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88400000002

第2章 2 我的学术生涯

我有幸成为一个历史学者,或多或少出于偶然。

中学时代,酷爱文学,勤练写作,由于牢骚太甚,语多冷峭,同学间有以“小鲁迅”相称者。我虽不敢有此非分之想,但确实很想将来成为一个文学家。

大学时代,虽然在历史系读书,但并未树立此项专业思想。除听课与应付作业、考试以外,爱读文学作品与其他社会科学书籍,并未认真攻读史学经典。记得我们历史系有一个小小的读书会,曾不定期出一个名叫“天南星”的墙报,属于进步学运阵营。我常为这个墙报撰稿,也曾在夜深人静与三五同学悄悄把墙报贴出去。我写的稿件稍有影响者有两篇:一篇是政治讽刺诗,题为《火车抛锚》。此诗摹仿马凡陀(袁水拍)通俗风格,而采用的却是印第安古老歌谣《大白翅》(Big White Wing)的格律,由于内容和形式都比较清新而流传到校外。据说曾有音乐系学生打算为之谱曲,但不知到底谱成没有。另一篇是政治评论,题为《漫话金圆券》。起因是读书会曾为金圆券的发行举办一次小型座谈会,大家认为我的发言比较中肯,便推我执笔撰写此文。记得当时领导读书会的曾宪洛同学,还为我代拟一个“文封湘”(暗寓章开沅)的笔名。墙报贴出后居然招引很多人前来观看,因为金圆券的发行不仅关系到整个社会经济和国民党政府的前途,而且也直接影响到每个人的生活费用。据说连经济系有的师生也很重视这篇文章,到处打听“文封湘”是什么人,为什么能够运用西方货币学的理论与方法来剖析刚刚出笼的金圆券的运作及其前景,而且说理还比较切中要害。其实连历史系的同学都不知道,我在进入金大以前,曾经读过不到一年的会计大专,多少有点中外经济学、经济史和货币学之类的底子。现在看来,这些文章当然都很稚嫩粗疏,但说明我很早就有钻研社会科学的兴趣,不过却从来未曾想过要研究历史。当时我的志愿是当一名记者,特别是战地记者,那才是充满挑战的够刺激的职业。

1948年冬天,如同千千万万进步学生一样,我辍学进入中原解放区。革命改变了整个中国,也改变了我的人生道路。本想当个跨马佩枪、文武双全的战地记者,却不料被中原大学校方看好我这个三心二意的“理论人才”,被留在政治研究室革命史组,从此与历史建立不解之缘。以后中原大学随军南下,我又隶属于该校新创办的教育学院历史系。1951年秋中原大学与华中大学合并,两年以后正式改名为华中师范学院,我便在这个学校的历史系教了一辈子中国近现代史。我们这一代人大多是带有浪漫色彩的理想主义者,确实是心口如一地献身革命。革命的需要就是自己的志愿,当然革命也不容许个人有自己独立的人生选择。

因此,我常说,是革命为我选择了职业,而职业使我从家族的历史走向中国的历史、世界的历史。我又常自我解嘲:我的职业像包办婚姻,通常应该是先恋爱后结婚,我却是先结婚后恋爱。我是在担任历史教师以后,才逐渐增长了对于史学研究的兴趣。

1954年以前主要是应付教学,试想,一个只读完大学二年级的学生要独立地为大学本科生,甚至为在职中学历史教师(有些人相当于我父亲的年龄)开课,而且经常是每周3门课、13个课时,那是多么勉为其难。不过,也许是由于我的运气太好,教学从一开始就得到较佳反映,无论是本科生还是比我年长的中学教师,大多乐意听我讲课。这样才逐渐增强继续教学的信心,并挤出一点时间进行若干结合教学需要的课题研究。

初期的研究往往是赶潮流,侧重于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与太平天国史。1960年以后转入辛亥革命研究,特别是张謇研究。1960年以前,我发表论文较少,与外地同行学者的联络更少,可以说是僻处乡野,孤陋寡闻。1961年辛亥革命50周年学术讨论会在武汉举行,使我得以聆听一些著名历史学者的教诲,也使我结识外地一批才思敏捷、学有所成的青年隽秀。1963年,承蒙杨东莼先生的关切与提携,经学校同意把我借调到北京,名义上是协助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工作,实际上是享受带有进修性质的学术休假。在北京一年多期间,主要是研究张謇,利用北京图书馆善本室收藏的《近代史料信札》和原来在南通搜集的《张謇未刊函札》等相关原始资料,对照《张季子九录》、《张謇日记》等已出版书籍,做系统的史料长编与笺注工作,然后在此基础上写成20多万字的书稿,这就是迟至1986年才经中华书局出版的《开拓者的足迹――张謇传稿》一书的原坯。北京之旅使我大开眼界,不仅得以利用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的丰富藏书,而且得以向许多全国知名的师友经常问难切磋,可以说是我学术生涯一个新的起点。

但是,北京作为首都,又是一个政治极为敏感和人际关系相当复杂的地区,而我对此毫无察觉。1964年秋天,名为学术讨论而实为政治批判的意识形态讨伐渐形紧锣密鼓,一向谨小慎微的杨东老唯恐我们年少气盛,有可能以文字惹祸,曾多次说及这些学术讨论实质上就是阶级斗争,并以自己的老友孙冶方等知名学者受批判为活生生的例证。对于这些好心的劝喻我却漫不经心,仿佛与自己毫无关系,只知道埋头从事张謇研究。不料有天《光明日报》记者突然前来约稿,希望我对戚本禹评论李秀成的文章发表一些意见。我与《光明日报》关系比较密切,而且这位记者与我谈得又很投机,所以便连夜赶出一篇题为《不要任意美化,也不要一笔抹杀》的文章寄给该报。没过几天《光明日报》就刊登了这篇急就之作,但却在上半版同时刊登了署名任光(即吴传启)的批判文章,直指我是反马克思主义,以折中主义手法为叛徒辩护。不久,中宣部即通知湖北省委,内定我为重点批判对象,回鄂接受批判,同时通知各地报刊不得发表我的文章。既动员参加学术讨论,又不容许为自己声辩,我这才体会到“学术领域内的阶级斗争”的厉害,也才体会到东老谆谆告诫的苦口婆心,但一切都为时晚矣!

这种挨批的角色一直延续到1966年,而由于有此前科,我在“文革”中受到更为严重的冲击,学术研究随之长期停顿,蹉跎岁月达十年以上。

直到1976年“四人帮”垮台前不久,人民出版社林言椒编辑不甘于寂寞,悄悄鼓励我组织两湖与川、黔部分学者编写《辛亥革命史》大型专著,这才又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重操旧业。幸好“文革”不久就收场了,《辛亥革命史》编写组的同仁情绪很高,日以继夜地全力投入编写,而且其他各地相关学者也给以许多关切与帮助,这部120万字的《辛亥革命史》三卷本终于在1981年10月以前全部出齐,成为对辛亥革命70周年的一份厚重献礼。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并且提倡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新学风。学术界和其他各行业一样,人们备受压抑而又积蓄甚久的积极性,像埋藏在地下的泉水一样突然喷涌而出。这也是我一生之中精力最为旺盛而成果也最多的时期。继合编《辛亥革命史》三卷本之后,又陆续出版了《辛亥革命与近代社会》、《开拓者的足迹――张謇传稿》、《离异与回归――传统文化与近代化关系试析》、《辛亥前后史事论丛》等专著,还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许多论文。从1979年秋天开始,我又多次应邀前往美、欧、澳、亚许多国家及地区开会、讲学和访问,1990―1993年更先后在美国普林斯顿、耶鲁、加州三所大学任教和研究达三年以上,在促进中国近现代史领域,特别是辛亥革命研究领域的中外学术交流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丰硕成果。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在辛亥革命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中,非常强调社会环境、社会群体与社会心态的研究,也比较注意区域研究(如江浙)与个案研究(如张謇)。有些中外学者以为我可能是接受了美国同行学者的影响才有此变化。其实历史唯物主义本来就重视社会环境(特别是经济基础)的研究,而且我对辛亥革命的研究,从一开始就以社会运动为整体对象,并没有局限于个别的人物与事件。至于说把社会学方法引入辛亥革命史研究,则要感谢我在金大的已故老师马长寿教授。他作为历史学家来讲授社会学课程,自然使我这个历史系学生得到更多的启发,所以对于社会学的一些理论、概念和方法我早已略有所知。我还要感谢另一位已故老师王绳祖教授,是他在动荡不安的南京为我们开设汤因比史学介绍讲座,使我们对这位大学者的思想体系兴味渐浓。所以,当80年代国内介绍西方的社会学和历史学渐形热潮时,我并不感到十分陌生,而且多少知道有所鉴别。当然,我并非完全否认当代海外知名学者对我的影响,他们对我在信息和资料方面的无私帮助,特别是他们出色的研究成果对我的多方面启发,都使我受益匪浅。

不过,我在运用社会学理论与方法时,也有自己的特点:一是比较注意分析个人、群体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二是把研究重点放在作为个人与阶级的中介――群体之上。这两个特点,实际上都是从60年代初研究张謇时即已开始呈现,只不过由于长期受“左”倾教条主义的束缚,难以充分挥洒而已。80年代中期以后,为了拓展自己和自己所在的历史研究所的工作领域,我与一批年轻学者先后开始投入中国现代化研究与中国教会大学史研究。由于人所共知的原因,过去我所损失的时间已经太多,剩下的时间又未免太少。现在,我只能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工作,例如《贝德士文献研究系列》之类,别无更为宏大的抱负与规划。但我内心却抱持着一个宏愿,那就是努力把人类历史作为一个整体,用全人类和大史学的观念和方法研究历史,不断以此自勉并寄希望于年轻一代。

同类推荐
  • 红楼的草根儿们

    红楼的草根儿们

    本书选取《红楼梦》中的贾府下层人物中有代表性的十二个人,分别就他们的个性和命运遭际展开深入剖析,文笔细腻、观点独特鲜明。作者给几乎每个人物都设定了不同的生活情境,好让他们的命运在“向左走,向右走”的取舍中,更加鲜明地体现出命运的“惟一性”……
  • 冰心文选·小说卷

    冰心文选·小说卷

    一滴清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夺目光辉;一本好书,可以滋养无数的美丽心灵。本丛书共收录了现当代文学家冰心的经典力作几十余篇,其内容涵盖了人生、亲情、友情、感恩、励志、成长等多个热点话题。细细品味,点燃智慧的澄净心灯;慢慢诵读,开启人生的芳香之旅……
  • 落叶怎能不知秋的深(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落叶怎能不知秋的深(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寻找幸福的小蜘蛛

    寻找幸福的小蜘蛛

    《寻找幸福的小蜘蛛》作者经历坎坷,选择用童话和诗歌的方式,表达了对美好的渴望和追求,字里行间流露着对生活的希冀。这部小辑由两部童话及百余首诗歌组成。其中的《寻找幸福的小蜘蛛》是一部童话,讲述了一只孤苦伶仃的小蜘蛛,历尽千辛万苦寻找传说中快乐森林的故事。故事中,坚定、勇敢、智慧并富有爱心的更为深切的理解与感悟。在作者看来,小蜘蛛的种种愿望、每次面临苦难后表现的乐观及战胜困难的决心都是其发自肺腑的心声,也可以说是其自身在现实生活中战胜困难的另一种写照。
  • 远去的故乡(高平作家丛书)

    远去的故乡(高平作家丛书)

    路遥之后的农村,经过了百年的喧哗,最终沉寂下来。这种变化很让人伤感,但也给后世留下了许许多多可供思索的空间。这时候,在城市的某一个角落,有一批人在思念楼层下覆盖的麦田和田野上刮过的爽风。韩慧就是其中之一。迅速逝去的东西似乎唤醒了身体里沉睡已久的某些东西,这些东西非常熟悉,比方承担、责任、修平治齐这些非常非常传统的意识,同时又是如此陌生。爆炸式汹涌而来的信息,令人眼花缭乱俗世风景,在内心形成的冲突不言而喻。但是,唤醒的东西无疑是急迫的,那就是表达的欲望。
热门推荐
  • 卡德加的星际副官

    卡德加的星际副官

    冒牌卡德加与星际副官小姐的日常艾泽拉斯从来就不只是英雄的舞台。by:穿越者卡德加
  • 新茅山传奇

    新茅山传奇

    “六哥,什么是僵尸呢?”某人问道。六哥道:“就是僵硬的尸体......”“这么简单?”.....
  • 御剑乱红尘

    御剑乱红尘

    片头曲【御剑江湖】——醉眼望断仙灵红尘远,逍遥六界御剑仙。浮沉江湖宿愿,弹指间,数千年。风雪飘摇我的长剑,苍茫万里河山巅,笑傲天下任我游遍,心无牵!直到那一天,轮回在承诺之前……片尾曲【俩俩相望】——拈朵微笑的花,想一番人世变换,到头来输赢有何妨!日与月互消长,富与贵难久长,今早的容颜老于昨晚……眉间放一字宽,看一段人世风光,谁不是把悲喜在尝,海连天走不完,恩怨难计算,昨日非今日该忘。浪滔滔人渺渺青春鸟飞去了,纵然是千古风流浪里摇。风潇潇人渺渺快意刀山中草,爱恨的百般滋味随风飘……
  • Carnival of Crime in CT

    Carnival of Crime in C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FBOYS艺生有你就好

    TFBOYS艺生有你就好

    因为一次坠机三年后的她回到了重庆邂逅了自己的爱情是一波三折还是一路畅通?「小说和游戏《TFBOYS只属于我们的爱恋》的作者是一个人哦~」
  • 救猫咪:电影编剧宝典

    救猫咪:电影编剧宝典

    《救猫咪:电影编剧宝典》这本书以一种新手和支持者能够理解并付诸实践的方式,灵活地引用了影片公司主管们使用的各类“成功”片例(《特工佳丽》(Miss Congeniality)、《虎胆龙威》(Die Hnrd)、《律政俏佳人》(Legally Blonde)、《天兆》(Sign)等),揭开电影的神秘面纱,正面地作出解释(类型、情节、结构、市场、选演员等)。《救猫咪:电影编剧宝典》就像揭示好莱坞每个影片公司执行官和制片人秘密语言的指南书。一旦你学会了像带有支票本的执行官和制片人那样思考问题,你离成功就近了一步。
  • 游戏王BELIEVE

    游戏王BELIEVE

    游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千年以前,也就是古代埃及时期。古老的游戏,足以演示人类以及法老王的到来,也是一种可以决定命运的魔法仪式,也就是卡片决斗。当时的游戏被称为神秘黑暗游戏。现在,各个时代的游戏王已经销声匿迹,迎面而来的,是未来的新面孔,世界上最强的五个宗门,「银河眼宗」、「青眼宗」、「真红眼宗」、「异色眼宗」、还有许许多多的其他宗门,那么,最强的那一个宗门,也就是「幻神宗」,却在一次大战中销声匿迹了.........
  • 我是极品坏蛋

    我是极品坏蛋

    我是一个孤儿,但这并不防碍我是一个善良的人。我是一个孤儿,吃不饱穿不暖,但这并没有阻碍我成为一个胖子!我是一个孤儿,衣不蔽体,却肥肉颤颤,明显挨捧的节奏。有仇不报非君子!我不是君子,所以我有仇必杀!我打家劫舍,却全部是劫富济贫!我杀人越货,却统统是惩恶扬善!你们相信吗?反正我是信了。
  • 空灵玉

    空灵玉

    一个没钱,没势的小子怎样通过意外得来的空灵玉变得强大.......
  • 一学就会榨果蔬

    一学就会榨果蔬

    《一学就会烹饪丛书》精选了近1500种美食的烹饪方法,制作简单,操作方便,内容实用,一学就会,是饮食男女应该了解的上选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