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83400000010

第10章 精神的桎梏:当今天子重文章,足下何须讲汉唐?

理学思想成为桎梏的原因,是伴随着科举制而蔓延的。

科举制始于隋朝,科举制改变了之前中国靠推荐、督察来选拔官员的方式,制定了一套完整的考试体系,以儒家文化为内容来进行合理公正的考试,从而为广大寒门学子创造了仕途机会。

任何一项事物都遵循着“初生—成长—发展—成熟—衰落—死亡”的规律,帝国如此,文明如此,科举制度当然也如此。

唐宋时期是科举制发展成熟时期,考试内容丰富,要求考生们具备各种知识技能,除了考诗赋之外,还有考经义、时务、策论等,与现实紧密联系。随着科举考试规模越来越大、录取人数越来越多,到了明朝,政府制定统一标准:只考八股文,其他联系实际一概不考,并只以“四书五经”为考试内容。这时科举制的弊端就凸现出来。

八股文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出题、中股、后股、束股、收结几个部分。行文中必须用排比对偶句,共有八股,所以叫八股文。

明末学者顾炎武曾说:“经义之文,流俗谓之八股,盖始于成化以后,股者对偶之名也。每四股之中,一反一正,一虚一实,一浅一深。若题本两对,文亦两大对,是为两扇立格,则每扇之中,各有四般,其次第之法,亦复如之。故人相传谓之八股。长题则不拘此,亦有联属二句四句为对,排比十数对成篇,而不止于八股者。”

这种写法十分古板,你想多写一个字也不行,少写一个字也不行,条条框框的限制着,很多人都是一边写一边乱编,只为了凑字数,达到对偶的效果,文字表面上看,十分整齐,细看下内容,废话满篇,空洞无味,言之无益。只要想想当代千篇一律的官样文章、学生作文等,就可以感觉到昔日八股的影子。

如果八股文只是文章的一种形式,确实不会造成太大的危害。可是,当它成为整个帝国唯一的形式标准时,这种禁锢就显得极为可怕。考试题目只能出自“四书五经”中,不能超出这个范围;并且作文时更不能有标新立异的思想出现,唯一能做的是“代圣人立言”,按照朱熹的语气、揣摩圣人的想法,写出文章。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学习、苦读,从思想到心灵上都潜意识地形成了程朱理学的模式,中国千千万万青年从此踏上一条不归路。

由于行文僵化,知识分子们在写八股文时,常常没话找话,以此凑足字数、满足格式,闹出不少笑话来:

有考题《事父母》,按照八股规范,第二股“承题”要紧接第一股“破题”进行阐述,于是有应试者写道:“夫父母,何物也?”阅者看罢,哑然失笑,评曰:“父,阳物也;母,阴物也。阴阳配合,而乃生此怪物也。”

四书五经中有限的字数,数百年下来,书中的题目越来越难取,考官们也犯难,只好取一字之题,如单纯以“鸡”为题,实在让应试者伤透脑筋。有的“中股”就有这样可笑的句子:“其为黑鸡耶,其为白鸡耶,其为不黑不白之鸡耶?”批阅者看了大笑,调侃曰:“芦花鸡”。其后股写道:“其为公鸡耶,其为母鸡耶,其为不公不母之鸡耶?”批者曰:“阉鸡”。这些都是非常典型的“没话找话”,制造了一大批迂腐毫无实际学问的书呆子。

《儒林外史》是一部杰出的讽刺明清科举制的小说。范进是书中一个典型角色,他苦读“四书五经”二十年,终于考上举人,春风得意,做了山东省的学道,可正是这位“范学道”,除了知道八股文外其他一窍不通,竟连宋朝大名鼎鼎的苏轼都不知道,迂腐浅薄,跃然纸上。《儒林外史》第七回:

内中一个少年幕客蘧景玉说道:“老先生这件事倒合了一件故事。数年前有一位老先生点了四川学差,在何景明先生寓处吃酒,景明先生醉后大声道:‘四川如苏轼的文章,是该考六等的了。’这位老先生记在心里,到后典了三年学差回来,再会见何老先生,说:‘学生在四川三年,到处细查,并不见苏轼来考,想是临场规避了。’”说罢将袖子掩了口笑。又道:“不知这荀玫是贵老师怎么样向老先生说的?”

范学道是个老实人,也不晓得他说的是笑话,只愁着眉道:“苏轼既文章不好,查不着也罢了,这荀玫是老师要提拔的人,查不着不好意思的。”

那个少年讲了个笑话,本想讽刺那个老先生不知苏轼其人,岂料在场的范进竟然也不知道,还顺着这个笑话继续说下去“苏轼既文章不好,查不着也罢了”,一句话彰显自己的浅薄无知,真让人笑掉大牙也。

《儒林外史》中这种讽刺书呆子的情节很多,还有马秀才,喜欢评论文章,夸夸其谈,竟然连南宋的李清照也不知道,第十四回:

马二先生想道:“这是他们请仙判断功名大事,我也进去问一问。”站了一会,望见那人磕头起来,傍边人道:“请了一个才女来了。”马二先生听了暗笑。又一会,一个问道:“可是李清照?”又一个问道:“可是苏若兰?”又一个拍手道:“原来是朱淑贞!”马二先生道:“这些甚么人?料想不是管功名的了,我不如去罢。”

这些都是作者从现实中发现的。《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是出生在安徽全椒县的“名门望族”,他的先代以八股文起家,在明清交际时达到鼎盛,他本人耳闻目睹了官场、考场的真实情况,以其亲身经历、所闻所见,在书中刻画了那个时代的一大批昏官、腐儒、书呆子形象。

早期的中国共产党托派组织领导人郑超麟,写了一本《郑超麟回忆录》,回忆清末时代他家乡的事情,就提到过:

我长大了,读历史,读笔记,读戏曲和小说,觉得宋元及以前的社会生活,有好多事情不大理解,但明清两代的社会生活则完全可以理解,尤其是人情小说,如三言二拍,如《醒世姻缘传》,如《儒林外史》,其中所写小城市和乡村的社会生活和人事关系,几乎像我小时所生活的社会一样,我完全能够理解。就是这样的一种社会结构,就在我的眼皮下渐渐消逝了,一去不复返了。

郑超麟老先生活了九十多岁,经历了清朝、民国、新中国建立乃至改革开放数个时代,他的经历是反映当时封建社会的最好佐证。在郑超麟看来,《儒林外史》等明清小说就是他曾经生活年代的真实写照,“几乎像我小时所生活的社会一样”:

当时那些书香世家,大多数以为科举终会恢复,朝廷终会以八股取士的……我很佩服我的父亲一辈的秀才居然会做出这样困难的文章,运用这样复杂的四书白文和朱注,而且全篇文章是首尾一贯的。这该耗费多少精神劳动!因此,我能够原谅他们的无知,原谅他们除了四书五经,朱注,几部《学案》等等,总之与做八股文有关的学问以外,缺乏其他常识,连古学的常识也缺乏。

我离家后才读《儒林外史》,其中写八股先生范进,做了乡试主考,还不知道苏轼是什么朝代的人!我觉得吴敬梓写的简直就是我少时所见的秀才。

在中国传统的“官本位”思想下,人们普遍把“学而优则仕”当做真理。要想出人头地、光耀门楣,或是体现自身价值,只有当官走仕途,而要当官,则必须苦读四书五经,从童年开始,经历一次次科举考试,所有的心思都花在钻研八股上。“自古华山一条路”,有文化的青年全都陷于这无休止的八股科举中,无疑对国民精神是一种漫长的扭曲。

明清两朝,八股风极盛,扼杀了整体国家知识分子的灵感,许多成为官员的知识分子们,缺乏自己独立的思想,完全遵照理学宗旨,除了懂得如何作文之外,对于治国毫无建树,在实际工作中呆若木鸡。

乃至于明末学者顾炎武,极为愤慨地大骂:“八股盛而《六经》微,十八房兴而二十一史废”,又说:“愚以为八股之害,甚于焚书!”

康熙年间的翰林徐大椿在《时文叹》中写道:

读书人,最不济;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朝皇帝?案上放高头讲章,店里买新科利器。读得来肩背高低、口角欷歔。甘蔗渣儿,嚼了又嚼,有何滋味?辜负光阴,白日昏迷。就教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这篇俗曲把读八股读伤了的士子们挖苦得无以复加。作者认为八股文造就了一群废品,既无知又无用,连个合格正品的人都做不了,何况做官呢?

在唐朝,政府做法非常务实,不仅考策论、时务等,吏部还要对书生们进行职能测试,或是派遣他们去各衙门做幕僚,经过实践的技能培训后,才能授予官职。从宋朝之后,弊端越来越大,读书人一旦考取,即刻授以官职——这样做法是很可笑的,因为那些闭门苦读十年的书生们没有得到任何实践的培训,仅靠文章做得好就能当官,他们很难处理现实社会中纷繁复杂的问题。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唐朝行政效率最高,机构也最精简;宋朝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官员们党争内耗不止;明朝的文官们则夸夸其谈空言心性,偏激高傲,与皇帝水火不容;清朝的官员们集体愚昧,只懂做奴才,面对先进的西方一无所知。

《儒林外史》中有一个人物叫周进,是科举考官的代表人物。他把持着“筛选人才”的职能,拥有评判取舍的大权,一句话就能决定考生们前途,可正是这样的人,却愚昧不堪,思想僵化,贻害了多少真正读书人:

有一人童生来交卷。那童生跪下道:“求大老爷面试。”

学道(周进)和颜道:“你的文字已在这里了,又面试些甚么?”

童生道:“童生诗词歌赋都会,求大老爷出题面试。”

学道变了脸道:“当今天子重文章,足下何须讲汉唐!像你做童生的人,只该用心做文章,那些杂览,学他做甚么!况且本道奉旨到此衡文,难道是来此同你谈杂学的么?看你这样务名而不务实,那正务自然荒废,都是些粗心浮气的说话,看不得了。左右的!赶了出去!”一声吩咐过了,两旁走过几个如狼似虎的公人,把童生叉着膊子,一路跟头,叉到大门外。

“当今天子重文章,足下何须讲汉唐”,这是后世科举考试的至理名言,也是极大讽刺。在考官们眼里,只要八股文章写得好就够了,至于历史知识、诗词歌赋统统都是不需要的。没有广博的阅读基础,没有灵感的创作构思,选出来的又岂能成为人才?当那个童生说“诗词歌赋我都会,求老爷出题面试”时,考官不仅不为有这样知识全面的人才高兴,反而大怒,认为是“杂学”、“荒废”。这是那些莘莘学子的悲哀,更是科举考试的辛辣讽刺。

明清以来,中国的知识分子们把大量精力都花在了“八股文”上。这些本应该有自己真知灼见、思想活跃的青年学子们,在巨大的考试诱惑下,放弃了自己独立的思想,一门心思地训练八股的技巧,更被程朱理学中的所谓“圣贤之言”禁锢了头脑——再也达不到房玄龄、魏徵、王安石的眼光气魄,也更不及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的文学水平。

为什么明代的文官几乎都是“一根经”,为了某些虚名、所谓的正统、所谓的礼仪而争执不休,甚至赔上自己的身家性命?嘉靖朝的文官们、万历朝的大臣们,一个个前仆后继,自以为拥有了理学的“浩然正气”,进行毫无价值的争辩、抗争,于国家百姓没有丝毫益处。

到了清朝,统治者把“民族歧视”与“八股文”结合,则更大地摧残了华夏民族的精神。无论是从理学的遏制人欲、政府的重农抑商、科举的死板、拒绝科学等各个方面来看,清朝比明朝更加极端,对欧美列强毫无了解,还一味地自称“天朝上国”,相信以封建迷信就能打败坚船利炮的欧洲列强,甚至连林则徐这样的重臣面对英国人时都显得愚昧不堪,认为英国人膝盖不能弯曲,用竹竿就可打败他们。明清两代,五十步笑百步,它们走入封建社会的末路,挽留不住那垂垂欲下的夕阳,在最后的猩红血色中坍塌,坍塌……

康熙皇帝曾看到八股文的害处,便诏告天下,停止以八股取士,以策论、时务等实用性较强的考核取代。但是仅仅五年后,因为大臣和文人的集体反对,只有作罢,重新恢复八股。到乾隆九年,兵部侍郎舒赫德认为八股文已经落后于时代,于是奏请乾隆皇帝废止八股文:“科举之制,凭文而取,按格而官,已非良法。况积弊日深,侥幸日众”。但是,这一建议很快就被以大学士鄂尔泰为首的群臣否决了,认为这完全是无事更张,杞人忧天。最后鄂尔泰说了一句话,表露了真实想法:“非不知八股文为无用,特以牢笼士子,驱策英才,其术莫善于此。”

时代向前发展,当西方蒸汽机的轰鸣声传来东方,当英法联军的大炮架在中国海岸线上时,头悬长辫、身着马褂的中国人才发现,自己已经落后太多太多。

“科举一日不废,即学校一日不能大兴,士子永远无实在之学问,国家永无救时之人才,中国永远不能进于富强。”

公元1905年,中国实行了一千三百年之久的科举制度才宣告废除。

当年龚自珍“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呼告还回荡在国人耳旁,昔日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呐喊还在中华大地萦绕。一千年的科举制思维,要用一百年时间来清除,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才永远是国家强盛的最重要因素,在人才培养的道路上,中国,路漫漫其修远,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同类推荐
  • 赣鄱壮举:辛亥革命在江西

    赣鄱壮举:辛亥革命在江西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一百年前的这场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打开了新的视野,是中华民族寻求振兴的起点。江西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省份,萍浏醴起义、九江光复、四易赣督、中山先生莅赣、湖口枪声,轰动一时,影响深远。《赣鄱壮举:辛亥革命在江西》以翔实的数据、史话体的形式,完整地再现了赣鄱大地这段充满理想与热血、激情与拼搏、艰辛与荣光的历史。
  • 三国逍遥游

    三国逍遥游

    一条屌丝鱼经历了一番磨练,穿越回三国,开始了华丽的冒险。独特视角,为你讲述鱼的世界观。
  • 欧陆之从零开始

    欧陆之从零开始

    在这个黑暗的年代里我们凭什么为人鱼肉?在这个绝望的时代里没有饭吃,没有家回,没有尊严和人格的活着究竟有什么意义!生或死不过是一瞬之间,但是想要真正的活着就要在重大难关前鼓起勇气做出选择!你们究竟是想要苟且偷生得过且过,就这样猪狗不如的直到死去的那一刻还要背负着后代的蔑视和诅咒。又或者是此时此刻随我一起向大海对面的世界发起进攻!夺取属于我们的荣耀!让我们吃饱穿暖不再任由外人欺辱!敌人不过是区区10:1的差距,不过是一个国家VS十三个联盟国而已!不要担心!不要害怕!跟随在我的身后,吾等的荣耀蔷薇旗必定是插在罗马城上的最后一杆旗帜!现在让我们进军!向世界的每一片角落前进!BY:神圣荣耀大不列颠帝国皇帝对欧七国联盟,于巴黎会议结束后在伦敦城动员演讲。
  • 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

    李玉敏编著的《虎门销烟》为丛书之一,介绍了虎门销烟的有关内容。 《虎门销烟》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抗日战神

    抗日战神

    一个求职四处碰壁,穷困潦倒的苦逼大学生,无意间闯入了一个时光点,继而穿越到了1937年的后抗战时期。一个隐世的绝顶高手,不甘接受活活被砸死的命运安排,化为游魂,苦觅数十年,希望找到有缘人,祝他逆天改命。一只沉睡了数千年的上古神兽,无意中被人惊醒,于是,神兽择主而生,与它的主人同甘苦,共患难。一人,一鬼,一神兽,在那烽火战乱的年代,又会创造出怎样的奇迹。
热门推荐
  • tfboys你是星我是尘

    tfboys你是星我是尘

    这是我第一次写小说,希望大家多多关照哦!嘿嘿
  • 戒掉

    戒掉

    还记得最爱的是什么,最讨厌的是什么么?你最爱的是否已经离你而去,你所讨厌的是否还在和你纠缠不清?当然,如果你能够戒掉所谓的所谓,那你,没什么值得怕的了。
  • 最强逆战

    最强逆战

    我击碎了地狱的大门,从坟墓中爬出。我踏着粉碎的石块,离开了封印。让死者吞噬活人,让死亡湮灭生存。如果可以选择,我向往那片纯净的天空。如若不能,那便逆战到底。
  • 三魂斗主

    三魂斗主

    道家人有三魂,一曰,胎元,二曰,爽灵,三曰,幽精,也称“元神,阳神,阴神”。胎元乃人魂之主也,爽灵乃人之身体灵元,幽精乃是人之影灵。人死,元神即灭,幽精飞去无光之黑暗混沌中成为鬼,爽灵寄身不灭成僵尸。他叫殷炫奇,十岁父亲突然去世,整个殷家迅速衰落,他为了振兴殷家,违背了父亲生前嘱咐,走上了一条修仙之路。后来,他才明白父亲话的深意,他身体藏着一个无比强大的爽灵,他若修仙爽灵就会苏醒。然而在机缘巧合下,他的幽精突变得异常强大。一场由三魂争斗,谁为主的战争拉开了序幕。与此同时他为救亲人爱人,卷入了另一场由鬼尸人争夺仙界主宰的大战。毁天灭地的仙术,上古法宝。魔鬼,僵尸,仙人,妖仙的惊天对决。
  • 天宇皇道

    天宇皇道

    天宇世界,武道为尊,大陆无垠,势力无限,宗门为上,大国式微。一个出自小国的小小武者偶得巨额财富,触动亿年前封印,随后一发不可收拾,建帝国、踩宗门,成就无上至尊。
  • 末世重生之帝国王朝

    末世重生之帝国王朝

    天地大变,近百分之三十的人口直接变成丧尸,这还不算,以地级市为单位地球扩大十倍,中间夹杂着历史是历朝历代末期军阀,枭雄和进化兽势力。在末世挣扎了十几年的将军被手下出卖,,带着刚刚获得的无名古印和封神榜重生回到离末世还有三年的和平年代。花了三年时间从无到有,聚集了大量财富和物资,建立了自己的根基和势力,带着一群手下征战末世。
  • 宠妻成婚:钻石老公太腹黑

    宠妻成婚:钻石老公太腹黑

    他高高在上,性情难以捉摸,却惟独对一个女人,方寸大乱。夏玥,深爱了五年的男人沈述枫终于成为了自己的姐夫,婚后却对她一直纠缠不清。而在她慌张无助的时候,他却出现在她身边,将她搂到怀里。沈先生,想跟我老婆说什么,跟我商谈也一样。
  • 昆仑血魂

    昆仑血魂

    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也可能是唐僧;吸血的不一定是吸血鬼,可能是血族人。看腻了一开始就比牛还XX的YY了吗?厌倦了一成不变的修炼了吗?看本书吧,舒缓的节奏会让你轻松,励志的情节会让你亢奋,全新的异能会让你向往;当然,如果你喜欢浪漫的爱情,至死不渝的兄弟,本书也不会让你失望。
  • 史上第一梦

    史上第一梦

    时不时卖个萌,看心情装十三!偏爱装疯卖傻!真身战力:五!分身战力:对不起,不小心把你的表爆了!飞机场的叫哥们,高耸入云才是爱。情商负五,泡妞把妹全不会,谈情说爱更不会。却能一梦收校花,一个犯傻收了美女老板,一通电话收女神,一句话收了磨人的小妖精。我的异能是白日做梦,属性为无,特性一是复制他人异能,特性二是超越他人异能,特性三是随时可能暴走伤人。我不是曹孟德转世,那是我的远祖,不过我也喜欢梦中杀人,能在白日做梦中斩群雄,亦能一指定乾坤!我是二货,也是白痴,还特逗,时不时会发疯,最是护短,所以你别惹我,否则迎接你的将是永恒绝望和无限悔恨。我就是那站在天道之上的男人!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