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88600000025

第25章 “天风吹我不能立”

“天风吹我不能立”――三十四岁就荣任《永乐大典》“总编辑”的才子解缙

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我应邀参加北京图书馆的馆庆,蒙赠一册按原样复制的《永乐大典》,留作纪念。这本书令我大开眼界,书高半米,阔30公分,书厚约10公分。函盒为蓝布装,本书为黄绢封面,这是我有生以来,见到和拿到的第一本巨无霸书籍,而且还是线装书。

我们知道,《永乐大典》1408年成书,全书22877卷,装订成11095册,由两千多名写手抄成,合计3.7亿个汉字,是清代《四库全书》问世前的一部史无前例的类书,也是体现国力的宏大浩瀚的文化壮举。可惜,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大部分被焚毁,未烧掉的也被劫掠一空。现在,存世约八百余册,散在世界各国图书馆中,国内保存的,大约有数十册。

这一册,据馆方介绍,是解放后从山东征集到的大典残本,真字韵,门制类卷,册第三千五百一十八至第三千五百一十九,全帙应是五十六页,实际现存仅三十九页零一角。

仅仅一个“真”字韵的“门”字,把明代以前各类典籍图书中有关“门”的文字记载,包括门的样式和制作的细节图、剖析图,统统囊括其中。手捧这部有关“门”的著作,大有进入中国文化殿堂,穿过那扇巨阔厚重的大“门”,得窥堂奥的感觉。

你不能不为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那博大精深的成就而自豪;你也不能不为帝国主义的强盗罪行而愤激。但是,冷静下来,面对这册巨无霸线装书,更多地却是要对编纂这部类书的解缙,那博学,那睿智,那气魄,那精力而钦服万分。尤其这位穷尽经典图籍,阅遍千古文翰的翰林学士,走上在今天来说应该是“总编辑”的岗位时,才三十四岁,不过一个刚超龄的共青团员的年纪,你就不能不向他脱帽致敬了。

经他磨勘精校,广搜博览,披沙拣金,选优集萃的劳动,1403年至1404年,不到两年功夫,完成《文献大成》。在此基础上,奉朱棣命,与姚广孝一起重行纂修规模更大的《永乐大典》,又经四年努力,1408年成书,圆满交卷。汇集了中华文化的万卷精华,出自矮个子解学士的手中,实在了不起。没有明之《永乐大典》,也就没有清之《四库全书》。

隔朝修史,盛世出书,这薪火相传的重任,从来是中国知识分子视作神圣的职责。

不过,中国的文人很多,中国有大学问的文人也很多。但是能主持编纂这样煌煌巨制的帅才,恐怕也就只有明之解缙、清之纪昀,堪当重任,除此以外,再找不到第三位。这以后,清末无,民国无,尤其到了当下,经过长时间厚今薄古的“调教”,几乎少见通古博今之士,实在是很可悲哀的事。于是,再要出什么套书、类书、史书、集成等等大部头著作,只好看那些挂羊头卖狗肉的南郭先生,上蹿下跳,暴得虚名了。

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你有什么办法?

解缙(1369―1415),字大绅,江西吉水人。“幼颖敏,洪武二十一年举进士,授中书庶吉士”,时年二十岁。这个地方,还出过一个大文人欧阳修。某种程度上讲,这两位乡党,无论履历、仕途、出身、学位,颇相类似。欧、解都为翰林学士,都在帝王身边做过侍读学士,一为龙图阁大学士,一为右春坊大学士。甚至最后,一个为帝王所逐,一个为帝王所杀,这两位大知识分子的命运,应该说相差无几。

但是,解缙相比于他宋朝的老乡,在文章,诗词,学问,著作上的名声,成就,以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要略逊于这位乡先贤。无论如何,那是千古定评的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歌赋,传世至今,仍在口头传诵不绝,可谓达到了真正的不朽。而解学士,除了那部破碎残缺的《永乐大典》,以及他那空有抱负的雄图大志,以及他那不幸而言中的评人论事外,对大多数后人来讲,便了无所知了。

一个寂寞的早逝的天才,上天若不假以岁月,也就只能为之黯然神伤了。

如果,他像欧阳修那样,活到六十五岁,而不是四十四岁被朱棣杀了,多上近二十载挥洒笔墨的生涯,也许那满腹珠玑,还能多一点地留在世上。所以,我是不赞成那些“愤青”(包括年纪很大的老愤青),总是责备文人之真他妈的软骨头,总是责备我笔下为文人之苟且偷安辩,倡好死不如赖活说。其实这些笑话别人软骨头,笑话别人贪生怕死的各个年龄段上的“愤青”们,自己也并不实行他们鼓吹的“宁可站着死,决不跪着生”的政策。真到天塌那刻,头缩得比乌龟还快。

其实,骨头想硬并不难,一挺脖子,刀光一闪,也就吹灯拔蜡;眼睛一闭,脑袋落地,也就狗屁着凉。这时候,还有下笔千言,倚马可待的可能吗?想到这一点,你就得设法多活一分是一分,多活一秒是一秒。时下那些甚嚣尘上,闹得沸沸扬扬,被私谥为先知先觉的几位学界大老,不也曾是跪着活的革命者吗?如果某公五七年一气之下跳楼身亡,如果某老在干校撞电线杆自杀,会有后来的仙风道骨,成为真理化身的可能吗?

解缙同样,他一无当烈士的必要,二无杀身成仁的义务。要死的话,早死了。明代的监狱,只要进去,不死也得脱层皮的。他这一案,“词连大理丞汤宗,宗人府经历高得?,中允李贯,赞善王汝玉,编修朱□,检讨蒋骥、潘畿、萧引高并及至刚,皆下狱。汝玉、贯、□、引高、得?皆瘐死。”然而,他没有死,他熬了过来。

我在替非要活下来的解学士想:在他的精神世界之中,有一股足以支撑着他坚持的力量,说句不那么好听的话,也就是赌本,朱元璋的许诺和期待,是他的生命线。这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最大悲情,总把自己契约于统治阶层,椎心泣血地维护其统治,而得到的结果,常常是被主人一脚踹开的一条讨嫌的狗而已。可在未被踹开之前,那尾巴还是摇得有板有眼的。

朱元璋在大庖西室,对他说过:“朕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便成了终生发挥药效的兴奋剂。他为这铁券丹书式的圣谕不能死,他为政治投资,权力抱负,那飞黄腾达的梦也不能死。要不然,他不会喝得酩酊大醉,喝到人事不知。

这位才子,可以想象他这一生,在这份圣谕的光照下,该是如何的自信、自负了。尤其他又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在众目顾盼之中,在齐声褒扬之下,也就免不了文人的通病,多多少少要自恋、自怜起来。

读他的《庐山歌》,真有如见其人的感觉。

昔年拄玉杖,去看庐山峰。远山如游龙,半入青天中。四顾无人独青秀,五老与我同舂容。手弄石上琴,目送天边鸿。二仪自高下,吴楚分西东。洪涛巨浪拍崖下,波光上与银河通。吸涧玄猿弄晴影,长松舞鹤号天风。天风吹我不能立,便欲起把十二青芙蓉。弱流万里可飞越,因之献纳蓬莱宫。羲娥倏忽遂成晚,往往梦里寻仙踪。如今不知何人采此景,树下一老与我襟裾同。披图题诗要相赠,气腾香露秋蒙蒙。子归烦语谢五老,几时白酒再熟来相从。

明代的牢,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牢,明代的刑法,是中国历史上最残暴同时又是最残忍的刑法。当狱门打开,透过来一丝光亮,见锦衣卫帅纪纲为他端过酒来,起初,他还真吓得有点魂不守舍,以为是一盏鸩酒。休看知识分子像死了的鸭子那样嘴硬,到了坎节上,腿一软,马上就反弹琵琶。“这,这,这……”嗫嚅得都说不出一句整话。幸好,纪纲先啜了两口,以示无碍,然后告诉他,贺你啦,解学士,永乐爷说,想不到你仍旧活在这个世界上呢!

解缙怔住了。

这场面如果搬上京剧舞台,肯定会有下列对话:

“当真?”

“当真。”

“果然?”

“果然。”

喝着这位警察局长殷勤满上的酒,他不禁涌上当年洪武爷面谕的回忆:你这个小小的解缙,先回去读十年书,再来为官。于是,学士不禁忽发奇想,也许,应了万岁爷的话,难道,这是我长剑出匣,剖璞为玉的一天来临?

总是容易往好里想,往有利的方面想,是中国知识分子的致命伤,尤其统治者将他往死里整的时候,这种机会主义的自慰心理,麻醉得他刀架在脖子上,还感恩戴德。

如果在百分百必死的可能性中,有百分之零点一的几率,可能不至于死,可能有存活下来的一丝生机,会全身心地扑过去,会构想出圆满,会幻画出美丽,会信以为真,会陶醉其中。呜呼,这位忒聪明的才子啊!死到临头尚不觉,坐久了牢的那张苍白的脸,竟出现一丝潮红。

他一个劲地把喝罄的杯子,伸到纪纲手中的酒壶嘴边。“满上。满上!”

其实,解学士自己的诗句中,“天风吹我不能立”,倒是相当准确地描写了此时此刻的朱棣。大绅先生,陛下已不是跟你对联凑句,附庸风雅的那个帝王了,而是相当讨厌你,嫌弃你,觉得你实在多余,要吹得你“不能立”的那个“天风”了。

但是,喝得醉意盎然的解缙,想起朱元璋的期以父子的恩荣,想起朱棣的不耻下问的宠遇,对着这位不知杀了多少人的禁卫军头子,不禁满脸泪水,涕泗滂沱起来。

文皇尝谓解学士曰:“有一书句甚难其对,曰‘色难’。”解应声曰:“容易。”文皇不悟,顾谓解曰:“既云易矣,何久不属对?”解曰:“适已对矣。”文皇始悟。“色”对“容”,“难”对“易”。上为之大笑。(明?蒋一葵《尧山堂外记》)

在中国的民间传说中,主政《四库全书》的纪昀,编纂《永乐大典》的解缙,是以善对联、好谐谑的才子形象出现的。因此,凡写到这位解学士者,无不提及他自小就表现出的这种才能。不过,纪晓岚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解缙《文毅集》的简介,论及此点,是不以为然的。“缙才气放逸,下笔不能自休,当时有‘才子’之目”,他持相当肯定的态度。但是,对于那些演义戏说之类,他认为:“迄今委巷流传其少年夙慧诸事,率多鄙诞不经。”

然而,天对地,水对火,骄阳对明月,马桶对恭盆……等等既有趣,又无聊,耍小聪明,无大智慧的文字游戏,确是旧时中国文人一门必备手艺。做四六文章,玩诗辞歌赋,还真需要一点不但善对,还要敏捷,还要出彩的基本功。因此,智商高,反应快,拥有的文化资源多,而且具有幽默感的这两位大学问家,成为佼佼者,也就不稀奇了。

虽然,这是一张退了色的老照片,但却是解缙一生中最得意的事情。

现在来看,纪晓岚进四库馆,别看他干活最多,身份地位,总在人下,很难直接面觐万岁爷,获得展现才华的机会,顶多远远地朝乾隆磕个响头,谢主龙恩而已。可据《明史》:“建文四年(洪武三十五年),八月壬子,侍读解缙、编修黄淮入直文渊阁,寻命侍读胡广、修撰杨荣、编修杨士奇、检讨金幼孜、胡俨同入直,并预机务。”按永乐对解缙说:“代言之司,机密所系,且旦夕侍朕,裨益不在尚书下也。”这大明王朝的第一任首辅,是从他这儿开始的,可见,“春风得意马蹄疾”,解学士该是何等的红得发紫了。

他的老乡欧阳修,也曾在仁宗、神宗朝入阁拟制,只是比较亲信,远不如永乐对他如此倚重。试想,朱元璋认为跟他“恩犹父子”,那么朱元璋的儿子,还不将他视作小兄弟么?自从明太祖废宰相后,时正三十出头的解缙,以翰林学士身份入值,还是个领衔的首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风头出尽,那个纪大烟袋,是没法比的。

虽然一部电视剧,把纪晓岚说得神乎其神,其实,爱新觉罗?弘历,是个很骄傲的满族帝王,对下属,尤其是文人,不会假以词色的。从来就是吩咐下去,这样做,或者,那样做。做好了,大家都有赏,极少单独赏纪晓岚,做错了,却是要打他屁股的,虽然没有当真打过,但犯了事,照样将他充军乌鲁木齐,喝西北风去。但据明人蒋一葵所记,永乐却正经地与解学士,拊掌抵膝,探讨对对子的学问。至少在他没有惹烦朱棣以前,君臣之间,甚相得也,大抵也是事实。

解缙早熟早慧,才华横溢,如果此生只当一个纯粹的文人,第一,不会死得那么早,第二,多活若干年的话,文贵老成,也许不低于欧阳修,没准后来居上。但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政治情结,说来也是一种痛苦的自虐。明知是杯苦酒,但一个个却巴不得地端起来一饮而尽。于是,只要卷入政治漩涡之中,这个文人,纵使满腹经纶,纵使才高八斗,也就统统付诸东流了。

文人搞政治,有三等。

一等,聪明一点的,浅尝辄止,见好便收,急流勇退,金盆洗手。

二等,不那么聪明的,越喝越深,越饮越乱,不能自拔,无法收场。

三等,觉得自己聪明,其实并不聪明的,进退失据,内外交困,搭上脑袋,血本无归。

解学士,大概属于三等,说不定还是等外的,一个成也政治,败也政治的文人。因为像他这样聪明,机智,有眼力,善应对的知识分子,风云际会,一路扬帆,朝野瞩望,志在必得,要他绝缘政治,疏离官场,告别权力,息灭欲望,是根本做不到的。表现欲,强出头欲,露一手欲,发出高分贝的声音欲,成为他的本性。

应该说,解缙二十多岁,登上政治舞台,一亮相,一出手,还是得到一个碰头彩的。在那个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与朱皇帝玩的时候,早晨上朝,晚上能否活着回家,是打着问号的。但是,这个年轻人就敢给朱元璋上万言书。《明史?解缙传》中,保留着上书的部分章节,文章一开头,直戳这个杀人狂的最敏感处。

臣闻令数改则民疑,刑太繁则民玩,国初至今,将二十载,无几时不变之法,无一日无过之人。尝闻陛下震怒,锄根翦蔓,诛其奸逆矣。未闻褒一大善,赏延于世,复及其乡,终始如一者也。

臣见陛下好观《说苑》、《韵府》杂书与所谓《道德经》、《心经》,臣窃谓甚非所宜也。

按老朱以往的脾气,每一个字都足以杀他一次头。

但是,在官场中,在政坛上,又有几个不是呼卢喝雉的赌徒呢?解缙赌龄不长,但敢投机,敢下注,敢出手,把脑袋押在牌桌上的勇气,不亚赌场老手。显然,他揣摸出朱元璋要收刀入鞘,不想再当屠夫下去。自他洪武元年登基起,屠灭功臣名将,杀害勋戚亲贵,铲除膀臂股肱,血洗儒林文士,一直到洪武二十几年,所杀掉的人,据明史专家吴晗统计,当不亚于他打江山时,南征北战所消灭的敌人总数。于是,冒一下险,抛出几句石破天惊的话,让世人对他解学士刮目相看。

上书以后,他等着进锦衣卫,结果平安无事,初战告捷。也许政治这东西,容易上瘾,而且很难戒掉,他本应按朱元璋所说,回吉水闭门读书十年。可他一直到洪武二十四年,仍赖在南京不走,并且介入了为李善长平反的活动中,成为虞部郎中王国用的幕后高参。那封上朱元璋书,就是解的手笔。这一次,行文放肆,锋芒毕露,对朱皇帝将自己的儿女亲家,也以谋反罪处死,竟用了“大谬不然”的指斥语,可见这位个子虽矮,胆量却大的解学士,在这场政治轮盘赌中,实际上是在赌运,在赌命了。

文章极佳,情理义愤,力透纸背。

善长与陛下同心,出万死以取天下,勋臣第一,生封公,死封王,男尚公主,亲戚拜官,人臣之分极矣,藉令欲自图不轨,尚未可知,而今谓其欲佐胡惟庸者,则大谬不然。(《明史?李善长传》)

如果不是老朱杀够了,杀累了,能放过这个上书的王国用,和执笔的解缙吗?情报系统肯定会向他汇报:陛下,这个矮子太狂妄了,竟敢如此大不敬,是杀,是剁,是斩,还是凌迟剥皮?居然,朱皇帝没有表态。因为,他在想,这个解缙说得也对,李善长帮着胡惟庸推翻朕,他能得到比朕现在给的他更多的富贵吗?

你得承认这位学士走运,但也得承认他审时度势之精明,判断决策之果敢。这第一局他赢得漂亮。接着的第二局,似乎输了,又扳了回来,不赔反赚,算是小胜。洪武三十一年,太祖驾崩,传位太孙,是为惠文帝。权力进行再分配之时,他认为他不能缺席。从吉水匆匆到了南京,没想到一下船,被“有司劾缙违诏旨”。因为朱元璋有旨,要他在家读十年书,至今才八年,不行。倘不回去补课,就把他派到外地当差。这也是官场摘桃心态,竞争者总是愈少愈佳相互排挤。

解缙上下活动,四出求援,无论如何,他是冒天大风险,为韩国公李善长平反冤狱,代王国用上书申诉过的,加之惠文帝登基后,亟想转变其祖之暴政统治,解缙凭这点政治资本,被惠帝召为翰林待诏。这样,在南京的他,又成为官场要员,文坛重镇。自然□,这也是中国文人至盼的自在极乐境界,甚至到了今天,我的一些同行,也在摩顶削踵地为此而努力奋斗呢!

从明?焦?《玉堂丛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他马不停蹄地应酬,四面八方地联络,忙得要死的情景。“解大冲素无崖岸,求文与书者日辐辏,率与之,无厌倦意。或言有不当与者,公笑曰:‘雨露岂择地而施哉?且人孰不可与进者?’”

他信奉的人生哲学,就是“宁如有瑕玉,不作无瑕石”,可为,不可为,应为,不应为,如果需要,统统不在话下。到了这一步,他还有什么不能为和不敢为的呢?因此,永乐从北京打到南京,夺了他侄子建文帝的江山,面临这场不死即降,不降即死的两难局面,解缙在这第三局的博弈中,简直和了个大满贯。

据《明史?王艮传》:“燕兵薄京城,艮与妻子诀曰:‘食人之禄者,死人之事,吾不可复生矣!’解缙、吴溥与艮、(胡)靖比邻居,城陷前一日,皆集溥舍。缙陈说大义,靖亦奋激慷慨。”相约死殉。一方面,解缙信誓旦旦,掷地有声,他要苟活下来,将来怎么有脸去见太祖和惠帝,非死不可,必死不可,而且要在文庙的大梁上自缢,以儆降者。一方面,解缙连夜赶至金川门燕军大营“驰谒,成祖大喜。明日荐胡靖,召至,叩头谢,李贯亦迎附。”在方孝孺、黄子澄这类重臣拒不合作,更不投降的情况下,朱棣能得到解缙、胡广之流的竭诚拥戴,也就相当满足,自然委以重任了。

不足十二个小时,这位学士的两面派表演,卑鄙得那么坦然自若,无耻得那么津津有味,可谓登峰造极矣!这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连川剧的“变脸”也望尘莫及。尽管如此,我也不想将“小人”这个字眼,加诸解缙头上。因为,他这样做,是他自己的生存之道,无可非议;而且,他也没有拿别人当垫脚石或者当见面礼。也许由于我一辈子,从来没碰上过这样一位“君子”式的小人,仅这个缘故,我佩服他。

这个极有眼力,极善揣摩,极能体会,极能迎合的解学士,一夜之间,易主而事,成为永乐的首席宠臣,是一点也不奇怪的。文人要马屁起来,而且是一个高层次的文人来拍马屁,一定能抚摸得主子通体舒泰,身心安逸的。于是,朱棣马上给这位解学士派下来修《太祖实录》,修《永乐大典》这样极体面,极荣耀,也是极需要学问的重大差使。

如果,他安于此,老于此,解缙很可能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位巨人。然而,一个太政治化的文人,还有心思坐得下来做学问吗?他那奇佳的胃口,奇精的脑袋,已经全身心地盘算着那个胖子朱高炽――大明王朝未来的第四任皇帝了。试想,朱元璋、朱允?、朱棣,他都无一失手地周旋应付过来,有什么理由不从现在起,就进行期前投资呢?

此时,他还不到四十岁,他以为来日方长,若是像欧阳修那样活得六十多岁,他认为自己很可能还要侍候第五位、第六位皇帝呢!可是,一肚子学问的解缙忘了,战场上没有常胜将军,牌桌上同样也没有常赢的赌客,他怎么可能永操胜券呢?

据《明史》:“先是,储位未定,淇国公丘福言汉王有功,宜立。帝密问缙。缙称:‘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帝不应。缙又顿首曰:‘好圣孙。’谓宣宗也。帝颔之。太子遂定。高煦由是深恨缙……而太子既立,又时时失帝意。高煦宠益隆,礼秩?嫡,缙又谏曰:‘是启争也,不可。’帝怒,谓其离间骨肉,恩礼寝衰。”封建社会中的大位继承,从来就是伴随着血风腥雨的难产过程。狗拿耗子,用得你多管闲事么?解缙不自量力地介入这场最危险的宫廷游戏,分明是在找死了。

1410年(永乐八年),他又犯了一个极其愚蠢的错误:“缙奏事入京,值帝北征,缙谒皇太子而还。”应该聪明,却是一位笨伯,应该灵敏,却是一只呆鸟的解学士,在这第四场博弈中,连连败绩,现在又做出这等授人以柄的傻事,只好将身家性命统统搭进去了。“汉王言缙伺上出,私觐太子,径归,无人臣礼。帝震怒……逮缙下诏狱,拷掠备至。”好了,他的故事到此也告结束。1415年(永乐十三年),“锦衣卫帅纪纲上囚籍,帝见缙姓名曰:‘缙犹在耶?’纲遂醉缙酒,埋积雪中,立死。年四十七。籍其家,妻子宗族徙辽东。”

呜呼,解缙诗云,“天风吹我不能立”,他要是有一点先见之明,预知最后冻死在雪堆里的命运,还会如此耽迷政治,热衷名利,酷嗜权力,到成瘾成癖的地步吗?不过,看时下一些同行,经营竞逐之积极,张罗奔走之忙碌,上下其手之努力,攀援迎附之热烈,好像还很难说这位学士就肯消停下来的。

十个文人,九个轻狂,这种说法,也许不无道理。

明代中后期,才子型的文人,强调个性自由,轻易不肯随人俯仰。纵情诗酒,放浪形骸,恃才狂傲,率性而为,成为当时非主流文坛的时尚。风气所至,唐寅会为他心爱的华学士府上那位漂亮的小妮子,“诡身为仆”,这浪漫,够意思。

同类推荐
  • 叶紫作品集

    叶紫作品集

    掉队以后,我们,一共是五个人,在这荒山中已经走了四个整天了。我们的心中,谁都怀着一种莫大的恐怖。本来,依我们的计划,每天应该多走三十里路,预料至多在这四天之内,一定要追上我们的部队的。但是,我们毕竟是打了折扣,四天过了还没有追上一半路程。彷徨,焦灼……各种各色的感慨的因子,一齐麇集在我们的心头。
  • 玄响寻踪:魏晋玄言诗研究

    玄响寻踪:魏晋玄言诗研究

    本书分为七章,主要内容包括:玄言诗的先声、魏晋世族文化、玄言诗人群落、玄言诗文阐释、玄言诗的余波、玄言诗读者群落等。
  • 超乎想象

    超乎想象

    想象力是虚无的,却又在方寸之中;想象力是无边无际的,却又在情理之内。它是铅笔,勾勒出情感的形状;它是炭笔,速写出理想的模样;它是心灵的调色板,或善或恶,多彩多样。《超乎想象》的故事充满悬念、伏笔,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她对小小说主题的开掘,对题材的选择,对结构的迷恋,以及对想象的发挥,令读者耳目一新。
  • 世界最具品味性的小品随笔(2)

    世界最具品味性的小品随笔(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梦圆江河

    梦圆江河

    本书为作者黄河、长江等众多水域的游记散文。分别包括:峡江情、难舍三峡一江水、路、“海”之恋等等。
热门推荐
  • 最让你顿悟一生的感动故事(智慧背囊16本)

    最让你顿悟一生的感动故事(智慧背囊16本)

    哲人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如果生活是杯白开水,我们应该把它调成一杯可口的果汁,如果生命中没有什么值得我们感动的,我们应该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寻找感动,去发现感动。如果生命中失去了感动,生活就真的没有了激情与梦想,唯有感动,才会触发人的灵感,唯有感动,才会让人们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有所顿悟,有所创新。本书汇集了几百个令读者感动的故事,以顿悟点评来进行点拨,使广大读者在读过故事后有所顿悟,有所启发,进而开创自己更加美好的未来。
  • 诸天神殇

    诸天神殇

    绝代神王惨遭算计,不料转生凡躯,为报大仇,誓要重铸神胎,重返天宫,斩奸佞,再掌神庭
  • 那年初夏有你

    那年初夏有你

    女孩的一件倾心,男孩却无意去关注。女孩和他心爱的人会在一起吗?
  • 回忆让我不能重新爱上你

    回忆让我不能重新爱上你

    这是一个校园故事,又是一个家庭故事。女主角幼年成才,从小就跟商业打交道,后来因为父母工作常年在外,女主角16岁来到那“蔷薇”学院,遇到了男主角,男主角天生冰,心里温柔的位置早已被幼年的女主角占据。经历了很多事情,引发出女主角幼年时失去的记忆,女主角重新又回到男男主角的身边,后来发生了好多不可思议的事情。感情分分合合,吵吵闹闹,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 奇种纪

    奇种纪

    一个平凡的少年,得到一颗奇异的种子,冒险从此开始。
  • 武运山河

    武运山河

    佛道是武。巫术是武。科技是武。儒亦是武!武,即是人类挣脱命运枷锁的无上手段。华纪历一万八千年,末法时代。众圣隐遁,大道不兴,玄门离散…………最黑暗的帷幕,在乱世缓缓拉下。唯有武道,可运山河。
  • 鬼夫寻妻记

    鬼夫寻妻记

    “为何全地府最为羡慕的萧夫人,会抛弃良夫离家出走?是婚后生活不协?还是另觅她爱……今晚六点半,咱们忘川河边,不见不散。”孟婆话音刚落,只见得一角白衣决然飘过,她抬头望去,可不就是地府第一帅——萧子路!“啊,子路君,好巧。”白衣一停,冷冷看了过来,一字一句地说道:“不巧,我去寻妻。”
  • 鬼子传

    鬼子传

    他号称鬼王之首;他诛杀邪恶之魂;他可执判魂魄轮回生死;他做了十三世鬼夫子徒弟,如今又带着转世师傅重启昆仑之巅。他们驱鬼降魔;他们身入险地破解险境之迷;他们有亲人,有故友,有死敌,有凶恶,但无至亲之人。
  • 冷魅三公主的复仇葬心恋

    冷魅三公主的复仇葬心恋

    她们三个,本应该是生活在父母怀抱里幸福成长的公主,但命运却让她们遭算计、被陷害,当三位公主霸气回归是,许下誓言,她们的命运,由她们自己决定,不由天!喜欢上一个人的感觉很棒,但是,喜欢上一个冷血的人又是怎样的呢当雪山遇上冰山,当吃货撞上火山,当萌女恋上花痴,她们的命运又将如何呢?敬请期待吧
  • 菩提天眼

    菩提天眼

    小镇生长的莫七,为了给院长爷爷复仇得罪了四大宗门,成为通缉令上的一员。为了帮助婆婆重获新生,莫七赶赴紫云海最终重围,婆婆重伤之下吸纳了盘古异能志中的水能,进阶为一名强力异能界师,但也暴露了身体里婆婆的踪迹,来自菩提大陆的五谷之一的暗夜谷开始了一系列截杀。为了继续提高自身实力以及让婆婆及早恢复,莫七前去东大陆两大学府之一的旋风学府求学,然而半途却因种种加入了另一个与旋风学府生死对头的锡蓝灵院……在莫七沉浸在锡蓝灵院提升实力的同时,由暗夜谷遥控来自方丈岛的凌天宗加快了针对沧海到四大宗门的计划,整个沧海到陷入了混战,锡蓝灵院未能幸免,而莫七却在这时发现了自己身体里那只怪眼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