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83700000017

第17章 东北最具才情的女作家——萧红

萧红是中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初期最富才情的女作家,是中国文坛东北作家群中最优秀的作家和最耀眼的明星。

萧红( 1911— 1942),原名张乃莹,笔名悄吟, 1911年 6月 1日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二十一岁正式开始文学创作。 1942年 1月 22日病逝于香港,年仅三十一岁。萧红的文学生涯,只有短暂的十年( 1933— 1941),她却创作了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和评论等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近百万字,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赢得了不可磨灭的地位。值得注意的是,一直以来,文坛关于萧红的评论、纪念文章以及著作等竟多达几千万字,是她的作品的几十倍,其中为她树碑立传的作品有几十部,研究界和媒体宣传方面持续的“萧红热”更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罕见的现象。

《呼兰河传》所写呼兰河是松花江的一条支流,流经东北边陲小城呼兰县境内。这条普通的河因萧红的名篇《呼兰河传》而闻名遐迩。呼兰河是最早哺育这位东北才女的摇篮和源泉,萧红是呼兰河最有才情的女儿,是呼兰县城最引为骄傲的作家。

萧红生活和写作的时代,是一个荒凉悲壮激越的时代,“是光明和黑暗、善良和罪恶、真理和荒谬彻底决裂,战斗方酣的大时代”。萧红出生在呼兰县城里一个不景气的地主家庭里。呼兰县城是个不大的小古城,经济十分萧条,文化极度落后,周围是农园田舍,城南有一条不出名的呼兰河,一年四季气候变化巨大,冬季寒冷,夏季酷热,差不多有五个月要落雪。那里的劳动大众,贫穷麻木,愚昧无知,过着卑琐、平凡、刻板的生活。萧红就在这样的县城度过了她的童年。作为长女的萧红虽然没有穷困家庭的衣食之忧,但却很少得到重男轻女、脾气暴躁的父亲的疼爱,她每天习以为常地跟着祖父消磨时光。九岁时母亲去世,父亲和继母的冷漠,迫使她去接近劳动人民。萧红从地户的苦难生活,看到他们身上勤劳、善良的品质,学到敢于抗争的精神,也通过他们看到自己地主家庭的罪恶。这为她创作中的抗争精神提供了现实的依据。萧红的祖父是她文学上的第一位启蒙教师,在她幼小的心灵上,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萧红在祖父的爱护下,不但学到了许多古典诗歌,而且得到了念书的机会,为以后冲出家庭樊笼,走上文学创作之路奠定了基础。萧红说,就是“从祖父那里,知道了人生除了冰冷和憎恶以外,还有温暖和爱,所以我就向这‘温暖’和‘爱’的方向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永久的憧憬和追求》)。

1927年,萧红进入哈尔滨市“东省特别区区立第一女子中学”读书。她不但接触到了“五四运动”传承下来的反帝反封建的战斗精神,而且受到了革命文学的深刻影响。她对鲁迅、郭沫若、茅盾、冰心、丁玲的作品爱不释手,对翻译小说《复活》《猎人日记》《屠场》和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倍感兴趣,在中外文学作品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 1930年,祖父去世,萧红失去了唯一的保护人,父亲和继母为萧红包办了一门亲事,并与第一女中的校长串通起来取消了萧红的学籍。萧红不堪桎梏,毅然决然地逃出了这个冷酷的封建家庭,踏上了背叛封建家族、抗拒封建专制主义的叛逆者的不归之路。

从呼兰县逃到哈尔滨,再从哈尔滨逃到北京,她开始了难以名状的漂泊苦难的生活。 1932年夏,萧红在哈尔滨结识了从事抗日救国文学活动的流浪汉萧军,以及中共地下党员罗峰、金剑啸、舒群等人,并在他们的带动和影响下,开始了文学创作,陆续在《大同报》的“大同俱乐部”及“夜哨”副刊上发表短篇小说、散文和诗。 1934年 10月,萧红将自己的五篇短篇小说《王阿嫂的死》《广告副手》《小黑狗》《看风筝》《夜风》,与萧军的六篇短篇小说合编成小说集《跋涉》,在舒群等友人帮助下,自费由哈尔滨五画印刷社出版。

1934年 6月,萧红被迫从东北逃亡到上海,得到了鲁迅先生的赏识、支持和帮助。 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中篇小说《生死场》,成为国内外读者瞩目的著名女作家。

萧红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家,是鲁迅先生亲自培养的,历经现实斗争磨砺的左翼文艺运动中的优秀女作家,是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东北第一才女。正如骆宾基所言:“萧红的短促的十年文学创作生涯,是闪闪发光的十年,自然也是历尽生活颠沛的艰苦而持笔如矛、勤奋战斗的十年;矛头所向自然是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势力和旧的传统风习。”萧红一生最具反响和价值的作品是《生死场》和《呼兰河传》,两者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生死场》被称作是三十年代最早出现的抗日小说之一,它的出版,受到鲁迅先生的关怀和帮助,鲁迅亲自为它写序,称赞它表现“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已经力透纸背”,并很委婉地指出其不足:“叙事和写景,胜于人物的描写。”萧红在香港拖着病弱的身体创作的《呼兰河传》和《生死场》一样,表现了“生的坚强”和“死的挣扎”,而艺术上则注意了“人物的描写”的细腻刻画,表现了比《生死场》更加成熟、更趋完美的特色。

萧红英年早逝,但她的作品却有超越时空、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一、萧红个人回忆式文体的“巅峰之作”:《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是萧红在历经生活磨难和情感挫折,身体病弱、精神郁闷寂寞的心境下写出的一本带自传色彩的童年回忆录。其实从《生死场》到《呼兰河传》,我们都能从那大幅度展开的人生图景中,看到萧红自身生活的影子。萧红作品中的主人公往往是一个和她年龄、经历、性格、气质相仿的女性。她创作的源泉大多来自于个人的生活经历,来自于那些感同身受的刻骨铭心的记忆。茅盾在谈到她这种自传特点时说:“也许又有人觉得《呼兰河传》好像是自传,却又不完全像自传。但是我却觉得正因其不完全像自传,所以更好,更有意义。”研究者葛浩文认为《呼兰河传》是中国文坛上“一部非常独特的小说”,是萧红个人回忆式文体的“颠峰之作”。

《呼兰河传》以细腻的笔调、真挚的情感描绘了二十世纪初中国东北呼兰小镇的风俗画卷,是萧红 1940年底完成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小说共分七章,每章都可以独立成篇:第一章,呼兰河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第二章,呼兰河的精神生活;第三章,祖父、后园和我;第四章,我家荒凉;第五章,小团圆媳妇;第六章,有二伯;第七章,冯歪嘴子。

萧红在《呼兰河传》这部长篇小说里,不仅以朴实细腻的笔法,描绘了自己的欢乐而苦涩的童年生活,而且也真实生动地勾勒出故乡人民的生活场景。萧红在《呼兰河传》里鞭挞了农民愚昧保守、自得其乐的弱点,也歌颂了农民勇敢善良、追求幸福的品质。她毫不留情地描绘了我国农村长期受到封建主义思想桎梏而造成的种种弊病,如盲目反对革新和麻木的看客,虐待制裁违反传统习惯的人与事,轻视做人的权利,一味盲目地敬鬼神等。

这是一本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是一部散文化诗化的小说。这里有令人窒息的生活,也有让人留恋的幸福童年,是萧红经历了内心与外在的种种变故与波折之后,终于找到的一种最接近自己内心、充满真情、最能表达自己与故乡的血肉联系的笔调。在这种书写中,萧红重新确认了自己与故乡呼兰河的关系。心目中的故乡也从要逃离的陷阱变成灵魂的寄寓之地——尽管那里是那样的蒙昧,并非开遍鲜花、充满阳光的天堂,但也绝不是一派僵死、布满荆棘的地狱;那里是拥有爱与恨,善与恶,美与丑的混沌初开之地,那里是生产着绝望的希望之地。渐渐成熟清醒的萧红以一种复杂的眼光重新审视了故乡。在重新自我定位、回望故乡的过程中,故乡给萧红的心灵以更丰富的启示和更新的感悟;那里是与她血脉相通的根,是一切爱和痛的发源地。在这样的写作中,寂寞忧郁的萧红获得了心灵的慰藉。尤其是第三章对祖父的回忆描写,充满了对童年烂漫时光的回味: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教我念诗,给我烧小猪、烧鸭子吃。而我在祖父的庇护下无忧无虑,活泼任性。我只是玩,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和祖父开玩笑,我笑得最厉害,我在炕上打着滚笑。这是萧红心中最温暖最美好最心爱的一段记忆。

茅盾先生在《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中说:“也许有人会觉得《呼兰河传》不是一本小说。他们也许会这样说:没有贯串全书的线索,故事和人物都是零零碎碎,都是片段的,不是整个的有机体。……而且我们不也可以说:要点不在《呼兰河传》不像是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而在它于这‘不像’之外,还有些别的东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说更为‘诱人’些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这部具有独特的思想和艺术风格的长篇小说,是萧红作品中最成功的篇章,也是对她思想、创作的一个总结。

二、诗意而经典的儿童视角

《呼兰河传》是一篇回忆体的小说,是成年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是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回忆。作者的叙述出入于成年与童年的不同视角,都市与乡村的不同情境之间。小说的第三章,是全书最富于梦幻色彩和温暖记忆的一章,是儿童视角最经典、最诗意的一章。

童年的记忆引领着萧红回到那个充满阳光的自由的后花园,于是成年的“我”和儿时的“我”一起徜徉于其间。鲁迅曾说:萧红是个“孩子气不改”的太太,但也正是这“孩子气”才使萧红获得了完全的儿童的自由。

“我”第一次走出后花园,清楚地感受到外面不同的更大的世界。外面是一个充满新奇、比后花园更广大的世界,我见了一些世面,也淡淡地体会到了无定的未来。终于“祖父几乎抱不住我了”,因为我长大了,因为祖父和后花园将不再能成为我自由快乐的精神依托。

第三章的主调是洋溢着童趣的欢乐和纯真之美,但在小说的潜在层面却涌动着渗透着丝丝缕缕、起起伏伏的寂寞之情。刮风下雨的阴晴变化,秋的凋零,冬的寂寥,一个人玩的孤独以及祖母的去世等等,使“我”在体味儿童幸福时光的同时感到了些许不快活乃至寂寞苦涩的东西。这也是成年的“我”回顾童年时的感受:四季更迭、人间无常。我越是追念儿时的欢乐,越是显出现在的落寞。而且成年的我回忆童年的我时发现:其实“寂寞”的种子早已种下,寂寞与“我”是在劫难逃。

《呼兰河传》的整个基调就是凄楚、悲凉的。只不过在第三章里是潜伏着而已,这符合孩子少不更事的心理特点,而且孩子显然也是不能洞察悲凉的真正意蕴的。写到第四章,这种感觉由潜欲显地直抒出来:“我家是荒凉的。”“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这样的句子在四小节开头的反复出现,是意义深远的。“我家的荒凉”已成为呼兰的荒凉和整个社会的荒凉的象征。小说的结尾是这样的: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还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间的太阳是不是还照着那大向日葵,那黄昏时候的红霞是不是还会一会工夫会变出来一匹马来,一会工夫会变出来一匹狗来,那么变着。

这一些不能想象了。……

东邻西舍也都不知怎样了。

至于那磨房里的磨官,至今究竟如何,则完全不晓得了。

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幽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

从小说这简短而哀叹的尾声里,我们既看到儿童视角的稚拙和朴实,又可以深切地领悟到作家永远“难以忘却”的对故园的深情,作家为我们诉说的是人世间生生死死的“单调重复”以及难以言状的人生悲凉。

所以仅仅读第三章是不能完全理解这部小说的寂寞与荒凉基调的。第三章只是这座七层(七章)浑然一体建筑的一个层面,是一棵大树上的一个重要的枝干。

整部小说使用了第一人称的成人和童年的互相融合的叙事视角,儿童视角是小说显著的特征,给小说带来特殊的审美效果。作者从一个未谙世事单纯幼稚的女孩“我”所特有的视角来观看一切,常常举重若轻,大事小情言不及义。由此小女孩所作出的情感评价,就与作品的客观倾向之间形成了某种距离,达成了作品内部的丰富的张力。

三、精彩赏析

1.东二道街上有大泥坑一个,五六尺深。不下雨那泥浆好像粥一样,下了雨,这泥坑就变成河了,附近的人家,就要吃它的苦头,冲了人家里满满是泥,等坑水一落了去,天一晴了,被太阳一晒,出来很多蚊子飞到附近的人家去。同时那泥坑也就越晒越纯净,好像在提炼什么似的,好像要从那泥坑里边提炼出点什么来似的。若是一个月以上不下雨,那大泥坑的质度更纯了,水分完全被蒸发走了,那里边的泥,又粘又黑,比粥锅瀙糊,比浆糊还粘。好像炼胶的大锅似的,黑糊糊的,油亮亮的,哪怕苍蝇蚊子从那里一飞也要粘住的。

小燕子是很喜欢水的,有时误飞到这泥坑上来,用翅子点着水,看起来很危险,差一点没有被泥坑陷害了它,差一点没有被粘住,赶快地头也不回地飞跑了。

若是一匹马,那就不然了,非粘住不可。不仅仅是粘住,而且把它陷进去,马在那里边滚着,挣扎着,挣扎了一会,没有了力气那马就躺下了。一躺下那就很危险,很有致命的可能。但是这种时候不很多,很少有人牵着马或是拉着车子来冒这种险。

……

总共这泥坑子施给当地居民的福利有两条:

第一条是常常抬车抬马,淹鸡淹鸭,闹得非常热闹,可使居民说长道短,得以消遣。

第二条就是这猪肉的问题了,若没有这泥坑子,可怎么吃瘟猪肉呢?吃是可以吃的,但是可怎么说法呢?真正说是吃的瘟猪肉,岂不太不讲卫生了吗?有这泥坑子可就好办,可以使瘟猪变成淹猪,居民们买起肉来,第一经济,第二也不算什么不卫生。

这是《呼兰河传》小说开头第一章第一节关于“大泥坑”的描写。小说开篇就用素描的手法,描绘出东北呼兰小城那种富有地方色彩的风俗画卷。通过这些描写使读者了解了呼兰城卑琐平凡愚昧混沌的实际生活。萧红把呼兰城东的东二道街的景象描画得如此细致入微,是因为她的家就坐落在东二道街南端上,一切市容街貌都记忆犹新。而“大泥坑”则包含了丰富的象征意蕴,它是呼兰城生动具象的写照,是混沌沉滞、吞没一切生灵、阻碍社会进步的大陷阱。萧红所言“创作永远对着人类的愚昧”在这里有很深沉而悲哀的表现。关于“大泥坑”的描写有近五千字,无一处说到“愚昧”,但在具体事实的背后作者却直指国民性的愚昧。

2.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堂堂的,好像是天着了火。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红堂堂的了,一会金洞洞的了,一会半紫半黄的,一会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大黄梨、紫茄子,这些颜色天空上边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的,见也未曾见过的,诸多种的颜色。

五秒钟之内,天空里有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那马是跪着的,像是在等着有人骑到它的背上,它才站起来。再过一秒钟,没有什么变化。再过两三秒钟,那匹马加大了,马腿也伸开了,马脖子也长了,但是一条马尾巴却不见了。

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的时候,那马就变靡了。

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这条狗十分凶猛,它在前边跑着,它的后面似乎还跟了好几条小狗仔。跑着跑着,小狗就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又找到了一个大狮子,和娘娘庙门前的大石头狮子一模一样的,也是那么大,也是那样的蹲着,很威武的,很镇静地蹲着,它表示着蔑视一切的样子,似乎眼睛连什么也不睬,看着看着地,一不谨慎,同时又看到了别一个什么。这时候,可就麻烦了,人的眼睛不能同时又看东,又看西。这样子会活活把那个大狮子糟蹋了。一转眼,一低头,那天空的东西就变了。若是再找,怕是看瞎了眼睛也找不到了。

大狮子既然找不到,另外的那什么,比方就是一个猴子吧,猴子虽不如大狮子,可同时也没有了。

一时恍恍惚惚的,满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是什么也不像,什么也没有了。

这是《呼兰河传》第一章第八节脍炙人口的“火烧云”的精彩描写。这一段“火烧云”的描写,历来被当做诗情画意的写景佳作,一直被我国各地小学《语文》课本选用,以激发孩子们细心观察周围事物以及热爱自然的情感。这段描写文词的优美和生动,描写的真切和细腻,散文化的状物抒情,显示了萧红极强的艺术功底。“火烧云”即晚霞。夕阳西下时的晚霞绚丽多彩的颜色和美妙奇异的形状变化,在善于幻想、充满好奇的孩子眼中,是一个无比神奇的梦幻世界。萧红以儿童的视角、口吻和心态,写出了“火烧云”的五彩斑斓,变幻无穷,写出了欣赏火烧云时的欣喜心情,表现了对大自然无比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真诚向往。这一段“火烧云”的描写与前面第一节“大泥坑”的描写形成鲜明对照。两种不同意味的描写体现了作者独特的用心:以“童话的善美”反衬社会现实的黑暗、中国乡镇的落后。整篇小说就像一幅既诗情画意、多姿多彩,又难掩忧郁荒凉底蕴的中国画,更像一首既优美欢快又悲凉凄婉的牧笛。

3.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的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什么黑暗的地方飞出来。是凡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连大树都会发响的,叫一叫就是站在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他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的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

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这是《呼兰河传》小说的第三章,是全书最富于梦幻色彩和温暖记忆的一章,是儿童视角最经典和诗意的一章。这里完全使用了儿童的视角和口吻来述说与描画,表现了儿童眼中广大、美善、充满活力的自然世界,一颗纯真无邪、美好虔诚的童心跃然纸上。

在这充满诗情的自然景物的描画里,很好地体现了儿童简短朴素的语言特点,率真而质朴,充盈的是儿童的全然自由的天性、无拘无束烂漫的性情;也是萧红一生不变的气质的自然流露和内心对自由永远的向往与追寻。

没有对生活的真切感受,没有对家乡的铭心思念,没有艺术创造和天生的灵性,作者是写不出这些生动诱人的风景画卷的。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后花园的描写都是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它即使读者领略了萧红细微观察生活的能力以及对永远不能追还的梦幻世界的眷恋,也使读者意识到这第三章是为后面几章留下了伏笔。特别是当读到第五章时,你会对人类社会对还是个孩子的小团圆媳妇自由健康天性的变态折磨和虐待而触目惊心,对照此章“黄瓜”和“玉米”的自由生长以及“蝴蝶”和鸟儿的随意飞翔,真是人不如草木和飞禽,小团圆媳妇的悲剧命运更显沉重。孩子的美善世界更加反衬出背负着几千年封建宗法制度和传统习惯而生活的呼兰河人的精神的愚昧、麻木、残忍和自私。这正是萧红一贯的创作目的——“对着人类的愚昧”。所以不能把第三章与其他章节割裂开来,要联系起来读,才能全面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寂寞情感。

附:相关评论

1.

萧红写“生”与“死”,写生命的被漠视,同时写生命的顽强。萧红是寂寞的,却也正是这寂寞的心,最能由人类生活也由大自然中领略生命感呢!一片天真地表达对于生命、对于生存的欣悦——其中也寓有作者本人对于“生”的无限眷恋的,正是那个善写“人生荒凉感”的萧红。而由两面的结合中,才更见出萧红的深刻……赵园:《论萧红小说兼及中国现代小说的散文特征》,载《论小说十家》,浙江文艺出版社 1987年版。

2.《

呼兰河传》中的儿童视角,不仅反映了萧红创作中一种或许无意识的技巧,更体现了一种支配性的创作精神。

张宇凌:《论萧红〈呼兰河传〉中的儿童视角》,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7年 1 期。

同类推荐
  • 欧也妮·葛朗台

    欧也妮·葛朗台

    《欧也妮·葛朗台》生动再现了十九世纪法国的外省生活,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特别是刻画了一个狡诈吝啬的暴发户形象葛朗台老头,揭露了当时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
  • 商间情谋

    商间情谋

    十年前一场血战,让南宫慕雪的黑色势力家族土崩瓦解,令她一位千金小姐变成了一无所有的穷家女,最让她痛心的是,唯一的父亲走了,连自己的爱人——聂仲天也将自己视为仇人,人生的转机就出现在他们那场绝命的重逢中!
  •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

    青年律师韩丁在南方小城办案时,偶然遇到清丽脱俗、明艳绝伦的罗晶晶,并暗恋于心。一系列的突发事件,使出身富贾之家的罗晶晶在遭受丧父、破产的打击后,孤身流落到京城。韩丁又一次巧遇罗晶晶,很快坠入爱河。不久罗晶晶的初恋情人龙小羽出现了,在罗晶晶与他见面时被警察以杀人嫌疑犯带走,罗晶晶忘不了那段曾经让她刻骨铭心的爱情,便请求韩丁为龙小羽辩护。为了维系两人的感情,韩丁违心地卷入了罗晶晶初恋情人龙小羽杀人案的调查之中,在扑朔迷离的案件中……
  • 杏林劫

    杏林劫

    古城市西郊的一个叫“杏林山庄”的别墅内,古城新天地房地产有限公司老总周永海被人杀死。市公安局刑侦总队重案队队长丁一川带领手下人马火速赶赴现场…… 警方经过缜密、细致的摸排、调查,层层深入。在侦破震惊古城市的“杏林山庄命案”的过程中,引出了权力与金钱,婚姻与背叛,美女与诱惑等一幕幕丑剧。
  • 异海

    异海

    一场没有硝烟的别样战争,在一片有别于三维空间的异海展开。知晓全部秘密的美国人、以卧底身份参与其中的中国人、后来居上的苏联人、先下手为强的德国人,他们都明白:谁控制了异海的陆地,谁就能重建一个世界秩序。谁拥有神秘的怀表,谁就能在不同空间任意穿越,经历不同人生,体验不同时空。如果有一天,地球不复存在,究竟谁能在异海争得生存空间?如果有诺亚方舟,到底哪些国家能够获得珍贵的船票?
热门推荐
  • 中国应该对美国说“不”

    中国应该对美国说“不”

    近20年来,中美双方实力的变化是经济全球化时代全球经济结构变化的结果。在全球一体化时代,资本超越国界,把全球作为一体,对资源加以重新整合配置以求得资源的最有效利用和利润最大化,改变了以往以国家为主体的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和全球经济结构。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大明妖人

    大明妖人

    明朝底层小人物的奋斗史,一个无赖少年的成长经历。
  • 张艺兴之不悔梦归处

    张艺兴之不悔梦归处

    有的时候,在梦中,我常常想,想回到过去。这梦中人,是否也能听见,那久违的呼唤。其实,回头才发现,走过的路,那是青春。试图逆转,再次重温,回不来的情与恋。倘若世间并没有爱情,没有悲欢离合,是不是就不会有断肠之人,铭心之事。都说,忘记了。然而,青春过得太匆匆,还没来得及去感悟,一点点走过的,消散的,是每个人渴望的。一些事情没法儿圆,一些人死死扣住自己的心。青春这东西,最后是不是只能去笑,去哭了?后悔么?刻骨么?释然了么?不悔梦归处
  • 写网文的那些年

    写网文的那些年

    电脑的荧光反射在镜片上,双手除了摸键盘,连女孩子的手都没有摸过,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就这么不知不觉的过了几年,最初的兴趣变成了必做的工作,要说一个比程序猿还悲剧的工作,我想应该是写手吧。【本书第一人称,或许有人不喜欢,不过本书从开头到结尾,只有一个静静有名字,其他皆无名,有时候网文写多了,也难免矫情】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太初元气接要保生之论

    太初元气接要保生之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极道圣仙

    极道圣仙

    帝门弃子木易,识海中被刻下逆天功法。飘离尘世之际,偶获恩师点拨,自此踏入那茫茫的修行界之中。杀强敌,夺传承,炼不灭仙体,创不世威名,一代仙皇就此崛起!
  • 网游之朝露夕阳

    网游之朝露夕阳

    千年后天纵之才张小夕进入盘古世界这款网游,面对江湖中的风起云涌,张小夕除了自己的智慧和坚韧还需要些什么?面对心爱之人一一的离去,张小夕除了心伤愤怒还能做些什么?全息模拟带来的到底只是个游戏还是一个世界全新的开始?……请关注本书,关注金蟾。
  • 创世者录

    创世者录

    是离开,还是重生。,是新生,还是死亡两个大陆故事,同一群人,是阴谋,还是无意探寻生命意义,打破传统爽文,塑造人格为主,科幻和科技的交错。笑傲群世四方之雄,屠尽罪恶之士,重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