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48100000004

第4章 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资本配置理论

一、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分析,揭示了社会化大生产按比例发展的规律和要求,这实际上是资本配置理论。马克思认为,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运动以社会总产品的实现作为出发点。他首先从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两个方面分析了社会总产品的构成。在实物形态上,社会总产品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社会总生产分为生产资料的生产部类Ⅰ和消费资料的生产部类Ⅱ;在价值形态上,每个部类的年产品分成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三部分,每个部类的产品由不同种类的使用价值构成。第Ⅰ部类产品分为生产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和生产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第Ⅱ部类产品又分为必要生活资料和奢侈品。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必须通过社会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以及两大部类内部的交换来完成,使得社会总产品在实物上得到替换,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在抽象掉货币流通等条件之后,马克思从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关系以及两大部类内部的交换关系得出,社会资本再生产要均衡地进行,必须在价值上和实物上保持一定的比例。他指出:“这个运动不仅是价值补偿,而且是物质补偿,因而既要受社会产品的价值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比例的制约,又要受它们的使用价值,它们的物质形式的制约。”马克思的资本配置理论,就是在阐述社会总资本在两大部类之间的按比例分配以及两大部类内部的按比例分配体现出来的。

1.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

马克思分析社会总资本再生产是从简单再生产开始的。这是因为,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是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逻辑起点或简单要素。在假定整个社会经济都是资本主义经济等一系列条件下,他制定了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公式:

Ⅰ。 4 000 c+1 000 v+1 000 m=6 000

Ⅱ。 2 000 c+500 v+500 m=3 000

为了使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能够进行下去,这两大部类产品包括它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必须通过交换实现价值上的补偿和实物上的替换。这个实现过程包含三大要点:

第一,第Ⅱ部类内部的交换。第Ⅱ部类的500 v+500 m以消费资料形式存在,这种消费资料掌握在资本家手中。第Ⅱ部类工人用500货币工资购买500 v的消费资料,500 m的消费资料在资本家内部进行交换。如果进一步细分,第Ⅱ部类内部的交换分为第Ⅱ部类的必要生活资料(Ⅱa)和奢侈消费资料(Ⅱb)两个分部类的实现过程。假定第Ⅱ部类500 v+500 m的分配为:Ⅱa。 400 v+400 m;Ⅱb。 100v+100m。则Ⅱa(v+m)和Ⅱb(v+m)的实现过程又可归结为三点:一是Ⅱa(400v)在本分部类内部实现;二是Ⅱb(100v)和Ⅱa(400m)中相应部分之间的交换;三是两个分部类资本家之间的交换。

第二,第Ⅰ部类内部的交换。第Ⅰ部类4 000 c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用以补偿本部类消费掉的不变资本,通过本部类内部资本家之间的交换便可实现。当然,第Ⅰ部类的不变资本是由大量的资本群构成,它们被分别投入不同的生产资料生产部门之中,除了有小部分留在本部门或本企业外,绝大部分是在各个不同生产部门之间进行交换。

第三,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第Ⅰ部类的1 000 v+1 000 m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必须用于交换消费资料;第Ⅱ部类的2 000 c以消费资料形式存在,必须用于交换生产资料。通过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使第Ⅰ部类的1 000 v+1 000 m和第Ⅱ部类的2 000 c均得到实现,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在实物上得到替换。

从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社会总产品的实现过程可以发现,两大部类之间和两大部类内部互相交换的产品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才能使两大部类所生产的产品在价值上和实物上都能按比例得到相应的补偿。

第一,在简单再生产中,第Ⅰ部类的商品资本中的v+m价值额,必须等于第Ⅱ部类的不变资本价值c,用公式表示:Ⅰ(v+m)=Ⅱc。这是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它表明了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第Ⅰ部类生产资料的生产和第Ⅱ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要之间,以及第Ⅱ部类消费资料的生产和第Ⅰ部类对生活资料的消费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由这个基本实现条件出发,还可派生出两个实现条件:Ⅰ(c +v +m)=Ⅰc+Ⅱc,即第Ⅰ部类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必须同两大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相等;Ⅱ(c+v+m)=Ⅰ(v+m)+Ⅱ(v+m),即第Ⅱ部类生产的全部消费资料必须同两大部类对消费资料的需求相等。

第二,投入奢侈品生产的v必须等于必要生活资料生产中m相应部分,即(Ⅱb)vⅠc+Ⅱc。此公式可简化为:Ⅰ(v+m)>;Ⅱc,它是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前提条件。其次,要进行扩大再生产,为追加劳动力提供消费资料,第Ⅱ部类生产的产品在满足简单再生产的需求外,也必须要有剩余,以此来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对追加消费资料的需要。用公式来表示:Ⅱ(c+v+m)>;Ⅰ(v+m/x)+Ⅱ(v+m/x)。此公式可简化为:Ⅱ(c+m-m/x)>;Ⅰ(v+m/x)。扩大再生产的这两个前提条件,反映了要进行扩大再生产,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供给都要大于简单再生产对它们的需求。这样,才能为扩大再生产提供追加的生产资料和追加的消费资料,从而使扩大再生产成为可能。这两个前提条件体现了扩大再生产条件下两大部类之间的辩证关系。

以上仅说明了扩大再生产必须具备的可能条件,要使这种可能条件变成现实,还必须具备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为此,马克思设计了两个扩大再生产公式:

Ⅰ。 4 000 c+1 000 v+1 000 m=6 000

Ⅱ。 1 500 c+750 v+750 m=3 000

为进行扩大再生产,对社会总产品的构成进行重新组合的结果为:

Ⅰ。 4 000 c+400Δc+1 000 v+100Δv+500 m/x=6 000

Ⅱ。 1 500 c+100Δc+750 v+50Δv+600 m/x=3 000

第Ⅰ部类的4 000 c+400Δc通过在该部类内部交换得以实现;第Ⅱ部类的750 v+50Δv+600 m/x通过在该部类内部交换得以实现;第Ⅰ部类的1 000 v+100Δv+500 m/x和第Ⅱ部类的1 500 c+100Δc通过两大部类之间互相交换来实现。结果为:

Ⅰ。 4 400 c+1 100 v+500 m/x=6 000

Ⅱ。 1 600 c+800 v+600 m/x=3 000

这样,完成了商品资本到生产资本的转化,使社会资本得到了重新配置,以实现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从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社会总产品的实现过程可以发现,两大部类之间互相交换的产品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才能使两大部类所生产的产品在价值上和实物上都能按比例得到相应的补偿。第Ⅰ部类的原有可变资本和追加的可变资本与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之和必须等于第Ⅱ部类的原有不变资本和追加的不变资本。它是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用公式表示为:Ⅰ(v+Δv+m/x)=Ⅱ(c+Δc)。由这个基本实现条件出发,还可派生出两个实现条件:Ⅰ(c+v+m)=Ⅰ(c+Δc)+Ⅱ(c+Δc),即第Ⅰ部类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必须同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过程对生产资料的需求相等;Ⅱ(c+v+m)=Ⅰ(v+Δv+m/x)+Ⅱ(v+Δv+m/x),即第Ⅱ部类生产的全部消费资料必须同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过程对消费资料的需求相等。

马克思所论证的扩大再生产的三个实现条件表明,两大部类的积累和生产扩大之间存在着互相依赖、互为条件的关系。第Ⅰ部类生产为第Ⅱ部类生产提供追加的生产资料,规定着第Ⅱ部类的积累规模和积累率;第Ⅱ部类生产为第Ⅰ部类生产提供追加的消费资料,又制约着第Ⅰ部类的积累规模。“就象第Ⅰ部类必须用它的剩余产品为第Ⅱ部类提供追加的不变资本一样,第Ⅱ部类也要在这个意义上为第Ⅰ部类提供追加的可变资本。”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实现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

二、列宁的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理论

列宁的资本配置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理论之中。马克思分析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过程时抽象掉技术进步因素,假定两大部类原来资本有机构成和积累率不变,从而得出两大部类以相同速度增长。列宁把技术进步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因素纳入马克思的扩大再生产公式,创造性地设计了一套新的扩大再生产公式,阐明了生产资料部门优先增长的规律。

在《论所谓市场问题》中,列宁沿用了马克思的扩大再生产开端公式,在假定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剩余价值率始终在100%,不变资本价值当年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以及第Ⅰ部类积累率保持在50%不变的条件下,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两大部类及内部各组成部分将出现不平衡的增长。在四年中各个部类的资本投入和产出的增长速度是不同的。从资本投入看,第Ⅰ部类由5 000增加到6 563,增长31.3%;第Ⅱ部类由2 250增加到2 402 ,增长6.7%。从产出看,第Ⅰ部类中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由4 000增长到5 468 ,增长36.7%;第Ⅰ部类中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由2 000增加到2 190 ,增长9.5%;消费资料生产部门由3 000增加到3 171 ,增长5.7%。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不变资本比可变资本增长得快,在积累的剩余价值中,转变为不变资本的部分越来越大,转变为可变资本的部分必然越来越小。不变资本的物质要素是生产资料,可变资本的物质要素是劳动力,而劳动力靠消费资料来维持。因此,如果其他条件相同,对于生产资料的需求就比对于消费资料的生产增长得更快。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资本主义生产中,就会发生第Ⅰ部类生产比第Ⅱ部类生产增长更快的现象,而在第Ⅰ部类内部,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部门的增长要快于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部门的增长。列宁指出:“增长最快的是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其次是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最慢的是消费资料生产。”

列宁的生产资料优先增长思想,为在坚持产业协调发展的同时的适度资本配置倾斜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是,列宁提出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它只是表明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并不是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都要比消费资料生产增长得更快,也并不意味着生产资料生产可以完全脱离消费资料生产而孤立地增长。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归根到底受消费资料增长的制约,原因在于:(1)第Ⅰ部类扩大再生产所追加的劳动力对消费资料的需求,要依赖于第Ⅱ部类的剩余产品;(2)第Ⅰ部类为第Ⅱ部类提供的生产资料的品种、数量、规格直接决定于第Ⅱ部类对第Ⅰ部类生产资料的需求;(3)第Ⅰ部类生产的自身所需的生产资料,其最终目的是为了给第Ⅱ部类提供更多的生产资料,以使之生产更多的消费资料。因此,生产资料生产必须和消费资料生产同时增长并保持合理比例的条件下,才能使扩大再生产顺利地进行。

三、毛泽东的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各地区协调发展思想

毛泽东的资本配置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各地区协调发展的论述中。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强调要非常重视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

1.各产业部门协调发展思想。

在1956年发表的《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提出要正确处理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他肯定了重工业仍是当时经济建设的重点,但针对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而导致农业和轻工业发展严重滞后问题,他明确提出要适当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象苏联的粮食产量长期达不到革命前最高水平的问题,象一些东欧国家由于轻重工业发展太不平衡而产生的严重问题,我们这里是不存在的。他们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因而市场上的货物不够,货币不稳定。”“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还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农业、轻工业投资的比例要加重一点。……加重的结果,一可以更好地供给人民生活的需要,二可以更快地增加资金的积累,因而可以更多更好地发展重工业。”发展重工业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少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一种是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从长远观点来看,前一种办法会使重工业发展得少些和慢些,至少基础不那么稳固,几十年后算总账是划不来的。后一种办法会使重工业发展得多些和快些,而且由于保障了人民生活的需要,会使它发展的基础更加稳固。”可见,毛泽东已经认识到了国民经济各部门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后来,在1957年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把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上升为国家工业化道路,深刻地揭示了国民经济各部门全面协调发展的重大意义。他认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发展国民经济必须工业与农业并举。“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工业才有原料和市场,才有可能为建立强大的重工业积累较多的资金。”

当然,毛泽东提出国民经济各部门协调发展的思想,并不意味着他已经完全摆脱了生产资料优先增长和优先发展重工业思想的影响。在他看来,为了尽快把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工业化国家,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始终是第一位的。“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我国的经济建设是以重工业为中心,这一点必须肯定。”不过,毛泽东从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关系角度,强调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在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同时必须充分发展农业和轻工业的思想,对于今天合理配置资本和协调各产业部门发展,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各地区协调发展思想。

针对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国的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的不合理状况,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要正确处理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他强调工业发展中各地区必须平衡发展的重要性,主张在重视沿海工业基地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内地工业。“我国的工业过去集中在沿海。……我国全部轻工业和重工业,都有约百分之七十在沿海,只有百分之三十在内地。这是历史上形成的一种不合理的状况。”“沿海的工业基地必须充分利用,但是,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他认为,经济发展中各个地区必须协调发展。“新的工业大部分应当摆在内地,使工业布局逐步平衡,并且利于备战,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沿海也可以建立一些新的厂矿,有些也可以是大型的。”“好好地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老底子,可以使我们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如果采取消极态度,就会妨碍内地工业的迅速发展。”

四、邓小平的以重点带动全局和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思想

邓小平的资本配置思想主要体现在经济建设以重点带动全局和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思想之中。

1.以重点带动全局思想。

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提出了经济建设的战略重点:一是农业,二是能源和交通,三是教育和科学。这就是对农业、能源和交通以及教育和科学三个战略重点实行投资倾斜,促进它们快速发展,进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1982年5月,邓小平会见利比里亚国家元首在谈到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时指出,要重视发展农业。“不管天下发生什么事,只要人民吃饱肚子,一切就好办了。”他指出,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要坚持贯彻和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农业投入,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同时,大力推进科教兴农,发展高效、优质、高产农业和节水农业。

能源、交通通信、原材料等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是我国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邓小平主张集中力量加快发展这些产业部门。“我赞成加强基础工业和农业。基础工业,无非是原材料工业、交通、能源等,要加强这方面的投资,要坚持十到二十年,宁肯欠债,也要加强。”“我建议组织一个班子,研究下一个世纪前五十年的发展战略和规划,主要是制定一个基础工业和交通运输的发展规划。要采取有力的步骤,使我们的发展能够持续、有后劲。”

教育和科学是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的关键。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他认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发展科学技术,关键是抓好教育。因此,他主张要重点加强教育和科学这两个领域的投资,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对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要充分认识。……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

2.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思想。

由于自然的、历史的、社会的原因,我国经济发展客观上存在着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这三大经济地带呈明显的阶梯状分布,东部沿海经济比较发达,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经济比较落后。邓小平在设计我国改革和发展进程时,在总结我国发展区域经济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突破传统理论的束缚,提出了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战略构想。他主张,首先通过对高梯度的地区即东部沿海地区实行投资倾斜,让其先发展起来,然后逐步依次向第二、三梯度即中部和西部地区推移,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的更快发展。“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把这一战略构想运用于改革开放的实践中,率先通过四个经济特区的设立,逐步形成了由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区域经济发展梯度。

五、陈云的按比例发展和综合平衡思想

陈云是我国经济工作的杰出领导者,他的资本配置思想主要体现在按比例发展和综合平衡思想中。在继承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化大生产要求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思想的基础上,陈云结合中国国情,提出按比例发展和综合平衡思想。

无论在改革前的计划经济时代还是在改革后的有计划商品经济时代,陈云都强调按一定比例调整国民经济。“任何一个部门都不能离开别的部门。……按比例是客观规律,不按比例就一定搞不好。”在编制第二个五年计划时,陈云着重论述了农、轻、重的比例;煤、电、运输先行的比例;钢铁工业和机械工业的比例;民用和军用工业的比例;大厂和小厂的比例;建设中的“骨头”和“肉”的比例等。1985年,在邓小平谈到我国工业发展速度太快时,陈云说:“听起来可喜,但有不健康的因素”,“说到底,还是要有计划按比例地稳步前进,这样做,才是最快的速度。否则,造成种种紧张和失控,难免出现反复,结果反而会慢,‘欲速则不达’。”

由于在传统体制下,各经济单位间缺乏横向联系,因而在制定计划和执行计划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各部门、地区间彼此脱节的现象,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在所难免。陈云主张对经济运行的全局进行总体计划工作,使国民经济从整体上保持平衡运行和发展,即综合平衡思想。他的综合平衡思想主要强调财政收支、信贷收支、外汇收支、物资收支四个方面自身的平衡以及四者相互之间的平衡。他主张建设规模要与国力相适应,反对保守和冒进思想。在实行综合平衡原则的选择上,陈云强调三个方面的原则:一是排队原则,在资源配置的部门结构上以农、轻、重为序,而在基础项目安排上则强调首先保证国家重点项目并注意综合平衡。二是“木桶原则”,即短线平衡,综合平衡要以最短缺部门的供给能力为基准。“所谓按短线平衡,就是当年能够生产的东西,加上动用必要的库存,再加上切实可靠的进口,使供求相适应。”三是全面原则,综合平衡要从经济的全局出发,树立“一盘棋”的思想。

同类推荐
  • 中层主管枕边书

    中层主管枕边书

    本书从中层主管这个角度出发,详细地论述了中层主管应具备的能力以及在工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针对问题还给出了相关的建议。
  • 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管理与处置问题研究

    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管理与处置问题研究

    本书借鉴金融不良资产的处置评价方法,探讨了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评估办法,并以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证券的成功运作为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
  • 抓执行:不会带团队,你就只能干到死!

    抓执行:不会带团队,你就只能干到死!

    本书重点讲述了团队高效执行的9个管理方法,手把手教你提高团队执行力。内容简洁易懂,定位清晰明确,是中高层管理者提高团队执行力的必读之书。
  • 怎样当好基层管理者

    怎样当好基层管理者

    作为基层管理的一线管理者,除了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外,还需要有领导的胆识、肚量,指挥的艺术和上司相处的技巧,善待自己的下属,协调好人际关系,把员工拧成一股绳。本书针对基层管理的重要地位和基层管理者的工作特点,详细介绍了基层管理者应具备的综合素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供了具有很强操作性和指导性的工作方法。
  • 催款专家

    催款专家

    生活在当今社会,无论是你借钱给别人还是别人做生意欠你的债,要及时收回来都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把你的账款收回来,的确是一门重要的学问。本书向您讲述如何解决坏账、死帐、难收帐的催款策略。本书针对催款问题提炼了几十种高效解决方法,另辅以精彩案例说明,语言流畅,观点新颖,令人耳目一新,读者若能细细品味把玩,实践中再加以融会贯通,相信定会受益匪浅,其他的不说,单说能帮您把钱要回来就是最大的收获。
热门推荐
  • 追星传奇:王俊凯最后一点爱

    追星传奇:王俊凯最后一点爱

    他,是王俊凯,他和易烊千玺爱上了同一个人,她,爱的是易烊千玺,是怎样的一段孽缘和经历,迫使她和王俊凯在一起,导致最终爱上王俊凯他,是世界之王,拥有没人抵挡的势力,为什么要让王俊凯待在自己的庄园,满足他一切的条件,他拥有一切,最终却发现自己却是爱人的替代品
  • 春眠闻啼鸟

    春眠闻啼鸟

    一只小猪走进了门。。。一只小鸡走进了门。。。一只小豹走进了门。。。一只老鹰走进了门,也可能是小鹰。。。白春眠此时觉得自己像是看动物世界,嘴里想着就配上音了:“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草原又到了动物们交配的季节。”一个巧取豪夺,燃尽生命,回到过去只为改变过错;一个生死相依却因时光飞逝遗憾错过;一个默默陪伴,期望执手相携生生世世;外表萌软,内心冷硬的现代女生如何在异世闯天涯。
  • 盛世暖婚:熙少的小萌妻

    盛世暖婚:熙少的小萌妻

    “熙哥哥,你喜欢我吗?”“不喜欢”“……”三岁的韩梓沫在第一次见到莫以熙的时候就想着勾搭他了,不过大多数时候,莫以熙都知道,但是就是不承认他喜欢她。不过自从韩梓沫的好闺蜜给她出了个注意之后,莫以熙就不能忍了。“熙哥哥,你帮我看看,这个怎么样?”之后,韩梓沫就拿了各种帅哥的照片给莫以熙看,让他看看怎么样,如果好的话,就可以考虑交往,“不行,这个看起来就容易惹桃花。”“那这个怎么样?”“不行,这个……”总之,就是有一堆的理由觉得人家不好。终于,在有一次看到韩梓沫跟别的男生一起走的时候,终于爆发了。
  • 捂热冰心:521次表白

    捂热冰心:521次表白

    顿悟后的于歌金盆洗手,和兄弟徐枫浩开始努力学习,但却无可救药喜欢上了同学林昕,可林昕从此对他冷漠,他便开始尝试捂热“冰心”。不断追求……追她,追梦。后来上了高中,于歌和她又分在了一个学校,追梦之路延续了下来……点击率到一定时公布qq在此感谢墨星免费小说封面支持,没封面的赶快去领取!http://www.mx-fm
  • 天命玉

    天命玉

    天命玉,天命所归,只有被天选中的人,才能够拥有天命玉,才能够拯救天下!
  • 宠妃当道:妖孽王爷碗里来

    宠妃当道:妖孽王爷碗里来

    玉如烟,天烬国大将军嫡女,却偏生没娘疼,爹不爱。当家庶母蛇蝎心肠、庶妹一朵白莲花,更有各路绿茶,渣男来挡道。“王爷,您看这些人该怎么处置?”某人妖孽一笑,勾起身边妖孽男子的下巴。“女的扔军营,男的扔窑子,娘子可还满意?”妖孽男揽过她的纤腰,笑得一脸谄媚。妖孽遇到了一个鬼魅之后被扑倒,鬼魅变成妻奴,妖孽独霸贵权,完美生活从此开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旧颜

    旧颜

    他一梦初醒,却物是人非爱人,朋友,一切都离他而去短篇文
  • 神圣榜首

    神圣榜首

    大唐奉历元年,李苏的父母被皇帝设局杀害,这个时候的李苏只有六个月大。长大以后,李苏立志要登步神圣,亲手血刃他最大的仇家--大唐皇帝。
  • 神破十三令

    神破十三令

    江湖传言,天山之巅,紫云之下,得一门派,名曰神破。其门主天神破亦正亦邪,武功威震天下,三十年无一敌手为引领天下群雄争强好胜,每五年发一道神破令,召集武林群雄齐聚中原第一庄幻影山庄切磋武艺。技压群雄者,可得其令,上天山神破殿学习武艺。艺成可下天山,称霸武林...因神破令由天山长老在百年前用千年玄冰铁所致,总共十三枚,传至后人天神破,已用出十二枚,五年后的第十三枚神破令的争夺可谓空前绝后,多数帮派闭关修炼,只为在幻影山庄夺魁进而前往神破殿。正当武林中人闭关修炼之时。莫西北一只邪恶教派青龙神教讲爪牙伸向了中原武林。中原即将面临场毁灭性的打劫...
  • 女仆的异界传说

    女仆的异界传说

    这时,夜空中炸响了艳丽的烟火。早已经闭幕了的仪式上,少女垫着脚尖,就像是飞奔中的兔子。周围都是那些看热闹的人群,起码这些人是无罪的。气喘吁吁的倚在大楼上的栏杆旁。她看到了让她一辈子难以忘怀的景色。周围的大地就犹如着了火一样。直到许多年以后都记忆犹新。ps:由于是新人所以第一卷剧情安排不太好,所以希望从第二卷开始看,第一卷当成番外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