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41800000006

第6章 运筹帏幄,激荡港澳风云

“香港是中国的领土,我们一定要收回来。”邓小平斩钉截铁回绝铁娘子。

百年沧桑,回首往事国人痛断心肠

公元1943年11月24日。开罗。美纳饭店。

美国罗斯福,英国丘吉尔,中国蒋介石已在这里开了三天会了。会议讨论了对日联合作战问题,战后处置日本问题。

蒋介石几天来十分兴奋,中国一直被列强视为“东亚病夫”,毫无国际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是战胜国,却蒙受割地之辱。这次来世界参加同盟国巨头会议,无疑标志着中国大国地位的确立。罗斯福已答应在日本投降后,把日本占领的中国领土全都归还中国,那么,香港呢?不也在日军占领之下吗?尽管这几天丘吉尔老阴沉着脸,对自己冷嘲热讽,但他不能忽视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吧?

瞅准机会,蒋介石在会上提出了香港问题。哪知丘吉尔当时就跳了起来:“不行,香港是英国的领土,不容讨论!”

蒋介石气得半死,可又不敢惹这位大英帝国首相,只得忍气吞声。当时国民党政权处处依赖英美,连大声说话也得看他们的脸色。真可谓国不自立,何言四强之一!

弹指一挥间,39年以后,北京。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

这位丘吉尔的崇拜者,号称铁女人的英国首相,此次访华主要是与中国领导人商讨香港前途问题。来访前,她一再放风:强调中英关于香港的三个历史条约有效。力争在此基础上以主权换治权,继续维持英国对香港的统治。

1982年9月24日上午,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撒切尔夫人。双方开始还满脸笑容,大谈饮食之道。可一进入正题,双方的脸色都凝重起来。

撒切尔夫人坚持自已的立场,强调三个条约有效,英国要继续遵守这些条约……铁娘子正在侃侃而谈,旁边的邓小平再也按捺不住了,他把香烟一掐,大手一挥,斩钉截铁地对铁娘子说:“香港是中国的领土,我们一定要收回来的!”

十七个字震古烁今,大义磅礴,又一次显示出邓小平在原则问题上立场坚定,决不退让的鲜明个性。

撒切尔夫人见过多少国家元首,著名政治家,无不被她锋芒毕露的个性和钢铁般的意志所折服。英阿马尔维纳斯群岛发生危机,她毫不犹豫地派出倾国的海空军力量前去“征讨”。命令发出后,帝国舰队还散居世界各大洋,收到命令,舰队在开往马岛的途中,一边集结,一边演习,一路上刀光剑影,炮声隆隆、硝烟滚滚、杀气腾腾,使英国人似乎又看到当年帝国雄风,铁女人的雅号不期而至,撒切尔夫人在国内的威望直线上升,各国舆论对她也刮目相看。

可这次,她遇到了邓大人。邓小平的一席话,堵得她半天无法喘上气来,在离开人民大会堂时,她神情凝重,一言不发,象在考虑什么。一不小心,竟一脚踏空,跌倒在地。电视镜头把这一场景传到世界各地,引起人们种种猜测。

是啊,中国不是阿根廷,香港也不是马尔维纳斯群岛,受欺凌,遭屈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一提起三个条约,哪个中国人不从心底往上冒火呢!

香港地区位于广东省珠江海口东侧,濒临南海,毗连深圳,面积1069平方公里,由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组成。香港岛是个地势高峻的山岛,与九龙半岛南端隔海相望,面积为75.6平方公里。九龙指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的地区,面积11.1平方公里。新界指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地区,以及附近200多个岛屿,共975.1平方公里。

早在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屠睢率兵平定百越,设郡置县,香港、九龙、新界均属于番禺县的范围。

西方殖民者侵扰香港,是从16世纪初年开始的。起初是葡萄牙人,继而又来了荷兰人,他们擅入香港水域,杀人越货,无恶不做,被明朝政府派军队驱逐。

英国人最早闯入这一地区是1637年,此后他们对这一地区海域进行了详细调查,认为香港是世界上少有的良港,决心向清政府施加压力,达到割让香港岛的目的。

1841年1月26日,英军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用武力强占了香港岛。英国军舰“琉磺号”舰长贝尔彻记下了这次经过。

二十五日(星期一)上午八时五十分,我们登上陆地。作为真正的首批占领者,我们在“占领山”上三次举杯祝女王陛下健康。二十六日舰到达,海军陆战队登陆,在我们的哨位升起英国国旗。伯麦舰队司令在舰队其他官员的陪同下……正式占领该岛。

腐朽的清王朝,在英国炮舰的威逼下,签订了屈辱的城下之盟——《中英南京条约》。

条约第三款规定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从此,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

那是1842年8月29日。

18年以后(咸丰十年)。古老的北京城。

大地茫茫,凄风阵阵。圆明园的断壁残垣,血迹斑斑,余烬未息。烟云迷漫。

侵华英军全权代表——额尔金,正以胜利者的姿态,傲慢地通过排列着英军的大街,前往礼部。

恭亲王颤抖着双手,伴随着侵略军们阵阵炮声,在额尔金一手炮制的条约一《北京条约》上,签下了自己屈辱的名字。

条约第六款规定:

前掂本年二月二十八日(阳历3月20日),大清两广总督劳崇光将粤东九龙司地方一区,交与大英驻扎粤省暫充英法总局正使功赐三等宝星巴夏礼代国立批永租在案。兹大清大皇帝即将该地界付与大英大君主并历后嗣,并归英属香港界内,以期该港埠面管辖所及,庶保无事,其批为废纸……

就这样,中国又失去九龙半岛南部11.1平方公里的土地。

南海之滨,九龙山下,万民挥泪,天地同悲……

1895年4月17日,日本马关。

李鸿章在《马关条约》上签字,割让了辽东半岛、台湾岛和澎湖列岛。帝国主义揭开了大规模瓜分中国的序幕。

德国强租胶州湾,为期99年。

俄国强占旅顺和大连湾,租期25年。

法国租借广州湾,为期99年。

英国强租威海卫,为期25年。

1898年6月9日,李鸿章在英国人窦纳乐一手炮制的《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上签字,将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包括大鹏湾、深圳湾,以及周围235个岛屿,面积达975.1万方公里的“新界”租给英国99年。

消息传来,九龙、深圳人民奋起反抗,武装自卫,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曾领导新界人民斗争的邓仪石先生曾作诗曰:

河山割裂剧堪悲,

为避蛮气始徙岐,

太息衣寇文物地,

一朝瓦解属番夷。

极目乡关何处是?

茫茫东海去云浮?

滚滚狼烟何日净?

那堪回首九龙湾。

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民就奋起反抗外国侵略者和腐败的封建王朝,从林则徐到孙中山,从同盟会到共产党,多少仁人志士为中华的解放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难道是为了承认不平等条约有效吗?

在早已雄踞于亚洲东方的中国人面前,在一生为中华民族振兴而呕心沥血,奋斗不息的邓小平面前,铁娘子口出狂言,岂有不受痛斥之理!

毛泽东钦定对港政策;

大陆香港珠璧辉映。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中国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

中国政府宣布: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取缔所有列强在华势力。

朱德总司令命令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直至解放中国每一寸领土。

10月,广州升起了五星红旗。八一军旗直指粤东。港英当局宣布香港进入“紧急状态”。

11月,马来西亚,柔佛。

英国驻远东外交人员召开重要会议,中心议题是对华政策。英国驻东南亚高级专员麦克唐纳主持会议。

英国会议素以现实主义著称。“没有永久的朋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利益?英国在香港拥有巨大的利益。

会议结论:建议英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采取积极行动,以确保英国在港权益。

11月9日,巴黎。英法美三国外长会议。

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反对英国承认新中国。英国答应可以延迟承认新中国的日期。

1950年1月6日,英国外交大臣贝尔致电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周恩来,表示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撤销对国民党政权的外交承认,这是头一个西方大国表态承认新中国。

北京,中南海。

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其他负责同志研究了对港政策。考虑到国际斗争的复杂情况,香港的政治经济地位以及对我们的作用,中央决定了对香港的基本政策:中国人民不承认关于香港的三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香港地区是中国的领土;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我们将以适当方式收回香港;在此之前维持香港现状。

70年代初,全球非殖民化运动风起云涌,英国一些人也想借机把香港列入殖民地,以便实现香港独立。

对此,中国驻联合国大使黄华于1972年3月10日致函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主席,强调:“香港和澳门系英国与葡萄牙所占领的中国领土;香港与澳门问题的解决完全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而不能等同于其它殖民地;联合国无权讨论此问题。”

历史证明,毛泽东的决策是正确的。它保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港澳的主权要求,稳定了港澳局势,促进了港澳繁荣。

在五六十年代,在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实行军事包围、经济封锁的情况下,香港成为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一条最重要的渠道。

70年代以后,中英关系改善,香港作为自由港对中国对外贸易、引进技术和资金、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的作用有增无减。

我国对外出口的三分之一、对外进口的很大一部分要从香港转口。

1950——1978年,大陆内地同香港贸易增长8.2倍,平均每年递增8%,1979——1984年,两地贸易又增长7.8倍,平均每年递增43.6%。在香港的对外贸易中,大陆内地自1981年起已占第二位,其中内地转口贸易占香港转口贸易的第一位。

香港与内地相互投资已达到很大规模。香港制造业也大规模转向内地,香港水、电供应主要依靠内地。

大陆与香港已融为一体,珠璧辉映。

著名诗人艾青曾作诗《香港》

你是祖国进出口的孔道;

你是货物交流的场所;

你是友好往来的纽带;

你是走向亚洲四海的析梁;

多少年来,你为祖国创造了

难以估量的财富

由于得天独厚的历史地理条件,今日香港已成为世界上一个商业发达的巨型港口,超级国际都市。

香港对外贸易在世界排名表上位列第12,是亚洲最大的贸易转口港。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自由港之一,三大天然不冻港之一,第一大集装箱港,第七大贸易港口,世界十大航空港之一。海运遍及世界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空运连接世界160多个城市。

香港是亚太地区主要外汇市场和股票市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世界三大黄金市场之一,世界第四大国际贷款和筹集资本的市场,世界各国大银行有200多家在这里设有分行。

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此付出毕生心血。

保持香港的繁荣与稳定,对中国改革开放,对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东方之珠”璀燦夺目。

“一国两制”,海内外盛赞邓公才智超人。香港股市,一跌二跌回升再升,折射中英香港谈判。

公元1982年6月15日,北京,天安门广场。

蓝天白云,鲜花盛开,游人如梭,一派祥和景象。

人们说,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宽阔的广场。也许,是宽阔的广场孕育了中国人宽广的胸怀。

不远处,谁也没有注意到,几辆小汽车驶进人民大会堂。

这是一个普通的日子,可对祖国统一来讲,它又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

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香港《大公报》社会长费彝民,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王宽诚等12位港澳知名人士,与他们就香港前途问题举行了座谈。

这样的座谈,以前有过,以后也有多次。

邓小平信奉“实事求是”的宗旨,在做出每项重大决策前,一定要广泛征求各方面人士的意见,透彻地了解情况,“知己知彼”,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群众路线的作风呢。

这次会谈的气氛和谐活跃,邓小平慈祥地询问大家各种问题,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他右耳有些费力,没有听清的地方,立即提出询问,还不时插入几句幽默的语言,使大家感到这次谈话轻松愉快。

70年代末,随着香港租期将至,香港投资出现了波动。港督麦理浩,英国首相卡拉汉,外交及联邦事务大臣卡灵顿等人先后访华,探询中国对香港问题的立场,邓小平几次表示:请香港投资者放心。

80年代初,中央决定着手解决香港问题,为此成立了一个专门小组,了解和征询各方面的意见和情况,为中央决策提供科学的基础。

香港问题很特殊。我们对三个条约不承认,但承认这一问题存在的历史情况。我们主张和英国谈判收回对香港的主权和治权。

我们认识到香港当今的特点:资本主义制度成为香港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主体;香港是国际金融、贸易、交通和通讯中心之一;香港经济严重依赖世界市场;香港与大陆经济联系已密不可分;香港繁荣与稳定对中国政策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收回主权,保持稳定?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还是二者兼备?

能解决这号难题,那才叫伟人呢!

邓小平有办法。

“一国两制是对台湾提出的,我看首先应用于港澳是可能的。”邓小平反复考虑这个问题。

中央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战略构想,决定对香港实行一套特殊政策。具体讲,就是以一国两制原则,制订了对香港实行特殊政策的十二条。其要点是:收回主权和治权;在香港设立特别行政区,实行统一主权管辖下的高度自治,由香港人自己管理;保持香港社会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法律基本不变,自由港地位不变,作为世界的金融,贸易,交通中心地位不变。

这种新的政策,世界上还从未有过,消息传出,世界轰动。

和平与发展,这一向是邓小平的主张。

铁娘子竹篮打水

事物总是复杂的,英国当局自有他们的梦。

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将访问中国,敲定中英谈判基础。为此,港英当局和英国方面加紧密谋,作好阵前部署。

新任港督尤德两次返英述职,与撒切尔夫人商讨对策。

英国《每日邮报》载专文:“现在,英国政府所期望的是某种安排,使中国延长和租借期限比如50年(虽然,我们绝不再用租借这个字样)。交换条件是我们承认中国对整个香港——不仅是新界一地都拥有丰权。”

换言之,英国方面的底牌是:坚持三个条约有效;以主权换治权。

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历届政府,包括北洋军阀政府和国民党政府都没有承认这三个条约。

邓小平曰:今日中国,看谁敢做李鸿章第二!

中英立场,针锋相对。

高级会晤,乌云笼罩。

难怪有人说,铁娘子去北京是带着篮子去装邓小平的礼物,而邓小平给的是水,铁娘子竹篮打水一场空。

无论怎么讲,9月24日,这两位性格相近,刚烈直率的领导人的交锋是一场钢铁对碰。

会谈结果是明明白白的,要不铁娘子怎么会失足人民大会堂呢?

香港人分析说:根据唯物主义,心理上的不平衡往往导致生理上的不平衡,要不是撒切尔夫人忧虑过重、思想开小差,怎么会有这样的失误呢?

从新闻处理上,可见其中奥妙。

香港《大公报》9月25日载文:据新华社北京9月24日电,邓小平同志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

今天,两位领导人在友好的气氛中就香港前途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双方领导人就此问题阐诉了各自的立场。双方本着维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的共同目的,同意在这次访问后通过外交途径进行商谈。

至于中国政府关于收回香港地区主权的立场,是明确的,众所周知的。

这种公报内行人一看,就知道分歧不小。

果然,撒切尔夫人随后又在香港大谈三个条约有效。当即引发了香港大学生的示威抗议和舆论抨击。

香港股市对政治是敏感的。10月份港币汇率指数跌至79.7%,是空前最低点。

要说谈判一点成果也没有,是不对的。两国领导人会谈的历史意义在于开启了中英香港谈判大门。

第一阶段谈判艰难曲折。

英国方面大打“民意牌”,利用香港部分新闻传播媒介,大讲港人“恐共”心理,希望维持现状。

邓小平不屑一顾,港英当局这些雕虫小技,他也见得多了。1983年6月,在接见参加政协六届一次会议的港澳政协委员时,邓小平表示:中英会谈若到了1984年9月尚无协议,中国届时将公开宣布自己的解决方案。

消息传出,港英当局和英国政府愕然!

是啊,中国政府于情、于理都可以这样做,更何况今日中国完全有这个实力!

谈吧,放弃谈判英国什么也得不到。

1983年7月1日,中英两国政府同时发表公报,宣布香港前途问题第二阶段会谈将于7月12日在北京开始。

黑色的九月

第二阶段谈判从1983年7月12日开始到1984年9月22日结束,历时1年2个月零10天。共举行了22轮会谈。

邓小平对会谈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他的“一国两制”构思是指导整个会谈的灵魂。

1983年7月12日,北京东城区台基厂三号外交部第五号宾馆。

中英第二阶段谈判开始。

两国代表团各六人,分坐会议桌两边,中方团长是副外长姚广。英方团长为驻华大使柯利达,港督尤德是作为英方代表团成员参加的。

中国不允许有三脚凳。

英方坚持三个条约有效,谈判一开始就陷入僵局。

9月,香港金融市场出现港元狂跌,美元和黄金价格暴涨。1美元可兑换9.7港元,黄金每盎司价格升至4705港元,超级市场出现抢购风潮。历史上称之为“黑色的九月”。

港英当局有意制造香港信心与经济危机。香港财政司彭励治声称:是中国对香港谈判的态度直接影响了港币的表现。

颠倒黑白,企图嫁祸于中国。

9月27日,撒切尔夫人在伦敦对记者说:“香港由于前途不明而正面临重大的金融和政治动荡,英方谈判是为了香港人的利益,英国人从未从香港拿走一个便士。香港若非地位特殊和有个(新界的)租约问题,应早已独立成为另一个新加坡了。”

中国的《人民日报》不能不发表评论员文章,对铁娘子抨击一番。

惊涛骇浪之后必定又是一番光景。

1984年4月,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豪在赴京与邓小平会谈后,对香港人表示:“要达成一项使香港在1997年以后仍归英国管治的协议,是不切实际的设想。英国的方针是与中国政府研究怎样可以达成确保香港在1997年之后,在中国主权下得到高度自治权,同时会使香港的生活方式及现行制度的本质得以维持不变的安排。”

英国决定交还主权与治权,中英立场趋于一致,谈判进度加快。

邓主任发脾气了

邓小平虽然没有直接参加中英谈判,但无疑他是中方谈判的核心领导人物,他密切注意着谈判进程,并利用各种场合阐述我方的立场和观点。

1984年5月,政协和人大六届二次会议在京举行,港澳记者首次被邀请赴京参加“两会”。

24日上午,中顾委主任邓小平会见两会的港澳代表,允许记者们拍照留念。

会见前邓小平刚刚看了香港的一份报纸,上面刊载了中顾委常委、前国防部部长耿飙在出席湖南人大代表团小组会议时,就香港问题表示:“中国军队将来不会驻在香港,而香港人也无须负担军费。”同时又有人告诉他说,黄华也接受过香港记者的采访,并就香港问题发言。

邓小平听后,十分震怒,这样重大的问题不经中央授权怎么能到处乱讲呢!

记者们欢天喜地,大照特照各种镜头后,正欲退出会场时。一直神情凝重的邓小平对大家说:“有这个机会,我和记者们讲几句话。”

记者们大喜过望,因为事先中方新闻官员通知只许拍照,不得提问。现在能亲耳聆听邓主任讲话,机会难得。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

邓小平略有些激动,一字一句地说道:我国在恢复对香港的主权以后,中国政府有权在香港驻军。这是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的象征,是国家主权的象征,也是香港繁荣和稳定的保证。

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为什么不能驻军!没有这个权力,还叫什么中国领土!

黄华、耿飙讲的香港驻军问题不是中央的意见,是错误的。

邓小平生性历来耿直,一席讲话震动了整个会场,记者们听后逃命般地涌出会场,抢发新闻,香港舆论界一片哗然。

记者们离开会场后,邓小平继续对港澳代表说:“驻军是象征性的,是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的象征。港人治港是最广泛的自治权益,除了驻军以外,几乎没有什么象征了。……应当估计到了九七年后会有人捣乱,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乱不可能不出现,不出现才怪,有了军队,就不能胡作非为了。等到乱了再派军队,就不同了。”

当天下午,新华社香港分社记者韩力,向港澳记者们发表了书面讲话,转述邓小平在会见过程中的全部讲话。人们感到邓小平讲得入情在理,高瞻远瞩,一场虚惊逐渐平息。

事后邓小平了解到黄华没有说过驻军问题,深感歉意。三天后他在会见包玉刚时,内疚地说:黄华同志没有说过驻军问题,我不该错怪他耿飙后来也作了自我批评。

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法宝之一。

君子之过,如日月之蚀,知过能改,善莫大焉。

6月23日,邓小平又会见了香港知名人士钟士元、邓莲如,利国伟。

来者不善。

钟士元爵士是香港两局首席非官守议员。邓莲如女士为两局非官守议员。利国伟博士为行政局非官守议员。

钟士元等人曾在香港、伦敦等地积极活动,要求香港介入中英谈判,声称香港两局官守议员和英国议会不是港人选出,不能代表港人利益,无权决定香港前途,态度颇为强硬,要在中央谈判中以“香港民意代表”插上一脚。

此次赴京,三人均强调以两局非官守议员的身份,而不是以私人身份访问北京,目的是向北京反映香港民众“意见”。

好一个“为民请命”。到机场送行的两局议员有23人,现场采访的记者55人,阵容之大实属罕见,打破了迎送港督往返北京的记录,仅次于英国首相访问香港的记录。

来势汹汹。

可他们遇到的是邓小平,在邓的面前,三位“贤士”似乎还嫩了些。

上午10点,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四川厅接见这三位人士。

邓小平开门见山:“你们是不是第一次来北京?”

钟士元:“我是第一次来北京。”

邓小平:“欢迎你们以个人身份来北京走一走,听说你们有不少意见,我们可以听取。”

邓小平言词滴水不露,面部表情严肃认真。钟士元一听不对劲,立即接上说:“我们三个香港行政立法局非官守议员很荣幸有此机会拜访邓小平主任及其他中国领导人。我们第一次来到北京参观,觉得很荣幸有此机会。”

邓小平说:“你们利用这个机会来了解一下北京,了解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了解一下中华民族,很有好处。你们三位的立场,我们相信不是完全一样的。你们不久前有伦敦之行,情况我们亦有了解,你们有话都可以讲,但我要讲一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的方针、立场和政策是坚定不移的,不管这些方针、立场有多少人了解,我们是相信一定合乎五百万港人的利益。我们听到很多不同意见,但不承认这些是代表全部香港人的利益。中英会谈你们是清楚的,这个问题我们会同英国解决,不会受任何干预,过去所谓‘三脚凳’,我们只承认‘两脚’,没有三脚。”

钟士元三人面面相觑,邓公则继续循循善诱。

“要相信香港人能治好香港。不相信中国人有能力管好香港,这是老殖民主义遗留下来的思想状态。……香港过去的繁荣,主要是以中国人为主体的香港人干出来的。中国人的智力不比外国人差,中国人不是低能的,不要总以为外国人才干得好。要相信我们中国人自己是干得好的。所谓香港人没有信心问题,这不是香港人的真正意见。”

“港人治港有个界线和标准问题。港人治港的标准必须是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来治理香港,未来香港政府的主要成份是爱国者,当然也要容纳别的人,还可以聘请外国人当顾问。什么叫爱国者?爱国者的标准是,尊重自己的民族,诚心诚意拥护祖国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不损害香港的繁荣和稳定。只要具备这些条件,不管他们相信资本主义,还是相信封建主义,甚至相信奴隶主义,都是爱国者。”

钟士元等人回到香港后,表示“收获很大”。

谈判桌上的趣闻

五、六月间,邓小平不顾八十高龄,多次接见港澳代表,三次发表重要讲话,澄清了许多问题,大大推动了中英香港问题谈判。

6月27日,中英第17轮会谈,明显是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

这次会谈的开场白,一改惯例,不再以天气为例,谈的是孔雀及埃及神话火凤凰。这个神话的喻意,乃是不惜代价,甚至死亡,以换取更新,追求更完美的境界。

周南(新任代表团团长)首先发言:大使先生,你进门的时候,有没有看见钓鱼台养得十几只孔雀?

伊文思:我没有注意到。

周南:我看雄孔雀比雌的漂亮。

伊文思:鸟类总是这样的。

周南:据说中国过去所讲的凤凰其实就是孔雀。我非常喜欢埃及神话中关于凤凰的故事,就是凤凰在灰烬中得到新生。这样的故事非常优美而且有深刻的含义。

在场的一位女记者问周南这与香港前途有什么关系。

中方成员鲁平表示:有很大关系。

无疑,中国方面当时想打一个如此的比喻,效法古埃及的凤凰,每五百年自焚一次求取新生,用以提醒英国,中国决定采取一些重大措施,以求取得更美的境界。

7月27日,英国外交及联邦事务大臣杰弗里·豪抵达北京,第二天,吴学谦外长同他进行了会谈。

时间:上午9点一11点45分。地点:钓鱼台国宾馆12号楼。

吴学谦:欢迎爵士再次访华。阁下上次来的时候,我们这里下了一场大雨,那场雨对当时的小麦生长非常重要,据统计增产了四万吨。昨天阁下来后,北京又下了场大雨,这场雨对我们秋天丰收是一个很好的礼物。

杰弗里·豪我下飞机时,天气很闷热,我问周南部长助理,天气怎么样?他说很少下雨,我说我给你安排一场雨吧。

会议厅满堂哄笑。

吴学谦:“根据这两次经验,欢迎爵士多来中国,可以加速我们的现代化建设。”

杰弗里·豪:“我也请你到英国去,担任同样的任务。”

吴学谦打趣地说:“带些阳光去?”

杰弗里·豪:“那太感谢了。”

这些开场白都是双关语,可不是随便讲的。

果然,第二天晚宴上,吴学谦透露,杰弗里·豪此次访问,对双方在九月份达成协议,有重大的贡献。

会谈有了突破,双方都高兴。7月31日,邓小平会见了杰弗里·豪,对会谈取得进展表示祝贺,并再次阐述了“一国两制”解决香港问题的意义: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不是今天形成的,是几年以前,主要是在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就形成了。这个构想首先是从中国解决台湾问题和香港问题出发的。解决台湾、香港问题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非和平方式,一种是和平方式。非和平方式,或者说用武力解决问题,总是不好的。怎样才能用和平方式解决问题呢?这就必须充分照顾到香港和台湾的历史和实际情况。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了毛泽东同志的实事求是的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事实,尊重实际,就是要尊重香港和台湾的历史实际。我们提出要保存香港的资本主义制度,就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台湾也是这样。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不会改变的,永远不会改变。但是,不保证香港和台湾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就不能保持它们的繁荣和稳定,也不能和平地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在香港问题上,首先提出要保证其现行的资本主义制度的生活方式,在1997年后50年不变。

现在中英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会谈基本上达成一致了》我很有信心,“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能够行得通的。这件事情会在国际上引起很好的反映,而且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国家间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一个范例。我们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也考虑到解决国际争端应该采取什么办法。因为世界上这里那里有很多疙瘩,很难解开。我认为有些国际争端用这种办法解决是可能的。我们就是要找出一个能为各方所接受的方式,使问题得到解决。过去,好多争端爆发了,引起武力冲突。假如能够采取合情合理的办法,就可以消除爆发点,稳定国际局势。

对邓小平的谈话,杰弗里·豪表示:“中国领导人提出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政策,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振奋人心的概念,它能够保持香港在1997年以前和以后的繁荣和稳定。”

消息传出,香港股市如脱缰野马,恒生指数一日上升67点,创两年半以来最新记录。

第22轮会谈是最后一轮会谈。开始会谈前,双方团长大谈农业耕耘收获。

周南:“秋天是收割的季节,中国的老百姓有所谓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说法,而还有半天便是中秋节了。中秋节在中国来说是个团圆的时候,要吃月饼的,因为月饼是圆的,记得中国有两句成语,‘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所以中秋节是赏月和合家团聚的日子,是一个喜庆的日子。”

伊文思:“在英国也有收割的季节,即农作物的收获。英国人也有丰收月的说法,这时的月亮也显得非常亮。”

周南:“那太好了,中英两国那时一定互相吻合了。”

九月是中秋佳节所在的月份,是金黄色的收获季节,是中国人大团圆的日子。

9月22日,中英两国政府同时宣布:9月26日在北京举行中英香港前途协议的草签仪式。

经过一年多风风雨雨的历程,中英两国终于达成协议,迎来了收获的时刻。

庄严的时刻

1984年9月26日,人民大会堂。

这一天天气特别好,秋天是北京最美丽的季节,秋高气爽,白云蓝天。一大早,记者们就云集人民大会堂门外,等待抢占有利的采访位置。

人民大会堂西大厅中央“松柏长青”的巨型屏风下,放置着一张铺有墨绿色绒布的长桌。桌子中央插着中英两国国旗。

9时55分,中国方面的姬鹏飞,姚广,周南等25人步入会场,记者们纷纷按动快门。

二分钟后,伊文思、尤德等英方代表也鱼贯而入。双方成员——握手,接着各就各位。

周南和伊文思分坐长桌两边,其余中英官员,分三排在桌后巨型屏风画前,屏风上飞翔在松柏之间的七八只和平鸽俯瞰着会场。

时钟敲响了10下,庄严的时刻来到了。

周南和伊文思在三份协议书文本上签字盖章,加上握手及交换文本,整个过程用了大约三分钟。

三分钟结束了一百多年的耻辱。

我们依靠“一国两制”方针,和平收回了香港地区。保证了香港的繁荣与稳定。

鱼与熊掌亦可兼得。

国际舆论界一片赞扬声。

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发表讲话,高度赞扬中英香港协议,认为这种协议恰恰是当代国际社会需要的,是解决多边及国际上各种问题的具体方式。

英、日、法、澳、加等国政府均发表声明,赞扬这一协议的历史意义。

国际关系中又多了一种解决纠纷的方式。

“小平您好”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35周年国庆。

天安门广场上空一面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兰天上飘动着无数气球。一群群和平鸽自由地飞翔。

广场上人山人海,50万军民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到处是人的海洋,花的海洋,旗帜的海洋。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和战略导弹部队雄纠纠列着方队经过天安门城楼,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接受十亿人民的检阅。

军威壮,国威壮!

群众游行开始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一队队欢呼声走过天安门广场,突然,在行进的大学生队伍中,有人打出一面横幅,上面写着四个大字:“小平您好!”

记者们蜂拥而至,拍下了这一珍贵镜头。

电视镜头把这一场面传向全国各地,传向港澳,传向全世界。

四个朴实无华的大字表述了当代大学生和各阶层人民对邓小平同志的真实感情。

没有“伟大”、“敬爱”、“万岁”等词的修饰。

伟大其实不用高喊,伟大出于平凡,出于奉献。

两天后,邓小平对港澳国庆观礼团的代表们说:希望活到1997年,主要是想去亲自看看中国对香港行使主权。

一些代表当时就感动得热泪夺眶而出。这位身材矮小的八旬老人,对民族的感情如此执着浓厚,使人感觉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

—个没有伟人的民族决不会是一个优秀的民族。

中华民族是个伟人倍出的民族。

中国睡狮一旦醒来,必将震动整个世界。

撒切尔夫人二次赴京,邓小平笑脸相迎。

1984年12月18日晚8时20分,一架大型民航客机呼啸着降落在北京机场。

撒切尔夫人二次访华,正式签署中央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撒切尔夫人身穿棕色皮革外套,戴着皮帽,步出机舱时向大家挥手致意,然后小心翼翼地扶着飞机铁梯的扶手,一步步走下飞机,以免再次“失足”。

从机场到钓鱼台国宾馆的路上,挂满了欢迎的彩旗,与两年前迥然不同。

19日下午5时30分,签字仪式正式开始。

仪式庄严而友好。撒切尔夫人坐在左边。她打扮得十分得体,身穿深色长衫裙,气质高雅。中国总理身着西服,面带笑容。他们身后是两国官员,分三行排列,邓小平端正的站在前排中央,神采奕奕。

观礼嘉宾有400多人,另外还有180人的中外记者。

大家都等待着这一历史时刻。

仪式从签名到交换文本,共用了4分钟。

当两国领导人互换声明文本时,大厅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邓小平,李先念到撒切尔夫人面前,举起香槟酒,笑容满面地热烈祝贺中英双方完成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

随后,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进行了亲切的交谈。邓小平说:“香港问题已经有一个半世纪的历史了。这个问题不解决,在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总存在着阴影。现在这个阴影消失了,两国之间的合作和友好一片光明。”

撒切尔夫人对邓小平这一评价表示完全赞同。她说:“回顾我两年多以前初次在这里同您见面以来,我们已经取得了多么大的成就。双方的了解也加深了。”撒切尔夫人特别赞扬了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构想是最有天才的创造。

邓小平强调说:“两年来的事实证明这个构想是行得通的。人们担心中国是否会忠实地执行这个协议,我们要告诉全世界,中国是信守自己的诺言的。”

谈到香港的现行制度将在1997年以后保持50年不变的设想,邓小平说:“这一设想不是随便提出来的,它的根据是中国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中国要赶上发达国家水平的宏伟目标。中国要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之后还要用几十年时间才能达到真正发达起来的目标,因此对外开放政策在下个世纪不会改变的。”

撒切尔夫人对邓小平上述讲话表示赞同。

这两位被人称为在政治上代表两极的世界级政治家,曾在1982年9月交锋,号称钢与铁的碰撞,这次会晤谈的十分融洽。

几年后,美国《世界报》评选10年风云人物,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以相同票数当选,被看成是最代表时代精神的人。

香港回归中国,影响是巨大的,许多专家预言,21世纪世界中心将东移至亚太地区,而中国的经济振兴,又将是世界经济中心东移的决定性因素。中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无穷的劳动力资源和广阔的市场。中国一旦按“一国两制”统一,十亿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团结互助,各显神通,必然会创造出惊人的奇迹。

香港经济一片繁荣,1984年12月20日,恒升指数达1187点,之后稳步上升,1986年初达到1815点,年底上升至2500点,到1987年6月竟突破了3000点大关,达到3025点的惊人纪录。

“一国两制”给香港带来了繁荣与稳定,给世界带来了和平与希望。

香港,这个辉映世界的东方之珠,将会更加灿烂夺目。

“潮落江平未有风,兰舟共济与君同。”周南赠言麦端那。几经曲折,小平指点迷津。中葡签署联合声明。

中葡澳门问题谈判揭秘

中英香港问题联合声明的发表,标志着香港问题已得到圆满解决。在邓小平和平统一祖国的战略部署中,成功地走完了第一步。他把下一个统一目标指向了澳门。

澳门地区位于广东省珠江和西江三角洲南端,与珠海特区相连。面积16.92平方公里,由澳门半岛,飞仔岛、路环岛三部分组成。人口42万。

澳门经济发达,1984年国民生产总值10亿美元,人均2800美元,在亚洲是前几位。

由于长期的外来统治,澳门是个中西合璧颇具特色的城市。可以说具有多种色彩,奇特神秘,古朴、繁华、摩登,交织成色彩绚烂、斑驳陆离的社会风情。

马路上行驶着不同款式,不同时代,不同色彩的车辆,有黑色光亮的奔驰豪华车,有简单实用的三轮车,有丰田、福特、上海等小轿车,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相映成趣。

人们来自世界各地,肤色不同,语言各异,服装五花八门,象是到了人种或服装博物馆。

一条街长不过百米,这一段叫板梓堂街,那一段叫伯多禄局长街,一条街道两个名字,中葡合璧别有情趣。

澳门夜晚华灯齐放,七彩霓虹灯闪闪烁烁,整个城市如进入神话世界。葡京不夜城聚集了大量赌客。吆三叫五,疯狂至极。隔岸相望的东亚大学则灯明几净,学生们都在挑灯夜读。

对照鲜明,多姿多彩,这就是澳门。

提到澳门,人们不禁想起“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千古名诗。当年文天祥被元将张弘范俘获后,押送广州,路经澳门附近海面零丁洋,泼墨挥毫,给世人留下这首感人肺腑的诗篇《过零丁洋》。

1557年,葡萄牙人借口船只下沉,进贡物品浸湿,申请借地晾晒,贿赂广东海道吏汪柏,登陆澳门,并修筑城池炮台,开始定居。不过地方行政及司法权力仍由中国掌握。

鸦片战争以后,葡萄牙人乘机吞食中国领土,先后占领了望厦村、飞仔岛、路环岛,并向中国政府提出永久割让澳门的要求,遭到中国政府拒绝。因此,四百多年来,澳门主权一直属于中国,中葡之间没有主权之争。只是由于历史情况,葡萄牙在近代以来对澳门拥有暂时的管理权。

1979年中葡建交时,两国政府对澳门问题达成协议:“澳门为中国领土,目前由葡萄牙管理;澳门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在适当的时候,中葡两国通过友好协商来解决。”

埃亚内斯总统登上了长城

适当的时候终于来了,中英香港问题联合声明草签后,中国政府就开始为中葡关于澳门问题谈判作准备。

1985年3月,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访问澳门,传递了中国政府解决澳门问题的方针政策,以“一国两制”模式解决澳门问题,设立特别行政区,澳人治澳。

1985年5月21日,北京。

葡萄牙总统拉马略·埃亚内斯出访北京。这是葡萄牙国家首脑首次访华,受到中方隆重欢迎。

24日,邓小平主任会见了埃亚内斯总统。当埃亚内斯总统走进大厅时,邓小平走上前去,满脸笑容地紧握住埃亚内斯的手,亲切地向他问候。

埃亚内斯总统身材魁梧,年富力强,是葡萄牙著名的政治家,早就仰慕邓小平的威名,现在邓小平近在咫尺,埃亚内斯透过黑边眼镜,紧紧地注视着面前这位比自己低半头,但同自己一样健壮的老人,想从他那慈祥普通的面孔中发现这位世界风云人物的魅力究竟来自何方。

会谈气氛十分友好,当谈到澳门问题时,邓小平指出:“中葡之间没有吵架的问题,只存在一个澳门问题,这个问题在两国建交时已经达成了谅解,只要双方友好协商,是不难解决的。”

埃亚内斯也友好地表示澳门问题的主要方面在达成建交协议时已经解决了,葡萄牙人愿意友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开局不错。

中葡双方在联合公报中表示双方同意通过外交途径,谈判解决澳门问题。

随后,埃亚内斯总统参观了北京许多名胜并登上了长城。他在长城高处,望着绵延至远方的长城,内心十分激动,早就听说长城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建筑奇迹之一,今天亲眼一看其建筑的雄伟和施工的艰巨,工程的浩大真是令人难以想象,这真是个伟大的民族、伟大的国家,他怎么也想不通,自己的祖先是怎么从这个国家手中取得澳门的。

中葡谈判如倒吃甘蔗,越吃越甜

中葡澳门谈判从1986年6月30日开始到1987年3月23日达成协议,历经八个多月,共四轮会谈。

中方谈判代表团团长是副外长周南。葡方代表团团长是麦端那。

周南可不是一般人物,看看他那宽阔的额头就知道这是个非常聪明的外交家。原籍山东曲阜,生在吉林,具有东北人豪爽直率的性格和曲阜孔教文人的遗风。1948年,他毕业于燕京大学文学系,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后长期从事外交工作,担任过中国驻联合国副代表,在1974年陪同邓小平出使联合国参加第六届特别联大时,他曾发言痛斥苏联代表,邓小平对他印象不错。

此公颇喜读书吟诗,具有儒将风度。他在给朋友的诗中写下了自己的生涯:

朔雪炎风俱是家,

中华儿女自天涯。

三分宇内终为主,

一片丹心久著花。

峰火千山繁鼓角,

波涛百丈起龙蛇。

郴林处处殷于血。

无赖西风逐晚霞。

1986年6月30日,钓鱼台国宾馆。

中葡第一轮谈判正式开始。

会场环境不错。一幅中国大型山水画高悬大厅中央。高山青松,云里雾里,令人心旷神怡,暇想连篇。

一条长长的桌子纵列会议厅中间,上面铺着墨绿色的绒织台布,据说绿色象征着春天和希望。

周南老习惯不改,一上会议桌,先甩出两句唐诗佳句“潮落江平未有风,兰舟共济与君同”,来比喻中葡两国是伙伴而非对手的谈判关系,暗示了中葡之间的和谐感。毕竟中葡之间不象中英之间有个主权争执,关系简单多了。

双方会谈气氛十分融洽,各国记者争先恐后把采访录音机伸到周南左右,照相机镜头也都基本上对准中国代表团,可以说是“前呼后拥”。

相比之下,葡萄牙代表背后竟没有一个记者,葡方谈判人员也都笑呵呵地注视着忙得不可开交的周南团长,会场上这一情景,让人忍俊不禁。由此可见中国代表团的发言份量之重。

首轮会谈新闻公报,用了“友好融洽”四个字来概括,对比中英会谈常用的“有益和建设性的”字眼,无疑更令人鼓舞。

外交辞令可是一门大学问哩。

1986年9月第二轮会谈开始时,双方团长一见面就热烈拥抱,与首轮会谈热烈握手情景相比又大进一步,敏感的记者就此又纷纷大泼笔墨。

果然,周南在开场白中借用了晋代画家顾恺之喜欢倒啃甘蔗的典故,暗含会谈“越吃越甜”。“渐入佳境。”

葡方代表亦显得轻松愉快。会谈后应中方邀请,到承德避暑山庄、山东及长江三峡参观游览,一个个兴致勃勃。当年中英谈判时英方代表可没有这个福份!

10月份举行的第三轮会谈,周南再利用了刘禹锡“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两句诗,来暗喻会谈将有突破,同时他还大赞北京的秋天是“黄金的季节”“成熟的季节”,暗示这轮会谈会有丰富的收获。

会后,双方成立了工作小组,中葡协议踏入草签阶段。

谈判中中葡双方处处表现的合拍、默契,使人感到中葡会谈澳门问题果然风平浪静。

风云突变,柳喑花明

天有不测风云。

11月,周南访问葡萄牙,行前兴致很高,大力赞扬葡国风光秀丽,希望能到各地参观访问。

里斯本总统府。

周南与葡萄牙现任总统苏亚雷斯会谈。这一天天气阴沉沉的。会谈结束后,周南神色有异,一改往日开朗健谈的表现,闭口不言,急急离开,并以疲倦为由取消了原定的参观访问活动,匆匆回国。

行前在机场发表讲话,明确表示了中国政府要在2000年之前收回澳门的决心。

原来,是葡国人殖民心理作怪,一些政党和政治家认为澳门情况不能和香港相提并论,对澳门来说不存在1997的问题,为了显示葡萄牙的“尊严”,要求在2017年或2000年以后某一年归还澳门治权。

2000年,一条清晰的界线。

以前收回,是十亿人民强烈的民族愿望!

以后交还,葡萄牙人可以满足虚荣的心理。

在原则问题上,邓小平从不允许做出让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发表了措辞强硬的声明,强调:“在2000年前收回澳门是中国政府和包括澳门同胞在内的10亿中国人民的不可动摇的坚定立场和强烈愿望,任何超越2000年后交还澳门的主张,都是不能接受的。”

还有一个国籍问题,中国不承认双重国籍,葡萄牙则允许双重国籍。

箭拔弩张。

第四轮谈判扑朔迷离,一会儿云开雾散,一会儿“神态木然”。

黎明前总会有一段黑暗。

1987年3月23日,双方终于跨越了障碍,达成了协议。应了周南会谈前“满园春色关不住”的暗喻。

3月26日上午11时。北京。人民大会堂。

中葡两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草签仪式在这里举行。

周南和麦端那各自代表本国政府在联合声明上签了字。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国政府声明:澳门地区是中国领土,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周南在讲话时指出:“澳门问题的解决,标志着中国人民朝着在本世纪内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伟大目标迈出的又一个重要步骤。它再一次显示了按照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实行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思想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并表明谈判自始至终都是在邓小平同志直接关怀和指导下进行的。

中葡在澳门问题上达成协议,被认为是解决纠纷和历史问题的一个成功的典范。葡萄牙总理席尔瓦在国内电视讲话中高度评价了这一协议。澳门舆论界多数人认为,这一协议令人十分满意。《澳门人报》专门发表社论,认为这件事办得十全十美。指出澳门在经过400年葡萄牙统治之后,回归到其真正主人中,是不可避免的。谈判的结果应感谢北京的谅解态度和诚意。

香港《中报》指出:北京要在本世纪内收回澳门的决心,若发自30年前的满清王朝之口,说不定又会引起“列强”们的一番干涉,再演出一场“八国联军”血洗津京的惨剧;若这一声音发自半个世纪前的国民党南京政府之口,殖民地宗主国也完全可能一笑了之,或者出现一场外交危机。今天,北京一发出主权的声音,嘈杂的声浪立即消除,这一不平凡的现象,足以说明中国的强大。

法新社报道:23日北京宣布的1999年12月澳门归还给中国的中葡协议是邓小平的一次胜利。邓小平的强硬态度迫使葡萄牙接受一些让步。

西班牙《国家报》刊文高度评价中葡协议,认为这是当代务实外交的典型。英国人应该在直布罗陀问题上持同样态度。

中国《人民日报》讲得最痛快;恢复中国对澳门行使主权,洗刷了民族耻辱。解决澳门问题,我们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大道上又迈进了一步。这一事件无疑将永垂青史。这一问题的顺利解决,又一次证明了邓小平关于“一国两制”的方针具有无比强大的生命力。

历史造就了伟人。

同类推荐
  • 责任政府:从权力本位到责任本位

    责任政府:从权力本位到责任本位

    本书对责任政府的学理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责任政府作为一种理想型政府。其本质含义在于政府组织建设从权力本位向责任本位的转变。作者系统阐述了责任政府责任本位的意义,提出责任政府作为一种理想的政府形态,其根本特征是政府遵循责任本位的逻辑厘清权力与责任的关系,从而彻底颠覆了传统政府组织以权力为本位的政治逻辑;提出责任政府的组织建设从责任开始,根据政府履责的需要决定政府权力的配置,以责任勘定政府权力的约束边界。按照履责的需要建构组织机构和配备人员编制。因此,责任政府的建立实现了政府与公民关系向民主政治的根本回归。
  • 中国梦

    中国梦

    一个产业专家解读的中国梦,一段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共呼吸的赤子情,一部演绎全球化时代产业竞争、开拓产业新格局的思想录。《中国梦(未来国家战略与中国崛起)(精)》由姚晓宏所著,“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无端忽作太平梦,放眼昆仑绝顶来。”百年前,在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时,龚自珍、梁启超分别写下了心中的梦想和期望。百年之后的今天,中国又处在更为波澜壮阔、风险丛生的大变局中,只要我们信念在胸,责任在肩,只要我们不停步,不止步,只要我们的双脚不断迈向梦想,蓝图就会化成现实,我们的“中国梦”就一定会实现!
  • 邓小平外交谋略

    邓小平外交谋略

    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所敬爱的邓小平,不仅是邓小平理论的伟大创立者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而且也是当今世界上最杰出的国际战略家和外交家。国际形势开始发生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邓小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清醒冷静地观察,实事求是地分析,科学缜密地思考,大胆准确地判断,得出了世界战争可以避免,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的结论。
  • 中国发展大战略:从毛泽东到邓小平

    中国发展大战略:从毛泽东到邓小平

    本书内容包括:毛泽东邓小平对现代化历史主题的认同和深化,战略目标:从“四个现代化”到富强、民主、文明三位一体的现代化,战略步骤:从“两步走”到“三步走” 等。
  • 邓小平政治制度文明思想探析

    邓小平政治制度文明思想探析

    关于邓小平政治制度文明思想的特征、价值取向、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以及政治制度文明是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政治体制改革是邓小平政治制度文明的根本手段、完善基本政治制度中政治制度文明思想等等。
热门推荐
  • 会长大人的完美恋曲

    会长大人的完美恋曲

    白日,她是雷厉风行的会长大人,夜晚,她是神秘莫测的暗夜杀手。不一样的身份,一样的风格;不一样的装扮,一样的倾城。“我的地盘我做主,谁再说个不字,就给我滚。”嚣张的话语,平静的语调,清冷的声音,她就是冷心殇。一切都会变,而他就是她的变数。他,七分的冷酷,两分的神秘,再加上一分的嗜血。从他进入雅音学院的大门起,骚动就未曾停过,为那精致的容颜,惊人的才艺,捉摸不透的作风。“离我三米远,否则,我出现的那秒就是你消失的上一秒。”轻狂的宣言,缓慢的语速,低沉的嗓音,他就是左煞。
  • 侠途

    侠途

    一个杀手,在染指江湖之前先有些自知之明是必须的。他,并不是什么妄自尊大的人,在出道前,还为自己准备了具棺材。而棺身前一旦被她刻上一个人的名字,他就会毫不犹豫的去杀那个名字被刻在棺材上的人,直到有一天自己踢到了块铁板,便永远的睡在棺材里,棺身上写的名字犹如他的光辉事迹,随着棺中之人一起入土。这对于活在死人边的他来讲,是一个非常圆满的结局。镜水幻月,缠指瞬,皆碎灭,再现红尘,伪面诛,断指触血,喧者寂,存逆难。
  • 绝色妖妃:盛世惊凰

    绝色妖妃:盛世惊凰

    她,狐族最老的祖宗,本是随性风流快活几万年却钟情一个他他,神族最高掌管着,本是看淡红尘之事却惊鸿一瞥一眼万年一片红似火的桃花林,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一场预谋性的相遇,一对相爱相杀的情人“炽莲华,如果可以我一定会杀了你”狐依魅愤恨的看着炽莲华“你要什么我都可以,包括杀了我,但是你不可以离开我”“几百年了,我们回去吧,魅儿”炽莲华抱着狐依魅步入桃花林一摸执念,桃花乱了谁的眼眸,如果是你哪怕流离千年,我也甘之如饴
  • 魔剑乱世记

    魔剑乱世记

    自太古以来,人类一族羸弱,常为他族所食,乃历经三皇五帝之圣人,扭转运势,人族大势。划分天下五洲,逐百族于无尽海。又至上古之时,人心不齐,不周倾,天道缺。阐教截教相争,天地变色,人世间伏遍地,灾难无数,哀鸿遍野。遂封以天之上,乃有天上天,九层天上天管理,又设九幽,幽魂鬼魅,各归其所,各归其管。后乃至而今,魔剑而出,情字线牵,肆月死去四年后强势回归,乱世!
  • 旷世异能传

    旷世异能传

    天地初开之时,也就是古代时,人类还不知自己从何而来从而正因这样,人们的大脑中出现了关于女娲造人之类的想法,不过随着时代发展让人们对于这种想法有了新的改变,人类不再相信这种想法。不过,有两个字深深的印在了一些人的大脑中——异能。。。
  • 无敌学霸

    无敌学霸

    吾日三省吾身:高否?一米八二。富否?还行吧。帅否?嘿嘿,别人都说我很帅。别人不敢想的事情,我全都做过。我慢慢地讲述一下自己的经历吧。
  • 火影之最强法像

    火影之最强法像

    法像·刑天:左手握着青铜方盾,右手拿着大斧。法像一出,谁与争锋!须佐能乎?九喇嘛模式?全部一斧灭杀!开天一斧,谁人敢接下?!!
  • 海洋知识趣味小百科

    海洋知识趣味小百科

    近几年来,科普的观念已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以前说到科普,主要是灌输讲解式的科学知识普及,但现在更需要的是“公众理解科学”科学传播的思想,强调科学家(或专家)与公众的平等、双向对话;强调交流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的社会作用;强调科普的文化性、娱乐性、时尚性、探奇性、情感、审美、体验性和可视性等特点。
  • 绝望的那一刻

    绝望的那一刻

    一场突如其来的诅咒,让一个平凡的生活变得恐怖,绝望,我要活下去,并找出的这件事的幕后主使。
  • 龙吟六界覆九州

    龙吟六界覆九州

    彦文枫,荒河大陆无人不知的第一强者。被自己一族所保护的帝王一脉,欺骗自己,灭杀了自己一族三百四十七口人,受不了这种打击的他气绝身亡。灵魂飘荡的时候,却稀里糊涂的重生了。复仇二字在他心中扎根,为了给家人报仇他决定要跨到另外一个界面,这势必要与神战斗。是谁让他重生了?有什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