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31900000003

第3章 外向型企业竞争力的机理及其决定因素

第一节 外向型企业核心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之间的关系

从理论上讲,竞争力研究按竞争力主体的层次来分有:产品竞争力、外向型企业核心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国家竞争力。但从研究的现实来看,有的层次实际上是很少被独立研究的。

一、产品竞争力

在一个外向型企业与另一个外向型企业在产品层次比较其竞争优势强弱时会使用到“产品竞争力”,或一个地区(国家)与另一地区(国家)在产品层次比较其竞争优势的大小时,也会使用到“产品竞争力”这一范畴。当一个外向型企业在产品层次比较其竞争优势大小时,“产品竞争力”实际上是外向型企业竞争力的一个子因素;当一个地区(国家)在产品层次比较其竞争优势的大小时,“产品竞争力”实际上就是产业竞争力。单独把产品竞争力作为一独立的范畴来加以研究的情况是很少,甚至是不存在的。因此,把产品竞争力作为一个与外向型企业核心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国家竞争力相并列的独立范畴加以研究是不妥当的。

当一个外向型企业在产品层面上谈论竞争力时,产品竞争力的定义就是:指外向型厂商的某一产品与其他厂商的同类产品相比所具有的竞争能力。产品竞争力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可以用产品竞争力函数来表示如下:

CPf(xi)

式中,CP表示产品竞争力;xi表示影响产品竞争力的各种因素。

二、外向型企业核心竞争力

现代外向型企业都已经意识企业要成长和发展就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那么到底什么是核心竞争力呢?外向型企业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的英文原意是“核心能力或核心技能”,是指外向型企业独具的、支撑外向型企业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它可更详细地表达为:外向型企业长时期形成的,蕴涵于外向型企业内质中的,外向型企业独具的,支撑外向型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外向型企业长时间内在竞争环境中能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

外向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具体构成如下:

(一)管理能力内部能力

外向型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是通过成本这个综合性指标反映出来的。这就是说,能够按照顾客或符合行业要求的质量,用最低的成本提供本行业产品的外向型企业,就是管理最好的外向型企业,或者是管理能力最强的外向型企业。在同样的产品技术方案条件下,管理能力就表现为能够最终形成成本优势,它可以在市场上同任何要想打“价格战”的竞争对手较量。可见,外向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先是管理能力,即由优秀的管理能力形成竞争中的成本领先优势。

(二)营销能力外部能力

通过管理能力的提高所形成成本领先优势,并不能保证外向型企业能将低生产成本的产品用低的销售费用销售出去。当一个外向型企业的产品,不能在较短时间用较低的营销费用销售出去时,那么成本优势就不能转化为利润优势,即由管理能力所形成的成本优势将因为高昂的营销费用被抵消完。一个生产成本未必最低但营销能力很强的外向型企业,它们拥有名牌、拥有发达和完善的渠道网络、拥有良好的市场形象和声誉,可能只需花费很少的一点销售费用,就能把产品销售出去。而缺乏营销能力的外向型企业,则需要很高的销售费用才能销售产品,完成产品从外向型企业向顾客转移需要的全部费用,就可能是营销能力强的外向型企业的数倍。这还不算有名牌和市场声誉的外向型企业,还能用更高的销售价格销售相同的产品。因此,管理能力能够形成竞争中的成本优势,但是成本优势只是潜在的利润优势,能否转化成现实的利润优势,能转化多少,取决于外向型企业是否具有市场优势。

(三)创新能力与智力能力

创新能力分为两个层面的能力一种是没有技术突破的产品创新。那么最好最大的赚钱机会,就只能是那些首先创新的外向型企业,而其他的外向型企业,模仿生产别人先创新出来且是市场需要的产品,它得到的利润,远远不能和首先创新的外向型企业相比。另一种是技术创新。外向型企业只搞没有技术突破的产品创新,不可能长期保持竞争优势,当竞争对手都模仿生产这种创新产品的时候,优势就不复存在。并且,在大部分行业中,在一定的产品技术方案下,产品样式上的创新也不是可以无限制进行下去的。当可能的样式被创新完营销学上称为没有“潜在产品”了,外向型企业还是要与竞争力相当的竞争对手再回到“价格战”上来。那么,这时竞争优势就只能是那些能够进行技术创新并且用新的技术生产和提供新产品给市场的外向型企业。一个创新技术的产品,能够多年给一家外向型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说明最高的竞争力来自技术创新。在管理能力和营销能力提高后,最有竞争力的外向型企业只能是技术创新能力最强的外向型企业。

(四)三种能力的相互关系

离开市场的产品及技术创新是不能形成市场竞争优势的。也就是说,创新能力所形成的产品和技术优势,必须以营销的可行性为根基。因为我们所说的外向型企业不同于科研机构,一切创新应是为市场的创新,是能够做成成熟市场的创新离开市场优势这个创新基础,就不可能形成有实际意义的产品和技术优势。因此,外向型企业核心竞争力中三种能力关系是营销能力是外向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中心能力,它上承管理能力所形成的成本优势,使之变成利润优势,下载创新能力形成的产品和技术优势,使之成为保持和增长利润的优势。凡是具有了上述比其他外向型企业或竞争对手更强的“三位一体”的能力的外向型企业,就可以成为“市场老大”,就具有别人无法战胜的核心竞争力。

三、产业竞争力

产业竞争力最基本的含义是,一个地区(国家)的产业相对于另一个地区(国家)所具有的竞争能力。两个地区(国家)在比较产业竞争力大小时,应从产业的方方面面(如产业的产品、产业内的外向型企业)来进行。值得一提的是,学术界除了有“产业竞争力”的提法,还“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法。这两个概念是否一致?笔者的研究结论是,除特指产业竞争力是一个地区与另一个地区相比较的区域竞争能力外,产业竞争力就是指产业国际竞争力,可以认为,产业竞争力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简称。

四、国家竞争力

在经济学界,国家竞争力是一个颇有争议的概念。事实上,有的学者认为,在国家的层次上谈论“国际竞争力”,或使用“有竞争力的国家”这样的概念,是很不适当的。因为国家的基本经济目标,无非是为其人民提供较高的并且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而一国是否能够做到这一点,并不取决于含义不清的国家竞争力,而是取决于其利用各种资源的能力,即生产力。而且,任何一个国家,都只能是在一些产业上富有国际竞争力,而在另一些产业上缺乏国际竞争力。具有很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总是只存在于少数的几个国家。因此,在国家层次上,唯一有意义的竞争力概念,只能是国家的生产力。提出“哪个国家更具有国际竞争力”这样的问题,是没有多大实际意义的。所以,正确的提法应该是,为什么某个国家会成为特定产业中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企业的母国基地?在这些学者看来,只有在产业、外向型企业或产品这样的层次上谈论国际竞争力,才具有实际的意义。而且,相对而言,产业国际竞争力、外向型企业国际竞争力和产品国际竞争力,是比国家国际竞争力更为明确的概念。在对这些概念的理解上,人们也比较容易取得大体一致的意见。

然而,理论上的分歧和争论似乎并没有影响人们研究国家竞争力的热情。有关国家竞争力的研究文献也与日俱增。

在对国家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的众多文献中,最著名最有影响的研究报告,莫过于由瑞士国际管理开发学院(IMD)与世界经济论坛共同出版的《全球竞争力报告》。该报告选择三百多项指标,从国内经济实力、国际化程度、政府影响、金融实力、基础建设、外向型企业管理能力及人才等八个方面,对各国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国际比较,然后通过综合评估,得出各国竞争力的排名顺序。

关于国家竞争力的概念有不同的界定。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C·普雷斯科特(Edward C。Prescott)认为:“一国的竞争能力是指一个民族国家在国际经济中与其他国家生产的商品和劳务进行竞争的情况下,取得日益提高生活水平的方式、生产、分配和销售商品和劳务的能力。”“作为一个国家,有竞争能力就意味着有能力利用国家资源,特别是劳动力资源,参加世界经济的分工和贸易争取日益提高收入水平”。美国工程师研究院在一项题为《国际竞争能力的技术发展》的研究中写道:“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能力就是该国能够生产和提供经得起国际市场考验的商品和服务,同时维持或提高其公民实际收入的水平。”世界经济论坛认为,国家竞争力是指一国在世界市场上均衡地生产出比其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

由此可见,国家竞争力实质是指一个国家在与其他国家比较中所具备的经济实力和生产并创造财富的能力。

五、外向型企业竞争力研究的经济学和管理学方法

在市场经济中,竞争力最直观地表现为一个外向型企业能够比其他外向型企业更有效地向消费者(或者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并且能够使自身得以发展的能力或者综合素质。而所谓“更有效地”是指,以更低的价格或者消费者更满意的质量持续地生产和销售(统计上表现为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所谓“使自身得以发展”是指,外向型企业能够实现经济上长期的良性循环,具有持续的良好的业绩,从而成为长久生存和不断壮大的强势外向型企业(统计上表现为长期具有较高的盈利率)。

那么,在理论上如何解释为什么一些外向型企业能够长期地比另一些外向型企业拥有更高的市场占有率呢?在经典的经济学分析中,通常假定相互竞争的外向型企业所生产和销售的产品是完全相同的,这样,哪个外向型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高,其原因就归结为哪个外向型企业提供的产品价格更低。那么,为什么外向型企业之间的生产成本会有差别,因而导致其产品的价格不同呢?原先,经济学假设外向型企业都是原子型的实体,即一个外向型企业同单个的“个人”没有本质的差别。后来为了解释外向型企业成本的差别,假设外向型企业之间存在由分工和专业化所产生的差别,亚当·斯密最早深入论证了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作用;从分工和专业化的逻辑推演,可以假设外向型企业之间会存在规模差别,由于规模经济的作用,一些外向型企业比另一些外向型企业的单位产品成本更低。在后来,经济学家们又承认,同类产品之间可以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因而会产生由于产品差异所导致的超额利润。

由于外向型企业的分工的不同、规模的不同,各个外向型企业所以生产的同类产品之间又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各个外向型企业的市场结构是不同的。于是,经济学可以从各个产业所具有的不同市场结构差异来解释外向型企业或者产业的竞争力。从学科领域上划分,这就是将一般的微观经济学分析,拓展到产业组织经济学的研究。产业组织经济学从各产业内的外向型企业之间的关系来描述和解释外向型企业竞争关系及其导致的市场绩效状况。而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中(竞争性较强的市场结构或垄断性较强的市场结构),各外向型企业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有的外向型企业拥有较强的市场势力,有的外向型企业处于边缘地位;有的外向型企业是在位外向型企业,有的外向型企业是新进入的外向型企业;有的外向型企业是价格策略的发动者(例如,采用限制性定价或者驱逐性的策略),有的是价格竞争中的被动者……总之,由于外向型企业所处的市场条件不同,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竞争后果。

上述分析实际上是以一般微观经济学和产业组织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为主,即假定所有产品都是在一个无差异的市场空间中生产和销售,也就是假定,市场空间是没有任何区隔和分界的,即使存在市场差异也只是由产业竞争所导致的结构性差异,而不是市场空间自身所具有的外生性的差异。如果放松这一假定,就可以现实的看到,市场实际上是分为不同的地区和国家的,换句话说,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是在存在很大差异的多元空间中进行的。首先是国家之间的分界和差异,于是,须引入新的假设条件:国家之间有关税、不同的国家使用不同的货币,这就要考虑关税的保护作用、汇率水平及其变动等因素对各国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影响。其次是地区之间存在区位和要素的差异,由此须引入不同的交通运输成本、自然条件、要素禀赋等假设条件或者影响因素。这样,对竞争力的分析就进入了国际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区位经济学)的领域。在这一领域中,反映空间差异的因素,例如“绝对成本优势”、“比较成本优势”等,就成为竞争力研究的重要解释变量或条件。

无论是一般微观经济学、产业组织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还是区域经济学及区位经济学,它们的基本假定都是:个人和外向型企业都是理性的,所有个人决策和各个行业的行为都是没有什么本质差异的,至少在经济决策的原理上是一致的。这样,所有的外向型企业都被假定为输入-输出原理完全相同的“黑箱”,即所有的外向型企业“黑箱”都按经济人的理性行为进行决策。如果是这样,那么,就很难解释,为什么即使各方面的条件都相同,但现实情况仍然会是有些外向型企业成功了(竞争力强),有些外向型企业失败了(竞争力弱),而且,即使假定有些外向型企业之所以成功(竞争力强)是由于拥有某些有利的条件,而另一些外向型企业之所以失败(竞争力弱)是由于处于某种不利的条件,那么,为什么有些外向型企业会注定处于有利的地位,有些外向型企业却只能处于不利的地位?处于不利的地位的外向型企业为什么不能改变自己的地位呢?可见,如果坚持严格假定外向型企业行为的相同性,把外向型企业视为严格具有经济人理性主义为目标的“黑箱”,则竞争力的分析就难以继续深入。

所以,对外向型企业竞争力的研究开始深入外向型企业内部,既打开外向型企业“黑箱”,将外向型企业视为可以深入观察的“白箱”,剖析外向型企业的内部结构。换句话说,竞争力研究的深入需要将外向型企业作为没有内部结构的“原子”和“黑箱”的假设,改变为外向型企业具有不同的内部结构和行为特征的实体。这样,对竞争力的研究就进入了外向型企业经济学或管理经济学的范畴。于是,人们可以研究和分析:外向型企业组织、外向型企业战略、外向型企业家的行为等影响外向型企业成败和竞争力强弱的因素。这样,外向型企业不再被假定为同质和严格按经济人理性主义原理进行决策和活动的最小经济单位,而被假定为具有复杂内部结构,而且决策和行为差异显著的有机体,即以有限理性为特征的经济主体。

正是在这样的理论假设条件下,才可以讨论所谓外向型企业的“核心能力”、“外向型企业理念”、“外向型企业家精神”等导致外向型企业间差异的“不可模仿”、“不可交易”的因素。在这样的理论假设条件下,人和人是不同的,外向型企业和外向型企业也是不同的。外向型企业的异质性得到彻底的肯定,外向型企业竞争力的根源找到了原始性的起因。但是,同时人们也发现:这样做,对外向型企业竞争力的解释已经远离经典经济学的分析范式和方法,而离社会、心理、伦理等研究方法和领域只有一步之遥。再往前一步,就是完全放弃对个人和外向型企业行为的经济人理性主义假设,而假定个人和外向型企业都是社会人,既假定人和外向型企业的行为是超越严格的理性主义原则的。于是,人的信仰、道德、知识、理念、外向型企业文化、外向型企业价值观、外向型企业传统等都被视为影响甚至决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而进入跨学科的竞争力研究领域。

制度经济学和政府管制经济学改变了经典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假定,既从无制度差异、无政府干预的假设条件,转变为存在制度差异和政府干预的假设条件。经典的理论经济学假定外向型企业是在“纯粹”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运行的,而且,外向型企业自身的产权制度也总具有高度抽象的“私人”性质;而制度经济学和政府管制经济学则承认:市场经济制度不可避免地受到国家经济体制和政府政策的影响,所有这些制度和政策的因素都会对外向型企业的竞争力产生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中国这样的经济体制转型国家中,外向型企业的竞争力所受到的制度因素和政府政策因素的影响也是非常强烈的。

竞争力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对竞争力可以不同的假设条件为前提,从不同层面进行分析和研究。经济学的各个分支学科都可以对竞争力研究作出贡献,但由于各分支学科的假设前提和分析工具不同,所以,所关注的影响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也有一定的区别。

总之,经典的经济学所进行的研究和分析是以假定“外向型企业同质”为基本逻辑前提的,既假定外向型企业都具有经济人理性的、精于计算的,并按微观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决策和行动。但竞争力研究的目的却是要解释“外向型企业异质”,既为什么有些外向型企业竞争力强,有些外向型企业竞争力弱;或者,什么样的外向型企业能够具有长久的竞争力,什么样的外向型企业一定不会有竞争力。在经济学的领域中,竞争力的实质就是经济效率或者生产率的差异,对竞争力的经济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成本-价格差异化现象。如果引入不确定性,则可以延伸到对“外向型企业家”的创新和承担风险能力的研究。如果将竞争力研究深入到外向型企业内部,进入管理经济学和外向型企业经济学的领域,则形成了经济学同管理学相结合的研究范式。而当深入到对竞争力的一些原生性因素的研究,即探讨外向型企业“核心能力”时,则是将经典经济学所不涉及的因素——理念、价值观、文化等非理性因素引入了竞争力研究的领域。

关于外向型企业竞争力的上述理论认识,以及经济学和管理学对竞争力所进行的系统、深入研究,构成了外向型企业竞争力评估的概念基础和学术基础,也从方法论的意义上为外向型企业的竞争力评估奠定了基础。

第二节 外向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性质

一、外向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性质

外向型企业的一般竞争力,如营销竞争力、研发竞争力、理财竞争力、产品竞争力等,只是外向型企业某一方面的竞争力,而外向型企业核心竞争力却是处在核心地位的、影响全局的竞争力,是一般竞争力的统领。从外向型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同表现形式角度可将外向型企业核心竞争力分为三类:核心产品、核心技术和核心能力。它们之间关系密切,产品来自技术,技术来自能力。而外向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该包括三个基本性质。

(一)独有性

在行业市场上,没有任何竞争者可以在一个外向型企业具有的核心竞争所形成的竞争优势上能与该外向型企业相比或较量。

(二)持久性

外向型企业具有的这种竞争力,不只存在1天、1月或1年,而应保持数十年或更久。因为只在很短的时间内具备某种“强大竞争力”,比如“标王”,很可能是一种“孤注一掷”的“赌徒”行为,这种“竞争力”,外向型企业根本不会有得到市场利润的时间,对外向型企业来说是完全没有意义的。成功的外向型企业,需要在很长时间内能保持有竞争优势的核心竞争力。

(三)财富的增值性

外向型企业要凭借这样的核心竞争力,从市场获得财富。虽有先进的技术产品,但最终不能从市场获得生存发展需要的利润,也是没有意义的。现在外向型企业界流传的“网络公司无须赚钱”的说法,是一个违背最简单经营常识的“谬论”。

二、外向型企业竞争力和外向型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外向型企业竞争力一般是指,外向型企业目前和未来在各自的环境中以比其他竞争者更有吸引力的价格和质量来进行设计、生产并销售货物以及提供服务的能力和机会,简言之,就是外向型企业在市场经济的竞争环境中,相对于其他竞争对手所表现出来的生存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总和。竞争力是外向型企业在长期竞争与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而产生的,有了竞争力不等于外向型企业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因为竞争力在外向型企业参与未来的国际竞争中还不足以支撑外向型企业的规模扩大和持续发展,换句话说,竞争力的层次还较低。因此,外向型企业还必须具备相当的核心竞争力。

竞争力、核心竞争力都是反映外向型企业竞争能力的概念,但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逻辑上来说,核心竞争力包含在竞争力之中,竞争力的外延要比核心竞争力大,核心竞争力的内涵要比竞争力丰富。核心竞争力是外向型企业多方面技能和机制的有机融合,是不同技术系统、管理系统及技能的结合,是外向型企业在特定经营环境中的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合力。在实际的外向型企业竞争中,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外向型企业要比简单拥有竞争力的同类外向型企业优越得多。竞争力是一个比较的概念,它只是横向相对于竞争对手而言的。它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具有外显性的量化硬指标加以衡量。在进行竞争力比较时,竞争力是一。个相对静态的时点概念。核心竞争力也是一个比较概念,但它横向相对于竞争对手,而纵向相对于外向型企业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的衡量与评价要比竞争力复杂得多,用于评价竞争力的指标均可以用来评价核心竞争力,但这还远远不够,因为核心竞争力是不能简单地运用几个指标加以评定的,核心竞争力既寓于外向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之中,又是外向型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生命力。到目前为止,已有较完善的对外向型企业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可是还没有对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核心竞争力由竞争力的发展和提升而来。核心竞争力不仅表现为关键技术、关键设备或外向型企业的运行机制,更为重要的是它们之间的有机融合,是各种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越强,则外向型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也就越强。

由此可见,外向型企业有竞争力,但不一定有核心竞争力。外向型企业不能持续发展就不能说拥有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不是轻易就能产生的,没有一定的竞争力作为基础,也就无从培育核心竞争力。外向型企业从生存到形成竞争力,再到具有核心竞争力是符合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

第三节 影响外向型企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

外向型企业竞争力是外向型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环境下,在有效利用甚至创造外向型企业资源的基础上,在产品设计、生产、销售等经营活动领域和产品价格、质量、服务等方面,比竞争对手更好、更快地满足消费者需求,为外向型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进而促使外向型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随着工业经济形态向知识经济的逐步转变,人们意识到知识、创新、环境对外向型企业竞争力的意义,外向型企业竞争力不再只是生产要素上的相对优势,信息、知识、创新能力等潜在因素决定了外向型企业竞争力的强弱,外向型企业持续发展成为外向型企业竞争力的核心。

外向型企业竞争力是一个外向型企业综合竞争能力的体现,它受到多方面的因素综合影响,一般来说,由下列因素决定:

一、技术创新因素

技术创新是指与新产品的制造、新工艺过程或设备的首次商业应用有关的技术、设计、制造及商业活动,包括产品创新、过程创新和扩散。首先,技术创新可以使外向型企业获得超额利润。在创新的初期,竞争者不会立即出现,创新外向型企业可以获得超额利润;随着模仿者的不断增多,一种创新活动所带来的超额利润便会逐渐消失,但外向型企业可以通过开展另一轮创新,获取新的超额利润。其次,技术创新可使外向型企业提高生产效率。技术创新中工艺创新是提高外向型企业运行效率的关键。通过工艺创新,可以有效地提高外向型企业的技术水平,改善生产手段,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品质量的效果,并可在此基础上,以较低的价格销售与对手相同的产品,在较短的时间内推出产品而抢先占领市场,或以较高的销售质量高于对手的产品,而这些手段都可使外向型企业的盈利能力大大提高,从而提高外向型企业的生产效率。第三,技术创新可使外向型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外向型企业竞争力最为核心的表现是外向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外向型企业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相容共生及内在潜力要素的挖掘和优化,技术创新是外向型企业可持续发展得以实现的可靠支撑。因为技术创新可以减轻环境的负荷,改善环境质量,技术创新还可提高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也可开发尚未利用的自然资源来取代已近耗竭的稀缺自然资源。

二、组织因素

组织是个体或个体集合之间的一种稳定的交易模式。组织结构的宗旨是建立一种能使人们为实现外向型企业目标而在一起最佳地工作并履行职责的正式体制,它以对信息流动、权力分配等方面的制约而影响组织内各要素的协同效应,从而达到对外向型企业竞争力产生作用的目的。新的组织结构对外向型企业竞争力的作用可以从改善信息传输效率,提高成员主动性、创造性,提高组织快速反应能力方面对外向型企业竞争力产生影响。

三、人力资本因素

人力资本,是通过对人力投资而形成的,凝结在人体中的使价值迅速增值的知识、体力存量的总和。人力资本总量相应地由知识存量、健康存量两部分构成,其中知识存量是人力资本的核心部分。现代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外向型企业、国家的经济实力取决于它们拥有的物质资本存量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人力资本存量的数量和质量,在知识经济时代,外向型企业、国家的竞争力则主要取决于它们所拥有的人力资本存量的质量,即劳动者的素质。劳动者的素质越高,内含的人力资本存量越大,则较少的劳动力数量就可以形成较多的有效劳动供给总量。

四、外向型企业文化因素

外向型企业文化是一个综合的、系统的概念,其构成要素包括价值观、外向型企业理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外向型企业制度、文化环境、外向型企业产品等,其中价值观是外向型企业文化的核心。外向型企业文化通过观念的整合,达到行为的整合;通过对个体的引导、规范,达到群体的统一、和谐;通过思想的共鸣,达到力量的凝聚;通过精神的内化,达到物质的扩张;通过内部的创新,达到外部的共生。由此与外向型企业的竞争力息息相关。

五、资本因素

从经济学上来看,资本是外向型企业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对外向型企业而言,资本因素也是影响外向型企业竞争力的因素之一。资本是通过资本运营发挥它对外向型企业竞争力的影响作用的。资本运营是外向型企业以价值化、证券化的资本,或可以按价值化、证券化操作的物化资本为基础,通过优化配置提高生产率,进而提高资本市场价值的经营活动。资本运营以其内在的流动性、增值性、价值化和市场化特性,通过对资本的直接运作及资产重组,取得对外向型企业竞争力的资源放大效应、市场放大效应和效益放大效应。

六、经济体制因素

经济体制作为规范人们行为的一组规则,主要包括产权制度决策结构和协调机制等内容。经济体制对一国外向型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与一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经济体制可以促进其外向型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反之,与一国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经济体制则会阻碍其外向型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七、政府行为

政府行为对外向型企业竞争力的作用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第一,政府行为对高级的专门要素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里的高级的专门要素指高级人才、研究机构、交通设施、通信系统等;第二,政府对经济体制产生重要的影响,经济体制的任何改变几乎都是通过政府行为而实现的;第三,政府行为对外向型企业的组织和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第四,政府行为对国内外市场竞争可以产生重要影响;第五,政府还可通过各种措施,如出口退税、出口补贴、汇率贬值、实施紧缩的财政货币政策,对外向型企业国际竞争力施加重要影响。

八、市场因素

市场是外向型企业竞争的场所,市场的各种属性(包括市场构成、市场细分、市场竞争程度等)直接影响外向型企业竞争力的大小。市场竞争可对外向型企业产生巨大的压力,迫使其不断进行创新,改善外向型企业组织形式,提高内部管理水平,采用更先进的生产技术,以降低单位生产成本,降低产品价格,提高自身的价格竞争力;市场竞争还会迫使外向型企业改进产品设计,提高产品质量,以此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市场竞争还会迫使外向型企业采用新的营销策略,改进产品的售后服务,保持和增强外向型企业竞争力。

九、信息技术因素

信息技术是指信息的收集、处理、传递、运用、创新过程中所涉及的技术。主要包括用于获取信息的感测技术、用于传递信息的通信技术、用于处理信息的智能技术、用于实施信息控制与显示的技术。信息技术加强了供方与买方的竞价能力,加强了产业的进入、退出壁垒,有助于外向型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差别化,实现个人或部门工作的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和加强部门协作,促使外向型企业内部组织结构重构,促使外向型企业业务范围的重新界定,促使外向型企业间的沟通与合作,从而对外向型企业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

第四节 外向型企业竞争力的机理分析

一、我国外向型企业竞争力的制度基础

西方的有关理论研究之所以没有从企业制度的角度论述外向型企业竞争力,这是因为西方国家市场经济比较成熟,公司治理被普遍重视,比较完善的企业制度已经成为一个前提条件。在企业制度既定的约束条件下,外向型企业的竞争力主要表现为企业资源、能力、环境等方面的竞争。因此,在西方有关外向型企业竞争力的理论中,基本上没有涉及外向型企业制度,外向型企业制度被假定为一个已知的常量。对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从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发表的论文及其后来出版的专著《未来竞争——企业发展战略》中得到证实。他们所发表的论文题目之所以用“Corporation”,而不是称之为“The Core Competence of Enterprises”(企业核心竞争力),这是因为“Corporation”的含义是“公司”,而公司与企业(Enterprise)并非完全是一回事,它只是企业的一种形式。其他企业形式还有家族制、合伙制或个人业主制。他们对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是基于几十家电子和机械行业的大型公司制外向型企业进行的,这些企业的共同特点是拥有真正的现代外向型企业制度和与之相适应的公司制文化。在讨论核心竞争力的时候,并没有讨论公司制对核心竞争力的影响,这是因为他们认为被研究对象事实上都已经具备了这一前提条件,在这个同质前提条件的假定下去讨论核心竞争力,前提条件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在我国,由于外向型企业刚刚开始建立现代外向型企业制度,在讨论外向型企业竞争力的时候,公司制还没有成为一个普遍的等质的前提。事实上,外向型企业竞争力的载体是个性化了的公司,而不是具体的事物或可交易的资产。外向型企业制度在外向型企业竞争力比较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基础,是一个重要变量。因此,对外向型企业竞争力与外向型企业制度的研究不应该相互割裂开来,而应该由表及里,充分注意到二者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和互动关系。

(一)制度对经济绩效的影响

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各国外向型企业彼此之间的竞争,表面上看是产品、市场的竞争,但是深层次则表现为资源、能力的竞争,但这些竞争都需得到外向型企业制度的保证。从这个意义上看,这些外向型企业之间的竞争又是制度的竞争。如果要提高竞争力,就必然要求其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制度是竞争力的内生变量,与生俱来,而不是其外部的某种联系。制度对一国竞争力和经济运行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有时甚至可以是决定性作用,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利用微观经济学的厂商理论来分析制度变迁对外向型企业经济绩效的影响,可作如下假设:第一,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边际收益(MR)等于边际成本(MC);第二,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状态,市场均衡价格为Pn;第三,短期内厂商A所在行业中各外向型企业技术水平和不变要素投入保持不变,所有厂商均无超额利润。由于MRMC,且在完全竞争市场上MRPn,所以,PnMC成为厂商A的决策依据。厂商A的净利润(π)等于总收益(TR)减去总成本(TC),即:πTR-TC。此时,厂商A的利润为零。

假定厂商A在本行业内率先进行制度创新,提高员工的生产效率,使单位员工的产量增加,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下降。

在制度变迁后,厂商A的边际成本曲线从MC移至MC′,平均成本AC右移至AC′。在厂商A率先进行制度变迁时,其他厂商尚处于初始状态,因此,市场均衡价格Pn在短期内保持不变。此时,根据MC′Pn,厂商A均衡点从N移至N′,产量从Qn移至Qh,即短期内因成本下降,产量增加,外向型企业绩效提高,厂商A会获得PnN′HPh部分所示的超额利润。

厂商A通过制度变迁获得超额利润,其他竞争者必然仿效厂商A进行制度创新,从而使得整个行业的生产效率普遍提高,市场价格下降,厂商A的超额利润逐渐消失。如果所有厂商通过制度变迁使得平均成本下降到AC′的水平,均衡价格也会由Pn变为Ph,厂商A的超额利润不复存在。可见,厂商A能否长期保持超额利润,将主要取决于它能否在行业内的制度变迁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亦即它能否较其他竞争对手更有效地进行制度创新。

(二)制度是构成外向型企业竞争力的基础要素

不同制度安排下的经济绩效是不一样的,制度提高外向型企业竞争力可以从两个层面分析:一是宏观层次;二是微观层次。

从宏观层面来看,制度能促进外向型企业竞争力主要表现为一国有效的制度环境及制度安排大大地减少了交易中的不确定性,降低了社会经济活动的交易成本。诺思认为,理解制度观点的一大基石是国家理论。因为是国家界定产权结构,最终是国家要对造成经济增长、停滞和衰退的产权结构的效率负责。通过国家的制度供给来提高竞争力,是很有必要和可取的。制度供给不足,会造成在行业内缺乏有力的法律产权保护和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这样会降低整个行业的运行效率,削弱竞争力;而制度供给过剩必然会阻碍经济发展,降低效率,同样削弱竞争力。在我国,政府不仅在政治力量的对比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而且还拥有很大的资源配置权力,它可以通过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在不同程度上约束其他主体的行为。绝大部分的时候,若是没有国家和政府从制度上加以肯定和保护,很容易产生机会主义,在这样的环境下,经济是不能获得长足发展的。

从微观层次来看,是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从本质上讲就是现代公司制度。产业组织理论曾经讨论过怎样通过一个外向型企业内部的权力安排,使外向型企业具有一种创新的能力。随着技术的发展,认为资本雇佣劳动最有效率的主流理论在现实中面临种种挑战。在目前社会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外向型企业要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实际上最重要的手段是拥有别人所没有的核心技术。决定竞争力的核心技术是由技术创新者和职业经理人共同创造。一个外向型企业的治理结构在安排控制权的时候,如果能够既考虑资本所有者的利益,同时也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这样一种外向型企业制度安排会使外向型企业更具有竞争力。应该承认,公司制本身仍存在许多问题,即使在公司制较为成熟的美国也不断出现因公司治理制度上的缺陷而引发的丑闻,但这并不能否定公司制与其他外向型企业制度相比更适合大型外向型企业在当今世界的发展这一事实。

二、影响我国外向型企业竞争力的多要素分析

既然外向型企业竞争力的根源是内生的,而外向型企业制度又是其中的一个内生要素,因此将外向型企业制度放在外向型企业竞争力的系统框架中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可持续的生存与发展是外向型企业永恒的主题,而外向型企业要在日益激烈和变化莫测的国际市场竞争环境中谋求可持续的生存和发展,唯有具备超过竞争对手的能力,即外向型企业竞争力,才有可能。从这个意义上讲,外向型企业在本质上永远是一个能力体系。因此一般认为能力是外向型企业的一个内生要素。但是,能力的发挥需要激励,需要通过一定的制度及其创新对各种能力进行有效组合,使各种能力的发挥达到1 1>2.另一方面,外向型企业首先又是各种资源要素的组合体,这些资源包括物质资源、非物质资源、人力资源等,外向型企业竞争力也首先取决于外向型企业内部关键性资源。资源是另一种内生要素。而资源要素也不能自动组合在一起,其背后是各类资源所有者之间权利的交易关系。通过交易所达成的外向型企业合约,各要素所有者之间在有限理性和有限信息的基础上达成了权利和责任的相对平衡,并形成了相应的公司治理。从这个意义上讲,外向型企业本质上又是各要素所有者之间基于自愿交易所形成的“合约纽结”。外向型企业合约以及在其基础上所形成的外向型企业制度不仅构成了外向型企业产生的前提和基础,而且不同的外向型企业合约及外向型企业制度也会通过影响外向型企业关键性资源所有者的积极性而影响外向型企业关键性资源的积累、改善和有效利用,从而最终影响到外向型企业竞争力。由此可见,外向型企业的“能力体系”、资源以及“合约纽结”在外向型企业系统的框架内相互作用,缺一不可,作为一种系统集合力量,推动外向型企业不断提升竞争力。

传统的企业竞争力理论认为,外向型企业的资源、能力和环境是决定外向型企业竞争力的三大要素,其中外向型企业的资源和能力是决定竞争力的内生要素,而外向型企业的环境是外生要素。传统的三要素论实际上暗含了一个假定前提条件,即外向型企业制度是一个相同的常量。如前所述,这个假定条件实际上是不可靠的。对于刚刚开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我国外向型企业来说,这个假定有很大的缺陷,因而解释不了复杂的外向型企业竞争力状况,尤其是不能解释我国外向型企业的竞争力状况。根据上面的论述可知,决定外向型企业竞争力的内生要素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即制度。外向型企业竞争力最终所反映的是外向型企业这一主体所具有的能力,外向型企业之所以能有效运作,依靠的是一系列基本的制度,以决定外向型企业内部权力和利益分配的游戏规则。公司制被普遍采用后,由于其固有的特点,使外向型企业竞争力的形成更依赖于制度安排。它不仅本身就是外向型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还作用于其他要素,并影响到外向型企业的能力。

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Alfred Marshall)曾说过:“世界是连续的,各类事物之间本无绝对的界限。如果在大自然没有界限的地方划出广泛的人为分界限,就会发生很大的弊端。”外向型企业竞争力的各种要素总是整体性地发挥作用的,所以,当我们由于研究的需要而对各种本来密切相关、没有绝对界限的要素进行划分时,必须考虑现实世界的内在联系性。首先,资源、能力、制度和环境四个要素本身都是一个小系统,是其他要素的函数。以资源为例,资源与物质资源、非物质资源有关,而非物质资源首推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又受制于知识等。这就是说,每一个要素的内部形成一个复杂的子系统。其次,资源、能力和制度三个内生要素在外向型企业系统即外向型企业边界内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形成提高或减弱外向型企业竞争力的合力。最后,资源、能力和制度这三个内生要素共同或者分别与环境即外向型企业边界外的外生要素发生交互作用,从而对外向型企业竞争力起决定作用。所有这些要素的复杂行为及其综合,构成了外向型企业竞争力的动态系统行为。

第五节 外向型企业竞争力形成的价值体系

一、竞争力的价值体系假说

企业竞争力有三个来源,不论是结构、资源或者是能力,都是单个因素。应当把它们放到统一的一个物质载体中来进行考查,让这些因素在一个系统中对于竞争主体的竞争力产生影响。这样,这些因素不但能够共同对于竞争主体起到作用,而且这些因素之间也可以相互影响。波特教授在论述外向型企业的竞争优势时,提出了价值链的思想。在单个的外向型企业中,存在着外向型企业的价值链,它是“一个外向型企业在一个特定产业内的各种活动的组合”。他认为“每一个外向型企业都是用来进行设计、生产、营销、交货以及对于产品起辅助作用的各种活动的集合”。而这些“活动”都是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单元。波特教授价值链的思想,使我们重视了外向型企业的竞争力。他不但打开了外向型企业的“黑箱”,将其分解为一个个的价值单元,并且将这一个个的价值单元放在整个外向型企业乃至于是整个产业的价值体系中,既强调了外向型企业活动的分解,又强调了各个单元的整合和协调。

在这里我们借鉴波特教授价值链和价值体系的基本思想,提出竞争力的价值体系假说。该假说的内容是:首先,考查一个竞争主体,比如说一个外向型企业的竞争力,应当放到一个系统中来进行。这个系统既包括该主体所处环境的整体系统,又包括该主体内部的相对于整体系统的子系统。其次,从主体内部子系统的角度来说,由不同的价值单元组成,这些价值单元是分工和专业化的结果,对于整体系统来说,该系统同样是由不同价值单元经过整合而成各个子系统构成。再次,这些单个的价值单元之间会产生互相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是通过不同价值单元所在的子系统之间的作用来实现的。最后,该系统经过一定的发展过程,价值单元会发生重组,原来的子系统会分裂,其中的价值单元或者会融合到其他的子系统中,或者会和其他游离的价值单元重新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子系统。竞争力来源的各个因素就在这个系统中,成为这个系统中各个价值单元的构成因素,通过这个系统来对于某个竞争主体的竞争力产生影响。

我们用这个假说来说明一下某个外向型企业竞争力的来源。我们应该把外向型企业放在整个宏观的经济环境下来考查,这个宏观的经济环境既包括国家的各种政策,也包括该外向型企业所在产业或者它的相关支持性的产业。那么在这个整个的系统中,通过该外向型企业价值链的各个活动单元和其他外向型企业的各个活动单元以及其他因素(比如政策等)所在的价值单元之间相互发生的作用,它的竞争力会受到相应的影响。外向型企业的各个活动单元可以说既是外向型企业内部活动分工的结果,又可以说是整个系统发展过程中分工和专业化的结果,而分工和专业化反过来又促进了整个系统的发展。该外向型企业的各个活动单元通过这个外向型企业来同其他外向型企业或者其他因素的价值单元发生作用。经过一个阶段的发展,该外向型企业中的活动单元会脱离该外向型企业,进入其他的外向型企业,这些活动单元所承载的影响外向型企业竞争力的因素也就随着会直接作用于其他外向型企业。

外向型企业的竞争力来源于这样的系统。在系统中分为以下几个层面:

基本层面:外向型企业内部的价值单元,其承载着外向型企业竞争力的基本要素。价值单元对于外向型企业竞争力的作用是通过其所在的外向型企业实现的,而且价值单元在各个外向型企业之间存在着转移和重组。

产业层面:在同一个产业(市场)中,各个不同的外向型企业之间相互竞争,并且在它们之间有着价值交换的发生。

宏观层面:产业(市场)同国家政策、国际环境、消费者以及相关支持性产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外向型企业竞争力的形成,就是一个由基本的价值单元出发,经过基本层面、产业层面和宏观层面的作用以及价值的交换,而最终形成外向型企业自身竞争优势的动态过程。

可见,外向型企业竞争力的来源不是在这个价值体系中的某一个价值单元,而是价值体系这一系统的整体。外向型企业竞争力的价值体系一方面表现为其整体性,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它的动态性,即外向型企业的竞争力会随着这个系统结构的变化、系统中各个子系统之间的交换,而产生变化。因此,判断一个外向型企业的竞争力,不应当仅仅注重对于外向型企业价值活动的某一环节进行分析,而是更应当将外向型企业的价值活动放到这样一个整体的系统中。可以说,竞争力已经不单是某个外向型企业的竞争力,而是整个价值体系的竞争力。

二、外向型企业竞争力价值体系的制度安排性

不论是波特的价值链还是上边阐述的竞争力价值体系,都是真实存在的实体,而且它们都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的特征。作为一个系统,它的内部就一定处在不断的运行和发展的过程中。而这一运行和发展的过程需要一定的制度来进行安排。

那么,什么是制度呢?R。诺思(R。Norse)指出:“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更规范地说,它们是为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根据诺思的定义,我们同样可以将制度看作一种维系经济主体之间关系的约束条件。制度的作用就在于通过其约束,使经济和社会的运行得以维系。诺思将制度约束分为非正规和正规,非正规约束主要是来自长久以来的文化和习俗的积累,正规约束是人为设置的法律规则等明确的约束。在这里要强调的一点就是,制度是无处不在的,而且是维系经济和社会运行的不可或缺的条件。制度安排可以理解为是一个经济主体或者是竞争主体的一个生产要素。针对于我们上边所提的竞争力价值体系而言,这个体系的内部充满了制度安排的成分。

首先,每个竞争主体内部分解成为各个不同的价值单元,这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制度安排。其次,各个子系统价值单元之间以及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一种制度安排。而从总体上来说,这一系列的制度性安排,可以看作是这个竞争力体系中的一个决定竞争力大小的关键性要素。

通过上边对于制度概念理解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竞争力价值体系的制度安排中,同样存在着所谓的正规约束。但是这种正规约束也是自发形成的制度安排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而人们去人为的制定这种约束也只是为了进一步巩固这种制度安排的地位,以加速这个体系的发展变化进程。

三、外向型企业竞争力价值体系制度安排性的本质

竞争力体系制度安排性的本质就是分工与协作。分工是将一个工作分为若干个部分并分别由不同的人来同时完成的这样的一个过程。协作是指不同专业化单元之间的配合以及协调的过程。表面上看,分工和协作是两个完全相反的概念,然而这两个过程是密不可分、互相依存的。分工虽然使人们更加专业于一项工作,能够使生产率获得明显的提高,而却一方面造成了各个专业化主体“各自为政”的局面;另一方面也使各个专业化主体之间进行交易的成本增大。而协调则可以一方面弥补分工所带来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协调也有着自己的提高生产率的经济性因素。所以,分工的出现必然伴随着协作的产生,而两者又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分工和协作成为竞争力体系制度性安排本质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分工与协作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条主线。人类社会从蒙昧阶段发展到今天的高度文明阶段,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就是分工的发展和不断的深化。从整体的社会经济活动来考虑,社会成员都各司其职;从一个产业链的角度来说,一个产业的链条不断地拉长,其中的专业化单元也不断的再次细化。正如Allyn Young所指出的,分工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内生的、动态性的决定因素。而协作是伴随着分工所必然出现的,同分工既是一种对立的关系,也是一种统一的关系。所以,我们说分工和协作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条主线。

(2)分工与协作共同促进了社会生产效率的提高。有关分工如何促进生产效率提高的理论有很多,斯密、李嘉图、马歇尔、Allyn Young以及后来的杨小凯等人都对于这点给予了充分的论证。协作对于生产率的提高方面,很多学者也给予了充分的论证。马克思将协作看作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所在,马歇尔也认为协作是决定外向型企业运行状况的重要因素。

总之,分工和协作构成了竞争力体系制度安排的基础。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之上,这种制度安排为竞争主体提供源源不断的竞争力。它可以使竞争主体在实现过程上的竞争力,也可以使其实现在结果上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通过对于外向型企业竞争力及其形成过程的深入分析可知,不论是结构、资源或者是能力,对于外向型企业竞争力来源的解释都存在着片面性,而为了能够全面认识外向型企业竞争力的来源和外向型企业竞争力的形成过程,必须用一个系统的观点来看待这个问题。为此,对于该问题可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外向型企业竞争力形成的价值体系,从本质上说是维系系统运行和发展的制度安排,而制度安排的实质就是分工与协作。

(2)外向型企业竞争力形成于价值体系中,该体系是一个由基本层面、产业层面、宏观层面所组成的系统,在系统中各个层面之间以及各个层面内部都存在着价值的转移和交换,因此外向型企业竞争力的形成既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同类推荐
  • 中外哲理美文精选(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

    中外哲理美文精选(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

    本书精选了数百篇极具思想价值的哲理美文,呈现了大师们的深刻人生感悟,使读者感受到文化的熏陶和人文的关怀。
  • 青少年最想知道的100个著名人物

    青少年最想知道的100个著名人物

    从佛祖在菩提树下人生的意义,到达尔文用毕生心血造就进化论,区别人猿;从呼唤知识的第一人培根,到现代哲学之父笛卡儿;从边走边唱的盲人诗人荷马,到倾倒东西方的爱国诗人泰戈尔……人类的精英们总是走在探索与追求的奋争前沿,他们是全人类的脊梁,是最顶级的精英人物。
  • 中国电影的历史审思与当下观察

    中国电影的历史审思与当下观察

    作者多年研究中国电影历史、追踪电影产业发展和理论动态的成果。深入考察中国电影研究国际化、学院化和跨文化趋势及不同媒体间整合对电影产业的深刻影响。对上海电影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留给今人哪些启示;作为产业发展与电影文化现象的“华语电影”运动路在何方等问题进行探讨。
  • 解密失踪事件

    解密失踪事件

    本书介绍了神秘失踪的百余孩童、格兰特将军号失踪案、沙漠里失踪的部落、来自空中的呼救、消失醉汉的救援声、他失踪了半小时、隐形的日本男人、神秘失踪的公交车等内容。
  • 青少年必知语文学家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青少年必知语文学家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本丛书重视语文的基础知识训练,选编了常用词语、好词好句、古文名句解读,谚语、歇后语集萃,还有语文趣味故事、语文之谜以及语文大家的故事等等,目的是使中小学生在快乐的阅读中逐步提高语文知识,增加文学素养,为将来走出社会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热门推荐
  • 皮相引

    皮相引

    钟唯觉得自己是怪物,她已经活了四百多年。
  • 异界之奇皇

    异界之奇皇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切,仅从一个差点被人忘记的小山村开始......
  • 总裁的傲娇女友

    总裁的傲娇女友

    “做我的女人怎么样?”“你的女人?除非我瞎”一夜之间被夺走了身,他贪婪无厌的又想侵占她的心。“南宫墨,若有来生,我们一定要有一段羡煞旁人的恋情”优夏带球出逃,五年后的再一次相遇,却被他“囚禁”,“怎么,还以为我会让你有机会再次逃离我身边?”“禽兽!放开我妈妈!”“老子的话你敢不从?”“你才不是我爸爸!我爸爸是黎星辰!”“......女人,瞧你生的好儿子!”优夏:......怪我咯?我不要来生,只要你在身边,此生足矣。
  • 新帝国掌门

    新帝国掌门

    体会新帝国掌门人的创业历程,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探秘成功的最深处。本书精选7位优秀企业家,从不同的角度,给读者导演了一出出江湖豪侠的风云故事。他们尽管在经营理念、商业模式、管理风格上都有独特之处,但始终围绕人、财、物做文章。或不断深入,或不断拓展,细心品味,令人受益匪浅。
  • 拜邪

    拜邪

    不叩苍天不信道,他的名——邪!不叩苍天不信天,他的名——邪!不叩苍天不信神,他的名——邪!
  • TFBOYS之十年时年

    TFBOYS之十年时年

    当我再次遇见你,已是十年后,你下台,走进后台,我跟上去“你是我的心上人,也会是我枕边人,将来会是我同棺人”你终于,回抱我,原来,只是梦,三年前,七年后,我们对不起你们…
  • 轮回七世,夫君萌萌哒

    轮回七世,夫君萌萌哒

    作为月老的徒弟,攸冉整日闯祸就算,居然还把姻缘线给牵错了!牵错的竟然还是那位冷面上仙的线,这不但牵错了,还给人家牵了好几个媳妇,这好几个媳妇也就算了,还媳妇里还有男有女,这下月老也生气了,脚一踢,给我解完线再回来,可上仙,我这线也结了,你抓着我干嘛…某冰山上仙冷冷的说道:你还欠我个媳妇。那你抓我干嘛…某仙不再说话,只是回房身心力竭用实际行动回答了这个问题~
  • 虐恋情深:王爷太淡定

    虐恋情深:王爷太淡定

    她曾把初心付与绉子芽,把毕生的爱交予林风辰,又把最后的依赖全部托付给林宫。夜幕降临时,窗外的乌鸦盘旋低叫时,她蜷缩着身子,眼睛是止不住的水阀。她曾在想,若没有当初倾心的伞,她的父亲,她的家是否会一如既往,温暖而甜蜜。”悬崖边,满目的苍夷,她苦笑着流泪,“林风辰,你最终还是选择了这样”。林风辰目光远眺,风拂袖而起,他嗫嚅着,却终究没说话。绉子芽穿着血迹斑驳的衣服,步履蹒跚的抱着她前行时,耳边的声音依旧,嬉笑中带着苍凉“丫头,欠你的我可能要下辈子给你了林宫在她面前一字一句的起誓,铿锵有力,“我此生必定以生命保护王妃。”她笑靥如花,戏谑中带着认真,“不,我只要你的心”……
  • 错过的花季

    错过的花季

    【秦米扬......我喜欢你......】【江亚琪你脑子是不是有问题啊,你知不知道你到底在做什么。】【我很清醒,从来都没有这么清醒过。】青春是一首激情澎湃的歌;青春是勇往直前不知疲惫的探索。【明明是你自己硬要闯进我的世界,现在还想要当做什么都没有发生过,江亚琪好狠的心........】【曾经我以为只要我爱你就可以了,可是我渐渐发现爱情不止是两个人的事,无论我多么执着的想要把你留在我身边却永远抵不过一次又一次的考验,我们终究还是输给了现实。】时间是一支一去不复返的利剑;岁月的长河封印着那段最单纯的时光。谁还记得那个在灰暗的灯光下,宿舍楼下那两个把所有人都视若无睹拥吻的身影。
  • 最受读者喜爱的美文(1册)(选题报告1)

    最受读者喜爱的美文(1册)(选题报告1)

    美文是文学中的一枝奇葩,是在纸上跳跃的心灵文字。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美文,不仅能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更能够在精神上获得启迪和昭示。作家以自身的生活经历和对人生的感悟创作了无数优秀的美文经典,在人类灿烂的文明史上描绘了一幅幅耀眼夺目的篇章,是人类永恒的印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