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47800000005

第5章 争说包龙图——包拯被称颂的原因及其流演

被世代传诵的青天包拯(999-1062),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人,北宋天圣五年(1027)进士,始为天长(今安徽天长)知县,后徙端州(今广东肇庆)知县。庆历三年(1043)入京任殿中丞,又迁监察御史。皇祐二年(1050)升为天章阁待制,知谏院。四年,除龙图阁直学士。嘉祐元年(1056)权知开封府。六年升为枢密副使。七年,逝世,终年64岁,谥孝肃。著作《奏议》十五卷传世。因为他曾先后任天章阁待制和龙图阁学士,因此,后人称其为包待制或包龙图。

@@廉洁奉公明察善断

包拯,即后世所称包公。论官职,他无法与同朝名相寇准相比;论作为,他无法与“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相比;包拯论武功,他无法与岳飞相比;论文才,他无法与“三苏”相比。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封建官僚,在千百年来的民众心中,却是任何人都无法与之比拟的。寇准、王安石、岳飞、苏轼的结局都非常悲惨,而独有包拯得以善终。虽然他也屡犯龙颜,忤怒权贵,然而自宋朝起,他被褒誉的程度却越来越高。这在中国历史上的确是个奇特的现象。

在民间传说中,包拯是尽忠尽孝,惩恶扬善,明察善断,解民疾苦,廉洁奉公,几乎集所有美德于一身。那么,真实的包拯又是怎样的?他的事迹又经过怎样的流传演化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模样的呢?

人们总结包拯的几条特质是不错的。然而,人们习惯于把人看作是单面的人,也就是说,如果视一人为奸臣,那么所有的窳坏之事都会算在他头上。反之,忠臣也是如此。所以,有些“光辉业绩”,虽然不是包拯所为,人们也愿意将它们附着在包拯身上。正如胡适先生所说:“包龙图——包拯——是箭垛式的人物,古来有许多精巧的折狱故事,或载在史书,或流传民间,一般人不知道他们的来历,这些故事遂容易堆在一个人身上。在这些侦探式的清官之中,民间的传说不知怎样选出了宋朝的包拯来做一个箭垛,把许多折狱的奇案都射在他身上。”

景祐四年(1037)包拯于入朝听选前,曾作诗明志:“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一片赤胆忠心跃然纸上。

包拯曾任盛产端砚的端州(今广东肇庆)知县。

当时,端砚是朝廷广东肇庆包公祠贡品,为常人所难求。他的前任曾征取朝贡数量的十倍来结交朝中权贵。而包拯赴任后,仅仅按照朝廷所要求的数量征求,直到任职届满,也没有带走一方端砚。

庆历六年(1046),包拯在监察御史任上出使契丹。此时距宋辽两国签订屈辱的“澶渊之盟”已经四五十年了,宋依靠向辽输“岁币”而保持了北疆的安宁。以往宋臣出使的姿态都是比较低的,而此次包拯却显得不卑不亢。

其间,辽主派接待人员质问包拯道:“宋朝在雄州关上新开了一个便门,这不是为了诱我方居民叛逃,来刺探我们边境情报吗?”

包拯立即正色回答道:“涿州也曾经开过门,如果去刺探边境情报,还用得着专门开一个便门吗?”

对方哑口无言,包拯出色地完成了出使任务。

包拯对朝廷用金钱买平安的做法非常不满。他曾经对仁宗上书道:“国家每年拿出钱来贿赂契丹,这绝不是巩固边疆的好办法。我们应该选择精兵强将,整顿边务,严阵以待,这样才能长治久安。”

他多次论斥权幸大臣,请求罢去皇帝赐给亲信官僚们的恩宠,一切改由主管机构正常渠道进行。他将唐朝魏徵给唐太宗的三道奏章写出来,呈给宋仁宗为座右铭,要他时刻警惕,以国家大事为重。他还请求仁宗虚心纳谏,分辨是非,不要搞“先入为主”,偏听偏信,而要爱惜人才,除去苛政,严正刑禁,禁止妖言邪说,不随意大兴土木等等,朝廷多采纳施行。

沈括庆历二年(1042),宋仁宗实行食盐官营专卖制度,出现了很多的弊端。食盐官营后,政府将出售食盐的地方集中于少数几个店铺里,运输食盐的任务便摊派到军队和百姓身上。由于食盐极为沉重,致使很多的差役、士兵、牲畜都不堪重负,百姓纷纷逃亡他乡,牲畜累得常常倒地而亡。食盐供应成了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包拯专门去了盐产地解州(今山西运城)考察民情,并及时上奏朝廷,请求废止官营专卖制度,让商贩们自由经营,国家可收税以增加收入。仁宗采纳了包拯的建议。施行新的食盐通商法后,国家的收入增加了很多,人民也不再为吃盐而犯愁了。稍后的北宋政治家、科学家沈括也对此制度赞叹道:“行之几十年,至今以为利。”

包拯又是个至孝之人。考中进士后,朝廷先后派他为大理评事,做建昌知县。他因父母年迈,坚辞不就;又派他去监和州(今安徽和县)税。由于其父不愿意跟随他赴任,他便立即辞官回家赡养父母。几年后,父母相继亡故,他仍然坚持守孝,不肯离开。同乡父老纷纷前来劝勉,很久之后,他才听候朝廷调遣出世为官。

作为人臣,出使不侮王命,在廷上能指责皇帝不要“先入为主”;做为人子,能放弃功名利禄,守护父母十余载,皆可谓难得了。

包拯不但严于律己,还订立家训以儆后人:“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包拯以其政绩和品行为百姓所爱戴,因而包拯去世的噩耗传出时,朝野震惊,全城尽悼,“京师吏民,莫不感伤;叹息之声,闻于衢路”。

包拯家训碑包拯除对国、对君忠心耿耿外,主要的业绩是他的明察善断。

《宋史》中记载有一例包公断案。包拯出知天长县时,遇到了一桩棘手的案子。某日有一农民来到县衙,状告歹徒割去其家耕牛的舌头,请求捉拿罪犯。割去牛舌并无财利可图,故包拯推断此事必属怨家的报复行为,于是命农人宰牛卖肉以引罪犯上钩(宋代宰杀耕牛属违法)。不出包拯所料,割牛舌者见牛主杀牛,欲加其罪,果然前往县衙首告,遂自投罗网,疑案立破。

不仅邻里之争的小事包拯能勘后立破,就是震惊朝野的惊天大案,也同样显示出他的才智。

皇祐二年(1050)四月初的一天,京城忽然来了一个庐山和尚,姓全名大道。他带着一位风度翩翩、仪表堂堂的青年,声称这名青年是当今圣上的皇子,要面见皇上。这个消息不啻一声惊雷,一下子轰动了京城。

仁宗皇帝听到奏报此事后,马上命令翰林学士赵概和知谏院尹包拯进行调查。包拯铁面无私,断案如神,深得仁宗皇帝信任,接到此案之后,知道非同小可,遂深究追问。终于找出破绽,弄清了真相。

原来这位青年名叫冷青,其母王氏本来是仁宗皇帝后宫中的一名宫女,熟知宫内情形,后来因偶犯小过被贬出宫去,生计无着,嫁给一个名叫冷绪的郎中为妻。婚后,王氏为冷绪生有一子一女,此子即为冷青。冷青自幼缺少家教,既不愿意读书,又不愿意劳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东游西荡,无所事事。后来竟离家出走,四处漂泊,到了庐山。和尚全大道得知冷青是宫女之子,遂将其收留。全大道深知此时皇室正为继承人着急,王氏在宫中的经历又有隙可乘,倘若把冷青调教一番,再用花言巧语骗过皇上,说不定自己因此名利双收,飞黄腾达呢!于是他便和冷青在密室中日夜谋划,时时演练,随后把冷青打扮一下,下了庐山。哪曾想,刚入京城便遇上了智谋过人的包大人,露出了马脚,两人全被诛死。“假皇子”的闹剧才收了场。

@@惩恶扬善拯民疾苦

庆历四年(1044),包拯授监察御史不久,就向仁宗上疏《乞不用赃吏》,认为清廉是人们的表率,而贪赃则是“民贼”。他不畏权贵,先后弹劾了贩卖私盐以牟取暴利的淮南转运按察使张可久、驱使士兵为自包拯墓碑己织造1600余匹驼毛缎子的汾州(今山西汾阳)知州任弁。还弹劾过宰相宋庠等。他还曾七次弹劾王逵,三次弹劾张贵妃的伯父张尧佐。

王逵本是一个地方小吏,为了结交上层,他随意增加赋税用来行贿,曾经一次就多收税30万贯。在他任荆湖南路转运使时,许多百姓被逼得逃到少数民族居住的山洞里。他被调往池州后,当地百姓聚合庆贺,城里数万家居民接连三天张灯结彩。包拯得知后便上书弹劾他。但朝廷却把此事压下,不了了之。而王逵怀疑告发他的是前任洪州(今江西南昌)知州卞咸,于是制造冤狱,逮捕卞咸,因此事被牵连的达五六百人之众。包拯便第二次上书弹劾。经查实后,王逵被贬为徐州知州。可王逵与宰相有旧交,不久,又被提拔为淮南转运使。王逵也越发肆无忌惮。包拯便又连续五次上书弹劾,甚至不惜与皇帝在廷上争辩,谴责王逵“累任皆惨虐不法,降黜差遣,纵该赫宥,不可复任原职,乞追还敕命”。而且批评皇帝:“今乃不怕人言,因用酷吏,于一王逵则幸矣,如一路不幸何!”就这样,包拯共弹劾王逵七次,终于使仁宗罢免了这一贪官。

合肥包公祠包拯对于忠心耿耿、年富力强的清官却大加褒扬、推荐。如杨邠、王鼎、王绰三人皆为范仲淹提拔的人才,曾分别担任江南东路转运使、提点刑狱和转运判官,因任内严惩贪赃枉法的官吏而有“江东三虎”之称。后受守旧权臣的嫉恶,被降任知州,不得再任转运使等监司之官。包拯虽由守旧派人物王拱辰荐为御史,却不为政派所囿,极力主张复用三人,终于使三人先后又被起用为荆湖南路转运使、河北路提点刑狱、江西路提点刑狱。

因为包拯为官刚直不阿,不畏权贵,所以那些达官显贵们不得不收敛了许多。他们都非常惧怕包拯。因为包拯不苟言笑,所以人们都说想要让包拯笑,比让黄河变清还难。连妇女儿童也知道他的名声,都称他为“包待制”。京城流传着这样的童谣:“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历史上,包拯确实是一个时刻关心百姓,解民于倒悬的好官。《宋史》中记载:“秦陇斜谷务造船材木,率深取于民;又七州出赋河桥竹索,恒数十万,拯皆奏罢之。”包拯的几道奏折,就为百姓们减去许多额外的赋税。人们能不赞颂他吗?像这样的事情,在《宋史》中是使用了大量的笔墨的。

包拯曾说过:“民者,国之本也,财用所出,安危所系。”只有减轻百姓负担,才能长治久安,利国利民。皇祐元年(1049),包拯出任三司使财政官,更是时刻关心民间疾苦。包拯上书给仁宗皇帝,要求罢掉“天下科率”,减轻赋税。他在巡视山西时,发现漳河两岸的邢、洛、赵三州(现在的山西中南一带)万顷肥沃农田被当成军马牧场使用,而军粮却从外地远道运来,费时费力又耗费国财。他立即上书请求归还耕地,此事得到了仁宗的首肯,粮食和马料都得到了解决。

在担任三司户部副使时,包拯常不辞辛劳体察民情,救民于水火。一年江南地区发生旱灾,他了解到情况后,立即下令开仓放粮,以解燃眉之急。按照惯例,开仓放粮必须事先请示皇帝。但将文书送到京城,再等待批示下来,要几个月的时间,到时候百姓不知要饿死多少人。所以,包拯一边派人急奏朝廷,开封龙亭同时果断地开始放粮,终于使很多百姓免于灾难。还有一次,江淮地区大范围受灾,百姓缺粮断炊。地方官吏们却为了政绩,隐瞒灾情,置人民生命于不顾。并且还逼迫百姓们交粮卖米。包拯了解到灾情后,写下了《请救济江淮灾民疏》,要求立即纠正不法官员误国害民的行为,并予严惩。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包拯从此被江淮人民称为“再生父母”。现在仍在上演的戏剧《陈州放粮》就是根据此事编写而成的。

嘉祐元年(1056)十二月,朝廷派包拯权知开封府。次年三月包拯正式上任。在一年多的短暂时间里,他就把号称难治的开封府治理得井井有条。其中有两件事为人称道:一是整顿吏风,改革诉讼制度。开封府旧制,凡往告状者,必须先将状纸交给守门的府吏,再由府吏转呈,案件是否审理、何时审理,则由府吏通知。由于诉讼者不能面见长官,府吏往往借此敲诈勒索,营私舞弊,而有冤屈者常因送不起钱财而告状无门。包拯革除此弊,大开正门,使告状者可直接至公堂见官纳状,自陈冤屈,于是审案也更能公正合理。二是疏浚惠民河。惠民河也称蔡河,源自东京至通许(今属河南),直达淮河。后来为水运之便,又自新郑引闵水汇入,使之流量大增。时惠民河常涨水为患,大水时“门关折,坏官私庐舍数万区,城中系栰渡人”。包拯查知河水泛滥的原因乃“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遂毅然下令,将所有跨河修建的楼台、花园、水榭全部拆毁,使河水得以畅通,解决了水患问题。

@@清官偶像百姓传诵

包拯去世不久,作为艺术形象的“包公”就在话本小说里出现了。

宋朝建立以后,对土地进行集约化管理,农作物产量大幅提高,大批富余劳动力涌向城市,促进了工商业的蓬勃发展,新兴的市民阶层产生。浙江绍兴包公祠市民阶层所特有的精神生活和审美情趣,促成了包括“说话”(即“说书”艺术的雏形)等文艺形式的兴起。而“说话”的依据就是“话本小说”。话本小说中占有很大的比例的是“公案小说”,其中就有“包公案”,如《合同文字记》和《三现身包龙图断冤》等。前者讲述发生在灾年之后的财产纠纷案,经过包公调查核实后协调解决;后者写的是恩将仇报、通奸杀夫的案件,包公依靠鬼魂申冤和破解字谜来捉拿凶手。从开头的“话说……”云云,到结尾的“话本说彻,权作散场”来看,这些话本是在勾栏瓦舍中由说话艺人说出来的,而不是文人作家所写。这一时期的包公艺术形象还不够丰富、完美,但它们却是包公从历史人物向文学人物的转型期,是后来关于包公的一切艺术形象的基础。

包公的文学形象一直在发展演绎着。到了明代,特别是明代中后期,包公小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繁荣。在流传较广的十几部短篇公案小说集中,描写了包公的有《百家公案》和《龙图公案》两种,包括了100则包公破案的故事。在这两个小说集中,开始把许多与包公并不相干的断案故事汇集于他的名下,包公成了一个集侦破、审讯、判决于一身的不畏权贵的清官。这里所描述的包公在破案过程中的微服私访、欲擒故纵、掌握案犯的心理状态等,令读者叹服不已。由此,包公形象变得丰满、生动。进入清代后,随着文学的发展,公案小说向章回化、长篇化发展,包公小说也不例外。《龙图耳录》及据此改编的长篇章回小说《三侠五义》就成形于这一时期。《三侠五义》的前半部写包公除暴安良,平雪冤狱,与庞太师对峙,众侠客大力协助;后半部写包公的学生颜查散率领众侠剪除叛党,已没有了公案的成分。

文学的发展轨迹从来都不是单行道。用文学手法来表现包公形象的形式是由话本到小说,而所用的则是杂剧的形式。据考证,早在宋末元初,京剧里的包公形象周密所著《武林旧事》中的宋官本杂剧段数就是最早的包公戏的剧本。到了元代,民族压迫、阶级剥削空前严重,百姓渴望能有为民作主的清官出现。包公的形象于是真正在舞台上树立起来。据专家统计,元杂剧剧目约有六七百种,今存本162种,其中,有关包公的有11种。在这些杂剧中,包公不单审断人间的冤狱奇案,连阴曹地府的案子也要审理了,如《叮叮当当盆儿鬼》。同时,剧本把包公刻画得日益睿智、机敏。如关汉卿的《包待制智斩鲁斋郎》中,为了瞒过皇帝,包公将案犯魯齋郎的名字改为“魚齊即”,等到准斩的圣旨批下后,包公将三个字的另一半添上,然后杀了鲁斋郎。元杂剧所体现出的艺术性和思想性是极具进步意义的。它塑造的包公性格的基调,为包公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明代包公戏继续发展,但这一时期流行的剧目有所减少,题材范围也相对缩小,往往局限于审理家庭纠纷。到了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清朝,各种社会矛盾难以调和,百姓需要一些替天行道的侠客出现。于是就产生了融入新内容的包公戏。包公的身边逐渐出现了大侠:南侠展昭、北侠欧阳春等。

清政府被推翻后,中国进入了连续数十年的战乱时期。这期间,包公的文学和艺术形象没有大的改观。建国后,虽然先后有京剧《铡美案》、越剧《追鱼》等包公戏出现,但并未能在艺坛上造成巨大影响。倒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台湾、香港、大陆都先后拍摄、播映了有关包公题材的电视连续剧,造成了一时的轰动效应。不过,随着我国政治的清明,社会的和谐,包公戏再也不会产生当年的效果了。

同类推荐
  • 南宋之南

    南宋之南

    朱熹是谁?——听过,不太了解。那他平生都干过什么?——鬼才知道!大宋淳熙十五年是哪一年?——这我哪知道!现在是谁做皇帝?朝中有哪些大臣?——关我鸟事!那岳飞的生卒年知道吗?——不知道!满江红我倒是会背……你什么都不知道,你穿越来干嘛?——老天让我穿越,我有什么办法?穿越成官二代了?——不是!富二代?——也不是!小中产穿越成了贫下中农了!那你穿越到了哪个大城市?临安?扬州?苏州?成都?——不是……漳州!这地方你肯定没听说过!那里经济怎么样?——化外蛮荒之地,你觉得呢?你读过大学?有一技之长吧?准备搞点什么发明创造?——你丫上过大学吗?你丫上过大学就有一技之长吗?你准备用自己超越古人的超凡见识改写历史?——你丫脑子有坑是吧?别TMD以为每个穿越的人都牛气冲天,老子就是个普通人!张文说:别跟我谈理想!从穿越那天起,我就戒了!
  • 三国争锋之铁血军皇

    三国争锋之铁血军皇

    他意外穿越到诸侯割据、战火连天的三国乱世,灵魂附身在一个什么都不是的阿斗身上,身份成为无法甩脱的羁绊。可是乱世沉浮,必须要坚强地活下去,阿斗终究要变得不再是那个什么都不是的阿斗。他力挽狂澜于一身,统合小小的蜀国军民,抱美人,合人心,会人才,灭豪强,练精兵,以染血的征袍一统天下!
  • 清——天朝上国的盛世繁华

    清——天朝上国的盛世繁华

    本书共分四章,内容包括:兴起于白山黑水之间、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最后的盛世繁华、盛世之中的隐患与危机等。
  • 新济公新传

    新济公新传

    守法朝朝忧闷,墙梁夜夜欢歌,损人利己齐马骆,正直公平挨饿,修桥补路瞎眼,杀人放火人多,我到西天问我佛,佛说我也没辙,你笑我,疯济公,天知地知我不疯,痴痴傻傻心不狂,酒肉穿肠过。人家修口不修心,我却修心不修口,哪有不平哪有我,我就是济癫
  • 历史的B面

    历史的B面

    962年,这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即将结束的黎明。涌动的黑潮里,那些几乎就要忍受不住的人们终于看到了一丝熹微的亮光。自唐末以来近百年的战乱就要结束了。或者说,已经有人正在考虑并着手实施如何拉上这百年暗夜的帷幕。
热门推荐
  • 闻风泣血不见君

    闻风泣血不见君

    一天蟾影泪婆娑,万古谁将此镜磨。广寒宫,好快活,碧天遥难问姮娥。独坐清光下,感极心悲伤。月儿圆来,我又如何?这一切不过是一场局,他和她都是棋子。因为一个人痴心的爱,所以设了这场局,他和她便是最重要的两颗棋子。这场局,十几年前就已经设下了。他和她就照着那个人设计好的,一步步往前走,就像丝线操纵的傀儡一般。
  • 坦克世界之诸雄争霸

    坦克世界之诸雄争霸

    写给正在玩坦克世界的玩家,大家回忆一起走过来的路;当然如果你无意中看到这本书,我相信你也会和跳蛋一样喜欢上这款游戏。注:1.本书纯属虚构,如有和现实相同的地名人名出现,那真的是巧合,希望大家也不要刻意去对号入座,这里不负法律责任。2.坦克世界这款游戏,主要写的是5到10级车一些战斗场面,1到4级车也会有些,但真的会很少很少,因为当你爱上这款游戏的时候,你已经在不知不觉打到8级甚至10级车了;也可以这么说,玩5级以上的车你才会真正感觉到这款游戏的强大之处。3.因为大都是回忆所写,有一些数据已经丢失,只是当时的一些录像视频和自己的经历作为参考,所以有些偏差,大家不要太在意。4.此书仅供娱乐。
  • 绝命神探

    绝命神探

    他是洪武帝亲封御前带刀侍卫,他是乾隆帝时期的禁卫军统领。他是革命先驱孙中山的追随者,他是上海滩枭雄杜月笙的救命恩人。六百多年后……他定居江南都市,摇身一变,成为一名侦探,在诡谲多变的黑暗中寻找永恒的光明。他是罪恶克星,他是绝命神探!!!
  • 四时景

    四时景

    天族的重鸾帝姬因着一只金翅鸟儿,烧了太微帝君的仙府,这事儿在四海八荒传开,无疑又成了一段风月佳话……一切都是从这把火开始。
  • 解码三国英雄

    解码三国英雄

    解码三国英雄耳熟能详的故事闻所未闻的解读故事娓娓道来解读入情入理三国历史纵横激荡,三国英雄各领风骚。纵横激荡的三国历史,为三国英雄提供了大显身手的表演舞台,三国英雄在纵横激荡的三国历史中演绎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三国英雄,一代儿男,他们的可歌可泣不仅表现在刀光剑影下的英勇与无畏,更多的表现在刀光剑影之外的运筹帷幄。解码三国英雄,就是透过刀光剑影,表现三国英雄在刀光剑影之外的大智大勇,也可以说是“以奇用兵”的“诡道”。
  • 豪门复仇:不要爱上我

    豪门复仇:不要爱上我

    三年前韩林要和她离婚,她不同意。恼怒后一掌推倒入海水中,生死未卜。三年后她强势回归。且看她如何虐渣男。得到属于她自己得幸福生活。
  • 雨天折翼的天使

    雨天折翼的天使

    在一个晚上仅有十二岁的女孩和家族断绝了关系,偶然遇见了她一生之中在等的人,六年后她们都记得彼此,而她们全都忘记了对方长成什么样子了。她们会认出对方吗?
  • 修真之植物天尊

    修真之植物天尊

    秦大仙,我们门派,想用祖传秘籍交换,请您前往门派催生十株万年灵木。我们用镇派法宝,请您施法,让我们灵植园中灵草灵木,全部化为万年年份,可否?道门尽毁,百废待兴,这些事我责无旁贷,只是这代价……
  • 汀州府志

    汀州府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灵舞沧海

    灵舞沧海

    对不起,这里不再更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