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48600000010

第10章 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吗

心理定律代际传承定律:孩子的父母怎样教育孩子往往受父母小时候被自己的父母教育所用方式的影响,换句话说,自己的父母怎样教育自己,自己有更大的可能性怎样教育孩子。

很多父母为孩子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苦恼。为什么身为父母,却并不能理解孩子的变化?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原因到底在哪里?

一、孩子的反抗其实是追求独立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存在三个比较明显的反抗期,它们是:两三岁时的第一反抗期、小学二三年级时的中间反抗期、青春期时的第二反抗期。孩子开始反抗,其实并不是非要跟父母过不去,而是包含着孩子自身的独立愿望。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这方面的内容。

案例“逃跑——捉回”游戏我们常看到两三岁的小孩喜欢玩“逃跑——捉回”游戏,比如,孩子从母亲或保姆身边逃跑,等着大人把他们捉回身边;或是玩“藏猫猫”游戏,孩子藏到大人身后,希望大人把他们找回来。为什么会这样呢?

心理分析原来,两三岁的小孩在通过空间距离的拉大,表达心理距离的变化。他们已经不再满足于与妈妈粘在一起,而要求初步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他们不多的词汇里,就包含“让我来做”这几个字;而在“逃跑——捉回”游戏里,逃跑也是“我要逃跑”,从而体现了独立性。

这种逃跑也是在说“不”——“你不是让我老老实实待在你身边吗,我就不!”学会说“不”是幼儿一个很大的进步。在这种拒绝里,包含着幼儿成长的需要。因为有这些特点,所以这个阶段被称为“第一反抗期”。

这个时期,虽然幼儿反抗,逃跑,但是,他毕竟还小,还离不开妈妈。在“逃跑——捉回”游戏里,“被捉回”体现了依赖性和对母亲的要求,以及幼儿想退回更原始的母婴共生期的愿望。

对于幼儿“逃跑——捉回”的心理需求,父母应该怎么处理呢?我们认为,可以容许孩子逃跑。在孩子需要母亲的时候,母亲就在他身边,保护着他,爱着他,等着他跑回来。必要时也去捉一捉他,以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

一个宽容的母亲,在这个时期这样做理智的。相反,如果母亲惩罚孩子,比如,把幼儿束缚在身边,不让他乱跑乱动,甚至打骂孩子,那么,孩子长大后就可能变得固执,不善变通妥协,易竞争对抗,即所谓的“肛门性格”。母亲应该像一艘爱的船,只要孩子需要,就随时驶到他身边。

谈了幼儿第一反抗期的这个小插曲,读者朋友们也许会想起青春期的孩子。青少年正处在“第二反抗期”,他们与“第一反抗期”的宝宝多像呀!不过,青少年的反抗有自己的特点,青少年天真、纯洁。但当他们的想法与父母和老师不一致时,往往会在思想上反抗大人的意见,跟幼儿的反抗有着不同的本质。而且其反抗常以行动来表现,常被称之为成长的暴风雨阶段。对这个阶段的青少年,不能责骂或嘲笑,不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而要认真而平等地解释,帮助青少年学习如何以更成熟、更实际的方式去考虑问题。

你看,不管是小宝宝还是大孩子,人类对于反抗的需求是多么强烈!人类正是由于有这么强烈地追求独立的呼声,才一代一代繁衍至今。对于孩子们的反抗,您怎么对待呢?我想,答案已经在您的心中了。

心灵词典逃跑——捉回游戏:指的是幼儿出现的有时故意从父母身边跑开,等着父母把自己提回去的行为和心理。这反映了幼儿对于独立和依赖最初的探索。

二、孩子进食问题其实是反抗控制有些有进食问题的孩子总喜欢无休止地减少体重,惧怕体重增加,这种问题的背后原因是什么?其实,孩子某种程度的进食问题往往和家庭教养方式有关,是在反抗父母无意识传递的焦虑和控制。

案例从进食看保护与控制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妈妈追着宝宝喂饭,妈妈说:“再吃一口吧”,宝宝说:“不吃!就不吃!”这样的情景总是似曾相识。其实,从进食量的大小及其规律性,可以看出孩子的家庭关系特点及类型。

心理分析首先,进食可以反映家庭中养育者(通常是母亲)和孩子的关系,是与孩子控制与反控制,还是尊重孩子的个人空间,尊重孩子的边界。有些有问题的家庭,母亲与孩子过分纠缠,母亲过分地保护孩子,母亲全面地侵入孩子的生活。孩子的生活内容完全离不开母亲的干预,连日记、邮箱都要母亲审查。这样的保护,其实已经是一种控制。孩子到青春期以后,逐渐产生了个人独立的要求,这就包括需要有自己的空间,需要和母亲逐渐拉开距离,这时如果母亲没有意识到孩子的变化,还像对待三岁小孩一样对待已经长大的孩子,孩子成长的动机就会受阻,孩子将停留在幼年阶段,而不能真正长大成人。

对于这个现象,从孩子的进食特点就可以发现。有的孩子很胖了还控制不住,不停地吃,有的孩子已经很瘦还认为自己太胖,于是拒绝食物,还有的孩子在这两者之间循环。其实在这里食物是一个象征,象征着焦虑而干涉的母亲。孩子吃进大量食物,象征着妈妈(食物)大量闯入孩子的边界,孩子感到无法拒绝母亲以爱的形式施加的控制;孩子吐出食物,象征着孩子在反抗妈妈(食物)的控制,拒绝妈妈带给焦虑的爱。这种现象如果严重,就会形成神经性贪食或厌食的症状,给孩子的身心造成很大的伤害。

面对这种现象,很多母亲摸不着头脑,只是简单粗暴地训斥孩子不要厌食或贪食。这样一来,孩子以被动地攻击(厌食或贪食以反控制)遭到母亲以直接地攻击,孩子和母亲打成一团,重演了孩子从小所感受到的与母亲控制与反控制的场景,于是,孩子在前面逃,母亲在后面追。小小食物,竟能有这么大的心理学问!

面对这种现象,怎样来解决呢?其实这不能就食物而论食物,而是要追究这个家庭的亲子关系,以及养育人的性格特点。母亲如果能通过其他方式满足自己的焦虑和控制欲,就不要总是和孩子纠缠以满足自己的心理。说到这里,很多母亲可能会想:“我这是爱孩子呀!”没错,天下没有母亲不爱孩子的,但爱的方式是否有问题呢?很多伤害是以爱的名义进行的。孩子不会拒绝爱,但孩子会不喜欢被伤害、被控制。

另外,如果孩子已经达到神经性贪食症/厌食症阶段,父母要立刻送孩子到正规医院治疗,有时还需要在配合心理治疗和家庭治疗的同时,辅以药物。

心灵词典神经性厌食症:又称为厌食症,是患者自己有意造成的体重明显下降至正常生理标准体重以下,并极力维持这种状态的一种心理、生理障碍。多见于青少年,发病年龄多在13~25岁期间,主要罹及女性,男性与女性患病之比约为1:9.5.

三、孩子告状其实是处理攻击本能每个正常孩子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攻击性本能,三四岁孩子的攻击性本能表现出来可能就是爱告状。当孩子又跑到父母跟前告状时,父母能否明白,孩子其实是在试图处理自己的攻击性本能?

案例为什么三四岁的孩子喜欢告状邻家的孩子已经三四岁了,总是喜欢告状。有时候告小朋友的状,有时候连父母的状也告。这不是特殊现象,很多三四岁的孩子都喜欢告别人的状,有不少家长对此持拒绝态度,对孩子说:“跟小朋友好好玩,不要闹矛盾。”或者“你看爸爸那么爱你,你怎么还说他的坏话?”这种现象是怎么回事呢?三四岁的小孩子是由于什么心理总是告状?父母又应该如何对待?

心理分析其实,这是一种小孩子心理发展中的正常现象。小孩从一岁多或稍晚开始,就会逐渐开始发展自主性。想要脱离完全受照料、完全被动接受的状态。

开始自己做些事情,比如自己走路、自己吃饭等。到了三四岁,这种倾向进一步发展为在交往活动里追求自主感和控制感,显现出一种主动攻击的倾向,比如和小朋友闹矛盾了就会产生攻击性的冲动。而由于他们毕竟还太小,这些攻击性冲动很难在现实中完全满足,于是变成言语攻击,比如跑到妈妈那里告状:“某某小朋友欺负我了!”目的是借助大人的力量,满足孩子自己的攻击性冲动。

这个时期,如果家长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太过于压制,孩子会逐渐丧失刚刚获得的自主性,逐渐变得胆小、内向、退缩,虽然可能会不告状了,但是也失去了自主感和对于外界环境的控制感,长期这样,长大后学业和事业可能会受到影响。

如果是另一个极端,家长过分保护孩子,过分认同孩子对小朋友的“控诉”,马上去找另一个家长论理,结果可能是孩子发展出一种无所不能感,可能会培养出将来的“小霸王”。

除了和小朋友闹矛盾告状,三四岁的孩子还会告父母的状,即使父母是合格的父母,孩子还特别爱告同性父母的状。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父母也欺负了孩子?这牵扯到三四岁小孩子与父母地依恋关系。三四岁是孩子刚刚进入心理学里讲的恋父恋母期,这个时候,孩子的性别意识刚刚觉醒,意识到“我是一个男孩/女孩”,“爸爸是男的,妈妈是女的”,而且更偏向于喜欢异性父母,对同性父母则有些冷落排斥。这时,他们说同性父母的坏话,一是本能的“同性相斥”,二是为了讨好异性父母,表示一种对异性父母的信任和依恋。

如果父母对这个时期的小孩表现出的对于同性父母的排斥和“告状”太认真,用道理教育孩子不能对爸爸妈妈有意见,孩子可能会逐渐压抑自己的攻击性,转而害怕同性父母,长大后如果还是这样,则可能影响到孩子的人际关系,尤其是与同性的关系。

所以,如果您家的三四岁小孩喜欢告状,大可不必过分担忧,这都是正常现象。着眼点应该是怎样培养孩子具有适应性和主动性,使孩子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幼年。

心灵词典主动性:指的是幼儿开始发展自主能力,以应对依赖带来的威胁。

四、孩子不爱说话可能是孤独和不适应如果原来活泼爱说话的孩子突然之间变得不爱讲话了,这往往提示孩子的内心发生了变化,但孩子又不知道怎样表达和处理内心的体验,有些孩子甚至已经出现了适应问题。当孩子突然变得沉默时,父母需要引起关注。

案例小学新生。为什么变得不爱说话小文是一个七岁的女孩,今年刚刚上小学。小文的妈妈发现小文最近有些变化,以前她在家里是疯丫头,现在却变得不爱说话,问她她也不说。小文妈妈很着急,怕孩子得了什么病,于是带她四处求医,医生都说没什么事,让小文妈妈带孩子来看心理医生。

心理分析小文到底怎么了?这首先需要澄清情况。由于小文年龄小,我采取了对于儿童比较适合的方法,让小文画一幅画,画什么都可以,小文画了一座城堡,这是内心孤独的象征,也是压抑的象征。在此基础上,经过了解,小文终于说

出了心里话。原来,小文幼儿园的好朋友们都升入了别的小学,小文在新学校里没有认识的朋友,看见别的原本就认识的同学在一起嬉笑打闹,小文感到被孤立了,于是变得沉默起来。

我感到小文迫切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帮助,那么,面对小文,家长和老师需要做些什么呢?

首先,家长需要陪小文玩,并且引来小文幼儿园熟悉的小朋友来跟小文玩。因为小文遇到的是小学新生的适应问题,对于小文来说,这个适应的跨度有些大,让她一时难以接受,这时就需要给她一个逐渐适应的空间和时间,让她有一个过渡的过程。由于小文年龄尚小,这个适应过程,需要主要通过游戏完成,而非通过语言来完成。小文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把自己的困境在游戏中表现出来,并且在游戏中得到别人的帮助。

其次,老师需要细心关照适应不良的孩子,多给小文一些关注,帮助小文逐渐融入新集体。比如,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活动,介绍大家互相认识,包括认识小文;多组织一些集体活动,让大家尽快融入集体生活;对于像小文这样已经形成一些问题的新生,可以个别谈话进行心理辅导。

第三,鼓励小文通过画画、编故事等方式来表征她的问题,有时候,当问题被外化形成一件作品时,问题自然就解决了。家长和老师不要对孩子的这些作品进行评价,而只需要当一个陪伴者,行使“陪玩”的功能,小文的画和作品自然会随着孩子心理世界的逐步打开而发生积极的变化。

第四,家长要多给小文一些拥抱,多说些鼓励的话,让小文感到自己并不孤单,还有亲人在关爱自己。如果家里有小宠物或者毛绒玩具,也可以鼓励小文多拥抱它,不断使小文感受到温暖。这些拥抱和温暖可以使孩子在来到新学校的过程中有一个过渡,不至于产生被抛弃的恐惧。

心灵词典适应问题:指的是在适应学业、社会生活和外在环境中出现的问题,多能通过心理咨询矫正。

五、孩子成为“小霸王”可能是整个家庭不信任别人在学校成为“小霸王”、经常打架骂人的孩子,往往让父母非常头疼。但是,细究这些孩子的家庭环境,会发现不少这些孩子的父母往往与孩子一样对外界有敌意,甚至是严重不信任他人。如果一个家庭的父母做出的榜样就是“在外界危险中抗争的英雄”,孩子又怎么会不跟着学呢?

案例学校“小霸王”是怎么形成的小健今年七岁,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的父母说,小健在学校不能和同学友好相处,总是跟同学打架。是个有名的“无法管理的学生”。小健父母带小健来到咨询室,想要解决孩子的行为问题。

咨询过程小健父母先在沙发上坐下,小健要跳上沙发,父亲操着一口浓重的方言教训儿子:“看看,毛病又犯了,咨询老师讨厌你弄脏沙发!”小健瞪了我一眼,恨恨地坐在沙发上。

我对小健说:“咨询老师并不讨厌你这个孩子。”小健好像没听到,望着空中吹口哨。

很显然,在刚才,这个家庭表现出一种模式,就是父亲在暗示孩子咨询师讨厌他,不喜欢他。这种暗示在孩子身上引起了认同效应,孩子认同父亲的这种说法,真的认为咨询师讨厌他,所以表现出一种恨和愤怒。当我澄清事实,告诉小健咨询师并不讨厌他时,小健已经先入为主地接受了父亲的说法,所以我说的话就好像没说一样,已经无法进入他的心灵。

这时,小健母亲露出厌恶的神色,摇着小健的腿,说:“小健,别吹口哨!让人看见笑话你没礼貌!”小健停止吹口哨,挑衅地看着我,不说话。

这个家庭,家长表面看起来是在管教孩子,实质他们说的话却让孩子感到外界是充满敌意和嘲讽的。这样一种感觉如果带进学校,小健是否也会对学校产生这种充满敌意和反抗的想法?

我绕开父母,直接问小健:“小健,你在学校愿意跟同学玩吗?”小健挑衅地看着我,还是不说话。小健妈妈摇摇小健的肩膀,烦躁地说:

“老师问你问题呢,怎么不回答?老师该不喜欢你了!”我温和地阻止小健母亲:“老师并不会因为这个就不喜欢你,是不是,小健?”小健看看我,露出不信任的神情,嘴里自顾自地扑扑吹气,好像在自娱自乐。

我有一种感觉,在这个家庭里,外界无法和孩子直接交流。中间总是隔着父母这一层屏障,什么事情都要经过父母的话过滤后才能传进孩子的耳朵,所以孩子听到的便不是外界真实的声音,而是父母的声音;他看到的也不是外界真实的世界,而是经过父母渲染后的、父母的心灵世界。

我看无法和孩子交流,于是问小健母亲:“小健在学校遇到的问题,你们作为父母在生活中也经常遇到吗?”小健母亲想了想,说:“其实现在学校和社会都一样,小健在学校总是遭人欺负。我们在社会上也不容易,也时常遭人欺负,我们爱孩子,不希望孩子也像我们这样没本事,所以希望他在学校好好学习,长大了活得像个人样。可是,这孩子在学校总是惹是生非,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他,叫我们怎么办!”看来,小健父母生活的图景也是一幅争斗与被欺负的画面。小健父母都是社会性很强的人,他们身处于社会的漩涡之中,看到的是社会阴暗部分的场景,带给孩子的感觉也是:“外界是危险的,为了抵御危险,你要变成强者!”孩子其实领会了父母的意思,真的以自己的方式在学校里变成了“强者”,老师、同学都管不了他,成了一个小霸王。

这种情况下,老师、同学向小健父母告状,小健父母又觉得孩子在外面没有给自己争脸,感到很丢人,于是想要孩子改变行为方式。其实,父母给小健的是一份矛盾的信息,小健既感觉到外界是危险的,自己一定要做强者,又感到自己本来是按照父母说的去做,却怎么做都是错。这样一来,小健会感到混乱不清,于是更为难以耐受这种混乱,攻击性也就愈强。

我问小健:“你在学校跟同学打架,其实是觉得同学欺负你,你要把欺负你的人打败,是不是?”小健第一次用认真的眼光看看我,一字一顿地说:“他们都不是好人!”果然,小健的内心世界中,自己不是惹是生非的小霸王,而是遭到欺负所以发怒的英雄。在小健的心里,恰恰和父母心中一样,觉得这个世界上“都不是好人”,都不会喜欢自己、都不帮助自己,只会欺负自己,伤害自己。

在这样一个世界上生活,小健没有办法不用自己的拳头来保护自己。这就是小霸王性格形成之谜。

这时,一直在观望的小健父亲开口说:“这孩子不善良,不随我们,我们每天辛辛苦苦挣钱养家,多不容易,不就是因为爱他?可是这孩子心里不爱别人,真叫人失望。”小健漠然地踢着双腿,每踢一下就在沙发边上碰一下。

我说:“其实小健并不像父亲想象得那么无情,小健是很爱你们的。因为爱你们,他把你们的价值观潜移默化地记到心里,接替你们的心愿,在世界上为自己也为家庭打抱不平。你们心中的英雄人物不正是像小健这样吗?小健虽然感到外界危险,却仍然争做强者,但是你们心中未实现的东西,孩子代替你们做了,只不过这么一来孩子必然不能很好地和人相处,不能和谐地融入社会。从而使你们意识到了小健的问题。”小健母亲茫然地点着头,小健父亲好像听明白了,重重地叹了口气,说:

“大夫这么一说,也是,可能我们把社会阴暗面太多地带给孩子了,导致孩子承受不了,以后我们在孩子面前不说就是了。”我说:“只是不说可能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父母不能很好地和人真心相处,父母也需要不断发展自己的心灵世界,逐渐培养自己信任别人、相信别人好意。只有当父母的心理世界变得更加阳光以后,相信小健在学校的行为问题也会跟着父母的变化而改变。”小健母亲好像还不明白,问:“那是为什么呢?”我微笑着说:“因为孩子不是听父母说什么来学习的,而是看父母如何做来学习的,所以要解决小健的问题,也许首先需要父母进步,孩子会以大人的变化为榜样,孩子的心理世界也会跟着你们的变化而自然变化。”小健母亲点点头,不说话了。

小健这时好像高兴了,自己哼着歌。我问他:“小健,高兴了?为什么高兴呀?”小健看看我,低声说:“其实我没那么坏,我也想做好孩子。”看到小健逐渐开始和我有交流,我很欣慰。是呀,小健也想要做好孩子,只不过由于不知道怎样做才算是好孩子,一时出了偏差。父母传递给孩子的信号多么重要,甚至能够影响到一个孩子未来的人生道路!所以为人父母者真的需要不断修炼和提高自己的行为方式和心灵,不断净化自己,这样才能给孩子一个好的榜样。

经过一段时间的咨询,小健一家已经离开了我的诊室。当他们走的时候,小健在学校已经成为一个懂事的孩子,经常抢着帮同学做这做那。我又想起小健的话:“其实我没那么坏,我也想做好孩子。”真的,没有哪个孩子天生就是坏孩子,只不过关键在于家庭的引导。家庭的引导又决定于父母自身的人生价值观。

心理分析小健家庭的问题在于,父母把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无意识地传递给了孩子。

孩子以为父母眼中的世界就是真实的世界,于是,按照父母的感受去生活,结果出现偏差。孩子就像父母的一面镜子,折射出父母的心灵世界。

由于小健还未成年,所以对小健的咨询主要通过家庭的调整来进行。

家庭是一个系统,孩子出了问题,很可能与养育人有关。通过咨询对小健家庭的调整,带来了孩子的改变,也避免了孩子今后的发生许多可能性的问题。

祝愿小健一家以后能生活得更幸福,也希望为人父母者都能够审慎地对待自己的心灵,因为孩子就是在父母的心田上学会走路的!

心灵词典家庭系统:家庭治疗的观点认为,家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家庭中任何的成员出现问题,都与家庭这个整体有关。为了解决家庭中成员的问题,需要对整个家庭做工作。

六、孩子过度助人可能是想要得到肯定在学校里,助人的孩子往往被老师和家长所喜欢,但有些孩子在助人时如果不能被同学们接受,也会感到困扰和痛苦。其实,这些助人的孩子特别害怕否定与批评,他们的助人行为,往往是为了获得他人的认可和肯定。

案例助人为乐背后心曲小强是班里的组织委员,他非常喜欢帮助别人。最近他发现,有些同学并不喜欢他的帮助,这使他感到很挫败。他不明白,是自己不应该继续帮别人了呢?还是别人不需要他的帮助?

经过了解,小强的助人方式是给别人苦口婆心地讲道理,但同学们却感到这些道理他们也知道,还会觉得小强是在“教育”他们。同学们觉得小强好像老师和家长一样。小强自己觉得,自己讲道理也是为了解决别人的困难,怎么同学都不认可?

心理分析其实,像小强这样过于想帮助别人的学生,往往在家庭中是很少受赞扬的孩子。他们在家里得不到充分的被认可,于是就想通过帮助别人来获得别人的肯定。别人接受了他们的帮助,他们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和价值感。别人的感激会使他们心里美滋滋的,觉得自己真是好孩子,好学生。这些心理虽然有情结掺杂在里面,但是,同样是值得肯定的,这毕竟比通过打架斗殴、寻衅滋事来寻求被关注被认同要好很多倍。像小强这样的孩子,其自尊心还是需要得到保护的。。

但是小强也需要意识到,自己过分寻求被认可、过分殷勤地想帮别人,背后是深深的自卑和脆弱,以至于自己的价值要建立在别人的评价之上。他需要逐渐给自己更多被认可的领域,并在生活中逐渐修复童年不被肯定的创伤。这样,当他帮助别人的时候,他才会更少存在功利心,而更能够为别人提供别人所需要的帮助。

另外,小强在助人的方式上也可以做些改变,比如更多的倾听、更多的接纳,以及培养自己感同身受的理解别人的能力。如果小强真的在助人方面有很强的动机,还可以参加学校心理咨询小组,甚至将来选择从事助人职业。

小强的父母需要意识到,小强在学校有这么强烈的助人动机,是否与他在家庭中得不到认可有关?父母应该如何调整对待孩子的方式?父母对孩子有没有忽视的倾向?有没有关注孩子在学校受到的打击?相信有了父母的支持,小强在学校会更快乐,也更愿意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

心灵词典忽视:指的是不关注,不给与情感。被忽视的孩子容易有自尊心问题。

同类推荐
  • 兵家智慧活学活用

    兵家智慧活学活用

    本书将世人感兴趣的兵法和智谋,进行采编、选择、选注、点评,内容包括:贪小便宜吃大亏、治人如治水、物极必反、出奇招领风骚、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等。
  • 思路决定出路(第四册)

    思路决定出路(第四册)

    留意一下我们平时的工作和生活,总会有碰壁的时候。我们每天要处理的事情很多,你是否可以全身心地投入,有条不紊、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任务,还是整天发牢骚,埋怨事情多了,思维乱了,没头绪做事?以上两者的区别在于有没有清晰的思路,有没有按照思路去做。“成功不是不可能,思路决定出路”。《思路决定出路》这本书让大家知道了任何一件成功的事情背后都有一个正确的过程或方法,更要有一个正确的思路。无论是对于公司内部员工培训还是个人的成长,本书都是最佳的范本与参考书。
  • 专注力的力量:改变人生最神奇的20堂课

    专注力的力量:改变人生最神奇的20堂课

    改变人生最神奇的20堂课。一种神奇的力量,正在慢慢席卷全球。不要怀疑?!当你开始阅读本书,你将会发现:在你的工作中、学习中、生命中等,所有的周遭事物都会朝着你所期望的发展下去;只要你继续坚持,「心想事成」就不再只是一句祝福的话了!成功的秘密就是专注,或者说在一段时间内将你的所有力量集中在一个点上的艺术,学习如何专注是最为重要的。唯有全神贯注在眼前的事情上,做任何事才能成功。
  • 打动人心的68个办事技巧(教你成功丛书15本)

    打动人心的68个办事技巧(教你成功丛书15本)

    办事其实是一套很大的学问,其间包括做人处世、口才、心理战术、社交等各方面的知识,但最重要的一点是做好人,因为把人做好就会处处获得别人的帮助,使自己左右逢源,避免四处碰壁。本书的目的是教人应付人生最难办的事,让关键的那些事情都办成功。同时本书引用了大量成功人士的实例,精心编著了68个办事技巧,帮助读者了解他们在关键时刻是如何把事情办得圆满。如果读者朋友能够认真通读全书,一定能找到办事时的最佳心态和方法,在事业上获得成功,也希望本书能为各位读者朋友们解决办事中遇到的困扰和难题。
  • 少先队和共青团干部的自我培养(优秀班干部从这里起步)

    少先队和共青团干部的自我培养(优秀班干部从这里起步)

    班干部虽小,但仍有许多工作需要有不同的能力才能完成好。如何准备开班会?如何开好班会?好的黑板报的策划与产生需要什么?合格班干部的自我培养是怎么做的?需要哪些能力才能逐渐达到少先队与共青团干部的素质和能力要求?简单概括.中小学班干部与少先队、共青团的干部是如何养成的,在本丛书中都有细致入微的介绍。
热门推荐
  • 气鼎天下

    气鼎天下

    一个少年,为了救母亲,踏上了修炼的征程…………等级制度:气功,气鼎。等级制度:练体九段,念气士,气功师,大气功师,炼鼎前期,炼鼎中期,炼鼎后期,气鼎师,神鼎师。新人写书,求宝贵意见~~~~~~~
  • 未来修真界

    未来修真界

    火熄而土生,土掩而金生,金融而水生,水浸而木生,木燃而火生,火生土时其盛当灭,土生金时其形当蔽,金生水时其坚当化,水生木时其凝当散,木生火时其生当燃,此为五行万化之法。
  • 让生命开出绚烂之花(学生心理健康悦读)

    让生命开出绚烂之花(学生心理健康悦读)

    地球上的每一个生命最初都是一朵含苞待放花蕾,生命只有一次,不会重来,所以一定要让生命之花绽放的绚丽无比,绽放的美艳绝伦。“别轻易就亮出底牌、从视线了解人的心理、从帽子解读人心、音乐之声即心灵之声、从握手看情谊”等精彩文章为您的生命之花灌溉水分和施加肥料,从而帮助您开出绚烂的生命之花,傲然于世。
  • 庶女绝色,鬼帝大人求放过

    庶女绝色,鬼帝大人求放过

    她本杀手,一朝重生,沦为异世最卑贱的帝家庶女,貌奇丑死血脉,人人欺凌羞辱。当怯弱草包脱胎换骨变成夺命狠辣的蛇蝎妖女,惊才绝艳,歃血而归,一杀成名。她睚眦必报,世人欺一倍,她还之千倍!天地不仁,她驭神兽,叱咤风云踏破九霄!逆天路漫,招惹上数只牛皮糖妖孽,帝扶摇只好假装软萌可欺智商低,求放过!谁知竟惹得妖孽鬼帝不惜千里自带江山为嫁,高冷太子爷大声嚷嚷也要和亲,不甘落后的绝色城主将数座城池拱手相送,直言她为城主夫人!最后,某女实在装不下去了,“老子只想在异世混个风生水起,你们几个哪凉快滚哪去!”一群妖孽屁颠屁颠追着她齐声高喊,“娘子身边最凉快!求打包求收留!”--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暮色流年之梦魇

    暮色流年之梦魇

    臣暮色是一个敢恨不敢爱的人,纵使流年说喜欢他,他也不敢接受,和流年在一起的日子里他感觉无比的幸福,直到一个神秘男子的出现,他叫上官墨,他是谁?为何紧紧抓住暮色不放,他说的过往又是什么?暮色开始怀疑自己的人生,好像他遗忘了很重要的东西……当恶魔觉醒,风云变幻,杀戮再起,谁能活到最后?臣暮色的梦魇是什么?臣暮色的过往隐藏了什么?席流年陪在暮色身边的原因又是什么?
  • 仙剑缘

    仙剑缘

    QQ群397199055天剑老人在一次与魔君决战,剑毁,断成三节,掉入下界,却被民间异人所获得,炼化成三柄名剑,后被清闲剑仙找到,因不舍归还,大打出手将其打下悬崖,只夺得人剑,另二柄剑和异士一同掉入悬崖,为了避开魔界的耳目,投生在楚家,寄生在少云体内,为了提升少云的实力只好在梦中教少云仙法,剑法,以师父的名义传法,在少云八岁的时候被父母送到池州,九华山,古仙洞拜一位神秘老者华阳道长为师,他十八岁那年,清闲告知寻找指天剑拯救苍生一事,在出寻途中认识了不少良友,一起经历了不少磨难,也和紫凝有了一段生死恋,在紫凝牺牲,为了纪念紫凝,收徒赐名紫胤,被后人称为紫胤真人
  • 恐龙密码

    恐龙密码

    《光光头赵华童话系列:恐龙密码》以书中的《圣塔巴巴虫洞》为例,首先,文字干净利落,以对话推动情节发展,行文颇有欧美科幻小说的味道,其次是想象力,这篇融合了科幻、魔幻和童话元素的作品,其故事的产生,源于一个奇特的想象:沙漠上的海市蜃楼,其实是一个随机开启的虫洞!
  • 我的爱一样

    我的爱一样

    我在高考前一个小时死亡,今天却神奇醒来。
  • 天赐玄方

    天赐玄方

    楚天说:我要权倾天下,我要妻妾成群,我要成为玄方第一!作者:哼哼,求我啊。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