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15300000016

第16章 国有控股公司经理人激励约束与“内部人控制”

一、国有控股公司“内部人控制”与经理人官员化

国有控股公司的组建本身就是一种具有典型行政色彩的经济行为。正如前文所述,政府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各项改革措施都是在企业的配合下由政府出面实施的,那么国有控股公司的经理人选择也不可避免地带有行政色彩。目前国有控股公司的委托人虽然表面上不具备上述政府化和官员化的特征,但其实际经济行为却表现出明显的政府化和官员化特征。

对于公司委托—代理链条中委托人的政府化和官员化,王红领(2000)进行了抽象的概括,将其定义为:(1)具有(正式的)官员身份,通过他们所控制的企业,政府的非经济目标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实现;(2)通过企业实现的经济和非经济的目标成为考核委托人政绩的指标,而政绩的高低会影响其升迁;(3)产生机制是行政任命;(4)一旦委托人工作岗位变动,企业经营业绩与委托人的收益不再相关。

我国目前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阶段,国有控股公司的“内部人控制”现象比较严重。按照青木昌彦的定义,这种“内部人控制”是指:“在私有化的场合,多数或相当大量的股权为‘内部人’持有,在企业仍为国有的场合,在企业的重大决策中,‘内部人’的利益得到有力的强调。”。在我国,由于经理人的政府化和官员化倾向,国有控股公司出现的“内部人控制”又呈现出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独特之处。主要表现为转轨阶段的制度性缺陷,即“内部人”的形成是建立在一定的“利益集团”的基础上,内部人员把持或控制了公司多数股份,其所代表的就是自己的或者本集团的利益,而不是普通股股东的利益。具体来说,有以下三方面表现。

1.变相的“所有者”。

国有控股公司的董事会成员,除独立董事之外,以企业及其以前主管部门的过去或现任领导为主,这种设置是为了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和体现行业、专业特色,而由其任命的企业经理又是过去领导的下级,因此,“内部人”成为企业新的所有者或者是实际所有者。对于公司经理而言,获得利益的方式无非增加公司价值和掏空公司资产这两种手段。第一种方式需要经理人员突出的个人能力和良好的市场机遇,需要经理人员付出更多的劳动而其收益却是不确定的,因此,不是理性人的现实选择;第二种方式在目前国家股东的监管体制下比较容易实现,因此,被广泛采用。在我国,据国务院政策研究室的一份报告披露,1982~1992年的10年间,“中国有5 000亿元国有资产流失”。尽管这并不是精确的统计,但从这个巨大的数额中可以看出,国有资产的盗窃者并不在少数。以经理层为主的“内部人”通过偷盗原来的国有资产,可以得到巨大的好处,而这些非法所得可以转移到海外以逃脱政府的控制。

2.经理的渎职与腐败。

由于担心控制权旁落,国有控股公司引进外部投资者存在体制障碍。另外,由于没有可信的投资承诺和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国有控股公司也很难从外部得到重组和投资所需的融资。经理人员的渎职和腐败行为,如过度在职消费、通过关联交易牟取私利等,很难在证券市场上得到反应和纠正,这种“内部人”对于公司大部分资产和股份的控制,导致显示公司价值的市场信号失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投资者的信心。

3.利益集团操纵。

如果说经理人员的渎职和腐败属于现有公司治理环境下的个人机会主义行为,那么在转轨过程中部分政府官员与企业经理人员内外勾结、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结成的利益集团,则需要政府利用行政手段和严刑峻法严厉打击。在俄罗斯的转轨过程中,一些大公司通过大规模私有化或者(称)“大规模腐败”的方式被出售给少数有关系的人,这些人通过与政府的亲密交易,直接从政府盗窃价值上亿的国家财富,然后用这笔财富以“令人吃惊”的低价向政府购买其他企业。之后很多这样的公司又在违规操作和经营,而其背后都是有一定的利益集团支持。同样,处于转轨时期的我国也面临类似的问题,加之我国加入WTO和资本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境内、外利益集团相互掩护来转移国有资产的行为使得这种集团操纵更具隐蔽性和复杂性。

近年来,许多西方经济学家从“腐败”的角度分析了利益集团操纵对经济转轨的负面影响,公司治理改革过程中的“政客收受贿赂”与“腐败”等种种现象被公认为是阻碍转轨取得进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但笔者认为,这与国有控股公司中目前控制权配置不合理有直接关系,公司组建后体制的转变并未彻底完成,官僚层级制度仍是集团公司内部控制机制传导的主要渠道,由经理层所组成的“内部人”与公司的“外部人”相互勾结形成的利益集团,将国有股东手中掌握的名义控制权以实际控制权形式牢牢把持着,由此成为公司现有股权结构下委托—代理问题的症结所在。

二、经理人拥有控制权并不必然导致“内部人控制”

经理成为企业治理中最重要的主体,这在市场经济国家并不罕见。二战后西方国家出现的所谓“经理人革命”就是股东权限缩减、经营者权力扩大的趋势。“内部人控制”在一般意义上不一定成为企业经营不善的根源。日本公司的治理一般被认为是“内部人”模式,在公司董事会中70%~80%的董事是本公司的支薪人员,他们既是决策者又是执行者,但并没有妨碍二战后日本公司曾取得骄人的业绩。20世纪80年代,不少学者认为,这种治理模式有利于企业制定长期发展战略,而美国重视外部股东利益的治理模式往往着眼于提高当前的企业利润和股票市价。90年代,随着美国经济加速发展,舆论又转向颂扬外部股东和市场参与企业治理的模式,强调股东对经理的监督和控制。可见,“内部人”或“外部人”在企业治理中实际权力的大小应根据企业具体条件而有所不同。

关于目前国有控股公司出现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存在两种不同倾向的改革思路:一种思路认为,西方国家的公司治理机制是遏制经理人员滥用职权的有效手段,通过建立董事会、设立独立董事和监事会制度,培养经营者和企业家的诚信精神、职业道德、会计制度等。另一种思路则认为,完全照搬西方国家的公司治理方式未必能解决转轨国家面临的“内部人控制”问题,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俄罗斯私有化的失败教训。

在俄罗斯,政府代理人与企业经理人双方本来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交易”关系,都是从国库中获取利益。这种“自利交易”中,利益给了作为企业“内部人”的个人,而亏损等财政包袱在很大程度上仍由国家背着。因此,许多新的股份所有者简单地转向了肆无忌惮地掠夺,这正是体制转型期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的一个根本原因。我国也存在这种情况,政府与企业之间并非单纯的委托—代理关系,出于财政收入和国计民生方面的考虑,两者之间相互利用,以牟取巨大的垄断利润和保持相当水平的就业率,使得政府对于国有控股公司的控制不能单纯从股东角度考虑。

可以说,目前的问题在于经理人员实际获得的控制权不能加以显化,变成可以监督的权利,其获利当然也就难以从阴影中走到阳光下。因此,赋予经理人员明确而有效的控制权成为公司治理机制的当务之急,但这种控制权的重新组合不能脱离与特定的制度环境相联系的转轨路径依赖。在我国,经理人员的年薪等固定收入与股票、期权等浮动收入的比例仍偏高,名义控制权带来的名义上的剩余索取权在其收入中所占比重偏低,而大部分浮动收入来自其掌握的实际控制权。因此,经理人员从事经营活动的目标取向在于,保证企业的稳定并以此保持自身的固定收入份额,在此基础上尽量实现个人权利的最大化和职工收入尽可能地最大化,采取的手段之一就是想方设法将公司资产转移到由经理或其亲友经营的企业。这种目标取向使得国有控股公司中的经理人员在公司中的地位相对稳固,对上对下都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和权威性,依靠改革过程中扩大的企业自主权巩固原来的“内部人”地位。

实践表明,不能忽视与特定的制度环境相联系的转轨过程所具有的路径依赖或循序演化的性质。从“内部人”的结构和地位来看,虽然经理阶层本身是公司的股东,但是,目前剩余索取(股东分红)在他们的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很低,大部分收入来自控制权。因此,这类公司经理人从事经营活动的目标趋向不是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而是个人索取和职工收入尽可能地最大化,甚至想方设法将该公司的资产转移到由经理或者其亲友经营的企业。从“外部人”的结构和地位来看,转型国家的外部股东大都是非金融机构,在我国则是分散的“股民”。而且,在许多国有控股公司中,国有企业的经理人依靠获取改革进程中扩大的企业自主权,对公司化过程以及演进中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具有强大的影响力,甚至是强硬的约束力。在这种制度约束背景下,即使存在董事会,董事和股东们也难以对经理人的行为进行监控和有效约束。

三、对于经理人股票期权制度的反思

那么,目前已经实行的经理人股票期权制度是否能从根本上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呢?答案值得我们进一步商榷。对于这一做法,至今仍存在诸多争论。从这一制度的发源地美国来看,虽然已经实行股票期权制度约有半个世纪,但对该制度的置疑从没停止过。早在1972年,美国就开始争论是否应该将股票期权纳入成本,最后参议院投票通过了一项反对改变会计准则的非正式决议,规定企业只需在年报的脚注中公布期权的价值,这在一定程度上埋下之后相继爆发的公司丑闻的祸根。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布赖恩·豪尔(Brian Hall)在《美国经理阶层的股权补偿和激励机制》一文中指出,股权激励方式在美国已经受到严峻的挑战。

第一个挑战是市场不完全性和不恰当的激励。股票期权的激励作用能否促使经理人和社会价值得到同步增加,在于是否具有相对有效的金融市场和相对有效的产品市场。有效的金融市场使得股权激励能够增加所有者的价值,而具备了有效的产品市场才能使所有者价值的增加带来社会价值的增加。在不完全的市场中,公司的融资能力和生产能力受到限制,从而妨碍为所有者创造价值的过程,整个社会净福利水平也将受到影响,相应的激励效果也会发生不恰当的扭曲。

第二个挑战是管理价值——成本效率,也就是说,经理人员价值和公司成本之间的区别非常重要。如果股票期权实行,能够基本反映经理人员的价值,而且不会大幅度增加公司的财务成本,那么这是一种合理的制度形式。但现实中,由于期权通常不可即期交易,而且经理人员基本上同样需要风险规避,扣除风险溢价后经理人员价值比公司成本要低。近些年来,随着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的速度越来越快,企业集群新陈代谢的速度加快,加之其他非经济因素的影响,企业的股票风险越来越大,从而使得公司成本和经理人员价值之间差距拉大,给股票期权定价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

第三个挑战是怎样调整时间范围,这是“安然”事件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解决经理人员激励的最好方法是扩大经理人员的投资,即不允许经理人员很快出售所持有的股份,笔者认为,经理人员长时间地持有股份可以解决很多上面的问题。但是,长时间持有股份是有成本的,因而会降低股权的价值,这又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第四个挑战是怎样调整对风险接受者的激励。经理人员中同样存在风险偏好型和风险规避型两种类型,对于这两种不同风险类型经理人员要达到基本一致的激励效果,对股票期权的制度设计提出了很大挑战。

第五个挑战也是最为重要的挑战,是在期权杠杆作用和期权激励脆弱性之间的两难选择。由于期权的风险比股票更高,因此,在经理人员面临各种激励选择如现金、股票和期权时,往往会选择现金而不是贴现的股票和更高贴现的期权,股票期权激励的脆弱性和其杠杆作用相伴而生,对制度设计者提出很高要求。解决方法之一就是给予经理人员按年度增长的期权,使其在股票价格上涨时获得很丰厚的回报,而如果股票价格下降非常多,也可以通过下一期实现更多期权而保持激励作用。

第六个挑战是怎样处理过度和滥用期权。这个问题在美国尤为突出,随着股票市场风险的增加,对于期权价值的测度非常困难,经理人员的价值通常在很大的数值区间变动,这笔巨额财富的难以掌握造成了期权的滥用。

因此,从以上几点考虑,股票激励比期权激励更为可取,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股票的价值/成本比值比期权高;第二个原因是股票的脆弱性比期权小;第三个原因是股票没有期权那么复杂,因此,相对来说不容易导致滥用。

总之,期权和股票形式的股权激励最终能够促进社会价值增加,其假设前提是具有相对有效的金融市场和相对有效的产品市场。有效的金融市场使得股权激励能够增加所有者的价值,有效的产品市场能使所有者价值的增加带来社会价值的增加。

同类推荐
  • 巴菲特为什么看中王传福

    巴菲特为什么看中王传福

    本书以解构的形式,从巴菲特为什么看中王传福这个话题入手,立体式分析了王传福个人的特点、比亚迪技术的优势、管理的模式以及团队等吸引资金的因素,为读者深入剖析了王传福以及比亚迪在经济浪潮中获得成功的经验与教训。
  • 做最好的采购总监

    做最好的采购总监

    《做最好的采购总监》以“管理理念+案例解析+操作要点”为行文思路,通过采购总监任职基础、采购管理要务、采购发展趋势、采购掌控技能四个单元,对采购总监各个环节的工作内容进行了高度总结与提炼,指出问题并提供解决办法。本书以强调共性、把握视角、突出精华为写作原则,为采购总监传递知识、提供技能、总结规律,易于掌握与应用,堪称“上午学,下午就能用”的采购总监案头必备工具书。
  • 渠道战争

    渠道战争

    本书针对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员,多角度、全方位地阐述了营销渠道的选择、建立和管理方略,涉及渠道战略、渠道建设、渠道管理、渠道创新等基础理论。
  • 第一次开网店就赚钱

    第一次开网店就赚钱

    本书汇集了网上成功店主在销售、经营、服务等多方面的经验和技巧,介绍了网上开店的整体流程和网上开店的各种技巧以及网店开设、经营和发展过程中的营销秘诀。
  • 晋商之魂:200年老店的昌盛秘诀

    晋商之魂:200年老店的昌盛秘诀

    本书详细解读了乔致庸的经营理念,揭示了乔家200年长盛不衰的秘诀并且结合相关成功案例,站在现代企业经营的高度上,阐释了中西方先进管理方法。
热门推荐
  • 群山诸海仙妖志

    群山诸海仙妖志

    群山诸海,四极八荒。天苍苍兮地远,海茫茫兮无疆。大千世界,光怪陆离,精灵鬼怪,无奇不有。若不能看遍这天下万千气象,尽览世间壮丽河山,又如何算得上自在真人,逍遥散仙?
  • 网游之宠物联盟

    网游之宠物联盟

    骨灰男被杀,死亡之际BOSS掉落灵魂之火,他依靠此物躲入游戏内重生NPC身上。
  • 学校计算机实用技术

    学校计算机实用技术

    本书由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编著,他们邀请了众多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一线专家,认真细致地筛选了学校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常见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操作方案,旨在帮助一线教育工作者解决可能面临的种种问题,为广大教师提供便捷服务。
  • 隐世豪侠

    隐世豪侠

    当今的武林盟主韦霸天是一个腹黑诡计多端并拥有绝世武功的人,而主角青枫的师傅魏权是上一代武林盟主,被当今武林盟主韦霸天设计谋害而死,从此,韦霸天昭告天下,自称武林盟主,而后坏事做绝,江湖侠客均不服气。主角青枫和随同几人一路被韦霸天的人追杀,只能落荒而逃,绝境之下的青枫发誓一定要为师傅报仇,在一次意外中、青枫得高人指点,并与韦霸天决一死战。
  • 哥哥你长得像怪兽

    哥哥你长得像怪兽

    我是一只在没有人烟的地方长大的鬼,不懂得人情世故,不懂得悲欢离合,不懂得...也许我做了很多很多的错事,不过请相信,我同时也在成长
  • 女扮男装:你要对我负责

    女扮男装:你要对我负责

    OWO哎呀呀,我懒,不想打字~~(两位12岁学生作品,请您多多包含~~)
  • TF之魔法少女的秘密

    TF之魔法少女的秘密

    她夏筱米就这样下凡了!嗯哼嗯哼,到底是神童,找个真爱之石还能遇上三位帅哥,哎呀呀,红枣红枣!本宝宝血槽空了!等等等等,后面画风不对!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来杀我!呀呀呀,神马情况!帅哥,救我!——一切的一切,只不过是一场使命的爱情……或许我本该就不是你生命的女主角……既然毫无意义,那就全部灰飞烟灭……什么破石头,哼……最后,她会做出什么样的决定?
  • 孽徒

    孽徒

    "凤凰仙子下凡渡劫,要收残暴太子为徒,她很想拒绝!哪有徒儿进入师傅寝宫不通传?哪有徒儿看见师傅沐浴不捂眼?哪有徒儿醉酒之后对师傅为所欲为不认错?傲娇仙子恼怒算账,残暴太子很委屈:“师傅,我亲你,是想试试我是不是他们所说的断袖!”傲娇仙子大惊:“那你试出来了吗?”残暴太子凑近:“亲得太浅,不识滋味……不如加深再试?”…………凡间太子,上欺国君,下辱权臣,孽徒一枚,不可教养,却唯师傅可以靠近,恩宠一世!"
  • 灵虚英雄传

    灵虚英雄传

    就两句话:不写废柴逆袭的套路,只想塑造一群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不写越阶挑战的情节,只想讲述一群灵虚少年的爱恨情仇……
  • 邪王独宠:废材嫡女嚣张妃

    邪王独宠:废材嫡女嚣张妃

    一朝穿越,成了向府最不受宠的嫡女,痴傻无能,天生废材。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她试问还没有怕过谁。她针芒毕露,却引起了众人的注意,也挑起了一个无赖的兴趣。第一次相遇,他说:“传闻向府嫡女向歆韵,痴傻无能,对太子情有独钟…”她回:“传闻不可信。”他反驳:“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第二次相遇,她邀他喝酒,那酒却尽数入了她的口中,便在他面前耍起酒疯。……他说:纵然不是那绝顶美女,她却是他喜爱的模样。她的古灵精怪,她的勇敢无畏,她的张扬,她的一颦一笑,一怒一嗔,都刻在他的心里。她说: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唯独他,洞悉了她的一切。给她足够的力量,去强大。一切只听见,往事重于耳,过眼又云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