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28500000009

第9章 地名文化篇(二)(3)

毛泽东用手指着我,高兴地笑了:“洛阳才子回了孟津老家就交白卷吗?”毛泽东又一次谈起我害怕提起的“洛阳才子”。其他三位同志也都笑着看我,我也不好意思地笑了。然后我们就聚精会神地聆听他的讲解。

“武王到你们孟津去过两次。”毛泽东左手伸出俩指头,表示肯定地点点头,“一次是公元前1029年,这是第一次去。各路诸侯齐聚孟津,商量伐纣,大家基本都同意。武王很能干,看到决战的条件不够成熟。首先,商纣内部腐败了,但还没有烂透,还不到马上垮台的时候,他的兵力也比武王强大得多。武王看地形时发现,过黄河的准备工作还没搞好。争取人心还需要多做一做工作。直到快要出兵了,伯夷、叔齐不是仍然反对出兵,结果出走了吗?所以,武王下决心收兵回去做准备。做了哪些准备呢?有文有武,有精神有物质。要造舆论,统一思想,要搞统一战线,他也是很讲究师出有名的。他还要广揽人才,积聚粮草,打造兵甲,练兵布阵,准备舟楫,并用40多条船架起了黄河大桥,用了2年时间做了充分准备。这样,到了公元前1027年,武王又从潼关出兵到孟津,政治上发宣言,军事上搞突然袭击,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瓦解敌军士气,在朝歌南的牧野一仗打败了商纣。你们都是搞军事的,中国历史上这么大的事,特别是像武王伐纣这样伟大的战争,应该好好研究研究。”[权延赤:《江朝传奇》,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年5月。]

“你现在嫁给了江西人,就是老表嘛”

1959年3月下旬,江西省委第一书记杨尚奎的夫人水静跟杨尚奎参加晚宴。陈正人从邻桌走过来说:“水静,走,和毛主席熟悉熟悉去。”

陈正人向毛泽东介绍说:“主席,这是水静同志,杨尚奎同志的夫人。”

“啊,好,坐,坐。”毛泽东很客气地和水静握握手,要她坐在身边,然后问,“你是哪里人?”没等水静回答,又说:“你知道吧?江西、湖南是亲戚,所以湖南人叫江西为老表。”

“你们江西人行呀!”毛泽东又笑道,“晋朝的时候,江西出了个许真君。湖南出了条孽龙。起初许真君斗不过孽龙,后来孽龙还是被许真君降服了。你知道这个故事吗?”

“听说过。”水静说,“南昌西山万寿宫门前有口井,当地群众说。孽龙就锁在那里面。”

“是吧,还是江西人厉害呀!”毛泽东笑着说。

“我不是江西人,是安徽人。”水静解释说。

“你现在嫁给了江西人,就是老表嘛!”毛泽东说。[许祖范等:《毛泽东幽默趣谈》,山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0~41页。]

“我很想学徐霞客”

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召开的一次全会上,在讲话中立下了这样一个志愿:如果有可能,我就游黄河、长江。从黄河口子沿河而上,搞一班人,地质学家、生物学家、文学家,只准骑马,不准坐车。骑马对身体实在好,一直往昆仑山,然后到猪八戒的那个通天河。翻过长江上游。然后再沿江而下,从金沙江到崇明岛。我有这个志向,现在开支票。但哪一年兑现不晓得。我搞这个事,国家的形势也可以搞,可以开会,走在途中,要开会了就开会,或郑州或武昌等等。我很想学徐霞客。徐霞客是明末崇祯时江苏江阴人,他就是走路,一辈子就是这么走遍了;其中心点,主要力量在长江。有《徐霞客游记》可以看。[陈晋:《毛泽东之魂》(修订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168页。]

“汲县人是大禹的子孙”

6月22日。毛泽东在和河南省委领导人吴芝圃谈话中说:“你这个汲县是夏禹封的,汲县人是大禹的子孙。商朝纣王亡了之后,微子被封为宋,就是现在的商丘。”[《党的文献》1995年第4期,第39页。]

要重视李商隐研究

毛泽东在视察河南农村时,在新乡接见沁阳县委书记,曾关心地询问起李商隐故里沁阳雍店的情况,并指示沁阳县委要重视李商隐的研究,保护好有关李商隐的文物古迹。[《中州今古》2003年第4期。]

“你们零陵出了个黄盖。你晓得吗”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在韶山水库中游泳。游泳中,毛泽东问身边一个青年:“你是哪里人?”

“零陵人。”那青年回答。

毛泽东博古通今,又问青年:“三国时候,你们零陵出了个黄盖,你晓得吗?”

青年不知黄盖何许人也,反问毛泽东一句:“黄盖是哪个公社的人?”

毛泽东只觉得现在的年轻人懂得历史太少,一笑了之,继续游泳。[蒋国平:《毛泽东与韶山》,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163页。]

“是不是曹操那个曹呀”

1959年6月27日,毛泽东离开韶山往长沙。在路过宁乡县曹家坳时,他下了车,来到附近的社员家里访问。在一户社员家里,毛泽东从堂屋走到灶屋,详细察看。见到一位年老的社员,毛泽东问道:“这里叫什么地方?”那社员回答说:“叫曹家坳。”毛泽东频频点头,风趣地说:“是不是曹操那个曹呀?”大家高兴地笑了,并回答说:“是的。”[萧心力:《巡视大江南北的毛泽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5月版,第286页。]

“庐山的山名由来。众说不一”

1959年6月30日,毛泽东上庐山,早上在美庐见书架上摆上了书籍,但无《庐山志》,便问秘书,能否借一部给他看看。当天,毛泽东看了1934年吴宗慈的《庐山志》,下午又要求把《续志》送去。

过几天,邵式平对大家说,毛主席很关心庐山的历史。他看志书时,还特意在某些句段画上一些符号。有一次他还对工作人员说:“庐山的山名由来,众说不~。有人说是周文王时,由匡俗兄弟在山中结庐而居。周文王时去访,只见空空草庐一座。又有人说是周威烈王去访,也是人去庐存。这两者传说相隔数百年,后人以讹传讹。我们现在就不能这样办,对历史的态度要严肃,不能含糊嘛。”

毛泽东又转身对周小舟等同志说:“你们是秀才,请你们查一查,研究一下。……这部续志很好,对现代历史有参考价值。蒋介石的庐山谈话会都记录下来了。当时梁实秋有意迟到,名单最后是梁实秋,此人在会后2天迟迟登山。他虽然是资产阶级学者,也有爱国的一面,在学术上有才华。对人要一分为二嘛!我欢迎他进步的一面。此人现在哪里?”

在场人答:“抗战中他在重庆,1949年去了台湾。”

主席长叹了一声,又说:“朱熹曾在南康郡(星子县)走马上任,当地属官们轿前迎接,他下轿就问:《南康志》带来没有?搞得大家措手不及,面面相觑。这就是‘下轿伊始,问志书’的传说,至今广为流传。朱熹这个典故流传后,‘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和‘以志呈阅’就成了后人的惯例。今天你们也应懂得以史为鉴,才能办好事。”[《江西方志》1989年第4期。]

“你们赣东北的铅山有个费

宰相。知道不知道”

据方志纯回忆:

1959年,在江西省委的滨江招待所,毛主席问我和邵式平同志:“你们赣东北的铅山有个费宰相,知道不知道?”我根本没听说过这位“宰相大人”,便求援似地望着历史知识比较丰富的邵式平同志。哪里知道他也被问得瞠目结舌,茫然无所知。毛主席见我们很窘,便给我们简单地讲了一下这个人的经历,并告诉我们说:“这个人死后就葬在铅山县。他的墓前有一副挽联:日有千人跪;夜承万盏灯。”毛主席还叫我们去查县志。

后来,我们查了《铅山县志》,发现真有此人,是明朝正德年间的一个宰相,姓费,名宏,字子充。费宏在世时,3次人阁,终年68岁,死后葬在铅山。我们有一次路过铅山,还特意去看过他的墓葬处。[方志纯:《怀念集》,中国青年出版社1983年6月版,第20页。]

“邯郸是赵国的都城”

1959年9月24日。毛泽东视察河北邯郸附近农村棉田。他说:邯郸是赵国的都城。是五大古都之一。那时候有邯郸、洛阳,还没有天津、上海大城市。洛阳、邯郸是要复兴的,因为它出铁、煤、棉花、粮食。邯郸很有希望搞个大钢铁城。[《人民日报》1977年10月18日。]

“你大哥在仙人居的地方啊!太好了”

1959年9月,毛泽东在杭州西湖畔杭州饭店,和解放军117医院护士章桂林跳舞时,当知道她的大哥在浙江仙居文化馆工作时,非常幽默地说:“喔!你大哥在仙人居的地方啊!太好了!”[《毛泽东走遍中国大地》,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随身携带的有中国地图、世界地图

1959年10月23日,毛泽东外出前,指名要带走的书籍,其中有中国地图、世界地图。

解放后,毛泽东在外出考察前,总是给身边的同志打招呼,要准备好外出用的书籍和地图册,以免到外地考察时,缺少要看的书籍和地图,而麻烦地方的同志。这时的毛泽东有一个习惯,从书房找来地图册加以阅览,从地图册中先了解一下考察要经过的地区,了解当地的经济、人口、文化和矿藏资源等情况,先做到心中有数;然后还要与身边的同志共同研究具体问题,研究考察地区,确定最佳路线和考察内容。毛泽东认为,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盲目性,而且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江东然:《博览群书的毛泽东》,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年7月版,第340页。]

在莫干山磨剑石

1959年11月,毛泽东在浙江杭州组织读书小组期间,曾去德清县境的莫干山。在传说莫邪、干将铸剑的池水旁屹立着一块巨大的磨剑石,四壁石崖有多处题刻。毛泽东驻足片刻,喃喃自吟:“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李约翰、镡德山、王春明:《和省委书记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3月版,第118页。]

“究竟哪9条。其说不一”

1959年12月29日。毛泽东致庐山疗养院护士钟学坤信,为其诗作中的句子答疑。内称:

“九派,湘、鄂、赣三省的9条大河。究竟哪9条,其说不一,不必深究。三吴,古称苏州为东吴,常州为中吴,湖州为西吴。”[《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567页。]

七律《到韶山》

一九五九年六月

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五日到韶山。

离别这个地方已有三十二周年了

别梦依稀咒逝川。

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

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

遍地英雄下夕烟。

七绝《为女民兵题照》

一九六一年二月

飒爽英姿五尺枪,

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

不爱红装爱武装。

七律《登庐山》

一九五九年七月一日

一山飞峙大江边。

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

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

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

桃花园里可耕田?

1960年

“一个双龙,一个九龙,合起来11条龙治水”

1960年3月14日,毛泽东乘专列来到浙江金华,视察位于双龙洞的双龙水电站。

金华地委书记李学智向他介绍说:“这里的水源有两股,一股是双龙的水,一股是九龙的水。两股水通过盘水渠道和穿山隧道汇合进入高压输水管,冲出水轮机发电。”

毛泽东听了高兴地说:“一个双龙,一个九龙,合起来11条龙治水。”大家听了毛泽东十分风趣而形象的话,都笑了。[萧心力:《巡视大江南北的毛泽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5月版,第300页。]

“你们山东人就要抢曹子建”

1960年5月,毛泽东在山东视察时,他还即兴与舒同(山东省委第一书记)讨论过曹植的行迹。当时,说起山东的历史,舒同说:东阿还有曹子建的墓。毛泽东说:那不对,他先封东阿王,再封鄄城王,后封陈王。你们山东人就要抢曹子建。舒同说:有证据的。他这个墓在50年代挖出来,挖出曹子建的佩剑来了。那个剑送到北京去了。毛泽东答:陈王是后封的,我记得的,也许我记错了。那个《月赋》头一句,就是他“陈王初丧应刘”。言下之意,曹植是在陈王封号上死于应刘,而不是东阿。据《三国志·魏志·陈思王传》载,曹丕继位后,曹植于11年中而三徙都,数改封王邑,确是封东阿王在前,封陈王在后。但曹植在东阿时,喟然有终焉之心,也确实在那里营造过坟墓。[陈晋:《毛泽东之魂》(修订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418页。]

1961年

“要骑马到黄河、长江两岸进行实地考察”

1961年3月,毛泽东在广州会议上,在讲到做调查的时候,他再次表示,他很想骑马跑跑两条大江(指长江、黄河)。[龚育之、逄先知、石仲泉:《毛泽东的读书生活》,三联书店1986年9月版,第271页。]

8月在庐山,有一天毛泽东和警卫员张仙朋聊天,谈他的志向。他说,我有三大志愿:一是要下放去搞一年工业,搞一年农业,搞半年商业,这样使我多调查研究了解情况。我不当官僚主义,对全国干部也是一个推动。二是要骑马到黄河、长江两岸进行实地考察。我对地质方面缺少知识,要请一位地质学家,还要请一位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一起去。三是最后写一部书,把我的一生写进去,把我的缺点、错误统统写进去,让全世界人民去评论我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怀念毛泽东同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2月版,第145一146页。]

1962年

路过岳阳写《登岳阳楼》

1962年,毛泽东从北京乘车回湖南故乡,路经岳阳时,在车上书录了杜甫的《登岳阳楼》诗。[陈晋:《毛泽东之魂》(修订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177页。]

“川滇黔三省交界的一个地方。叫做‘鸡鸣三省’”

1962年5月,毛泽东读了郭沫若《喜读毛主席<词六首>》文章小样,把小样上郭沫若关于《忆秦娥·娄山关》是写的秋冬两次的事的错误解释全部删掉,共删掉25行将近700字;又替郭沫若把这一段改写。内称:“一九三五年一月党的遵义会议以后,红军第一次打娄山关,胜利了,企图经过川南。渡江北上,进入川西,直取成都,击灭刘湘,在川西建立根据地。但是事与愿违,遇到了川军的重重阻力。红军由娄山关一直向西,经过古蔺、古宋诸县,打到了川滇黔三省交界的一个地方。叫做‘鸡鸣三省’。突然遇到了云南军队的强大阻力,无法前进。中央政治局开了一个会,立即决定循原路反攻遵义,出敌不意打回马枪,这是当年二月。在接近娄山关几十华里的地点,清晨出发还有月亮,午后二三时到达娄山关,一战攻克,消灭敌军一个师,这时已近黄昏了。乘胜直追,夜战遵义,又消灭敌军一个师。此役共消灭敌军两个师,重占遵义。”[冯彩章:《毛泽东与他的友人》,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年12月版,第36~37页。]

问起零陵绿天庵

1962年9月,毛泽东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期间,向中共湖南省委第二书记王延春问起零陵绿天庵以及怀素的遗址。[王元军:《怀素评传》,三秦出版社2002年5月版,第213页。]

浏览《无锡县志》

1962年冬,毛泽东在江苏无锡。

毛泽东对当地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了如指掌。原来,他到无锡的当晚,就浏览了《无锡县志》。[《兰州古今》1997年第1、2期合刊。]

1963年

“山东不一定都是鲁国”

同类推荐
  • 汉族风俗史(第三卷):隋唐·五代宋元汉族风俗

    汉族风俗史(第三卷):隋唐·五代宋元汉族风俗

    本书是我们三人精诚合作的结果。本卷的写作启动于1990年,经过六七年的风风雨雨,直到1997年万建中和陈顺宣才将各自承担撰写的初稿交给主编审阅。1998年底,主编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
  • 荆楚风韵:江陵楚墓(文化之美)

    荆楚风韵:江陵楚墓(文化之美)

    它反映了楚人特有的葬俗和文化心理,它为研究东周时期楚国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它是辉耀华夏的荆楚文化的代表。
  • 伏羲文化论丛 2003

    伏羲文化论丛 2003

    伏羲是中华各民族共同的人文始祖,伏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本源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甘肃天水是伏羲的诞生地和伏羲文化的发祥地。伏羲氏在中华民族的文明进程中,具有奠基和启蒙之功。
  • 中国食俗

    中国食俗

    食俗就是饮食的风俗,又称食风、食规,是指有关食物在筛选、组配、加工、销售与食用过程中所形成的风俗习惯。中国的食俗出现很早,而且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过年过节有食俗、访亲拜友有食俗,纪念历史人物也有食俗,而且,中国地域广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人们信奉各种宗教,自然就形成了宗教信仰食俗。《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食俗》介绍了除夕饺子、元宵节元宵、立春春饼、端午粽子、中秋月饼、腊八粥、少数民族食俗、地方风情食俗、宗教信仰食俗等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 民俗趣话:吉瑞中国节

    民俗趣话:吉瑞中国节

    流传了五千年的农历正在逐渐走出大众生活。代代相传的习俗在淡化,祖辈们对自然的敬畏已然消失。我们在遗忘的同时也在失去,失去了那么多宝贵的应对造化的经验,以及生活的细节和情趣。原以为控制了自然和生活。其实它们正从我们身边离开。 不知道还能不能留住它们。更想留住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历法和风俗。也许留下这些不会带给我们些许经济意义,但是如果忘记,是否就和传统有了割裂?而割裂了传统,文化的大树会枯萎。没有了文化的滋养,满世界都会浮躁不安。
热门推荐
  • 独灵草之侠姐凌寒

    独灵草之侠姐凌寒

    三件宝物,引得他们自相残杀。最后,还是为得到独灵草。几个无辜的少年,不幸的卷入了他们的阴谋漩涡。是祸,是福。是喜,还是悲。
  • 差不多小姐传

    差不多小姐传

    用苏未几的话来说她差不多活了二十四年了,有差不多的工作,差不多的生活,可是你总觉得差不多就好,哪么世界对你也就差不多了。
  • 王爷独宠:将军要披嫁

    王爷独宠:将军要披嫁

    她,穿越而来,十岁参军拜将,誓死保卫父亲留下的一切。他,先皇遗子,不屑皇位不参朝政,却手握江湖第一大帮。她,巾帼英雄;他,先皇遗子;她,天下第一皇商;他,天下第一帮主;她,不畏皇权杀伐果断;他,不屑皇位翻云弄雨。第一次见面,他病伤未愈,她女扮男装。第二次见面,她往篝火里放炸药,只为“惊吓”这个目中无人的“病美人”后来他玩弄朝堂,掣肘后宫,只为她。后来她红衣嫁妆,杀伐果断,只为他。
  • 魅王绝宠:勿惹调皮萌妃

    魅王绝宠:勿惹调皮萌妃

    在末世世界中杀丧尸不眨眼的她被王级丧尸围攻,无奈之下,只能同归于尽了。只不过没有想到,她灵魂穿越到了一个不知名的王朝!罢了罢了,苏九儿秉承着既来之则安之的想法,要在这个世界活的风生水起,要是哪个不长眼的家伙惹到了她,哼哼哼,对不起了,她的异能可是不长眼的!“爷,丞相府大小姐要跟王妃比武,王妃还答应了!”“怎么这么不像话!”“爷……”“走,给你们家王妃加油助威去!”“爷,今天王妃说要买下全天下的美男子!”沉默三秒。“走,去看看王妃的眼睛出没出问题!”“啥?”“有本王这么个美人在,王妃怎么可能看上别人呢?”“……”
  • 继承者们:千亿大牌校花

    继承者们:千亿大牌校花

    “景芷涵,放学等着我。”“景芷涵,周末看电影。”“景芷涵,陪我去吃饭。”对于风亦寒的这些要求,景芷涵通通是拒绝的,但也惹毛了傲娇大少爷。“景芷涵,一块去领证。”这是风亦寒最后一个要求,景芷涵却依然是拒绝……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穿越之保持围笑

    穿越之保持围笑

    摔死?这也太草率了?!作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优质学生之一,陆何没有死在桥上,却摔死在了体检医院里。承蒙上天眷顾转世为女尊南朝的公主...什么?要嫁到北国这个仿宋男尊的国度?!马蹄下的奇缘,马背上的孽缘。这该死的梦境究竟会持续多久,多久......
  • 气极决

    气极决

    一本流流儿烂大街的破武术,让从地球来的人看了学了,会有什么变化?
  • 赦灵传说

    赦灵传说

    身负血海深仇的传奇猎手——肖静,勇敢,坚毅,又不失调皮。这是讲述他的赦灵故事:目前更新第一部《阿修罗之心》,预计15至20W字左右。
  • 星河虫皇

    星河虫皇

    虫族,宇宙公敌,因为杀戮过度,激起全宇宙的愤怒,数十个宇宙强族联手歼灭虫族,这场史称“灭虫之战”的战争持续了数千年。虫族的最后一位领主加德斯逃脱追杀,因为某种不得矣的原因,被迫将虫族的最后一只生命之茧与地球上的年青人杨思齐融合,将之转化成半虫族,并且,利用自己所得到的异宝将杨思齐从地球传送到一个不知名的星球上。在这个陌生的星球,面对全宇宙强族的追杀,杨思齐又能如何呢?他将如何在宇宙中生存下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