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80100000010

第10章 展江:行走边缘

人生也遵循着弗里德里希·哈耶克提出的自发生成秩序或者说是自发扩展秩序,人们难以预测和规划自己的未来。

无论是在舟山群岛上当搬石头建造房屋的海军士兵,或者是在扬州师范大学图书馆中当辛苦准备自考的图书管理员,还是在《扬州日报》文艺副刊组当编辑,展江都难以预见,2005年3月的一天,自己会待在北京市西三环北路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里,坐在南教学楼五层西侧的一间简陋办公室中,重新阅读并且准备重新翻译新闻学名著《报刊的四种理论》。

这间办公室因为堆积了太多东西而显得狭小和拥挤:两个书柜、一张大办公桌、一台电脑和一张单人床,床上有全套被褥,显然主人常在此休息。屋里的两个书柜并没有改变主人将书随手放置的习惯,书在这个不大的空间内随处可见。主人和这个房间很相称,风格简单而随便。暗色调的夹克衫和运动鞋装饰着这位瘦削身材、前额略秃的中年男子。展江面貌冷峻、形容憔悴,说话时总压抑不住调侃身边事物的欲望,似乎不太习惯于用严肃的语调来交谈和发表见解。

“怯懦保守、浅薄无知、自鸣得意”,一位学者所处的学科被别人这样嘲讽并不令人愉悦。但展江毫不在意,也许这也是他想说的话。身处一个被人这般讥笑的学术圈子,展江的身份有些尴尬。他那有限的知名度并不是依靠学术论文获得的。人们通过他翻译和主持翻译的西方新闻理论与新闻作品来知晓他的存在:梁启超试图将报纸和新闻媒介变成启蒙民众的利器,而对展江而言,翻译是他妄想“启蒙启蒙者”——如果新闻媒体还能扮演启蒙者的角色的话——的努力,尽管个人的能力和精力有限;人们也通过展江在互联网或传统媒体上发表的言论去了解他:左拉和德雷福斯传统现在已经淡化,新闻界的扒粪运动也被证明是不能长久之举,而他则不惜妄自菲薄地偶尔露出峥嵘,在网上写公开信,或邀请学者和媒体参加他所发起和主持的舆论监督研讨会。

他的身份是新闻学者、翻译者和不能忘记公众的知识分子。当然,也许现在就判断他的价值还为时过早。毋庸置疑,他从来就不是大人物,可能也没有表现出成为大人物所必备的睿智与才华。但在他所处的学术圈子里,他毫无疑问是个坚持不懈的行动者,这从他主持翻译《美国新闻史》、《新闻报道与写作》、《新闻与正义》、《新闻与揭丑》、《一个自由而负责任的新闻界》等众多海外经典新闻学著作,以及从2001年起每年操办新闻舆论监督研讨会中可以看出。

而学术圈内的大多数人都忙于以传统的新闻观为理论基础,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他们认为这是原创性的工作,可以据此确立学术地位。但按照展江的说法,新闻是一个从西方传递到中国的学科和事业,而我们对西方新闻业尤其是美国新闻业的发展状况不甚了解。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翻译介绍国外的新闻学著作,自然拥有它的意义和价值。

前途

圣人孔子曾经用“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来表述自己50岁之前的人生各个阶段。这种划分人生的标准,曾经成为大多数中国人划分自己人生的重要依据。但对于展江和他身在其中的一代人而言,志于学、而立、不惑、知天命在相对应的人生时段都成为奢侈。

展江调侃自己已经度过的48年倡说,这48年并没有任何不顺利和可以被称为不幸的地方,而只能被称作不正常。相对许多人而言,他既没有受到政治运动的直接波及、遭受人身和精神上的伤害,也没有受到过贫困的威胁。作为一名个体,他的家庭能够给他提供尽可能多的资助:在江苏扬州,展江的父亲是一位服务于市委市政府的老公务员。家庭没有带给他任何坏运气。

对于一个生于1957年的人来说,经历的不正常首先在于求学时期碰上新中国成立后规模最大的一次社会运动。在志于学和求学年龄,社会并没有为他们提供去实现志于学和求学的环境。

那个时候,大学难以为他们敞开大门,而当时的职业选择范围相当有限,对于一位自己和长辈都寂寂无名的年轻人来说,似乎只有三项受人尊敬的职业可供挑选:进厂做工人、下乡当农民、参军成为士兵。1976年初,19岁的展江是当地一家工厂的钳工学徒。但为了家庭考虑,他必须选择在1976年底成为一名士兵。展江的哥哥已经下乡,为了让妹妹继续留在城市,他不得不加入东海舰队舟山基地的一支海军部队。当然,他更向往读大学。不过,时代和他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在他参加军队的次年,国家开始恢复高考,社会秩序也开始恢复正常。

从军

这支海军大部分时间呆在舟山,一座人口仅为7000~8000人的小岛上。偶尔出海,用口径为57毫米的炮打靶子。舟山离台湾很近,士兵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性,生活艰苦。在这支部队中,听收音机是不被允许的,有烟瘾的士兵几个月才能辗转获得一包香烟,而大多时候,他们能用纸张卷着烟丝抽,就已经很不错了。

对于志不在此的年轻人而言,伴随着九年军队生活的是不断的希望和不断的失望。很显然,这个年轻人并不希望长久呆在军队中。他真正感兴趣的是高考。他不想在军队中待过当时参加地方高考的年龄线:25岁。他数次提出复员回家的要求,都被拒绝了。不过他的要求也让他的处境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改善,从会计变为一位副连级的政治部宣传干事。

在这一系列变动中,唯一不变的是他总莫名其妙地随身携带一本《基础英语教材》,自学英语,连他自己也不明白为何如此。虽然他渴望参加高考,但已经进行过的两届高考都没有把英语纳入考核范围。不过,这可能是他当时所能做的表示自己不会妥协的唯一事情。

作为宣传干事,展江似乎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给自己订阅了新华社影印的外文资料,挑出自己感兴趣的文章翻译成中文,给《解放军报》投稿,并且大受欢迎。为此,他连续两年获得东海舰队新闻报道个人二等奖。当然,这也是他发现的英语的唯一用途。

在这座海岛上,士兵们必须为自己建造房屋,这个过程包括用最原始的手段搬运岩石。展江在背石头的时候腰被压伤,住进医院,同时也带给他一次离开部队的机会。他在医院中得知军队有一批复员名额,急忙找到上级,表示不愿意因为伤病给军队造成负担,要求复员。这次他成功了。

宣布复原之后,他去了一次《解放军报》。老编辑见到展江异常欣喜,说了一些对他的才华的溢美之词。毕竟,当时军队中能给《解放军报》供稿的只有两人,一个供职于某司令部,另一个是展江,供职于基层部队。当展江嗫嚅着说“我已经复员了”后,顿时冷场。

求学

1985年,28岁的展江离开军队。携带着九年军旅生涯留给他的三级伤残证明,展江开始了一连串的求学。他拒绝了父亲的朋友把他安排到市政府外事部门的好意,决定到扬州师范学院的图书馆做图书管理员。在图书馆的一年半里,除了搬书搬杂志,他考完了12门课程考试,通过自学考试拿到了英语本科文凭。随后,他通过招聘考试成为《扬州日报》的一名编辑。

在《扬州日报》副刊组呆了六年,展江没有参加过市委市政府的会议,这对当时的党报记者来说有点滑稽。可是当《扬州日报》副刊组要扩大为副刊部时,这个自称不求上进的家伙竟然当上了部门副主任。这份工作开始让他熟悉新闻业务,尤其是编辑业务。每个周末,八个版他必须过目,部门主任是一位专业作家,不过问编辑事务。不久,他觉得这份工作太累,没有时间复习考研,就借机调到报社的广告部门。

当他决定要考研的时候,已经30岁了。而当他1991年最终考上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研究生时,已经34岁,儿子都已经上小学了。三人间的宿舍里最小的一位同学比他小12岁。在学校里,他每天和大家一样吃食堂。假期回到扬州时,往日同事问他在北京的生活条件,得到回答后,对方一撇嘴:“让我去我也不去。”要知道,他在《扬州日报》工作的时候,部门成员出入都已经有车接送。

展江在中国人民大学一待就是五年,不但读了硕士,还读了博士。这让家里人想不明白,因为在20世纪90年代初,一个讨论“卖茶叶蛋胜过造原子弹”的年代,许多人通常说:读硕士是误入歧途,读博士则是无可救药。至于读博士,他说这是阴差阳错,因为同宿舍那个比他小12岁的同学拉着他去陪考。他在读博士时期的导师是中国第一位新闻学博士童兵教授。

1996年博士毕业之后,展江拥有一个留在中国人民大学执教的机会,可是学校只能提供一间筒子楼房间,没有私人的厨房和卫生间,这对准备将全家搬到北京的展江来说实在有些难堪。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则提供了比较宽裕的条件,至少有20多平方米的两间房。展江骑着自行车从中国人民大学西门出来,顺着马路到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联系任教事宜。结果,他在那里一待就是九年,这同他当兵的时间一样长。只不过,此时自愿而彼时无奈。

这位自称赶上时代末班车的学者在学院里拾阶而上,1998年成为副教授——也是在这一年,展江开始大规模组织翻译国外新闻学理论与业务经典著作。而2001年是他学院生涯的一个高峰。在这一年他拥有了教授头衔,也是在这一年,他被选举成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传播学系的系主任。

翻译

翻译是一项苦差事,至少在目前的中国是如此。对于那些生活在学院中的知识分子而言,翻译出来的著作不能作为评选教授和副教授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而言,翻译也不能为一个教授或者副教授博取学术上的声誉;而从经济利益的角度来看,翻译的书不能抽取版税,只可以领取固定稿费。展江清晰地记得,当他把自己翻译的第一部译著《新闻与正义——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集》送给自己的老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一位老院长时,老前辈苦口婆心劝诫:“这书很好,可是我劝你不要去翻译。翻译的书再好,也是人家的。去写书,那才是你自己的成果。”

要想做好这项不讨好、不讨巧的工作却能生生累死人。1999年1月,著名翻译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的老所长、美国问题专家董乐山先生逝世。有人说,董先生正是由于翻译过于劳心劳力而逝世的。这位翻译或主持翻译过《美国新闻史》(第一版)、《西行漫记》、《光荣与梦想》、《苏格拉底的审判》、《第三帝国的兴亡》、《一九八四》、《西方人文主义传统》等著作的老一辈翻译家,为包括林贤治在内的众多学者所推崇,在美国研究领域也为后辈如薛涌等仰慕。但是被新闻界忽略的是,董老先生所翻译或主持翻译的很多书都是新闻领域的著作或新闻记者的著作,比如从前文所列举的《美国新闻史》(第一版)到《第三帝国的兴亡》。展江将董乐山视为楷模。他坦然承认,自己所主持翻译的几个版本的《美国新闻史》,都承蒙董乐山先生打下的基础。

在展江翻译历程中一个极端的例子是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教材《新闻报道与写作》的翻译。这本译著的出版花费了两年多时间,华夏出版社的编辑换了五位,而翻译的原著也从第八版改变为第九版,这项变动让翻译者更改了20多万字。

这项被好友强加的任务,其过程是一项苦役,结果却似乎很完美。尽管在翻译过程中有海外朋友劝告展江:“翻译这本书,一点都不适合中国国情。”但这本书被一些新闻媒体作为培训记者的教材,在理论界和实践者中受到好评。

展江所做的翻译,就像他的人生,从来没有一个刻意的目的,却有意无意朝着一个方向发展。

他声称自己在新闻学术界处于边缘地位,却由于自己的译著而被新闻操作者熟知。他声称自己所做的事情就像自己的人生经历一样,很少带着先验的目的,而只被时代裹挟前行,就像他所喜欢的哈耶克终其一生所阐释的社会发展规律:自发生成秩序,无人能够规划,无人能够预料。旁观者仔细审视,却能发现个体在时代中的坚持:在军队中坚持学英语;复员后坚持去图书馆工作以方便自考;在报纸里不随波逐流而仍志于学;先学外语后学新闻;甚至当年编译外军军事动态和今日翻译新闻理论著作,之间联系也并非无迹可寻。在一场自发生成的人生经历中,个体同样努力打造着因果链条。

同类推荐
  • 教师教学质量提升手册

    教师教学质量提升手册

    为了指导教师的身心健康和职业发展,我们特地编辑了这套“教师职业发展与健康指导”图书,分为《教师爱岗敬业教育手册》、《教师职业道德与素质手册》、《教师教学质量提升手册》、《教师快乐工作手册》、《教师工作减压手册》、《教师文化娱乐手册》、《教师饮食保健手册》、《教师身体健康手册》、《教师医疗预防手册》、《教师心理健康手册》10册。本图书除了对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给予一定指导外,同时还对教师的身心健康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研究,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践性和实用性,非常适合大中小学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在校专业大学生和有关人员阅读,也是各级图书馆陈列收藏的最佳版本。
  • 季羡林谈写作(典藏本)

    季羡林谈写作(典藏本)

    季羡林不仅是学术大师,在写作方面也堪称大师。他的一生笔耕不辍,无论是学术著作,还是散文、小品文、游记等,都蕴含了季羡林先生深厚的写作功力。本书收入了季羡林先生谈写作方面的文章,相信对广大读者提高写作能力有所帮助。
  • 新闻历史足迹:项孔言新闻作品选

    新闻历史足迹:项孔言新闻作品选

    新闻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毋庸讳言,项孔言先生的新闻作品,尤其是其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的新闻作品,政治色彩是十分强烈的,是那个时代中剧烈动荡的政治在他新闻作品中的折射,反映了那个时代中社会变迁的某些方面。如果日后有学者要研究那个时代的新闻事业,如果日后有学者要研究那个时代的社会变迁,如果日后有学者要研究那个时代中普通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项孔言先生的新闻作品是值得一看的。
  • 抓住学生的心理

    抓住学生的心理

    教师成长是教育事业一个永恒的话题。从普通教师成长为一位名师,路有多远?有没有捷径?该遵循怎样的规律行进?
  • 好学生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好学生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最好的自己”?怎样“成为一名真正的初中生”?什么是“初二现象”?“面对压力,家长该走出哪些误区”? …… 张凤兰与其教育团队将通过八中初中部十余年的教育探索为您自己作答。本书不仅体现了北京八中初中部的办学特色,更体现了现今初等教育的发展。本书可以视作学生初中三年学习与生活的指南性读物,对于广大校长、教师、学生以及学生家长都有很好的指导与借鉴价值。
热门推荐
  • 腹黑情侣对对碰

    腹黑情侣对对碰

    一天,突然收到爹地妈咪的信,要去“圣莉亚”学院上学。难道是有什么阴谋?去就去呗,还惹上一大堆烦人的事,还能好好上学了?“你,必需是我的!”纳尼!我,我,我还没答应跟你回家呢!
  • 仙皇界

    仙皇界

    天地浩瀚,诸神争霸,一位凡界少年误入天界,一步步迈向王者之路。
  • 零相思之怡殇

    零相思之怡殇

    这是一出悲剧。风雪孕春水叶纹通往年冬尾百花醒出彩迎夏蝉江引三曲会秋实解地馋再破花痴梦现实惊少年凭空生烦事多祸亲与咱投状自省悟佳人伴身边为何心痴爱错付别凤鸾龙螭缘分浅独行鬼门关
  • 兵谋

    兵谋

    官不作为,结党营私,相互争斗,穷奢极恶;皇室混乱,皇帝平庸。百姓困苦,天之将变。看如何乱天下,如何重振天下。
  • 邪魅总裁的专宠

    邪魅总裁的专宠

    他,是A市赫赫有名的苏家三少,她,是E大校花,却在继母家备受煎熬,他与她的第一次相见,她把他当流氓还扇了他一巴掌,第二次相遇,他居然成了她最顶级的上司........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霸道总裁强索爱

    霸道总裁强索爱

    一纸契约,安年落成为了谈靳墨的地下情人。人前男人衣冠楚楚,人后,男人霸道成性。传言男人嗜血凶残,但是,在面对着安年落的时候,男人总是宠溺深沉。“谈靳墨,你这个样子真的好吗?你大总裁的形象哪里去了?”某天,女人看着抱着自己的男人,嘴角猛抽道。“宝贝,在面对你的时候,我不是总裁,而是老公。”男人笑的肆意张扬,再度将女人剥皮拆骨。安年落仰天长啸,自己千不该万不该,真的不能够招惹这批狼啊。
  • 毒行天下:溺宠惑世妖妃

    毒行天下:溺宠惑世妖妃

    本文是穿越女主攻略各路美男,最后寻得真爱的故事。她习武,习毒,样貌妖艳,气质卓绝,最爱一身红衣,性格古怪潇洒,人称‘红衣’!他遇害失忆,阴差阳错的成了她的哥哥。他孤高,清冷,却只有对她温柔,他小心翼翼,却还是没能逃脱开。愿与子携手,生生世世不换!—————————————小片段————————————————【盛水国篇】“如果你愿意,我愿意把这半壁江山拱手相让,只求你在我身边。”叶之磕了嗑瓜子,凤眼轻佻,“这样啊,可是我一点都不稀罕这江山呢。”“那你要什么?”叶之沉思片刻……“我要男人!”……【边境篇】“小叶子,你看我美不美啊。”林依挑了挑桃花眼。“美呀!”叶之毫不犹豫地回答。“那你愿不愿意和我一起浪迹江湖呢。”叶之一愣,“不愿意!”林依气急,“为什么?!”“因为你比我漂亮啊。”……【女族篇】“女儿啊,我们这里有好多好多的男人,你纳几个小妾吧。”叶之高兴地点了点头,“好呀!”旁边的男人一脸怒气的把叶之扯了过去,“你敢!”……
  • 扔牌王

    扔牌王

    300年的封印解除,他重回人世,带着陪伴了他几百年的扑克牌回到了现实,别人玩扑克牌,而他是扔扑克牌,扔的比玩的更华丽。
  • 倚君忆

    倚君忆

    他们养老开始得太早,以致那些曾经风云之中的往事仿佛被落梅掩尽砌下。风带云过,月色晦明,在这湖心亭中,他揽着她,而那些故事,已是前尘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