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25100000014

第14章 人间奇迹——修运河,筑长城

在中国历史上,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隋炀帝都是一个遭人唾骂、留下极坏形象的淫暴之君。这个多欲躁动、好大喜功、巡幸无度、纵情声色的皇帝,依仗隋朝积累的巨大物质财富,除了营造宫室、四处巡游之外,还做了两件在中国历史影响深远、毁誉参半的大事,就是“修运河”和“筑长城”。

中国的地理形势总体上是西高东低。就山脉而言,也是由西向东海拔逐渐降低,河流的走向也呈由西向东的整体趋势。这样的地理条件虽有不少优越之处,却也导致中国境内除了云贵境内的横断山脉中有几条北南流向的河流之外,其余的河几乎都是由西向东,注入大海。这样的地理形势与山川走向,对于以水运为主的古代交通自然很不便利。针对这种情况,在隋代以前,已经有人注意到这个问题,但是限于工程浩大,在生产力不够发达和物质积累不够丰富的条件下,这也只能是某些人的理想而已。

其实,隋文帝在位时,就已经有开运河以通漕运的考虑。开皇四年(584年),隋文帝曾令有“巧思”之誉的宇文恺,率领水利人员开凿河渠。其具体做法是把渭水从大兴城引到潼关,全长150余公里,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广通渠”,又叫“富民渠”。这是因为从开皇三年(583年)开始,隋文帝已经感觉到京师仓廪的储备粮不足,为了防备水、旱等自然灾害引起的歉收,所以下诏:“于蒲、陕、虢、熊、伊、洛、郑、怀、邵、卫、汴、许、汝等水次十三州,置募运米丁。”后来因为运输不便,施行起来困难不小,所以文帝才在开皇四年(584年)的诏书中说:“京邑所居,五方辐凑,重关四塞,水陆艰难……故东发潼关,西引渭水,因藉人力,开通漕渠,量事程功,易可成就……一得开凿,万代无毁。”

宇文恺开通“广通渠”后,“漕运四百余里,关内赖之。名之曰‘富民渠’”。可见“广通渠”开通之后,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漕运的困难和关中遭受水、旱等自然灾害后的缺粮问题。

隋炀帝即位之后,并不是心血来潮,也不是纯粹为了巡游江都的考虑要去开凿运河,其中也包括了经济上和政治上的原因。这实际上是巩固隋朝政权的重大举措。因为自从晋怀帝永嘉南渡之后,中原士族大批南移,又经历了南朝宋、齐、梁、陈更替,华夏衣冠文物也逐渐以江南为聚集中心。尽管隋文帝统一了中国,结束了南北对峙的分裂局面,然而,江南地区的侨郡侨县及中原士族大姓的政治影响还长期存在。为了强化对江南政治集团的控制,加强江南与中原地区的联系,开凿一条横贯南北的大运河显然是十分必要的。

至于开凿大运河的经济意义就更为显著了。江南原本自然条件较好,河渠密布,灌溉和水上交通都极为便利,只是因为历史上开发得较晚,一直没有展现出蓬勃的生机。但是,自从“五胡乱华”以来,中原士族南奔,不仅为江南地区带来了中原文化的积极影响,也将华夏文明的先进思想与生产手段带到了江南。经过南朝六代(三国东吴、东晋、宋、齐、梁、陈)的积累,到隋代,江南的经济已经相当繁荣了。根据《宋书》介绍,早在南朝刘宋时期,江南的富庶已经超过屡遭战乱兵燹的中原地区了。当时江南已是“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棉布帛之饶,复衣天下”的繁盛景象了。当时隋朝都城长安已经显得缺乏生机,物产也满足不了隋王朝的需要,修凿运河的经济利益显得更为重要了。

隋炀帝从他即位的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就着手大运河的修建。修建大运河分三段运作:一是开凿“通济渠”,二是开凿“永济渠”,三是修建“江南河”。

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任命尚书右丞皇甫议“发河南、淮北诸郡民,前后百余万,开通济渠。”具体的措施是从河南洛阳西苑开始,引谷水、洛水进入黄河,然后又从板渚引黄河水,疏通莨荡渠故道,进入淮河,到达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县),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通济渠”工程。从山阳开始,再疏导当年吴王夫差所开凿的邗沟,引淮河水经扬子(今江苏省仪征县),进入长江。这段河有40步阔,可以通行庞大的龙舟。而在河渠的两岸皆修筑大道,遍植柳树,不仅可以巩固河堤,也能起到绿化环境、遮阳垂阴的效果。

至于修凿“永济渠”,则是从大业四年(608年)才开始的。这段运河是引沁水南入黄河,北至涿郡,全长1000多公里,是大运河中最长的一段。这样浩大的工程,加之大兴土木穷治宫室,隋炀帝不免感到人丁不济,史称“丁男不供(不足),始役妇人”。就是说,隋炀帝终年不断地兴建工程,把全国的劳动力都用上了仍然感到不敷使用,开始对妇女派力役了。

“永济渠”的开凿是有历史背景的,当时正是隋炀帝大攘四夷的狂妄计划实施之际,他将全国的主要军事力量集中于涿郡,北出辽东,然后去打高句丽。开通“永济渠”的目的是为征高句丽运送粮草服务的,但“永济渠”的阔度也同时设计的可以通行隋炀帝的龙舟。

“江南河”的修建更晚一些,是大业六年(610年)开始的。“江南河”从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引长江水直达余杭,然后流入钱塘江。《大业杂记》记载,“江南河”全长400余公里,水面阔10余丈,准备通行龙舟。

隋炀帝经过多年建成的大运河,是中国历史上浩大而又非常著名的工程,它北起涿郡,南至余杭,贯通了我国东西走向的主要水系,这对于强化隋朝的政治统治、联系南北经济和文化交流等方面都发挥了极其巨大的作用。

杜佑在《通典》卷一七七《州郡典》《河南府》中指出:

通济渠,西通河洛,南达江淮,炀帝巡幸,每泛舟而往江都焉。其交、广、荆、益、扬、越等州,运漕商旅,往来不绝。

这应当说是比较客观而公允的。只把隋炀帝修大运河的目的狭隘地理解为隋炀帝纯粹为了个人巡游享乐,这种观点显然是不全面的。

早在隋炀帝即位之前,就有江南等地的士族力量起兵反隋,广大民众的反隋烽火也没有真正停歇过。开皇十七年(597年),桂州(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人李光仕起义反隋,后被镇压下去;开皇二十年(600年),李英林于熙州(今安徽安庆市)起兵反隋;仁寿元年(601年),又有潮州(在今广东)等五州起兵抗隋……这些反抗力量,早就使隋朝感到“关河悬远,兵不赴急”的困窘。大运河开通之后,不仅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而且更便于隋代统治阶级实行政治控制与军事行动,这是隋炀帝修运河的真正用意所在。由于有些史评家和文学家对隋炀帝总体上是持否定和贬抑态度的,因而无视其统治有可以肯定之处,这显然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我们在唐人的诗文中也还听到了不同的声音。皮日休在《皮子文薮》卷四《汴河铭》中写到:

今自九河外,复有淇汴,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不仅如此,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之二中吟说: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单就修运河来看,这的确是有历史意义的伟大工程。运河不仅弥补了我国东西水系的缺憾,而且为隋王朝的政治统治与经济繁荣提供了便利,其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是不能被简单否定的。

在中国历史上,以修筑长城的方式来阻断长城以外力量的进攻,是自古就有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赵国修过长城,齐国和魏国也都修过长城,以防备居徙不定、突发性很强的游牧民族的侵扰。在古代,这的确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秦始皇修筑的万里长城,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是伟大工程。

与秦始皇相比,隋炀帝所修的长城无论从规模和所投入的人力、物力,以及耗费的时间来看,都是微不足道的。但是,修长城仍然是隋代的巨大工程之一。

隋炀帝修长城,主要是防备来自北面和西北面的突厥的入侵。隋朝修筑长城,是在北齐的基础上继续进行的。北齐文宣帝天保三年(552年)就修过长城,是从黄栌岭至社平戍,共200多公里,并且设置了36个戍站,以防备突厥的入侵。天保六年(555年),北齐征调180万人筑长城,从幽州北的夏口向西至恒州,有450多公里。天保七年(556年),从西河总秦戍筑长城,东至于海,前后所筑长城共1500余里,每5公里置一戍站,在要害处设置州镇共25所。天保八年(557年),又在长城内筑重城,从库洛拔向东,直至坞统戍,又有200多公里长。然而,到了北齐武咸帝河清二年(563年),强大的20万突厥军队毁长城,侵犯恒州。可见,那时长城确实能起到防备突厥入侵的积极作用,否则,突厥没有必要先毁长城,才入侵关内恒州。

隋炀帝修筑长城,是在其父隋文帝进行的基础上展开的。隋文帝在开皇元年(581年)立国之始,就有修长城之举。《隋书·崔仲方传》云:“令发丁三万,于朔方灵武筑长城,东至黄河,西距绥州(今陕西榆林),南至勃出岭,绵亘七百里。明年,上复令仲方发丁十五万,于朔方以东缘边险要,筑数十城以遏胡寇。”隋文帝又于开皇六年(586年)和开皇七年(587年)两度修筑长城,前者动员人丁11万,后者集丁壮10万。

隋炀帝在位的14年间,曾于大业三年(607年)和大业四年(608年)两度修筑长城。第一次修筑长城竟调集了100多万人,从西边的榆林一直延续到东边的紫河。这样浩大的工程,引起朝臣不安。尚书左仆射苏威,是隋炀帝十分信赖的大臣,曾进言劝阻,但炀帝置之不理。第二次修筑长城,是从榆林谷延伸,动员的丁男也有20万之多。

与隋炀帝穷治宫室、巡游四海相比,修筑边防长城尽管耗费了不少的力役和财富,可还有安定边境的现实意义。

同类推荐
  • 万里长征

    万里长征

    本书是《中国现代史演义》系列之一:《中国现代史演义》以演义体的形式,叙述了从辛亥革命孙中山缔造共和到今天海峡两岸企盼统一的现状。它把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邓小平历史巨人在百年中国历史上的惊涛骇浪表现的淋漓尽致。该书还展现了当今海峡两岸重要人物的重大活动。这是一本给读者以深思的书。
  • 皇后娇宠

    皇后娇宠

    带着前世记忆投胎,本想混吃等死当一个米虫,却偏偏有人不放过自己。哼,不怕,姐一个有现代思想的人还怕你们古代人不成?来来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 二月碑

    二月碑

    历史洪流,滚滚向前,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尊重历史,重温往事,在心理浮躁、急功近利的当今,愿本文如一缕清风,吹醒民族发热的头脑。
  • 逍遥战神李玄霸

    逍遥战神李玄霸

    悲催的李玄霸遭雷劈,被后世的“万金油”穿越附身。李世民、长孙无垢、杜如晦、房玄龄、秦琼、尉迟敬德等等哪一个是容易对付的?没有权力欲望的他是如何在牛人如潮的时代中完成奋斗目标,实现自我价值的?嗯,还是先娶个漂亮老婆生娃娃再说吧!
  • 现在是过去的未来

    现在是过去的未来

    一个小人物回到过去,为了穿越回来一生努力的故事(第一次尝试写作)
热门推荐
  • 西江花月夜

    西江花月夜

    当年,一群东瀛倭寇化身商人,从蒙古一路至东南沿海强设数十个据点,掠夺、强占、偷窃珍奇古玩无数,其中还有一份涉及朝廷、关系江山社稷的密物。他们在各据点经营十余年,囤积了无法计数的金银珠宝。就在他们密谋将财宝偷运出海时,皇帝收到信报,遂派镇海大将军上官戎缉拿倭寇挽回财物,夺回朝廷密物。倭寇见事情败露,只得将财宝藏一密处,准备与上官戎决一死战。倭寇狡诈、恶毒,又有朝中奸臣设计陷害上官戎。在最后的一次海战中,上官戎身受重创,临死之际点燃了船上的火药,与倭寇一起葬身海底。上官戎手下的一名唯一逃生的将领找到了他的尸骨,连同上官戎交与他保管的一颗宝珠葬入密林之中。围绕宝珠和密物,江湖陷入了一场血雨腥风之中。
  • 九州武道传奇

    九州武道传奇

    武道殊途同归,成就大神通者。看我九州逍遥,造就传奇历史。
  • 听话,我的恶魔宝贝(原名:至上喧嚣)

    听话,我的恶魔宝贝(原名:至上喧嚣)

    只是想享受一个清闲的假期,离家出走来到中国。身边却跟了个吵闹不断爱惹事生非的人,烦!这里不是校园小小白文。她,是学校里的“娇寐公主”,白天,是一只睡觉的乖猫,夜晚,是一个乖张的恶魔。他们,是校园里的王子。他们,是她另一边的朋友。一场喧闹的追逐开始了。争夺至尊的权利,谁来成为这所学院的恶魔。当喧嚣到最高的时候,一场天才之间的宣战开始了,那么爱情呢?生活就有尖酸苦涩,当你能顽强地越过,最后得到的就是幸福!
  • 至尊的自我修养

    至尊的自我修养

    牧星者,意为放牧星体,执掌天宇。重生被流放到宇宙边缘,好不容易回到仙界,又遇上宇宙道则崩塌,仙气消散,修炼只能靠魔晶石,历经万难重修神路来到神界,却被四五个神王满世界通缉,到哪哪不顺的商洛硬是凭着超强的实力,闯出一片天。仙如何?神如何?照打不误!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魔妖仙域

    魔妖仙域

    这是一个小人物和一群小人物的故事,他们在二次元相爱,在三次元相知相守,他们承诺天长地久
  • 极光舞之天罗传奇

    极光舞之天罗传奇

    极光舞穿梭在神秘的蓝星上,他们是蓝星的守护神,哪里需要正义,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当他们的冒险再次踏上征途,新的世界在等着他们。亲情,友情,爱情等各种感情编织了他们的绚丽一生。然而,走到最后,他们发现最后的敌人竟然是他们朝夕相伴的兄弟,极光舞决定牺牲一切拯救世界,让极光尽情的飞舞......
  • 春安山

    春安山

    作品紧紧围绕大批现役军人开进山区后,开展治贫,治堵的故事而展开。现役军人敢说敢为,终于赋予了大佛团长他改变山区面貌的决心;而地方保守势力的阻挠,使他要冲破现有条条块块的界限;架桥开路,需要专业人才,使大佛团长要突破现行政策的屏障,请右派出山。军威赋予他的威严,但他又为人父亲,父爱使他面对女知青陈小娟家庭的困惑,伸出了救援之手,从此使他陷入了严峻的政治旋涡。最终道德与事实,使他获得了救赎。在他找回了失散20多年的儿子后,深感对家庭的愧疚,于是一个大家庭的重任赋予了他,展现当代军人全新的家庭观念和人性美的一面。
  • 青色流年

    青色流年

    我是个不折不扣的笨蛋,只顾着追寻自己的梦想。我是个不折不扣的混蛋,只顾着喜欢自己的喜欢。我不知道我对薄荷是什么样的感情,我只知道,当她离开得时候,我真切的感受到她的离开!【ps:请大家多关注千千新书得时候也别忘了关注千千另一本书战力全开哦!】
  • 笙箫又起

    笙箫又起

    “你叫什么名字?”他不经意一瞥,下意识便出了口。他骑着白马,踏着碎金的阳光,一滴水珠从他尖削的下巴滑落。她自是桀骜,扬起巴掌大的小脸,答:“如花!”众人狂笑不止。他认真的看着她的眼,她无所畏惧的迎上。风轻轻吹过,撩起她额前的碎发,也同时撩动他的心。他抿嘴轻笑,“很好听的名字。”声音如山涧中露水滴入清泉,轻淡绵长。“如花美眷,逝水流年。”她身形微怔,随即嫣然一笑,“那你呢?”“无言,叶无言!”或云笙,易云笙……
  • 逆天小狐妃

    逆天小狐妃

    “琉璃,你的练毒技术越来越好了。”男子轻轻捏着杯角。“是吗?我不这么认为,你还不是一眼就知晓了嘛?”月琉璃轻笑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