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76500000012

第12章 “中华文化复兴运动”的开展

(一)李敖与《文星》杂志事件

《文星》杂志1957年11月15日由肖孟能夫妇创刊于台北。1965年12月1日停刊,前后共出了98期。《文星》早期基本上是一个介绍文化、较少涉及社会问题的刊物,其社会影响不是很大。

1961年,李敖的文章开始大量出现在《文星》上,刊物连续刊出介绍西方存在主义哲学、文学思想的文章。从此,《文星》的思想性增强,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刊物,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李敖,1935年4月生于哈尔滨,1936年随家迁至北京。1948年秋考入北京市第14中学,后转入上海缉规中学。1949年4月迁居台湾。1959年,他从台大历史系毕业,开始服预备役。1961年2月,他结束军役,考入台大历史研究所。

李敖的突出特点是对传统的反抗,是60年代台湾文坛反传统派代表人物。1961年起,他大量投书于《文星》杂志,对传统势力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对国民党文化专制表示不满。

这个时期,李敖对胡适的观点非常赞同。胡适关于中西文化的基本观点是完全排斥和否定中国传统文化,主张“全盘西化”,并为此长期在中国致力于推进英美式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他的这种主张,和国民党的专制独裁也有矛盾。1949年以后,胡适虽然在政治上继续支持国民党,但不断对蒋介石的独裁提出批评。1960年的《自由中国》事件给胡适以很大打击,国民党内和军队内充满了反胡的气氛。胡适感到很苦闷。

胡适的主张很适合李敖的口味,他决定出面维护胡适的自由主义。因此,他在《文星》上发表一系列文章,肯定胡适社会改良主义思想和“全盘西化”的主张。与此同时,他又批评胡适,认为胡适作为主张“全盘西化”的人,却不在推行“全盘西化”上下工夫,而花太多的时间去研究东方文化,这是美中不足,因而自己要“超越”胡适。

李敖主张“全盘西化”,主张自由主义,反对国民党一党专制,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势力,触及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必然为国民党当局所不容。

李敖的文章和观点得到了港、台一部分知识分子的支持,但也触怒了一大批台湾党政要人和学界名流。被李敖指名道姓批评的就有张其昀、陈立夫、陶希圣、胡秋原、任卓宣、钱穆等。

一些人发表文章对李敖进行批评,主要有胡秋原、郑学镓、任卓宣;刊物有《政治评论》、《民主评论》、《世界评论》。双方展开了一场论战,即中西文化的论战。

胡秋原批评李敖的“全盘西化”主张,认为李敖是“西化青年的标本”,如全国青年皆为李敖,则中国无望。他还使用许多讽刺挖苦的语言。

李敖则抓住胡秋原的历史大做文章,揭胡30年代参加反蒋的福建人民政府,之后又去苏联避难,抗战时又写了大量“亲苏”文章。李给胡扣上一顶“亲共”的帽子。

由于论战双方都不冷静,互相挖苦、攻击,使论战还未就学术问题交锋,就已闹得不可开交。一场文化论战终于闹到了法院,并一直打了多年的官司。最后,胡秋原一方得到了国民党的支持。1965年10月,李敖在《文星》上发表《我们对国法党限的严正表示》,公开批评台湾当局。当局于1965年12月封闭了《文星》杂志。李敖仍写攻击胡秋原的文章。1967年,“台湾高等法院”首席检察官指令侦办李敖,并以“妨害公务”的罪名提出公诉。1971年3月,李敖被捕入狱,次年2月以“叛乱”罪被判刑10年。一场长达10多年的中西文化论战在台湾当局的高压下结束。

在这场论战中,李敖所代表的是台湾一部分知识分子,在国民党高压政策下要求民主,反对专制独裁,反对蒋介石的倾向。他们以西方文化作为武器,对国民党的专制独裁进行攻击。但他们主张“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民族文化,陷入了民族虚无主义,脱离了台湾社会的实际,因而得不到广泛的社会同情和支持。台湾当局对知识界的不满情绪进行镇压,暴露了国民党独裁统治的真面目。

国民党去台后,利用政治上的垄断地位,成立了“中国新闻出版公司”、“中央文物供应社”、“中华文化出版事业委员会”等文化出版机构,垄断文化出版事业。在国民党的高压下,台湾50至60年代初,笼罩着低沉的气氛。

(二)国民党九届五中全会的召开和“当前文艺政策”的制定

1967年11月12~23日,国民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台北召开。蒋介石主持开幕式,严家淦代表国民党中常委作了政治报告。

会议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党政革新”的问题。

这次会议作出了“当前文艺政策”的决议,共8项40条。主要内容是推进三民主义的文艺建设,发扬民族伦理精神,坚持文艺的反共立场,为光复大陆服务。

(三)“中华文化复兴运动”的开展

1966年11月12日,是孙中山诞辰100周年,正值台北市阳明山新建的中山楼“中华文化堂”落成,蒋介石为此发表了《中山楼中华文化堂落成纪念文》。在这篇文章中,蒋介石论述了三民主义与中华文化的关系,认为伦理、民主、科学是三民主义思想的本质,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石。三民主义是中华民族文化之汇归,是中华民族文化之保卫者,台湾则是“汇集中华文化精华唯一之宝藏”。

蒋介石的文章发表后,孙科、王云五等1500人联名给台湾“行政院”写信,建议发起“中华文化复兴运动”,要求将每年的11月12日即孙中山诞辰日,作为“中华文化复兴节”。台湾“行政院”接受了这个建议。1966年12月,国民党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华文化复兴方案》,决定开展“中华文化复兴运动”。

1967年7月28日,“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发起大会在台北举行,决定成立“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蒋介石任会长,孙科、王云五、陈立夫为副会长,谷凤翔为秘书长。随后,在台湾及海外开始推行“中华文化复兴运动”。

蒋介石发起“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有着各方面复杂的原因:

第一,蒋介石想从民族文化中寻找一个安身立命的思想基础。蒋介石一直以中国传统文化继承人自居。他一直宣传以往统治阶级的道统思想,将马克思主义说成是外来文化,不适合中国国情。到台湾以后,进一步宣传所谓的传统文化,以便维护自己的统治。

第二,为了治理台湾日益下降的社会道德和风气。60年代中后期,西方的价值观念猛烈冲击着台湾,人们普遍注重物质生活的享受,一切都以金钱为中心,社会风气和道德日益败坏,特别是青年,道德水准日益下降,犯罪率明显上升。于是,国民党又请出所谓中国的“固有文化”,宣传“礼、义、廉、耻”,力图根治日益下降的社会道德和风气。

第三,用宣传“中华文化”来对付李敖等人的“全盘西化”。李敖等人大肆宣扬西方文化,主张“全盘西化”,猛烈抨击作为国民党统治支柱之一的“传统文化”,在思想文化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对整个台湾社会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台湾当局对此感到非常忧虑,感到李敖等的冲击已威胁到国民党的统治,因而举起“恢复中国传统文化”的旗帜,以对付“全盘西化”的挑战。

“中华文化复兴运动”自1967年发起,在70年代初形成高潮。这场运动的内容主要有:

第一,要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本精神”。蒋介石在1967年《行宪纪念大会致词》中讲道:“时代的经验已经教训我们,如果脱离了人本精神和伦理观念,仅仅民主与科学,实不足以建设现代化的健全轨道,很容易走到放任与机械的歧途上去。有些西方国家,目前显然已经面临着这一困扰。‘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就是要凭借我们传统的‘人本精神’和伦理观念,来唤醒这一代人的理性与良知,以建立起反共斗争真正坚强和必须的心理基础与精神动力,随后才能彻底的消除共产邪说,摧毁匪政权。”

第二,“文化复兴”需要“发扬创新”。蒋介石讲,“文化复兴”,所谓“复”,就是恢复其固有的、已失的潜力;“兴”就是发扬和创造。他多次强调“天下事并非一成不变的。‘文化复兴运动’不是文化复古运动,那么,我们就要不仅能够守经如常,还要能够创新应变。”

第三,要发扬三民主义。蒋介石认为,“文化复兴运动”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发扬三民主义。“中华文化的精髓,就是以伦理、民主、科学为内涵的三民主义”,“‘中华文化复兴运动’,乃为伦理、民主、科学之发皇,亦即为三民主义的实践运动。”

为了推行“文化复兴运动”,台湾当局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台湾普遍设立了推行“文化复兴运动”的机构,并在总会下设置各种专门委员会,如:国民生活辅导委员会、文艺研究促进委员会和基金委员会等。台湾当局还颁布了《国民生活须知》、《国民礼仪规范》,从一般守则到衣、食、住、行各方面订出规定条款共99条之多。

这场“中华文化复兴运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首先,它对整理中华文化遗产起了重要作用。在台湾当局的资助下,编出了各种科技史,包括中国数学史、中国物理学史、中国天文学史、中国文学史、中国水利史、中国农学史、中国医药学史等。同时,还出版了大批古籍今注。到1981年3月止,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古籍今注今译28种,如《尚书今注今译》、《周易今注今译》、《诗经今注今译》、《老子今注今译》等。除商务印书馆外,其他出版社也出版了一些此类书。

其次,“中华文化复兴运动”也产生了较强的政治影响。它唤起了台湾和海外一部分华人注重中国传统文化、回归民族传统的思想意识。这种思想在文学上的反映比较突出,形成了乡土作家群,促进了台湾人民对整个国家历史命运的思考。

再次,这场运动也拉大了一些台湾和海外华人同大陆的距离。一些台湾和海外华人在同新中国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一定程度地接受了“中华文化、三民主义、‘中华民国’三位一体论”,把国民党统治下的台湾视为“中华文化”的象征,从而加强了同台湾的联系,拉大了同大陆的距离。

总之,“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实质上是一场文化复古运动,它以传统文化否定现代文化,否定社会主义文化,目的是为巩固国民党一党专政服务。

同类推荐
  • 春秋再轮回

    春秋再轮回

    一个被灭门的青年,轮回转世却没有忘记前世的记忆在同一个春秋时代出生,带着上一世的记忆,他学会了淡然,带着上一世的血海深仇,他学会了隐忍与坚持,在一步步揭开前世死亡的谜团的同时,他也在一步步迈入江湖的中心,最终的敌人却是他……
  • 江山风雨飘

    江山风雨飘

    学生问陈一“先生,权谋是什么?”“权谋,用厚黑运用自己的智慧去达到目的”“先生,你这一生都被人冠以厚黑权谋者,你介意么?”“我只是个百姓,我也不想权谋,我仅仅只是想保护好身边的人,奈何这是何等的难。我做到了,还在乎什么呢。”
  • 雄起天下

    雄起天下

    亲上加亲莽篡位,无德无能积民怨!千秋万壑险难当,汉室宗亲终崛起!
  • 天东传

    天东传

    北地风起,飘雪千里。冷山银素,铁铸寒裘。夜雨如刀风带雪,天地间,寒光点点。红缨似血马如龙,山河内,铁甲森森。汉阳北边的一个小小斥候兵沈凤来,阴差阳错,踏上了一条未知之路。风云际会天下乱,五湖潮气海瑞生。在这纷乱的时代,且看凤来如何引凤来,一玉如何镇天东。
  • 击破兵阵的锋刃

    击破兵阵的锋刃

    兵荒马乱的春秋时期,人们的思想却是汹涌澎湃的,在权力与利益的斗争中,谁能一统天下?
热门推荐
  • 大佛略忏

    大佛略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蜜宠二婚老婆再嫁我一次

    蜜宠二婚老婆再嫁我一次

    一场家族联姻,让顾沫九找到了小时候的那个意中人。家族的联姻让两个不想干的人连到了一起。开始的时候非常的好,但是后来的事情让顾沫九从此恨上了帝君豪。男人说:“要想爱我,你还没有资格。”一句话,打破了她心中所有的幻想,他再也不是他。一张离婚协议书飘在她的面前,含泪签下离婚协议。可是离婚以后,他看见了她不一样的性格,还有一个小包子,“妈咪,这个大叔是谁啊?”“我是你爹。小妖精,你还往哪里逃?这辈子我是你的劫......”
  • 在路上

    在路上

    在路上,我们经历青春的彷徨;在路上,我们遭遇感情的创伤;在路上,我们放飞青春的梦想;在路上,我们张开爱情的翅膀.东方沐雪,也以自己独特的经历,走在青春和爱情的路上......
  • 都市品天师

    都市品天师

    程阳只是一个普通的二本大学生,但是他却在师父的威逼利诱下,忙着各种“生意”,乃至现在挂了十几科,即将面临退学......师父说,师父说,师父说......程阳斜着眼,看着眼前美女高耸玲珑的身段,面容极其猥琐,声音极其冷漠道,“美女,请走在前面。”
  • 晴蝶

    晴蝶

    晴天里的彩蝶翩翩起舞,爱恋就在一瞬间。没有永远的晴天。
  • 特种神偷

    特种神偷

    特种兵李盛重生高中时代,这一世,他要弥补缺憾,他要有仇报仇,他还要守护自己心爱的女人,身体的异变,梦中女子的呼唤,被封锁的记忆,为解开重生之谜,李盛重入江湖。风情御姐,绝色校花,冷艳老师,邻家少女……李盛桃运冲天。特种神偷,专业偷心。这是本很纯洁的书,上车请刷卡!滴滴~
  • 腹黑相公请接招

    腹黑相公请接招

    ?【邪帝强宠:娘子,求爱我!】新书,1v1宠文这是一个简单明了的故事,这是一个悲催辛酸的事件…“你,你想干什么。这可是大白天,你,你不许胡思乱想。”“做什么?当然是经常做的事了,难道晚上凝儿希望我还来吗?那可真有点为难了,你爹娘都在你说让我光明正大的进来还是偷偷摸摸的进来呢?”特么的色痞,哦,老天请原谅我,实在是忍不住了。我有说过让你来吗,思想太龌龊了吧。还偷偷摸摸,光明正大,你特么接任羡苏的采花大仙称号了吗?“看来凝儿也是很苦恼呢,没关系慢慢想。我们先做点其他的事情,晚上再说这件事。”煜歌低头吻住了召唤他兽欲的小嘴,本想尝尝就行,哪知越吻想要的就要越多……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女人不可不知的人性法则

    女人不可不知的人性法则

    本书共九章,内容包括:坚强女人的快乐法则:坚强的女人能撑起自己的整片天空温柔女人的如水法则:温柔是女人的天性,男人的动力细腻女人的精致法则:细腻的女人在男人的眼中是一件艺术品气质女人的自造法则:气质是照出女人本性的一面镜子等。
  • 阴阳师手记

    阴阳师手记

    我是一个阴阳道士。我穿着得体举止从容,吃得下烤地瓜也喝得了葡萄酒;我脚步匆匆行走江湖,抓得了妖邪也战得了仙魔。我们不为外人所知,不被社会所接纳。但,我们就在你们的身边,从不曾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