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07400000011

第11章 香自苦寒来(6)

1918年,高士其考取了清华留美预备学校。13岁的高士其,怀着强烈的求知欲,跋涉1000多公里,来到北京。这千里之行,使高士其看到了旧中国的现实:贫穷、落后、多灾、多难……高士其心里想:赶快到美国学会新科学,用新科学来拯救苦难的祖国和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

一进学校,高士其便天天处于紧张的学习之中。1925年,高士其终于毕业了。毕业时,高士其的学习成绩在全班名列前茅。他最喜欢化学,抱着“化学救国”的愿望,被保送到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化学系学习。

高士其在威斯康星大学学习了一年,成绩超卓,于1926年夏转入芝加哥大学化学系四年学习。

1927年暑假以后,高士其成为芝加哥大学医学研究院的研究生,读医学博士的功课。第二年,他被芝加哥大学聘请为细菌学系试验室助理。起初,高士其研究的课题是“食物毒细菌”。高士其对于科学,富有献身精神。他为了研究食物毒细菌对人体究竟是怎样危害的,竟然亲自吞食了一种“BAertrycke”的病菌菌液。吞食以后,他做了仔细的记录。他的老师和同学都为他担心,同时又被他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所感动。

1928年暑假后,高士其回到芝加哥大学医学研究院,开始研究脑炎病毒。一天,高士其在实验室打破了一只装有甲型脑炎病毒的瓶子,解剖患有甲型脑炎的豚鼠时,又不慎割破了手指。于是,甲型脑炎病毒钻进了高士其的身体。

一天晚上,高士基正在图书馆里看书,忽然眼睛不听使唤了。他以为是眼病,到眼科大夫那儿去检查,查不出病因来。后来,不仅眼病经常发作,而且每到下午,便昏昏欲睡。他的左耳变得听不清声音,有点聋了,脖子有点发硬,转头也很困难,就连手也有点发抖,脚也不大灵便了。他赶紧到校医院检查,一位神经科大夫经过诊断,认定他确实得了脑炎。他给高士其开了一张病情报告单,劝他马上停学,回国休养。

然而,高士其对困难的回答是战斗,对战斗的回答是胜利。他以惊人的毅力,继续学习。

1930年,高士其终于在芝加哥大学医学研究院读完全部医学博士课程,回到了阔别五年的祖国。

高士其来到了北京,来到了母校——清华园。老师和老同学看到高士其学成归国,都感到高兴。可是一看他病成这个样子,又都感到惋惜。有一位老同学劝高士其还是到美国养病为好,在国内那样落后的医疗条件下,是医不好病的。但高士其已把自己的病置之度外。祖国在病中,人民在病中,高士其此时所想的,是急于把自己学到的一点知识贡献给祖国、贡献给人民。

高士其在南京中央医院找到一份工作。高士其看不惯这班“商人加官僚”式的医生,看不惯“商店加衙门”式的医院,与之格格不入,便愤然辞职。高士其失业了。这时,曾在美国结为至交的李公朴伸出了热情的手。他邀高士其到家里休养,并请高士其翻译一些文章,编点儿童读物。

1935年,高士其在李公朴创办的“读书生活社”认识了艾思奇。艾思奇借给他《共产党宣言》及其他一些进步书籍。在进步力量的影响下,高士其不仅明白了一些革命道理,而且找到了科学小品文作为他沟通人民与科学及与反动派斗争的武器。尽管他身患重病,握笔困难,但仍决心拿起笔来战斗。应李公朴与艾思奇之约,他开始为《读书生活》写科学小品文,由《细菌的衣食住行》、《我们的抗敌英雄》到《虎烈拉》,高士其把政治、文学、科学熔于一炉,写出了别具一格的科学小品文。在短短两年多时间里,他写了近百篇科学小品,出版了四本科学小品集。高士其以惊人的毅力,在科学文艺土地上,吃力地耕耘着,培育出鲜艳的花朵。

1937年8月,高士其踏上了奔向延安的旅途。经过三个多月的跋涉,他终于来到日夜向往的延安。在延安,党的关怀温暖着高士其的心。尤其是受到毛主席接见以后,他的心情分外激动,他决心发奋工作,为革命献出自己的一切力量。

解放了,高士其以更顽强的毅力坚持创作,从1949年到1965年中,共创作了大约60多万字的科学小品和科普论文以及两千多行诗。17年中,他着述了《生命的起源》、《自然科学通俗化问题》,“青年向科学进军”等十几本书。

1976年以后,年逾古稀的高士其同志全身瘫痪,讲话困难,行动不便,然而他却以超人的精力忙碌着,把全部生命献给了科普事业。

志向是学习的老师,才干是学习的徒弟。

自学成才

王力是中国着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家。

王力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家庭里。当他出生时,家境已经衰落了。他勉强读完小学,由于家境的日益变化,不得不辍学了。那一年,他才14岁。

王力失学以后,就在父亲开的小杂货铺里打杂,扫地、挑水、记账、擦柜台、卸货物、什么都干。忙活一天,腰酸腿疼,他真想爬上床去美美地睡一觉。可是,他并没有那样做。他想起了小学的国文老师曾夸奖他的文章做得不错,他不甘心终止自己的学习,就忍着一天的劳累,伏在灯下,阅读家里残留的古诗文。经过这样的自学,他的诗文和书法提高很快。

那时候,在他的家乡,逢年过节文人们要聚在一起,进行对联比赛,王力居然勇登赛场,而且常常出奇制胜,压倒那些飘着胡须的秀才学士,夺魁中彩。这一来,王力的名字就闻名乡里了。一位姓李的乡绅欣赏这位少年的才华,便聘请他当了私塾先生。

王力在姓李的乡绅家里,每天给孩子上完课后,便翻开自己带来的古诗文,细细阅读起来。一天,他看书看得疲劳了,便合上书本,到院里走走。他无意中发现,在主人家一间破旧的仓库里,杂乱无章地堆满了书。他便走了进去,随手捡起一册,掸掸上面的尘土,读了起来。他竟读得入了迷,连晚饭也忘记吃了。

从这天起,他每天教完课,就钻进这间仓库,像一名寻珍探宝的勇士一样,如饥似渴地翻阅着这堆书刊。他的求知精神,使主人深受感动。主人对他说:“那些书刊,还是先父在世时从广州广雅书院带回来的,放在那里也没人看,既然你那么喜欢,就挑一些拿回去读吧!”这真是喜从天降,王力高兴得连声向主人道谢。第二天,他真的从中挑选了一部分,满满装了14箱,搬回自己的寓所攻读起来。

这14箱书,内容广泛,种类庞杂,大大开阔了王力的视野、丰富了他的头脑,对他后来能在学业上得到深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王力边教书,边自学,不久被学校聘为高小教员。这时,同他一起教书的一位老教师鼓励他说:“平心而论,根据你的才智,做高小教员也委屈了你,你应该去上大学呀!”老教师的鼓励,触动了王力好学上进的心,在同事们的资助下,凑足了路费,告别家乡,奔赴上海,进一步深造去了。

在上海,王力经过一年的认真准备,考进了北京的清华研究院。他虽然没读过中学,但是考试成绩很不错,在全部考生中名列第24位。这一年,王力24岁,正是他失学之后的第十个年头。

当时的清华研究院,师资力量雄厚,人才济济,着名学者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教授都在这里任教。经过10年艰辛自学的王力,非常珍视这个学习机会。他坐在教室里,全神贯注地听着教授们讲课,细心琢磨着他们的教学方法,决心聚众家所长,在学业上有所创造。

王国维教授讲课说理透彻,创见甚多,每次讲课完毕,还公开向学生申明,自己还有哪些地方尚未弄懂,需要继续研究。赵元任教授治学严谨,一丝不苟,通晓祖国各地的方言,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些,都给王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王力有自学的基础,又得到名师的指教,成绩进步很快。他从清华研究院毕业时,写了一篇题为《中国古文法》的论文,梁启超教授细细审读论文后,批了八个大字:“卓绝千古,推倒一时”。

王力在语言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中,所做的贡献是杰出的。他的语言学着作甚多,直到80高龄之后,仍在继续从事研究和写作。

活着不过七尺之躯,死了唯有一口棺木,只有做一番事业才可以流芳千古。

同类推荐
  • 《老子》64个人生智慧

    《老子》64个人生智慧

    本书对《老子》一书在原文解释的章句今译的基础上,结合我们当前社会的现实“请”老子直接走上讲坛,面对我们这个时代发言,与我们进行面对面的“对话”,这也是老子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延伸。本书为使哲学走出哲学家的殿堂,走向大众,加深人们作为民族文化源泉的中华古文化的认识,弘扬老子的哲学思想,在学以致用,古为今用方面作出了努力。
  • 好好活着全集

    好好活着全集

    本书内容包括:好好活着是你的使命、好好活着是一种冷静的选择、是一种坚韧的生活状态以及好好活着,给心灵一个安逸的空间等。
  • 岁月深处一支歌(让学生感受亲情的故事全集)

    岁月深处一支歌(让学生感受亲情的故事全集)

    亲情如一首永远唱不倦的老歌,古老的曲调中饱含浓浓的真爱;亲情似一杯淡淡的绿茶,虽不浓郁但却散发着淡雅的醇香;亲情似大海里的一叶小舟,于惊涛骇浪中承载着风雨同舟、不离不弃的誓言。拥有亲情,便拥有了世间一切的美好,让这浓浓的爱、悠悠的情化作一缕春风,吹来桃红柳绿,吹开心底似锦的繁花……在最无助的人生路上,亲情是最持久的动力,给予我们无私的帮助和依靠;在最寂寞的情感路上,亲情是最真诚的陪伴,让我们感受到无比的温馨和安慰;在最无奈的十字路口,亲情是最清晰的路标,指引我们成功到达目标。
  • 一日一悟

    一日一悟

    豁达安祥的生活态度深刻积极的人生哲理。人生需要自悟。自悟就是自己觉醒、自己觉悟、自己领会、自己理解。本书所撷取的短文,其内容涵盖自然、心灵、生命、爱情、婚姻、幸福、快乐、人生等方面,篇篇如醍醐灌顶,让你有所感悟、醒悟、觉悟、开悟。
  • 男人的资本全集:改变男人一生命运的十大资本

    男人的资本全集:改变男人一生命运的十大资本

    本书从实用的角度出发,介绍男人的生存和潜能,告诉读者什么样的男人将会拥有一切,什么样的男人最具生存优势。男人要珍视自己的一生酱,要不断地学习和积累,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幸福的成功男人。
热门推荐
  • 三道寻仙

    三道寻仙

    什么是仙?什么是道?仙在我手,道在我心,手执三道,仙道可期!我辈修士,不寻真仙,不问真道,当如蝼蚁!
  • 死神傲骨:绝魅风华

    死神傲骨:绝魅风华

    那年,那天,命运将她推向了深渊,从此,死神出世。她,代号死神,第一杀手,以鬼面行天下。相传,她是个面似獠牙的男人;相传,她是个面容清秀的侏儒。然而这只是传说,真正见过她的人都已和阎王聊天去了。他,身份不明,来历不明,貌似天人,身边却从没有过女人,冷酷嗜血是他的代言词,然而却对她......片段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斩草除根。我绝不容许再有人伤害我的亲人,即使是威胁也不行。”风华冰冷的双眸直视着对面的黑衣人。片段二:“你若死了,我便去陪你,碧落黄泉,生死相随,不离不弃,你听到没有。”男子浑身颤抖双眼通红的对怀中奄奄一息的绝美人儿吼道。世上最美的誓言不是“我爱你”而是“我陪你”。
  • 困在时间里的男孩

    困在时间里的男孩

    第一次写灿白文,请各位读者多提点建议哦(●v●)
  • 复仇公主PK嗜血王子

    复仇公主PK嗜血王子

    她们是有多重身份的千金,他们是能力颜值都爆表的少爷,因为相遇引发了一场美丽的爱情战争,也因此勾出不少事情。战争结束,事情摆平,误会解除,有难就一定能解,最终真的能长相厮守吗?“这辈子我最幸福的事莫过于遇到你,做的最对的事就是能和你在一起。”“为你,做什么我都愿意,只要能和你永远在一起,再危险又怎样?”“我爱你,若是我们不能在一起,你幸福就好,但是没有你,我一辈子都不会好过。”“爱你,我可以放弃一切,什么我都不要,我只要你!”
  • 诗经楚辞鉴赏辞典

    诗经楚辞鉴赏辞典

    在艺术创作经验上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反映我国从西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古代生活,不仅积淀了周代人民的智慧和经验,而且是华夏文明的文学结晶。《楚辞》是战国时流行于楚国的具有浓郁楚文化色彩的一种诗歌体裁。
  • 家有懒狐萌又萌

    家有懒狐萌又萌

    什么时候皇宫之中多了一位妃子?这位妃子可是让众人头疼,听奴婢们说,这位妃子刚出现的时候,是在皇上在狩猎之时抱回来的,结果就成了皇上的心头宠,别人要是敢动一分毫毛,大牢伺候!这不,有些妃子就还真的不信邪了,来找小狐狸的麻烦。小狐狸哼的一声,叉腰道:“怕个毛线球啊,要来就来,本姑娘才不怕捏,大不了来干一场。”
  • 率土

    率土

    三国?领主?造城?不,我要争霸!个人?联盟?团队?行,但要为我所用!这里没有金手指,没有穿越,只是一个游戏玩家在三国背景的游戏里从默默无闻到风生水起的故事。QQ群:559247633
  • 唐宋八大家(第十卷)

    唐宋八大家(第十卷)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以写诗歌和散文为主的八位文学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合称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人。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 绝世混沌剑神

    绝世混沌剑神

    林烈醒来时发现,自己穿越了,还得到了剑灵帮助,从此,“挡我者死,灭我者亡!”
  • 仙途长宁

    仙途长宁

    她是天生要修道的人,虽然冷淡却也很能迁就别人。“他斩断了飞升之路,你不该大义灭亲吗?”她认真想了想,抬头。“不为飞升成仙,不为修为通神,不为长生不死,我的道,就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