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34700000009

第9章 无边光景

作者简介:张翔华,1994年毕业于楚雄师专中文系16班。现任禄丰县政府办公室主任。

有人感叹:风景这边独好;也有人说:山那边风光好。

初中时,作为学科小组长,常到老师宿舍取改好的作业本,对那种一间平房隔成两半,里间摆床和书桌,外间做厨房的居室颇有好感,记忆中心想长大后有这样的工作就好了。对于农家孩子,这算是我一个正式的理想,山那边风光好。

我的大学是在彝州本土一个叫雁塔山的地方度过的,掐指算来十余年了,离乡求学,老家人说是出远门和生活在城市。从为了考试苦读的阴影中走出,我感觉轻松了许多,想想以后上讲台或什么的,除了完成老师讲解布置之外,在图书馆读了一些相关不相关的书,如: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文学零零散散拾撷,辅修历史、美术,学习并快乐着,风景这边独好。

工作后,没有教书,进了一个非常繁忙的事业单位,常常不到“上班”时间就接到任务,采访、写稿、编辑、制作……送到相隔较远的机房,此时已是华灯初上,看着成双结对悠闲漫步小城街头的人们,很是心里酸酸肚中空空。

一次机会,魂牵梦萦去了香港,湿润着维多利亚湾流光溢彩的晚风、仰望电视里常见的玻璃大楼以及海洋公园的目不暇接,中环的琳琅满目、熙熙攘攘……我却有难以融入的矜持,归期未到,就在想着家乡小城的一草一木和要处理的工作。香港虽然很“讲究”,一时心潮澎湃,最后还是要回归故里的。美丽的东西,就让她美丽着吧,毕竟我们都需要美。

后来,我是到书店抱着几摞之前涉足不多的经济、文化等理论书籍到一个乡镇工作的。而对当地父老,他们或许更需要“那边的风光”。只是通常,人们有许多的不满足、许多的苦恼、许多的埋怨,那么多的无奈,那么多没人听的诉苦!

我所在的乡镇刚刚结束机构改革,在一次励志的交流中,我把我的思考和感受与大家分享:只是每一个人所走的路不同罢了。自己的路,是这边风景,看得到脚下的坎坷;别人的路,是那边风光,只看到远处的诗情画意。或许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是羡慕别人,同时也被别人羡慕。不过,无论如何,路是自己选的,所以有时会有很多犹豫和自我否定。

“山那边风光好”。我想这是对的。那边的美,在于她是理想的、经描绘的。这样的时候,欣赏、向往而没有得到的完美,尤其是当你这样的同时,也正被那边的人欣赏和向往着。

然而,那边天堂般的美丽,终究及不上这边的脚踏实地。

面对那边的风光,此时,想起一位哲人说过的话:要用一颗善感的心去欣赏,而不要只用一双忙碌的眼睛去观看。

永远是常青树上的一片绿叶 李光辉

作者简介:李光辉,男,1995年毕业于楚雄师专中文系18班,曾任牟定县桃苴中学教师,现任《楚雄日报》记者部副主任、专职记者。曾多次获全国和省、州新闻奖,2006年被评选为楚雄州第三届十大杰出青年。

2005年7月,按照毕业时的约定,我们中文18班举行了一次同学聚会。发通知前,经与班长等商议,还是以“中文18班班委会”落款。没想到此举得到了全班同学的支持:全班同学都联系上了,都表示要来,要回母校看看,回味“永远的中文18班,永远的楚雄师专”。作为师专而师院这棵常青树上的一片绿叶,母校无论怎么变也是我们的母校,我们无论走得远或近也永远是母校的学生——母亲怎么会嫌弃自己的孩子呢,孩子又怎么会嫌弃自己的母亲呢!

十年,在有限的生命里,不能不说这是一笔巨额支出。因此,聚会时,曾经的厌倦变成了怀念,曾经的苍白变成了精彩,曾经如花儿散开的我们都还彼此深深记着对方的故事、微笑、精彩、闪光,记着母校的雁塔、图书馆以及故事多多的“春风”、“化雨”……

十年,母校由楚雄师专变成了楚雄师院,由专科学校变成了本科大学,母校的变化太大了。但我和同学们一样,对母校的那份感情依旧,对母校里关心、鼓励、呵护过我,特别是被我和我们淘气而操心的老师们,始终心怀感激。

中文18班在楚雄师专、在中文系的历史上应该浓墨重彩。我越来越这样认为。

之所以如此妄言,是因了中文18班专业课的师资太“奢侈”了:恣意汪洋的有马旷源先生的当代文学课、郑德开先生的唐代文学课;温婉细腻的有周品生先生的写作课、陈兰香先生的两汉文学课;才情横溢的有曹晓宏先生的明清文学课、杨玉华先生的宋诗研究讲座;娓娓道来的有韦绍翔先生的古代汉语课、班主任胡文群先生的生活辅导……如此强大的师资力量,后辈学弟很难享受了。即便是前辈学兄,据说也没有享受过。绍翔先生在给我们讲训诂学时一直强调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一直牢记心中。而旷源先生的“读点书,做点文章”、品生先生的“读中文系无论如何也要写得一手好文章”、德开先生的“中文系学生就是要狂”也都牢牢记下来了。这不仅令我辈学生更加自豪,回味其中,“奢侈感”更是越来越强烈。

据说,如今大学中文系的学生,十之八九都是学不好理科和外语勉强进来的,语文基础差,更不用说人文素养了。我不这样认为。中文系文学课较多,训练语文知识是此中应有之义,人文素养的培育关键就看老师怎么引导了。

中文18班里堪称过目不忘、背书较“攒劲”的几位同学如官丽薇、胡平、方婕、王海燕等,全是女生,常常令我等特“烦”——老师布置天把两天就“交代”了。那时候上古代文学课的韦绍翔先生要求特严,严到“棉里藏刀”——规定时间一到,上午放学就到教室里来“守”我等背书,背了才准吃中午饭。记得背“平仄”那阵,想着背不了,就在那里“装佯”挨时间,心想韦先生就是逼一逼,差不多也就放我们了。到了13时,他一点放我们的意思也没有。眼看被留的同学一个个过关走了,我只好在先生面前七错八乱、颠颠倒倒“背”了,并作了充分的心里准备等待批评。不想他仅说了一句话:诗不是人人能写的——那时候我热衷于写诗。然后我惴惴不安地与先生一道走出了教学楼。

老实说,那句话当时对我的警醒是有限的,关键是它在我的脑海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以致后来我做教师要求学生背书时想起它,写东西需要整点“平仄”附庸风雅、“装”自己有知识时也想起它。而且,这恐怕也属“语文基础”。

写到这里,我还想再说一句老实话:韦先生严格要求学生的作风于今天的大学和在校大学生都是具有深远意义的——大学老师还如此认真负责的少了,有的打着“以人为本”的幌子认认真真地不想负责任了,有的钻进对与待遇紧密联系的行政级别、专业技术职称的追求中去了;而“天之骄子”们对老师的严格要求也已经不在乎了,认为过时了,很大一部分学生理想信念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进取心不强,谈知识、谈素养对他们而言简直就是奢求。真是可悲又可怕!

以我的接触,当今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学生的语文知识对付当今的社会需要的语文知识,已经绰绰有余。问题是有知识无文化,亦即有文化的人老是强调的人文素养欠缺。

读中文系有什么用?学中文有什么用?

闻一多们读大学中文系时就被困扰过了,但由于他们读书、思考、写作,留给了后人“五四”文学、“五四”精神和“五四”文化现象。

从我叙述的要求,这完全可以回答了:有知识无文化等于没思想,感情的品味也谈不上有多高。所以,旷源先生、品生先生们才意味深长地说“读点书,做点文章”、“读中文系无论如何也要写得一手好文章”。退一步讲,如果中文系的学子读了几年中文,实际写作水平的提高却很小,那么不管他的就业与写作有无关系,都是遗憾。

至于郑德开先生“中文系学生就是要狂”的倡导,深奥得很:在中文系,不仅直接学到语文知识,还要联系到人生、人性、情感和心灵。这就意味着:不狂都不行。现在的学生像豆芽似的狂不起来,关键是他们很难感受高雅文化的熏陶、高尚人格的感染,学习中联系不到或很少联系得到人生、人性、情感、心灵,听不到或绝少听到老师们向外界发出的可以让他们狂得起来的声音。长此以往,学生们越来越关心吃喝、异性、赚钱、明星之类话题,关注什么专业最热,如何建立关系网等等。

此时,想起鲁迅,想起鲁迅的话:“古之师道,实在也太尊,我对此颇有反感。我以为师如荒谬,不妨叛之,但师如遭罪而遭冤,却不可乘机下石,以图快敌人之意而自救。太炎先生曾教我小学,后来因为我主张白话,不敢再去见他了,后来他主张投壶,心窃非之,但当国民党要没收他的几间破屋,我实不能向当局作媚笑。以后如相见,当执礼甚恭(而太炎先生对于弟子,向来也绝无傲态,和蔼若朋友然,)自以为师弟之道,如此也可矣。”

永远是师专而师院、中文系这棵常青树上的一片绿叶,对母校、对中文系我们始终敬重,对授业,我们敬重并感激。

一路花香 苏晖

作者简介:苏晖,男,彝族,2004年8月,毕业于楚雄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函授本科班。近十年来,积极参加主持全州性大型庆典、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辩论赛、播音与广播节目主持等活动,先后获“云南省文物系统讲解员大赛优等奖”、“全国文物系统讲解员大赛优秀奖”、“全州特色旅游工作先进个人”、“云南广播电视政府奖”,“播音与广播节目主持奖”、“楚雄州第三届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现任楚雄州博物馆宣教部副主任,楚雄州青年联合会副秘书长,楚雄州演讲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朋友们,您现在看到的那座塔名叫楚雄雁塔,它是一座明末清初时期仿照西安大雁塔而建的七级方形实心塔,它也是市内最古老的建筑之一,雁塔夕照曾为楚雄古八景之一,它的所在地便是我州的最高学府——楚雄师范学院。”已经记不清多少次用这样的语言向国内外的宾朋介绍她了,只记得每次说这番话时心中总会涌起些许的自豪与感动,因为:这是我的母校。

小时候,就常和玩伴到雁山玩,听着塔上叮叮作响的铜铃声,心中觉得很畅快、很豁然、很神秘。那是一种快乐得沁人心脾的感受。围着古塔捉迷藏,背靠古塔讲故事。

也许一切真是“因缘而起”。工作后,我成了楚雄州博物馆的一名讲解员,而州博物馆正与雁塔隔路相望。工作六年后,也就是楚雄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正式升格为楚雄师范学院的2001年,我真正走进了这所再熟悉不过的大学,成为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一名函授学生。三年的学习生涯着实留下了太多的美好回忆,既汲取了“营养”,又结识了很多良师益友。这让我在今后的发展中受益无穷。

我从事的是文博讲解工作,人们常把讲解员喻为“友谊的建筑师、民间大使和城市名片”,做好这样一份工作绝非易事,需要较高的个人综合素质,尤其是文化含量与文学底蕴,而这恰恰是我的死穴。在楚雄师院学习的三年间我曾向曹晓宏老师求教古诗词,向李万杰老师讨教普通话的“归音”问题,向王锡林老师请教演讲与辩论……老师们所表现出的大家风范深深的激励和感动着我。

也曾有幸与恩师们共同合作。在楚雄州首届青少年文化节“激情与思索”辩论赛上,我应邀担任比赛执行主席,而曹晓宏、王锡林、谭斌三位老师则担任比赛评判,在老师们的指导下,我的辩论主持获得了成功,当比赛结束现场观众请我签名时,我真诚的对他们说:“应该去请我们的三位评判教授签这个名,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我深知今天的成功是因为自己站在了老师们的肩上。

在与母校共同成长的同时,我也在尽其所能地为母校做一些事。我曾主持了楚雄师范学院2005年度贫困生助学晚会,为楚雄师范学院四周年回眸和“岁月之歌、发展之路——楚雄师范学院建院五周年”专题片完成了配音工作。在做这些工作的过程中,我又进一步读懂了母校,进一步理解了我的老师们。

站在博物馆彝族厅的四楼之上可以俯瞰母校新、老校区的全貌。看着母校在长高、在长大,心中除了喜悦还有无限的祝福。祝福母校一路花香。就这样,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我与母校面对面,相互见证、鼓励和祝福着……

永远的回忆 周体生

作者简介:1980年7月毕业于楚雄师专数学系2班。现任双柏一中高级教师,楚雄州政协第七届委员,县政协兼职副主席。常言道:吹不散的是往事,淋不湿的是记忆。人世间,有真诚无限;记忆中,有繁星点点。忆今抚昔,我离开母校——楚雄师专已经26年了,回眸这26个春秋的往事,浩如烟海,许多往事犹如过眼烟云已淡忘,但对母校的追忆,至今想来,仍记忆犹新,犹如昨日,历历在目。母校老师的恩情,像一座座丰碑,永远深深地印在我心中。然而,在这众多的老师中,最让我久久不能忘怀的,感动不已和敬佩不已的是爱生如子的我的班主任、数学分析授课老师——赵世诚老师。

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天空万里无云,只有几只小鸟在自由自在地飞翔着,突然,一阵清脆悦耳的上课铃声响了,我们全班同学走进教室,大家刚坐到座位上,班里有位同学感到胃如刀绞,奇痛难忍,豆大的汗珠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直往下淌……不知不觉,这位同学突然失去了知觉,什么也不知道了……赵老师立即组织同学把生病同学送进楚雄州人民医院治疗,经过医生诊断确定那位同学的阑尾穿孔了,必须及时住院做手术。那位同学当时身无分文,赵老师毫不犹豫地把身上所装的钱全部拿出,为那位同学交了住院手术费。由于床位紧张,当时那位同学只能睡在走廊的加床上,晚上医生安排那位同学住进了病房后,赵老师问长问短,非常关心、体贴。凌晨两点多钟,他对陪护的同学们说:“你们就睡在床上,轮流休息,好好照顾病人,我走了。”护士看到这一情景后也十分感动,陪护的同学见状,感动万分。背着赵老师悄悄流下了眼泪,真想不到有这样的好人,自己身体瘦弱单薄,经常生病感冒,却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竟把自己的学生看护到深夜!接连三四天,赵老师都坚持着白天备课、上课,晚上到医院看望那位生病的同学。那位同学手术后,赵老师还让他的爱人炖好排骨汤和鸡汤给那位同学加强营养,希望他早日康复,回校学习。

赵老师在来师专以前,曾在南华一中任教,尽管他自己的生活极为简朴,但却给自己班上的贫困生交学杂费、买学习用品、买衣服,资助那些困难的学生读完中学。百闻不如一见,在和赵老师相处的这短短的两年里,使我真切地感受到赵老师真不愧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不仅如此,我还清楚记得赵老师是位个子不高,带着眼镜,穿着朴素整洁,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人;他是一位爱好高雅广泛,知识渊博,出类拔萃的人;他是一位爱岗敬业,治学严谨,诲人不倦,一丝不苟的好老师。赵老师教我们班的数学分析课,善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索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善于用数形结合、类比的方法,善于用严密的逻辑推理,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进行分析讲解,使抽象问题变为具体问题,使复杂问题变为简单问题,使难懂的知识变为易于了解的知识……他讲的课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便于同学们理解、记忆和消化,深得同学们的喜爱,深受学校同行和广大教师的好评。赵老师具有高尚道德的火花,具有美丽人生的光辉,像一盏指路的明灯,照耀着学生不断前进,一往直前,永攀高峰,为学校为学生作了许多贡献。我对赵老师的高尚品德终生难忘,永世牢记,情思浓浓。

赵老师不仅教给了我丰富的知识,而且教给我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我由衷地感谢他。赵老师使我懂得了如何做一个敬业爱业,治学严谨的人,使我懂得了如何做一个求是上进的人,在我青春如火的年华能进入楚雄师专,让我庆幸,让我无限荣幸,我感到很自豪;同时,感到在楚雄师专读书是我人生的一段最美好的时光,也是我人生的一道最美丽的风景线,常常令我神往,使我激动。时光如流,岁月荏苒,岁月难断母校情,岁月难断师生情;岁月难忘母校热爱学生,热心教育,团结奋进,悟道求真,开拓创新的优良校风。值此,母校荣升为师院5周年喜庆之时,特寄心语情话,带去我永恒的美好回忆,带去我的吉祥、真挚、亲切的问候,以表达学子眷恋母校,热爱老师的拳拳之心。

感谢母校给我一双无形的翅膀 陈庆江

作者简介:陈庆江,女,

1996年毕业于楚雄师专中文系21班,并作为优秀毕业学生选送至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专业学习;1998年由云南师大选送至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攻读文艺学专业研究生,于2001年6月获硕士学位后留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任教至今。

工作的第二年,《重师大学生》的一个编辑找到我,要做一个青年教师专访,经不住他的软磨硬泡,我答应了。不想在该期杂志中,该编辑说我是毕业于一所“三流”高校,通过自身努力如何如何……直接用“三流”给我的母校——楚雄师专定位,让我既愤怒又懊恼。是的,别人可以因为不了解情况认为我的母校是“三流”,但在对我本人的采访专记中出现的“三流”字眼还是深深刺痛了我。我既为该编辑不能体会我对母校的深笃情感而无奈,又为母校遭人轻视而愤怒,郁郁地看完稿件之后,立誓今后再也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转眼此事已过三年,可每每想起,内心仍不能平静。的确,上有北大、清华,中有北师、南师,我的母校,一所不起眼的小师专,当然入不了名流,然而,我却对她充满了无限的感激。就是在这里,就是这所“袖珍”学校,帮助我实现了生命历程中的决定性转变——由懵懂无知、怯懦畏缩到自信、自尊、自强。一个蒙昧的少年,由此走向了对心灵纯正、理性坚强的自觉追求。我庆幸曾为母校的一名学子,我将终生感激她所给予我的恩惠。

感恩母校,更确切地说是感恩我的老师们。在内心深处,我深怀对母校的感激之情,更充满了对老师们深深的敬与爱。这份感情,正如子女对父母,无论走到哪,走多远,又怎能割舍?

李云峰副书记常常告诫我们要在一般的环境里创造一流的校风、学风,他是这样要求我们的,他自己也是这样做的。他的执着、严谨、一丝不苟深深感染了我。更令我感到意外和感动的是,离开母校后,李老师仍在百忙之中不忘关心我的学业、生活、精神状态,常常来信督促我多读书、读好书,鼓励我积极进取。对李老师,以无私的严父作比毫不为过,在他的面前,我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同时也不需要有任何的拘谨和掩饰。对此,我的很多同学都羡慕不已。

曹晓宏老师,一个将青春与激情都奉献给了师专的赤子。至今依然清晰记得他在我们临毕业前的感言:“同学们,当你们踏入社会见识了各种怪状,再回想我的教导,你们可能会骂我是一个虚伪的老牧师,但,作为一名教师,我始终坚信,教会学生向善,做一个纯正的人是没有错的,我必须这样教导你们。”这个准备一生守护师专的“痴人”,带着他坚定的微笑,一年又一年,在与病痛抗争的同时,也在跟俗人、俗情、俗事抗争,他一直用自己的行为在诠释,诠释何为有情有义,何谓青莲之质。

我的班主任马玲老师,一个开朗、不服输、理智、正直的女性。她默默地忍受了太多学生无知的抱怨,她牺牲了太多的青春自由,她总是力图将所有的激情与爱都给予我们,却从未言及自己的付出与牺牲。2005年7月,当我自己作为一个班主任面对着即将离别的学生而流下百感交集的眼泪时,终于深深地体会到这个一直以爽朗的笑感染我们的老师何以会在毕业欢送会上哽咽难语。对于一个三年里没有缺席过一次早操的班主任,她教给我的这种坚韧让我终生受用。

还有初识之下就令人感受其正直、无私、宽容的王锡林老师。不仅是他的人生经历令人肃然起敬,也不仅是他的人生修养课是那样的警醒动人,更令人难以忘怀的是,他总是在我最得意的时候给我一个警醒。我在他的指导下学演讲、学主持,也终于在他的批评中学会了冷静面对成绩。

还有亦师亦友的字正华老师。他是当时我所认识的最勤奋的年轻教师,他的衣服口袋里随时放一本袖珍英语词典,从不轻易浪费一分一秒的时间。读研期间做实验,粗茶淡饭的他在低温实验室一呆就是几个星期,哪怕关节已经疼痛难忍,仍不轻易离开。他还有很好的文学和艺术修养,每每交谈起来,总让我汗颜。字老师真是我的敬业楷模,他读完博士再回师专的选择更是令人敬佩。

还有那个放浪形骸的郑德开老师,我将他教给我的“得意淡然,失意泰然”已经又教给我的学生了;还有那个教我们如何使用红蓝铅笔勾画书本的一丝不苟的高守仁老师。当年背诵《离骚》时,我把一个舌面音读成了舌尖音,高老师扣掉了我3分,也及时阻止了我的自鸣得意。还有那个总是轻声细语的姜明老师,就因为我在转正申请书上涂改了几个字,他竟一改往日的平和,严肃地批评了我,从此我做事总是善始善终,不敢有一点马虎。

张洁老师、陈兰香老师、周品生老师、徐光辉老师、李万杰老师、谭斌老师、刁国庆老师、夏萍老师、田青老师、杨平老师、杨富云老师……我无法一一叙述对他们的感激之情,但愿他们能够感受到我无言的谢意。

今天的我也是一名高校教师了,已经走过了不算太短的5个工作年头。有时静心思之,也有惭愧之情,因为深感自己的工作成绩不足以报答厚爱自己的母校,不足以报答厚爱自己的恩师,但无论如何,始终未敢忘怀的,是母校恩师们对我做人的教导——去做一个纯正的人,做一个真实的人。也正因为如此,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学生们对我的爱戴和尊重,也正因为如此,我才能获得同事们普遍的褒扬和支持。甚至我还想说,因为努力去做一个纯正的人、真实的人,我本人在日常生活中都获得了极大的幸福感。

这使我更加怀有感恩之心,感恩我的母校!感恩我的老师!

同类推荐
  • 心灵底片

    心灵底片

    本书是作者的一部散文随笔集,分为“乡土乡情”“仁山智水”“生活随感”“情人咏史”四部分。文字干净纯朴,语言清新自然。
  • 我想知道究竟有多远

    我想知道究竟有多远

    本书讲述了一个“在路上”的故事。住在山里的小说家,忽然萌发了徒步走回城市的念头。路远,刮风,下雨,体力不支,都挡不住唐吉诃德式的热情。他艰难地走完上百公里的路,愉快地思索关于信念、信条、执着、坚守、拒绝的问题。对人生意义的追问,引人深思,弥足珍贵。
  • 李贽集(名家选集卷)

    李贽集(名家选集卷)

    李贽(1527—1602),中国明代后期思想家。号卓吾,又号宏甫,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原姓林,名载贽,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中举后,改姓李,嘉靖三十五年为避穆宗载垕(同“厚”)讳,取名贽。其家是世代巨商,至祖父辈家境渐衰。嘉靖三十五年任河南共城(今河南辉县)教谕,三十九年任南京国子监博士,四十三年复任北京国子监博士,四十五年任礼部司务,隆庆四年(1570年)任南京刑部员外郎,万历五年(1577年)任云南姚安知府,万历八年辞官归隐。他的著作,曾多次遭到禁止和焚毁,但仍继续流传于世。本书择其诗、文、小说之精者加以解评。
  • 吉尔尕朗河两岸

    吉尔尕朗河两岸

    本书以一条静静流淌在天山腹地伊犁大草原的吉尔尕朗河为背景,通过作者十年住居生活的亲身体验,以细腻浪漫的笔调和田园牧歌式的行吟,全景式的描绘了吉尔尕朗河两岸广阔的牧场、田园、林区、山脉等四季变幻的迷人风景,并对生活在此的游牧民族的独特文化、风俗、节庆、民歌等做了深入详实的了解与记录。全书充溢着作者对这片远离都市喧嚣的原生态土地上山川风物的热爱与眷恋,对现代工业文明弊端的清醒与重返健康田园生活的提倡,以及对生态文明的现状和现代人精神生活的关注与反思。
  • 芳草集

    芳草集

    作者以亲身经历撰写了二十军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期间我军战士历经艰险、团结一致、顽强杀敌的英勇事迹。同时纪实了作者自己不忿日寇的残酷铁蹄而奋起杀敌,千辛万苦投奔新四军的故事。其中部分内容以诗歌反映了战争年代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遭遇的艰险,也描绘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热门推荐
  • 苍神逆天

    苍神逆天

    正逢意气风发之时,家庭却突逢大难被灭门,逃出生天的他独自承担起家庭的重任。看少年华辰如何查出家族被灭的真凶!如何在苍神大陆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为了家族的灭门耻辱,他毅然走上了一条荆棘的道路!最终走向人生巅峰!
  • 妻约成婚:金主老公太放肆

    妻约成婚:金主老公太放肆

    她是他囚禁在身边的“罪犯”。“没有我的允许,你不许逃,不许和别的男人有一丝一毫的牵扯。”他鹰眸锐利,眼底的狠戾仿佛要将她淹没一般。她笑,不置一词。这个男人,在她十八岁那年杀了她的父母,夺走了她的清白,如今,还要把她捆绑在他的身边。“我爱你,你为什么就是不明白?”“爱?你这样冷血的男人,配说爱这个字么?”他要占有,她要复仇,两人都不惜一切代价,哪怕是双双坠入无间地狱——当她终于复仇成功的那一刻,她才明白,这一生,最爱她的人是他,只有他……这是一场绝密的宠爱,一场在绝望中筹备的盛宴。永远为期。
  • 宠物小精灵之枫痕

    宠物小精灵之枫痕

    一个神的使者偶然来到宠物小精灵世界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波克基斯艾路雷朵美洛耶塔君主蛇勾魂眼幸福蛋跟随着他一起前往称霸联盟主角渡的弟弟类型blcp:未定取决你们
  • 谋国妃

    谋国妃

    商家女死而复生,她的庶姐正在利用她的死陷害其兄长,外面还有大官员想要谋夺她家族的权力。边境的战争频繁,大虞与冀北更是百年的仇敌,在这里人命如草芥,现代的孤儿穿越到这里,除了一张娇俏精致的面容,什么都没有,还内忧外患。她需要有人为她办事。她需要一定的权力。好在孤儿院的孩子更懂得察言观色、谨言慎行,于是无论是控人心、战争谋,治国策,她都要一一学来,在这个时代一步步走上高位。——————————欢迎收藏,投推荐票支持~~
  • 彼岸之刃

    彼岸之刃

    猪脚名曰“小强”一个擅长肉搏的杀手。喜欢光明正大的抢劫比如……现在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票票来嘴里你要敢蹦出一个不字管杀不管埋!
  • EXO:花心女

    EXO:花心女

    A市,一个充满上进氛围的城市,每一个人向着A市来,大多都为了一个字:钱!但是有的人却不一样,他们拼死拼活的在A市打拼,为的是成就那遥不可及的梦我的梦想也是美好的,从小就喜欢演戏,梦想着有一天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直到长大了,我才发现原来实现梦想也不是那么难,我能轻而易举的把那些社会最低层的人踩在脚下,几乎全中国的人都知道我是谁,然而,我却半喜半苦喜的是,没想到有一天我也能站在舞台上苦的是,真正喜欢听我唱歌的人却屈指可数不是因为我唱的不够好,而是因为之所以我能出名,全是靠接绯闻,一个接着一个的绯闻才让我的知名度一再二提高,绯闻当然不是一个好东西,它可以让所有的人讨厌你
  • 异世游天陆

    异世游天陆

    异世争雄,又有谁能憾我,我语天下语,我怒山河柒
  • 黑化包子不可爱

    黑化包子不可爱

    别人穿越,我也穿越。什么!别人桃花遍地?那又怎么样,别人有我家这么可爱的包子么?“婷婷,待在我身边,不然我不知道会做出什么样的事。”“跟你说叫姐姐了!养你这么大,我容易么?”周婷婷表示,以前她家的包子才不是这样的。还我白白净净的包子,黑化的包子不可爱啊!!
  • 甜心小青梅:扑倒狼性竹马

    甜心小青梅:扑倒狼性竹马

    【甜宠文】“哥哥……抱……”“哥哥……洗白白……”“哥哥……一起睡……”一岁的霓甜馨折腾得八岁的安黎止不得安生,这折磨人的小东西!一别五年,再次相遇。“哥哥,能不能亲亲我?嘴巴痒。”“哥哥,你穿军装好帅气,比我家巴士穿起来好看多了。”那是一条狗……“哥哥,为什么我们现在不能睡一张床了?”十三岁的安黎止依旧被六岁的霓甜馨扰得头疼欲裂……后来霓甜馨十八岁时,她们班空降了一位年轻的辅导员,她看着那衣冠楚楚的男人走上讲台时,得意地挑眉,“咦,这是谁家青梅的高富帅竹马?”
  • 欧皇之路

    欧皇之路

    高丽之虎泉苏盖文,北地苍狼王安营山,麦坚帝国三帅,苏哈帝国双雷神,神圣联盟四王子……面对这些逆天的对手,一位手无缚鸡之力的键盘侠,手上只有一个在次元战场上浴血打拼的提督府……。这是一个带着自己的舰娘,踏遍千山万水,守护那份曾经盛世辉煌(满世界装逼)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