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20300000019

第19章 憨直人生周亚夫

封建官场,功高性憨之人若遇上宽宏大度的明君还好,如果碰上嫉恨狭隘的君王就危险了。西汉名将周亚夫功高性憨,可惜遇上了嫉恨狭隘的汉景帝,其结果可想而知。

周亚夫是汉朝开国名将周勃的儿子,他通晓兵法,善于治军,可称之为一代名将,但是,只因他性格耿直,不善于揣摩皇上及皇亲国戚的旨意,最终落得个被囚饿死的悲惨下场。

汉文帝十八年(前162),周亚夫被封为条侯,此前在河内担任郡守。在任期间,周亚夫兢兢业业,在文、武两方面都取得了相当的成绩,并且,他也积累了很多治理军政事务的经验。

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匈奴老上单于率骑兵14万入侵汉朝边境,杀死地方官吏,其骑兵前锋直达甘肃省镇原东南地区,汉文帝闻之大惊,朝野上下也为之震动。在这种情况下,汉文帝并没有显得慌乱,他积极采取措施,一方面用安抚的办法,准备同匈奴和亲,一方面则积极备战。因为是京城重地,须选良将备战,于是,文帝把周亚夫从河内调至关中,担任守卫长安的重要任务。

周亚夫真正成为名将,是从驻军细柳时开始的。汉文帝二十二年(前158),匈奴骑兵分两路入侵,前锋直逼太原郡,为了阻止匈奴继续南下,文帝命令勉为车骑将军,驻守狐口;苏意驻守句注;张武驻守北地。为了防止匈奴突袭长安,文帝派重兵分别把守长安的东、西、北三面:派徐厉驻守渭北棘门;刘礼驻守霸上;周亚夫屯兵细柳。如此布置,可谓万无一失。

汉文帝是一位谦恭谨慎的皇帝,虽然已布置妥当,为了慎重起见,他决定亲自到三面驻军之地视察。当天子的车驾到达北棘门和霸上时,所到之处,无不倾营出动恭候天子。文帝见此情景,深感忧虑,如此治军,一旦匈奴偷袭,不知他们如何迎敌。等到了周亚夫的细柳营时,情况则与前两处完全不同了。在《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有一段详细的描述,兹摘录大意如下:“汉文帝亲自到军中去劳军,天子车驾所到之处无人阻拦,各级大小将军都乘马出来迎接。等到了周亚夫的细柳营,则完全是另一番样子,所有士兵都铠甲鲜明,手持刀剑,队形整齐,号令分明,机弩上也搭着箭枝。文帝的先行官来到营门,立刻被守营军士拦住,不得入营。先行官对守营的军士大声说,‘天子马上驾到。’不料,守营都尉却说,‘将军有令,军中只听将军的号令,不闻天子的诏命。’过了一会儿,文帝的车驾到了,但守营都尉仍不开门,文帝派人拿着天子的符节去见周亚夫,周亚夫见天子亲自劳军,这才传命打开营门。这时,守营都尉又对文帝的随从说,‘将军有令,军营中任何人的车马都不能疾驰,违命者斩。’于是,文帝只得让人按辔缓行。等到了营内,周亚夫身穿盔甲,并未行跪拜之礼,只是对文帝长揖道,‘臣甲胄在身,不能行跪拜之礼,请以军中之礼相见。’汉文帝点头应允,改变了原来严肃的面容,并且起身扶着车前的横木,派人向周亚夫说道,‘皇帝恭敬地慰劳将军。’慰劳完毕,天子的车驾就离开了。随行的大臣看到这种情景,都替周亚夫捏了一把汗。周亚夫虽无越轨之处,但毕竟对皇帝显得有些傲慢无礼。谁知汉文帝在看完了周亚夫的细柳营后,十分高兴地说,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先前霸上、北棘门的驻军,与周亚夫的细柳营相比,如同儿戏一般。那两位将军,很容易被敌军袭破,至于周亚夫将军,谁又能打败他呢?大臣们听到文帝称赞周亚夫,才放下心来。”

其实,文帝知道周亚夫是为国、为汉室天下治军,虽然隐隐地觉得周亚夫做得有点过分,使自己的尊严受到了损伤,但是,他还会重用周亚夫,他可能会因此不喜欢周亚夫,这一点是肯定的。

汉文帝是一代明君,从国家的长治久安考虑,他虽对周亚夫有隐隐地不快之感,但他还是能克制自己。甚至在临死时对太子刘启(后来的汉景帝)说道:“如果将来国家有难,特别是有人叛乱时,可以以周亚夫为将。”

果然,汉景帝即位不久,就发生了吴、楚七国之乱。危机之时,汉景帝忽然想起了文帝临死前说的话,马上授周亚夫太尉之职,要他领兵前去平叛。周亚夫既未推辞,也未谦让,更无其他言语,只是领命而去。汉景帝找到了一位能够平叛的将军,很高兴,同时又觉得周亚夫过于傲慢。周亚夫的确不负文帝所嘱、景帝之望,出兵之后,屡设奇谋,仅三个月就平定了吴、楚之乱。没用多久,其他作乱藩王或是自杀,或是伏诛,战乱彻底平息。

周亚夫平定七国叛乱,赢得了朝臣们的一致称誉,汉景帝自然比谁都高兴,为周亚夫加官晋爵,封为丞相。可是,周亚夫在平叛过程中也得罪了一些权贵。

周亚夫得罪的最大人物是梁王刘武,梁王刘武是文帝的小儿子、景帝一母所生的亲弟弟。他之所以恨周亚夫,是因为周亚夫率军平叛时,吴、楚联军全力攻梁,周亚夫却不发兵相助,因此深恨周亚夫。其实周亚夫并不是见死不救,他认真分析了形势,认为吴、楚联军锐气正盛,汉军不可与之争锋,而梁地城池坚固粮草充足,吴、楚联军一时半刻攻不下梁,所以任由他们攻打。梁王向景帝求救,景帝命周亚夫派兵援梁,但周亚夫“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来个“不奉诏”,而是派汉军精锐骑兵截断了吴、楚联军的粮道。吴、楚联军久攻不下,锐气尽失,又被截断粮道,被迫找汉军主力决战。周亚夫并不着急迎战,而是深沟壁垒,养精蓄锐。等到时机成熟后,一举打败了吴、楚联军。这就是周亚夫与梁王结怨原因。周亚夫只知谋国,不知谋身,终使梁王忌恨。因此,梁王每逢入朝,便向母亲窦太后说周亚夫的坏话,窦太后不明真相,听信了梁王的谗毁,经常向景帝说周亚夫的坏话。周亚夫得罪了皇上的母亲和弟弟,其命运可想而知!

景帝即位后,立长子刘荣为太子,但因其母栗姬逐渐失宠,景帝就想废掉刘荣,另立王皇后之子刘彻为太子。周亚夫身为丞相,对此事自然有说话的权力,他认为太子并无过失,随意废立,会引起朝政混乱。但周亚夫初登相位,加之秉性憨直,不懂劝谏艺术,结果与景帝发生了争执,弄得君臣很不愉快。之后又发生了一件事,王皇后为人十分乖巧,专会讨好窦太后的欢心,因而博得了窦太后的好感,窦太后要景帝封王皇后的哥哥王信为侯,这不是一件小事,因为封外戚为侯,的确有过先例,但需要有功于刘汉天下,以此推断,景帝估计周亚夫不会同意,就先去征求他的意见。果然,周亚夫断然否定,他说:“高祖皇帝曾经与诸大臣歃血盟誓:非刘氏而王,非有功而侯,天下共击之。”周亚夫用刘邦的话来说服景帝,倒也罢了,还直言不讳地说:“王信虽是皇后的哥哥,并无尺寸之功。如果封他为侯,就是违犯了高祖的规约。”周亚夫搬出刘邦来压人,这自然使景帝十分恼怒,但是周亚夫持之有理,言辞无懈可击,景帝才不便发火。

这件事发生不久,有几个匈奴部酋来降,这几个人当中有一人是卢绾的孙子,卢绾在高祖时为汉将投降匈奴,后来卢绾思汉曾伺机南归,终于郁郁而死。卢绾的儿子潜行入汉,病死在汉朝。卢绾的孙子卢它人乘机南归,景帝自然十分高兴,想把他们封为列侯。周亚夫对景帝说:“他们的先人背弃汉朝投降匈奴,如今又背叛匈奴投降汉朝,陛下怎么能封这样的人为侯呢?如果封他们为侯,又怎么能责备做臣子的不忠呢?”这次,景帝以“丞相之议不可用”为由,断然拒绝了周亚夫的建议,封这几个人为列侯。

其实,景帝拒绝周亚夫的建议,并不完全是出于这几个人该不该封侯,而是出于这样的心理:事事和我对着干,不能总听你的。周亚夫见景帝执意不从,也还知趣,就上书称病辞官,景帝自然不会挽留,任他辞官而退。

周亚夫虽然辞官,事情也不会到此了结,因为他得罪了皇帝,又加之功劳卓著、威望日盛,景帝对他很不放心。因此,景帝想“考验”他一番,看他是不是很知足。于是,召周亚夫进宫,特赐食于他。周亚夫虽已辞官,但尚居京城,见诏即到。周亚夫进宫后,见景帝行拜谒之礼,景帝跟他随便寒暄了几句,就命人摆席。既然景帝设宴,周亚夫也不好推辞。可是席间并无其他官员,只有景帝与周亚夫君臣二人,见此情形,周亚夫就感到有些惶惑,主席官把酒菜摆上,周亚夫发现自己面前只有一只酒杯,菜肴又只是一整块大肉,而且没有筷子。周亚夫忍不住地就想发火,回头对主席官说:“请拿双筷子来!”主席官早受了景帝的嘱咐,仍站着不动。周亚夫还要再说,景帝忽然说道:“您还有什么不满意吗?”周亚夫一听,又愧又恨,出了一身冷汗,赶忙起座下跪谢罪。景帝只说了一个“起”字,周亚夫便起身惶恐而退。

没过几天,突然有使者来到周亚夫家,叫他入廷对簿。入廷对簿就是澄清事实,核实错误。周亚夫知道自己的末日到了,但尚且不知自己犯了什么罪,就随使者来到大理寺。原来周亚夫年老,就让儿子为他置办器物,为了护丧,买了500副甲盾,大理寺以此为借口当堂审讯,问道:“皇上待你不薄,你为什么要谋反呢?”

周亚夫说:“我儿子所置器物全系丧葬所用,这怎么说是谋反呢?”

大理寺卿无话可说,但又知皇上欲置周亚夫于死地,必须找个借口,于是以:“不反天上,亦反地下(即便活着不谋反,死了以后也谋反)”为由将周亚夫下狱,周亚夫马上就明白了,景帝要他死,于是绝食而死。

“不反天上,亦反地下!”呜呼!千古未有的判词!一代名将竟落得如此结局,可悲可叹!

其实,周亚夫至死也没明白,忠君和爱国是两回事,君为私,国为公,如果因爱国而触动了君主的利益,还是要倒霉的。

同类推荐
  • 三国之重生召唤

    三国之重生召唤

    穿越到了三国时期,有了如同金手指一样的系统,主角到底能不能打败强敌,统一天下
  • 山贼三国

    山贼三国

    浅宅男一个,毕业告别。喝酒之后迷迷糊糊的就来到了东汉末年,这时候黄巾还没起义,董卓也没火烧洛阳,蔡文姬当然没被掳走,……抱歉,别想太多。我只是个小人物,没什么大志向,只想在山上当个幸福的山大王……
  • 竺法护传略

    竺法护传略

    《竺法护传略》作者把竺法护对中华文化的巨大贡献,彰显于世,目的在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一个军医的前半生

    一个军医的前半生

    朝鲜半岛,风云再起,六十多年前的朝鲜战争,记忆犹新。故事讲述一个普通军医在朝鲜战争前后的爱与恨。
  • 乱世枭心

    乱世枭心

    易倾寒,生于乱世,他用他的野心,洗礼了人们的命运。他要怎样做,才能抵挡这一次次的无奈。
热门推荐
  • 纨绔教师

    纨绔教师

    家底殷实的混世魔王方秋,为躲避祸宰来到陌生的城市隐姓埋名,成为一名教师。对于其他老师的排挤,学生的刁难,地头蛇的阴谋算计,他根本不放在眼里。可随后结识的的美女警花,却将他卷入了一场黑帮暗杀中……
  • 心有独钟:误惹霸道BOSS

    心有独钟:误惹霸道BOSS

    被父亲狠心的送到国外13年,现在强势回归.靠,没想到自己去酒吧喝个酒,被下药,还发生一夜情,留下一百万支条和一张纸离开,因比惹上c城首富枫逸轩。一星期以后,却碰到一夜情男,镇静,当不认识,“女人,我们有见面了”“我不认识你”“你真是贵人忘事,让我来帮你恢复一下”她的唇就像一个甜糖,让他一直难以。。。“凌菲,你这辈子,只能是我枫逸轩的女人
  • 盛蕾学院:禁锢的爱

    盛蕾学院:禁锢的爱

    在这个特殊的学院,生活着两种学生——一种是有着贵族血统的非人类,一种是普通的住校生,而我,就是这普通住校生的一员,其实也不是我愿意在这个学校学习的,唉,无奈我最要好也最讨厌我的朋友就转学到了这里,也正是因为在这里,有着一个待我如亲生女儿的理事长爸爸以及要守护我一生的仅次于理事长职位的贵族血统,面对这些高于人类能力的家伙,我开始朝他们奋斗着,同时,也承受着形形色色的喜怒哀乐……
  • 云墨传

    云墨传

    云凉,现代铁血特工,一朝遭身边人无情背叛,穿越致历史架空朝代北渊大陆蒙安城皇宫中,是一名所有人都不知道的大澜朝公主,自古帝皇家无真情,小公主从一出生亲娘便不知去向,被遗弃在这金樽钿瓦的宫墙角落,同一位比她大五岁的逦姐姐相依为命,墨裬蓁,世族袭爵嫡系继承人,身份尊贵,为人仗义,外冷内热,看透世间冷暖本质,不同情弱者,不畏惧强者,行事低调,看重原则,其所在的墨氏一阀是大澜朝最大的阀族,享亲王礼遇,手中无兵权,但私营谍兵几乎是心照不宣的事,深受皇帝欺疑.当两人相遇,将这北渊大陆搅得移宫易墙,山河倒挂,当天地不容,誓要开创出一片新的世界。
  • 宠妻无度:boss约不约

    宠妻无度:boss约不约

    亲眼看了自己老公和闺蜜滚了床单之后,想要离婚竟然被下了药,莫名地把一个妖孽美男睡了。四年之后,带着宝宝回来的她,却被BOSS拦住。她知道,他想追究那天晚上的责任。“我也是受害者好吗?”“所以,你要抹去自己所有的责任是么?”“没有。”她怯怯地回答,心里有些惶恐,想绕过他,尽快逃离。“怎么,要跑是吗?”“不不不……”“那晚上约吗?”“约?约什么?”“你说约什么?”他轻抚着她的嘴唇,一脸邪魅的坏笑,“当然是……”
  • 天炎至尊

    天炎至尊

    世上本没有凡人,只有甘愿做凡人的凡人。穿越后的赖天炎怀着一颗强者之心,无论路途是如何的颠簸,从不言弃;无论是怎么的后果,绝不后悔,面对天才,始终坚信我从来没有输过。
  • 无限之创神纪元

    无限之创神纪元

    灿烂的文明总是能衍生不可思议的力量,当极度发达的文明冲破人类先天的束缚时又会带来什么变化,也许那就是神的时代。王昊因为奇异的变化亲眼见证神的诞生,神明的诞生,巨擎的争锋一切尽在无限之创神纪元。
  • 永王

    永王

    结束质子生涯,言琪回到金陵,莫名其妙被卷入到皇储争夺风波之中。后党的哥哥,过往对自己宠爱有加,如今却形同陌路;从前不曾来往的三位西宫王爷,竟花尽心思极力拉拢。宫廷斗争暗流汹涌,言琪心底埋藏的恋慕,到底何时才能向他一诉衷肠?
  • 重返,十八岁

    重返,十八岁

    本文写中,短篇,更新不一定,如果喜欢,请收藏,谢谢!
  • 重修台湾府志

    重修台湾府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