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92300000019

第19章 被侮辱被损害的灵魂(1)

耿立

朝朝暮暮,快快乐乐。一生到老,四处奔波。为了苦孩,甘为骆驼。与人有益,牛马也做。公无靠背,朋友无多。未受教育,状元盖过。当众跪求,顽石转舵。不置家产,不娶老婆。为着一件大事来,兴学,兴学,兴学。

--陶行知

曾有很长时间,武训在人们心目中被涂抹得不成样子,一个乞丐,成了大地主、大流氓的代称,一个逝去百年的亡魂,却承受了不能承受的侮辱。说穿了,他只是被某些政治当成了一个箭靶,成了整肃思想的一个借口,也是借以检验人归顺程度的风向标,“时间开始了”,从批武训起文人的华盖运开始大规模搬演。

十五年前,临近年关的冬日深夜,我和朋友被一辆客车抛在了冠县的一个客栈,夜间冻得牙骨打战,那时却想起了武训,百年前的这片土地上,有个特异的灵魂曾存在过。

武训的绰号“豆沫儿”,余世存先生说:他身材肥短,一说话嘴角即现白沫,大家给他取了个诨号,余世存先生的这话是他对鲁西生活的隔膜所致,人们对武训的豆沫的来历有多种说法:一是说武训在馆陶李某家挨打,在破庙昏睡三日,口吐白沫,因之被称为“武豆沫儿”;二是说武训说话口角好有白沫,人称之;三是指武训后来到处乞讨、要钱,磕头无数,人们说他没骨头,称之为“豆沫儿”;四是指武训一生一世行乞积钱,不娶妻生子,不用款来供个人享用。人们称此为“糊涂”,呼为“豆沫儿”。

在鲁西生活的人都知道,豆沫儿是一种粥,是一种小吃,也有称为“糊涂”的,我小时常喝的是地瓜“糊涂”,而高级如豆沫的“糊涂”是在集市上才可以品尝的,那时,豆香诱人,喝完豆沫儿,把碗边子也用舌头舔干净。武训被人称为豆沫儿,是从“糊涂”含义来,是傻子,是拎不清的异类,也是一种黄壤平原里的异端。

人们把武训称为圣人,我以为他有点像基督教里的圣徒,人生的关节点也许有几处,但最关键的只有一次,在基督教信仰里有蒙召的时刻,就像王阳明的龙场悟道。我以为,对于武训来说,他在破庙里昏睡三天,突然心里像获得了神助,获得了持续永久的力,把自己的一生拿出来,为了一个神圣的事业:办义学。

武训从这天开始,就如一个圣徒,不再有犹疑不再有害怕,不再怕欺辱,唐君毅先生说武训有一绝对牺牲自我、忘掉自我之宗教精神,这种宗教人格或是在穷困拂鬰之极,而中夜独坐,呼天自明。或是在深山旷野之中,万缘放下,忽闻天音。或是在观空、观化之后,万千烦恼,突然顿断。或是在艰难奋斗之中,忽然决心舍身殉道,牺牲自己之一切。终归于突然之顿悟,或蓦见绝对无限之精神,或显绝对忘我之志愿,而其格亦不尽相类。耶稣自愿上十字架,而为一切人类赎罪。他自觉的要以其死,作为真理之见证,以昭示上帝之道于人间。至于武训,则虽不必有上帝之信仰,然而他以一乞丐,而念自己之性的至诚。他为了办学校,完成他人之教育,向教师与学生拜跪,望他们专心教,专心学,他在此不向神拜跪。这些学生、先生们之人格,无一能赶上他,但是他向他们拜跪。他向人格比他卑的人下跪,为的使比他更卑的人上升。这个伟大,在原则上,高过了对与我为敌的人之原恕。

我不是宗教教徒,也许在某个神圣的时刻,那时胸中一派澄明,人改变了自己,如春雨的悄然潜入夜,心中的种子萌发了,清晨起来,如获新生,反正破庙的三天的昏睡后,武训再苏醒,成了一个出口成章的人,那像民间的顺口溜,任凭你侮辱之、咒骂之、拳打脚踢之,他就是兴办义学:“扛活受人欺,不如讨饭随自己,别看我讨饭,早晚修个义学院。”

武训,原本没有名字,梁启超“武训传”说其:幼失怙恃,家赤贫,遂流为丐。十四岁,初出为人佣工,主人欺其年幼,复为文盲,于算佣值时,伪示账册,谓其工资已先后支罄;训稍争辩,大遭斥责,遂愤辞去。居破庙中,行乞度日。训自受屈辱,郁结于心,尝自叹曰:“贫家子之苦,乃至于斯乎!非读书无以自强,我已无望,今生一日得志,当尽力倡设义塾,以拯我同病耳。”自是日丐于市,夜绩棉线,得一钱,即储之,自惟以粗饼果腹,此其蓄志兴学之始也。

当时鲁西堂邑县武家庄(现行政区划冠县)的这个穷苦人家的孩子,就如一棵庄稼,随地出生了,姓武,无名,因排行而被人称为武七。八岁时,父亲病死,姐姐给人家做了童养媳。幼小的他就随着母亲乞讨为生。武训年纪虽小,但对母亲十分孝顺,每逢要到干净可口的干粮,都一定带回去给母亲吃,从来不肯自己吃,每次随母亲路过学堂的时候,幼小的武七都要在学堂前停下脚步,问母亲为何他不能上学,母亲告诉他家里穷,付不起学费,有一天,武训鼓足勇气闯进学堂,请求私塾先生准许他免费入学念书。私塾先生不但不同情他,反而辱骂了他,并将他赶出门。电影《武训传》有这个镜头,小武训拿着自己学着卖艺人得到的几吊钱到学校求先生,被打骂出来。

给予些微的优待,反而变本加厉地让他多干活,却从来不给他工钱,还常常有事没事无端地打他欺侮他,把他作为宣泄物,对这,年小的武训都忍了。十七岁时,武训又到李举人家当长工。一天姐姐托人捎来一封信附了几吊钱,李举人欺武训不识字,把信给他,把钱吞了。武训过后知道提出质问,李举人不但矢口否认,还把武训痛骂了一顿。一次喂猪时,武训不小心把猪食洒在地上,就被打得遍体鳞伤。一年除夕,武训给主人贴春联,因为不识字,把春联上下贴倒了,主人认为大不吉利,拳打脚踢,又吵又骂,不许他吃饭,罚他一夜不睡觉,在风雪严寒中在院子里站了一个通宵。

武训在李举人家里做长工三年,李举人一直没给他发过工钱。一次,武训的母亲病了,万般无奈,他开口向主人讨要工钱。没想到,李举人拿出了一个假账本,硬说早把工钱付清了。武训不识字,气得目瞪口呆,悲愤欲绝,反被李举人诬为有意讹诈,最后,武训被李举人的家丁打得头破血流,并被扫地出门。

这次的遭遇对他打击太大了,受伤害后的武训在庄子上的小庙里昏睡了三天,就是这次,像有了神启,武训重生了。

武训是在黄壤泥土上心怀神圣的人,命运百般磨折,他就像一个圣徒,必须在苦难与煎熬中,在孤独中,在忍耐与持久的努力挣扎后,才能看到那希望的降临。

破庙悟道后,武训变成了一个奇怪的乞丐,2l岁的武训开始行乞、集资,他手拿铜勺,肩背褡袋,烂衣遮体,边走边唱,四处乞讨,足迹遍及山东、河北、河南、江苏等地。后来这名垂千古的乞丐,就以肩背褡裢手拿铜勺走进了历史的记忆,走向雕塑。

像诗非诗,如唱的快板书数来宝,押韵合辙,朗朗上口,张嘴就来,随地取材,都是和兴办义学有关。无论白眼、歧视、嘲笑,只要你问话,他都以唱歌作答。无论行走坐卧都是唱,在外人看来,就是一疯癫一痴魔。

武训以自己的劳力来换钱,无论什么活,修房挑水,打场拉耧,无论白昼黑日,无论风雨隐情无论年节四时,吃的是要的饭菜,出的是牛马力,流的是从骨髓里浸出的汗和血。

武训如蚂蚁在尘土里爬着,尘土里有他背负重负的印记。武训唱着:“出粪,锄草,拉砘子来找,管黑不管了,不论钱多少。”还有:“给我钱,我砘田,修个义学不费难。又当骡子又当牛,修个义学不犯愁。”

人和人是不同的,有的人心通向至善,有的却连着欺诈和欲望,有的给武训以施舍与恩典,有的却给武训苦难与不幸。武训辛苦积存的一点钱,都被他的姐夫骗去了……那时他感到的是冷酷,甚至有点绝望。

武训连续几日不吃不喝,粒米未进。真的,有种人性的伤害可能到达骨髓甚至灵魂,令人绝望。但只有在绝望的时候,超越才具有了否定的意义,你留给世界的才是:你没有被黑暗吞噬,没有消失在人性的黑暗里。几天后,武训走出了绝望,我们听他又开始唱了:“只见好人盖高楼,没有恶霸行到头。”

白天武训走街串巷,到集市上敲着自己的铜勺子,口里说着办义学,其实在大多数人看来,这就像是在街面上打把势卖艺和吆喝狗皮膏药的,或者像剃头的蘑剪子炝菜刀的人,武训一出现,总有一些孩子跟在屁股身后,喊:疯子,疯子!一些大人说武训害了病义学症,武训就唱:“义学症,没火性,见了人,把礼敬,赏了钱,活了命,修个义学万年不能动。”

《圣经》上说,天阳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武训是要饭,为了以后的念想,但有时就有吝啬的人,不给武训分文也罢,甚至打骂,武训不恼不气,还是一如既往地唱着俚曲“不给俺,俺不怨,自有善人管俺饭。”“大爷大叔别生气,你几时不生气,俺几时就出去。”

武训一门心思就是攒钱,在要饭时候,武训要来的好的干粮卖掉,那些发霉的窝头,地瓜干留给自己吃:“吃杂物,能当饭,省钱修个义学院。吃的好,不算好,修个义学才算好。”

从早到晚,陪伴武训的是别人不肯干、不屑干的累活。就像推磨、碾米、替人割麦子等。替人家大清早打扫茅房,出粪晒干后做肥料。有时帮人挑水浇园,挑粮食,挑笨重东西等,按照路程远近和重量计算报酬。

在集市上,武训到各处的庙会耍把戏,以取赏钱。表演全身倒立“扛大鼎”,以手代脚做“蝎子爬”,翻身跳“打车轱辘”,趴在地上给孩子做马骑,还有锥刺身、刀破头等节目,甚至吃毛虫蛇蝎、吞石头瓦砾,等等。如此作践自己的身体,实在是不易!他还将自己的辫子剪掉,只在额角上留一小辫,装扮成戏里的小丑模样,以获得别人的施舍。翻筋斗,学蝎子爬,边爬边唱“竖一个,给一个,竖十个,给十个,竖得多,给得多,谁说不能兴义学?爬一遭,一个钱,爬十遭,十个钱,修个义学不犯难!”

武训为了讨好阔少纨绔,让他们更为大方地掏钱,生吞活蛇,嚼吃砖瓦,甚至,还吃过屎尿!有人问他何以此为,他说“使他们无钱也能读书,使他们读了书不再被人欺”。

在电影《武训传》里有个镜头,武训让一些人打他,“打一下,两个钱,踢一脚,三个钱”。饰演武训的赵丹用纯粹的鲁西话说出,让我觉得武训一下在身边复活了。

武训四处漂泊,为人做媒红,当邮差,拣收破烂,轧棉花,纺线等。晚上就睡在人家的磨房,灶屋,或者是破庙里。每天深夜他还在如豆的灯光下搓捻线绳,绩麻缠线。他边绩麻边唱道:“拾线头,缠线蛋,一心修个义学院;缠线蛋,接线头,修个义学不犯愁。”

二十九岁的那年,武训用攒下了一些积蓄买了四十五亩便宜的低洼盐碱地,那时他看到了希望:“只要该我义学发,买地不怕买碱沙;碱也退,沙也刮,三年以后无碱沙。只要该我义学发,要地不怕要大坑;水也流,土也壅,三年以后平了坑。”

S8岁那年,鲁西北大旱,赤地千里,到处有人饿死,武训就买了四十担红高粱,托绅士替他办理赈济灾民的工作。农民张春和外出十年没有音讯,生死下落不明,家里婆媳二人的生活全靠媳妇张陈氏做针线活或要饭来维持,武训听说后,就送给她们十亩地,并且武训唱到:“这人好,这人好,给她十亩还嫌少。这人孝,这人孝,给她十亩为养老。”

武训开始变得有了钱,而武训的哥哥不务正业,常向他借钱,一些亲戚朋友也来要求他资助,武训都拒绝了:“不顾亲,不顾故,义学我修好几处。”

光绪十二年(l886年),武训49岁,已置田2S0亩,积资S800余吊,决定创建义学。光绪十三年(l887年),两名开明地主仰慕武训的为人,联合捐出土地供武训办义学之用。武训开始到各地购买砖瓦木料,并亲自押运。开工后,武训每天早起晚睡,在工地上搬砖打水,和工人们在一起共同劳动。

光绪十四年(l888年),武训花钱4000余吊所建的第一所义学在堂邑县柳林镇东门外落成了,取名“崇贤义塾”。武训用了整整三十年的时间来实现他的理想,在这三十年里,他受尽苦难,但始终坚定地一步步迈向目标。“崇贤义塾”建成后,武训亲自跪请有学问的进士、举人任教,跪求杨树芳做学董,主持义塾,跪求贫寒人家送子上学。当年招生50余名,分蒙班和经班,不收学费。开学当天,准备了丰盛的筵席招待学董、老师和乡绅,武训自己却在外面向来宾磕头致谢,坚决不肯入席,他跟学生们一样分得一斤馍馍,一碗大锅菜,仍舍不得吃,跑到庄外的砖窑上换了几块新砖回来,自己仍吃些残菜剩饭。

义塾成立后,武训实现了心愿,但依旧以乞讨为生,依旧住在破庙里面,学生们集体跪求他来住义塾,他也不肯,说:“我过的生活自己不觉得苦,只要你们努力学习,我比什么都快乐。”一天大风,庙屋上的瓦刮下来,落到武训头上,砸得头破血流,他却悠然自得地唱着:“打破头,出出火,修个义学全在我。”

武训还十分关心义学里学生的读书情况,时不时来探视一下,对勤于教事的塾师,武训常常叩跪感谢;对贪玩、不认真学习的学生,他则是下跪泣劝:“读书不用功,回家无脸见父兄。”一天清晨,学生都已到齐,塾师却尚未起床。武训悄悄地走进塾师的卧房,不声不响地跪在床前不住地流泪。塾师醒来后,武训说:“先生睡觉,学生胡闹,我来跪求,一了百了。”还有一位塾师请假回家,逾期不归。武训步行六十华里赶到塾师家,孤身等候在门外一个通宵。塾师羞愧万分,再不敢超过期限。师生们感动于武训的真挚诚恳,没有一人再有一刻的疏忽怠慢,学风甚好,教学随之而相长。

时任山东巡抚的张曜听说武训的义行,特地召见之。武训衣衫褴褛地步行到济南府。会面时,武训一面和张巡抚侃侃而谈,一面不断地捻着线头。他的率真、纯朴令巡抚大为感动,下令免征义学田钱粮和徭役,另捐银二百两,同时奏请光绪帝颁以“乐善好施”匾额。清廷授以“义学正”名号,赏穿黄马褂。这本是至高无上的荣耀,但是在钦差面前,武训却不愿意下跪谢恩,也不愿意穿黄马褂,说:“义学正,不用封,黄马褂,没有用。修个义学万年不能动。”

当“乐善好施”的牌坊为他建成之时,若发狂一般不肯向皇上下跪谢恩!他冲进校舍,对着孩子大声喊:“你们记牢了,将来长大,千万别忘了咱庄稼人!”

光绪十六年(l890年),武训资助了证和尚二百三十吊钱,又在今属临清市的杨二庄兴办了第二所义学。

光绪十九年(l89S年),武训搜集与购买了大量的有益图书,建起了读书会,专供没有钱买书的人自由借阅。有时他还携带图书到村镇的集市庙会上巡回展览,供乡亲们阅读。还大量翻印浅显的学习文章和书籍,免费散发给农民。同一年,朝廷官员,学部侍郎裕德到山东视察,武训在大街上拦轿募款。裕德捐给他两百两银子。

光绪二十二年(l896年),武训花了S000吊钱于临清御史巷办起第三所义学,取名“御史巷义塾”。

武训长年苦行,至此耗干了精神,当年五月,武训得了重病。他住在义塾里休养,躺在屋檐下边,不肯占用一间房子。最初几天他不吃饭也不吃药,每天只喝几口开水。据说,只要听见学生们琅琅的读书声,他那病弱的脸上就有着无限愉快的神情。

同类推荐
  • 光与静默(纪伯伦全集)

    光与静默(纪伯伦全集)

    《纪伯伦全集:光与静默 散文·杂篇》收入了纪伯伦不为人知的大量散文、杂文、演讲、译文、箴言录等等,纪伯伦的诗歌才华掩盖了他作为冠绝一世的散文家的身份。这是目前全球收录纪伯伦散文、杂篇最全的一本书。从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一个慷慨激昂、横眉冷对的纪伯伦,或许这才是他作为20世纪最富盛名的思想家该有的一面。文中饱含纪伯伦对时代、民族、家国的忧思,因为这本书,他足以和鲁迅一起留名青史。
  • 爱的另一种方式

    爱的另一种方式

    《读·品·悟·在文学中成长中国当代教育文学精选:爱的另一种方式》是一部散文集。作家将生活与文学的触角,伸向深情的故乡、瑰丽的河山、活跃的文坛……《读·品·悟·在文学中成长中国当代教育文学精选:爱的另一种方式》继承、发扬了中国传统散文的艺术手法,情景交融、天衣无缝、行云流水、舒缓酣畅,具有潜移默化中打动人心的艺术感染力与审美情趣。
  • 日暮乡关

    日暮乡关

    江潇在城市霓虹灯杂乱无章的闪烁中和泛起泡沫的酒杯里发现自己再也走不出思想与情感的围城,这就是已成为他精神属性和生命构成的“乡村结”。于是,人们如梦初醒地发现乡村和江潇之间已形成一种相互命名的关系,《日暮乡关》实际上是江潇对自己的灵魂与生存方式的一次彻底的坦白和庄严的命名。在《日暮乡关》这本散文集的整体阅读结论形成后,我们就不得不进行这样的追问——乡村赋予了江潇怎样的性质和生存态度?
  • 你是微笑便是我的春暖花开

    你是微笑便是我的春暖花开

    本书在优雅的文字中洋溢着一种正能量,在甜美的阅读中,得到人生和情感的滋养。本书为散文随笔集,收录了作者百余篇精品文章,其中多被《思维与智慧》等刊物转载。你是微笑便是我的春暖花开家不仅仅是存放财富的地方,更是存放情的地方、多想和庄子一样做一个蝴蝶梦、你是微笑便是我的春暖花开、人生快乐品牌、在梦最高的地方、遥远有多远,一篇篇精美文章,为我们描绘了生活中一幅幅场景。本书以美丽、婉约的笔触,感悟人生、思辨哲理,文笔优美清新,读来赏心悦目。
  • 两粒种子,一片森林

    两粒种子,一片森林

    《读·品·悟·青春的荣耀·90后先锋作家二十佳作品精选:两粒种子,一片森林》是被媒体誉为“90后最具潜质的文学黑马”王黎冰的作品精选集。王黎冰是才子,他笔下的文章,不论什么文体都神采飞扬,才气逼人;王黎冰是四川人,他笔下的四川是那么优美,那么令人着迷;王黎冰是写作多面手,小说、散文、诗歌以及文学评论都有独特风格。
热门推荐
  • 雾月奇迹梦雨璇狐

    雾月奇迹梦雨璇狐

    “璇啊,你看我们明天去登山好不好?”一个长相清纯的女孩挽着旁边一个可算做是美女的女孩
  • 风华落之代嫁皇后

    风华落之代嫁皇后

    远远的望见几个白衣的侍女,躬身而立。花海丛中有一条翠绿色的小径。小径的那头,远远的有一个修长绝伦的人影走来。长长的黑发散落在身后,随着秋天的风向着身后飘舞开去,宛如黑色的丝缎,柔软。飘逸。灵动。绯红的长袍,随风而动。他慢慢向她走来,那姿态,孤寂清冷如天上的银辉耀目的月,美到触目心惊。她怔怔的望着那个绯红的身影。似曾相识,又不相识。像梦中天天见到的那个人,又不像。仔细看去,原来,他带着面具。一盏薄如蝉翼的面具,却雕刻得非常的精致,形状如一只蝶。
  • 痞子英雄之魔海行走

    痞子英雄之魔海行走

    一个赌徒的儿子,一家赌坊的老板,擅长出老千行骗。一段巧妙的机缘,一个来自远古的烟斗,迫使他走向一条不属于他的修炼路。在这里你会看到一种新的修炼方式:血饮之力。
  • 无效婚约:前妻要改嫁

    无效婚约:前妻要改嫁

    婚后两年,老公每月例行公事,回家陪她一晚,却在次日无情的逼她吃下避孕药。她爱了他整整十年,坐着一个名不副实的陆太太身份,亲眼看着他和别的女人在面前如胶似漆。心灰意冷,忍无可忍,她丢下一份离婚协议。他暴怒,却不肯放手,“苏牧婉,想离婚,先给我生一个儿子再说!”
  • 征服冷情夫君

    征服冷情夫君

    什么?嫁人当天,她就因醉酒而没有等到夫君回来?好吧,这样也就算了……可她第二天醒来,刚刚瞧清楚夫君那美若天人的模样,夫君就将一封休书送到了她的手中!但是总有一天,她定会让夫君亲自将这封休书收回去当柴烧了!三年后,她让他收回休书,却因一个女子的嫉恨将她带离他的身旁。一场突如其来的劫难,让她忘了自己,忘了过去。她的记忆边成了无法拼接的碎片。一曲《白首不相离》唤醒记忆碎片。有情人终长相厮守。
  • 中华营养百味:心脏病调养食谱

    中华营养百味:心脏病调养食谱

    心脏病是心脏疾病的总称,是危害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心脏病是老人的高发病,来得突然,而且还能要了人的命,心脏病患者其实都要养,不能着急,不能生气,在饮食方面也要有讲究,要学会正确的饮食调养法。《心脏病调养食谱》对心脏病及其合并症患者宜吃什么,忌吃什么如何配膳等知识作了深入浅出的介绍。详细地介绍了对心血管病预防和治疗有较好效果的膳方剂。内容丰富,科学实用,可供心脏病患者,广大中老年人参考。
  • 菊戏

    菊戏

    穷书生在落魄潦倒之际意外得到老板的垂青,得到一份陪伴富家千金的特殊工作,只因他有一张与小姐死去的男友格外相似的脸。然而每当小姐唱起昆曲,穷书生似乎就会发现一丝鬼影,他的梦里也总是出现唐僧取到的佛经,这一切到底在暗示什么?菊花盛开的私家花园到底与小姐男友之死有什么联系?
  • 秋水墨色

    秋水墨色

    淡淡温馨的青梅竹马,爱情的故事永远都在不疾不徐的上演着。她,夏秋水;他,沈墨;他们,十二年的青梅竹马;你進我陪你出生入死你退我陪你頤養天年你輸我陪你東山再起你贏我陪你君臨天下...
  • 总裁夺情:霸宠甜妻抱入怀

    总裁夺情:霸宠甜妻抱入怀

    她为了前男友吃尽苦头,人家却到英国娶了个洋妞,分手理由更是雷人——嫌弃她还保留着第一次。见鬼!情爱什么真心不靠谱,还是要个孩子比较实在!等下,这蜂拥而至的桃花是几个意思?别过来,她就想要个孩子,仅此而已!
  • 网游:幻世江湖

    网游:幻世江湖

    上城区的人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而下城区的人们只能在废墟之中拾荒过活。那是他们祖先流传下来的罪。一个下城区的孤儿,得到了一个梦寐以求的游戏仓,他只为了获得百强的奖金,光明正大地进入上城区生活。是的,一开始仅此而已。命运之轮开始转动,他被卷进命运的漩涡,挣扎着,在命运的河流中,掀起一丛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