本书是一本心理自助类读物,全书根据九型人格理论,对九种类型的女性性格进行分析和解读,从而帮助女性朋友更加充分地认识自我,获得完美的爱情和婚姻。
  • 家教之传奇

    家教之传奇

    到了家教的世界能干什么呢?凌天风的愿望就是保护自己重视以及重视自己的人但是这一条路很困难,他能成功吗?本书书群52961317欢迎大家来访给我多多的建议谢谢了~~
  • 校内青葱轶事

    校内青葱轶事

    本书是本人第一本作品,希望大家多多关注,我会一直更新,谢谢。
  • 游戏入侵世界

    游戏入侵世界

    当世界开始改变,当游戏成为真实,我们又能怎样生活在这个世上,蝼蚁尚且偷生,在这个弱肉强食的游戏中,只有强者才能生存。
  • 桃花咒之黑桃花

    桃花咒之黑桃花

    在别人看来几乎完美的女生宥利一出生右肩膀就带着一个黑色的桃花胎记,巫师说这是前世被人下了桃花咒,除非找到一个真正爱她的男子才能解开这个桃花咒,否则将会被诅咒,宥利后来遇到了几个自称很爱她的男人,但她一直在苦恼谁才是真爱,到底谁能解开桃花咒。在找寻能解开桃花咒的道路上宥利经历了或搞笑或悲伤的故事。而宥利会是无缘无故的被诅咒吗,没想到这一诅咒的背后又隐藏了一个巨大秘密。
  • 末世迷途陈凡传

    末世迷途陈凡传

    我叫陈凡,月华市人,今天是我遇到丧尸后的第三百九十三天,我被咬了。在这个尸兽频出的死亡之地,我曾经不止一次的幻想过自己的死亡,可我从未想过自己会被一只看起来有七八十岁的普通丧尸咬伤,那简直就是一个笑话。不论怎么说,事实已经发生,我的生命也会像我的众多同伴一样逝去。在我死前,我写下我的经历,也许这里面,会有你们想知道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