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72500000027

第27章 采访镜头的处理新闻界

有句老话:新闻工作三分写,七分采,说明电视新闻采访是电视新闻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文字记者来说,他主要考虑如何与被采访对象沟通,获得有价值的新闻信息,而对于摄像记者来说,他则要考虑摄像机机位怎么摆,用什么样的镜头把采访的画面拍下来,并且能把画面拍得简洁、清晰、符合视觉的审美规律。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在电视采访拍摄中各种镜头的处理以及要注意的问题。

8.3.1 过肩镜头

电视新闻采访往往是记者拿着话筒与被采访对象一对一的谈话,使用单机拍摄,这是电视采访最简单的形式。那么,使用单机拍摄采访时,机位应该放在哪里,并用什么样的镜头来表现人物之间的交流呢?

我们先假设一种拍摄方案:摄像机在远离记者和被采访对象4米左右的地方拍摄,居于两者中间,用标准镜头将记者和被采访对象都拍摄入画框。

用这种机位,以中景或全景拍摄,可以将两个人物之间以及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交代清楚。例如,在《新闻调查》的一期节目《婚礼后的诉讼》中,记者董倩与原告吉开桃在屋里相对而坐的谈话,便是用这样的机位,用全景、逆光拍摄的,它对展现谈话的环境和氛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记者和被采访对象在画面中都只露出半张脸,看不清各自的表情,这样的画面交流感弱,不利于观众集中精力去分享他们谈话的内容,因此不适宜多用这样的镜头来表现谈话。

要想较好地反映记者与被采访对象之间的交流,并且使得画面富有变化,有助于后期的编辑,最好的机位应该在记者(或被采访对象)的侧后方,这样不仅能拍摄到被采访对象(或记者)的面部神态和肢体语言,也可以拍摄到两人的过肩镜头。

所谓过肩镜头,就是指拍摄两个人物的交谈时,以其中一人的肩部为前景来拍摄另一人,以获得画面的纵深感和交流感。作为后景的人物是拍摄的主体。过肩镜头一般可用作采访的开始镜头,也可穿插在采访中间使用。拍过肩镜头时,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以中景、近景为主,它能表现人物的交流和细微的神态变化,让观众有种亲近感。

(2)为了更加突出后景主体人物的形象,一般只拍前景人物的一边肩膀和半个头就行,甚至只保留前景人物1/3的背部形象即可,不宜将前景人物的整个背部拍下来。

(3)一般用标准镜头或长焦镜头拍摄,因为用短焦距镜头拍摄有可能导致人物变形走样,影响视觉效果。

(4)当被采访对象正在说话时,不适宜用拉镜头形成过肩镜头,因为拉镜头给人的感觉是疏远、不关心,而从过肩镜头直接推上去也不妥。一般说来,拍摄过肩镜头最好以固定镜头为好,通过固定镜头的直接切换,可以使画面简洁、干净,并且能将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到人物说话的内容上去。

(5)当前景人物的个头儿明显高于后景人物时,也不适合用过肩镜头拍摄,因为空间的纵深感会让后景人物看起来更加渺小,导致画面比例的不协调。

8.3.2 空镜头

但凡有过电视摄像从业经验的人,对空镜头都不会陌生,它已经被广泛运用于各类影视剧创作以及电视新闻采访报道中,并且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但是,对于“空镜头”的概念及功能,业界人士却有着各自不同的看法。

从“空镜头”的概念来讲,通常以《电影艺术词典》的解释为其概念的最原始出处——“空镜头”亦称为“景物”镜头,是指画面中没有人物的镜头。也有人提出,如果这个镜头中出现的人与采访主题没有必然联系的时候,也就是当镜头中的人被“背景”化了的时候,它仍可称为空镜头。综合各种意见,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空镜头是存在于采访现场的,不出现采访主体,与采访主题具有相应关系的镜头。

既然空镜头没有实际的意义,又为什么要用它呢?基于这样思考,有人提出了“唯空镜头之务去”的口号(参见《电视新闻拒绝空镜头》,载《中国记者》2000年第7期)。其主要观点是电视新闻中大量空镜头充斥画面,会导致信息量减少,画面苍白,是一种不务实的表现。但是,我们假想一下,如果在整个电视新闻节目中没有一个空镜头,将会是什么效果?这样的节目会让人窒息。滥用空镜头与不用空镜头,都是电视新闻采访拍摄的禁忌。我们应该客观地认识空镜头在电视采访拍摄中的作用,好好利用它来为电视节目服务。

空镜头在电视新闻纪实节目中的作用主要有三点。

(1)介绍时间和地点空镜头能交代时间、地点以及现场的环境,比如日出、出落、月上树梢的镜头以及院落、村庄、繁华街市的镜头。这样的镜头通常出现在节目开头,能带人入境,再现真实的环境氛围。以《婚礼后的诉讼》为例,该片仅用了三个空镜头,就将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作了介绍:

镜头一:表现村庄树木、水田的全景固定镜头。配以字幕“2000年,安徽省凤阳县石塘村”。

镜头二和镜头三:镜头从贴有“喜”字的门上摇移到屋内,再由屋内摇移到院子里。配以话外音“去年冬天,在这个村庄里发生过一起离奇的事情,因为刚刚举行过婚礼的新娘在婚礼七天后逃离了新房,向公安机关报案,状告新郎强奸了她。”

在这个片头中,解说词叙述的是过去事实,很难用纪实的镜头加以反映,这时空镜头是最好的替代镜头。

当然空镜头也可以出现在采访过程中,以交代被采访者所处的环境。

(2)比喻、象征和抒情空镜头本身虽然没有实际的意义,但当它与其他镜头进行蒙太奇组接时,它也就具有了比喻、象征等写意功能,并能很好地抒发创作者的情感。善于运用空镜头为主题服务的摄像师,其编辑意识和对新闻现象的解读能力也很强。

《是谁让我坠入黑暗》是上海东方电视台拍摄的一期电视新闻节目,针对多起早产儿因吸氧过多导致失明的事例进行了评论。在记者采访失明儿童的父母的间隙,插入了两个空镜头:一个失明的儿童在母亲的牵引下踉踉跄跄地走着;一朵小花孤零零地在草地上随风摇摆,因焦距改变,小花由虚变实。这个空镜头,让人感觉到陷入黑暗里的孩子是多么孤立无助,多么渴望获得光明,希望清晰地看见这个美好的世界啊。

(3)填补画面空镜头在采访拍摄中可以因画面剪辑的需要,来填补画面,以使画面自然流畅。

摄像记者在采访拍摄时要考虑一个问题,就是当被采访对象的同期声比较长时,如果画面一直是这个人不停地说,画面必然单调乏味,这就需要插入一些空镜头来填补。因此,在采访拍摄结束后,摄像记者最好补拍一些与被采访对象所谈内容相关的空镜头,便于后期剪辑。比如,被采访对象谈及了中国人口将在2033年达到15亿,那么拍一些城市中熙熙攘攘的人群的空镜头,就可以填补进来,与同期声相应声画对位,同时也丰富了画面表现。

此外,当把两段采访镜头编辑组接在一起的时候,声音虽然能够保持连贯,但所拍画面往往是同一景别,画面会形成强烈的跳跃感,这时用空镜头来填补是最好不过了。空镜头在完成衔接、转场、过渡这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之,在电视新闻采访中,摄像记者不能将镜头仅仅对准记者和被采访对象,还要善于观察现场,善于运用空镜头来辅助叙事和表意。

8.3.3 反打镜头

反打镜头是指在采访中倾听者的反应镜头。它是电视节目中最常使用的一种拍摄和剪辑手法。

什么时候要用到反打镜头呢?当被采访对象说话时间较长,画面显得单调的时候,可以插入一个相近景别(通常以近景为主)的记者的反应镜头,这样采访的交流感就更加突出,画面也富有变化。其次,在剪辑被采访对象的同期声的时候,声音连接跳跃的痕迹不明显,但是画面的组接会产生跳跃感,这时也可以用一个反打镜头插入作为两个画面之间的过渡。

拍摄反打镜头通常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双机拍摄,即两台摄像机分别在记者和被采访对象的侧后方拍摄,需要注意的是,两台摄像机都必须在两人关系线的一侧,这样才不会跳轴。双机拍摄的好处是,可以将记者和被采访对象的同期声和反打镜头都完整地拍摄下来,容易捕捉到人物的表情变化。但是这种拍摄方法消耗的素材多,成本高。

电视新闻采访往往是单机拍摄,拍摄采访镜头时,首先可以拍摄采访对象的镜头,等采访结束后,摄像记者将摄像机移动到被采访对象的侧后方拍摄记者模拟的采访和反应镜头。

拍摄反打镜头看起来比较容易,但是操作起来还是需要经验和技巧的。现代电视新闻采访节目中,反打镜头过多,过长,也会让人生厌。最后,采访中拍摄反打镜头尤其要注意视线方向问题,这在后面的轴线规律一节中会详细谈到。

8.3.4 插入镜头

插入镜头是指在一个采访镜头中,插入的另一个表现不同主体的镜头。插入镜头这个概念其实体现了拍摄者后期剪辑的意识。

在拍摄时,如果只拍记者和被采访对象的同期声和反打镜头,而不注意拍一些与主题相关的插入镜头,画面就会显得单调,气氛就比较沉闷。再者,在后期编辑声音时,同景别同主体内容的画面组接会出现跳接的情况,这时候,编辑通常会用闪黑、闪白、叠化等特技手段来完成镜头的过渡。但是频繁使用特技会让节目失去自然的流畅感,让节目看上去很生硬。这时,插入一些其他的与主题相关的镜头就能顺畅地叙述了。

那么哪些镜头可被插入使用呢?

(1)空镜头包括交代谈话地点、环境的镜头;话筒、台标等。

(2)细节镜头细节镜头是表示强调、突出,引起人注意的镜头,往往用特写景别来表现。比如,被采访对象将一个东西递给记者,但这个东西是什么观众很想看清楚,这时,就需要拍摄这个东西的细节镜头加以强调。为了表现被采访对象紧张的心情,揉搓的手、颤抖的腿等,这些都是细节镜头。

(3)主观镜头主观镜头是指代表人物视线的镜头。如被采访对象说着说着,就忧郁地向窗户望去,他看到了什么,这就是主观镜头。采访中插入主观镜头能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能引起观众的联想,拍摄者要善于捕捉主观镜头。

8.3.5 采访背景的选择和环境

处理在电视采访中,选择什么样的背景以及如何对环境进行处理,体现了摄像记者对细节的把握。从总体上讲,应遵循两个基本的原则:一是真实性原则,二是审美性原则。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实现。

(1)选择新闻现场的真实背景进行采访选择真实的现场背景来采访,有助于烘托现场的气氛,也有助于交代人物的身份以及他们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例如拍摄桥梁通车庆典的新闻,记者以欢庆的场面为背景采访市民,更能表达市民们喜悦的心情。再比如重庆电视台《直通现场》拍摄过一条突发新闻,一辆公交车冲下几米高的陡坡,翻车导致人员伤亡。记者在事发10分钟后迅速赶到现场,敏锐地选取了一个角度进行现场报道和采访,其背景就是众人齐心推车,营救被困乘客的紧张场面。

选择新闻现场作为背景,通常可以用中景甚至是全景来拍摄。为了更好地再现新闻现场,保留现场同期声是必要的,但尽量不要让过于嘈杂的背景声盖过拍摄主体的声音。

(2)简化背景“简约即美”,从画面美感的角度讲,背景过于杂乱会冲淡主体的形象,并且让画面空间“不透气”,让观众眼花缭乱,产生视觉疲劳。简化背景,就是要把那些与主题无关的背景排斥在画框之外,尽量保持画面背景的简约、干净、美观。具体的做法有:

通过摄像机或被摄对象的画面调度,避开复杂难看的背景。

主动将杂乱的物体搬开,以求画面背景的整洁。

利用长焦距进行远距离拍摄,可以缩小画面范围,把多余的背景排除出去。

也可以利用滤色片减小进光量、加大光圈的方法进行拍摄,以缩小景深范围,将背景虚化。

用背景布遮挡,为采访的实际需要服务。

重新选择一个新的环境进行采访。

(3)背景色彩、线条、光影与主体的匹配采访背景的选择一定要从画面构图、视觉审美的角度进行判断,对背景的色彩、线条、光影有所选择。在色彩选择上,被采访对象衣服的颜色要与背景颜色协调,不能完全相同也不能对比太过强烈。假设被采访对象穿的是白衬衫,选择的背景是白色的墙壁,两种颜色就重合在一起了,不利于突出主体;在线条选择上,也要留意背景中那些横的、竖的、弯曲的线条是否将人物的头部、身体进行了分割;对背景的光影也要做适当的处理,例如被采访对象是背对窗户而坐,这时若冲着窗户进行逆光拍摄,就会产生“刺光”,因而也需要变换背景。

(4)背景的特殊选择在电视新闻纪实拍摄中,有时候为了特殊的主题表达需要,记者还必须创造性地选择拍摄的背景和环境。

例如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对采访背景和环境要求都比较考究,都会做精心安排。比如《心灵的成长》讲述的是两个家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隔阂。记者在采访宋禹的时候,并没有选择一个冷色调的背景来反映这个孩子内心的阴影,而是选择了一个充满阳光的草地作为背景,以便让孩子敞开心扉,走出心理的阴霾。又如,在《以生命的名义》中,采访张北川教授时,选择大海作为背景,展现了他对同性恋人群的宽容和理解。《双城的创伤》调查的是甘肃发生的少年连续服毒事件。根据男孩小孙的要求,记者将采访地点选择在了他家门口一个十几米高的大土台子上,空旷的背景衬托了小孙孤僻的性格,也隐射了服毒事件给他的幼小心灵造成的伤害。

8.3.6 轴线与轴线处理

所谓轴线,是指由被摄对象的视线方向、运动方向以及所处位置的关系而形成的一条假想的线。如果将跨越这条线拍摄的两个镜头直接组接在一起,就会导致方向感错乱,让观众迷惑不解,这就是轴线规律。

假设我们要拍记者采访一位专家,两人面对面进行交流,如果第一个镜头拍摄记者,记者的视线是朝右的,那么下一个镜头拍专家,专家的视线就应该是向左的,这样才能清楚地反映两人所处的方位。这时候,记者与专家的视线方向就形成了一条假想的线,这条线就叫轴线,也可称为方向轴线或关系轴线。我们只有在轴线的一侧(180度范围内)拍摄,才能保证两人的视线方向是相对的。如果第一个镜头在轴线的一侧拍摄,第二个镜头在轴线的另一侧拍摄,就形成了“跳轴”(或“越轴”),将这两个镜头组接在一起,人物之间的空间关系就混乱了。

同理,如果被摄对象是运动的,那么他(或它)运动的方向或轨迹便构成了运动轴线,摄像机的拍摄机位仍应限于轴线的同一侧,否则也会产生“跳轴”现象。比如第一个镜头表现人物从左向右行走,第二个镜头成了从右向左走,这就是跳轴了,这时候观众就会想这个人到底想往哪个方向走呢?

因此,保持视线方向或运动方向一致的关键就在于保持在轴线的同一侧拍摄,而辨别是否跳轴的最简单的方法是看同样的人物在连续的镜头中是否朝同一个方向(运动)。

但是,在实际拍摄中,还可能遇到更加复杂的轴线情况。比如,你要拍摄两个人并肩交谈着往同一个方向前进,两个人谈话的方向和行走的方向是不一致的,这就有两条轴线,一条是关系轴线,一条是运动轴线,要想两条轴线都不跨越是不可能的,怎么办呢?通常的做法是跨越其中一条轴线拍摄,让另一条轴线去完成画面空间的统一。如果是以小景别拍摄行走谈话,最好是跨越运动轴线拍摄,以确保人物位置关系不变。如果是大景别拍摄,则以运动轴线为主,跨越关系轴线进行拍摄。当然,为了避免复杂的轴线问题,摄像师还应事先考虑周全,最好要有两个人同在一个画面的镜头。

为了多角度的拍摄,展示更加立体化的空间,有时也需打破“轴线规律”,避免局限于轴线一侧拍摄带来的画面单调,下面再介绍几种既能越过轴线拍摄,但又不失空间的统一感的轴线处理的方法。

(1)用一个连贯的移动镜头,使其机位越过轴线进行拍摄,这样当着观众的面,展示摄像机位置的变化,观众就清楚主体的运动方向和位置关系发生的变化了。

(2)用一个镜头表现被摄对象自身运动方向的改变。如,一个运动员在400米环行跑道上跑步,第一个镜头是他在100米直道上由左向右奔跑,第二个镜头是到了100米弯道处改变运动方向的镜头,第三个镜头再接运动员从右向左的直线运动,这样,因为有第二个镜头作交代,即使是越轴拍摄,也不会把方向弄错了。

(3)在两个跳轴的镜头中间插入编辑一个中性镜头。所谓“中性”镜头是指没有明确方向感的镜头。比如,可以在摄像机镜头的光轴与运动轴线重合的情况下拍摄,让被摄体面向摄像机而来,或背离摄像机远去,这样的画面没有明显的方向感,插在两个跳轴的镜头中间可以起到过渡的作用。还比如一些空镜头、特写镜头等,也具有中性镜头的性质,同样可以缓解因跳轴带来的视觉不适。

轴线规律是电视新闻采访拍摄中很重要的规律。摄像师在遵循“轴线同一侧拍摄”的原则基础上,也要灵活地进行镜头调度,既能保持画面时空的统一,又能多角度地拍摄,体现立体化电视摄像的强大功能。

同类推荐
  • 书房文玩把玩艺术

    书房文玩把玩艺术

    书房文玩,是书房用具的一个统称,也就是行内常说的“文房”。提起文房,大多数人第一个想起的通常都是所谓“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其实,书房文玩的范围已经远远超越了这个范畴,其种类之繁多、材质之多样、造型之别致、情趣之迥异,如果真要一一加以列举,可谓是蔚为壮观。在本书中,读者不仅能够了解到书房文玩收藏的相关知识,而且能够体味到这些具体器物背后所蕴藏着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 林下玄谈:中国书画批评的角度与方法

    林下玄谈:中国书画批评的角度与方法

    《林下玄谈:中国书画批评的角度与方法》作者所撰文章,在很大程度上都选择了比较特殊的叙述角度,甚至以异于时人的艺术批评方法进入批评文本。这些文章几乎都显现着梁启超先生《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的智慧灵光,梁先生此著传导给笔者的文化智慧可以说是受益终生的。
  • 最经典的艺术常识

    最经典的艺术常识

    本书是艺术基本常识类读本,内容涉及绘画、书法、雕塑、建筑、工篆刻、舞蹈、戏剧等各个艺术门类,从基本常识、历史沿革,到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及作品等,包罗万象,精彩纷呈。便于读者在有限的时间内轻松获取知识,提高欣赏、分析各种艺术作品的能力。
  • 歌仔戏音乐三十年(1980-2010)

    歌仔戏音乐三十年(1980-2010)

    《歌仔戏音乐三十年(1980~2010)》,从歌仔戏音乐的历史与审美引领我们进入“十年动乱”之后,大陆传统艺术复苏,歌仔戏音乐传统得到恢复和渐变的1980~1990年。紧接着李晖以学术的眼光分析了1990~2000年,随着大陆经济步伐的加快,娱乐方式的丰富多彩,戏曲在日渐式微的时候,歌仔戏音乐人无法回避地把流行音乐的思维引入歌仔戏的创作之中,在传统与流行乐的碰撞中产生出了创新的潮流。
  • 艺术类专业高考应试必备·文艺常识

    艺术类专业高考应试必备·文艺常识

    真正的文化艺术和哲学总是一方面保持着它与自身历史和社会的联系,另一方面也保持着它自我反省和自我批判的本质。只要在这一脉络中继续努力,我们就有充分的理由期待一个“文化艺术哲学”王国的出现。为了帮助广大青年朋友提高艺术修养,特别是为了帮助广大文艺爱好者报考各类艺术院校,或者参与各类电视选秀活动(包括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主持人大奖赛等),我们组织全国部分艺术院校、媒体及文艺团体的相关专家、学者和教授共同编写了这本《艺术类专业高考应试必备·文艺常识》。
热门推荐
  • 重生之悠游天下

    重生之悠游天下

    俗套的重生小说,应该有点11,但不会太11。重生之后该怎么活,这是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去思考的问题,但是安然在思考,因为他重生了。一个前世窝囊的小市民重生了,会过上怎样的生活。富甲天下?权倾一方?成为举世瞩目的明星?过着美女如云的性福生活?每个人的选择都不一样,安然会怎么选择?得到什么舍弃什么,还是统统经历一遍?试目以待吧,带着作弊器的人生怎么活。
  • 末世之锦瑟年华

    末世之锦瑟年华

    2016年的一场“浩劫”,人类及地球上的物种几近灭绝。幸存的人类、动物、昆虫、植物及新生物种对地球的资源进行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争夺。地球上物种争相爆发,世界重新洗牌。人类的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这场“浩劫”带给人类的是跌落金字塔的低端?是灭亡?还是新生?还是重新站在顶端,傲视群雄!优胜劣汰自然规律,让各物种大放异彩。2016的这场“浩劫”是地球的自然进化,还是有人故意为之?这一切犹如迷雾。当锦瑟、年华站在了食物链的最顶端,这层迷纱被渐渐的揭开。
  • 婚因如此

    婚因如此

    各位!好久不见,淑泉我又回来啦!~从今日起为各位献上本人的新篇小说,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喜欢。呵呵!~…“知道,我为什么非要和你结婚吗?”男子侧卧在床榻上,一手折起枕在自己的头,一手抵在睡在他身旁,早已醒来的新婚妻子的下颚,慢慢的抬起,眼神魅惑的问道。“不…知…道!”男子的新婚之妻,目光平和、音色平淡的回答道。“想知道吗?”男子虽然嘴角擎着笑,然而他的眼里却全是厉色。“你会说吗?”“那就要看你怎么做了。知道吗?”“那就算了!”男子的妻子坚决的回拒道。“哦,你确定?”“是的,我确定!”“哼,随便你!无趣的女人!”男子眼中的厉色瞬间加重了,下一秒,他收回抵在妻子下颚处的手,翻身离开的床榻。女子一直默默的看着男子的背影,直到!他即将消失、远离的时候。“我可以给你带来的,你所为的趣味…应该是比你刚才想要得到的…多出好几倍的吧!”男子的脚步在卧室的边缘站住了,他没有转身、没有说话,他似乎是知道女子还有没说完的话一般。“我会和你结婚的理由…‘那个原因’!我会自己把它…找出来!”…两个人的婚姻,没有爱情做基础,“怀疑”却成了他们之间的“粘合剂”!
  • 恋人的欺骗

    恋人的欺骗

    男主角为何欺骗女主角?这其中又有什么隐情?
  • 佛说成具光明定意经

    佛说成具光明定意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游魂异界

    游魂异界

    来到这个世上,一切仿佛莫名奇妙!莫名的悲伤,莫名的苦痛。让你无法控制!只好让自己在这个莫名的世上寻找莫名的感觉!我期待着你的莫名!
  • 本为同撩

    本为同撩

    大学四年叙不尽她与他之间的美好后来她问他为什么军训站军姿时老是看斜角那棵老梧桐树,他说:“那个角度,眼睛的余光可以看见你。”后来他问她当时怎么有勇气当着那么多人的面那么大声的在男生宿舍楼下向他告白,她说:“所有关于你的,都是好的。我非常肯定地告诉你,那真的不丢脸,而且很明白地告诉别人,你是我的。”后来她问他为什么当时那么轻易就答应了她的告白,他说:“你我本为同撩,不必客气。”情人节,他没有给她买花,也没有给她买巧克力,什么也没有,当她不平地申冤时,他云淡风轻地来了句:“搞什么形式主义,赶紧去换衣服,我们去见父母。”一见倾心,何不情深。
  • 扭曲真相

    扭曲真相

    飞往神秘岛的航班即将起飞,请旅客们系好安全带,在发生碰撞、爆炸、气流絮乱、敌袭等不可控因素时千万不要尖叫,只需要张大嘴巴安静等死……因为,你们最后都是要死的!
  • 神魔制约

    神魔制约

    看大陆上的神族魔族如何相互制约又如何超越那无上的境界,达到那个境界的到底是自负神族还是高傲的魔族。
  • 边城·剑神

    边城·剑神

    被称为天下第一剑的燕南来在枫林中与天下第一刀陆震风决斗,却遭受阴谋暗算坠入悬崖身亡,居然穿越到一个陌生的世界,并且惊奇的发现与游戏中的世界一模一样,甚至连武学技能也能运用自如。但此时的燕南来已无心恋战,只想做一个平平凡凡的人,过平淡的生活,然而现实不遂愿,新的世界再一次将他推到了风口浪尖上。最终,游戏高手在新的世界里纵情潇洒,取得属于自己的成就,创造出一片精彩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