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98600000089

第89章 “栖梧老人”原来是包惠僧

1957年7月1日出版的《新观察》杂志,刊载了署名“栖梧老人”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的见闻》一文,马上引起了海外的注意。

这篇文章是以当事者亲历的笔调,记述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显然,作者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

外国的研究中国共产党党史的专家们当即把此文看做是研究中国共产党“一大”的重要新文献。他们在写作论文时,引述了这篇文献,并注意到以“栖梧老人”名义发表的其他著作。

道夫·宾在他的《对〈有关斯内夫利特战略的中文资料〉一文的答复》“注释◆◆◆24”中指出;“让我们首先来谈这个栖梧老人。1957年他写了四篇文章和一本书,从互相参照这些材料的内容来看,作者无疑就是包惠僧。周策纵教授和W·郭两人都证明了这一点。”

这三位海外研究中国共产党党史的专家的分析、判断,完全正确:“栖梧老人”,正是当年中国共产党“一大”代表包惠僧。

包惠僧不用真名而以笔名“栖梧老人”发表回忆文章,是因为他大有“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之感。

他是在1949年11月从澳门回到北京的。如他所言,最初,“我除了学习以外,甚么事也不敢做。谢觉哉部长常鼓励我写点‘社会观感’、‘人口问题’之类的文章,其他领导同志也鼓励我写有关革命历史的故事,我都不敢写。……”

他,新闻记者出身,写文章原是看家本领。他如此“不敢写”,是有着他的重重顾虑……

在中国共产党“一大”之后的最初几年,他的表现是不错的。他先是在上海参加编辑《劳动周刊》。自1922年起,他历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长江支部主任、中国共产党北京区委员会委员兼秘书,中国共产党武汉区委员会委员长。

1924年,他奉中国共产党之命加入国民党,出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与校长蒋介石共事。

此后,历任黄埔军校高级政治训练班主任、黄博军校教导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武汉新闻检查委员会主席、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筹备主任。1927年1月,出任独立第十四师(师长夏斗寅)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

在1927年“四一二”政变之后,包惠僧脱离了中国共产党。他在《包惠僧回忆录》中,是这样自述脱党的经过的(写于1966年4月11日):

我约在(1927年)7月20日前后,奉共产党中央军委周恩来同志之命,到南昌待命,并准备接江西省军委工作。我先到南昌,周恩来同志后到,他告诉我:“不必在江西作长久之打算,要随军南征。”派我任《前敌日报》主编。《前敌日报》没来得及成立,南昌宣布起义。事有凑巧,我又病了,周恩来同志叫我在南昌暂时潜伏,如赶不上队伍,即到武昌去找组织。他给我写了介绍信,我在南昌一个表亲家里住了一个多月,才化装逃出南昌,到九江搭船回了我的故乡黄风。当时白色恐怖遍地皆是,在乡下也住不下去,遂到武昌,也没有找到组织。武汉也呆不下去,即带着妻子逃到江苏高邮(妻家)暂行避难。在高邮住了两个多月,风声不好,才逃往上海。我会见了李达(他此时已脱党多年)、施存统、马哲民等。上海的情况很混乱,我遂和这些人一起走了失败主义的道路,消极脱党。

自从脱离中国共产党之后,包惠僧先是在上海卖文为生,办《现代中国》杂志,混了三年半。

1931年,借助于他与蒋介石在黄埔军校有过共事关系,当上蒋介石的陆海空军总司令部的参议。“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任命包惠僧为军委秘书,兼任中央军校政治教官。

1936年,包惠僧由武官转为文官,任内政部参事。他在陈独秀临死前,去江津看望,那时便在国民党政府内务部做事。1944年起,任内政部户政司司长。1947年改任内政部人口局局长。

1948年,蒋介石政府风雨飘摇,从南京撤往广州,包惠僧申请遗散,带着家眷到了澳门。

包惠僧面临着抉择:去台湾?去北平?还是留在澳门?

他终于下了决心,回到当年的中国共产党朋友中去。

他给北平打了电报,表明自己的态度。

如他在回忆录中所写:

约一个星期,接到中国共产党复电,叫我回来。我于1949年11月回到北京。回北京第二天,董老(引者注:即董必武)请我吃饭。他对我说:“你回来是党中央作出的决定。”同年12月25日,周总理请我到中南海吃饭。他同我见面之后,对我还是以老朋友相待,我们作了长谈。

周总理给我的礼遇和温暖,我几乎感激得流出泪来。1950年,我在“革大”(引者注,即“华北人民革命大学”的简称,当时设在北京颐和园附近)政治研究院学习一年,12月初毕业后即分配到内务部研究室任研究员。

据包惠僧夫人谢缙云回忆(笔者在1990年6月22日访问了谢缙云),包惠僧1949年住在澳门柯高马路88号楼上。他在9月上旬,给周恩来发去电报,原文如下:

北京人民政府周总理恩来兄鉴:兄等以廿余年之艰苦奋斗得有今日,良堪佩慰,尚望以胜利争取和平,以和平与民更始,吊民伐罪,天下归仁也。南天引颈,曷胜钦迟,一有便船,当来晤教。弟包惠僧叩。

抵京后,董必武见了包惠僧,埋怨他道:“你那时做了国民党的官,就不要共产党的朋友了?!”

据云,那是包惠僧胆小,做了国民党的官,生怕特务耳目众多,不敢再与共产党老朋友来往,故董必武出此言。

不过,周恩来在重庆,曾去国民党政府的内务部,会见部长张厉生。那天,周恩来走出张厉生的办公室,见到包惠僧,向他表示过欢迎他归来之意。所以,后来他到了澳门,终于下定了决心给周恩来发去电报。

回到北京,周恩来见到包惠僧,作了长谈后说道:“你过去不是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你对党要有个交代。”

这样,周恩来安排包惠僧到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学习。

在“革大”,包惠僧开始清理自己的思想,改造自己的思想。他在学习中十分积极。有一回,学生们去种树,他这个“老学生”也参加了。在劳动中他晕倒,被抬到校医务室检查,查出心脏病,医生劝他回家休息。包惠僧说:“我回家,就不能完成周总理交给我的学习任务。”他在学校宿舍里养病、学习,一直坚持到毕业。

笔者见到了包惠僧的毕业证书:

“center”毕业证书研字第0042号

学生包惠僧现年五十七岁,系湖北省黄冈县人。在本校政治研究院第2期第4班修业期满,准予毕业。此证。

“right”校长刘澜涛

“right”教育长侯维煜

“right”1950年12月

谢缙云还拿出另两份证书,给笔者看。

其一:

1952年8月20日内务部第二十二次会议任命包惠僧为本部参事。谢觉哉部长

就这样,包惠僧从国民党政府内务部局长,经过思想改造,转为共产党政府内务部参事。

其二:

任命包惠僧为国务院参事。总理周恩来

“right”1957年4月29日

在成为国务院参事之后,包惠僧的心境好了些,从“不敢写”到开始写回忆文章。他的笔名“栖梧老人”,出现在《新观察》上。

笔者问谢缙云,“栖梧”两字的含意是什么?她答道:“包先生从澳门回到祖国大陆,觉得新中国如同一棵茂盛的梧桐,而他只是飞来栖息其间的一只小鸟。这笔名也反映出他的自卑心理。”

笔者又问及“惠僧”两字的来历,谢给云说出了鲜为人知的原因:“他本叫包晦生。跟董必武初识之后,董必武给他写信,写成了‘包惠僧’。后来,他干脆就改用‘包惠僧’——以至现在流传于世的名字,就叫‘包惠僧’。”

1957年,包惠僧曾在国务院党外人士鸣放座谈会上,说过一些话。反右派之后,他沉默了一段时间。

他晚年的主要贡献,是为后人写下了近百万字的回忆录。他当过记者,又参加过中国共产党“一大”,而且参与中国共产党1927年7月前的一些重要活动,因此他的回忆录富有史料价值。尤其是关于中国共产党“一大”,他和张国焘两人是留下回忆文字最多的。虽然因事隔多年,包惠僧的回忆有一些不准确的地方,而且又明显地回避了某些问题,但他毕竟还是尽力做好这项工作——这是毛泽东关照中宣部让他做的工作。

在“文革”中,包惠僧受到了冲击。国务院参事室人员复杂,各种来历者都有,有人贴了他的大字报。一个拄拐杖的参事,甚至用拐杖打了包惠僧的右腿。他病倒了,躺在家中。

扫“四旧”的风声正紧。在极度的痛苦之中,包惠僧生怕惹是生非,叫子女把陈独秀写给他的一百多封信,付之一炬!他原本是非常珍惜这些信件的,曾一一裱糊,装订成册,封面上题《陈仲甫先生遗墨》,还特地写了前言,以作永久保存。这些信化成了灰烬,再也无法重新得到了……

他在病中熬过了那苦难的十年,心脏病不时发作。

1971年,大夫发现他的肚脐附近有个瘤,诊断为“腹主动脉瘤”。虽然大夫建议作切除手术,但他和家属考虑到他年事已高,身体衰弱,未动手术。

1979年7月2日,八十五岁的包惠僧早上起床后说腰痛,叫家属到北大医院去拿了点药。下午,他在家看文件。那时,全国政协开会,发了许多文件。

吃过晚饭后,他看电视。那天播映的是电视剧《伽利略传》。他觉得很枯燥,看不下去。于是,邀老邻居三人,在客厅打扑克。打到9点多,他忽然把扑克牌一甩,说腹部不舒服。他朝卧室走去,往床上一倒,就再也没有起来。

他脸色煞白。那是因为腹主动脉瘤破裂,大量失血。

家属一连打了八次电话,大夫终于赶来。做工人呼吸,无效。夜10时40分,包惠僧离世。

在他去世之后,他所留下的大量回忆录手稿,由人民出版社编辑、整理,夫人谢缙云协助,于1983年出版,全书三十二万字。

同类推荐
  • 改变世界的一周:毛泽东与尼克松握手纪实

    改变世界的一周:毛泽东与尼克松握手纪实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决策访问中国并决定与中国发展外交关系,毛泽东会见了他,尼克松访华的一周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它改变了中美关系长达20年的对立与隔绝,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奠定了基础。本书充分利用已经解密的中美两国最新档案和多渠道获取的珍贵照片,全面客观真实地记述了 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历史。翔实深度地再现了毛主席战胜重病以惊人毅力会见尼克松、基辛格从巴基斯坦密访北京、中美密建巴黎渠道、敌对势力图谋击落尼克松访华专机、周恩来智斗基辛格等起伏跌宕的历史细节。既有上层决策的罕见内幕,又有斗智斗勇的交锋较量,视野开阔,内蕴丰厚,丰富可读,是了解和研究中美关系史和新中国外交史的必读书。
  • 体验式教学:让思政课活起来

    体验式教学:让思政课活起来

    本书共分六章。内容包括总论、理论基础研究、问题体系建构、“问题解析式”教学、学生问题解答和拓展应用研究等六大部分,既涉及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更涉及教学模式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本书借鉴国内外兄弟院校的经验,结合当代大学生特点和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 转折年代:邓小平在1975—1982

    转折年代:邓小平在1975—1982

    本书从邓小平带有传奇色彩的个人经历切入,以历史转折的前奏、准备、完成为序,对一系列重大国史、党史问题包括1975年整顿、“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四五运动、粉碎“四人帮”、邓小平第三次复出、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平反冤假错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农村和城市改革、对外开放和创办经济特区、做出第二个历史决议、中共十二大召开等进行了解析,突出叙述了邓小平在伟大历史转折中所起的作用。
  • 反腐与走向现代治理

    反腐与走向现代治理

    聚焦两会,各路权威专家聚焦两年反腐成果,破局现代治理新思路。大规模反腐败能否破权贵除恶政?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路在何方?
  • 党旗飘扬 航道辉煌(全国航道系统党建工作论文集)

    党旗飘扬 航道辉煌(全国航道系统党建工作论文集)

    本书将全国航道系统党建方面的工作论文集结成册,为四大部分组织:一是党的思想建设,二是党的组织建设,三是党的文化建设,四是党的廉政建设。尤其是对新的形势下,党的文化建设和党的廉政建设部分。论述较多,意在让全国航道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增强党建工作的紧迫感和积极性,也提出了新时期党建的思政和对策。
热门推荐
  • “空”之x幻想

    “空”之x幻想

    “空”是一系列独创的寓乐流超强的奇幻小说,是一部可以帮助人们提升自己,找到幸福的书。属于哲学科普,论道谈佛,写人类起源,诸神之战,时空穿越,星际旅行,英雄无敌,儿女情长。
  • 仙神全攻略

    仙神全攻略

    你见过半路炮灰的男主吗?你知道女主光环也可以套到女配身上么?你玩过一出生就是神仙,主线支线任务全无,奋斗只为推倒天宫三千仙神的网游么?简单来说,这就是一个根本没有萌点的妹纸进入一个风格诡异的全息网游然后认识了一堆坑爹大神并跟着他们杀伐天下的故事……PS:新书上传,求收藏求推荐!!!
  • 时间系统

    时间系统

    自带时间升级系统,诛邪魔,斗天神!现代宅男穿越异界,成为玉山城头号大废物,幸好,他,杀妖兽、杀人都能升级变强,而且修炼没有瓶颈,
  • 大宇宙航海时代

    大宇宙航海时代

    地球派系三足鼎立未来之路一片渺茫努力的少年们向着宇宙前进吧!
  • 红颜战

    红颜战

    前世,她年少无知,听他花言巧语迷了眼,伤了最爱她的人。终落得众叛亲离,客死他乡。这一世,她无心无情,只为亲人而活,却被他苦苦纠缠~
  • 渣夫当道:毒妻哪里跑

    渣夫当道:毒妻哪里跑

    虽出身为官门嫡女,却天煞孤星,一出生就克兄克母,府内人人避之。虽嫁为宦门正妻,却是替妹代嫁,夫君嫌恶她顶替了他的心上人,婆母憎恨她克死了公公,众宠妾更是将她看成眼中钉,就连丫鬟都敢爬到她头上骂丧门星了。今儿若不让你们个个屁股开花,恁就不知道花儿为什么这么红!(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吸星掌柜

    吸星掌柜

    一个崇尚“武力”的世界,弱者怎么生存?神秘父母留给他的逆天邪书,恶魔之手!吸取一切!这就是他的生存之道!
  • 穿梭世界的旅行者

    穿梭世界的旅行者

    看了很多书,心中自然有了自己的世界,愿意的话,就随我来吧。第一站无限恐怖
  • 姑娘,掀桌摔杯怒求修仙

    姑娘,掀桌摔杯怒求修仙

    你去问问,但凡是有一点仙缘的人哪有不知道紫晖清君的。想本君如此风流倜傥玉树临风,每日照镜子都能深深的把自己迷住,连自家仙侍都迫不及待想与本君,咳咳(自家仙侍面无表情:清君你想多了),你难道对本君就没有什么想法?再者说了,你若修仙修成了,跟着本君不但能吃香喝辣还能调戏各路美男,你意下如何?姑娘,本君看你骨骼清奇,法力颇高,虽然长的丑了些,但是看在本君又不是要跟你滚床单的份上,修个仙如何?某姑娘看着某清君的仙侍认真道:你难道不想揍他一顿?某清君仙侍认真点头:不如一起?
  • 川西高原的爱恨情仇——血色羌魂

    川西高原的爱恨情仇——血色羌魂

    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的川西北高原上。岷江上游,崇山峻岭中羌族人句句的地方。1931夏天,龙山寨朱头人的儿子朱成勇,爱上了青云寨一个叫尔玛依娜的贫民姑娘。然而他们的爱情因为两个寨子的世仇和门第悬殊为世俗不容。这让两个年轻人非常痛苦,他们斩断了情丝。红军长征到羌山,在羌山短短三个月,为羌民做了很多实事,和羌民建立了浓厚感情。红军北上离开羌山,许多青年参加红军,走上革命道路。留在羌山的朱成勇等羌族青年在女红军而赵慧芬留在羌山领导羌族人民坚持斗争。1950年春天,朱成勇带领的羌族民间武装在解放军的帮助下打垮了国民党反动派盘踞在羌山的反动武装,羌山解放,羌族人民获得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