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58000000003

第3章 语言和宗教

(一)人种

印度素有“人种博物馆”之称。最近一百多年来,科学家们从各个角度对印度的人种进行了研究,仍未达成一致看法。为多数人接受的看法是,印度有5个主要人种。

1.尼格利陀人

他们被认为是印度半岛上最早的居民,是今天印度安达曼人、卡达尔人和巴拉因人的祖先。

2.原始澳大利亚人

因他们与澳大利亚土著民非常相像而得名。他们来到印度半岛的时间仅次于尼格利陀人。今天中印度的多数土著民是其后裔,如比尔人、蒙达人、霍人等。

3.达罗毗荼人

他们很早就分几批进入印度,创造了印度河文明。今天南印度的泰米尔人、泰卢固人、马拉雅兰人都是其后代。

4.蒙古人

他们经西藏、云南和缅甸进入印度,主要分布于印度北方和东北部边陲地区。

5.印欧人

又称印度雅利安人。他们约于公元前2000年甚至更早从西北方进入印度,后来分布于全印度,成为印度人口最多的人种。

(二)民族

印度的民族非常多,而且人们对民族划分没有一致意见。一般认为,印度大大小小的民族有数百个之多,而大的民族则有几十个。

1.印度斯坦人

约占全国人口的28.2%以上。主要分布于北方邦、中央邦、乌塔兰查尔邦、哈里亚纳邦和拉贾斯坦邦。大部分操印地语,少数讲乌尔都语;多数人信仰印度教,部分人信仰伊斯兰教,还有少数人信仰佛教、耆那教和基督教等。

2.旁遮普人

约占全国人口的10.9%。主要分布于旁遮普邦,操旁遮普语或印地语,主要信仰锡克教,部分信仰印度教。

3.孟加拉人

约占全国人口的8.8%。主要分布于西孟加拉邦及其附近。基本都操孟加拉语,主要信仰印度教。

4.泰卢固人

约占全国人口的8.5%。主要分布于安得拉邦及其附近的卡纳塔克和泰米尔纳德邦,操泰卢固语,多数为印度教徒,少数为穆斯林。

5.马拉提人

约占全国人口的8%。主要分布于马哈拉施特拉邦。操马拉提语,多数信仰印度教,少数信仰佛教、基督教。

6.古吉拉特人

约占全国人口的5.2%。主要分布于古吉拉特邦及附近的马哈拉施特拉邦。操古吉拉特语,多数人信仰印度教,少数人信仰伊斯兰教、耆那教等。

7.奥里萨人

约占全国人口的5.1%。主要分布于奥里萨邦,操奥利亚语,大多数人信仰印度教。

8.拉贾斯坦人

约占全国人口的2.2%。主要分布于拉贾斯坦邦及其周边。操拉贾斯坦语,多数信仰印度教,少数信仰伊斯兰教或耆那教。

9.阿萨姆人

约占总人口的1.7%。主要生活在阿萨姆邦,操阿萨姆语,主要信仰印度教。

(三)少数民族

印度的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很大,约占全国人口的7.2%。而且他们分布很广,几乎遍布印度各个地区。但总体上说,他们主要分布于山区、丛林、海岛、高原和沙漠等自然条件比较差、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地区。他们的主要谋生方式有下列几种:

1.采集、渔猎型

如南印度泰米尔纳德邦、喀拉拉邦、马哈拉施特拉邦和安得拉邦的一些山民部落,北方邦的拉吉人,比哈尔邦的霍尔人、克里亚人,中央邦的克马尔人、贡德人,安达曼群岛的昂吉人、杰拉瓦人,等等。他们至今仍主要靠采集野生植物的果实、根茎,以及打猎和捕鱼为主要谋生手段。但近年来,他们与商人们有了较多联系,开始用山货换取粮食和衣物,生活发生了变化。

2.游牧型

印度有少数游牧部落,如南印度的多达人,北方邦的婆亚人,喜马偕尔邦的吉贾尔人等。他们基本上以放牧牛羊为主,有时也采集野菜和野果,夏季多在高山地带放牧,冬季回到山下居住。其中也有一些民族的谋生方式发生了变化,既放牧也务农,有的甚至也经营一点商业。

3.农业种植型

印度的少数民族大多数从事农业生产。有些少数民族已经采用比较先进的生产工具从事农业生产,能够进行灌溉。如比哈尔邦的桑塔尔人、奥朗沃人、霍人,北方邦的塔鲁人、高拉瓦人,中央邦和拉贾斯坦邦的比尔人等。但由于他们的土地比较贫瘠,交通不便,产量一般较低,生活虽然相对安定,但仍然贫穷。现在,政府在帮助他们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

4.刀耕火种型

在印度东北地区的阿萨姆、特里普拉和曼尼普尔等邦,有一些少数民族仍然从事这种方式,在西孟加拉邦、北方邦、比哈尔邦和奥里萨邦也有几个这样的民族。目前,印度政府为改善他们的生活和保护生态平衡,正在帮助他们改变这种生产方式。

5.劳工型

由于有些少数民族丧失了土地,不得不长年打工,靠出卖劳动力为生。他们主要是当农村的短工,或者到农场、种植园当农业工人,到森林里当伐木工人,也有许多人到城镇或矿山去打工。这种情况在西孟加拉邦、布哈尔、奥里萨、中央邦和安得拉邦的一些少数民族中大量存在。例如,比哈尔邦塔塔财团的开采铁矿的工人中多数是桑塔尔人和霍人,比哈尔的云母矿有上百万工人来自少数民族,中央邦的锰矿工人中有一半来自少数民族。

6.民间艺人型

印度有些少数民族靠卖艺为生。他们主要是从事唱歌、跳舞、弹奏乐器、表演魔术和杂耍等营生,生活很不安定。如安得拉邦的帕尔丹人和奥贾人,主要靠卖唱为生,多马拉人和比努卢人靠表演杂技为生,帕卢库姆古拉人、帕丁提拉人靠变魔术为生;拉贾斯坦的卡尔拜里亚人耍蛇,北方邦的纳特人、萨培拉人等以弹唱、跳舞谋生。不过这类人数量很有限。

(四)语言

由于历史上不同人种和民族不断进入印度次大陆,印度的语言也呈现出异常复杂的局面。有资料表明,印度有1652种语言及方言,其中使用人数超过百万的就有33种之多。

印度共和国成立以后,基本上是按语言来划分行政区(邦),因此,各个邦的居民基本上讲的是各自的语言。如北方邦、中央邦和哈里亚纳邦的居民讲印地语、拉贾斯坦邦讲拉贾斯坦语、比哈尔邦讲比哈尔语、西孟加拉邦讲孟加拉语、马哈拉施特拉邦讲马拉提语、奥里萨邦讲奥利雅语、安得拉邦讲泰卢固语、泰米尔纳德邦讲泰米尔语、喀拉拉邦讲马拉雅兰语、卡纳塔克邦讲坎纳达语等等。只有少数情况例外。

印度宪法规定,印地语和英语同为官方语言,而印地语实际上具有国语的地位,能使用这种语言的人口在全国人口中占半数左右(其中包括与印地语接近的乌尔都语、拉贾斯坦语、古吉拉特语等)。另有13种地方语言可在地方政府、法院、教育机构和文学创作中使用,实际上是邦一级的官方用语。因此,在印度的钞票上印有15种文字,成为世界货币的一大奇观。

印度的语言主要从属于五个语系。

1.印欧语系

印度有约四分之三的人口使用印欧语系印度语族的语言。属于该语系的古代语言主要有梵语、巴利语和俗语,现代语言主要有印地语、乌尔都语、旁遮普语、克什米尔语、古吉拉特语、阿萨姆语、孟加拉语、马拉提语、信德语、比哈尔语、拉贾斯坦语、奥里雅语等。使用者主要是北方人。

2.达罗毗荼语系

该语系语言的使用者主要是南印度四个邦的人,即泰米尔纳德邦使用的泰米尔语、喀拉拉邦使用的马拉雅兰语、卡纳塔克邦使用的坎纳达语和安得拉邦使用的泰卢固语。使用这四种语言的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一。

3.澳亚语系

该语系的语言主要有桑塔尔语、蒙达语、霍语和卡利亚语。使用者为印度少数民族桑塔尔人、蒙达人、霍人、贡德人、比尔人等。

4.汉藏语系

印度有不到1%的人口使用汉藏语系的语言。他们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区和东北部的几个少数民族邦,如米佐拉姆邦、那加兰邦和曼尼普尔邦等。主要语言有米佐语、那加语、曼尼普尔语等。

5.尼格利陀语系

印度属于该语系的语言为安达曼语,是安达曼群岛居民使用的语言。他们的人口数量很小。

(五)宗教

印度是一片宗教热土。在这片土地上,曾经产生过婆罗门教(后来发展为印度教)、佛教、耆那教、锡克教,也容纳了外来的拜火教、犹太教、基督教和巴哈伊教。

1.印度教

如前文所述,印度教早在公元前两千年以前已经萌芽,约公元前1000年时已经由吠陀教演变为婆罗门教,而后则演变为印度教。所以,可以说印度教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古老的宗教。

目前,全世界信仰印度教的信徒超过9亿人,其中有将近9亿信徒生活在印度本土。因此,可以说印度教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宗教之一。

印度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宗教。一般认为,它经过了原始信仰、吠陀教、婆罗门教、印度教这样几个阶段,统称为印度教。大约在公元4世纪至6世纪的笈多王朝时期,被认为是婆罗门教的黄金时期。在约公元8世纪,宗教改革家商羯罗(Sankara)的改革再次推动了婆罗门教的发展,此后的婆罗门教被称为印度教。可以说,改革后的印度教一方面继承了原始信仰、吠陀教、婆罗门教的教义,同时又吸收了佛教、耆那教的教义,成为一个多种信仰、哲学理论、祭祀仪式、生活习惯、风俗人情的混合体。所以,有人说它既是有神论的宗教,又是无神论的宗教;既是禁欲主义的宗教,又是纵欲主义的宗教;既是一种宗教仪式,又是一种生活方式。

2.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约于公元8世纪传入印度。13世纪至18世纪,穆斯林贵族在印度取得了统治地位,伊斯兰文化对印度的社会、民俗、文学、艺术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同时,印度的社会现实和传统文化也对生活在印度的穆斯林发生了影响,使之与别国的穆斯林有所区别。例如,印度的穆斯林中出现了种姓划分和种姓歧视的现象,这些人遵守种姓的规定,甚至举行印度教式的祭祀。印度教中的陋习,如童婚、重金陪嫁等也波及到穆斯林社会。

目前印度的穆斯林约占总人口的12%,有1.3亿人左右。其中,73%的穆斯林生活在农村,大多数为下层农民;23%的人生活在城市,大多为手工业者和体力劳动者。

3.佛教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为释迦牟尼(Sakyamuni)。在公元前后,佛教发展到鼎盛时期。公元6世纪,随着印度教改革和复兴,佛教逐渐显露出衰落的迹象。

佛教对印度文化产生过深刻影响,这些影响已经被印度教吸收,至今存在于印度社会和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生活习俗当中。佛教创造过灿烂的文学艺术奇迹,成为人类文明宝库中瑰宝。

公元13世纪,佛教从印度本土消失。到19世纪才从斯里兰卡等地回传至印度。目前,印度的佛教徒占全印人口的总数不到1%,属于南传上座部信徒。他们多数是由印度教中低等种姓皈依佛教的。

4.耆那教

耆那教约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大体与佛教创立的时间相当。创始人为伐陀摩那(Vardhamana),号称“大雄”(Mahavira)。耆那教最初流传于恒河流域,公元前3世纪以后,活动中心开始向中部和南部印度转移。约于1世纪,分裂为白衣派和天衣派。8世纪至12世纪,耆那教在卡纳塔克、古吉拉特等地得到发展。13世纪,受到统治者的镇压,出现衰落迹象,但在泰米尔纳德和卡纳塔克地区仍有秘密活动。15世纪到18世纪,耆那教内部经历了一些改革,又得到发展。

与佛教不同,耆那教没有大起大落,而是细水长流地稳步发展。目前,印度的耆那教信徒约有400万人。他们由于恪守教义,不从事与杀生有关的工作,而多从事商业。由于他们讲究诚信,有些耆那教商人取得了很好的业绩。

耆那教有自己的文献体系,其中不乏民间文学的内容。

5.锡克教

锡克教是印度中世纪(16世纪初)出现的一个新宗教,距今有大约500年的历史。目前,锡克教是印度仅次于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第三大宗教,印度本土的锡克教信徒约占总人口的2%,约有2000多万人。

锡克教的创始人为那纳克(Nanak)。他将中世纪印度教虔诚派和伊斯兰教苏菲派的理论结合起来,建立了自己的哲学思想和社会思想,为锡克教教义奠定了基础。锡克教主张一神论,但不崇拜偶像;主张信徒过世俗的家居生活,担负起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反对苦行和出家;主张种姓平等和男女平等,反对社会歧视。

锡克教的根本经典是《阿迪·格兰特》(Adi Grant)。其中不仅收有那纳克等早期锡克教祖师的诗歌,还收有印度教虔诚派大师和苏菲派诗人的诗作。对于研究印度中世纪民歌具有参考价值。

6.基督教

据传,早在公元1世纪就有耶稣的12门徒之一圣托马斯到印度南端传教。4世纪又有传教士到南印度。1541年,葡萄牙传教士在果阿建立了耶稣会。此后,随着西方列强殖民印度,基督教在印度传播很快。1914年,在那格普尔成立了“全印基督教委员会”,还出版了40余种有关刊物。基督教在印度下层民众和边境省份的少数民族中赢得了较多信徒。目前,基督教在印度全国有信徒近2000万,是印度第四大宗教。

基督教在印度的传播促进了西方文化与印度文化的融合,也促进了印度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些西方传教士对印度民俗作了深入考察研究,是印度民俗学研究的先锋。

同类推荐
  • 野猪场

    野猪场

    《中篇小说集2010年卷:野猪场》主要收录了陈集益的八部中篇小说,包括《城门洞开》、《阿巴东的葬礼》、《瘫痪》、《告别演出》、《恐怖症男人》等。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构思精巧,文笔精妙,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充分显示了深厚的文字功底及其独到的写作风格,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及可读性,非常值得欣赏。
  • 安塔拉传奇(第五部)

    安塔拉传奇(第五部)

    安塔拉(525—615)是阿拉伯蒙昧时期的悬诗诗人之一,被尊为阿拉伯古代文武双全的完美英雄骑士。《安塔拉传奇》在阿拉伯世界广为流传,是一部与《一千零一夜》齐名的民间故事。由于主人公是阿拉伯族王与黑奴所生,所以被百姓视为私生子。他一生重要的活动就是向堂姝阿卜莱求婚,但因出身门第而屡遭磨难。与此同时,安塔拉武功超群,一生屡屡拯救本部族于危难之中,成为游牧民族的理想英雄。全书情节跌宕起伏,在铁马金戈、血火交织的浓郁氛围中,突出了安塔拉的勇敢和冒险意识,集中体现了蒙昧时期阿拉伯民族特有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性格特征。
  • 藏羚羊的那些事儿

    藏羚羊的那些事儿

    这是一本全面、立体地介绍可可西里和藏羚羊的散文。作者把他五十多年,特别是最近几年间目睹的可可西里的变化和藏羚羊的命运以及自己的感受用灵动的文字记录了下来,不乏感人的故事情节,可读性强。阅读此书等于亲历了一回可可西里。
  • 唐诗鉴赏(国学小书院)

    唐诗鉴赏(国学小书院)

    本书采录唐、五代139位作家的诗歌作品326首,其中五代作家3人,作品3首。本书中作家的排列,先以其主要活动年代归某一历史朝代。在同一朝代中,以生年先后为序。生年无考者,则以其主要活动年代量情插入。同一作家的作品收录两篇以上者,尽可能按有关总集或个人别集的顺序排列。无名氏的作品则依其在有关总集中的位置加以处理。本书每一篇作品均在时代及作者前列出两个字的概括话,用以概括所写内容,另有内容、特色、注释、赏的等栏目。对典故和难懂的字句,一部分在注释栏目中加以解释,另一部分随文串解;以赏析为重点,一作品一赏析。
  • 唯有孤独恒如新:毕肖普诗选

    唯有孤独恒如新:毕肖普诗选

    《唯有孤独恒常如新》收录了毕肖普最为经典的诗歌,包括《失眠》《一种艺术》《旅行的问题》《致纽约》等脍炙人口的名篇。选译于Farrar,Straus and Giroux出版社为纪念毕肖普诞辰100周年出版的两卷本《毕肖普诗歌散文全集》之《诗歌卷》,被《波士顿邮报》评为年度最佳诗集,也是迄今最权威的毕肖普诗歌选本。
热门推荐
  • 同桌高乐高(同桌好好玩)

    同桌高乐高(同桌好好玩)

    《同桌好好玩》从同桌到邻桌,从校园到家庭和社会,形成环环相扣的教育链条。主要人物有“福尔摩斯”巴奇,调皮鬼周大齐,爽歪歪李晓果,见义勇为的侯洋,学习好的小美女纪阳,等等。别小瞧这些爱玩的孩子,他们的本事可不小,他们在玩侦探中竟能让一个快破裂的家庭获得重生,他们通过卖花给贫困的小伙伴温暖;他们在集体的力量中让顽劣的小混混尝尝拳头,也让他们自己从恶作剧中醒悟。
  • 超能战仙

    超能战仙

    龙虎拳高手重生异界废材纨绔,华丽逆袭笑傲苍穹!
  • 夜店妖事

    夜店妖事

    十八岁那天,我抵不住哥们的怂恿,去了夜店,没想却差点把我整整一辈子都搭进去里面……
  • 我的爱,你在何方

    我的爱,你在何方

    失去情感的肉体,是骨骸。失去灵魂的楼阁,是坟墓。失去希望的生活,是生不如死。而我,木如歌,正是一个在坟墓里生不如死的骨骸。一阵风吹过我便能灰飞烟灭。从出生开始,我就是个错误,一个本不该留下的错误。或许,只有死亡,才是我最好的归宿。从小到大,我用了无数的真心去对待别人,得到的也只有无尽的痛苦……南有乔木,不可休思。只有那一个人真心爱过我,可是,为什么这个世界不能温柔以待所有的感情。就连活下去的希望都不给我下辈子,不要有下辈子。太累,活着太累。我就是木如歌,一个心理障碍患者。
  • 一仙难安

    一仙难安

    人生而在世,真的经历了爱麽?真的懂得了道麽?真的懂得了哲学麽?真的懂得了生活原本的样子麽?别说本故事荒谬,它源于生活源于梦境源于冥冥之中。“胡说!是白的!安儿呢?”轩辕涯扣着帝冠问。殿内跪了一地人,静若寒蝉瑟瑟发抖。轩辕涯负手,“说。”殿中无人回话,一侍女端着托盘抖着声音开口,“皇,皇上,该该用,用药了。”轩辕涯皱着眉头,他为何要用药?。“皇,皇上,昼无情念,夜无梦寐!忧思再至,难辦真假!”刘太医躬身而泣,“三年了!皇上三年了!”古人云,奇异之梦,多有收而少无为者矣,现今皇上已经深溺,药用难治矣!娘娘已去三年矣!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虐恋:相爱终究无法相守

    虐恋:相爱终究无法相守

    为情所困,为爱相守,千年之前,他为她而死,他对她说:”今生不能许你一生,如若有来世,我定陪你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千年之后,奈何桥边,等我可好?等待千年,他早已不是当初那个视她如命的魔界之王云绝奈何桥边,她的苦苦等待终究只是一场空望,若有来世,她只愿无爱无恨无悲无喜,若有来世,他只想更早的知道自己的所爱,终究还是他错了,终究相爱之人还是没能在一起,今生,终究单恋不会成为现实.............
  • 护宝先锋

    护宝先锋

    我本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考古工作者,但一场挖掘让我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独臂武神

    独臂武神

    主角通幽被人砍掉左臂,却在魔兽森林自创无臂袖功法。回到风云城,杀得血腥四起。进入天骄学院,战得四面动荡。神魔遗迹中铁血手段,加入第一门派望月,成为绝顶强者。......他们称他为独臂武神!且战且看!
  • 血色孤帝

    血色孤帝

    当世界与世界相融,大陆与大陆相通,当仙.魔.妖.神....以及数万个大大小小的世界回归,那将形成怎么盛大的大时代?一青年男子身袭白衣,背负一柄古老而沧桑的长剑,双瞳银白,一头如雪的长发自然的洒落于双肩。站在万丈之巅挂着淡淡的微笑,眺望着天地相交的地方,缓缓说道:“呵呵,这个世界我有点喜欢”孤身剑影,沧桑长袍,血与泪的成长,汗水的付出,证就一个少年的传奇-魔帝的传说....功法阶级:王心,塑基,戮气,炼体,噬形,固基,强体,似神,唯尊,遮天,傲世,邪皇,血帝[新书是最需要支持的时候,不管是看书还是路过的朋友,希望能在本书登陆一下,点击左边‘加入书架‘,找到推荐的位置,多推荐几次,每一票,都是对我的一点鼓励.妖孽在这里敬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