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07400000001

第1章 十年磨一剑(1)

每个人都希望成功,但很多时候,人们的眼里只有成功,而忽略了从梦想到实现之间的距离。每一个成功的产生,中间都隔着各种各样的难题,只有能经受住挫折考验的人,才有资格摘取成功的果实。

好学不倦

春秋时期有个人叫孔丘,人们称他为孔子,是当时的鱼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人。孔子小的时候,家里生活比较困难,没有法子读书求学,而且那时又没有什么学校。书籍呢,也只有很少数的贵族家里才有。孔子的丰富渊博的知识,完全是靠刻苦自学得来的。

孔子学习十分勤奋,他是一个好学不倦的人。两千多年来,人们一直流传着他那“韦编三绝”的故事。

那是在孔子50多岁的时候,为了研究深奥难懂的《易经》(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我国古代具有哲学思想的占卜书),孔子把《易经》这本书读了一遍又一遍,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仔细的推敲。结果,由于看的时间长了,次数多了,连穿在书上的牛皮绳都给磨断了。断一次,孔子就换一次,一共换了三次,故称“韦编三绝”。孔子勤奋读书从此可见一斑。

孔子是一个知识广博的学者,他还很喜欢音乐。有一次,孔子向师襄子学习弹琴。师襄子先教了孔子一支曲子,孔子学得很认真。十来天过去了,他还在反复练习这支曲子。

“可以学一支新曲子了。”师襄子说。

孔子却回答:“我只是学会了曲谱,还没有掌握演奏的技巧。”

过了几天,师襄子又对孔子说:“你已经掌握了技巧,可以学新曲子了!”

“我还没有领会这支曲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孔子回答。

又过了几天,师襄子说:“这一回总可以学新曲子啦,你已经理解曲子的思想感情了。”

孔子仍不同意:“我还不能通过这支曲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作曲者的为人。”

经过反复琢磨,孔子终于领会了曲子的思想感情和了解了作曲者的为人。他向师襄子讲述了自己的看法。师襄子听了大吃一惊,感到他对乐曲的理解是非常深刻的。孔子这样刻苦学习,使师襄子非常佩服。

虽然身体很辛劳、很劳累,但只要是发自于内心,也要去做;即使有些事情没有什么利益可图,但只要有重要的意义,也要力争把它做好。

纪昌学射

读书,要刻苦勤奋。学习各种技术,同样也要有不怕苦、不怕难的坚韧不拔的顽强精神。

纪昌学射的故事,就是告诉我们这个道理。

纪昌,是我国古代的射箭好手,他的老师叫飞卫。纪昌开始跟飞卫学习的时候,飞卫对他说:“你先要练习看东西的时候,能有不眨眼的本领,然后才能谈得上学射箭。”

纪昌回到家里以后,按照飞卫的要求练习。他发现妻子织布时,织布机的两只脚踏板一上一下地活动,眼睛看着它容易疲倦,认为这是个练习眼力的好地方。于是,他每天都仰面躺在织布机下,眼睛死死地盯住那两块不停的脚踏板。开始时眼睛眨个不停,又酸又疼,纪昌咬着牙坚持练下去。不久,尽管脚踏板飞快活动,他的眼睛却一眨也不眨。两年以后,就是有人用锥尖刺到眼前,他也能够注目而视,不眨一下。

纪昌觉得眼力练好了,就去告诉飞卫。飞卫告诉他说:“这不行啊!你还要练眼力,要练到能把细小的东西看得很大,把模糊的东西看得很明显清楚。”

纪昌回到家里,用牛尾巴毛拴着虱子,挂在南面光线明亮的窗户上。每天,纪昌都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目不转睛地盯着虱子。他不厌其烦地这样练习了十天后,觉得虱子渐渐大了。三年以后,小小的虱子在纪昌看来,已像车轮那样大,再看看别的东西,竟都像小山丘一样大。纪昌高兴极了。他拿起小巧玲珑的弓箭向虱子射去,箭头正好射穿虱子的心,而那根牛尾巴却没有断。

纪昌又去见飞卫,把自己练习眼力的情况告诉了他。飞卫一听,惊得拍着纪昌的胸脯跳起来说:“哎呀!你已经学会射箭了。”

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内心的绝望和空虚,而生命死亡却是次要的。

苏秦刺股

两千二百多年前,我们中国分成了许多小国家,国家不统一,阻碍了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也不安定。当时许多政治家都在想办法建立一个统一的中国。苏秦,就是其中的一个。

苏秦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他从小就一边帮助哥哥种田,一边读书。后来,他到外地跟一个名叫鬼谷子的先生学习。

在学习期间,苏秦的生活是很艰苦的。为了解决吃饭问题,他除了和同学张仪轮流把头发剪了去卖外,还利用课余时间去帮助人家抄书。在抄书时,他常常发现一些有名的着作。他想把他们抄下来带回去仔细研究,可是,身边又没有带当作纸用的竹片。他就把那些文章用墨写在手掌和手臂上,晚上回到宿舍,再找来竹子,做成竹简,把他们誊写下来,他用这种办法抄了许多书。

学习结束以后,苏秦曾到秦国去活动,希望由秦国来统一中国。但是,秦国没有采纳他的主张。这时,他已处于极度贫困之中,皮袄已经穿破了,钱也花完了,只好挑着行李,穿着草鞋,步行回家。从秦国到洛阳,有好几百里路,他忍着饥饿,跋山涉水。即使路途再艰辛,身体再虚弱,他也始终舍不得把书丢弃。

苏秦回到家时,面容憔悴,家里人差一点认不出他来。苏秦外出读书,家里人本来就不乐意,现在看他狼狈归来,更瞧不起他。妻子不理睬他,嫂嫂不给他烧饭吃,连父母也不愿搭理他。

在家人的非难面前,苏秦虽然感到很难过,但他并不气馁。他横下一条心,不管家里人怎样反对和阻拦,也要继续读书。白天,他坚持参加劳动;晚上,他刻苦读书。有时太疲倦了,昏沉沉地想睡觉,他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剧烈的疼痛使他清醒过来,也督促自己又继续学习。

后来,苏秦终于有所作为。他把学到的知识结合实际,研究出了一套治国的办法。

有德行的人追求的是远大目标,而小人追求的是眼前的一己私利。

张良拾鞋

二千多年前,在推翻残暴的秦朝统治的起义中,有一支由刘邦领导的汉军,他们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终于统一了天下。在刘邦身边有一个重要将领叫张良,知识丰富,很有计谋。这和他平时认真好学是很有关系的。

有一次,张良正在下邳县(今江苏省邳县东)的一座桥上慢悠悠地散步。这时,迎面走来一位身穿粗布衣服的老爷爷。当老爷爷走到张良面前时,忽然脚上一只鞋子掉到桥下了。老爷爷对张良说:“孩子,到桥下把鞋子给我拾回来!”

老爷爷像是在给张良下命令,这使张良很生气。张良本是贵族家的子弟,从没有谁敢对他这样不客气。他气得真想打老人一顿,可是,转念一想:“他是位老人,应当尊敬呀!”于是,他忍住火气,走到桥下把鞋捡了回来。

“给我把鞋穿上!”老爷爷抬起脚来。

张良想,已经把鞋给拾回来了,做事就做到底,干脆给他穿上。他跪下去,为老爷爷穿上了鞋。

老爷爷站起身来,什么也没说,只微微地笑了笑便走了。这一不平常的举动使张良大吃一惊。他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老人家的背影。

老爷爷大约走了里把路又转了回来。他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还不错,可以教育呀!五天后天一亮,你到这里来见我!”听了老爷爷的话,张良想:“这真是个神奇的老人!”他马上跪下,恭恭敬敬地答应:“是!”

第五天天刚亮,张良就到了桥边。可是,老爷爷已经先在那里等候。老爷爷生气地说:“你和老人约好了时间相会,为什么迟到了呢?再过五天,早点来吧!”说罢,老爷爷独自走了。

又过了五天,鸡刚叫头遍,张良就到了桥头,谁知老爷爷又先到了那里。老爷爷生气地说:

“为什么又来迟了?再原谅你一次,过五天再来,要早来呀!”

张良并没有因为老人家的严厉斥责而灰心,他知道想学习一点东西,就必须严格要求自己。

第四天晚上,张良一夜未敢合眼,半夜就来到桥头等候。过了一会儿,老爷爷也来了。老爷爷很喜欢张良这种认真顽强的劲头,他从怀里拿出一册书:“把这本书读熟,你就会成为很有本事的人!”

张良回到住处,天方大亮。他打开书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不由喜出望外,爱不释手。以后,张良便废寝忘食地攻读。

由于张良能刻苦学习,肯动脑筋,后来终于成为刘邦的得力助手。刘邦曾称赞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崇尚道义而不看重私人利益,信仰真理而不相信邪说。

屈原放逐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后期楚国人。他本来是一个政治家,早年曾辅佐楚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晚年受坏人谗言陷害,被革职流放到沅湘流域(今湖南省境内)。他就是在这个时期内才成为一个伟大的诗人的。

屈原被放逐以后,楚国的命运也同诗人一样不幸,外有强敌,内有权奸,危在旦夕。屈原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祖国被外人恣意践踏,心中万分悲愤,却又无能为力。他一心想使楚国强大,别人却攻击他自高自大,瞧不起楚怀王。他痛恨那些玩弄权势的奸臣,偏偏又是坏人得志,忠良惨遭陷害。他被逼得走投无路,就发愤写作,借以抒发自己的情感。他怀着满腔的积愤,写出了大量流传千古的名篇,其中他的代表作《离骚》,就是他在流放期间带病写成的。

屈原被流放之时,已年近五十,身体非常不好。但他为了真实地了解人民的疾苦,体察大众的痛苦生活,还经常不辞劳苦,拖着多病虚弱的身体,到处走访。他痛心地看到,昔日美丽富饶的山河,如今已变得支离破碎,到处是兵荒马乱,到处是哀号连天,他不禁忧心憔悴,彷徨山泽,经历陵陆,嗟号上天,仰天叹息。

从外地考察回来,屈原的心中充满了悲愤,加之在外地奔波劳累,没有好好地休息过一次,一时竟病倒了。屈原虽然身体躺在床上,心里却在构思着一部长篇巨制。窗外,淅淅沥沥的秋雨已经绵绵地下了好几天的时间,这对于诗人来说,却是一个极好的触发灵感的时机。

屈原挣扎着勉强支起了上身,又伸出了颤颤巍巍的手,开始一笔一画地写起来:

被关在笼子里的是美丽的凤凰,家鸡和鹭鸶反倒得意地飞翔。

宝玉和顽石混杂在一起,毫无区别地予以等价相量。

屈原好不容易才把这几行字写完,还没等他放下笔,就觉得头脑一阵发晕,昏厥了过去。

夜已经很深了。窗外瑟瑟的秋风吹进屋来,使人感到阵阵的寒意。这时,昏睡了很久的屈原才慢慢地苏醒过来。他揉了揉眼睛,发现窗户已经被风给吹开了,于是就想下床去关上窗户。可他哪里还有什么力气!他举起手无力地拍了拍自己的脑袋。他清楚地意识到,属于他的日子已经不多了,可他的写作计划还没有完成,他的理想还没有实现,他不能就这样躺下去!他必须站起来,站起来!他试了好几次,最后,他咬着牙,忍着剧痛,终于站了起来。他慢慢地移到桌前,坐下来,重新拿起笔,又写起来:

我不妨把方的东西改为圆的,可是合理的法则却不能远离。

如果把原有的善良本质也抛弃,正派的人们将认为可鄙。

这好比工匠的规划和绳墨应该明确牢记,我们过去的法度也同样不容改易。

在写作的过程中,屈原有好几次都差点又昏过去,可他努力坚持着使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紧握着笔,继续往下写。鸡叫了,天亮了,小油灯里的油也快燃尽了,可屈原仍然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写啊,写啊:

我本是古帝高阳氏的后裔,号叫伯庸的是我已故的父亲。

太岁在寅的那一年的正月,庚寅的那天就是我的生辰。

……

有一批糊涂的小人们会苟且偷安,他们的道路暧昧而又狭隘。

……

我知道耿直不能讨好,但我却忍耐着痛苦不肯抛弃。

“路漫漫其修远兮矣,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靠着自己坚韧不拔的努力,终于完成了他的长篇巨制《离骚》,给后人留下了一笔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他自己,却抱石饮恨,自投在汨罗江里。

瘫痪之人从来没有忘记能站起来,双目失明的人日夜盼望能重见光明。

书外功夫

在两千四百多年以前,也就是春秋末年至战国初年,在我国出了一位举世闻名的医学家——扁鹊。

扁鹊的医术是很高明的,有许多动人的医疗故事。

有一次,他和他的两个徒弟路过虢国。恰好虢国的太子“死”了。京城里闹闹嚷嚷,有的人在祈祷,有的人忙着奔丧。

扁鹊找到了太子的属官中庶子,详细地询问了太子发病的情况和“死亡”的时间,便自我推荐说:“我觉得太子还可以活过来。”

中庶子说:“你这话说得太离奇了吧!死了的人怎么还能复活呢?这恐怕连一两岁的小孩子也是不会相信的。”

扁鹊说:“既然您不相信,那就让事实说话吧——请您向国君报告一下,就说有一个名叫扁鹊的人,能救太子的命。现在正等候在宫门外,听候国君的吩咐。”

中庶子既然不相信这话,自然也就不愿意为他报告。后来,经过扁鹊的再三说服,中庶子才把扁鹊的话报告了国君。国君听说扁鹊能把死去的太子治活,赶忙跑来迎接说:“扁鹊先生,我私下听到您的声誉很久了,只是没缘会见您;先生路过我这小国,幸亏您主动来看望,这实在是我的幸运!有先生您,就有我儿的活命,没有您,就只有……”

话没说完,已哭得鼻涕一把泪一把了。

经过扁鹊的诊断,认为是“尸厥症”,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休克”或“假死”。扁鹊师徒三人,赶快抢救。不一会儿,太子果然“活”了,接着又进行热敷,还让他吃了二十天的汤药,虢太子完全恢复了健康。

从这以后,天下人都知道了扁鹊有起死回生之术。扁鹊听了,却实事求是地说:“我怎么能把死人治活呢!太子的这种病,只是表面静如死状,实际并没真死;我只是用适当的治疗方法,把他从垂死中挽救过来罢了。”

又有一次,扁鹊经过蔡国。蔡国的国君用接待宾客的礼节招待他。不料,他见到桓公就说:

“您有病了。现在还在肤浅的部位。如不赶快治疗,会向严重的方向发展。”

桓公说:“我没病。”

扁鹊听了这话就走开了。扁鹊走后,桓公对他左右的大臣们说:“当医生的就是见钱眼开,想要靠给没病的人治病,来显示自己的医术高明,博取名利。”

过了五天,扁鹊又来见国君,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血脉里了,如不治疗,还会往深处发展。”

桓公又说:“我没病。”脸上显示出很不高兴的样子。

又过了五天,扁鹊又来了,说:“你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如不赶快治疗,还会更严重。”

国君连理也没理他,扁鹊只好又走了。

又过了五天,扁鹊又来了,他看了看桓公的脸色,扭头就往回走。这一走,国君却慌了神了,赶忙叫人问扁鹊是怎么回事。扁鹊说:“国君的病已经发展到骨髓里,我已经无能为力了。”

果然没过几天,蔡桓公便呜呼哀哉了。

这样的医疗故事还有很多,是一时说不完的。

扁鹊在祖国医学上的巨大贡献,首先是确立了“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望”,就是观病人的气色,看病人的舌苔;“闻”,就是听病人的呼吸和说话声音;“问”,就是问病人的发病经过,自我感觉;“切”,就是按脉搏,诊断心、肝、肺、胃、脾、肾等处有什么毛病。他所总结的这些诊断技术,已成为中医的传统诊断方法,至今还被采用。此外,他还注意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和治疗,会运用汤药之外的针灸、石砭、热敷、按摩等多种治疗方法,并具有一定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提出了不给“信巫不信医”,不给“骄恣不论于理”等人治病的“六不治”之说。这些都是非常可贵的。

说到这里,人们自然要问:扁鹊的医疗技术水平为什么会这样高明呢?

同类推荐
  • 20几岁学点读心术

    20几岁学点读心术

    怎样在不为人知的情况下了解和掌控对方,是每个人希望拥有的能力。《20几岁学点读心术》将教会你如何引导他人的心理,看穿他人的动机,并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 说好做好

    说好做好

    我们的心胸有多宽广,就能包容多少事物,所以身体固然是我的,国土、众生、地球也都是我的。在大自然的世界里,树木因为承受风吹雨打,所以浓荫密布,众鸟栖息;海水因为不辞百川,所以宽广深邃,水族群集。人,也唯有秉持“不比较,不计较”的胸怀,才能涵容万物,罗致十方。在佛教里,禅门所谓的“不思善,不思恶”,正是要我们不在表相上分别比较;《心经》所说的“不住色声香味触法”,也是要我们不在外境上执著计较。唯有超越对待,我们才能随缘自在,任性逍遥。
  • 谁拾走了你生命的麦穗

    谁拾走了你生命的麦穗

    人生在世,总有很多追求,在追求的过程中,我们常常顾此失彼。有多少人曾经遇到过自己最大的麦穗时,他却没能摘下,等他们明白过来的时候,却发现一切都已经成为过眼云烟。于是,在患得患失中,我们不断地在寻寻觅觅,却最终给自己人生留下不少遗感。
  • 读懂自己,读懂你身边的人

    读懂自己,读懂你身边的人

    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物种,与人打交道的难度超过与任何一种其他生物,因为这个物种有一项最基本的机能,就是伪装。任何一个人都会隐藏自己的内心,或深或浅,或是善意之下的自我保护,或是征服之前的老谋深算。像变色龙一样,随着环境的改变把自己伪装起来,不轻易展现真实的一面。无论是你的亲人、朋友、同事、领导、伴侣,有时候你会觉得本以为已经足够了解他,却发现他只是一位熟悉的陌生人而已。读不懂自己,读不懂别人,只能活得不知所以然。
  • 一分钟看透他人内心

    一分钟看透他人内心

    本书不仅帮你识人、查心,更能使你透彻地认识自我,辨别他人,让你从未知到已知,再到掌控,彻底改变你对自己和他人的根本看法,最终实现人生的幸福与成功。
热门推荐
  • 易烊千玺遇见你

    易烊千玺遇见你

    叶霁,普普通通的小女孩,既没有显赫的家世,也没有仙女般的面孔,但她积极向上,和易烊千玺在一个学校,为了易烊千玺,她努力考进了嘉禾舞社和他一起练舞,这之间有会发生什么呢?
  • 音你而在

    音你而在

    一场选秀,苏颜碰到了一只奇怪的男人。之后就被各种离奇的事情缠住了,任她清冷淡定的性格,却被各种麻烦缠身,不得已,找了个精通各种人情世故的男助理。第二天男助理辞职,说是找到了更好的工作。……“叶寒,你这么跟我作对,居心何在?”“我的心都在你身上,你不知道?”
  • 娇妻如芸

    娇妻如芸

    萌软小娘子和威武大夫君的故事。姚芸儿从没想过自己会嫁给一个屠夫,而且还比她年长十多岁.....当日子一天天过去,隐藏在二人身后的隐秘逐渐浮出,这一对于贫寒中相依相守的夫妻,又要迎来怎样的结局?瓦房两间,篱笆小院,杏花树下,相许相约。喋血枭雄,阴差阳错,执手相伴,苦辣酸甜。农家小女,柔情万千,甘之如饴,与君相携
  • 战元记

    战元记

    宝佑三年,蒙古灭大理,征高丽,陈兵辽东,预伐日本,幽云十六州,白骨露於野。中文系宅男齐孟穿越千年,崛起白山黑水间,誓凭胸中血,战大元,定乾坤!
  • 倾城丫鬟代嫁妃

    倾城丫鬟代嫁妃

    那一次的转身,从此萧郎是路人,那一场繁华错落的婚姻,牵扯着两个本不相干的人,都说日久可以生情,可是为什么,自始至终,我对你所做的一切都无动于衷呢,原来连我都忘了,我是没有心的
  • 魔之回忆录

    魔之回忆录

    为追求自由而战,冲破黑暗的束缚,逃不过命运的安排,那就逆天而行。
  • 恋恋情深

    恋恋情深

    [花雨授权]她拒绝了她爱着的男人的求婚,却在同一天答应了他的求婚!然而她却不知道,这桩协议的婚姻会带给她这样大的震撼与幸福感,为什么她还会如此不安呢?她是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还是要相信自己的心?
  • 星光游乐园

    星光游乐园

    她在荧幕上,是发光的明星。可在这之前,她只是一名平凡的大学生,过着和你我一样的生活。大四这年,她迎来了命运的转机,也面对着前方的黑暗。同时,最重要的是,她遇见了他。
  • 道德真经疏义·赵志坚

    道德真经疏义·赵志坚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叶许韩娱

    叶许韩娱

    2008年,因父母工作调动,刚刚年满18岁的叶许跟随父母来到韩国,天生乐观开朗的叶许,很快认识了几个同样自来熟的朋友,相约去看演唱会,没想到来到韩国看的第一场演唱会竟然包含着一场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