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13800000002

第2章 “一 诊病圣手”

扁鹊,本姓秦,名越人,勃海郡郑(今河北任丘)人,春秋战国时期医学家。年轻时曾向长桑君学医。作为一名民间医生,他经常往来于齐(山东)、赵(河北)、秦(陕西)、周(河南)等地行医。治疗妇女、小儿、老年疾病,医术高明,擅长针灸、方药综合治疗技术。

主讲人简介

孙立群,1950 年4月出生于天津市。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史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所开课程有“中国古代史”、“魏晋南北朝史”、“中国古代士人史”等。参与编写教材专著十多部,发表论文多篇。

代表作有《中国古代的士人生活》(商务印书馆)、《解读大秦政坛双星——吕不韦与李斯》(中华书局)等。

扁鹊是我国中医理论的奠基者,他以自己的实践首创了中医的“四诊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望、闻、问、切”,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诊断体系。扁鹊的一生,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司马迁在《史记》当中专门写了扁鹊的传记。因此,扁鹊是中国古代第一个进入正史的医生。

可是,这样一位在中国医学史上地位极其重要的名医,却留给后人太多的谜团。比如他为什么会有三个名字,而究竟哪一个是他的真实名字?他到底是什么时代的人?他妙手回春的奥秘又究竟在哪里呢?

祖国医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我国医学发展史上,出现过许多杰出的医学家,他们以自己高超的医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为我们所崇敬。我给大家介绍一位先秦时期的著名医学家,他叫扁鹊。

我们先讲第一个问题,关于扁鹊的三个名字和他生活的时代问题。

《史记》在讲到扁鹊的时候,一开始是这样一句话,“扁鹊者,勃海郡郑人也。”扁鹊,是勃海郡郑人。郑在哪儿呢?在今天河北3的任丘一带。又说“姓秦氏,名越人”,这里出现了扁鹊的第二个名字:秦越人。就是说扁鹊又叫秦越人。

在《史记正义》里,说扁鹊是“家于卢国”。卢国也是在齐国的勃海,即现在山东的长清一带。所以,他又叫卢医。

由上可知,扁鹊有三个名字:扁鹊、秦越人、卢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现在普遍的看法是,扁鹊是传说中上古时期的一位医生,他到处行医,治病救人,人们非常尊敬他。因为他来了以后,热心给人治病,把人们的病都治好了,所以人们就把这个医生比作一只能给人带来喜讯的喜鹊。由此可知扁鹊是一个传说的人物。

而秦越人,应该说是确有其人,他就是《史记》上说的,在勃海郡郑的一个大夫。卢医则是指他出生的地方在卢国。

有人认为,扁鹊是古代医术高超者的一个通用的名词。秦越人到处行医,受到人们的尊敬,因此也被称为扁鹊。

因此,可以说,扁鹊原来是个传说中的人物,但是由于他和秦越人合为一体,就成为一个令人非常可信的人物了。

不过,有一个问题却一直困扰着人们,那就是扁鹊生活的时代十分模糊和混乱。那么,扁鹊究竟是什么时代的人?有关他生活年代的记载又为什么会出现模糊和混乱的情况呢?

记载扁鹊的材料除《史记》外,还有《战国策》、《韩非子》、《论衡》①、《列子》②、《说苑》③等古籍,这些材料中记载的扁鹊活动的时间跨度很大。

如记载最早给蔡桓公治病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前695年;给虢太子治病的时间在公元前655年左右;给赵简子治病,在公元前501年前后;给齐桓侯看病,在公元前385年到公元前357年之间。

《战国策》记载的扁鹊见秦武公,大约在公元前309年,这是他看的最后一个病人。如此一算,扁鹊活动的时间范围在三百多年之间,这显然太离谱了,人不可能活这么大岁数。所以,人们很难断定,扁鹊究竟是什么时代的人。

我认为,秦越人作为受百姓欢迎的民间医生,人们已经赋予了他许多传说的色彩,因此有些活动肯定不是他所为,而是后人附加上去的,甚至有张冠李戴的可能。那么,扁鹊究竟是什么时代的人呢?

界定扁鹊生活的大致时代,有以下几个方法:

第一,依据《汉书·古今人表》。班固①在《古今人表》里面,把上古到秦朝的大约一千四五百人都列入表中。他根据这些人的人品高低排列,并把扁鹊和赵简子、越王勾践放在同一时代。赵简子即赵鞅(?—前465 年),春秋末年晋国正卿。越王勾践(?—前456年),越国国君。如此看来,扁鹊应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人。

第二,从扁鹊行医的故事中选择最可信的一个,来界定扁鹊活动的具体年代。不少人认为他到秦国见秦武王的事较为可信,因为他是在秦国被害的。因此把扁鹊的生卒年代定在大约公元前407年到公元前310年比较合适。

第三,如果很难准确地考证出扁鹊的活动时间,说他是春秋战国人就可以。他治病的故事,有真事也有不少是寓言,有的可信,有的不可信,不用太较真。我主张这个说法。

关于扁鹊的医术,史学界一般认为,他是在长期的医学实践中,刻苦钻研,不断总结,才使得其学识与医术达到了常人难以超越的高度,最终成为流芳千古的一代名医。那么,扁鹊究竟有着怎样的医术?他对我国医学到底有着怎样的独特贡献呢?

扁鹊在中医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我们暂且不说今人对他的评价,看看古人对他的评价就知道他的名气了。汉初,扁鹊就已经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了,人们常常在话语中提到他。汉初陆贾在《新语》中说,现在社会在发展变化,不要光看过去已有的东西,新的东西总是会不断出现的。他说,“书不必起仲尼之门,药不必出扁鹊之方”。意思是,社会在变化,各种新的东西不断出现,读书不是只能读孔子等人写的儒家经典,其他的书也可以读;药方不是只能沿用扁鹊所创制的,其他的药方也可以试用。这说明在当时人看来,孔子、扁鹊,这两个人是可以相提并论的。

还有一个故事,是刘邦讨伐叛乱的英布。在战斗中,刘邦中箭负伤,伤口越来越严重,吕后就给他找了一个医术非常高明的大夫,但刘邦坚决不治。他说,我以平民百姓的身份提三尺之剑取天下,这是天命,我现在身体受的这个伤,就是扁鹊来了也没用,我不治!这说明在当时人们的口头语当中,一说起治病的大夫,最棒的就是扁鹊。所以,刘邦一张嘴,就说扁鹊来了我也不让他治。这说明扁鹊的名声在汉初已经很高了。

晋代有一位炼丹家叫葛洪①,说扁鹊是“治疾之圣”,就是治疗疾病的圣人。结合扁鹊的医疗实践,我觉得这个评语并不过分。在中医治疗法的几个关键的环节,扁鹊都有开创之功。

首先,扁鹊是切脉大师。中国古代的医学家,早就发现了人体血脉的这种跳动和心脏是同步的。在人们长期的实践基础上,切脉就逐渐科学化,而在这个过程中,扁鹊有他的独到之处。

司马迁曾说:“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天下谈论诊脉这个事,是从扁鹊开始的。扁鹊切脉是非常准的。

有一次,在晋国总揽朝政的赵简子,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人们都非常害怕,于是就把扁鹊找来了。《史记》记载:“扁鹊入视病,出。”是说进去以后看了看,然后就出来了。乍一看,非常简单。那扁鹊是怎么给赵简子看病的呢?号脉。扁鹊说,病人的身体没有问题,他现在虽然昏迷不醒,但是脉搏跳动很正常。你们不用大惊小怪,不出三日,他一定能够醒来。我们虽然没有看到他如何给赵简子看病,但从他说的话,就知道他给赵简子号脉了。扁鹊的话很准,两天半过后,赵简子终于醒了。这说明扁鹊号脉是很准的,他通过脉象可以断定一个人的身体状况。

在扁鹊之前,不是没有切脉这一诊断技术,相反,中医先辈们很早就通过脉象来了解病情,只是过去切脉,是顺着人体的血脉一点一点由浅到深地去摸,比较麻烦。为什么人们对扁鹊切脉的评价这么高,是因为他发现了切脉的一个最关键的部位:寸口。现在中医切脉都是摸手腕,手腕处即是寸口。据说,扁鹊也曾经用传统的切脉方法,顺着身体的血脉摸,既简便又准确,可见在脉诊上,扁鹊有他的独到之处。正是从这个角度讲,司马迁才说“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所以这是扁鹊的一大贡献。

司马迁认为,中医的脉学是从扁鹊开始的。对于这样的评价,后世学者也有不同的见解。他们认为,春秋战国时期,脉诊就已经达到了相当水平。当时的重要医学著作《黄帝内经》①和稍晚的《难经》②中,已经对脉诊有许多详细的论述。这些都说明早在两千多年前,脉学已成为我国古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了。

那么,除了脉诊之外,扁鹊行医的神奇之处又表现在哪里呢?

有一个故事,可以说全方位地展示了扁鹊的医术。

据《史记》记载,有一次,扁鹊带着几个学生路过西周分封的一个诸侯国虢国,在那里,他们听到大街小巷都在传,太子死了!人们都感觉到很震惊。扁鹊想了解实情,于是一边走一边问。走到王宫门前,遇到一个中庶子,中庶子是王宫的侍卫大臣,就是国王身边的人,扁鹊问,虢太子是怎么死的?中庶子说,太子的病是血气运行错乱,疾病突然猛烈地爆发在体表,使内脏受到了伤害。人体的正气不能战胜邪气,邪气蓄积而不能疏泄,导致阳脉缓慢,阴脉急促,突然昏倒而死。

扁鹊根据自己的经验,觉得太子不是真死,他说,他死了多久了?中庶子说,从鸡鸣到现在。扁鹊又问,收殓了吗?中庶子回答说,还没有,他死去还不到半天呢。

扁鹊觉得更有希望,就很郑重地对中庶子说,请禀告你们的国君,我是齐国勃海的秦越人,以行医为业,未曾拜见过贵国大王,也没有给大王效过力,请你立即禀报大王,就说我能使太子复活!

中庶子知道秦越人很有名望,但不相信他能把死去的人救活,以为他说大话,于是很不以为然地说,先生该不是胡说吧?太子已死,怎么可能复活呢!

接着中庶子谈起上古名医俞跗,说他的医术如何高超。他说,俞跗可以顺着五脏的腧穴,然后割开皮肤,剖开肌肉,疏通经脉,结扎筋腱,按治脑髓,触动膏肓,疏理横膈膜,清洗肠胃,洗涤五脏,修炼精气,改变神情气色。先生的医术如能像俞跗那样高明,那么太子就能再生了;不能做到如此,就别用这样的话欺骗刚会笑的孩子。

扁鹊尽管对中庶子的话很反感,但并没有着急,只是感慨地说,您说的那些治疗方法,就像从竹管中看天,从缝隙中看花纹一样小而不全。我行医多年,像太子这样的病人见过很多。只要知道体表的病,就能推断内脏的病;只要知道疾病内在的原因,就能推知外在的表现。我决断的方法很多,不会只停留在一个角度看问题。你如果认为我说的不真实,你现在就进宫去看看太子,你会发现他的耳朵还有听觉,鼻翼还在微微张动,顺着他的两条腿往上摸,还会感觉温热没有消失。

中庶子听扁鹊说得这么肯定,不禁惊呆了,他赶紧进宫,把扁鹊的话禀告国君。国君又惊又喜,立即传令请扁鹊进宫。他对扁鹊表示感谢,说着还掉下了眼泪。

扁鹊根据大家谈论的病情,断定太子并没有死,他说,我认为太子的病是“尸厥(假死,类似昏厥)”,此刻他正处于昏迷状态,手脚冰凉,脉搏微弱,乍一看就像死了一样,其实并没有死。懂得五脏六腑道理的人就可以治好这个病。

国君听了大为折服,马上请扁鹊进太子的房间治病。扁鹊来到太子面前,仔细观察了太子的气色,给他切了脉,又解开太子的衣带,摸了摸太子的胸口。然后,叫弟子子阳磨好针具,在太子头顶中央凹陷处的百会穴上扎了针。过了一会儿,太子果然苏醒了。扁鹊又赶忙调和了两种药,让弟子子豹用它热敷太子的腋下,经过这样的治疗,太子终于完全清醒了,不久居然能坐起来了。扁鹊又留下药,要太子按时服用,二十多天以后,太子的身体完全恢复了健康。

扁鹊使太子起死回生的消息迅速传开,人们奔走相告,见到扁鹊的人都对他赞不绝口,扁鹊只是笑笑,说,我秦越人并没有起死回生的本领,太子本来得的就不是死证,他是可以活下去的,我只不过帮助他重新坐起来而已。

治疗虢太子的病例,全面展示了扁鹊的高超医术,望、闻、问、切,“四诊法”全部用上了。“望”,走到太子身边近距离观察;“闻”,走近后自然得知了太子的气味;“问”,问中庶子、问路人,了解太子的病情;“切”,这是诊断太子病情的重要环节。扁鹊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对证下药,药到病除。望、闻、问、切,在治疗虢国太子的过程中展示得淋漓尽致。

从史书所记载的扁鹊治病案例中可以看出,扁鹊在诊视疾病时,已经应用了中医全面的诊断技术,即后来中医总结的“四诊法”: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当时扁鹊称它们为望色、听声、写形和切脉。

在“四诊法”中,望诊居于首位,十分重要,也十分深奥。扁鹊不仅诊脉的能力非同寻常,望诊的技术更是出神入化,而最能表现扁鹊这一绝技的就是已经编入中学教材的《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究竟是如何树立扁鹊的神医形象的呢?

在中医四大诊法当中,望诊是医疗实践的第一步。如果人有病,往往会使脸色、皮肤、神色发生变化。“望诊”就是察看气色和形态,以便了解疾病发生的部位以及轻重程度。《扁鹊见蔡桓公》就是扁鹊望诊的典型例子。

不过在文献中,《韩非子》一书写的是见蔡桓公,《史记》写的是见齐桓侯,但是具体过程差不多。究竟扁鹊见的是哪位,研究文章很多,各说各理,至今没有统一的意见。我认为这则故事本来是一个寓言,其目的不在于见了哪个国君,而在于这个故事所反映的问题和深刻意义。所以,我们姑且说扁鹊见的是桓公或桓侯吧。

下面我们先看看这个故事。

一次,扁鹊拜见蔡桓公,他站在那里,观察蔡桓公的脸色,看了一会儿,说道:“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腠理是指皮肤肌肉的纹理。意思是,您的皮肤肌肉的纹理间有点小病,不医治恐怕要加重。桓公说:“寡人无疾。”扁鹊离开后,桓公对左右的人说,医生总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此炫耀自己的功劳。

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他再次观察桓公的气色,对桓公说,您的病已到了血脉里,再不医治,会更加严重的。桓公还是不理睬,扁鹊只好扫兴地走了,桓公很不高兴。

又过了十天,扁鹊再次进见,他看到桓公的情况越发严重了,对桓公说,您的病已到了肠胃,再不医治,会更加严重的。桓公还是不理睬。扁鹊只好离开,桓公又很不高兴。

又过了十天,扁鹊再入宫,一见到桓公,转身就跑。桓公赶忙派人去追,问扁鹊为什么跑。扁鹊说,皮肤肌肉纹理间的病,用热水焐、用药热敷,可以治好;血脉里的病,可以用针灸治好;肠胃的病,可以用酒剂治好;骨髓里的病,即使是司命神(管人寿命的神),也是束手无策。桓公的病现在已到了骨髓,所以我不再过问了。

过了五天,桓公浑身剧痛,派人去寻找扁鹊,扁鹊已逃到秦国去了。不久之后,桓公就死去了。

这就是家喻户晓的扁鹊望诊的故事。这个故事非常经典,其价值在于:

第一,从名医扁鹊的角度看,反映了他高超的望诊医术和对病人的关心,虽然桓公一再拒绝治疗,但扁鹊一直忠告他,直到最后桓公执迷不悟,失掉机会,扁鹊才放弃了治疗。

第二,从疾病治疗的方法上看,符合医学原理。扁鹊认识到人体有腠理、血脉、肠胃、骨髓等组织结构,并且具有层次性,人体感受邪气发病后,疾病的演变也是按这一层次顺序由表及里、由轻变重逐渐发展变化的。扁鹊在分析蔡桓公的病情时说:“疾之在腠理也,汤熨之所及也;在血脉,针石之所及也;其在肠胃,酒醪之所及也;其在骨髓,虽司命无奈之何。”这段话包含了人体解剖组织结构、疾病的发展变化规律、治疗疾病的法则及具体方法等医学思想。所以,治疗疾病自然是越早越好。

第三,从蔡桓公的角度讲,他讳疾忌医——接二连三地丧失了治疗的机会。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有病须早发现早治疗,切勿耽搁病情。由此引申出的道理有以下几个:

第一,对待缺点、错误,应该防微杜渐。

第二,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要拒绝批评和帮助。不可主观猜忌,切勿拒绝忠告。

第三,要见微知著,及早提防。谨慎对待,避免困难。韩非子讲这个故事时,由拒绝治疗的病人联想到治国问题,国家出现问题如果不及时整改,任其发展,就会后患无穷。这个故事的寓意十分深刻。

那么,在见桓公的过程中,扁鹊的态度有没有问题?我读过一篇文章,题目是《怎一个“逃”字了得!》。文章认为,扁鹊发现桓公有病,不是耐心解释,积极治疗,而是仅仅说说,并不作耐心细致的解释,到最后却一跑了之。

文章批评扁鹊:“扁鹊,一代名医,今见死不救,逃秦自保,实不可取。”文章还说:“初见彼病,未尽其职,是为不智;卒而逃秦,是为不仁。不智不仁,医德安在哉?”

也许大家对这篇文章可能会有不同意见,或赞成或不同意。

我认为,从韩非子的这则寓言的本意看,重点讲的是桓公执迷不悟,由此影射腐败国君,对国家问题不思改正,醉生梦死,最后终于亡国。而医术高超的扁鹊(也可指有抱负的改革家),意见不被采纳,人不被重用,良好的愿望最终破灭,只得愤然离去(人才流失)。从这个角度讲,扁鹊不应该受到指责。他离开蔡桓公,远赴秦国,是明智的选择。

平心而论,扁鹊为了桓公的病情,曾三次参拜桓公,好言相劝,苦口婆心,为此还忍受着桓公“医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为功”的奚落和侮辱,他对桓公态度是真诚的。当桓公病情恶化到已无药可救时,扁鹊当机立断,“望桓公而还走”。当“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的时候,扁鹊却“已逃秦矣”——已经没希望了,还要他治,治不好,不就倒霉了吗?扁鹊知道桓公已贻误了治疗时机,无力回天,即使自己留下来全力救治也无济于事,最好的办法就是一走了之,这足见扁鹊的机智和果断。

当然,如果非要找出扁鹊在此事中的不足,那可能是他应该把桓公的病情向他的家人或周围的人讲清楚,让他们帮助他做桓公的工作。如果扁鹊这样做了,桓公就会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接受扁鹊的治疗,及早康复。可照这样说,那还叫韩非子的寓言吗?

早在两千多年前,扁鹊就能从齐桓侯的气色中,看出病之所在和病情的发展,这是很不简单的。所以,汉代著名的医学家张仲景赞赏地说:“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

扁鹊在自己的医疗生涯中,不仅表现出高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还表现出高尚的医德。他谦虚谨慎,从不居功自傲。如他治好虢太子的尸厥证后,虢君十分感激,大家也都称赞他有起死回生之术,扁鹊却实事求是地说,这是患者并没有死,我只不过消除了他的重病,使他恢复了原来的状态而已,并没有起死回生的本领。

还有一个故事,说魏文侯曾问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谁的医术最好呢?扁鹊说,大哥的医术最好,二哥的差一些,我的医术是三人中最差的。

魏王不解地说,请你介绍得详细些。扁鹊解释说,大哥治病,是在病情发作之前,那时候病人自己还不觉得身体有恙,大哥就开出药方,铲除了病根,这使得他的医术难以被人认可,所以没有名气,只是在我们家中被推崇备至。我的二哥治病,是在病初起之时,症状尚不十分明显,病人也没有觉得痛苦,二哥就能药到病除,这使乡里人都认为二哥只是治小病很灵。我治病,是在病情十分严重之时,病人痛苦万分,病人家属心急如焚。此时,他们看到我在经脉上穿刺,用针放血,或在患处敷以毒药以毒攻毒,或动大手术直指病灶,使重病患者的病情得到缓解或很快治愈,所以我名闻天下。魏王大悟。

这就是“良医治未病”的故事,说的就是扁鹊的大哥。这也是一个寓言故事。究竟扁鹊有没有两个哥哥,现在无从考证。但是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已经超出了治身体之病这个问题,可以引申为治理国家或做事情,一定要从小处抓起,要防患于未然,不要等问题大了,造成损失了才去做。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治未病”。我觉得从扁鹊的故事中,人们除了学到了中医的一些原理,更多的是还感觉到那些病例、病案,包含了许多社会意义和政治意义。

我们今天谈扁鹊,特别明显地感觉到,这位医学家确有许多值得我们尊敬的地方。但是,由于年代久远,文献记载也不一样。所以,围绕扁鹊,又有许多目前还没有得到大家完全认同的结论,也就是说在扁鹊身上,还有许多谜团。关于扁鹊还有哪些未解之谜,他对祖国的医学还有哪些贡献,请看下一讲。

①《论衡》,东汉王充的无神论著作。据王充自述,《论衡》旨在对古往今来一切学说、思潮加以衡量,评论是非,铨定轻重。

②《列子》,道教经典。相传为列御寇所作。《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书有八篇,已亡佚。今存《列子》一书据考应为魏晋时玄学家伪作。

③《说苑》,西汉刘向的著作。刘向根据皇家藏书和民间图籍,按类编辑的先秦至西汉的一些历史故事和传说。

①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 人,班彪之子,东汉史学家。代表作:《汉书》。

①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东晋道士,道教学者,炼丹家,医学家。著有《抱朴子》、《金匮药方》、《神仙传》等。

①《黄帝内经》,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经典著作,后世简称《内经》。该书内容丰富,从脏腑、经络、病因、病机、诊法、治则、针灸、方药等方面,对人体的生理、病理及疾病的诊断、治疗作了较系统的论述,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②《难经》,中医理论著作。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该书以问难的形式,即假设问答、解释疑难的体例予以编纂,故名为《难经》。常与《内经》并提,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古典医籍之一。

同类推荐
  • 三国之争锋天下

    三国之争锋天下

    上兵伐谋,体会演义的精彩!热血激情,还原历史的真实!主角的正能量带你领略他的三国之路!武将养成,领地建设,打造特种部队!
  • 退后一步是家园

    退后一步是家园

    本书内容包括:苍穹之魂——抗战中的空战、铁甲威龙——中国战车部队的故事、白山黑水——抗联的战斗、铁流天下——八路军之战、威霸天南——中国远征军掠影、荧屏硝烟——抗日电影解析。
  • 文人遭遇皇帝

    文人遭遇皇帝

    中国文人,有一种奇特的品质,无论其为大名人,还是小名人,无论其 为好死者,还是赖死者,应该说百分之九十点九,都以维系数千年的中华文 化自任,绝不敢让这一线香火断绝在自己手中。对中国文人来说,功名,财富,声望,褒誉,是暂时的,只有闪烁着你 的壑智,活跃着你的思想,当然,还有流露着你的才华的作品,才是永久的 。这也是软弱的中国文人,最终能够在精神上胜于强大的秦始皇、汉武帝、 朱元璋、康雍乾这些帝王的原因。《文人遭遇皇帝》保持了李国文“直抒胸臆”的一贯特点,文笔犀利、开阖纵横,畅 快淋漓地抒发着作者对皇权、地位、荣誉的别样诠释。
  • 穿梭千年闯三国

    穿梭千年闯三国

    每个人都有一个不一样的三国情结,也有各自喜欢的君主、谋士或是武将,每个人的角度不同,三国这段历史的韵味就不同。
  • 军师之我是三国庞士元

    军师之我是三国庞士元

    本书假托“凤雏重生”这个并不新颖的题材,思维重点其实并不在三国史上,而写的是军师。“军师”这个题材,也被众多的文学作品所曲解过了,古代军师并不能等同于谋士,他得要打仗,往今来的军师,其思想过程大多有雷同的地方:孙武、孙膑、吴起、庞统全不是带兵打仗冲锋陷阵的将军,但他们靠独特的思维解决了一切。本文就能给你这样的启发,若你回到了三国,当了庞统,必然要走这条路,如果你相信科学的话。庞统是一个传奇人物。他在历史上和诸葛亮齐名,但他在军事才能上强于卧龙。本文就能清楚的告诉你凤雏如何强过了别人,尽管本书写的不成熟,不完美,但应该有用。
热门推荐
  • 网游之圣龙游侠

    网游之圣龙游侠

    孙一鸣进入了一款虚拟网游,成为了光的使者,从此脚踩着敌人的尸骨,走上游戏的巅峰,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孙一鸣指着一群人说:“现在你们有两个选择,一,我单挑你们一群,二,你们群殴我一个。”那群人哀嚎“救命啊,他是个魔鬼········
  • 王源,缱绻星空

    王源,缱绻星空

    我们都曾遇到过一个少年,给予过我们温暖与欢笑,又给予我们心碎与冰凉。最美的愿望都是一厢情愿的,我走了很远很远的路,偷偷掉了很多很多的眼泪。你是我最美的愿望,你是我的一厢情愿。
  • 王小山的妖孽生活

    王小山的妖孽生活

    一个采煤大省的非典型性富二代,一个普通大学生的妖孽小生活,不青春,不热血,不跋扈,不浪漫。
  • 无上星路

    无上星路

    无尽宇宙,茫茫星海,星辰浩瀚;每颗星辰都有它自身的星相,修炼者引无尽星辰之力,凝聚星辰于体内;战星海,扩星域,探黑洞,穿梭于各个星辰之间。在这个星相纵横,天才遍地,以力服人的时代,成林默默地踏上了他自己的星辰之路……
  • 精品美味西餐

    精品美味西餐

    西餐范围很广,大部分读者希望在家做出美味的西式风味的菜肴,却苦于看不懂异于中国菜的烹调程序与找不到食材。美食无国界,是近几年的餐饮潮流,当大家懂得一些西餐基本诀窍之后,很多活泼生动的变化与创意,自然会无限延伸而来。期待着新的发现与喜悦!
  • 狗爷的悠闲生活

    狗爷的悠闲生活

    “老天爷,要是还有下辈子,我他娘的发誓,打死也不要做人了,我宁愿做一条狗!”江岸上的杨显仰天咆哮。“霹...!”乌云密布的上空一道闪电劈到了杨显的身上,他成功的变成了一只狗!“叮...游戏系统开启!”虚拟屏幕上出现了一个非常可爱的小金人,一脸傲娇,道:“伟大的萨科大人我完成了你的愿望,嘻嘻,你不用感谢我!”我感谢你大爷!一只宠兽狗,一个游戏系统,故事从这里启程。
  • 让你爱得明白的婚恋心理学

    让你爱得明白的婚恋心理学

    男人有男人的心绪,女人有女人的心思,男女心理千头万绪、幽微奇妙。两性的婚恋世界,交织着心理的磕磕绊绊,充满着心灵的冲突对抗。两性婚恋的过程,就是一个心理困惑不断滋生、心理矛盾不断激化的过程。能否顺利解决这些心理困惑和矛盾,将决定恋爱中的男女能否拥有美满幸福的婚姻。《去梯言—让你爱得明白的婚恋心理学》由心理学入手,从两性心理差异、两性交往心理、择偶心理、爱情心理、婚姻心理、家庭生活心理等方面系统解读婚恋中男女的心理问题和困惑。
  • 自由谈文学

    自由谈文学

    本书收录了作者的《难得潇洒》、《“好汉奸”论》、《文人风骨》、《街上流行》、《文人的怪》、《话说王伦》等三十余篇文学评论。
  • 幽兰葬梦月光倾城

    幽兰葬梦月光倾城

    【静溪写文组Mint柠丶著】这年头了还会有学生会这玩意儿?妈的,凭什么我要进学生会啊!“凭你是我的人~”“你总会和我在一起的!”浅幻歆,看着吧!
  • 腾龙之修真酷少年

    腾龙之修真酷少年

    不知道好不好,随便了.实在不好看就当消遣算了.请大家留意我的新书《浑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