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25600000011

第11章 尉缭

天下一统的形势已经成熟了,而秦国因缘和合,风云际会,在经济、政治和军事方面具备了消灭六国、铲除封建武装割据的实力。可是,历史女神并不因为秦国具备了上述条件,便毫无保留地向秦王政献出自己的全部爱心,保障秦国取得最后的胜利。因为战争不仅要靠人去参与,更重要的是要依赖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去规划,去组织,去辅助君王进行指挥。而且,在取胜之后,如何保住战果,建立从未有过的封建大一统国家,也需要理论家给予君主以思想上的指导。历史,在盯着秦王政,且看他如何网罗人才。

秦王一生,很少有人敢于谈论他的相貌,在当时,这样做无疑是很犯忌的。秦王生性暴躁,在位时间愈长,其驭下便愈专横。亲政以来,死于屠刀下的人已经不少,谁敢去捋虎须?

偏就有一个魏国人,于秦王撤销逐客令后不久来到咸阳。在得到秦王的接见以后,他就公开向人谈论秦王的相貌,说秦王是“蜂隼、长目、鸷鸟膺、豺声”,就是说秦王长着一个高鼻子和一双长眼睛,还有一个猛禽胸脯一般的鸡胸,说话的声音像豺叫一般。综合这副相貌和秦王的言谈举止,他又进一步评论了秦王的为人:“秦王为人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我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他的结论是“不可与久游”,于是很快便逃走了。

这个魏国人,就是杰出的军事家尉缭。

尉缭来到秦国的目的,无非也是因为认准了秦国必然要一统天下的趋势,到这里来施展平生所学,一逞抱负,所以他初谒秦王,立刻就提出了有关统一决战的具体问题。尉缭认为,决战的形势对秦国是极为有利的,同秦国比较,其他诸侯疲弱得如同郡守县令,任何诸侯都无法单独同秦国抗衡,那样做无异于以卵击石。因此,尉缭担心山东六国会再结联盟,合纵击秦,向秦王敲响了警钟。

尉缭所列举的历史事件,秦王是熟悉的。春秋后期,晋国出现了赵、魏、韩、智氏、范氏、中行氏“六卿执政”的局面,晋国公室的权力被六卿瓜分了。后来,智氏的智伯(名瑶)一度控制了晋国朝政,他便联合韩和魏攻赵,把赵简子围困在晋阳一年多。赵简子秘密派人去策反韩、魏;韩、魏也怕灭赵后智伯会攻灭他们,遂与赵联盟,反过来灭了智氏,三分其地。

夫差是春秋后期吴国的君主,他的父王阖闾是因同越兵作战受伤而死的。因而,夫差念念不忘杀父之仇,终于打败了越王勾践。此后,夫差得意忘形,也要称霸中原,同晋国展开了大战,勾践乘机召集力量,兵发吴都,灭掉了吴国。

田齐湣王的时代离秦王不远,他曾同秦昭王搞连横,欲共同伐赵,并分别称东帝、西帝,所以田齐的国势一度很强盛,特别是在齐湣王灭宋之后,直接威胁到楚国和三晋,秦国也很担心能否抑制住齐国发展的势头。为了各自的利益,燕、赵、韩、魏、秦五国联军在著名军事家乐毅的统率下伐齐,攻入齐都临淄,齐湣王也被人杀死。

秦王很赞同尉缭的看法,虽说单独一国诸侯不足为虑,倘若他们联合起来,对秦国的统一事业将带来很大威胁。历史上秦国曾多次遭到山东各国的合纵进攻,使秦国遭受到很大损失。所以,如何避免合纵形势的形成,是一个关乎统一成与败的重大问题,秦王很愿意听尉缭的意见。尉缭的方法倒也简单,他劝秦王“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不过亡三十万金,则诸侯可尽”。

尉缭的建议简便易行,收效却可能很大。花费几十万金,就能破坏六国可能有的合纵,还能因此造成各诸侯间的不和,以及各国内部君臣的不和,从而减轻秦军正面进攻的压力。所以,秦王接受了尉缭的这个建议,同时,对尉缭处理军事问题的能力也很赞赏。在其后同尉缭的接触中,秦王发现尉缭对用兵之道有很精深的研究,是个不可多得的军事战略家。秦国不乏身先士卒、勇冠三军的将才,所缺的正是尉缭这样的满腹韬略、运筹帷幄的军事领袖。在统一决战即将全面爆发之际,尉缭的到来,无疑会大大增强秦国制定正确军事战略的能力。

因而,秦王对尉缭恭敬有加。为了留住人才,秦王真正做到了礼贤下士。秦国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发展历史告诉他,一个缺乏人才并且疏于礼聘人才的国家,不可能走向强盛,只会日益衰败。秦国素有善于选任客卿的传统,现在,这种传统又在秦王政的言行举止上得到了鲜明而生动的体现。他接见尉缭之时,坚持以平等之礼相待尉缭,不要说在隆重场合才服用的衮冕,就是弁服,以及其他一切可以标志其地位身份的服饰,秦王都不再服用,而是坚持穿与尉缭所穿一样的衣服,在饮食上也同尉缭一样,不再摆秦王的架子,以此表示对尉缭的尊敬和对人才的渴望。

可是,秦王没有想到,就是他的这些举动将尉缭吓跑了。当时,社会是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人们安于在等级造就的统治秩序下生活,僭越固然属大逆不道,过分的谦恭就下也会使人疑惧,因为在当时,这些都是不正常的。认真地说,尉缭对秦王的判断是非常准确的:“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过,这是专制主义的封建政治所造成的悲剧,起决定性作用的,绝非是什么蜂隼、长目、鸷鸟膺之类。

尉缭跑了,一个对秦国,对缺乏军事指挥经验的秦王都十分重要的军事家跑了,秦王该怎么办呢?在讲述结果前我们不能不提到一本书,它就是尉缭所写的《尉缭子》。

《尉缭子》分五卷,共二十四篇,字数虽然不多,但内容却很丰富,举凡战争观、战略战术的运用、军队的训练与管理、指挥艺术等等,都有所论述。这部书实际上是对当时战争规律的探讨和总结。

尉缭十分重视对国家的治理,他描绘了一幅理想社会的蓝图:民众皆无自私自利之心,彼此同甘共苦,不再相欺相侵,使监狱都成为虚设;男耕女织,粮充粟多,人民安居乐业,雍熙和平。然而,为实现私欲而发动的战争打乱了社会秩序,使人民流离失所,受到了空前的劫难,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完全被粉碎了。为此,尉缭主张以战去战,伐暴乱而本仁义。战国初期,墨子曾提出过著名的“征诛”理论。在他看来,商汤讨伐夏桀,武王诛杀商纣,所以除天下之害,兴天下之利,义莫大焉。诛杀残暴的统治者是正义的战争,应当除恶务尽。孟子也认为对待像桀、纣那样的独夫民贼,理应全民共诛之,全国共讨之。尉缭的思想与他们有共同之处,他痛斥那些杀人之父兄,利人之财货,臣妾人之子女的为政者是为害社会、为害民众的“盗”、“一夫”(独夫),要求以有道之师制止。所谓有道之师,就是不攻无过之城,不杀无罪之人的道义之师;就是不破坏社会秩序,使农不离田亩,商不离店肆,官不离衙署的正义之旅。战国末期,山东六国已经完全成为专行割据的腐朽势力,失去了其存在的合理性。尉缭伐暴乱而本仁义的思想,为秦国彻底消灭六国,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国家,提出了比较有力的军事学上的理论依据。

可是,即使有道之师所发动的正义战争,也不会很轻易地除暴安良,马到功成;欲取得胜利,需要许多军事的和非军事的条件作为支持。尉缭很赞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主张,认为“圣人所贵,人事而已”。孙子将道看做是决定战争胜败的首要因素,认为“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实际上是把民心向背摆在了决定性的位置上。吴起则宣称为政者“必先教百姓而亲万民”,在此基础上方可以出师,“将用其民,先和而造大事”。《孙膑兵法》亦认为天地之间莫贵于人,“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离胜有殃”。如此看来,重人事、重民是先秦兵家一贯奉行的传统,尉缭继承了这个传统,呼吁为政者采用藏富于民的方针,无夺民时,无损民财,奖励耕战,如此则民安,民安则国治,国治则可威治天下。

明法审令也是重人事的重要内容。尉缭认为严格的法令军令是克敌制胜的必要条件,要做到令如斧钺,制如利剑,时时悬在军卒头上,督催他们沙场效命,威加海内,使“三军之众为一死贼”,所向无敌。尉缭十分推崇大军事家吴起,认为他是明法审令的典范。吴起率军与秦兵对峙,未及交战,一名士兵突然出击,斩杀两名秦兵而还,吴起立刻下令处死这个士卒。左右劝谏他留下这名猛士,吴起则说:他的确是个猛士,但他不听军令,杀了他!因此,在《尉缭子》中罗列了许多条军令。从《将令》中可知,统军之将受命于君。将军手持君主授予的标志其指挥权力的斧钺入帅军旅,然后即闭门清道,“有敢行者诛,有敢高言者诛,有敢不从令者诛”。若攻而败,守而降,兵败如山倒,为将者则将受极刑,掘坟暴骨,其家属没为官奴。对于士卒,尉缭则要求实行伍保之制:五人为伍,十人为什,五十人为属,一百人为闾,相连相保,有违犯法令而又知情不举者,一律连坐受诛;各级军官亦上下相保,有罪不举皆连坐。另外,关于营区管理、排兵布阵、军伍号帜等方面,在《尉缭子》中也都做了很具体的规定,以确保“内无干令犯禁,外无不获之奸”。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尉缭十分重视军事后勤在战争中的作用,指出搏战取胜有五个必要条件,而后勤因素就占了两个。其一是粮草储备要比较丰足,否则会导致“士不行”。其二是军械装备必须有充分的保障,否则会使士卒“力不壮”。尉缭的军事后勤理论不仅在秦统一战争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对于后世战争实践及其理论的发展,也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尉缭十分看重将帅的军事素质,他主张为将者自受命之时起,就应将身家性命置之度外,临战决疑,挥兵蹈刃,义无反顾。他要求将帅对士卒要恩威并立:威,就是军法,要严而不变;恩,就是恩惠,其施与要恰到好处,不可滥行。如此则三军用命,屡战屡胜。

历代兵家皆讲求战略战术的机动性、灵活性,尉缭也不例外。他反对临敌徒恃匹夫之勇,或进退不定,疑忌重重,主张决策要果断,出击要灵活,“正兵贵先,奇兵贵后,或先或后,制敌者也。”大军深入敌国,要攻占高城大邑,截断敌方的交通道路,乘虚而攻之。在《战威》中,尉缭列举了五个先料敌而后动的条件,即战前要研究制定周密可行的进兵计划;选任合格的统兵将帅;用兵神速;注意利用地形地势布置攻防;军令如山,违者必究。具备了这五个条件,就可以利用敌方的弱点诸如要塞未修、城险未设、戍客未归、财用未敛、将帅不信、吏卒不和、刑罚不立等等,以实击虚,收“敌不接刃而致之”之效。

在几次接见尉缭以后,秦王已有可能读过其中的某些篇章了。对于具有如此精深的军事理论造诣的人才,秦王怎肯失之交臂!

尉缭为避祸,便悄悄地离开馆舍,想要逃出秦国。然而,没等尉缭离开咸阳,秦王便发现尉缭出走,立即派人四出寻找,终于把尉缭找了回来。秦王政见尉缭被找回,又惊又喜地向尉缭问道:“先生为何不告而辞,舍弃寡人而去?”

“深蒙大王厚恩,臣哪里会不告辞去,适才不过是到市上闲游而已。”

尉缭见自己既被追回,便说自己是上街闲走。他怎敢承认自己是想逃亡?秦王政听了尉缭的回答,还是半信半疑,觉得尉缭不像是上街闲走,但是又不能断定尉缭是要舍弃自己而逃亡,更不可能知道尉缭在心中的那一段暗自独白。转念间秦王猛省:自上次进言后,我对尉缭优礼有加,同衣同食,可并没有正式授他以官爵,莫非他会是因此而想离去么?想到这里,秦王政在心中责怪自己的疏忽,便当即对尉缭说:“先生不要为寡人派人寻你而多心,寡人已决定任命您为国尉,正想告知于您,请您主管秦国的军事,望先生尽力辅佐寡人安定天下。”

秦王政虽然不真正了解尉缭出走的原因,然而尉缭对秦王任命国尉一事的用意,在心里却是一清二楚的。尉缭既然知道自己一时还难以离开,且又被任命为国尉,便只好暂时放弃离开秦王的念头,供职于秦王殿下。从此,人们便连同官职一道称他为“尉缭”。

对于尉缭的建议,秦王在统一过程中也下令具体实行了。因而,负有秘密使命的秦国使者们怀揣着金银珍宝,分道前往六国,千方百计去贿赂收买那些位居要津的显贵“豪臣”,离间他们的君臣关系,离间六国之间的关系,使他们彼此之间充满了疑惧、猜忌,无法致诚缔交,戮力摒秦,惟知战其所亲,而忘其所敌。而秦国则得以利用六国之间的矛盾,竭力使之扩大化,最终使秦国得以将六国各个击破,一统天下。因此,尉缭的建议并非只是简单的离间计,而是事关统一全局的一项军事战略规划。李斯的离间计侧重于为秦国延揽人才,堵塞敌方人才的来源,并挑拨其君臣关系,着眼点比较低,远不如尉缭建议那般高远,那般具有全局性。秦国只有一个,土地面积和兵力分别只占六国的五分之一和十分之一,六国拥有足够的抵御秦国的实力,然而最终灭于秦国,是因为“其祸在乎六国之君,自战其所可亲,而忘其所可仇敌”,使“秦人得以间其欢而离其交”。可见,尉缭的战略性建议,在秦国的统一决战中起了重要作用。

另外,统一前夕秦国在对其他诸侯国作战的过程中,使用的战略和策略,同尉缭的军事思想十分吻合;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布阵形式,同《尉缭子·兵令》所述军阵形式相同。这些都表明,尉缭亲自参加了秦统一战争中的决策活动,在军事指挥方面担负了重大的责任。作为秦国国尉,尉缭成为秦王最重要的军事助手。

可是,真正的英雄还是二十三岁的秦王政,是他发现并破例重用了尉缭,使这位杰出的军事家留在了秦国,没有为山东六国所用。此事看来偶然,实际上却是由于秦王继承了秦国政治领域招贤任贤的开放传统所致。这个事例说明,无论在什么领域,封闭则绝少成就。尉缭是魏国人,然而魏君却不能用之,终使其为敌方所用,这是历史留给后人的教训!

同类推荐
  • 生命的写照

    生命的写照

    蓦然回首,人生将近五十个春秋,三十载的笔耕生涯,无不在空前的历史背景下饱经了“从小失去母爱”“铁窗生涯”“自学之路”“历尽贫寒”这四大不幸的人生磨难中度过。因此,我要说,是三所“特殊大学”造就了我的人格力量,是“九死一生”的人生经历让自己把握了生命的真谛!或者换个说法:“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梦!”所以说,也是“十大梦幻”演绎了我超越混沌的自由飞翔,更是“七大爱好”陶冶了我向往美好生活的心灵和高尚情操!一个充满了不幸和坎坷的时代,铸就了自己独特的性格和人生观!我的《牧羊人之子》《不幸的大学》《生命的写照》人生三部曲就是在这种历尽了苦难而痴心不改的环境中完成的。
  • 吴三桂降清

    吴三桂降清

    吴三桂,集明清改朝换代诸矛盾于一身,反复无常:先由明入清,助清夺天下,功高震主;后反清自立,威震华夏。他不断改写历史,最终自取灭亡。《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吴三桂降清》是吴三桂丰富多彩的人生翔实记录,是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说到底,就是一部人生教科书,它给人的警示和启迪,不知要用过多少口头说教!
  • 智者大师传奇

    智者大师传奇

    南梁华容,战火频仍。权臣小儿诞生夜,天降祥瑞满室光。双瞳在目,异于常人;慧根暗藏,与佛结缘。大厦骤倾双亲王,颠沛流离结奇缘。
  • 科尔

    科尔

    科尔,又译高尔(Cole,或Kohl、Kool),是一外国姓氏。通常在英语会串为"Cole",在德语的串法是"Kohl",在荷兰语的串法是"Kool",在美国的德国、荷兰移民后裔亦有使用"Kohl"和"Kool"。
  • 李自成第八卷:崇祯皇帝之死

    李自成第八卷:崇祯皇帝之死

    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辍业,于米脂号召饥民起义。后与农民军首领张献忠等合兵,在河南林县(今林州)击败明总兵邓玘,杀其部将杨遇春,随后转战山西、陕西各地。七年,连克陕西澄城、甘肃乾州(今乾县)等地,后于高陵、富平间为明总兵左光先击败。
热门推荐
  • exo霸气女配逆袭之路

    exo霸气女配逆袭之路

    她本是堂堂M集团的boss,创造了无数个奇迹。当她的集团成为商界的龙头时,本该享受一切繁华的时候,一场奇幻的穿越让她的一切皆从0开始。而他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敬请期待!!!
  • 网游之网络情缘

    网游之网络情缘

    这是一个游戏高手与一个游戏新手的故事。这是一个超级肉盾与一个加血牧师的故事。这是一个游戏宅男与一个白富美的故事。这是一群游戏玩家凑在一起很开心的故事。这是一个很轻松的故事。===================================参加了新人写作季,请大家多多支持,多多点击,多多收藏,多多投票。
  • 玄道帝国

    玄道帝国

    杰,谢家家族继承人,修炼之本天才,家族落难之后,在月晴儿这名公主身下,学会修炼。重任家族,消灭一切,与公主闯荡世界,做重大任务...
  • 天下之黑色传说

    天下之黑色传说

    游戏中他是现实人梦寐以求的修仙者现实中他是富家少爷一款天下的游戏风靡全球群雄争霸,且看他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巅峰虚拟的世界给人无尽遐想,升级、打怪、挖宝是否勾起你的回忆家族、爱情、亲情,且看他如何继续创造自己的传说喜欢的话收藏推荐一下
  • 萌宠来袭之娘子乖乖让我疼

    萌宠来袭之娘子乖乖让我疼

    娘子,你要对我负责!【某只狐君可怜兮兮的看着自己娘子】哼,凭什么!【不屑,凭什么,不满】因为你把我看关了,你得对我负责。【再次可怜兮兮的望着自家娘子】哼,你现在吃姑凉的,住本姑凉的,穿本姑凉的,睡本姑凉的,本姑凉不就不小心看了你洗澡嘛,还让本姑凉负责,门都木有!!!!【非常非常不满。】那有窗户木有,总之娘子得对为夫负责。【一副赖定了的样子。】【表示简介很渣,文文绝对有爱】作者真的是第一次写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山海怪异志

    山海怪异志

    天地有百种异兽,其名皆曰怪,然各不相同,隐于山海,故曰山海怪。逐鹿之前,炎帝驭凤凰,黄帝腾苍龙,与魔君蚩尤战。蚩尤号令山海,逐鹿中原,然其座下白虎叛,功亏一篑。后,黄帝借四方神兽之力,封尽山海之怪,其神魄绘入一书,其名曰《山海经》。
  • 成功父母的7堂课

    成功父母的7堂课

    不是每位父母部懂得如何去爱孩子,如何去教育孩子。作为父 母,仅仅为孩子创造了丰富的物质基础是远远不够的,父母有责任提 高自己的能力,有责任学习正确的教育方法。 廖康强编著的《成功父母的7堂课》是一本培训好父母的教材,告诉父 母家庭教育中的基本理 念,教父母如何与孩予沟通,如何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如何让孩子 自由地成长。对于心望子成龙的父母来说,毫无疑问,《成功父母的7堂课 》是一本不 可多得的好书。
  • 盛世子歌

    盛世子歌

    她本是山中无忧成长的沐子歌,为报救命之恩,她为他疗伤,却丢了她的心。他本是凡尘的不败战神百里安,为实现承诺,他护她周全,因她眷恋尘世。当他放她黯然归去,沐子歌以为他们终究走到尽头,却不曾想到他早已将聘礼送至山中,只等她归来待嫁!“沐子歌,告诉本王,心中杀不忍,却又抹不去之人你会如何处置?”“我,我不知道。”“那就把她困在身边,放在心上,永不分离。”前世篇简介“千世孤苦只换与他相遇,你可想好了?”“得之,此生无憾。不得,此生无悔。”
  • 命中之人:九千年东海水族蓝氏

    命中之人:九千年东海水族蓝氏

    “蓝赤夜,你这名字甚是煞气!”东海水族的长老摇摇头。“这名字的三个字相克不相生,甚是不吉利啊!赤代表红,夜代表黑蓝色、红色,本就不和;红色、黑色,定会互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