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88400000002

第2章 2 我的学术生涯

我有幸成为一个历史学者,或多或少出于偶然。

中学时代,酷爱文学,勤练写作,由于牢骚太甚,语多冷峭,同学间有以“小鲁迅”相称者。我虽不敢有此非分之想,但确实很想将来成为一个文学家。

大学时代,虽然在历史系读书,但并未树立此项专业思想。除听课与应付作业、考试以外,爱读文学作品与其他社会科学书籍,并未认真攻读史学经典。记得我们历史系有一个小小的读书会,曾不定期出一个名叫“天南星”的墙报,属于进步学运阵营。我常为这个墙报撰稿,也曾在夜深人静与三五同学悄悄把墙报贴出去。我写的稿件稍有影响者有两篇:一篇是政治讽刺诗,题为《火车抛锚》。此诗摹仿马凡陀(袁水拍)通俗风格,而采用的却是印第安古老歌谣《大白翅》(Big White Wing)的格律,由于内容和形式都比较清新而流传到校外。据说曾有音乐系学生打算为之谱曲,但不知到底谱成没有。另一篇是政治评论,题为《漫话金圆券》。起因是读书会曾为金圆券的发行举办一次小型座谈会,大家认为我的发言比较中肯,便推我执笔撰写此文。记得当时领导读书会的曾宪洛同学,还为我代拟一个“文封湘”(暗寓章开沅)的笔名。墙报贴出后居然招引很多人前来观看,因为金圆券的发行不仅关系到整个社会经济和国民党政府的前途,而且也直接影响到每个人的生活费用。据说连经济系有的师生也很重视这篇文章,到处打听“文封湘”是什么人,为什么能够运用西方货币学的理论与方法来剖析刚刚出笼的金圆券的运作及其前景,而且说理还比较切中要害。其实连历史系的同学都不知道,我在进入金大以前,曾经读过不到一年的会计大专,多少有点中外经济学、经济史和货币学之类的底子。现在看来,这些文章当然都很稚嫩粗疏,但说明我很早就有钻研社会科学的兴趣,不过却从来未曾想过要研究历史。当时我的志愿是当一名记者,特别是战地记者,那才是充满挑战的够刺激的职业。

1948年冬天,如同千千万万进步学生一样,我辍学进入中原解放区。革命改变了整个中国,也改变了我的人生道路。本想当个跨马佩枪、文武双全的战地记者,却不料被中原大学校方看好我这个三心二意的“理论人才”,被留在政治研究室革命史组,从此与历史建立不解之缘。以后中原大学随军南下,我又隶属于该校新创办的教育学院历史系。1951年秋中原大学与华中大学合并,两年以后正式改名为华中师范学院,我便在这个学校的历史系教了一辈子中国近现代史。我们这一代人大多是带有浪漫色彩的理想主义者,确实是心口如一地献身革命。革命的需要就是自己的志愿,当然革命也不容许个人有自己独立的人生选择。

因此,我常说,是革命为我选择了职业,而职业使我从家族的历史走向中国的历史、世界的历史。我又常自我解嘲:我的职业像包办婚姻,通常应该是先恋爱后结婚,我却是先结婚后恋爱。我是在担任历史教师以后,才逐渐增长了对于史学研究的兴趣。

1954年以前主要是应付教学,试想,一个只读完大学二年级的学生要独立地为大学本科生,甚至为在职中学历史教师(有些人相当于我父亲的年龄)开课,而且经常是每周3门课、13个课时,那是多么勉为其难。不过,也许是由于我的运气太好,教学从一开始就得到较佳反映,无论是本科生还是比我年长的中学教师,大多乐意听我讲课。这样才逐渐增强继续教学的信心,并挤出一点时间进行若干结合教学需要的课题研究。

初期的研究往往是赶潮流,侧重于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与太平天国史。1960年以后转入辛亥革命研究,特别是张謇研究。1960年以前,我发表论文较少,与外地同行学者的联络更少,可以说是僻处乡野,孤陋寡闻。1961年辛亥革命50周年学术讨论会在武汉举行,使我得以聆听一些著名历史学者的教诲,也使我结识外地一批才思敏捷、学有所成的青年隽秀。1963年,承蒙杨东莼先生的关切与提携,经学校同意把我借调到北京,名义上是协助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工作,实际上是享受带有进修性质的学术休假。在北京一年多期间,主要是研究张謇,利用北京图书馆善本室收藏的《近代史料信札》和原来在南通搜集的《张謇未刊函札》等相关原始资料,对照《张季子九录》、《张謇日记》等已出版书籍,做系统的史料长编与笺注工作,然后在此基础上写成20多万字的书稿,这就是迟至1986年才经中华书局出版的《开拓者的足迹――张謇传稿》一书的原坯。北京之旅使我大开眼界,不仅得以利用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的丰富藏书,而且得以向许多全国知名的师友经常问难切磋,可以说是我学术生涯一个新的起点。

但是,北京作为首都,又是一个政治极为敏感和人际关系相当复杂的地区,而我对此毫无察觉。1964年秋天,名为学术讨论而实为政治批判的意识形态讨伐渐形紧锣密鼓,一向谨小慎微的杨东老唯恐我们年少气盛,有可能以文字惹祸,曾多次说及这些学术讨论实质上就是阶级斗争,并以自己的老友孙冶方等知名学者受批判为活生生的例证。对于这些好心的劝喻我却漫不经心,仿佛与自己毫无关系,只知道埋头从事张謇研究。不料有天《光明日报》记者突然前来约稿,希望我对戚本禹评论李秀成的文章发表一些意见。我与《光明日报》关系比较密切,而且这位记者与我谈得又很投机,所以便连夜赶出一篇题为《不要任意美化,也不要一笔抹杀》的文章寄给该报。没过几天《光明日报》就刊登了这篇急就之作,但却在上半版同时刊登了署名任光(即吴传启)的批判文章,直指我是反马克思主义,以折中主义手法为叛徒辩护。不久,中宣部即通知湖北省委,内定我为重点批判对象,回鄂接受批判,同时通知各地报刊不得发表我的文章。既动员参加学术讨论,又不容许为自己声辩,我这才体会到“学术领域内的阶级斗争”的厉害,也才体会到东老谆谆告诫的苦口婆心,但一切都为时晚矣!

这种挨批的角色一直延续到1966年,而由于有此前科,我在“文革”中受到更为严重的冲击,学术研究随之长期停顿,蹉跎岁月达十年以上。

直到1976年“四人帮”垮台前不久,人民出版社林言椒编辑不甘于寂寞,悄悄鼓励我组织两湖与川、黔部分学者编写《辛亥革命史》大型专著,这才又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重操旧业。幸好“文革”不久就收场了,《辛亥革命史》编写组的同仁情绪很高,日以继夜地全力投入编写,而且其他各地相关学者也给以许多关切与帮助,这部120万字的《辛亥革命史》三卷本终于在1981年10月以前全部出齐,成为对辛亥革命70周年的一份厚重献礼。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并且提倡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新学风。学术界和其他各行业一样,人们备受压抑而又积蓄甚久的积极性,像埋藏在地下的泉水一样突然喷涌而出。这也是我一生之中精力最为旺盛而成果也最多的时期。继合编《辛亥革命史》三卷本之后,又陆续出版了《辛亥革命与近代社会》、《开拓者的足迹――张謇传稿》、《离异与回归――传统文化与近代化关系试析》、《辛亥前后史事论丛》等专著,还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许多论文。从1979年秋天开始,我又多次应邀前往美、欧、澳、亚许多国家及地区开会、讲学和访问,1990―1993年更先后在美国普林斯顿、耶鲁、加州三所大学任教和研究达三年以上,在促进中国近现代史领域,特别是辛亥革命研究领域的中外学术交流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丰硕成果。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在辛亥革命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中,非常强调社会环境、社会群体与社会心态的研究,也比较注意区域研究(如江浙)与个案研究(如张謇)。有些中外学者以为我可能是接受了美国同行学者的影响才有此变化。其实历史唯物主义本来就重视社会环境(特别是经济基础)的研究,而且我对辛亥革命的研究,从一开始就以社会运动为整体对象,并没有局限于个别的人物与事件。至于说把社会学方法引入辛亥革命史研究,则要感谢我在金大的已故老师马长寿教授。他作为历史学家来讲授社会学课程,自然使我这个历史系学生得到更多的启发,所以对于社会学的一些理论、概念和方法我早已略有所知。我还要感谢另一位已故老师王绳祖教授,是他在动荡不安的南京为我们开设汤因比史学介绍讲座,使我们对这位大学者的思想体系兴味渐浓。所以,当80年代国内介绍西方的社会学和历史学渐形热潮时,我并不感到十分陌生,而且多少知道有所鉴别。当然,我并非完全否认当代海外知名学者对我的影响,他们对我在信息和资料方面的无私帮助,特别是他们出色的研究成果对我的多方面启发,都使我受益匪浅。

不过,我在运用社会学理论与方法时,也有自己的特点:一是比较注意分析个人、群体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二是把研究重点放在作为个人与阶级的中介――群体之上。这两个特点,实际上都是从60年代初研究张謇时即已开始呈现,只不过由于长期受“左”倾教条主义的束缚,难以充分挥洒而已。80年代中期以后,为了拓展自己和自己所在的历史研究所的工作领域,我与一批年轻学者先后开始投入中国现代化研究与中国教会大学史研究。由于人所共知的原因,过去我所损失的时间已经太多,剩下的时间又未免太少。现在,我只能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工作,例如《贝德士文献研究系列》之类,别无更为宏大的抱负与规划。但我内心却抱持着一个宏愿,那就是努力把人类历史作为一个整体,用全人类和大史学的观念和方法研究历史,不断以此自勉并寄希望于年轻一代。

同类推荐
  • 楚辞(中华国学经典)

    楚辞(中华国学经典)

    《楚辞》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是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并且是中国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 颠沛时光浮生梦:丁玲

    颠沛时光浮生梦:丁玲

    朱丹红编写的这本《丁玲:颠沛时光浮生梦》是“倾城才女系列”丛书 中的一册。传主丁玲是我国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品有《莎菲女士的日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她一生坎坷,情路几经波折,是一位 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丁玲:颠沛时光浮生梦》感情充沛,以诗意的语言 讲述了丁玲光辉而曲折的人生。
  • 漂流记

    漂流记

    《漂流记》是一部纪实文学。作者屠岸先生是我国著名翻译家、作家、编辑。《漂流记》是作者13至15岁时创作,记录了1937年至1938年间随全家逃难的经过。他将自己的亲身经历融于文中,用精道、凝练的笔触;略带孩子气但不失感染力的语言;使人宛若身临其境的纪实手法,为我们讲述了抗战时期那段逃难的岁月;那个时代的人们的独特记忆;以及孩提时代的作者在那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书中附有屠岸先生与其兄长在当时所作的写生作品,是首次面世,具有重要价值。
  • 唐诗宋词元曲·导读本(下册)

    唐诗宋词元曲·导读本(下册)

    唐诗宋词元曲无疑是其中最为绚丽的华章。唐诗内容博大精深,将我国古典诗歌中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宋词以独有的方式见证着两宋王朝的悲喜历史和感人肺腑的文人情怀,或委婉含蓄。或奔放豪迈;元曲将典雅的诗词艺术与民歌、俗语等杂糅在一起,诙谐、洒脱,洋溢着浓郁的民间气息。
  • 把栏杆拍遍

    把栏杆拍遍

    本书收集作者近年创作的散文精品五十余篇,集中展示作家精神境界与文化品位。作品多以写人为主。突出文学与政治纠葛的背景,善用理性分析和形象表现,因此,作品大多视野宏阔,充满磅礴气势。
热门推荐
  • 恶魔独宠:丫头,不许跑

    恶魔独宠:丫头,不许跑

    一次醉酒,她被恶魔少爷带到家里,醒来的时候恶魔递给她一张签了字的合约,告诉她从今往后他们就要同居了!小丫头想尽一切办法逃跑,却屡屡失败。恶魔总是拿五百万违约金来堵她,不准她逃跑,不准她不听话,不准她喜欢上其他男生。从此恶魔独宠她一人,天天把她护在手心!【男女主1v1身心干净绝对专情】
  • 豪门夺爱:老公太野蛮

    豪门夺爱:老公太野蛮

    沐小言是G市声名狼藉的女人,恋上闺蜜的男友,之后又抢了姑姑的未婚夫,众人提起她皆是摇头一叹。墨少辰在她无助的时候伸出手去,“跟了我,他们都会乖乖闭嘴。”“墨少辰,我凭什么要选择你?”男人眉目一挑,居高临下的俯视她,“我不喜欢听你喊本少姑父。”沐小言,“……”因为这个男人的一句不喜欢,沐小言和墨少辰每天晚上都躺在一起。原本以为婚后他们只是各取所需,一场交易,人前风光,人后冷漠的夫妻。没想到这个男人——片段:沐小言再也受不了某人每天晚上的禽兽行为,这天晚上她突发奇想。“墨少辰,今晚我们聊聊人生,看星星看月亮。”看报纸的男人斜睨她一眼,打横将她抱起往卧室走,沐小言惊叫,“墨少辰,我说了只是聊天。”男人食指按压在她颤抖的朱唇上,嘴角的弧度邪恶,“嗯,我喜欢躺着聊人生,喜欢压着你看星星看月亮,姿势比较爽。”流氓!沐小言,“……”墨少辰在C市是令人闻风丧胆的人物,人说他残暴狠戾,尤其对女人从不怜香惜玉。而这一次,他却宠她入骨,几乎羡煞了整个G市的女人。“为什么对我这么好?”她问,一双毫无杂志的眼坦荡荡的盯着他,试图望进男人那双深邃的眼眸。男人黑眸聚焦在女人胸口,抬手戳了戳她的心脏,“因为,我要你的这里。”直到后来沐小言才明白,原来他要的,真的只是她的心而已。而她不知道的是,他宠她从来都是用情至深。——交易结束,她淡然转身。当她璀璨归来,再见墨少辰沐小言只想躲得远远的。可这个男人如同狗皮膏药紧贴着她不放。“墨少辰!”男人一如既往的轻佻,“嗯,不错,四年不见,你还记得我的名字。”“我们已经没关系了。”她强调。“从现在开始有关系也不晚。”他无所谓。她一直想要平淡的生活,殊不知一旦遇上这个男人,从此平淡和宁静都是路人。
  • 我爱你你听到了吗

    我爱你你听到了吗

    你越平凡就会感受得越深刻,这世上时间远不如命运更为锋利。
  • 梦影星肖,幻彩觉醒

    梦影星肖,幻彩觉醒

    星座和生肖的力量将十二个女孩汇集在一起,出现的神秘导师,又会带来怎样的命运(纪念我小学的十二个朋友)很多时候,友谊与生。死没有人会遗弃生命。但有时,如蓝如火的炙热的相伴,永不离弃,不管前方再苦再危险,生命依存,有彼此便好,就如流星雨许下的,美丽的约定。今生今世缘,永生永世的牵绊;一生一世念,生生世世的友谊
  • 神警探花

    神警探花

    白叱一个徘徊在天才与二货之间奇葩少年,十五岁时便以县城第三的高考成绩考入H市医科大学,但却在一片质疑和反对声中选择了妇产科学……尽管如此人们还是对他充满了期望,谁知毕业前夕飞来横祸,误食天晶碎片从此变成个异能怪人,昏睡七日差点连毕业典礼都没能参与,毕业后白叱来到社会成了一名医生,但不久后他又不得不放弃从小的理想加入了一支特殊的警队,他们叫‘探花警队’一支专门捉妖抓鬼的异灵第三类警队,本故事从十二章后开始已三至五章一个小故事的方式呈现,主体幽默逗趣若你喜欢严谨故事那还请另寻它处,若你喜欢请收藏推荐老王感激不尽……
  • 原来竹马是直男

    原来竹马是直男

    竹马竹马,脑袋门夹!明明是身娇肉贵的“太子爷”,偏偏关键时刻抽风,在老爷子定继承人的时候跑去弃商从艺,出道两年多成为红透整片天的偶像巨星。明星也是不错的,但是你绝逼不能走弯路啊!于是,在某青梅毅然而然走上了弯男掰直的征程,最后,他倒是好了,她却把自己整个儿搭进去了。
  • 网王之爱之依涟

    网王之爱之依涟

    你我的相遇是注定的相遇,所以,请不要犹豫的走下去........失忆的小女孩被手冢国光捡回家,一步一个脚印的学习着如何生活。当小女孩恢复了记忆,忘记了一切回到了原来的生活……三年后,再次来到日本,面对已经被忘记的众人……小女孩,是否还可以回忆起来昔日的记忆呢……
  • 唯那年花落殇

    唯那年花落殇

    大户人家的小姐,不可违背的父母联姻之命,当哥哥李彦问她,婚嫁之人是否为心中良人,她问哥哥何为良人,若只是条件相符,那他应是最好的良人,若是有无书中所写心动之迹,那不便不是,可我的心从未动过,不知哥哥所说的良人指的是.....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