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19000000046

第46章 八 不要代替领导自作主张

上司永远是决策者和命令的下达者,无论我们对自己的判断力多么有信心,也不管你代替上司决定的事情有多细微,都不能忽略上司同意这一关键步骤。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妇孺皆知的故事,就是杨修之死。杨修是东汉末年人,以才思敏捷、颖悟过人而闻名于世。他在曹操的丞相府担任主簿,为曹操掌管文书事务。

建安十九年春,曹操亲率大军进驻陕西阳平,与刘备争夺汉中之地。刘军防守严密,无懈可击,又逢连绵春雨,曹军出战不利。曹操见军事上毫无进展,颇有退兵的意思。一天,一个军令官请示曹操,当晚军中用什么口令。军中规定每晚都要变换口令,以备哨兵盘查来人。曹操脱口而出:“鸡肋。”

消息传到杨修耳里,他便悄悄地整理行李,作开拔的准备。有人询问,杨修说“丞相要撤退了,他用‘鸡肋’作军中口令,‘鸡肋’的含义不就是‘食之无肉,弃之可惜’吗?丞相正是用它来比喻我军在汉中的处境。凭我的直觉,丞相已考虑好撤军的事了。”

这一消息不胫而走,军中人心惶惶,大家都准备撤离。曹操得知后大怒,立即以惑乱军心的罪名,把杨修杀了。

杨修之死在于不失时机地露才显能,也在于遇到大事没有和领导商量,而是自作主张,无视领导的权威,结果招致横祸。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但是,很遗憾,杨修式的悲剧在我们现代生活中依然时常出现。在职场中,有些员工像杨修那样,忽视了上下级之间的界限,在执行任务时,非但没有及时向领导汇报情况,反而有意无意地站在了领导的位置上指手画脚,虽然感觉很爽,却引起了领导的极度不满,从而葬送了自己在公司的前途。

我的一个朋友曾向我哭诉说:他是公司的元老级人物,因而得到领导的倚重。有时,他也常对公司的事情做出决定,领导似乎很欣赏他的这种魄力。但是,后来,发生了一件事情让他们很不愉快。

有一次,领导让他给一个客户发传真,提出要终止合作。但是他感到领导是在气头上做出的事,很不理智,因而就暂搁一边。几天后,领导为难地跟他说:“上次因为一些小事,我就要和那个客户断绝往来,还让你给对方发了一份传真。想来这是气过头了,竟做出这种傻事,摆在商海混了这么多年了。”

他一听,得意地说:“那个传真我根本就没发。”

“没发?”领导诧异到,“为什么?”

“我认为那个传真欠妥当,所以我没发。”

领导又问:“上周我让你发给欧洲的那几封信,你发了没有?”

他说:“我都发了。我知道什么该发,什么不该发。”

领导一时无语,闷坐了一会儿,气冲冲地走出办公室。

从那以后,领导对他不冷不热,逐渐疏远,而他也自感无趣,主动辞职,又在另外一家公司从头干起。

“你说这是为什么呀?我不是为他好吗?”朋友委屈地问我。

我说,“因为你事后未能将自己所做的向领导汇报,其实,当时你就不能擅自做主。”“可我不也是为了公司的利益吗?”朋友还是没有明白。

领导在意的不是你做事的结果,而是你站在了他的位置上。很多人,尤其是那些初涉职场的年轻人都不懂得这个道理,就是在工作中,无论你与领导的关系多么亲密,你也不要逾越与领导之间的界限,该领导决策的事情,就一定要领导拍板。

有些人和领导关系密切,对公司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因而深受领导的赏识和重用。久而久之,他们就消除了与领导之间的界限,不自觉地站到了领导的位置,擅自为领导做起主来。虽然你的出发点是善意的,是为领导分忧,也是为了维护公司的利益,但即使你做对了,领导心里也会不是滋味,更不可能接受这样的事情,因为作决定的应该是他,而你不过是一个执行者。

上司永远是上司,虽然是些小事,但你擅自替领导做主,就成了大事,你无视领导的权威,就是对领导的轻视。关系全局的重大事情,即使时间紧迫或出差在外,也不要擅自做主,必须请示后再作决定。主动向领导请示和汇报工作,不明白或吃不准的,不要擅自做主。

你必须时刻牢记一条:上司永远是决策者和命令的下达者,无论我们对自己的判断力多么有信心,也不管你代替上司决定的事情有多细微,都不能忽略上司同意这一关键步骤。否则,上司会对你产生排斥感和厌恶感,认为你不懂职场规则,继而不再信任你。如此一来,你又谈何发展呢?

我们提倡在工作中自动自发,也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也需讲方法和时机的,而不是一味地蛮干。若是这样,你靠加班加点所换来的给领导的好印象,都会遭到贬值。所谓“一招不慎,满盘皆输”,莫过于此。

一句箴言:千万不要在不该说的时候说,在不该做主的时候做主。

第六章 打造高效合作团队

高效团队建设是合作的高层次要求,是一个微观与宏观的问题。微观即是与人合作的细节,宏观就是我们搭建的团队。高效团队是我们参与与人合作的目的和归宿,也是我们个人发展的保证。

在团队建设过程中,我们不要认为那是领导的事情,或者自己无力回天,我们都是团队的建设者,因为团队是我们生存发展的载体。你可能认为没有这个团队还有下一个团队等着你,其实怀有这样想法的人,永远不会找到自己的团队,也不会有长足的发展。因为没有哪个团队可以将你留下来。

同类推荐
  • 带队伍:中基层管理者统驭力法则

    带队伍:中基层管理者统驭力法则

    如何统驭下属、管理公司,是中基层管理者面临的重大问题。《带队伍:中基层管理者统驭力法则》从“信任”这一管理学的关键词入手,详尽剖析了统驭下属、管理公司的各个要点,提出“做员工信任的领带,做员工信任的公司,营造相互信任的企业文化”的管理概念,为中国当下的管理实践注入了新的活力。
  • 差距:市场导向的战略营销管理

    差距:市场导向的战略营销管理

    本书共六篇,内容包括:战略的视野、战略营销定位、战略营销情报的差距与弥合、战略营销资源的差距与弥合、战略营销能力差距与弥合、战略营销执行差距与弥合。
  • 非同凡想:乔布斯的创新启示

    非同凡想:乔布斯的创新启示

    七条另类的成功法则为您揭开乔布斯和苹果公司的创新秘密。所有法则都建立在加洛本人对于苹果公司的数据研究和分析,以及对于乔布斯本人采访的第一手资料。这些法则背后的非凡创想适合于一切商业公司,无论这些公司是大是小。【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想要阅读更多内容,请购买正版实体书。】
  • 社会网络视角下的渠道权力结构与策略研究

    社会网络视角下的渠道权力结构与策略研究

    本书将社会交换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与社会网络理论相结合,从网络的视角来研究渠道关系网络中渠道权力结构的确定及其影响因素。
  • 当好经理管好钱

    当好经理管好钱

    本书全方位地阐述了职业经理人应具备的财务知识,包括财会法规、财务管理和会计基本常识、筹资管理、采购管理和成本管理、销售管理和投资管理、怎样读会计报表、企业预算和内部控制、以及纳税筹划等。
热门推荐
  • 末世来的女王

    末世来的女王

    夜曼在一次围剿丧尸行动中死去,没想到再次醒来,她重生到了一个类似地球末世前的世界。
  • 太乙传说

    太乙传说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颗属于他自己的本命星辰,或贫瘠或富饶,或荒芜或繁荣,或死寂或昌盛,种种不一,却需要武者自己去成就不一样的精彩。唐杰,在当年‘天道’陨落之地,得到了天地孕育的《天经地典》中的《太乙长生经》。自此,他将塑造出一章流芳万古的传奇,一段万灵皆知的传说,一曲震慑神魂的战歌!
  • 镜中眉

    镜中眉

    宸国末年,四海纷争,外有强敌,内有劲匪。自古英雄出少年,如今美人亦爱英雄。他说,愿你与我携手共享盛世。她说,但求在乱世中平安顺遂。前代的恩怨纠葛,现世的倾轧诡谲,他与她将如何偕老白头。
  • 踏着失败走向成功

    踏着失败走向成功

    本书内容包括:有梦想才有远方、心怀梦想、追随梦想、为梦想打工、怎样走出沙漠、飞向自己的目标、埋下逐梦的种子、奔向成功的门等。
  • 倾城舞之风流少主

    倾城舞之风流少主

    新文:《逃婚小嫁娘》,希望大家支持笔名修改:青宸
  • 渡灵人之巫灵

    渡灵人之巫灵

    她叫巫灵,自打她有记忆以来就一直和奶奶相依为命,自己拥有阴阳眼,可以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东西!从一开始的慌乱害怕到现在的泰然处之,这一切也要归结到一直潜心教导她御鬼驱鬼的奶奶。奶奶说既然上天给了她们不同于别人的地方她们就要承担那份不一样的责任,所以她们便有了渡灵人的称号。奶奶还说过,其实每个执念太深的鬼魂大多都是生前可怜之人,让她能帮的就尽量帮一下。可这么多年过去了,她看得太多,她做不到像奶奶那样总是无怨无悔的去帮助那些执念太深不愿离去的鬼魂,她只知道人心不轨,幽魂不散。作为渡灵人更不是她自愿的,那么,一切就得照着自己的来。(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嫡女重生之凤乱天下

    嫡女重生之凤乱天下

    前世,她为爱付出一切,放下尊严,下嫁给傻子,只为助心爱之人登上最高位。一剑穿心,才发现自己的真情不过是一场笑柄。众叛亲离,唯有他不离不弃,护她于身下,被人践踏而死。一朝重生,她不复柔情,心狠手辣,只为复仇。再次相遇,她只想默默守护,然而,当他不再痴傻,霸气归来,她又该作何选择,是离开,还是携手并肩,傲视天下。。。(本文纯属虚构)
  • 流年流年清且浅

    流年流年清且浅

    傍晚我行与市中心的街边,耳机里播放着我最喜欢的音乐歌曲,看着街道两旁红火的餐馆和歌厅,望着灯红酒绿的城市夜景,伴着吹拂于我脸庞的清阵阵风,不禁让我想起了那些流年,微微清浅…
  • 这个qq会杀人

    这个qq会杀人

    最近我加入了一个游戏群,在一次怪异事件后,接下来的遭遇越来越离奇诡异,身边的人一个接个离奇死亡,死法惊怖,最终,死神青睐上了我,而我,又将如何死去?
  • 人之废除

    人之废除

    《人之废除》是英国作家C.S.路易斯于1943年在杜伦大学的演讲稿,于同年出版,副标题为“从高中英语教学出发反思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