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87100000024

第24章 纪德艺术与思想的演进(2)

除小说以外,纪德也用戏剧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批判。纪德的剧作不多。最早的是一八九九年出版的《菲洛克塔脱》,稍后有一九〇一年的《刚陀王》,一九〇二年的《沙愈尔》,以及一九三一年的《依迪普》。纪德的剧本几乎无一不以希腊神话或《圣经》或古代史中的人物作为题材与命名。他曾引歌德《艺术与古代》(ber Kunst und Altertum)中的话:“实在说来,诗歌中决无历史性的人物,只是当时人想表达他所设想的宇宙时,他往往给在历史上所遇到的某些人物以这种光荣:借用他们的名字来作为他所创造的人物的名字。”无疑这也是纪德所写的诗剧最合适的注解。纪德剧作中独特的风格是一种素描的美。素描原是爱明净与求确切的法国艺术的特长。纪德的剧作不用浓重的渲染与点缀,而着重于线条的匀称与完整。

直到第一次大战止,纪德始终深信自己的作品是不会受同时代人所理解的。但同样坚定的是他对自己作品生命中所具有的永久性的信念。他从来不对自己的作品加以任何说明,深信一个艺术家最应避免自我解释,因为他的作品本身就应该是最好的解释。所以他任每一作品去探找它自身应有的前程。

纪德一生最恨虚伪,而尤恨精神上的虚伪,对自己的虚伪。出于这正义与真诚感,使他在第一次大战期间写成他的《哥丽童》和自传《如果麦子不死》。《哥丽童》是一本用对话体客观地从人性、艺术、科学与历史的观点去探讨同性爱的书。《如果麦子不死》则是纪德幼年以至成年这一阶段内生活的自叙。他在这自传中一无隐讳地写出了“明朗与阴晦的结合”“笑与忧郁的混合品”的所谓“人”这东西。他说卢梭写他的《忏悔录》:因为卢梭自以为是世间唯一的人,独特的人;“我写我的,则恰好由于相反的理由。因为我知道世间有多少人都将在其中认识他们自己的面目。”两书成后,朋辈都劝阻他出版。最初他也就把它们锁在自己抽屉内,原因并不是怕替自己招祸,而是不愿辜负朋友们的好意。但道义上迫切的责任感使他不能不把自己这种举动看作是胆怯。如果他不在生前发表这两部书,他觉得是死难瞑目的。朋友中也有劝他到死后出版,但他怀疑所谓“遗著”,认为这些没有不是多少经人修饰或改窜了的(当然出于亲属或朋友们的好意!)。他在《如果麦子不死》的序文中曾说:“我认为如果受人憎恨而被憎恨的确是自己的真面目,倒也远胜于受人爱戴而所以被爱戴的却并非真是本人。”由是在第一次大战期间所写成的《哥丽童》与《如果麦子不死》终于前者于一九二四年后者于一九二六年正式和世人相见。

这两书的完成在纪德一生中再度清偿了一笔心愿。从这一意义来说,正像《地粮》是纪德演进中的第一道界石,这两本书正可被看作是纪德第二期演进的段落。

纪德在第一阶段的演进中完成了自我解放,在第二阶段的演进中从事于生活的批判与检讨。两者都可说部分地满足了纪德艺术上与伦理上某种迫切的要求。纪德以《窄门》成名,而藉《梵谛冈的地窖》在第一次战后获得广大的读者。但在《梵谛冈的地窖》写作前后,他已无时不焦心于最重要的作品尚未动笔。他自认在他的Récits与Soties中他只表达了他“心与精神的反面”;无疑,他所等待的应是抛弃了Récit与Sotie的类型,抛弃了“否定”与“反面”的批判的一本著作。这结果就是一九二五年所出版的《伪币制造者》。

不消说,《伪币制造者》在纪德全部作品中占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以篇幅论,这是纪德作品中最长的一本;以类型论,这是至今纪德笔下唯一的一本长篇小说;以写作时代论,这是纪德最成熟时期的产物。它代表了作为思想家与艺术家的纪德的最高表现,而同时也是最总合性的表现。纪德在生活与艺术中经过长途的探索,第一次像真正把握到一个重心。由此我们不妨把纪德这一时期的演进称之为“动力平衡”的阶段。

纪德自称《伪币制造者》是他的第一部小说,而把以前的小说概称之为Récit或Sotie,原因由于它们都不合于他理想中一本小说应具的条件。

他理想中的小说的对象应既不是“我”的描绘,也不是独特的“另一人”的描绘,而应是代表“人人”的一幅壁画;而更主要的是这“人人”不应反映在一个“我”中,而是“人人”反映在“人人”心中。

为达到这目的,纪德在《伪币制造者》中设计了一种非常特殊的双重手法:小说中的中心人物小说家爱德华也在写一部小说,而这部小说的名字也叫《伪币制造者》。爱德华在他的日记(构成纪德《伪币制造者》的主干)中记下他周围现实世界中的一切,预备用来作为他在写作的《伪币制造者》的材料,他评述他的见闻,处理他的题材,抒发他对文艺上的种种见解。如是纪德一面可以让读者看到他自己笔下的正戏——也即小说本身所展开的故事;而另一方面,藉爱德华的日记,他替自己布置了一个后台:凡有不能在正戏中安插的一切,或是因正戏而引起的问题,都可放在这幕后讨论。这幕后的重要性在于作者替自己充分地开辟了一处可以作为实验的园地,可以自由地抒发他对创作与批评的各种见解而同时不损及小说自身的完整性。不但不损及小说的完整性,而因此反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性。由于这手法的运用,它替小说本身增加了一重深度,它使作者可以从多方面去表达他的人物,使读者可以从各种角度去认识小说中的人物。

纪德在《伪币制造者》中同时处理了三个主要的题材:青春发动期儿童的反叛,中产家庭的腐化,以及艺术创造。前两个主题包括小说中主要的故事,这我预备留待读者自己去欣赏,这儿特别值得提出的是第三个主题,也即艺术创造问题。作者的企图是要表现出一个艺术家如何采纳了现实所提供的材料,也即如何使现实成为艺术所经的过程。无疑这是一个最抽象的题材,这儿汇合着两种互不相让的真理:艺术的真理与生活的真理。

如何在两种对立性上去求得协调与平衡,这正反映了纪德艺术与思想的精神。纪德认为艺术品所追踪的是一种绝对性的境域,而艺术家自身则只藉艺术品中绝对性的表达,才能维护他自身相对性的存在。《伪币制造者》中爱德华曾说:“我的小说家想躲避现实,但我自己,我将不断地使他正视现实。”尼采曾说:“人只藉自身中丰富的对立性才能创造。”勃莱克也说:“无抗力,则无前进。”丰富的对立性!这正足以说明纪德艺术与思想的本质。

纪德是那种人:骤看,你觉得他永远在变,永远生活在不安与矛盾中;但细加探究,你会发现在他生活中也好,在他作品中也好,无时不保存着一种内心的一贯。这内心的一贯,即是我所谓动力平衡。在灵与肉,生活与艺术,表现与克制,个人与社会,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基督与基督教,上帝与魔鬼无数对立性因素的探求中纪德获得了他思想与作品的力量,纪德以他最个人性的写作而完成了一个最高的人性的作家。而这人性感与平衡感最透彻的表现实莫过于《伪币制造者》。

但像纪德那样在艺术中重视思想价值相对性的作家,如果我们想在他的作品中去探求任何正面的道德教训,这必然会是一种荒谬的企图。纪德在他日记中曾说:

我希望给我的读者们以力量,快乐,勇气,慎思与敏察——但我尤其避免替他们指示出任何道路,深信这只能也只应由他们自己去找。(而我还想说:只能在他们自身中才能找到。)

纪德避免替任何人指示道路,认为一个真正的导师应教人超越他自己,而早在《地粮》中,他不已说了:“抛开我这书,千万对你自己说:这只是站在生活前千百种可能的姿态之一。觅取你自己的。”但一个认真的读者却不难在纪德的作品中得到无穷启发,觅取他自己所要的粮食。

纪德是一个非常不容易解释的作家。以上我只就他主要作品大体刻画了纪德艺术与思想演进的一个轮廓。如今再拟就纪德的社会倾向与他的美学观略加说明以作认识纪德思想与艺术的补充。

纪德是一个最避免谈及政治的作家。他认为政治的险恶性在于你所信奉的党派没有不拘囚住你的思想。在党派中个人的真诚无从存在。他又说政治问题远不及社会问题重要,而社会问题又远不及道德问题重要。

但当纪德到了六十岁以后突然思想明朗地走入左倾的道路,这是一九三〇年代轰动世界性的一件事情。其实对一个一生中追求自由与解放,同情被压迫者痛苦的作家如纪德,这可看作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当人们提到他的“转向”时,他曾说:“我并没有转变我的方向;我永远在朝前进,过去如此,现在也一样。唯一不同的……是如今我却正朝着某一目标前进,我感觉到在某一地方我过去模糊的愿望正在成形,而我的梦也行将成为现实。”

纪德对这寄托着他理想的“某一目标”与“某一地方”的态度是非常明确的。他曾坦白地说过:“在思想与精神上,我自始是一个共产主义者”,而同样坦白的是他在一九三二年“革命作家与艺术协会”演讲时的声明。他说:“如果此后必须让我依照你们的‘吩咐’去写作,那我的作品也就从此不会再有什么价值。”

这也就充分地说明了纪德的立场。纪德从理性与理想两条大道接近了共产主义。理性,因为他相信人类永远是在进步的。他在一九三五年发表的《新粮》中曾说:“人并非一向就这样,人是慢慢地达到这一步的……如果人并非一向就如此,怎么可以说人永远会如此呢?人是变成的。”理想,在他认为是推动人类进步所必需的动力。他认为人类的一切大进步不能不归功于实现了的乌托邦。昨日与今日的乌托邦,到明日也许可能就是现实。

但当一九三六年纪德以苏联国宾的资格去参加了高尔基的葬礼,回来后他所发表的《从苏联归来》却带回不小的失望。他在这书中曾坦白指出苏联值得颂扬的种种方面,但他也同样坦白地指出了不是这些颂扬所可抵消的种种方面:那就是弥漫于苏联境内的不下于或高出于任何集权国家中的形式主义与接受主义,以及由此所教育成的人民恐怖与夸大的心理。在精神上,纪德看不出苏联与德国有何区别,而这才真正是纪德所带回的失望。纪德带回了失望,但他却并不曾放弃他的理想。

纪德是那种人:他重视争取真理时真诚的努力,远胜于自信所获得的真理。因此他不怕泄露表面的矛盾,因此他教人从热诚中去汲取快乐与幸福,而把一切苟安、舒适、满足,都看作是生活中最大的敌人。在这意义上,纪德才在尼采,陀斯妥易夫斯基,勃朗宁,与勃莱克身上发现了和他自己在精神上的亲属关系。尼采所主张的意志说,陀斯妥易夫斯基所观察的“魔性价值”,勃朗宁所颂扬的“缺陷美”,勃莱克所发现的“两极智慧”,以及纪德所追求的不安定中的安定,矛盾中的平衡,都是对人性所作的深秘的启发,都是主张在黑暗中追求光明与力,从黑暗中发现光明与力,藉黑暗作为建设光明与力的基石的最高的表现。

伦理、哲学、美学,纪德虽各有独到的见解,但在哪一方面也未曾建立体系,认为这一切虽都是构成一件艺术品不可或缺的元素,却并非艺术家的直接对象。他对文艺的意见散处在种种“假托”中。辑而成集的有一九〇三年的《假托集》,一九一一年的《新假托集》,与一九二四年的《偶触集》。

纪德在早年虽曾受象征主义的影响,但他至今衷心所钦慕的却是法国文学中的古典精神。他认为古典精神的优美存在于每一作品中的质朴与含蓄。他常说一本作品的真价值很少在于其中所说的,而是在于其中所没有说的,在于想说而未说的,换言之,在于言外之意。浪漫主义作家由于表现上的夸张,字面压倒了真实的情感与思想,而古典作品由于内质的坚稳,无时不渗透着言外之意。因此古典艺术是说话最少表现最多的艺术。

他又说,艺术品像一个菓子,它蕴藏着整个未来。换言之,在纪德看,一件艺术品第一必须具有完美的形式。正像我们站在一个菓子面前,最初吸引我们的必然是它的色泽,它的香味,它的形状,它在视觉嗅觉触觉味觉上给予我们的快感。但对一个菓子自身的重要性则是它的菓核,这菓核平时我们吃完菓子时也许随手把它扔在地上,但到第二年它却可能成一棵小树,又一崭新的生命。这菓核正可譬喻作艺术品中的思想。换言之,艺术品中的思想只应隐藏于完美的形式中。它与形式必须有一种最适度的配合。一个无核的菓子只是一件徒有形式的作品,相反,一个菓子只有一颗硕大的菓核,它本身决难是一件美好的艺术品。

纪德的艺术承继着配合着法国固有的优美传统。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到蒙田的人性感,拉辛的音乐性,圣西蒙的辛辣与泼剌,福楼拜的峻严,与斯当达耳的心理深度。

在当代法国作家中凡有生于一九〇〇年代左右的,几乎无一不直接或间接在艺术上或思想上受到纪德的影响。大胆的批评家已有把第一次大战至第二次大战这一阶段的法国文学称之为纪德的时代。由此也可想见纪德在法国现代文学中所占的地位。

一九四五年十月重校于清华园

同类推荐
  • 冯友兰说传统文化

    冯友兰说传统文化

    一部《中国哲学简史》,足以让“冯友兰”这三个字烙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上。冯先生所说的哲学,就是本书所说的中国的传统文化。人世苍茫,能看清者又有几何?冯友兰先生辗转其中,沉醉于人间烟火,勾勒着关于人生理想的美丽图景。他的人生或许不完美,然后他的理想至今余响不断,让无数后人追之随之。
  • 民间风情 三百六十行(文化之美)

    民间风情 三百六十行(文化之美)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是我们再耳熟能详不过的话。社会百业,就是我们俗称的三百六十行。所谓三百六十行的行,最早似乎是指街巷所设的贩卖摊和商店的行列,这点可以在唐人小说文献中得以证明。传统的三百六十行,是我国农耕社会中的各行各业,特别是指人们赖以为生产、生活,即与衣食住行用等紧密相联的手工业、商业的泛称。
  • 月锦绣,锁清秋

    月锦绣,锁清秋

    这是第一本以中国传统节日为线索,并结合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古典诗词,对中国传统节日背后的深蕴文化进行唯美解读的品质读物。这是一本主题明确,风格明媚的古典诗词赏析书。以中国传统节日为经,历代经典诗词为纬,漫谈古今人事沧桑。
  • 风筝

    风筝

    金开诚编著的《风筝》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风筝相关知识。《风筝》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中华谚语(第七卷)

    中华谚语(第七卷)

    该书本着科学、规范、实用的原则,从收集的数万条谚语中选取其中的精华约11500条。收录的谚语哲理丰富,涉及范围广,从婚姻家庭到社会百态,从军事历史到处世哲学,从天文地理到农、工、商、建,从养生保健到琴棋书画……大千世界,千姿百态均有涉及。本书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和掌握,在每句谚语下面标注了简单的释义
热门推荐
  • 血旗袍

    血旗袍

    一幢古老诡异的西式洋房,一段玄乎其玄的诅咒传说,一场骇人听闻的离奇凶案,一首摄人心魄的恐怖歌谣,一袭染血的华美旗袍,一段被尘封的陈年往事。她的一生都在爱与恨间纠缠,她说,在这世界上我唯一不会伤害的只有你……
  • The Agony Column

    The Agony Colum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美人如妖传

    美人如妖传

    即便我被全世界抛弃,我也爱我自己。我努力修炼不是为了证明什么,只是告诉你们,当初的你们是多么有眼无珠,现在的你们需要多后悔。(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之丹武乾坤

    重生之丹武乾坤

    一代丹宗林枫,因为痴狂丹道不修武道,在炼制一炉高阶丹药时,不慎被丹雷入体,落得个灰飞烟灭的下场。天意弄人,不想林枫一缕残魂却保留了下来寄养在灵戒之中。机缘巧合之下,千年之后,他与一名遭到炼丹反噬的青年相融合,得到了重修一次的机会。前世丹道通玄,惨遭反噬。今生定要丹武并重,共踏巅峰。所谓:丹掌苍穹,武动乾坤。
  • 说别人的故事

    说别人的故事

    我爱聆听,聆听身边人的故事,聆听陌生人的故事。最理想的状态是找出故事的所有的主人公,听听他们真实内心的想法。故事里,面对着理解差异,他们最真实的内心也就只有我知道。我想我更喜欢以旁观者的身份来诉说别人的故事,不评头品足,故事里没有对错,正如爱情里没有胜负一样。可是,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不是每个人都对我真诚以待,即便这样,故事仍需继续。只是故事少了半分真实和人情味罢了。并不是为了打发时间,也不是为了说别人的坏话,而是让自己的世界观更加丰富。我不求轰轰烈烈,只求简简单单。也许“我是一个没故事的人”是一个伪命题,但是我甘愿做一个没故事的人,平平淡淡。我的故事根本不足为外人道也。
  • 太玄说之临界外传

    太玄说之临界外传

    以高中同学为主要角色原型创建的一本玄幻校园小说,讲述因异世界入侵感染而获得异能的“奥术师”为了世界的存续不懈努力。纪念我的可爱的高中同学们……
  • 初妻爆料:总裁新婚如火

    初妻爆料:总裁新婚如火

    顾凉尘用了六年都没有忘记一个叫做黎向南的男人,所以她在六年后再次回来,原因只有一个。六年前,她‘死’的不甘心!“你竟然给我弄了个私生子出来。”顾凉尘一个跄踉,身影后退,后背抵在冰凉的墙壁上,整个人被圈在黎向南的怀抱和墙壁之间。怀里的女人抬起头,视线冷冷的落在那张俊美的脸上,突然刺笑道:“我结婚了,这孩子不是你的种,黎先生自作多情了。”男人的脸瞬间阴沉,冰冷如刀般的落在女人的脸上。“和我离婚,就是为了他?”黎向南的视线越过若大的落地玻璃,看向里面在水晶灯下优雅从容的男人,眼底全是冰凌。“这六年,伤我最深的是你,疼我最深的是他,为了他,我自然要和你离婚。【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Howards End

    Howards En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网游之笑傲厨神

    网游之笑傲厨神

    曾经我也是一名勇敢的战士,直到我的膝盖中了一箭......
  • 小小嘢一下:丈夫当家

    小小嘢一下:丈夫当家

    这里三木新书《小小嘢》——“冶大大,可以不结婚吗?”“可以……我们可以先领证然后再结婚”……那有什么区别。“当然有区别。。法律上必须有证明,这样就不会被横刀夺爱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