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89200000020

第20章 4 案例研究:IBM的全球研发网络

IBM,即国际商业机器公司,1914年创立于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息工业跨国公司,在过去的80多年里,世界经济不断发展,现代科学日新月异,IBM始终以超前的技术、出色的管理和独树一帜的产品领导着全球信息工业的发展,保证了世界范围内几乎所有行业用户对信息处理的全方位需求。目前拥有全球雇员30万多人,业务遍及160多个国家或地区。2000年,IBM公司的全球营业收入达到880多亿美元。

IBM拥有全世界规模最大的信息科技研究网络,它比竞争者拥有更多的突破性创新成果,目前在通信芯片设计、生物信息以及铜、硅锗芯片等新兴技术领域,仍然扮演领先创新的角色。2001年的研究预算大约在55亿美金,其中65%来自于公司的自有资金,其余35%来自于合作伙伴与政府等的外部研究资源,不过对外技术授权方面的收益也高达19亿美元。IBM共拥有8个主要的研究中心,分布在美国东岸的纽约、西岸的阿莫顿、南部的奥斯汀,以及瑞士苏黎世、以色列海法、中国北京、印度新德里、日本东京等六个地区,聘用超过3400位高素质研究人员。IBM全球各研发中心均具有自主创新的地位,每个中心由一位研究事业部副总裁负责领导,并依总公司的研发政策,分别在服务应用与解决方案、计算机系统与软件、电信技术、储存技术、系统技术与材料科学等五大策略性研发领域,形成分工与合作的研究网络。

4.4.1 IBM的研究中心简况

(1)沃森研究中心(Thomas J。Watson Research Center)

沃森研究中心位于美国纽约,1961年设立,是IBM全球研究中心的总部,负责IBM全球6个国家、3000多职员、八大研发中心的相关事宜。IBM全球研究部门拥有超过32000项全球专利,先后有五位诺贝尔奖得主任职。沃森研发中心得奖发明有半导体电子穿隧效应、扫描电子穿隧显微镜,以及超高温半导体科技等。该中心现有超过1750名研究员,针对计算机科技、半导体、数学、物理、信息系统以及相关应用科技等主题深入研究。

(2)阿曼登研究中心(Almaden Research Center)

阿曼登研究中心1986年建于美国加州的阿曼登,为IBM全球规模第二大的研究中心,在资料储存、数据管理的研究领域表现最为突出。该中心不仅于20世纪80年代研发出关联性数据库概念,并在计算机科技、物理材料应用科学也有不错的表现。该研究中心现有500多位职员,主要任务是强化基础科学的运用及资料储存技术等。

(3)奥斯汀研究中心(Austin Research Laboratory)

奥斯汀研究中心是第一个为发展微处理器及相关研究而成立的研究中心。1995年设立,位于美国德州。该研究中心研究领域广泛,例如发明出第一个1GHz微处理器的雏形,以及其衍生高速处理器Rivina、高速通信芯片、创新冷却技术等。该研究中心也尝试与当地社区及学术机构进行合作。现有研究职员40多名。

(4)苏黎世研究中心(Zurich Research Laboratory)

设在瑞士的苏黎世研究中心1956年建立,是IBM历史最悠久的研究中心。目前拥有300多位来自欧洲20多个国家的研究精英,在通信系统研究、电子商业及电子普及运算等研究领域颇负盛名,并且与欧洲各国著名的学术机构及产业伙伴皆有长期固定的合作关系。该中心重要发明包括荣获诺贝尔奖的扫描电子穿隧显微镜、超高温半导体技术以及SET网络安全交易机制、芯片智能卡等。

(5)海法研究中心(Haifa Research Laboratory)

海法研究中心,1972年建于以色列,主要研发应用数学、系统科技、辨识系统、储存系统、软件程序语言以及多媒体科技等。现今有超过500位的科学家与工程师,这些研究专家同时也积极参与其他研究团体的研究项目。

(6)东京研究中心(Tokyo Research Laboratory)

东京研究中心是IBM在亚洲成立的第一个研究中心,1993年建立。东京研究中心在系统硬设备,软件研究及网际网络科技与应用上都有深入的研究与成果。主要研究成果包括LINUX手表型计算机、信息家电及备受瞩目的知识管理与人工智能等。现今约有超过200位的科学家与工程师。

(7)中国研究中心(China Research Laboratory)

1995年IBM在中国北京设立了中国研究中心,致力于中文语音技术的发展,电子商业以及计算机普及运算技术。该研究中心期望将研究成果带进中国,借以提升中国境内科技发展与研究能力的培养以及人才训练,并积极在中国与当地产业界及学术界进行多项研究计划,因此特别设有“大学合作部”,旨在强化与大学、基础研究机构间的互动关系,目前已经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校建立实质的合作关系。“语音辨识技术”一向被IBM视为21世纪的重大关键技术,也是中国研究中心的一个重点研究项目。这显示IBM希望中国研究中心不但能担负大中华地区市场发展与应用研究的功能,同时也要扮演前瞻性重点科技研发的创新角色。该研究中心在1997年9月,正式推出Via Voice简体中文软件。现有研究职员60多名。

(8)印度研究中心(India Research Laboratory)

IBM印度研究中心1998年建于印度新德里,针对高阶运算、供应链管理、电子商业、天气预测技术,以及网际网络科技进行研究。该中心希望能将计算机科技发展与人类生活及商业应用广泛结合。该中心也希望研究成果能借与学术机构的合作交流之机,为印度国内科技及经济发展提供所需。该研究中心现有55位研究员。

另外,IBM还在世界各地建有分散的研究开发实验室,在美国和加拿大的研发实验室包括:多伦多、罗彻斯特、鲍尔德、圣加西、图森、奥斯汀、波卡来顿、查尔洛特、拉莱、Eastfishhill、Poughkeepsie、Endicott、柏林顿;在欧洲的研发实验室包括:赫斯雷、伯布林根、拉高德、罗马;在亚太地区的研发实验室包括:东京、Yasu、北京。

4.4.2 IBM全球研发网络的布局与整合

(1)IBM研发全球化的空间表现

IBM的全球研发网络是基于两大主体构建起来的:基础研究所(主要进行知识和技术创新)和应用研究所(主要进行新产品开发)。基础研究所指IBM的八大研究中心,布局较为分散,应用研究所较为集中,主要布局于美国、西欧和日本。IBM第一家海外研究中心,也是IBM第一家独立的研发机构,1956年在瑞士的苏黎世成立。选择欧洲作为海外研发区位,一是因为当地先进的技术和设施,二是因为欧美之间的历史联系和文化传承,三是受到瑞士中立国身份的吸引。这是20世纪50年代,IBM建立的唯一一家独立研发中心。20世纪60年代,IBM转向国内,在东海岸的纽约(有接近欧洲研发中心的考虑)设立了作为研究总部的沃森研究中心,旨在推动自身核心技术的创新发展,保持行业技术优势。20世纪70年代,IBM的研发国际化向更大范围展开,目光从欧洲转向中东,在以色列的海法建设了自己的第三家独立研究中心,以色列虽然国小人少、资源贫乏,但以科技立国,经济发达,农业、工业、电子、通信、军工和医疗工业水平较高,而海法是以色列重要的港口城市,位于地中海沿岸,承担着以色列大部分进出口任务,也是以色列北部的行政、工业中心和国际贸易、商业中心,并建有著名的以色列科技大学、海法大学,环境优美。20世纪80年代,IBM进一步加强了国内的研发力量,在国内研发资源在国内均衡布局的意图。20世纪90年代,IBM的海外研发正式进入了全球化时期,设立了4家独立海外研发中心和多家研究实验室。其研发全球布局开始倾向亚洲地区,尤其重视对发展中国家的研发投资。1993年,在另一个世界技术高地的日本建立了IBM在亚洲第一家独立研发中心;1995年,设立国内专业研发中心,集中技术力量,专门研发微处理器;同年,在北京成立中国研究中心,这是IBM首次在发展中国家成立的研究中心,主要是适应市场需要,进行产品改进和应用型技术的开发;1998年,成立印度研发中心,原因在于印度软件业的迅速崛起、印度高端研发人才充裕以及同行业竞争对手的进入。IBM全球研发网的八大研究中心横跨全球,除了从事策略性核心领域的科技研究外,运用全球研发资源与进占各主要区域市场,也是全球布局的主要考虑。

IBM全球研发网络生成的空间轨迹除分布在三极区域的应用研究所外,IBM在美国与惠普合作发展Linux作业平台,并计划在世界各地推动Linux平台的应用研发,以图成为引领Linux平台标准发展的领导厂商。根据计划,IBM在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印度、澳洲以及中国内地的上海与北京等地分别成立Linux实验室,并与这些地区的软硬件供货商组成联盟,为相关技术订立标准。例如,IBM在中国市场,就与中国红旗公司组成共推Linux平台的紧密合作阵线。IBM也将运用八大研究中心与各地区公司旗下的Linux顾问、软硬件专家及研究人员,来支持联盟中有关技术与产品的发展。这种跨国性的Linux实验室主要扮演信息型研究中心的功能,专注在推动联盟合作与共订标准,并运用IBM全球研发网的庞大支持力量,促成IBM在Linux平台标准的主导地位。

(2)全球研发网络的战略调整

最近几年来,IBM开始进一步对其技术—市场定位进行战略性范围调整,将业务进一步向纯粹的知识密集型部门转移:重点发展全球服务业,扩大软件业,压缩硬件业,最终使全球服务业的销售额在公司总销售额中的比重超过了50%,取代硬件业务而成为公司的主力部门,软件业也由20世纪90年代初期13%的比重成长为目前的20%强。公司相应的开始调整其全球研发网络,加快由传统的IT业制造商向新型的IT业研发服务商的角色转变。其中最主要的战略选择行动就是在减少全球制造基地的基础上削减研发网络中应用研究所的数量,由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24个调整至目前的18个,基础研究所则由4个调整至现在的8个。同时,基础研究所的区位选择也经历了早期的母国中心型战略到后来的发达国家中心型战略,再到现在的向发展中国家扩张的一体化战略。

这种战略特征明显区别于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战略。早期的IT业市场技术尚未成熟和标准化,规模经营与多元化经营可以成为市场壁垒,能够有效地阻止其他竞争对手进入,是一种竞争优势,但随着IT产业自身发展的日趋成熟,硬件制造在整个产业价值链中相对退化为弱势环节,在IT企业的核心能力中,生产能力和营销能力逐渐为研发能力所覆盖,IBM进行的战略性业务收缩,实际上恰恰反映和适应了这种环境要求,其业务收缩过程实质是一种研发业务的精细化战略。这种精细化战略并非简单的“归核化”,它既是将公司研发资源向核心业务整合的过程,也是将研发资源向IT产业更高端环节集聚的过程,这种战略不但定位于高端,且能够直接服务于世界市场——利用公司创新技术和发明所产生的解决方案为客户解决问题的系统构建及其咨询服务。

(3)全球研发活动的整合

随着企业地理分散的研发活动的增多,管理协调上的复杂性成为非常突出的问题。一般而言,由于研发分支机构和总部之间的认知偏差、信息沟通存在分歧,企业的全球研发网络内存在诸多影响运行效率的矛盾。IBM公司作为一个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企业,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协调战略系统:在组织上,所有的基础研究所均在公司最高层——Senior VP&Technology&Manufacturing的直接管理之下,这里的研究中心直接协调各个基础研究所,既包括技术协调也包括人力资源和财务资源协调,但这些研究所之间是网络间的节点即平行协作关系,这样既保证了研发战略部门之间的协作效率,又能够在公司内对其进行统一管理和部署,还可以防止研发资源暴露;应用研究所则分别由各所在东道国的IBM公司管理,以配合这些公司满足市场需求、成本要求和技术水平标准,而各应用研究所的产品开发方针和具体计划则要求和公司整体的市场竞争战略保持一体化。因而,从IBM的整个管理协调的组织来看,基本原则是高端的,作为公司创新和竞争力源泉的研发部门直接控制于公司总部;而具体的产品开发则趋向于分散管理,各研究所之间的技术协调依赖于研发的国际—网络化的整合性。

在业务内容方面,基础研究所的战略定位侧重于以新方案、新思想、新概念和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和技术创新,应用研究所则直接服务于各生产基地,面向全球市场开发新产品。基础研究所与应用研究所之间以及各研究所之间是众多相互依赖的研发机构中的一员,各地的研究所经由正式和非正式的协调机制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高效运行的网络。例如,基础研究所之间虽然研究领域迥异,但由于基础性研究在深层次上存在着相当的联系和重叠,因此可以相互借鉴研究成果,通过整体协作提升整个研发网络的效率;而各应用研究所开发的产品一方面服务于本土化战略,另一方面则通过一个研究中心实现同一产品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设计、款式、性能的转化和互换,通过研发网络内的流转提高同一新产品的利用效率。这样,各研究所在利用东道国本地的资源进行研发活动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研发网络将东道国本地的资源转化为网络内可流转的资源。

此外,保持整合性要求全球研发网络中的各主体及成员之间目标一致,其间的联系——正式的和非正式的,也是必不可少的。IBM公司主要是依靠以下多种渠道实现信息沟通和交流:一是确立英语为公司共同语言,便于成员交流,也有利于从全球搜集和获得信息;二是成立专门的委员会,为研发部门的主要和特殊人员在公司内部提供跨部门、跨地区的见面交流平台,可以就某些关键问题进行讨论;三是配合研发网络建立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引进和利用Lotus Notes软件为各主体及成员提供电子邮件服务、共享数据库和远程登录技术,使全球30多万雇员能够共享电话本、图书室等公司信息库,从而大大提高了跨国研发流程的效率。

至于跨国性Linux实验室的设置,则显示IBM全球研发网在八大研发中心架构下,为了特定的策略目的,可以在全球各地与客户、供货商、伙伴厂商,弹性地从事合作研究与市场发展。而在各地所设置Linux实验室,就是为促成Linux平台的标准规格,并进而达成IBM在这新操作系统主导地位的策略目的。显然IBM全球研发网布局除了考虑需求、技术、效率等因素外,同时也是IBM在全球竞争中可以弹性运用的策略性资源。

同时,IBM积极构建公司联盟来实现研发网络化战略,在1985~1996年间一共和191个合作者建立了204个战略联盟。作为个人电脑和软件业开发者,苹果在ICT领域的所有联盟中都是IBM主要合作者,HP、英特尔、Novell、西门子、Sun和得州仪器与IBM的合作也非常频繁。这些高频率的伙伴关系证明了IBM全球研发的网络化能力。从长远发展考虑,IBM在多种广泛的领域内设法维持和这些合作者的关系,寻求网络化的协同效应,利用网络的灵敏性及时掌握全球各地的技术创新动态。

同类推荐
  • 现代酒店经典管理制度1001例

    现代酒店经典管理制度1001例

    我国成功的加入WTO,既给我国酒店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契机,同时也给我国原本存在局限发展的酒店业带来了空前的挑战。本书根据国际和国内酒店业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尤其借鉴了邀请到的中外50位世界顶级酒店专家的成功管理经验,和对世界500强酒店企业进行的深入调查和研究,并对他们的管理经验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和总结,把这些先进的经验和成功的方法,运用最佳的方案,最佳的管理策略总结和表现出来,从而形成了这套健全的现代酒店经典管理制度。
  • 日子应该这样过

    日子应该这样过

    本书共十四部分,内容包括: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用气、科学驾驶节约用油、节约电话费等。
  • 现代商务礼仪简明教程

    现代商务礼仪简明教程

    本书共十章,介绍了商务人士应有的文明礼仪修养基本规范、日常个人称呼礼仪、着装礼仪、仪表礼仪、举止礼仪、交际礼仪常识,以及作为职业经理人必须熟知的求职应聘和面试礼仪、办公室基本礼仪、公文礼仪等。
  •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国际关系扑朔迷离,错综复杂,要进入世界政治与经济这个学科的大门,把握国际关系的本质,认清其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必由之路就是熟悉国际关系的历史经验,掌握有关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论。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发展历程,是资本主义列强争霸和扩张的历史,也是国际社会的秩序和准则逐步形成、国家行为得以规范的历史。西方国家的学者从西方立场和角度力图探究国际关系发展的本质和规律,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和主张,推动了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热门推荐
  • 废材嫡女要逆天

    废材嫡女要逆天

    她本是二十一世纪的金牌特工,意外穿越到一个未知的国度什么还是个刚被退婚还是个不能不能修炼的废材,……老天要不要这么玩我…这个国家叫天启国,这是一个以武为尊的世界,但是她偏偏她是个苦逼的不能修炼的,不过那是以前的风灵了,最多从零开始了,反正她以前也是一步步来的,好在那个渣男把婚退了也省了她好多是,这个从什么地方跑出来的男人是想干嘛,就是姐姐我倾国倾城你也不能这样,我们不熟好不好,我们不熟,女人,你睡了本王还说我们不熟,你这是打算不负责吗……
  • 栖魂

    栖魂

    她是一缕魂,飘荡在现世。她不知自己生从何处,将去何方。
  • 白狐雇佣军

    白狐雇佣军

    一支神秘雇佣军,一个绝密基地,先进的武器,称霸各国他们就是一支雇佣军,一支绝密雇佣军
  •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事特权与豁免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事特权与豁免条例

    为确定外国驻中国领馆和领馆成员的领事特权与豁免,便于外国驻中国领馆在领区内代表其国家有效地执行职务,制定本条例。
  • 诗话花草

    诗话花草

    本书主要选取了部分名花异草加以抒写,共有三十九节组成,大致分为名花和异草两部分。用优美的笔调、丰富的想象,对所选取的花草逐一描写,其中大量引用了诗人们吟咏花草的诗章,从古至今、十分丰富。文中还穿插了不少有关的逸闻趣事,生动有趣。
  • 娇妻快跑,王爷求放手

    娇妻快跑,王爷求放手

    这么多年了,还好你还喜欢我。承蒙你的喜欢让我欢喜一生。第一本用心写的小说,自己觉的还是很失败,但是不想放弃
  • 斗魂之魂武者

    斗魂之魂武者

    少年自深山而来,只为救治战败重伤的父亲,在修炼之路上,曲折不止,牵连出太多的往事,少年一步一步从不懂世事,走向大地巅峰。
  • 错入名门:娇妻狠狠爱

    错入名门:娇妻狠狠爱

    她,孤儿院里长大的孩子,错入房间,被吃干抹净还被冤枉设计爬上男人的床。他,冷酷名门里的富二代,最烦手段,查明真相后却贪婪她的味道以爱化为牢……
  • 阴阳城

    阴阳城

    传说只是一个虚假的故事吗?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人相信一个虚假的故事?我们脚下真的有另一个与我们相反的世界?阴阳城真的存在吗?嘘~安静。你听,时间到,城门开,一切都开始了。
  • 倾于天下:宫于幽心

    倾于天下:宫于幽心

    丫了个蛋蛋!玩穿越!!要不要这么时尚啊!!!老子马上就要结婚了好吧!!!!咳咳好了淡定一下下不过。。这货是谁?好吧,这是她的契约兽,不过整天傲娇算什么!头上长个角就了不起了啊还有这位比头上长个角的那货还要傲娇是要怎样啊?不是说不喜欢她么?那为毛要一直跟着她啊,不喜欢就走啊对了还有四五只长得一个比一个妖孽,一个比一个腹黑的家伙。。。呜~老天啊~搞我呢不过在古代也照样混的风生水起霸临天下!倾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