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85800000026

第26章 参考文献

(一)著作类

《尔雅·广雅·方言·释名(清疏四种合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

B.A.伊斯特林[苏]著,左少兴译《文字的产生和发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艾伟《汉字问题》,北京:中华书局,1949。

班固《汉书》,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

陈嘉映《语言哲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北京:中华书局,1988。

———《中国文字学》,北京:中华书局,2006。

陈年福《甲骨文动词词汇研究》,成都:巴蜀书社,2001。

辞海编辑委员会编《辞海·语词分册》,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8。

戴侗《六书故》,《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二二六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

戴震《戴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党怀兴《宋元明六书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丁福保编《说文解字诂林》,北京:中华书局,1988。

董蓓菲《语文教育心理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董作宾《殷历谱》,北京:中国书店,1981。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瑞士]著,高明凯译《普通语言学教程》,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冯·贝塔朗菲[美]著,林康义、魏宏森等译《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和应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

高鸿缙《中国字例》,台北:三民书局,1981。

高田忠周《古籀篇》,台北:大通书局,1982。

顾野王《大广益会玉篇》,北京:中华书局,1987。

桂馥《说文解字义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1962。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黄德宽、陈秉新《汉语文字学史》,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0。

黄建华《词典论》,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

黄侃《黄侃论学杂著·说文略说》,北京:中华书局,1964。

黄侃述,黄焯编《文字声韵训诂笔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黄永武《形声多兼会意考》,台北:中华书局,1969年。

姜亮夫《古文字学》,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

蒋善国《汉字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

杰弗里·N·利奇[英]著,李瑞华等译《语义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7。

李国英《小篆形声字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李建国《汉语训诂学史》,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

李圃《甲骨文文字学》,上海:学林出版社,1995。

李圃主编《古文字诂林》(1—12册),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2004。

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台北:中研院史语所,1974。

梁东汉《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59。

梁启超《梁任公近著》,上海:商务印书馆,1923。

列维·布留尔[法]著,丁由译《原始思维》,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林沄《古文字研究简论》,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86。

刘丹青主编《语言学前沿与汉语研究》,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刘师培《刘申叔遗书》,台北:华世出版社,1975。

刘又辛、方有国《汉字发展史纲要》,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

陆宗达《训诂简论》,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

马叙伦《说文解字六书疏证》,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

———《说文解字研究法》,北京:中国书店,1988。

梅膺祚、吴任臣《字汇·字汇补》,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1。

彭聃龄、张必隐《认知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皮亚杰[瑞士]著,王宪钿等译《发生认识论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钱大昕《潜研堂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钱军编《语言学:中国与世界同步》,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商承祚《说文中之古文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甲骨文字研究》,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

沈兼士《沈兼士学术论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86。

沈括《梦溪笔谈》,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石安石《语义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石定果《说文会意字研究》,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

束定芳主编《语言的认知研究——认知语言学论文精选》,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苏宝荣《词义研究与辞书释义》,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唐兰《古文字学导论》(增订本),济南:齐鲁书社,1981。

———《殷虚文字记》,北京:中华书局,1981。

———《中国文字学》,上海:上海书店,1991。

陶原珂《词位与释义》,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59。

王安石著,张宗祥、曹锦炎编《王安石〈字说〉辑》,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

王宁《汉字构形学讲座》,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王士元、彭刚《语言、语音与技术》,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王寅《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王玉新《汉字认知研究》,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

王元鹿《汉古文字与纳西东巴文字比较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普通文字学概论》,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

王筠《说文释例》,北京:中华书局,1987。

———《说文解字句读》,北京:中华书局,1988。

王作新《汉字结构系统与传统思维方式》,武汉:武汉出版社,1999。

魏宏森、曾国屏《系统论——系统科学哲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文旭、陈治安《句法·语用·认知》,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

夏军《甲骨文新鉴》,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5。

徐锴《说文解字系传》,北京:中华书局,1987。

徐中舒主编《汉语大字典》(缩印本),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1993。

———主编《甲骨文字典》,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8。

许国志主编《系统科学》,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许嘉璐《未辍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语言文字学论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许慎《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1963。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北京:中国科学院,1954。

———《中国文字学概要·文字形义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杨五铭《文字学》,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臧克和《〈说文解字〉的文化说解》,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5。

詹鄞鑫《汉字说略》,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

张其昀《“说文学”源流考略》,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

张永言《词汇学简论》,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2。

张再兴《西周金文文字系统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章太炎《中国现代学术经典·章太炎卷》,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章宜华《语义学与词典释义》,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

赵宧光《六书长笺》,《续修四库全书》经部二三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郑樵《通志略·六书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中国辞书学会学术委员会编《中国辞书学文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周有光《比较文字学初探》,北京:语文出版社,1998。

———《世界文字发展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朱芳圃《殷周文字释丛》,北京:中华书局,1962。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北京:中华书局,1984。

朱曼殊主编《心理语言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朱智贤《儿童发展心理学问题》,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

(二)论文类

陈红汉字造字模式与日语的“国字”,《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7期。

陈建生汉、英语中创造字词的认知同归,《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3期。

陈志群会意字的认知研究,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范常喜甲骨文纳西东巴文会意字比较研究初探,西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符淮青名物词的释义,《辞书研究》1982年3期。

———表动作行为的词的释义,《北京大学学报》1982年3期。

———表性状的词的释义,《语言学论丛》第13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词的释义方式剖析,《辞书研究》1992年1、2期。

何金松会意结构的语言透视,《汉语学报》2005年4期。

黄建荣王安石《字说》说解字义的特点和以“会意”说解字义的原因,《抚州师专学报》2001年6期。

黎锦熙汉语构词法和词表研究(上、下),《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59年5、6期。

李静生纳西东巴文与甲骨文的比较研究,《云南社会科学》1983年6期。

李开《尔雅》释义方法简析,《扬州师院学报》1986年2期。

李圃汉字学元点理论及相关问题——兼谈汉字认知的若干误区,收入《中国文字研究》第5辑,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梁启超从发音上研究中国文字之源(假使古代有字母则我国文字结构之嬗变当何如),收入《梁任公近著》第1辑(下卷),上海:商务印书馆,1926。

林杏光、鲁川汉语句子语义平面的主客观信息研究,《汉语学习》1997年4期。

刘琳同符会意字初探,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刘又辛从汉字演变的历史看文字改革,《中国语文》1957年5期。

刘钊古文字构形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1年。

刘志基试论汉字表意字素的意义变异,《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2期。

卢新良《说文解字》亦声字研究,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陆宗达、王宁《说文解字》与本字本义的探求,收入《词典和词典编纂的学问》,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

马晓风甲骨文会意字研究,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裘锡圭汉字形成问题的初步探索,《中国语文》1978年3期。

沈家煊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收入刘丹青主编《语言学前沿与汉语研究》,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沈兼士初期意符字之特性,天津《大公报·文史周刊》第1期,1946,收入《沈兼士学术论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86。

———国语问题之历史的研究,北京大学《国学季刊》一卷一号,收入《沈兼士学术论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86。

———研究文字学“形”和“义”的几个方法,《北京大学月刊》一卷八号,收入《沈兼士学术论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86。

———右文说在训诂学上之沿革及其推阐,中研院《庆祝蔡元培先生六十五岁纪念论文集》,1933,收入《沈兼士学术论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86。

宛志文论《尔雅》通用词语的释义特色,《辞书研究》1992年3月。

王宁系统论与汉字构形学的创建,《暨南学报》2000年2期。

王元鹿纳西东巴文与汉形声字比较研究,《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7年5期。

吴其昌金文名象疏证,《武大文哲季刊》五卷三期。

吴世雄、陈维振论语义范畴的家族相似性,《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年4期。

肖其峰会意字组合方式及其生成机制分析,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徐中舒耒耜考,《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二本一分。

许嘉璐《说文解字》释义方式研究,收入《词典和词典编纂的学问》,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

———论同步引申,《中国语文》1987年1期。

———关于训诂学方法的思考,《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3期。

———汉字结构的规律性与小学识字教学——兼评几种小学识字教学法,收入《语言文字学论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中国小学识字教学的研究与建议——《识字教学法论文集》序,收入《语言文字学论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词义是怎么演变并被解释的——词义的主观因素考察,北京师范大学学术报告,2006年。

薛克谬论《说文解字》的亦声部首,《河北大学学报》1990年4期。

杨联升古史札记两条,《中国文字》新卷十二期。

杨树达释追逐,收入《积微居甲文说》,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杨忠、张绍杰认知语言学中的类典型论,收入束定芳主编《语言的认知研究——认知语言学论文精选》,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于省吾释武,收入《双剑誃古文杂释》,北京:中华书局,1962。

喻遂生纳西东巴字的异读和纳汉文字的比较研究,《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0年1期。

喻遂生、郭立《说文解字》的复音词,《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1期。

袁毓林语言的认知研究和计算分析,《语言文字应用》1996年1期。

———论元角色的层级关系和语义特征,《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3期。

———词类范畴的家族相似性,收入束定芳主编《语言的认知研究——认知语言学论文精选》,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张玉梅王筠汉字学思想述评,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

章太炎国故论衡·一字重音说,收入刘梦溪主编《中国现代学术经典·章太炎卷》,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

朱德熙在第一次汉字问题学术讨论会开幕式上的讲话,收入《汉字问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北京:语文出版社,1988。

朱亚同英汉合体字造字方法对比分析,《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6期。

同类推荐
  • 起名高手

    起名高手

    本书重点讲解了作者五维全息起名法,提供了人物起名、改名、签名实例,介绍了姓名吉祥文化研究成果,解析了中国名人起名、改名缘由,论述了姓名对人生的重大影响。
  • 原野短语:风吹哪页读哪页

    原野短语:风吹哪页读哪页

    本书收有“信仰”、“孩子与音乐”、“词语”、“动物·昆虫以及心地”、“男女或情事”、“蒙古的”、“文艺方面”等短语。
  • 春联对联大观(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春联对联大观(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介绍了以下九种对联类型:对联基础、春节对联、节日对联、婚嫁对联、贺寿对联、丧葬挽联、居家对联等。
  • 陇上灯谜六十年

    陇上灯谜六十年

    本书辑录了甘肃省自建国以来六十年间著名谜语专家创作的谜语,内容涉猎广泛,谜面用典丰富,文字典雅、工整、谜语或形象生动,或妙趣横生。适于谜语爱好者、收藏者及对此感兴趣者阅读、鉴赏。
  • 璀璨的中国

    璀璨的中国

    全书介绍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总共分七章:华夏民族的起源、东方巨龙长城、敦煌岁月、汉诗鉴赏、魏诗鉴赏、唐诗鉴赏、宋词鉴赏。
热门推荐
  • 少女死前遇上幽灵:最后的十三天(已完结)

    少女死前遇上幽灵:最后的十三天(已完结)

    传说,人在死之前的最后十三天能够看见幽灵。于是,当苏子的寿命只剩最后十三天的时候,她将何去何从?他,白允零,半幽灵,设局让自己死去,只因为挚爱她。他,韩轩,人类,一个能看见幽灵少年,心机深沉,手段非凡,却只是为了拯救她的生命、让她留下来。而她,一个夹杂在两个少年间的少女,却用自己黯然的眼眸,诉说着属于她的最后十三天。
  • 上古世纪之荣耀之战

    上古世纪之荣耀之战

    《上古世纪》游戏新区“荣耀世界”,在万众瞩目之下启程,展开自由热血的篇章!骨灰玩家林奇,有幸参与荣耀世界内测,他身为诺亚,以秘法武者的身份,在这新的世界快意恩仇,寻找秘法自创武技,与众高手一争高下。
  • 我和闺蜜们

    我和闺蜜们

    我的闺蜜,她的第二次恋爱.第一次,在她十六岁,她告诉我,她恋爱了,那个男的是他们学校了,比她还白,在我的第一反应我觉得是个小白脸,,,,,,第二次,在经过前面渣男的主动分手后,
  • 彼岸花开证道

    彼岸花开证道

    凡人三境,蕴藏,明神,蜕凡仙人三境,天人,造化,生死圣人三境,源,道,劫。炼体修士若能修炼但极致,可以仅凭一身体魄精元崩天裂地,拿星摘月。练气修士要是修炼有成,也能凭借自身气元神通移山填海,碎灭苍穹。炼神修士,如果功参造化,神魂出窍便可神游八荒,举手投足便能伤人无形。大道昭然,万千道路都可能问鼎大道,然修炼本就是逆天行事,问道艰难。一路艰难险阻,劫难丛生,坎坷孤独。一入道途,要放弃的一切,远远比想象中的要多的多。虽然通向大道的道路,有千千万万,但无论修炼途径多不胜数,无论传承道统生而又灭。但“精,气,神”已然成为问鼎大道的最主流途径。一株彼岸花,一段因果…………
  • 异苑

    异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郑敬中摘语

    郑敬中摘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黑白无常之双绝

    黑白无常之双绝

    混元宗弟子洛云起善轻功专盗不义之财,江湖人称盗王百里飞,而后被朋友出卖筋脉尽短幸得武圣搭救,跟武圣习得七星伏龙诀。夜晚化作白衣盗王百里飞,白天化作黑衣青剑洛云起,人称黑白无常。
  • 无限穿越之网游王

    无限穿越之网游王

    一颗隐陨从天而降,引发了陆小咪等人与军方部队穿越时空进入了高维度宇宙。罗莫打宝军团副团长莫无名研究来的结果让人感到意外。龙筑天用了一张最平凡的魔卡就废了地仙空山大师的几百年修为,后空山大师也来了副本世界。其后,三界六道为之震动,纷纷派各路敢死仙,佛,魔,神,人,鬼等等前往网游王系统探索情报!最终主角陆小咪会成为第一代网游王么?尽请看推顶王第一部大作《无限穿越之网游王》!
  • 天羽神诀

    天羽神诀

    小镇少年武天下,身怀绝世血脉,一路碾压各路天才,武天下,踏苍穹,万界独尊。
  • 凝元逆剑诀

    凝元逆剑诀

    凝元剑诀现,宇宙多变换。仙.魔.神.圣.异族.演绎出各种爱恨情仇。看主角蓝风一步步登上更高的空间,站在各个宇宙世界的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