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94000000041

第41章 王国维:才华横溢的国学大师

王国维,1877年生于中国浙江省海宁,他的父亲曾经过商也做过县衙的师爷。王国维刚满3岁时母亲就去世了,他们家的家境不算很糟,所以王国维在六岁开始,父亲就送他去上私塾,学习传统的十三经。但是他对这类旧学毫无兴趣。一次上课时他问私塾老师:

“先生,我可以看我喜欢的书吗?”

“不行,不行,你必须读我给你规定的书。”私塾先生摇晃着脑袋说。

“可是我很讨厌看那些书呀。”王国维噘着小嘴。

“那也不行,因为这是科举考试的内容”。私塾先生说完,将手中戒尺在桌子上敲着说:“要是你敢看别的书,我可要惩罚你。”

于是王国维只能偷偷去读私塾老师规定以外的书籍。他白天到私塾读书,夜晚就跟父亲学习骈文,散文及古今体诗,并学习金石书画,其它的时间则偷着读自己喜欢的书。由于广泛的阅读,他的学业长进很快。王国维十四五岁时就显露出过人的才华,他与同乡褚嘉猷、叶宜春、陈宗谦时常在一起纵论文史,切磋学问,被称为“宁海四才子”。

王国维15岁时,家人送他人杭州崇文书院接受科举考试训练,可是这个时候他却对史学发生了强烈的兴趣,他把自己幼时储蓄的压岁钱全买了史书来读。朋友看他整天在读史书,奇怪地问他:“就快科举考试了,你还不准备应试的科目呀?”

“史书多有趣,我正看的入迷呢。”王国维头也不抬地说。

由于对史学的兴趣超过了科举的准备,他两次应举不中。这时正赶上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腐败的清政府一再失利。王国维被海战的炮舰声所震惊。许多人上书要求变法自强,这使王国维知道了世上还有一种以富国强兵为己任的新学。他本来就讨厌做八股文,于是就断然决定开始转向新学。

王国维在21岁时,走出家门来到了上海,在《时务报》任书记,不久又参加了罗振玉主持的东文学社。东文学社是我国近代第一所私立的日语专科学校,在那里王国维掌握了兼通世界学术的外语,这是他一生学业的真正发端。

1900年维新运动失败后,王国维失望之下束装东渡,在日本东京物理学校留学。在涉猎了近代的科学理论后,王国维很快就放弃了理工,转向了他最有兴趣的哲学。当时很多人认为哲学有害而无益,人们劝告他说:

“哲学是没有用处的学问,你为何要选择它呢?”

王国维说:“哲学才是真正与人生之间相关的学问,如果说哲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无关系,那么物理化学等科学一样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没有关系。”

此后王国维就不顾朋友的劝阻,致力于对哲学的研究。27岁的时候,王国维任教于通州师范学校,那是中国第一所私立的师范学校,王国维一边讲学一边钻研康德和叔本华的哲学,他对叔本华尤其的喜爱,写了很多关于叔本华的论文。

王国维一生极好读书,在他自沉前曾说:“余毕生唯与书册为伴,故最爱亦最难舍者亦唯此耳。”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王国维总是随身带着自己喜欢的书籍。在国内军阀混战期间,他的一个学生急匆匆地来到他住的地方,一进门就说道:“先生,我听到了消息,说就要打到这里来了,我们快躲躲吧。”

“四处都在打仗,人生地不熟的,我们又能躲到哪里去。”王国维平静地说;“去我们家吧,我家在山西,那里还算太平。”

王国维转头看着他的学生说:“就算是有地方避乱,这么多书也无法带去,没有书,怎么办呢?”

作为我国近代史上的大学问家,王国维一生的学业涉猎甚广,经学、金石、甲骨以及历史、文学、哲学诸多方面的研究他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王国维的治学大致可分三个阶段,早期他主要是翻译介绍外国人的哲学、伦理学等著述,发表了大量关于康德、尼采、叔本华的哲学论文。从1907年到1911年他主要从事文学研究,写出了《人间词话》、《宋元戏曲考》等著作。1912年以后,他专治经史,对古文字,古器物,敦煌文献,以及商周史、汉唐史等方面均有独到的收获。由于他学业的精湛,1921年他被北京大学研究所聘为导师,1925年又受聘为清华研究院导师。

1927年6月2日,一代国学大师王国维自沉于颐和园昆明湖,一时间全国震惊,当时正是端午节,海内外学者纷纷设祭致悼,认为是中国学术界的一大损失。

王国维自沉一事,至今依然是一个谜,人们很难彻底弄清楚这位学术巨匠在端午节自沉的真正原因,但是这位大师在旧文化与新文化承接之间所做的杰出的贡献却受到人们的敬仰与怀念。

同类推荐
  • 张寒晖传

    张寒晖传

    一九六四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心下,《松花江上》等和张寒晖的另一首歌曲曾被采用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里。这是作曲家的巨大光荣。
  • 大唐灵州镇将

    大唐灵州镇将

    本书是有关唐代镇守边关灵州的大将的传记正文分60章记述了较有影响的60位大将。
  • 驱逐倭寇:戚继光

    驱逐倭寇:戚继光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汉族,山东登州人。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与俞大猷齐名。其父戚景通任漕运官员(今山东省微山县鲁桥镇)戚继光亦出生于此地。率军之日于浙、闽、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历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被现代中国誉为民族英雄,卒谥武毅。《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驱逐倭寇:戚继光》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驱逐倭寇戚继光传奇的一生。
  • 关东枭雄张作霖

    关东枭雄张作霖

    张作霖为什么能够崛起?一个穷小子,一无权,二无势,在日俄两大列强以及清庭和革命势力之间趋利避害、闪转腾挪而终于成就了霸业,除了上天眷顾以外,他是如何做到的?本书透过这中间千丝万缕的因果关系,引领读者去发现一个不一样的关东枭雄张作霖。
  • 武则天发迹史

    武则天发迹史

    武则天14岁入宫,历经12年的蹉跎,26岁却身处感业寺,只能青灯古佛。美人心中的那一计,让李治相思难忍,这才令武则天的人生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二次进宫后,武则天自导自演了一场惊心动魄、血腥残忍的权力大角逐:昭仪,皇后,天后,临朝称制,改唐为周,天下升平……如此82载,谁堪比之?武则天何以从单亲女孩成长为三国皇后,以女儿之身君临天下,令无数粉黛、朝臣尽折腰?不妨看看她的心术操练和宫斗绝技。畅销书作家池墨将通过《武则天发迹史》一书为读者揭秘武则天的发迹之路。
热门推荐
  • 上古启源

    上古启源

    穿越游戏世界,带着坑爹系统,获得坑爹称号。天残说:“女神都是我的,死活不论!”天残还说:“敌人都得死,强弱不论!”天残又弱弱的说:“这都是被逼的,系统你就坑爹吧...”
  • 器灵一族

    器灵一族

    这是一个和器灵世界有关的故事,一个来自对手女儿的委托,让他展开了与生命和时间的赛跑,从此之后他便一发不可收拾的爱上他不该爱的人,做了他原本讨厌的事情~~~~~
  • 戒子归途

    戒子归途

    师父,要是我坚持不下去了怎么办?无事,只要你能过得了自己那一关即可。哪有什么坚持不下去的事。归根结底,是你自己不想了而已。
  • 奥斯维辛骷髅俱乐部

    奥斯维辛骷髅俱乐部

    必须强调,本书绝非试图为纳粹行为和党卫军暴行进行辩解,其本质仍是对既成事实的谴责与批判。多诺霍先生将几种典型的观点与心理状态,浓缩在少数几个人物身上,世界不再非黑即白,而是立场不同的小人物,身处历史洪流当中,身不由己的无奈感。至于国际象棋,与其说是全文线索,倒不如认为是类似解脱和超越的符号:它本身保有逻辑思考的纯粹性。
  • 全能法师系统

    全能法师系统

    一次逆天的好运,却引发一场离谱的穿越。是命运的安排,还是意外的巧合?异世大陆,少年身怀游戏法师职业,掌他人之所不能,施魔法,修武道。肩负未知的责任,一步步登临巅峰之位,破险境,斩异族。执法杖,持宝剑,脚踏九州,掌碎山河。少年,名为左离!破千古厄难,终登上世界的巅峰,成就无上的神位,掌创世之力,被世人敬称为创世离神。时光转眼乍逝,转首再回望,忆往事,随风飘去,一场浮生空若梦。新的挑战又在何方?
  • 安好与晴天

    安好与晴天

    一切来的太突然,让她本来就酸楚的眼睛更加地应接不暇,又消失地太快,让她徘徊在梦与现实的边缘,那是一片缥缈的世界,梦里花落知多少,等她清醒的那一瞬间,世界又回到了从前的那个模样,只不过那道坚毅熟悉的面孔像是一个燃烧的烙印,深深地烙在了她软弱的心里。
  • 倾城尘逝,红颜未染

    倾城尘逝,红颜未染

    他是令人闻风丧胆的天下第一杀手,她是名满京城人人垂涎的青楼名妓;乱世之下,人人自危,他却独独倾情于她,生死边缘几度徘徊,只为护她安好。“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你怎么这么傻啊……”“因为你值得。”
  • 与妖精混居的日子

    与妖精混居的日子

    她与妖怪睡了,反击了,对抗了,没用了,无语泪流苍天了。好吧,你吃肉就吃吧,想喝血的就来吧。女的就别来了,男的就算了,人妖赶紧滚。如果她发誓赌咒苍天,苍天会降一道雷奖励她。她再吐一口唾沫,她就会去地下与死鬼老爹团聚。大哥,我是真的想回家啊。做梦去吧!在群魔乱舞的世界,任你有通天本领,真的就能逆转命轮,回到原先的起点吗?这本书绝不弃坑!《贱人》一句话简介:严于轻发神经,突然想抢别人的女朋友了。
  • 反穿王爷要翻身

    反穿王爷要翻身

    夺位不成被追杀至悬崖,他反身一跳:“爷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于是他就跳到了2015年现代。下班回到自己家门口,看着比平时多了个物品的寒烟:“好像是个人,正好差个奴隶!”于是牛逼哄哄的王爷变身成为了男仆!
  • 李自成第七卷:洪水滔滔

    李自成第七卷:洪水滔滔

    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辍业,于米脂号召饥民起义。后与农民军首领张献忠等合兵,在河南林县(今林州)击败明总兵邓玘,杀其部将杨遇春,随后转战山西、陕西各地。七年,连克陕西澄城、甘肃乾州(今乾县)等地,后于高陵、富平间为明总兵左光先击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