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红喜事的喜庆热闹相比,白喜事的凄凉和哀怨与前者真是南辕北辙,完全相反的两种境地。虽然这两件事的气氛上完全不同,但二者却有一个相同之处,那就是都少不了酒宴。葬礼上要饮酒,入葬时要洒酒,扫墓时还要敬酒。总之,丧葬时的饮酒是民俗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有人过世后,亲朋好友都要来悼念死者,汉族的习俗是“吃斋饭”,也有的地方称为吃“豆腐饭”,也就是葬礼期间举办的酒席。虽然都是吃素,但酒却是必不可少的。有的少数民族则在吊丧时持酒肉前往,如苗族人家听到丧信后,同寨的人一般都要赠送丧家几斤酒及大米、香烛等物,亲戚送的酒物则更多些,如女婿要送二十来斤白酒,一头猪。丧家则要设酒宴招待吊者。云南怒江地区的怒族,村中若有人病亡,各户带酒前来吊丧,巫师灌酒于死者嘴内,众人各饮一杯酒,称此为“离别酒”。死者入葬后,古代的习俗还有在墓穴内放入酒,为的是死者在阴间也能享受到人间饮酒的乐趣。就是到了现在,在清明节的时候,人们还会带上酒肉,为死者扫墓、上坟。或者在一些重要节日,如春节,在举行家宴时,都要为死去的祖先留着上席,一家之主这时也只能坐在次要位置,在上席,为祖先置放酒菜,并示意让祖先先饮过酒或进过食后,一家人才能开始饮酒进食。在祖先的灵像前,还要插上蜡烛,放一杯酒,若干水果和菜品,以表达对死者的哀思和敬意。
丧事可以说是离不了酒的,丧葬饮酒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1)以酒来祭奠死者
以酒祭奠死者在生活中不是一件稀罕事,古往今来,上自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对于死者的祭奠从来都要以酒来表达。如《水浒传》中,宋江攻打农民起义不仅挫败,还连续损失了张顺、徐宁、郝思文三员大将,宋江悲痛不能自已,以浇酒祭奠三位英雄,随即仰天向东而泣。在《红楼梦》中,贾宝玉听说晴雯抱屈而死,甚为伤悲,默默焚香祭酒,还写下了令人极为感动的诗文。通常,在下葬时在坟前要浇一杯酒,既表示了生者对于死者的哀思,又有让死者饮酒的意思。
在我国古时候,普通百姓下葬都要陪上一两坛酒,若是达官显贵入葬,陪葬的酒就会更多更好。中国自古流传有阴阳之说,人死了便要进入另一个世界,也就是要进入阴间,而且阴间的生活与阳间一样也要吃肉,更要喝酒。这种传统的思想观念至今仍留存于人们的脑海中,人们认为阴阳两个世界只是场所不同罢了,一定要让死者在另一个世界里活得更舒服。因而对于寿终正寝的老人的葬礼,要办得像婚礼一样隆重而喜庆,同样要大摆酒席。
(2)借酒浇愁
通常,死去的人也许是一种解脱,远离了这个世界的喧嚣,而对于活着的人却是无尽的悲伤。酒自古就被人们当做安抚创伤、调节心理、化解千愁的灵丹妙药。虽说“借酒浇愁愁更愁”,但面对亲人谢世,举杯于坟前,已经不仅仅是祭奠死者了,更是对生者内心痛苦的一种抚慰。
(3)感谢生者
通常情况下,在丧葬的仪式上,不仅在下葬时要在坟墓前祭酒,还要在下葬完毕后大摆酒席,招待所有参加丧葬典礼的人,有时候酒宴的排场比婚宴还要盛大。为什么丧事也要举办得如此隆重呢?因为一方面,这样的做法与中国的传统思想有很大关系,是为了祭奠死去的人,是对死者转世的一种祝福;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感谢前来吊唁的人,感谢他们为死者送葬,感谢他们对死者生前的帮助和照顾。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丧葬典礼的隆重与否已经和面子文化相结合,在很多人眼里丧礼办得越丰盛,主人的面子就越大、地位就越高,要是老人的葬礼办得隆重,就说明老人的儿女孝顺。虽然说丧礼也是对死者的一种哀思,但若以讲排场的目的大摆酒席,是社会所不提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