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26100000002

第2章 学习心理:由这里走向成功

怎样才能对学习有兴趣

今天又该我在心理咨询室值班。一个女孩坐在了我的面前,急切地说:“马老师,我对学习语文没有兴趣,您说,这是为什么?我该怎么办?”

面对女孩的发问,我想到了不少同学曾经和我讨论过类似的问题。是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活动真是一件苦差使。难怪同学们关注这个话题。

在女孩平静下来之后,我先给她讲了一个科学研究中的故事。

国外有人在一份青少年杂志上提出“满怀兴趣地学习”的实验,鼓励青少年进行实验:你对某一门学科不感兴趣吗?那么请你坐下来,充满信心地想像这门学科是非常有趣的,我从今天起要好好学习这门课,在这门课中我一定能获得无穷乐趣。首先响应这一号召的有1700名学生,后来又增加到3000名。几个星期后,研究者陆续收到一封封汇报信。结果比预料的还要好,实验成功了!

下面是许多汇报信中的两封。

之一:以前每次我开始学习俄语语法时,我就不断的打哈欠,我真觉得枯燥无味!开始实验时,我努力控制打哈欠。我非常想打哈欠,可我紧闭住嘴。在开始准备语法课前,我故意让自己表现出高兴的心情,就像预习历史时那样(历史是我最爱的课程)。我跳啊、滚啊、唱啊,我想像着一定会像历史那样有趣。这样持续了12天,您知道,现在这种自我寻找乐趣的方法已经成了我的习惯。俄语课也真的使我觉得是一门有趣的课程了!

之二:对我来说,地理是一门枯燥无味的课程。在课堂上,我觉得毫无兴趣。我怀着一种焦急的心情等待下课铃声。后来,我们班开始做“满怀兴趣的学习”的实验。我想,我一定能做这个实验。放学后,我回到家坐下来学地理。“我喜欢你,地理!”我重复着说。我开始觉得地理不像从前那样枯燥无味了。第二天,我在图书馆借了一本有关地理的书。回家后,我先收拾了一下房间,然后就高高兴兴地读了起来。在上地理时,我也开始听老师讲课了。现在,我很喜欢地理,总是急不可待地盼着上地理课……

女孩正听得入神,我说:“怎么样,想让自己对学习有兴趣,现在你有办法了?对,办法就是:满怀兴趣你就会有兴趣。”

“这是为什么?”女孩很有兴趣地问道。

我笑了:“你看过一些滑稽戏吗?看滑稽演员表演,滑稽演员刚出场,什么也没做,什么也没说,我们就先高兴起来了。这是为什么?”

在女孩思考的时候,我分析说:就因为我们事先有了一种期望——肯定会有趣。是“期望”在起作用,这种期望其实就是一种自我暗示。反过来也一样,与其说我们对某一活动,没有兴趣,不如说我们期望这一活动没有兴趣,也是“期望”在起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反过来。换一种“期望”,学会对该门学科抱有积极的兴趣期望。这样,满怀兴趣你就会有兴趣。

“知道了!”女孩轻松而高兴地道别。

学习进步的一个秘诀

学习不好有痛苦,人之常情;学习快乐也痛苦,真是怪事?下面就是一个奇怪的故事,你听:

马老师,您好!我是一名中学生,叫小颖,拿出好大的勇气才敢给您写信。我是个整天嘻嘻哈哈的女孩。我的学习方式也是:学着玩,玩着学,把学习变成一种快乐的游戏。可是,自从升入中学,特别是面临毕业,父母、老师要我老老实实地学习,要下点苦功夫。这可要比登天还难。我也曾暗下决心要老老实实地刻苦学习。可没过几天又“原形毕露”了。我自己问自己:难道你是个不可救药的女孩吗?马老师,请您帮帮我吧!

你看,快快乐乐地学习生活,竟然让女孩感到“不可救药”了。该怎样帮助她呢?思之再三,我写了下面的回信:

小颖同学,你好!真高兴你能把学习当成一种快乐的游戏,真的,这是你的一个莫大的幸运。学习本来应该是一件最有意思的事,是一件快乐的事。我知道一个女孩,她的学习进步的秘诀是:学习着,是快乐的。她学习起来没有压力,轻装前进,自然效率挺高的,总是名列前茅。因而她这句话被大家当作“名言”。相反,有的同学总是带着沉重的心理负担来学习,虽说学得挺苦,可是效率并不一定高。这是为什么呢?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学习效率与情绪的紧张度有关。一般说,情绪紧张度太低,缺乏强烈动机,认知活动的效率不高;情绪紧张度太高,动机过于强烈,认知活动的效率也不高;只有保持适度的情绪紧张度,才有助于提高认知活动的效率。就中学生的学习现状看,情绪紧张度过低的情况不多,令人忧虑的是情绪紧张度过高,造成大脑过于疲劳,降低了大脑认知活动的效率。

当然,我们说放松心情可不等于松松垮垮。一面放松心情,一面抓紧时间,才会体验到一种高层次的快乐。再说,中学的课程的确比小学时又重一些了,不抓紧时间是不行的。这也许正是父母、老师为你担忧的原因。快快乐乐地学和老老实实地学也不是矛盾的。所以,马老师建议你,一面照常把学习当成快乐的事,一面抓紧时间提高效率。有了效率,父母和老师才能真正理解你,你的烦恼也就烟消云散了。你说是这样吗?

“心理除法”帮你轻装前进

“马老师,最近我感到学习压力特别大,您说应该怎么办?”心理咨询室里,一个男孩满脸愁苦地向我问道。

面对他的问题,我想到不少中学生朋友来信来访,诉说学习考试给自己带来的压力的苦恼,问我应该怎么办。于是,我说:“所谓压力,常常是自己给自己制造的心理压力。所以,对付心理压力的一个挺不错的方法叫做‘心理除法’。”

“什么叫‘心理除法’?”男孩很是好奇。

“先听马老师自己的一个故事。”我说,“前几年,一家出版社约我写一部关于青少年心理素质培养的书稿。恰好赶上暑假,全书10多万字,按计划暑假里完成初稿。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写出10万字,这个总数目真是让人够犯憷的。正犯憷的时候,忽然想到:按天计算一下如何?这样一算,每天不过两千字。顺着这思路算下去,每天以10小时计算,嘿,每小时才200字。如此层层分解之后,怪,虽然事实上工作量还是那么大,可心理压力却烟消云散了。我忽然想到了心理学上的一个说法——心理除法。对,刚才运用的就是心理除法。”

男孩感到很有兴致:“您说的心理除法就是把一个大任务分成几个小任务?”

“你理解的很对。”我肯定地说,“这种把总目标分解为若干层次的小目标的方法,叫做目标分解法。它可以分散人对总目标的注意,而着眼于一个个较容易达到的小目标,从而减轻心理压力,增强实现目标的信心,提高活动的效率。由于这种分解只是心理上的,所以有的心理学家把这种方法称之为‘心理除法’。说到这里,你也许能谈出自己的好多的体会,比如,暑假里各科作业算起来共有300个练习题。看总目标真是不小。但是你一旦把它分解,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每一天其实不过5个练习题。于是,你就一点心理压力没有了,你就可以轻轻松松了。其他的学习任务也是如此。”

“还真是这样。”男孩有几分欣喜。

“可是,有些同学就是不会把学习的总目标分解为一个个的小目标。”我继续分析,“这样的同学在新学期开始的时候,给自己定的目标倒是够远大的。而后,经常的是为这个‘远大’的目标发愁,总想着一下子实现目标,却又不可能,于是,白白地给自己增加了心理压力。还有的同学目标定的不小,可就是不肯做好眼前的一件一件的极小的事,比如,弄懂一道习题,记好一个英语单词,学会一个成语,等等。这些事情虽小,远大目标正是靠它们累积起来的。而这些小目标又是很容易实现的。为什么不尽力达到小目标而空为大目标发愁犯憷呢?”

“我就是您说的前一种情况,总是记着大目标,没有及时地把它分解成小目标。”男孩深有感触地说。

“所以说有些心理负担是自己制造的。你说是吗?”

“是有点自己和自己过不去。”

“人生的成败,常常在于能否做好应该做的一件件小事。”我说,“同学们的学业的成败不也是如此吗?何必为大目标徒增心理压力?所以,马老师一直喜欢和一些来访的同学讲这样的话:别只是记住了‘志当存高远’,还是先办好眼前的一件件小事吧。你看,马老师的这句话还有点道理的吧?”

男孩说:“您的话真是让我又懂得了不少新的道理。”

我笑了:“那就把你学习上的大目标分解为一个个的小目标吧。目标越小越容易实现,越能给你信心和力量,越没有心理压力,就越能轻装前进一步步走向你的大目标。这可以说是心理除法的妙用了。”

男孩起身和我告别:“心理除法真奇妙,我懂了,谢谢您,马老师。”

读书,最好一颗平常心

一个男孩在来信中这样向我诉苦:

我是一个中学生,在一所挺好的中学读书。可是我由于考试失败的打击而学习越来越不好,最近考试成绩常常是倒数第几名。同学们看不起我,老师也用眼角看我,没有人理解我,我思想上的包袱一直很重。我多么希望在家里能得到一些理解和安慰。可是,父母给我的也是责备……我的心都碎了!我很想学好,可是我的学习斗志无论如何总是激发不出来,总是没有拼搏的顽强斗志。上课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我觉得已经到了世界的最底层,没有阳光,没有温暖,没有希望。有时候我真感到没有活路了。我和朋友谈过,可他们帮不了我。读到了您的文章,我看到了希望,希望您帮帮我这迷途的羔羊。

该怎样帮助这迷途的男孩?我尝试着给他写了下面的回信:

马老师知道现在你很痛苦和迷惘。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就是因为你一提读书学习就想到什么“拼搏的顽强斗志”。这有什么不对吗?反正马老师不同意这种说法。

拼搏的本意说的是体力方面的较量,比如体育竞赛,战场厮杀,那是很需要讲究拼搏的,没有拼搏就没有成功。而学习不是这样的事情。读书学习是什么?它是一种智力的活动,智力活动不同于体力活动。智力活动有自身的特征和规律。就学生平时的学习活动说,需要一种轻松而自如的心态,需要一种快乐喜爱的体验作为动力,需要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总之,读书学习是一种平平静静踏踏实实用心做起来的平平常常的事,它不同于体力活动,更不同于体力上的厮杀和竞技。实事求是地说,确实常常有人片面地向学生灌输所谓“拼搏”的意识,制造紧张气氛,施加心理压力,一味地激励学生的斗志。其实,这样的“拼搏”不过是为分数而战。这种片面地讲拼搏的做法,由于理论上不符合心理学教育学原理,从根本上违背了学习心理的规律,在实践上就会造成许多危害,常常使学习成为低效的智力活动。因为,一来徒增心理压力。不少学生一提努力学习就以为是为分数要拼搏,要拼命,甚至要赴汤蹈火,要视死如归。马老师的心理咨询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心理学的研究早已证明这样的学习心态必然会使学习效率降低。二是容易丧失信心。企图短时间地“拼杀”来打什么“胜仗”,对拼搏的期望值太高,结果常常是不如意。既然拼搏了也没有多大收获,很容易地就是失去信心。

你看是这样吗?

至于别人的态度,很大的程度上是自己过敏。就是说,你自己心中先没有了阳光,就感觉外面也是阴云。是你自己心理压力的投射,是自己对自己没有信心,就以为别人也瞧不起自己。一旦你自己有了自信,就不会在意别人怎么看了。至少同学们没有那么大的工夫专门来瞧不起你,是你自己过敏。即使家长和老师难免也有急功近利而做得欠妥的时候,也看你怎样感受了。

在马老师接待的来咨询的同学中有的也有过你这种困惑和痛苦。当他们理解了学习的本来意义后,都找到了平平常常的心态,都能把学习当成一件平平常常事,于是学习没有了心理负担,学习轻装前进了。同时也就感觉到其实别人没人和自己过不去。

怎么样,现在你知道该怎么做了?对,不要再幻想什么“拼搏的顽强斗志”,读书学习,就是拿一颗平平常常的心做好平平常常的事,静下心来,轻松愉悦地做好学习的每一件很平常的小事……

好,祝你在学习生活中尽情地享受人生!

注意力不集中了怎么办

周六晚,又一个男孩拨通了我的心理咨询专线:“马老师,您好!我是一名中学生,最近不论是听课还是复习时,总感到不能集中注意力,时间不长就走神儿。不久,我就面临毕业复习迎考,这个毛病改不掉,那结果太可怕了。您说这是怎么回事?”

“马老师先要告诉你,你不用苦闷。注意力不集中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正常的。”我说,“许多同学都提出过这个问题,我对他们讲,只要不是异常,一般不必过分担忧。因为人们注意力不能总那么稳定和集中,有一种起伏的周期性,间或就会走一下神儿。就成人说,即使靠意志努力来控制,注意也就能集中20分钟左右,随后就要走神儿,又何况不努力控制的时候呢?你不信可以试试,拿一块机械表放在耳旁,任你再努力注意听,声音也会时高时低。这不是表的问题,是人的注意的起伏周期性。走走神儿虽是正常情况,可当你特别想高效率用脑时,就会有一种注意力不听使唤的感觉。其实,一般情况下,你不必太在意,感觉反倒会好些。”

“原来是这样,还真是第一次听说这样的道理。”男孩语气中有了几分轻松,转而又问,“如果有时候注意力不集中明显地干扰了我,我该怎么办?”

“注意力不集中现象即使较严重,我们也可以想办法克服。”随后,我介绍了如下的几个方法:

首先是进行认知调节。

请你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为什么要学习?自己的奋斗目标是什么?……当你想清楚这些有关学习目的的问题后,就会建立起责任感,就不会把学习看成别人布置你的任务,而是把它当成自己的使命。这时就会产生对学习结果的间接兴趣,也就容易集中注意力了。问题的另一方面是,你也不必把复习迎考看得太重,给自己增加心理压力。一旦轻装前进了,学习起来就会神清气爽,脑子也就更容易听使唤了。

其次是采取具体的调控措施。

一是自我警示。把提醒自己集中注意力的警句格言,放在你学习时随时可见的地方,看到它,就会拦住自己要跑的神儿。二是情境想象。数学家杨乐有句话:“平时做作业象考试一样认真,考试就象做作业一样轻松。”你学习时想象是参加大赛,就会有足够的紧张度,注意力也就集中了。三是自我记录。用一个小本子专门记录走神儿的内容,几天后,你认真看一遍,会发现胡思乱想的东西多么无聊。再记录下去,不用多久,小本上就会出现:“我今天学习一直没走神儿。”四是自我奖惩。按自我计划,今天在预定时间内保持了注意,就奖励一下自己,去看会儿电视,听听音乐;今天由于走神儿多使学习计划落空,就罚自己做些难受的事。五是附加活动。在静静地默念或默想时最易出现走神儿,你就加上一些外部活动,比如读书时以笔点字,背诵时加上一点手势,等等。这时,即使有些干扰也能排除。

最后我说:“此外,要注意用脑科学。连续开夜车,白天就会注意分散,得不偿失;课间不去休息活动,下节课也容易走神儿。所以,该睡要睡好,该玩要玩好,也会让你注意力集中呢!相信这些办法会帮你走出困扰,不再为学习走神儿苦闷。”

在我们结束通话的时候,男孩脸上的苦闷已经变成笑容。

“尖子生”不再作茧自缚

一个高三男孩走进心理咨询室:“马老师,听过您的心理辅导,我……”他强作笑颜却欲言又止。

“别紧张,你很信任马老师是吗?先坐下,有难处尽管说。”我引导着。

“我,我有病……”

“先不下结论,讲讲你的故事好吗?”

“我多疑。”他开始自己的故事,“是这样的,我脑子常常冒出这样的念头:那个同学的脑子跟我的脑子接通了,我脑子里的智慧跑到他脑子里啦,他又该超过我了。越是考试的时候,越容易有这样的念头。所以,考试总发挥不好。比如数学算是我的强项,可偏偏发挥不好。平时我也特过敏,总以为别人比自己强……”

“那么,你实际的学业水平如何?比如考试名次怎样?”我问。

“在年级前10名,得最差时也在班上前10名。”

“真该祝贺你!”我并非玩笑地说,“在一所重点中学,强手如林,三四百位同学中你居然在前10名,大学校园里肯定有你一号了,你还怕什么?”

“不是,马老师,我应该考年级第一,我的目标是清华……”

“你考过年级第一吗?”

“没有。”

“那你这种说法就不公道了。为什么第一不该是别人?为什么别人不可以拿前10名?为什么好名次一定要属于你?”

“我认为我有潜力,是我没发挥出来……”

“你凭什么就认为别人没有潜力呢?你怎么就知道别人的潜力都发挥出来了呢?在不少人为考不上大学担忧时,你为什么不为自己可以顺利走进大学高兴,反倒没愁找愁?”

在他开始反思后,我告诉他,他是为自己“尖子生”的名分所累。

“我这是作茧自缚吗?”他似有所悟。

“可以这么说。”我对他的领悟表示肯定。

“我该怎么办?”

“冲破自做的茧,扔掉‘尖子生’这个名分,还自己自由与轻松。”我分析说,“人是该往高处走,是该志存高远,但人又应有一颗平常心,因为大家都是平常人。当你把自己跟大家摆平后,你的所有的‘病’,也就不治而愈了。其实,在心理策略上你应先保最下限:能进一所大学就天下太平。这样,你就可以轻轻松松地复习迎考,你就可以多操几分胜算。”

“对,拿出平常心,就浑身轻轻松松了。真谢谢您!”告别的时候,男孩显出了格外地轻松。

怕别人比我学得好

马老师:

您好!我是一名中学生,遇到了一个心理难题——总是怕别人比我学得好。

我的数学一直都很不错,但是,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种习惯——在做题的时候,我总要看看别人做出来了没有。如果我做出了一道题,别人也做出来了,我就感到很不是滋味。如果别人做出来了,我还没有做出来,就十分的烦躁,感到丢脸,很久很久不能静下心来做题。我特别怕不如我的同学做出了我没有做出的习题,我感到那位同学要超过我,因而非常嫉妒那位同学。以至现在我很怕老师给我们出题,怕做不出来。我知道做什么事都要有“自信”,而我缺少的就是这两个字。

您说我这是为什么?该怎么才能改掉这个坏毛病?

一个中学生刘朝阳

刘朝阳同学:

你好!马老师认为你的问题是你自己给自己上了一道精神枷锁——盲目与人相比。正是这样的盲目相比,比丢了你的成功感,比丢了你的自信。

成功感不同于优越感。优越感是和别人相比,做一件事情超过他人之后的一种体验。成功感是自己和自己相比,做事情时有所收获有所进步的一种体验,是自己投入地做好一件事之后的一种自我评判。成功的体验应该在你每一次努力之后都能获得的。可是,在学习上,学生往往更看重自己在考试名次,因此就成了与他人相比而不是与自己相比。这样,一些成绩较差的同学虽然尽了很大的努力,但因在班上名次没有较大的“前进”,得不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肯定,无法激起对学习的更大的热情。就是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也由于这种盲目的与人相比,而丢掉了不少体验成功的机会,而整天在紧张焦虑中生活,逐渐地磨灭了自信,剩下的只是一个“怕”字。你的情况正是这样。你说是吗?

你该怎么办呢?马老师认为应该运用一种科学的比较策略——不是横向地和别人的现在相比,而是纵向地和自己的过去相比。这种比较策略的好处很多,主要的有两点:

一是有利于强化自信。不是非要把别人比下去才算成功。把别人比下去只是一种优越感。你把它当做成功时,你就很难找到成功的快乐了。因为你比下了张三,还有李四,你比下了李四,还有更多的人;你在本班比胜了,还有全校,你在全校比胜了,还有更广的范围。当你和自己比的时候,只要你努力了就会有收获,有进步,这是必然的。因为少年时代本来就是今天比昨天进步的生命季节。有收获有进步就是成功,这是成功的本来意义。

二是有利于保持良好心态。从表面上看,学习成绩的好坏直接体现在分数和名次上,这使不少同学斤斤计较自己的分数,心理状态也总被名次左右。殊不知,在分数后面真正长久起作用的,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因此实际的情况往往是:越是直接追求表面的分数和名次,成绩反而提高得越慢。这就是盲目和别人相比的心理走向及心理效应。相反,如果你不再和别人相比而是和自己相比,你在获得成功感的同时,你的心态也是稳定而良好的。这样,你就进一步明确了目己的努力目标,形成了稳定有序的学习生活方式,你也就能“抛弃”分数和各次,只是要求自己把知识“吃透”,并逐步改进和优化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这样一来,你必将在学习上稳步前进。你说,你还怕什么?

其实,这才是学习的本来的样子。许多学习轻松而高效的同学的经验说一千道一万,就是和自己相比,而不是盲目和别人相比。怎么样?你看这个比较策略如何?相信你一定会冲破自己设置的精神枷锁,不再怕别人比自己学得好了,是吗?好,祝你学习成功——别忘了,成功可是和自己比出来的呀!

话再说回来,同学之间的学习自然难免相互比较相互竞争。即使就同学之间的相比说,对自己也有好处。就拿运动场上的比赛来说,跑道上,如果一组运动员中没有可能要超过你的人,那么你的成绩只能下降。相反,正是遇上了好对手,大家你追我赶,往往会提高你的成绩。学习上也是一样的道理。正是因为有的同学可能超过你,才促使你不断努力,提高成绩的。由此说,还得好好感谢那些可能超过你的同学呢!

你的大朋友马志国

男孩,别让“怪圈”套自己

周六晚,一个男孩拨通我的心理咨询专线,讲述了他自己的故事:

“我是择校考入重点中学的,在第一次竞选中当选为班长。可是,我学习不冒尖,工作不大胆,对同学中的一些现象更不敢管。怕人家说,你自己的学习还没管好,有什么资格管我。刚刚过去的期中检测,是入学后的第一次较大的考试,结果很不好,在班里30多名。我感到对高中学习还没有适应,学习效率不如别人高。我现在很有压力。您说我这是怎么了?我该怎么办?”

“马老师感到你没有什么问题,而是你自己给自己画了一个怪圈,圈住了自己。”大致了解了他的情况之后我说。可电话里久久地没有回音,显然他有些不解。

于是我解释说:“你看,你作为一名择校生,入学时成绩大致原本是在30多名的位置。在由初中到高中的转折期,都需要一定的适应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影响。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还能保持了自己的位置,这已经是一个成功。而且,在强手如林的竞选中你又当选为班长。这就不仅是个成功了,你简直是捡了一个大便宜。你本该体验到的是满足感、成功感、自豪感,至少你不该再有什么心理问题了。可你非但没有这些感觉,而且感到自己是个失败者,不敢工作,很有压力。这是为什么?这就是因为你给自己画了一个怪圈:本来不是一流的成绩,偏要不甘人后竞选班长来促成绩;一旦当上班长,就以为班长就该是一流的成绩;没有一流的成绩,就是失败。于是,自己陷入了压力之中,自己给自己凭空找了点麻烦。用心理学的话说你这是一个认知误区。你只要跳出这个自己画的怪圈,你的压力也就没有了。”

男孩表示接受了我的解释。可他又说:“我是个挺好强的人,有很强的上进心,不甘落后。可怎么不见成效呢?”

“马老师早听出了你是个不甘人后的男孩。”我说,“这在一般情况下是一件好事。但是,好事一过头就成了坏事。以你的情况而言,你需要的不是上进心,而是平常心。有了平常心,就会有较多的成功感,更利于自己学业的发展。再说,勤奋努力也不是立即就会出奇迹。刚洒下种子怎么可能马上就收获呢?马老师喜欢的一句话是: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跳出怪圈,守住平常心,醉心于学习的过程之中,你就会感到,哦,学习着真是挺好的,何必给自己找麻烦?”

话筒里传来男孩的笑声:“我知道了,谢谢您,马老师!”

女孩,快从“清华梦”中醒来

这是一个女孩的来信,字有点乱,话一样有点乱。我知道这是因为她的心很乱。大致整理之后,便成了下面的故事:

马老师,您好!我现在陷入困境,心乱如麻,我坚信您能帮我走出困境。

随着高二的结束,我即将踏入紧张的高三。从内心说,我害怕高三,因为高三的到来,意味着我的大学梦的破灭。走进高中校门的第一天,我就立下了重誓:这辈子非清华不上,至死不改变。这就是我的清华梦。但从一年级到现在,我却有很大退步。高一时,我在班级10多名,二年级退到了30多名,从没有进入过学校的前100名。以此看,是不可能考入清华的。快要高三了,我感到很迷茫、失望和焦躁。于是,我开始堕落了,但我不会改变自己的决定。

于是,我想留级。如果留级,我有90%的把握能考上清华。可我不忍因为留级为难父母。为了父母的期望和我的誓言,我必须努力学习,争取班级第一,年级第一。但这要极大的毅力,过去落下的一些知识也很难补上,而我校几年来也一直无人考入清华。所以,我又没有信心实现我的大学梦。我知道人的主观努力的效果受一定客观因素的制约。老师说,考入清华需要很高的智商、实力和心理素质。难道我永远不能考入清华?!

我该怎么办?是留级还是升级,您能帮我决定吗?我的字很乱,请您原谅。

面对这样一颗焦躁混乱的心灵,我该进行怎样的沟通?思之再三,我复信如下:

困境中的女孩,马老师不敢说一定能帮你走出困境,只希望我们的沟通能帮你换一个角度来思考。你的字确实很乱,但马老师要说你的心更乱,让你的来信缺乏条理而且自相矛盾。马老师不是要批评你的书法和写作水平,马老师要说的是:以这样焦躁混乱的心态,不要说清华,也许你根本就进不了大学的门!你看,马老师先来泼冷水了,但愿能帮你头脑不再发热,心灵不再混乱。

马老师知道你是个好强的女孩,这没有错。不能说你考入清华一点可能性没有,可你凭什么说有90%的把握?我看连1%都难说。你别痛苦,这,你也比马老师幸运。马老师一直都想替安南当当联合国秘书长,你说是否有可能性?我看即使有也不过0.0001%,接近于零了。这样的事情,不管发怎样的“重誓”,还不是一样地没戏?很高兴你知道“人的主观努力的效果受一定客观因素的制约”。更确切地说,客观对主观,不是“制约”,而是“决定”,客观因素对主观努力的效果起决定的作用。所以,如果你愿意听假话,马老师就说:努力吧,清华属于你;如果你想听实话,马老师就告诉你:赶紧从清华梦中醒来。

这笔帐明摆着:你们学校几年来没有考入清华的学生,就是说,即使在学校你拿了第一,也未必考入清华,又何况你从没有进入过学校前100名?致于你说顽强努力,别人也不是睡大觉啊,大家怎么会一齐把“第一”让给你?又何况焦躁混乱的心态还可能让你的名次继续后退?如果这样也能考入清华,好家伙,那岂不是要么清华砸了自己的牌子,要么就得全国的大学都改成清华了?庆幸的是,你知道以这样的成绩“是不可能考入清华的”。

明知“不可能”,还“至死不改变”,这岂不是和自己过不去?

人几乎是出于本能地不断提高自己的人生目标的。这自然有其积极意义,它是个人进取、社会进步的一种心理驱动力。但“物极必反”。一味不切实际地以过高的期望值来对待人生,也许是有些人每天都在郁闷愁怨中消磨宝贵时光,终生不能享受成功与快乐的心理根源。特别是有些生性要强的人,总想在各方面都比别人强,实际上这是做不到的,如果想非要做到不可,就等于是给自己设置了一个永远也无法实现的目标,注定一生要生活在挫折与失败的困扰之中。

所以,当有些目标虽经多次努力仍然无法实现时,就应该考虑是否到了该放弃的时候了。不错,学会放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我们从小就接受做事要执着、坚持不懈、有始有终的教育。一旦我们放弃原定目标,似乎就是退却、认输,总觉得不大光彩。其实,人生的历程是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其实也就是一个不断放弃的过程。有选择就有放弃,选择与放弃是同时并存的。所以,当你发现某个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很小很小时,就应该毫不犹豫地放弃,这就叫果断。毅然放弃一个虚幻的目标,就等于甩掉了一个大包袱,一下子就会感到轻松了许多。因此,我们在现实的生活中应该学会放弃,这意味着我们人格的成熟和智慧。

重要的是,你放弃清华,马老师放弃联合国秘书长,我们并非就是“堕落”。虽然,“志当存高远”一向为人称道,但没有芸芸众生何谓社会?虽然,“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向有人欣赏,但没有小小兵年何谓军队?天上只有一个太阳,地上只有一座珠峰。群星虽没有太阳耀眼,同样熠熠生辉;群山虽没有珠峰的高大,同样勃勃向上。平凡的人生一样辉煌!你能说,没有考入清华的人都是失败的人生?

更重要的是,放弃的同时,在另一面也就会收获许多。有句话说得好:舍得,舍得,有“舍”才能有“得”。放弃了清华梦,你得到的是什么呢?一旦你理性地放弃了清华梦,你的心就不再焦躁和混乱,就找到了安宁和平静。“心静书能入”,宁静的心态会让你的大脑更好地为你服务,你的学习效率反而会有所提高,到头来反而容易考入一个比较理想的大学,你的大学梦反倒容易梦想成真。为这样的所得,还不值得有所放弃吗?

马老师很忙,来信很多,由于你的问题急切,抓空先给你复信了。但愿能帮你冷静地思考。致于留级,还是升级,相信你会自己作出决定。

不久,接到了女孩的电子邮件,感谢我帮助他找到了心灵的安宁,她会作出现实的决定的。安宁的心境一定会帮助她成功,我默默地祝福着。

重读,要弄清你想得到什么

心理咨询室里,坐在我面前的是一个满脸愁苦的高三女孩。她说趁着新学年刚开学不久,想去重读高二,问我好不好。

她要去重读高二的心理动因是什么?这是首先需要弄清的。

经过较多的沟通,我总算明白了女孩的心态。她对自己的学习不满意,没有满足感,这使她感到很痛苦。怎样避免内心的痛苦?如果重读一年,也许就该有了满意的学习状态了。所以她想到重读高二。但事情并不如她所想。以她这样的心态,即使重读高二,也还是找不到满足感。因为她的认知陷入了一个误区——她不知道自己想达到一个怎样具体的学习状态,不知道自己想得到的到底是什么。

于是,我讲了一个故事:几个人路过一片瓜地,饥渴难耐。在这样一种特殊的情况下,他们被允许只能照直走不能回头每人摘一个瓜。其中,有个人希望后面有更大更好的,于是,直到走出瓜地也没有找到自己满意的瓜。最后只能带着遗憾分食别人的瓜。他为什么留下遗憾?就因为他心里没有一个让自己满意的具体目标。

女孩静静地听,似乎悟出了点什么,又似乎还有困惑。于是,我们又进行了角色扮演。我说:“现在,假如你是一个图书管理员,马老师是一个借书的读者来到你面前。我问‘请介绍一本你知道的好书给我可以吗?’你怎么答?”女孩说:“我就说‘可以,您看这一本’。”“如果我不满意,你又将如何?”“我就再介绍一本给您。”“如果你一连介绍了好多本,我还是不满意,你会怎么说?”“我就会问‘您到底想要的好书是什么?’”

听到这里,我看着女孩笑了:“现在,你领悟到了一点什么了吗?”

从女孩的眼神里,看出她已经开始了深深地思索。片刻之后,女孩似乎豁然开朗了,她说:“我不知道自己希望得到的好的学习状态,具体是什么样子。所以我总是不满足,所以我总是痛苦。”

我为女孩如此的悟性而欣慰。

人们的生活,从本质上说是为了追求幸福。而幸福源于生活中获得的这样那样的或大或小的满足感。你要想获得满足,一个必须的前提就是你的需要得有一个具体而明晰的目标。就是说,你要知道自己到底想得到的是什么。人们的许多痛苦,都是源于自己内心的需要模糊不清或无限膨胀。如同航船没有确定的航向就不会有顺风一样,不能确定自己到底需要的具体是什么,人当然就没有满意的时候。女孩表面好像是不为分数和名次而学习,实质上也是追求的分数和名次。但是,由于一来目标不具体很是模糊,一来目标不确定不断拔高,于是,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得到的是什么,不知道究竟怎样的分数和名次才让自己满意。于是,学习成了一件永远找不到满足的苦差事。于是,把满足感寄希望于重读。

我们不赞成只为分数名次而学习。但是,一个学生的学习好坏还是要具体地落实到学习成绩上,还是要通过分数名次来具体的检验。关键的是一定要明确自己到底想得到的是什么样的分数和名次。

我们做了如上的交流后,女孩说:“以前,我真的是不知道自己到底该要一个怎样的分数和名次,只知道不断地拔高追求的目标。现在想想,在我们这样的重点中学,到了班上30名也可以考重点大学,就是到了50名也还有大学可上。我已经在前20名了,还和自己过不去干什么?”

“说得好!”看她脸上有了几许轻松的笑,我也笑了,“你给自己定一个分数和名次的最下限。有了这样的具体目标,你一定会体验到满足感,一定会在学习中感到幸福和快乐。”随后我话锋一转,“怎么样,现在自己打算什么时候去重读高二?”

女孩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得是那样阳光灿烂。

我今年进了毕业班

马老师:

您好!我暑假后就是毕业班了,可是,我虽然有压力却不能坚持,学习计划订得挺好,就是不能落实。眼看开学了,我不希望这毕业班这一年就这样虚度过去,我也渴望明年毕业时有一个好成绩。希望您能帮助我调整一下心态,介绍一些学习方法,告诉我在这一年里怎样顽强拼搏。我会感激您的!

您没见过面的学生晓廷

晓廷同学:

你好!马老师祝贺你进了毕业班。关于学习方法,各科老师会告诉你的,这里马老师仅就心态的调整提一些建议,好吗?

一是有信心。在毕业班的一年中有较大发展的学生,在初高中都经常发现。这是因为,人的大脑潜能是非常大的,通常人们只用了大脑潜能的7%~10%左右。就是说,我们大多数人的脑力的90%左右出于潜伏状态。这也是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平常人的缘故。可是,一旦谁的发展过程中具备了较好的主客观的条件,就会使大脑的潜能得到较多的开发,表现出较高的能力。进了毕业班,这个外因正是促进你的内因变化的好时机。因此,进了毕业班你要对自己的的发展的充满希望,使变压力为动力。

二是稳住心。不错,毕业班的确比平时更多一份紧张和忙碌。但,紧张忙碌多半是一种感觉。只要你稳住心,那种紧张忙碌就是一种有序的生活,就是一种充实,就是一种享受。如果你不稳住心,那就一切乱了套,紧张忙碌就是疲于奔命,就是一种痛苦。

三是平常心。拼搏不是最好的学习心态。拼搏适用于体力方面的较量,比如体育竞赛,战场厮杀。而学习不是这样的事情。学习是一种平平静静踏踏实实,用心做起来的平平常常的事。

四是定目标。目标对人的活动有定向、激励、保持等动力作用。所以明确目标是必要的。应注意的是定的目标要切实。目标太高,容易让人失去信心;目标太低,容易让人缺乏热情。这都不利于激发动力。目标应该是“跳一跳够得着”。

五是重过程。定目标是为了促进你朝目标前进的过程。没有过程,目标毫无意义。所以,你要把大目标变成一个个具体的小目标。目标越具体越小越好实现,越容易推动你前进。成功的经验就是把握好过程中的每一步。

你的大朋友马志国

考数学就紧张的女孩

我是一个初中女孩。在学习上,我的各科成绩都较为理想,但就是怕考数学。每当考数学的时候,我都十分紧张,尽管我静心去答题也并非不会,可就是紧张的头顶手心都有些冒汗。若有一点不顺利便觉得耳旁有千军万马一样混乱,种种考试不好的结果让我心惊胆战。每次数学卷子发下来之后,虽然成绩较为理想,但考试时的状态我实在受不了。小学的时候,我的数学一直名列前茅,由于初一的期中考试我只得了60分,就变得如现在这样一考数学就紧张害怕。父母老师曾告诉我不必这样压抑,适当放松,但是不管用。我实在不知道这样下去将会怎样?渴望您伸出援助之手,我深深地谢谢您!

读着这封署名“冷艳”的女孩的来信,我仿佛触摸到了一颗寒冷的心。但愿我的复信能够给她送去一份温暖。

马老师猜想,“冷艳”是你用的一个笔名。由这个笔名看出,你面临的困扰的根源在于你自己的心。花季女孩,本该心中阳光灿烂,你的心却掉进寒冷之中,怎能不陷入困扰?

是谁让你心冷的呢?是你自己。进入初中,不论是学习内容还是学习方法,都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总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越是心态坦然越是能较好地适应。就来信的情况看,你一直是个学习优秀的女孩,你习惯了名列前茅,很可能进入初中后,面对新的不适应你就感到了焦虑和压力,其结果使你的适应不很顺利。及至期中考试,面对不曾有过的60分,一个习惯了名列前茅的女孩,再也接受不了了,仿佛天塌地陷一般。这对你的心灵构成了一个强烈刺激,进而引起了你对数学的特别的过度的关注:我要学好数学,考数学不要紧张……这种特别的关注恰好从反面构成了一种心理暗示:数学是我的难题,考数学我会紧张……心理暗示如同一个标签,让人的心理和行为常常如标签标明的那样发展。比如,如果这样的自我暗示:我就是学不好数学,那么他的数学就难以学好了。所以有人把心理暗示现象叫做“标签效应”。如果说你的这种自我心理暗示有点特别的话,就在于是从反面来起到暗示作用的,由“我不要紧张”起到了“我该紧张了”的暗示作用。于是出现恶性循环,考数学越来越紧张。因此,你的心感到了寒冷。

说到这里,你明白了怎样让自己不紧张。对,首先是接受失败。当学生,考试考砸了,在所难免,正所谓“没有常胜将军”。既然在所难免,还紧张什么?再有是紧张就紧张,随它去。你不怕它了,它反而会悄悄消失了。人的心理活动就是这样怪,有时候你越是想消灭它,克服它,它越是来劲,通过心理暗示从反面起到强化的作用,这叫心理活动的逆定律。你感到你的放松不管用,就是因为你的所谓“放松”其实是在和它做斗争。如果你不在乎它了,不去和它斗争了,它反而会自觉没趣而溜走了。怎么样,试试看?如果你很好地领会了上面的意思,如果你在心理操作上能做到位,你的紧张就会消失,你的心就会由冷便暖,就会看到生活依然阳光灿烂,你也就会换个充满暖意的笔名了。

别让考试焦虑吓趴下

一个女孩带着一脸的痛苦走进心理咨询室。落座后艰难地说:“面对一次次考试,我压力很大,觉得特别累。我平时学习挺用功,可最近面临毕业前的考试,心里越来越紧张。直到现在,一看到试卷,眼前就一片漆黑,即使做过的题也忘了。等考试结束,走出考场,又全都记起来了……”

正如女孩的诉说,每当中考和高考的一天天临近,有些初高中毕业班的同学出现了如下反应:情绪紧张,忧虑不安,担心害怕,手足发冷,心跳加快,肌肉紧张,头昏发晕,视听困难,注意力难于集中,记忆迟钝,思维混乱。这就是考试焦虑的症状。考试焦虑是一种对考试情境习惯性的紧张状态。

考试焦虑造成的危害有三方面:一是会影响考生的自我评价,降低自信心;二是会诱发大脑的超限抑制,降低大脑的活动效率;三是造成许多生理反应,降低机体的机能。这三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就导致了考生的考试效率的降低。

经过测试,这个女孩的考试焦虑的确较重。

正在阅读本书的同学,面临考试,你有没有考试焦虑?焦虑的程度如何?请不要自己给自己轻率地做评判,因为人常常并不是很了解自己的心。本书最后一章有心理学家编制的焦虑自测量表,你不妨来自测一下,从而科学地判断自己有几分焦虑。

需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面临大考的同学们常常高估了自己的焦虑程度。在我的心理咨询工作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来访的同学诉说自己怎样的为考试焦虑而痛苦,可经咨询之后原来属于正常情况。就是说,面临考试适度的紧张是正常而必要的。我以初高中毕业班同学为被试的多次实验都表明:事实上大多数人属于不必挂在心上的很轻焦虑,是正常的,不用特别在于在意的,稍作调整就可以了。可以肯定同学们按照最后一章的量表测试之后,大多也是属于正常的焦虑状态。所以,劝同学们千万别夸大自己的考试焦虑来吓唬自己呦!

“我该怎样克服考试焦虑呢?”女孩听了我的分析并进行测试之后关切地问。

我向她介绍了如下的几个克服考试焦虑的策略。

策略之一:变消极自我暗示为积极自我暗示。

自我暗示的作用是相当大的。国外有人以就要执行的死刑犯作被试,告知被试在特殊的装置情境下给他们以大量抽血的方式结束其生命。被试不能看到却能听到的抽出血液的嘀嗒声。结果到一定的时间被试生命终结。其实所谓抽血实验是虚拟的,根本就没有给被试抽血。这是为什么?就是强烈消极的自我暗示的结果。同样,积极的自我暗示也会产生巨大的力量,从而创造奇迹。有一个人到医院就诊,诉说身体如何难受,而且身体日渐消瘦,百药无效。医生检查,发现此人患的是“疑病症”。后来,一位心理医生接受了他的求治。医生对他说:你患的是一种综合征,正巧,目前刚试验成功一种特效药,专冶你这种病症,注射一支,保证三天康复。打针三天后,求治者果然病愈出院了。其实。所谓“特效药”不过是极普通的葡萄糖,真正治好病的,是医生语言的积极地暗示以及引起的积极地自我暗示作用。有些危重病人就是靠积极的自我暗示恢复健康的。

有些同学的考试焦虑较重,其原因往往就在于钻进了消极的自我暗示的怪圈。他们经常的念头是:我不行,我就怕考试,我肯定会紧张,我又要失败了……人有时候是很奇怪的,你以为自己怎样,常常你就会怎样。所以,知道了自我暗示的巨大效应,你就应把消极的自我暗示换成积极的自我暗示。

策略之二:进行自我放松训练。

你可以用如下很简便的方法进行自我放松训练。

——大笑疗法:笑是精神消毒剂。国外的谚语说,一个小丑进城胜于一打医生。在可能的时候,你不妨去听听相声,看看小品,伴随笑声不知不觉中就化解了焦虑。

——运动疗法:机体的运动可以使精神放松。你可以考前放下书,放开心地去踢一场球或来点别的什么运动,这样可以消除焦虑。

——深呼吸疗法:考前或考场上紧张焦虑时,做深呼吸4~6次,会缓解焦虑。

——意守丹疗法:意念集中于丹田穴,而后想象意念向上移动,一步步直至头顶百会穴,同时吸气,再向后向下移至丹田处,同时吸气。

——六秒钟放松法:抓住片刻时间,六秒钟就够,收腹,缩颏,扭动身体,打哈欠,焦虑会随之消失。

策略之三:运用自我系统脱敏疗法。

如果上面的方法不能消除焦虑,你还可以用系统脱敏疗法来克服考试焦虑。第一步:先把使你焦虑的考试情境按刺激的强度由弱到强排成队。比如:临近考试复习时的情境→考试前一天的情境→准备进入考场前的情境→进入考场答题之前的情境→开始答题时的情境,等等。第二步:利用想象进行脱敏训练。从最轻的情境开始,尽可能详细逼真地想象情境中的具体细节、环境和自己的内心体验,感到有焦虑反应时,就用策略之二中的方法进行放松。直到焦虑消除,完全适应,再进行下一个情境的训练,依此类推,直到想象最后的情境时也不再感到紧张。考试焦虑确实较重者应在考前早些时候开始训练,只要坚持,定有成效。

在我们交流的过程中,从女孩的脸上看出,她那颗紧缩着的心已经逐渐地舒展开来。在她和我告别的时候,信心十足地说:“这回考试焦虑就是再来了,我也不再害怕!真谢谢您,马老师!”

“说的好!”我赞赏地说,“只要你敢说‘考试焦虑来了,我不怕’,你也就开始战胜了考试焦虑,你就会在考试中多几分成功。”

面对大考:迷茫的男孩迷茫的心

马老师:

您好!我是一名复读生。高考一天天逼近,我整天却松松垮垮,百无聊赖,上课听不懂或者干脆不听。去年我高考只考了300分,这是意料之中的。因为我整个高中生活都是这样过来的。我多次发誓要改变,都是坚持一阵子后一切又是老样子。刚复读的时候,我立下誓言,一定努力考400分。开始自己的精神状态极佳,学习很卖力。不久,发现成绩没有起色,大家还是不在乎我,我的心就渐渐地暗淡下来。

我感觉我的学习上的苦恼与我为人处事的态度有直接关系。我好炫耀自己,总想找到自己的位置,喜欢成为关注的焦点,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别人的重视和肯定会让我信心百倍,别人的忽视和否定会让我一下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于是就靠在班里打闹或讲究穿戴来炫耀,可是又知道这样不好,就很厌倦自己。

初二时靠父亲请客,老师让我当了班干部。可同学们根本不服我,让我的成绩一落千丈。我中考失败了。父亲花钱让我进了高中。我想一定要搞好同学关系,所以一开始就和一些淘气好玩的同学交朋友。不久,我的考试成绩到了最后几名。家长的批评让我就痛下决心,认真学习。可是随后又一次考试。我的成绩还是倒数。我的信心受到了很大的打击。那些朋友又嘲笑我。我脆弱的心被击垮了。我放弃了学习,开始混天,生活变得百无聊赖。并努力结交“狐朋狗友”,甚至包括校外的“小混混”。这样在班里似乎有了地位。可是,后来还是感到厌倦空虚,以至最后我退学了。现在我回到学校,似乎生活没有多大变化,一样让人生厌,在班里没有几个朋友。我有一种看不起他们的感觉,因为他们个个家里都很穷。可似乎他们又看不起我,因为我在班上倒数第一。

我的叙述没有逻辑性,不知您能否看出我痛苦的根源?我希望得到是彻底的分析而不是安慰,告诉我怎样才能有勇气面对困难。一颗迷茫的心渴望着您的指点。

迷茫的男孩林双丰

林双丰同学:

你好!读了你长长的来信,马老师非常理解你的迷茫。因为马老师初读来信都感到迷茫:这个男孩到底哪里出了问题,需要什么帮助?这不是由于你的叙述没有逻辑性,而是你的心很乱。反复研究,我们终于可以看清你迷茫背后的症结所在。

这个症结是什么呢?是学习的困扰,是考试成绩的倒数。学生是干什么的,是学习的。如同军人打了败仗,农民没了收成,商人赔了老本,眼看高考了,让一个学生面对倒数第一,怎不心烦意乱?怎不心陷迷茫?迷茫中很容易百无聊赖。你不满意这样的心态,你想改变自己。于是你屡次发誓,你希望靠短暂的努力就有很大成功。这自然有好的一面,说明你有自救的意识和行动。但是任何成功都需要很多的努力,任何收获都需要洒下漫长的一路汗水,学习也一样,不可能在短期出现奇迹。你高考的300分,是你几年的放松的损失。怎么可能几天时间就完全补偿回来?于是,你感到再次受到了打击。对学习你想放弃又不舍。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你有这样的学习上的苦恼呢?

很高兴你“希望得到是彻底的分析而不是安慰”,下面马老师就要实话直说了,相信你有勇气正视自己的心。你说在意同学关系,喜欢自我炫耀,需要别人的肯定,以及想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都是可以理解的,都是年轻人难免遇到的,都是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规律。这都不是问题,都不是导致你今天结果的根本原因。但是,你为什么特别强调同学关系等因素对你的影响?是你潜意识里的自我心理防卫——我学习不好是因为外因的干扰和影响。这样归因于外,好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但这并不管用,于是,你的心还是迷茫。

那么,导致你的现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性格。性格就是命运。每个人的命运都是自己的性格铸造的。导致你今天这样的结果的性格是什么?是你最缺少持之以恒的精神,用心理学的话说,就是在性格的意志特征方面缺乏坚持性。坚持性是指一个人在行动中能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执行决定,以充沛的精力和坚韧的毅力百折不挠地克服一切困难的一种意志品质。具有坚持性的人,善于抵御不符合行动目的的主客观诱因的干扰,不仅能顺利地完成容易而感兴趣的任务,而且也能以顽强的毅力和饱满的精力,投身于困难重重枯燥乏味的工作中。为了达到目的,他们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坚毅有恒,百折不回。古今中外成就大业有所作为的人,都表现出高度的坚持性。达尔文写《物种起源》历经28年,徐霞客33年风餐露宿广游全国才有《徐霞客游记》,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从构思到完稿用了40年,马克思也花了40年时间才写出科学巨著《资本论》……没有长期的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哪会有他们的成就?数学家张广厚的切身体验是:“科学的成就是毅力加耐性。”近代微生物奠基人巴斯德则说:“告诉你使我到达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就是这样,任何人要想作出点成绩,都离不开坚持性,都必须靠坚持精神。要取得学业的进步和成功,当然也是如此。不想持之以恒,还又好高骛远,想靠几天的劲头就想让成绩由倒数变成正数,天底下哪有这样的便宜事?

说到这里,你也许问,还有几个月高考,我没希望了?不。现在你一样有希望,只是希望要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就是说,只要你从现在持之以恒,几个月的时间里,你还可以作很多事,还可以学很多知识,还可以有很多收获。

现在你该怎么做?对策是:做好眼前一件一件的极小的事。比如,弄懂一道习题,记好一个英语单词,学会一个成语。这些事情虽小,可远大目标正是靠他们累积起来的。而这些小目标又是很容易实现的。为什么不尽力达到小目标而空为大目标发愁犯憷呢?人生的成败,常常在于能否做好应该做的一件件小事。学业的成败不也是如此吗?所以,越是到了最后的总复习阶段,越是需要关注一个个的小目标。目标越小越容易实现,越能给你信心和力量,越能轻装前进一步步走向你的大目标。

你写信咨询正是你自救的行动。只要从现在持之以恒,必有收获,今年只能比去年考得好。更重要的是有了持之以恒的精神,日后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会让你收获多多。当我们要说再见的时候,马老师知道你的心已经走出了迷茫,走向了希望。

你的大朋友马志国

睡眠:大考之前的重要话题

晓慧是一名高三毕业班的女生,快高考了,却陷入了失眠的痛苦。

她想,睡不好一定会影响高考,考前千万要保证睡眠。到了高考前一天晚上,9点刚过就躺下了,却偏偏怎么也睡不着。好容易朦胧下来,不知什么声音又把她惊醒了。想到睡不好觉一定会影响明天的成绩,她非常焦虑不安,越着急越睡不着。迷迷糊糊,不知道过了多久才睡着了。早晨醒来,她马上想起昨晚的失眠,而后又进一步推断:昨晚的失眠对今天的考试肯定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其实,晓慧的母亲最了解情况,晓慧昨夜从惊醒到重新入睡,大约只有半个小时的时间。而晓慧却觉得时间很长,好像有几个小时。于是,越发忧心忡忡,昏昏沉沉……

和晓慧一样,面临大考,常有些同学十分担心考前睡不好影响考试。于是,一到睡眠时间就硬性地躺在床上,强迫自己入睡,心里总想着怎么才能睡着,唯恐睡不好。事情就是这么怪,只要你这样,灵得很,你准睡不着。于是就为自己所谓的失眠而痛苦忧虑。所以如此,是由于对睡眠的过分关注,对于睡眠质量的过高要求和对于失眠后果的恶性估计。由于担心睡不着和睡不好而形成心理负担,这种心理负担正好使人不能迅速入睡或睡眠不深;这种不满意的睡眠状况又进一步加重心理负担;这种心理负担又进一步影响睡眠质量……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所以,我们需要转念一想:睡好睡不好,无所谓。面临大考,困就睡,不困就学,躺在床上睡得着就睡,睡不着就随便翻翻书,只是别看小说一类。反正睡好睡不好不碍什么事。结果呢?入睡反倒容易得多。这是因为你把对睡眠的过分关注的念头扔掉了,大脑反而平静安宁了。

你也许说:如果考前真的睡不好呢?

事实是,睡好睡不好真的无所谓。这是因为:

一来,所谓“真的睡不好”多是主观感受,即心理学上说的“主观失眠”。失眠的人常常夸大自己失眠的严重程度,实际上真正的睡眠时间一般远远多于自己诉说的时间。对主诉彻夜未眠的失眠症患者的实验结果表明,失眠症患者的生理功能几乎都在正常范围之内。除了极少数失眠症患者入睡不好之外,其他患者的睡眠状况都几乎与正常人毫无差异。为什么出现主观失眠呢?这是因为,人在入睡前的清醒阶段对自己的意识活动有所记忆,加之失眠者在睡不着时又感到非常痛苦,记忆就更深,也就感到未眠这段时间特别长。在睡着之后,人处在无意识状态,因此就感到睡眠的时间只有短暂的一瞬。这样,就感到整夜似乎都没有睡着。

二来,一夜不睡,通常并不影响人的记忆思维等智力水平。不少人错误地夸大失眠对身体的危害程度,他们诉说由于失眠脑子不好使了,记忆力下降了,学习学不好了,甚至认为身体都会因此垮掉。其实,这是杞人忧天,是自己主观臆造出来的。心理学家曾经进行过睡眠剥夺实验,结果发现,即使真的一夜没睡,对第二天人的身心活动也基本没有什么影响。就是几天没有睡眠,其身心功能也无显著异常现象。有一个连续11天没怎么睡眠的被试,在智力测验上居然也没有受到很大影响。更重要的是,说长期没有睡觉却又正常生活的人,事实上还是主观失眠,是自己吓唬自己。睡眠和吃饭一样,人的机体几乎是本能地有一种自我调节机能。你上顿饭没吃好,下一顿肯定吃得香。睡眠也一样,你昨天欠了帐,今天它就要你还。所以,那种感觉失眠对自己的身心大有危害的想法,只是一种“感觉”而已。只要别总想着“没睡好就没精神”,就会有足够的精力。

你也许还要问:考前睡眠多梦是不是要坏事?

梦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人人都做梦。一般人睡醒后,立即受到日常生活中各种刺激信息的作用,所以把梦境忘了。有的时候,人直接从梦境中醒来,对梦境就记忆犹新。因此,即使是常说从来无梦的人,如果注意自我观察,也会发现经常做梦。失眠者对睡眠情况特别关注,醒来就思前想后,所以就感到做梦特别多。为了把做梦当成未能熟睡的凭据,便更是常说多梦。研究还发现,做梦多出现在深睡阶段。这意味着做梦正是睡得好的时候。所以也不必多虑。

如此说来,对考前睡眠的最好心态就是来点平常心了。即使真的考前整夜未眠,早上起来,你尽管照样洗洗脸,提提神,照照镜子,带着微笑走出家门。这样,考场上你照样多一份胜算。

大考怎样让自己当赢家

最近,我发现来心理咨询室的同学中,关心中考高考的人越来越多。原来,又有那么多的学子将面对大考。愿这篇咨询手记对就要毕业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来访者:马老师,眼看升学考试就到了,我们心中的弦越绷越紧。你说我们该怎么办?

笔者:老师很理解你们的心情,因为升学考试是你们人生的第一次大考。可我要说,面对大考你最需要的是一颗平常心。

来访者:您的意思是——

笔者:一是对考试本身需要有平常心,别太拿考试当回事。常有同学反映说,平时会做的题,一到考场上反倒答不上来,甚至脑子出现一片空白。这是为什么?这是由于情绪紧张过分而引发的超限抑制所致。通俗地讲,就是大脑神经细胞有一种自我保护功能,一旦刺激超过了它承受的限度,它就自动地停止工作,于是,就出现了该想起来的想不起来甚至脑子一片空白的现象。

来访者:它有什么规律?

笔者:一般说,情绪紧张度太低,缺乏强烈动机,认知活动的效率不高;情绪紧张度太高,动机过于强烈,认知活动的效率也不高;只有保持适度的情绪紧张度,才有助于提高认知活动的效率。就你们目前的学习现状看,一般在对待考试的问题上,情绪紧张度过低的情况不多,令人忧虑的是情绪紧张度过高,造成大脑过于疲劳,降低了大脑认知活动的效率。到了考场上,脑子反倒不听使唤了。

来访者:怎么办呢?

笔者:很简单,那就是别太拿考试当回事,对考试要有点平常心,这样在考场上多少就能“处之泰然”了。把考试看得淡淡的,它还敢在你面前逞凶吗?如此一来,你就会感到复习起来是那样心清气爽,你就会感到在小溪边、柳荫下捧读一本书这道风景是那样美丽,你就会感到在考场上挥笔疾书简直是过一把瘾。能如此享受一次大考,你还怕什么?

同类推荐
  • 关系学(历代经典文丛)

    关系学(历代经典文丛)

    在与周围的人相处时,我们既要热情又要谨慎,要经常站在他们的立场上为他们考虑,尽自己的所能来满足他们的欲求。他人在得到满足之后,就会对你有所回报。同时,别人对你的奉献,也能满足你的欲求。当这种奉献与回报保持平衡的时候,就是交际双方感觉最愉快的时候,同时也是获得最大利益的时候。只有通过这种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关系才是最稳定、最牢靠的。
  • 向明星学习

    向明星学习

    本书中,我们精选了刘德华、成龙、周杰伦、姚明等十几位明星的成长历程,从人生目标、规划、精神、胆识、性格、品格与外在的社会时代环境、机遇等方面,描绘出一幅幅生动感人又不乏趣味性的故事。相信每个人都能在这部励志经典中获得深切的感悟,有助于人们自我认知、自我导航,进而自我超越。
  • 世界最具智慧性的哲理故事(2)

    世界最具智慧性的哲理故事(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启迪青少年卓越人生的智慧故事

    启迪青少年卓越人生的智慧故事

    一滴水可以折射阳光的光辉,一本好书可以滋润美好的心灵。健康的身心、丰富的情感、较强的实践能力、优良的品质、过硬的特殊技能、良好的习惯、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必要的合作素质等,是青少年朋友在成长道路上顺利前进所需要的最基础、最必要的条件,为青少年朋友们从自身着眼、开创成功指明了方向。社会是一幅斑驳陆离的图画,人生是一条蜿蜒扭动的曲线。知识是智慧和能力的基础。知识能够守护生命,是保护自己的盔甲。成长是一种历程,我们从无知到有知,从天真到深沉,我们用生命书写着成长的哲学,正是这些哲学的智慧丰富了我们的人生;成长是一种升华,成长的过程就是将软弱升华为刚强,将平淡升华为壮丽。
  • 你也可以做个成功达人

    你也可以做个成功达人

    成功学家戴尔·卡耐基曾说:“好口才是社交的需要,是事业的需要,是生存的需要。它不仅是一门学问,还是你赢得事业成功常变常新的资本。”只有掌握了说话的技巧和原则,才能够达到“一语惊起千层浪”的效果,才能够掌握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
热门推荐
  • 小儿嗽喘门

    小儿嗽喘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温宿县分防柯坪乡土志

    温宿县分防柯坪乡土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腹黑萌宝嚣张妈

    腹黑萌宝嚣张妈

    江语彤,二十一世纪X市刑侦大队重案组新晋美女神探,解放军陆军特战队退役女子特种兵,处理案件前往案发现场途中刹车失灵,冲下高架桥,意外身亡。上官语彤,大锦十四年,镇国将军上官浩月独女,早年丧母,父亲上官浩月常年驻守边塞。于大锦十四年六月十二日携丫鬟如心前往安平寺礼佛,以求国泰民安父亲早日归家。次日黄昏,丫鬟如心不知去向,上官语彤一人归家,三月后,被家人发现已身怀六甲,未婚先孕,依照族规沉于太湖。当大锦上官语彤被沉入湖底,香消玉殒时,一抹来自异世的幽魂降临在了逐渐冰凉的娇小身躯上,新的生命在旧的躯壳中复苏,无视世人的眼光,傲然独立,倾泻下一世芳华。上官语彤:这天下我都不放在眼里,何况一个小小上官家,如若不是父亲,这藏污纳垢之地毁了又何妨?上官浩月:孩子,天下男人多得是咱不差这一个,莫要委屈了自己便是。君莫殇:若世人负你,我便灭了世人,若天地负你,我便毁天灭地,而我绝不会负你,在那之前我会杀了我自己。上官熙晨:爹爹,这个大婶的眼睛有病,身体也有问题?我们离她远一点,传染上妈咪会担心的。某萌宠灵狐:凡影响主人心情,间接影响本狐伙食待遇者,通灭之!!!
  • 傲世天才妃

    傲世天才妃

    21世纪王牌特工、王牌杀手,有妙手回春的医术,以及杀人于无形的毒术,却在执行任务的时候被背叛的同伴弄死。再一次睁开蓝眸,废材?怎么可能!青龙国的天才王爷,红衣妖孽美男,深不可测的实力,但性格高冷,腹黑男一枚,多少女子想碰他,砍手!师妹想以身相许?想死就来!对她霸气追求。
  • 灵云飞仙

    灵云飞仙

    滔滔血海无路,滚滚永夜无涯。狐仙儿背负着重明的命运,从灵云之中走出一段传奇,自灵云之后,步入暗夜的放逐。倘若黑暗是她的命运,那她便要成为暗夜的妖后。倘若灵云是她的斗志,那她便要成为灵云的飞仙。
  • 善说

    善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城堡(英文版)

    城堡(英文版)

    《城堡》是卡夫卡晚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未完成)。主人公K应聘来城堡当土地测量员,他经过长途跋涉,穿过许多雪路后,终于在半夜抵达城堡管辖下的一个穷村落。在村落的招待所,筋疲力尽的K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它们都是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平民。其中有招待所的老板、老板娘、女招待,还有一些闲杂人员。城堡虽近在咫尺,但他费尽周折,为此不惜勾引城堡官员克拉姆的情妇,却怎么也进不去。K奔波得筋疲力竭,至死也未能进入城堡。
  • 每天读点职场心理学

    每天读点职场心理学

    本书有针对性地提出、分析和解决了职场中客观存在的重点问题。通过大量生动的事例,帮助读者了解人性的复杂及其根源,学会如何洞察人的心理,懂得如何建立威信、施加影响,进而掌控你周围的人等。
  • 我的夫人是仙人

    我的夫人是仙人

    这是讲诉无意间和一女仙人发生了露水情缘从而踏上修仙的故事。......什么美人诱惑?蛇蝎美人还是离自己远一点。宝贝很多?怎么多的过我整个空间装满.......此书慢热,简介无能者默默飘闪。
  • 我在明永乐年间

    我在明永乐年间

    一入宫门深四海。这句话对我有更深的意义。在我的心里,将朱棣视为最亲近的人,我不会真的惧怕他,所以我更容易犯错。我不担心自己会受罚甚至被处死,因为那也可能只是返回原本的世界。可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