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01700000058

第58章 58西安行

1924年仍然是“军阀年”。

这时,国民党与共产党的统一战线已告成立,三民主义有了新的阐释,黄埔军校正在筹建中。但是,反动军阀并未受到重大的威胁。“二七”大惨案的鲜血在流。学生运动和工人运动的浪潮相继低落。各地军阀的野蛮统治,军阀与军阀之间的混战,构成了中国政治的主要背景。

军阀刘镇华以镇嵩军入陕,在动乱之中,窃据了陕西省长兼督军的位置。为了盗名欺世,巩固地盘,利用征收的烟卷特税,创办了“国立西北大学”。暑假前,特意筹设了一个“暑期学校”,邀请国内的学者名流前来演讲,借以宣传他的文治武功。

在被邀的十多名讲师中间,最先没有鲁迅的名字。鲁迅的陕籍学生王品青知道了这个消息以后,当即写信向西大校长傅铜推荐。他和同学王捷三常到鲁迅家中请教,因此知道鲁迅有创作历史小说《杨贵妃》的计划,并且有游一次西安的意思,便以唐人“孔子西行不到秦”的话从中劝诱。结果,傅铜很快发出邀请,而鲁迅也很快接受了。

对于长期以来中国女性所负的亡国的责任,鲁迅是颇不平的。在译日本历史小说《三浦右卫门的最后》时,他强烈地感觉到,杨贵妃的遭遇,与右卫门是很相类似的。但是,关于这事的著作虽然多,却以文明的材料及浪漫的诗意掩盖了玩弄和虐杀生命的事实,与日本小说的命意并不相同。因而,他愿意做一篇小说,发掘人间的真实;然而又望不见人类的黎明,每当想起自己的计划来,总不免爽然若失……

计划中的小说是从唐明皇被暗杀,刀锋落到自己的颈上的一刹那开始,倒叙他的一生,与杨贵妃缠绵了千百年的爱情故事。其实,两人之间的所谓爱情早已衰竭了,不然何以会有“七月七日长生殿”,密誓世世代代为夫妇的情形呢?在爱情浓烈的时候,怎么会想到来世?玄宗以来生为约,无非等于宣告爱情的完结罢了。到了马嵬坡,军士们要杀她,如果玄宗对她还有一点爱情,又岂有无法保全她的道理?只是到了垂暮之年,玄宗回忆起当年行乐的情景,心里才后悔起来,以致生出一场大大的神经病。一位道士用了催眠术替他治病,使他和贵妃终于相见,然而不过幻梦而已。

关于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性格,盛唐时代的政治、地理、宫室、人体、服饰、饮食、乐器以及其他用具等,鲁迅都有过很仔细的研究,如果能够实地考察一回,获得一些感性印象,于创作不是没有补益的。

自然,这时他的心情很不好,也需要一种解脱。大约有十年的时间,他未曾外出旅行了。虽然他不是那类可以遁情山水的人,可是又何必与生命为仇,终日闭门喝酒以自苦呢?

风雨当途。

7月7日晚,鲁迅一行十余人登火车,乘民船,辗转西来。用他后来的话来说,“道中喝了不少的黄河水”,终于到了西安。

陕西是闭塞的,贫穷的,荒凉的。陕西人是朴实的,安静的,沉默的。江南游子,是第一次置身于西部高原,目睹由古老的黄河所孕育的中国文明。从“五胡乱华”起,直到民国后的战争,陕西人几乎每代都要经受一场浩劫。现代军阀,决不会比古时的行伍更人道一些。《晨报》曾经连载过军阀陈树藩等残害人民,如曝尸烈日、酷吊、戴肉镯子、煮人肉、穿肉背心、穿火鞋、骑火马等情形,那是连张献忠也要自愧弗如的。这里的物质生活,简直贫乏到极点。一切日常用品,都从外省远道运来,价钱也特别昂贵。人们往往衣不蔽体,连引渡他们来陕的船夫,竟也赤条条地一丝不挂!在精神上,“理学气”笼罩一切。对于妇女,夫死守节是普遍的道德,即使十几岁的寡妇也得遵从,不敢僭越。

现实社会的情形,给鲁迅的游兴蒙上了一层阴影;众多的名胜古迹,不但没有美好的弥补,反而处处留着缺陷。在古董铺里买点古物、碑帖之类还算如意,不然,他简直沮丧极了。

现在的西安毕竟不是唐代的长安,除了每户人家的门上贴着诗画,算是“遗风”之外,所谓古迹实在已经模糊得很。例如古陵,秦始皇的只是一座小山丘,周文武的只是一块毕秋帆题的墓碑,此外什么痕迹也没有。人们不知道墓中究竟是否秦皇汉武,只凭相传的一句话,便永远如此这般地崇拜下去。大小雁塔在悬想中是壮丽的,但看重修碑记,最早不超过清代乾嘉时候,可知距古代已经十分久远。就算函谷关,远望中也是一番新式洋楼的气象。“曲江流饮”原系八景之一,现在江水干涸,是再也流不出旖旎的风光了。在昭陵,那带箭的骏马和鸵鸟的石刻,总算使他追想起唐人魄力的宏放雄大,可惜的是,这样的古迹并不多见,残缺,零乱,颓唐,而且大多数都是伪古的。在他看来,就像看梅兰芳扮林黛玉,姜妙香扮贾宝玉一般。原来他还打算到马嵬坡去的,为避免看后更加失望起见,也便终于没有去成。

同来的孙伏园,对于此行却是相当满意的。初到时,他便为一片白色的木槿花所感动,对鲁迅说:“将来,《杨贵妃》里应该有一片白色木槿花。”意外的是,鲁迅静立而无所表示。孙伏园深感疑虑,对先生的脾气,他是有着相当的了解的。

鲁迅的答复是:“我不但什么印象也没有得到,反而把我原有的一点印象也打破了!”

21日,暑期学校正式上课。

鲁迅讲的是《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课程计八天,十二个小时。他从《中国小说史略》中提取精要的内容,减去繁难的考证,重点放在整个文学的发展规律的阐发上面。就内容而论,更是远远超出了小说史的范围。

开宗明义就是进化论。

他在说明中国进化的特殊情形以后,特别指出,进程虽然较慢,但进化是肯定的。然而,他又指出,时至今日,在许多作品里面,唐宋的,甚至于原始的思想手段也都依然存在。关于文艺发生学的观点,突出地重视劳动与宗教,他分析中国古代神话所以呈片断性、没有长篇的原因时认为,主要在中华民族过于劳苦和易于忘却,这是与长期形成的经济状态和民族性格相关的。文学的发展,首先决定于社会环境和政治风气,至于文学的自律,他倒谈得很少。在谈到汉末到六朝这一“篡夺时代”的小说时,他指出政治力量对文学的直接干预和影响,说:“汉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议论政事,其初在社会上很有势力,后来遭执政者之嫉视,渐渐被害,如孔融、祢衡等都被曹操设法害死,所以到了晋代底名士,就不敢再议论政事,而一变为专谈玄理;清议而不谈政事,这就成了所谓清谈了”,“而《世说》这部书,差不多就可以看做一部名士底教科书。”这一时期的文人和文学的命运,在中国历史上是具有代表意义的。

此外,他谈了佛道二教的影响。作为意识形态之一,哲学思想对文学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他在唐宋小说的比较中着重说明了这一点。在谈到依靠集体力量编纂的《文苑英华》、《太平御览》和《太平广记》时,他深刻地揭露了统治阶级的文化政策:“此在政府的目的,不过利用这事业,收养名人,以图减其对于政治上之反动而已,固未尝有意于文艺;但在无意中,却替我们留下了古小说的林薮来。”

他高度评价《阅微草堂笔记》的作者纪昀,鼓吹“攻击社会”的叛逆精神,说纪昀很有可以佩服的地方,“生在乾隆间法纪最严的时代,竟敢借文章以攻击社会上不通的礼法,荒谬的习俗,以当时的眼光看去,真算得很有魄力的一个人”。相反,俞万春作《结水浒传》,说山寇宋江等,一个个皆为官兵所杀,这在鲁迅看来,文章虽然漂亮,描写也不坏,但思想实在未免煞风景。

进化论于鲁迅,不是一个空洞无物的框架,当它作为当时最先进的世界观而被把握被改造时,就与一种素朴的阶级意识一起统一到他的身上来了。对于鲁迅,与其说是从进化论到阶级论,毋宁说是进化论中有阶级论,只是到了后来,随着新的理论学习与斗争实践的累加,阶级论更为突出,上升到了一个主导的位置而已。

从自身痛苦的命运出发,鲁迅一直同中国农村保持着某种亲缘的关系,即使作为官僚和文化人而置身于上流社会,也从未忘怀那些以大量的血汗、不幸和死亡掩护过他的广大的底层的人们。在中国古代优秀的知识分子当中,他秉承了忧患意识与为民请命的传统,而大异于旧式或新式的名教清流;对于外来文化,有选择地吸收和融会卢梭的重社会的启蒙理论,尼采的重个人的生命哲学,19世纪“摩罗诗人”的浪漫主义精神,俄国及其他弱小民族文学中的人道主义思想,从而铸就自己的基本人格。当他一旦介入新文化运动以后,便强烈地释放出其中的爱爱仇仇的情感,那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的阶级战斗的光辉。

在关于小说史的演讲中,鲁迅把文学结构同文化性格结合起来进行分析,鞭笞了中国人的爱面子主义以及其他种种劣根性。他指出,董解元的《弦索西厢》和王实甫的《西厢记》等许多同类的作品,都导源于元微之的小说《莺莺传》,但后世的作品都以大团圆为结局,这是与原作不同的。他说:“这因为中国人底心理,是很喜欢团圆的,所以必至于如此,大概人生现实底缺陷,中国人也很知道,但不愿意说出来,因为一说出来,就要发生‘怎样补救这缺点’的问题,或者免不了要烦闷,要改良,事情就麻烦了。而中国人不大喜欢麻烦和烦闷,现在倘在小说里叙了人生底缺陷,便要使读者感着不快。所以凡是历史上不团圆的,在小说里往往给他团圆;没有报应的,给他报应,互相骗骗。——这实在是关于国民性底问题。”《红楼梦》的价值,其要点正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其续作却是同样的“补其缺陷,结以团圆”。甚至连源流出于《水浒》的一些侠义小说,竟也逃不出这样的布局,事情就不仅仅是一个文学问题了。

但是,鲁迅毕竟是一个文学家,因此在小说源流的叙说中,也就不时地谈一点文章作法,如摹仿、讽刺、夸张、写真实等,以期在创作实践方面对学生有所启发。其中,有一个很值得注意的地方,就是他从审美的角度把握文学的本质,在把审美的无功利性作为鉴赏判断的前提之一的同时,也把鉴赏的无功利性看做文学作品的构成要素。毋庸置疑,鲁迅的创作具有明显的政治功利性,但是这种功利性又是通过艺术的非功利性来实现的。他批评说:“中国人看小说,不能用赏鉴的态度去欣赏它,却自己钻入书中,硬去充一个其中的脚色”,“满心是利害的打算,别的什么也看不见了。”因此,他反对把小说写成“劝善书”,说:“文艺之所以为文艺,并不贵在教训,若把小说变成修身教科书,还说什么文艺。”

演讲的结果如何呢?一定会给在陕的学生以很大的教益的吧?但是,以鲁迅个人的观察,总以为自己讲的不论可悲还是可笑,听众一律是木然的反应,这不免使他觉得投火之无聊。

刘镇华让秘书请鲁迅给他的下级官兵演讲来了。东道主有一个要求,即演讲时调换一个题目。虽然没有具体命题,但用意是清楚不过的,反正丘八们不会需要那类干巴巴文绉绉的东西。

鲁迅不会连这点悟性也没有,但他的答复是愚顽的:“给士兵讲可以,但是我还是得讲小说史,因为我只会讲小说史。”他不愿意为权势者歌功颂德,但是对于他们,又保持着某种警觉,有时甚至于对决无杀身之祸的小事情,也不肯直抒己见的。

然而,像这样明显的拒绝,难道是可以容忍的吗?

连当代圣人康有为也得吹捧自己,何物鲁迅,居然摆起臭架子来!刘镇华大为震怒,正当他掀去“礼贤下士”的假面而将有所动作之际,经人出面劝阻,才勉强作罢。

《新秦日报》仅仅因为透露了“兼座怒形于色”的消息,就被罚停刊了好几天!

总之,陕西的天空不见得就比北京晴朗。计划幻灭了,又不能写东西,除了古迹、古董,暂且回到古代去,还能干点什么呢?无聊间找寻刺激,竟找到鸦片上头去了。

在西安,鲁迅常穿一件黑布裤,一件白小褂,上街时再加一件白小纺大褂,头发零乱而长,面色很是晦暗。他的牙齿全部作深黄色,牙根则浓黑如漆,于是许多人都暗地里把他看做鸦片烟鬼。传闻到了他的耳朵,他并不当一回事,说:“烟鬼就烟鬼,算什么呢!”

他终于叫孙伏园弄鸦片去了。

这时西安的鸦片不但没有禁绝,而且相当通行,有的军官家里还备有三四套烟具的。孙伏园托在省署任秘书的同学张辛南设法,自然很快找到。孙伏园觉得烟嘴太大,与纸烟雪茄过分悬殊,吸时极不方便,浅尝一下便放下了。鲁迅倒吸得顺利,待静静吸完,孙伏园问他有何感觉,有没有西方文人吸用麻醉剂以后那种“烟士披离纯”的产生,他摇了摇头,苦笑着说:

“只是有些苦味!”

使鲁迅颇获好感的怕只有易俗社。他在西安一共看的五场戏,都是这个剧社演出的。易俗社于民初成立,虽然主事人多有变动,但改良秦腔,自编剧本,却是始终一贯的。现在的社长吕南仲,与鲁迅同是绍兴人,久居西安,编著了不少秦腔剧本。他对鲁迅景仰已久,加上一层同乡之谊,言谈起来感到格外亲切。每次看完戏后,他都要请鲁迅谈谈意见,鲁迅从小喜欢戏曲,有很高的鉴赏力,对于这些剧目,总是热情地给予好评。

易俗社得悉鲁迅、孙伏园、夏元三人提前返京的消息,特意设宴饯行。平时,鲁迅是极其讨厌什么宴会之类的,此行对西大的洋气十足的招待也颇不满,但是对易俗社的邀请,却毫不辞让,欣然前往。

适逢易俗社成立十二周年,鲁迅特拟了“古调独弹”四字,制成匾额,以同行的集体名义见赠。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用唐人的诗意评价和鼓励剧社中人,倒也并非因为他特别喜爱作为“古调“的秦腔本身,可是,剧社立意改革的态度,以及认真严肃的台风是他所欣赏的。在一个艺术气氛十分稀薄的僻远之地,像这般的不媚群俗,有所操持,并不是容易做到的。他喜欢“独弹”两个字。

临行之前,鲁迅突然感到不安起来。

陕西人费心劳力,用各种的车载船装,请到这里来演讲,虽然说用的是官费,但毕竟是榨取当地大众的血汗所得,那么你留给陕地一点什么呢?一门不痛不痒的课?一块匾?一席空话?你不觉得你们是在内地里行骗吗?他找来孙伏园商议说:“我们应该把陕西人的钱在陕西用掉……”

其实,他的经济状况并不好,单是买西三条新宅就背了一笔债;来西安前,又从孙伏园处借了八十三元,到西安发薪后归还的。然而,他并不顾及这些,他害怕的是精神债务。

他打听得易俗社经费困难,决定同孙伏园从讲学酬金中各拿五十元捐赠,由孙伏园亲自送去;计除路费外,还有多余,则全数赠给西大工人。同行的夏元不主张多给,说:“工人既不是父母,又不是儿子,而且下一趟不知什么时候才来,我以为多给钱没有意义。”鲁迅听了非常反感,特意告诉孙伏园,仍照原议多给。

全部交了出去,人就轻松了。

回京以后,鲁迅不禁怅然怀念起西安。

他捡了几种自己的著译:《中国小说史略》、《呐喊》、《桃色的云》,分寄给易俗社和西大的几位师生。他们都曾以热诚招待过他这个远客。此后,他还与孙伏园一起邀王品青等人上了一回馆子,答谢他推荐的盛意。

陕西旅沪青年为了报道陕西的灾情,计划出版《洪荒月刊》。筹备期间,主编周茨石写信给鲁迅,希望取得他的支持。他欣然回信说:“灾区的真实情形,南边的坐在家里的人,知道得很少,报上的记载,也无非是‘惨不忍睹’一类的含浑文字,所以倘有切实的记录或描写出版,是极好的。”

一个叫曹冷泉的青年,带了自己写的关于灾区的纪实文章拜见他。他改过几个字,随即介绍出去,很快也就发表了。

西北之行,使鲁迅对于中国社会多出了一个观察点,认真说起来是收获不小的。但是,他又极其珍惜桌上的时光,以为这样不做事的闲逛,耗去生命不少,心里有一种紧迫感。自从大病过后,他自觉活不久,无论对国事或个人都极其绝望,常常自暴自弃。离京二十天,改变一下环境,心情便变得开旷了许多,虽然未能从根本上消除精神上的苦闷,但总算有了对工作的渴望,许久以来所未有过的这种渴望。

他自集了《离骚》的句子为联,请同事乔大壮写了,端端正正挂在西壁上。联为:

“望崦嵫而勿迫,恐鹈之先鸣。”人间鲁迅(上)

对文艺家来说,政治决非不祥之物。

正因为他把自己投置于权势者与众多的奴隶之间,承受加倍的压迫、冲击与摩擦,他的人格和艺术,才闪耀出如此炽烈的光华。

同类推荐
  • 百位世界杰出的艺术家(上)(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百位世界杰出的艺术家(上)(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漫长的世界历史画卷上写满了兴盛与衰亡、辉煌与悲怆。多少风流人物,多少英雄豪杰,在历史的长河中悄然隐去。然而,仍有许许多多曾创造了不朽业绩的杰出人物名彪史册,业传千秋。拭去历史的风尘,人们依稀看见那些改写人类历史的政治家、军事家;人们仍旧忆起那些拯救人类危机的谋略家、外交家;人们还会记得那些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人们至今难忘那些为人类生产精神盛宴的文学家、艺术家;人们深深感谢那些创造人类物质财富的企业家、经济学家。
  • 帷幄奇谋:刘基

    帷幄奇谋:刘基

    刘基(1311~1375),浙江青田人,元明之际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明武宗誉为“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是朱元璋最重要的谋臣,并对明初的制度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刘基博学多识,学究天人,其诗被允为“一代之冠”,其文《郁离子》、《卖柑者言》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对明代文坛影响至深。其“盗天”、“措用”的认识论思想以及教育、人才观念仍具有现代价值。刘基因博识与卓越而受到后人的崇信与神化,成为至今在民间文化中具有广泛影响的历史人物。《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帷幄奇谋:刘基》生动介绍了历史文化名人刘基的传奇一生。
  • 跨越传统碑石的天才:陀思妥耶夫斯基传

    跨越传统碑石的天才:陀思妥耶夫斯基传

    本书介绍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巨大的才华和多舛的命运。内容包括:苦涩的早年、踏上文坛、傅立叶学说的信徒、“死屋”十年、激动不安的灵魂、危机与转机漂泊岁月、最后的辉煌。
  • 范仲淹(名人传记丛书)

    范仲淹(名人传记丛书)

    范仲淹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刻苦自律、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一生数次遭贬却始终不改其为国为民之志。这里从范仲淹的家谱开始讲述他的一生。
  • 忍辱膑足:孙膑

    忍辱膑足:孙膑

    孙膑是我国战国时期出现的一位身残志坚、独步千古的著名军事家。他是兵圣孙武的后代子孙,因受奸人所害,膝盖骨被剔掉,造成了终身残废,所以被人们称为孙膑。后来孙膑逃回齐国担任齐国的军师。在齐、魏争雄的过程中,他指挥齐军取得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两次大捷,使齐国成为东方强国。他在作战中运用避实击虚、攻其必救的原则,创造了著名的围魏救赵战法,为古往今来兵家所效法。《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忍辱膑足:孙膑》展现了孙膑在军事方面的卓越成就,以及他经历残酷刑罚,曲折坚毅的一生。
热门推荐
  • 佛说四自侵经

    佛说四自侵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万象风云

    万象风云

    千年以前,一位高人在西域雪山发现一株并蒂三界幻青莲,耗尽毕生修为取得其中一朵,从此独步天下,搅起一片腥风血雨,而另一朵莲花却不知所踪…千年以后,世间归于平静。高耸入云的万象山脉,绵延数千里,云回雾绕间,太清、紫云、无量三大宗门坐落其中。山上树繁花艳,兽奔鸟鸣,更有修道之人高来高去,犹如人间仙境。此时,与万象山脉相隔甚远的南平小城外,两伙小混混为了争地盘正在对阵......修行之道,爱恨情仇,是一心向道,还是随波逐流?一切尽在万象风云!
  • 男神宠妻无度:老婆快到怀里来

    男神宠妻无度:老婆快到怀里来

    “夏夏,过来!”某男慵懒的坐在沙发上勾着手指,某女和比熊都屁颠屁颠的跑了过去,此时某女才反应过来大吼道:“你居然把你家的狗取名夏夏!我不干了,离婚!”某男挑眉道:“想离婚可以,先爬起来再说!”于是某女被扔到了床上=_=男女主角身心干净,欢迎入坑。
  • 逐流纪

    逐流纪

    写书,还不如说写心!世间有太多的无奈,太多的不甘,太多的莫名其妙……望帝的杜鹃鸟又在啼——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 重生2001年

    重生2001年

    小说的主角重生时总是又激动又高兴,可张嘉重生时却无比焦急懊恼,既担心经常迷路的健忘母亲,又担心刚刚怀孕的未婚妻子,但看到犹自健在的父亲时,张嘉一切埋怨都消失了!既重生,他果断选择了复读,要考取更好的大学,赚很多的钱,让家里不艰难拮据,让母亲的病有钱可医,让父亲不用累得弓腰驼背,让自己不用追了七年才追到妻子!……这其实就是一个年轻重生者的商路奋斗故事!
  • 案罪而传

    案罪而传

    原《灰黑白》不创造恶魔,不乏味抄袭。或许文笔很差,但是细节考究。难以想象的犯罪,无缘无故的恨
  • 观于细微 察于无形:洞悉他人的内心世界

    观于细微 察于无形:洞悉他人的内心世界

    这是一本关于知人、识人方法的大众读本。全书共分六章,分别介绍了六种知人识人的方法:衣着容貌读人心、行为举止观人心、兴趣爱好察人心、说话言谈辨人心、生活习惯品人心、待人处世显人心。
  • 末世之沐晴

    末世之沐晴

    沐晴本想没事杀丧尸,虐渣男,坑白莲,保护自己所爱之人。可没有想到的是,突然有一天被告知自己竟然是已婚人士。
  • 第十九狱

    第十九狱

    讲述了牛子悲惨可怜的一生,并最终选择了死亡
  • 我的亲亲古代夫君

    我的亲亲古代夫君

    她在现代莫名其妙地摔下楼梯撞到脑袋,不会就这么悲惨地魂飞古代吧?就算当作是免费观光古代文明好了,怎么还让她寄居在一个有丈夫,有儿子,且不被重视的女人身上?最可气的是她的丈夫居然明目张胆地搞外遇,哇!!当她是透明的啊??那个女人敢趾高气昂地斜眼瞧她??而她的小叔居然对她表示爱意!!啊哼!!真是老虎不发威当她是病猫啊!!好!!从现在开始她要重震声威,恢复她应有的女主人身份,把所有的蜜蜂蝴蝶通通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