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轻父母在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总是会感叹:“不当父母不知道父母苦,当自己成为了父母才明白父母的艰辛。”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孩子往往只看得见眼前的快乐,只想按照自己的意愿去体会快乐,总会觉得父母的教育是多余的,也很难体会到父母的艰辛。而当他长大成人,自己也做了父母之后,有了亲身体验,自然也就能感受到做父母的心情了。
不过,我们也可以让孩子在小时候就体会一下做父母的感觉,试着让他“做一天父母”。
2007年的暑假,江苏省常州市戚墅堰街道站北社区给所在辖区的孩子们布置了一项名为“今天我当家”的作业,就是在父母同意与配合的前提下,孩子“做一天父母”。刚领到任务时,很多孩子都非常兴奋,认为自己终于可以不用被父母管了。
但一天下来,很多孩子却对做父母这件事有了新的认识。
比如,一位名叫小荣的孩子这一天就过得很不轻松。
参照妈妈的时间表,从早上5:00开始,她就要起床洗衣服、准备早饭,然后去菜市场买菜,回来还要准备午饭。但她辛苦准备的午饭却不被妈妈认可,妈妈说:“一点也不好吃。”这让她很沮丧。可这还不算完,午饭过后,她原想休息一下,可还要洗碗、大扫除……一天终于过去了,妈妈问她做父母的感受,她红着脸说:“我以前好过分。”
除了小荣,还有很多孩子也各有自己的体会。
有的孩子说:“才一天,我就累得腰酸背痛。”
还有的孩子看到了父母的不容易:“他们看似轻松的背后,也许是汗水和泪水的交织。”
更有的孩子感叹道:“我羡慕的当家背后,还有父母对我爱的力量。”
仅仅是一天的体验,就能让孩子获得如此多的感受,可见这种试着让孩子做一天父母的做法的确会对他的内心有所触动。那么,我们也不妨选个合适的时间,和孩子进行一天的角色互换,让他亲身来感受父母的艰辛,并唤醒他内心对父母的体谅与尊重。
举个例子来说,当孩子放寒暑假时,就可以选一个我们休息的时间,提前和孩子讲好,在这一整天,都由他来做父母。
最开始也许孩子并不知道该如何做,我们可以将自己平时一天的计划列在纸上,比如,收拾房间、买菜、做饭、打扫卫生、辅导学习等等工作,工作的时间和内容最好都标出来。其实,单就这张计划表,也能让孩子对父母一天的工作有所感触。
接着,当孩子开始进入角色之后,我们就不要再插手了,在能保证孩子人身健康与安全的前提下,所有工作都要交由他自己来完成。
而且,我们也要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千万不要随便指责孩子哪里做得不对,也别因看不下去而伸手去帮忙。此时的我们可是“孩子”,所以我们也可以模仿孩子平时的某些表现让孩子感受一下。
比如,早上不起床、到时间不写作业、随便抱怨饭菜难吃、将东西四处乱放、不帮忙做家事等等。这样一来,孩子也许也能感受到之前他自己的做法有多么过分,这可能还会促使他改掉之前的坏毛病。
当这一天过去之后,我们也别忘了和孩子聊一聊,说说我们的感受,听他讲讲他自己的感受。聊天过程中,引导孩子自己说出哪里做得不够好,并问问他对这件事的想法是怎样的。不过,整个聊天过程我们都不要带有指责与训斥的成分,让孩子做一天父母的目的,就是要带给他一种全新的感受,使他不再由着自己的性子乱花钱、乱发脾气、叛逆不接受教育,所以要给他留出思考的时间。
当然,这样的活动我们也可以在孩子不同的年龄段多开展几次。因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的思想会发生变化,能力也会有所提升,他的体会可能又会不同。而且,在每次活动中,我们也可以加上一些与之前活动不同的内容。
比如,孩子小学时,重点是让他体会父母做家事的不容易;当他上中学时,除了做家事,再加上对家庭财政收入支出的管理,并参与购买大件商品等家庭大事;等到他上了高中,我们几乎就可以完全让孩子自己来安排一天的生活,如果有机会,还可以带他去体验一下我们的工作,让他提前感受社会生活的艰辛以及挣钱养家的不易。
如此一来,孩子会对父母这个“职业”的体会越来越深,相信他也能通过这样的活动逐渐改掉某些坏习惯。而且,做一天父母也会带给孩子一种成就感,看到自己也能做到并做好某些事时,他的快乐感也会油然而生。
不过,这个活动虽然好,但也是有前提的,那就是我们平时一定要做得好,当我们自己就能做到认真工作、勤恳持家时,孩子的体会才是正向的。否则,如果平时我们自己都犯懒不干活,或者整日拖拖拉拉、什么事都不会做,那么这种与孩子的角色交换起不到什么正面的积极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