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67300000002

第2章 商业银行海外并购概述

如果对世界银行发展史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几乎任何一家知名银行都是通过并购不断发展壮大的。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到现在,国际银行界先后出现三次并购浪潮。在国际银行业跨国并购趋势的影响下,我国商业银行已经迈出了海外并购的步伐。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和中国银行业自身改革的持续深入为中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创造了有利条件。然而,真正“走出去”后,中资银行要面对的绝不仅仅是广阔的市场,更有重重的陷阱和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我国银行业应该在立足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大胆借鉴和学习国际银行业海外并购的经验,以稳定健康发展为目标,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业银行海外并购之路。

本章主要研究中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战略的调整与优化问题。首先,介绍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的概念及分类、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理论和绩效评估方法以及国际银行业并购历程和特点;其次,阐述中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的发展概况及其存在的问题,包括中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的发展历程、中国银行业海外并购典型案例及启示、中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发展呈现的特点以及海外并购中存在的问题;再次,分析中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的有利条件及障碍;最后,在借鉴国际知名银行海外并购模式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调整与优化中国银行业海外并购的战略,包括制定海外并购发展的长远规划、合理选择并购地区和并购目标、高度重视并科学组织并购整合、加强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的风险控制和改善中国银行业并购的制度环境。

本节内容主要是对银行并购的相关概念、理论以及国际银行业海外并购的行为进行介绍。本节是后续四节内容的基础,经过本节的介绍,我们对中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问题的研究才得以真正展开。

一、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的概念及分类

(一)银行并购的相关概念

1.并购的概念。并购的英文是Merger&Acquisition,简写为M&A。对于并购的概念,国内的学者见仁见智,讨论焦点有两个:一个是对并购的“并”的理解不同,有的译成兼并,有的译成合并;另一个是对并购的“购”的理解不同,这又细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收购的公司是特指上市公司还是泛指一般公司;其二是特指收购方获得被购公司的控股权,还是仅满足收购方持有被购公司某一比率以上的资产即可。”依据中国的会计准则,企业合并按合并方式划分包括控股合并、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研究企业合并的专家、清华大学学者朱宝宪认为兼并只有吸收合并的意思。本书研究的并购不限于吸收合并,所以我们将并购的“并”理解为“合并”。因为本书要研究的是商业银行海外并购,并购主体多是实力雄厚的上市银行,而中国商业银行的海外并购尤其是跨国并购很难取得被购公司的控股权,所以本书研究银行海外并购的主体特指上市商业银行,且只要满足持有被并购公司一定比率以上的资产即可。

2.银行并购的概念。合理定义了企业并购的概念,对银行并购概念的定义就相对简单了。因为银行也是一种企业,也需要具备普通企业的基本要素,例如,有一定的自有资本,向社会提供特定的商品和服务,必须依法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照章纳税等。只是这种企业有着与一般经济单位不同的特殊性而已,而这些特殊性并不直接影响银行并购的定义。银行并购是指在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下,并购银行为获取被并购银行的经营控制权,有偿购买被并购银行的部分或全部产权,以实现资产经营一体化。依据企业并购的概念,本书中讨论的银行并购主要有以下三种基本形式:第一种形式是两家或两家以上的银行合并成一家新的银行,即在前面所讲的新设合并;第二种形式是并购银行有偿地收购目标银行的资产和负债,并购的结果是前者继续存在,后者要么消失要么成为前者的子公司,即前面所讲的吸收合并;第三种形式是银行收购,并购银行通过资本市场获得目标银行的一定数量的股份,目标银行仍保有原来的法人实体。

3.银行海外并购的概念。银行海外并购的实质是以市场机制为载体在世界范围内来实现社会可支配资源向高效企业集中的一种机制。前述的银行并购的三种形式同样适用于银行海外并购。在很多研究文献中将海外并购与跨国并购等同对待,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海外并购比跨国并购的范围更为广泛。因为中国拥有两个特别行政区,习惯上把来自港澳台的企业称为海外企业,所以以港澳台地区的企业作为目标企业进行的并购行为也应纳入海外并购的范畴。

(二)银行并购的分类

银行并购的种类很多,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1.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根据银行并购的战术不同,银行并购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三大类。

(1)横向并购。横向并购是指处于相同市场层次上的或者具有竞争关系的企业之间的并购。横向并购是企业进行扩张的常见方式之一,采用这种方式可以降低并购企业的成本,增强并购企业的经营优势。受规模经济论和市场占有论的影响,很多商业银行的海外并购都采取了横向并购的形式来展开,所以银行横向并购的案例也最为丰富。比较有代表性且影响较大的案例有花旗银行收购米德兰银行、美国大通曼哈顿兼并JP摩根等。通过横向合并,合并银行进一步开拓了市场,有效地降低了交易成本和营运成本,同时使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极大增强。

(2)纵向并购。纵向并购是指企业与其供应厂商或客户之间的合并,即企业将与本企业生产紧密相关的生产企业、营销企业并购过来,以形成纵向生产一体化。根据结构一体化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纵向并购可以增加企业综合抗风险能力,同时可以降低交易成本。银行业纵向并购的案例并不常见,比较经典的案例是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与大型证券经纪行迪恩威特合并案。摩根士丹利的服务对象多为机构大户,而迪恩威特拥有发达的散户零售网络,这样由于市场定位的不同,两者的业务互补性很强,合并后的新公司业务范围更加全面,竞争力获得极大的提高。

(3)混合并购。混合并购是指一个企业对那些与自己生产的产品或服务具有不同性质和种类的企业进行的并购行为,其中目标公司与并购企业既不是同一行业,又没有纵向关系。风险分散理论、范围经济理论和市场份额理论为混业并购提供了理论支持。银行实施混业并购战略,可以实现多元化经营,为客户提供更加完善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从而降低银行的平均成本,实现范围经济。在混业经营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的推动下,银行的混业并购案例大大增加,著名的案例有花旗与旅行者公司的并购等。

2.善意并购、敌意并购和恶意并购。依据并购活动中目标银行对并购行为的态度进行分类,并购可以分为善意并购、敌意并购和恶意并购。

(1)善意并购。善意并购一般是指目标银行的管理层或董事会一致同意接受并购。善意并购有助于并购方与目标公司维持长期良好关系,从而有助于更好地进行并购后的整合工作。同时,由于双方在自愿、合作、公开的前提下进行,善意并购成功率较高,所以并购银行倾向于选择这种方式。一般来说,善意并购会依如下流程进行:并购银行确定目标公司后,会设法与对方高层管理者进行接触,商讨并购事宜,如购买条件、价格、支付方式和收购完成之后目标公司的地位及人员安排等问题,然后双方会进行讨价还价,寻找到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条件,签订并购协议,最后经双方董事会批准,股东大会2/3以上赞成票通过。

(2)敌意并购。敌意并购是与善意并购相对立的一种并购活动方式,是指在目标银行不愿意接受并购的情况下,当事人各方采用各种攻防策略,通过并购与反并购的激战而完成的银行并购行为,以强烈的对抗为其基本特征。在市场竞争中,银行为扩大自身实力、改善经营结构或吃掉竞争对手,往往需要通过并购其他银行的方式来增强自己的实力,而目标银行的大股东及其管理人员不会轻易放弃对银行的控制权,所以并购银行同目标银行围绕并购与反并购展开激烈斗争在现实中难以避免,敌意并购便成为银行并购行为中的常见现象。

(3)恶意并购。恶意并购是相对于善意并购和敌意并购的非法并购行为,是指蓄谋已久,通过幕后交易、联手操纵、欺诈行为、散布谣言等不正当手段,在事先未作充分信息披露或声明的情况下,采取突然袭击的方式,掌握某银行的控制权或合并某银行,使有关当事人以及广大投资者等社会公众的利益受到损害的不正当经营行为。该并购行为的主要特征是偷袭性、掠夺性和欺骗性。

二、银行海外并购理论及绩效评估方法

理论来源于实践并对实践进行指导。随着银行并购的出现和发展,西方经济学界对银行并购理论的研究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银行并购动机的理论解释;二是对银行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一)银行并购的动因理论

1.规模经济理论。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规模经济理论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银行产品绝对量在增加时,其单位成本下降,即通过扩大经营规模来降低平均成本,从而提高银行利润水平。规模经济理论一般包括横向一体化理论、纵向一体化理论和多元化经营理论等,用于解释银行并购中的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与一般工商企业相比较,银行的规模经济更易形成。一般企业规模经济的形成不仅受到社会对产品总体需求数量的限制,而且还受到社会对产品规格、款式和质量等不同偏好的约束。而对银行来说,这种限制相对少得多,尤其是在短缺经济条件下,社会对银行的资金需求近乎无止境。同时,银行的经营对象主要是货币和资本,与其他行业的产品具有产品差异性,货币和资本与其他商品最大的区别在于同质性,这决定了在不存在资源约束的假设条件下银行具有无限的拓展空间。一般来说,银行规模越大,覆盖面越广,所有债权人同时提款的可能性越小,因而银行的准备率就可下降,银行存款的派生效益也就越大。另外,银行业规模的扩大还可提高其信用等级,促进银行效益的提升。

2.效率理论。效率理论认为,企业并购活动有着潜在的社会效益,企业并购的动因在于通过并购可以获得某种协同效应,即1+1>2效应。这种协同效应可来自管理、经营和财务等方面。

(1)并购可以带来管理协同效应。该理论认为,企业并购的动因在于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之间在管理效率上的差别。即:如果A企业的管理层比B企业的管理层更有效率,那么,A企业可以通过并购B企业的方式,使B企业的效率提升至同样的水平。这不仅会给单个企业带来效率,也会给整个社会带来福利的增进,这是一种帕累托改进。换句话说,如果某企业管理层的能力超过了企业内部管理的需求,那么就可以通过并购其他企业的方式来进行“管理的溢出”,使管理资源得到充分的发挥,由于这种“溢出”将目标企业的非效率资本与并购企业的有效率管理结合在一起,便实现了协同效应。

(2)并购可以带来经营协同效应。对于横向并购,通过扩大经营规模,可以降低平均成本,提高利润,实现规模经济效应。或者是通过并购使企业间的优势互补,如A企业在研究与开发方面有很强的实力,但在市场营销方面较为薄弱,而B企业在市场营销方面有优势,但在研究与开发方面能力不足,两企业的并购可以使能力互补。这里隐含了对某些现存的要素未充分利用而另一些生产要素却没有给予足够的投入的假设。对于纵向并购,经营协同效应来自于交易费用的节约。

(3)并购可以带来财务协同效应。该理论认为,企业的资本成本可以通过企业并购的方式得到降低,比如并购产生的“债务的共同担保”效应和“现金的内部流转”效应可以使企业的资金筹措成本大大降低。此外,当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的现金流量没有明显的高度相关时,风险分散化的目的就会达到,这就是“多角化战略”和“风险分散说”的观点。广义上的财务协同效应还包括“预期效应”,即由于并购使市场对企业股票评价发生改变进而对股票价格产生影响。

3.市场势力理论。这一理论认为,规模大小对商业银行获得竞争优势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商业银行的规模与客户的信任度以及市场占有率呈正比例关系。金融企业的并购将会增加金融企业的规模,减少市场上企业的数量,从而增强了金融企业的市场控制力量。研究表明,垄断集中程度越高,它能维持超额利润的时间越长,强度越大,由超额利润转化为垄断利润的数额就越多。银行并购对增强银行市场势力的影响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提高行业集中程度,改善行业结构。并购减少了竞争者的数量,使行业相对集中,当某一行业由一家或几家银行控制时,就能有效地降低竞争的激烈程度,使行业内银行保持较高的利润率。二是横向并购与混合并购虽然作用机理不同,但都能达到增强市场势力的目的。横向并购通过行业集中,减少了本行业中的银行数量,使并购后的银行对市场的控制力增强,形成某种程度的垄断;而混合并购则扩大了银行的绝对规模,拓展了银行的业务领域以及利润来源,达到独占或垄断某一业务领域的目的。

(二)并购绩效的评估方法

从理论上讲,银行间的并购重组是对资源重新整合与配置的帕累托改进,成功的并购会从两个不同的方面促进银行效率的改进,即成本的节约和收益的增加。银行并购的效率理论认为并购活动能提高企业经营绩效。然而,从对西方文献的梳理中可以看到,这种效率的改进在不同的文献中得出的结论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主要原因在于不同研究者所选取的样本数据的差异性以及采用的分析方法的差别,这些都增加了结论的不确定性。有关银行并购与银行绩效的早期研究大多建立在简单的并购前后财务比率比较之上,即利用损益表、资产负债表中的有关项目计算比较营业成本回报率、权益回报率或资产回报率。这些实证研究普遍以本行业未并购银行为基准,通过对并购银行与未并购银行的效率作横向比较,再对并购银行并购前后的效率作纵向比较来说明并购的有效性。其中,也有一些研究是通过假设一个成本函数进而估计并购前后并购者的成本,以考察并购对成本的潜在影响。

但是,用简单的财务比率分析来判断并购的有效性存在很多缺陷,正如Berger,Hunter&Time(1993)所指出,用简单的财务比率指标来判断并购的有效性将产生两个问题。第一,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由于在计算财务比率时并没控制产品和投入的价格且其假定所有的资产都用于生产、所有的固定资产都在使用中,这将对效率计算产生误导。第二,使用财务比率来评价效率不能区分X—效率获利和规模与范围效率的获利。由于规模与范围效率随并购自动改变,而X—效率不一定变化,那么,这种缺陷就极大地降低了其评价并购改善哪种效率的能力。

正是由于简单的财务比率比较存在以上缺陷,学者们在进行并购效率的实证研究时仅把比率比较作为一种辅助评价手段,而一般运用并购效率分析的第二类方法——边界分析法(Frontier Analysis,亦译作前沿分析法),此类方法包括参数方法和非参数方法。参数方法主要包括随机边界方法(Stochastic Frontier Approach,SFA)、自由处理方法(Distribution-free Approach,DFA)、厚边界方法(Thick Frontier Approach,TFA);而非参数方法主要有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自由零处置法(Free Disposal Hull,FDH)。

1.参数边界方法。参数估计法始于Benston(1965)的研究。参数估计法主要以银行的规模效率(efficiency of scale)和产品多样化效率(efficiency of scope)为分析对象,估计出生产边界(production of frontier)函数中的参数。早期的研究多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并忽略银行各类产出间的相关性以及产出的弹性,以此对生产函数中的指数项进行估计。后来的研究逐渐采纳了更具有弹性的二次项形式和超越对数(translog)成本函数的形式,特别是超越对数成本函数由于具有易估计性和包容性等优点已经逐渐成为银行效率研究的主要方法。

2.非参数边界方法。非参数估计法主要是指包含数据包络分析的线性规划方法。该方法首先由Ferrell(1957)提出,后来被广泛用于研究银行业的效率。在非参数估计方法中,银行综合效率等于银行在当前产出水平下的理想最低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比率。至于前沿分析法中究竟用哪种方法来对银行的并购效率进行分析,目前学者都偏向于用DEA方法。Worthing(2000)与Ralston&Garden(2001)给出了使用DEA方法的原因:首先,DEA方法最显著的优势在于无须定义一个特殊的函数形式便能捕捉产出和投入不同程度之间的联系,这样就特别适合分析银行并购的效率。其次,数据上的限制也使其他方法不可行。如TFA用于检测平均效率时不适合研究小样本等。DEA方法的这些特性使它非常适合对商业银行的效率进行评价。

三、国际银行业并购历程及特点

如果对世界银行发展史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几乎任何一家知名银行都是通过不断并购发展壮大的。世界银行发展史就是一部银行并购史。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到现在,国际银行界先后出现了三次并购浪潮。其中,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出现的第三次银行海外并购浪潮更是迅猛,影响也更深远。在这轮并购浪潮中,资本实力较强的跨国银行成为并购的主体,其并购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影响之深都堪称史无前例,造就了一大批国际性的超级金融机构。在国际银行业跨国并购趋势的影响下,我国商业银行已经迈出了海外并购的步伐。近些年来,中国工商银行和招商银行海外并购的案例,都表明我国商业银行在海外并购方面正在作积极的探索。为了提升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全球化竞争格局中的优势和实力,需要我们运用相关理论仔细研究国际银行业并购的历史与特点,从而为我国商业银行的海外并购提供指导和借鉴。

(一)国际银行业并购的历程

1.第一次国际银行业并购浪潮。从全球银行业发展情况来看,银行业早在19世纪末期就出现了一定的集中垄断倾向,但真正形成高潮是在20世纪20年代。第一次银行并购发端于英国。自从1862年《银行公司法》颁布以后,英国银行间就掀起了合并浪潮,大量私人银行被兼并。如巴克莱银行先后兼并40家大小银行等。美国和日本的商业银行发展晚于英国,其银行并购的历史也比英国短一些。大量的银行并购使银行市场的集中度大大增加。美国在1920年共有银行30291家,通过一系列并购,到1929年“大萧条”前夕银行总数已经下降到了25568家,近5000家银行因倒闭或合并而消失,洛克菲勒、摩根等十家财团控制了全美金融业90%以上的资本和资产。在日本,1901~1913年间商业银行通过破产、解散或合并使其总数由原来的1867家下降到374家。

此次银行业并购浪潮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稳定时期。这一轮银行业并购浪潮具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酝酿时间长;二是主要表现为大银行对中小银行的并购,涉及银行数量多而且规模小;三是以横向并购为主;四是银行资本与产业资本相互渗透形成金融寡头。银行并购的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如并购形成的垄断不利于竞争机制作用的发挥、并购增大了监管难度、混业经营所带来的银行基本业务与证券业务之间没有防火墙可能导致金融风险等。这些问题的背后隐藏着银行危机、信用危机甚至于全面的经济危机的隐患。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1923~1933年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世界经济受到了严重的影响,银行并购活动大大减少,第一次银行并购浪潮也随之减弱。

2.第二次国际银行业并购浪潮。在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和二次大战的冲击下,银行并购沉寂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危机爆发后,各国普遍采取措施加强对银行业的管制。如美国于1933年颁布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正式确立了金融业分业经营的原则。严格的金融管制极大地限制了银行并购活动的开展。直到20世纪60年代初,第三次科技革命促成了众多新兴工业部门的产生,如计算机、航天、激光等,这些新兴部门的发展迫切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中小银行很难提供大量的资金,同时,企业规模的日渐扩大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规模提出更高的要求,银行业并购活动才重新活跃起来。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伴随着金融自由化运动高潮的到来,各国对金融管制的政策松动,银行并购也逐步进入高潮。越来越多的中小银行被大银行并购成为其分支机构,各国的银行业务综合化趋势随之明显提高,银行业务范围不断扩大,银行信用活动遍及各个区域。仅1979年,美国就有217家独立的银行成为大银行的分行。到1979年,美国共有36403家银行分支机构。1984年年底,英国四大清算银行在全国各地拥有的分支机构达到1100多个,资产在1966~1982年的16年间猛增了10倍。在德国,1978年柏林的三大银行在原联邦德国境内就拥有3000多个分支机构,拥有全国近5000家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的40%以上。此次并购浪潮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先后持续了近30年,直到80年代才真正形成高潮。这一时期银行业的发展以规避监管、扩大经营范围为主要内容,因此,这一轮银行业并购浪潮特点明显,表现为:一是银行业并购在金融业并购中占据主导地位,对证券、保险等行业的渗透已经明显增加;二是商业银行的并购在各国金融业并购行为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三是伴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和解体,银行业跨国渗透与并购开始出现并初具规模;四是银行并购形式多样化,杠杆并购、敌意并购不断出现。

3.第三次国际银行业并购浪潮。随着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货币一体化和区域化的迅速发展以及金融网络时代的来临,金融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国际银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为求生存、求发展,全球银行业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掀起新一轮战略并购的浪潮,而日本和美国正是这次银行并购新潮流的领导者。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此次并购浪潮几乎是20世纪80年代并购行为的延续,并没有明显的时间间隔,只是由于数量、规模、重要程度等方面的区别而进行的划分。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全球的银行并购案只有1000件左右,总金额约500亿美元;而1995年,世界金融业并购案多达4100件,涉及的金额达2500亿美元;1996年,金融业并购案比1995年又增加100多件;1998年,全世界的公司并购价值达2.4万亿美元,银行业在并购交易总额中占第一位。目前,世界排名前10名的银行几乎都是通过并购才取得如此规模的发展。1999年全球宣布的兼并交易总额达3.4万亿美元,使得世纪之交的全球兼并热潮达到了新的高度。2000年国际市场的并购更是风潮迭起,成交金额达5.44万亿美元,比1999年同期增长60%,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全球并购浪潮在2000年时达到了一个高潮。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世界经济的低迷,跨国并购伴随着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的大规模下滑而呈现出持续萎缩的状态,这种下跌的势头直到2004年才有所遏制。

(二)当代国际银行业并购浪潮的特点

在经济金融化、金融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趋势的影响与推动下,世界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也使得国际银行业并购呈现新的特点。

1.强强联合已成并购主流。在前两次银行并购浪潮中,银行并购的主流是弱弱联合和以强并弱,前者是为了增加竞争实力,后者是为了扩大经营规模。进入20世纪90年代,银行并购的主流变为强强联合,大型银行之间互抛橄榄枝,变为一家人。并购后银行的规模巨大,超级银行不断涌现,出现了一批如花旗集团、德意志银行、汇丰银行等资产上千亿美元的超级银行。大银行之间的并购主要是强调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并通过合作达到降低交易成本、增强其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竞争力的目的。由于美欧日三者之间互为竞争对手,为应对对手并购后超级银行的不断出现,其自身也必须不断进行战略调整,这也提高了在整个银行业并购中大银行并购的比重。

2.跨国并购趋势明显。银行可以通过跨国并购对各种要素资源在更为广阔的空间内进行配置和组合,以取得更好的经营效果,而各国金融管制的放松也为跨国并购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跨国并购趋势明显,其中,欧洲的银行表现最为抢眼。亚洲金融危机后,亚洲各国在进行国内并购的同时,也纷纷放宽外资金融机构市场准入条件,吸引欧美银行参股或收购本国金融机构,欧美银行也把握危机后亚洲金融机构市值下跌以及金融从谷底逐步复苏的良好契机,大举并购亚洲有经营特色、有发展前景的中小金融机构。

3.混业并购的比重上升。在业务范围上,随着金融自由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各种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不断相互交叉与渗透。面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激烈竞争,为提高竞争力,拓展生存空间,商业银行也逐渐突破了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分工界限,进一步增加了对证券、保险、信托投资等行业的投资,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逐渐向“全能银行”演变。美国花旗银行与旅行者公司的合并开创了金融业大规模混业并购的先河,成为集银行、证券、保险等多方面业务于一体的全能型金融机构。其他如英国怡富集团收购JP摩根、瑞士联合银行并购美国惠普证券、东京三菱并购三菱信托等都是混业并购的典型代表。混业并购促成了一大批全能银行的诞生,国际银行业原有格局正在被打破,新的格局正在形成。

同类推荐
  • 营销策划实务

    营销策划实务

    《营销策划实务》在写作风格上,以国际国内近年来企业营销中的经典案例为引导,通过对成功与失败典型案例的解读,使读者在轻松阅读中真正掌握营销策划的概念、基本原理及从事策划实务的操作技巧与思路。《营销策划实务》文风活泼,融可读性、知识性、理论性与启发性于一体,既可作为广大实务工作者学习策划原理与实务技巧,提升营销策划能力的读物,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管理学专业、新闻传播专业学习营销策划实务的专业教材。
  • 台湾十大企业家财富传奇

    台湾十大企业家财富传奇

    本书通过介绍“经营之神”王永庆、“代工之王”郭台铭、“半导体教父”张忠谋、“红顶商人”辜振甫、“台湾IT之父”施振荣、“船长企业家”张荣发、“金融大亨”蔡万才、“统一国王”高清愿、“驼金山的孤行者”蔡宏图、“米果大王”蔡衍明等十位著名企业家的创业历程、经营心得、为人处事、商业战略、统御之法等,向读者全面展现一个世纪以来台湾商界风云的变幻、财富路线的演进,以及整个台湾企业家的往事今生与集体记忆。
  • 服装店长这样当

    服装店长这样当

    无论哪种工作,带队伍都是领导者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一家门店想要做大做强,也要靠店长带团队。不会带店员,你只能自己干到死。《服装店长这样当:自己干不如带队伍》站在店长的角度,告诉你管理店员应该从哪里展开、用什么样的方法带团队、面对不同的店员如何把握其心理、如何把握正确的时机对其进行有效提升等。
  • 管理的戒律、经营的戒律、营销的戒律(全集)

    管理的戒律、经营的戒律、营销的戒律(全集)

    本书汇集了最经典的管理学、经营学和营销学定律,这些定律囊括了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内容涵盖员管理的授权、沟通、分享,创新管理,危机管理,战略管理,营销管理,生产管理等等,通俗易懂,简单实用。这些著名的思想精华和智慧,帮助读者更快抵达事业成功的彼岸。
  • 真诚做领导

    真诚做领导

    本书是作者长期凝练的心血结晶,是一本精彩的领导书、一部优秀企业家的领导法则、一套成功企业的运做方法。作者娓娓道出生命中的悲喜历练,与读者一起分享棘手议题的处理经验,传授真诚领导的心法。真正的领导人才能打造真正的公司,真正的公司才能创造最大价值。书中介绍了真诚领导应该培养的11种特质,这是领导人终生的功课。
热门推荐
  • 武斗校园

    武斗校园

    一所寻常武术体育大学,背后竟然是武斗校园,各门各派的武斗弟子就读于此。斗风凌一个富家子弟,从小被囚禁豪宅过着重复生活,终于找到机会逃离家里豪宅,前往远离家中的大学,谁知开学报道第一天就迟到,校外游荡认识斩左,接着无意和斩左卷入“武斗”这个从未了解的世界。
  • 那年,樱花树下,我我喜欢你

    那年,樱花树下,我我喜欢你

    《那年,樱花树下,我喜欢你》简介:南宫家族是一个神秘的家族,它富可敌国,却有着这样一条奇怪的族规:家族指定继承人不能在20岁以前有心爱的女人,如若有,那个女人…杀无赦!而南宫亦寒就是下一位的继承人……
  • 傲世狂妃王爷你太逗

    傲世狂妃王爷你太逗

    穿越重生,废材逆天变天才。她陌北霓一朝穿越,爹娘不见,没事找。任人欺负,不可能。我陌北霓的字典里只有一句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犯我必死无疑。
  • 腹黑首席别搞坏

    腹黑首席别搞坏

    给钱可以,得加期;背你可以,得加期;想要自由不可以,但依然得假期,腹黑霸道的总裁,我要加到你爱上我,加到我们牵手走过余生,一起老去、死去…
  • 百变邪魔

    百变邪魔

    一直想塑造一个亦正亦邪的角色。赵谐就是这样一个人,在社会眼中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坏蛋,但是真是这样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由于本人写的小说不多,有什么不足的请见谅。本人一定坚持写下去,绝不太监。
  • 爱是如此美妙:我的美女大人

    爱是如此美妙:我的美女大人

    美丽,清纯,可爱的广告演员刘若菲,不但是个美女,还是个才女,而且有着美好的情怀。她说女人都有三个愿望:一是遇见一个可以让她倾心的男人;二是找一个一辈子都疼她爱她的男人;三是做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可是千万让美女喝酒,喝了酒她就变成了野蛮而又霸道的美女大人。话说,女人心海底针。难道,美女的性格都是多变的?从某一刻起,我就已经不可自拔的爱上了她。尽管一开始,她并不接受我的爱,可是我相信总有一天,我的真诚会将她心中的冰山劈开,因为她对我并不反感,不开心的时候,她在我面前总能很放开,她似乎对我很放心,总是痛快的喝到醉,从来不防备。从那时侯起我知道,我正渐渐的住进她心里、、、、、、美女大人总是一副大小姐的姿态。她说男人是必须要管教的,女人是必须要疼爱的。就是因为她那霸道而又不讲理的小脾气,所以从某一天起,我就属于了她的管辖范围。当然,她是我最爱的女人,我一定会好好疼她滴!而且,我也喜欢被她管。喜欢被她管着的幸福感!可是,她怎么能剥夺了我和别的美女说话的自由?我是男人诶!还有,男人和女人到底谁更爱面子?就算你是美女又怎么样?美女还三番两次爬到我床上,她说她不喜欢一个人睡,可是又绝对不允许我碰她,她说婚前不准发生性行为!天哪,这年代怎么还有这样的‘淑女’?这下我可惨了,我又不是吃素的,放着美女在身边,却只能看不能碰,我岂不成了名副其实的‘纯男’?看来不得不使点手段,要不美女岂肯乖乖就范?、、、、、、
  • The Discovery of Guiana

    The Discovery of Guian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腹黑王爷冰山妻

    腹黑王爷冰山妻

    本文主要讲了腹黑王爷如何追到冰山妻的故事····
  • 诡墓迷局

    诡墓迷局

    长生之术古来有之,然而真假根本无从考证,主角因一只金簪卷入是非之中,在经历了阴谋,算计,利用……才发现一切真相如此的出乎预料。
  • 只属于我们的无聊世界

    只属于我们的无聊世界

    其实在人世间有很多情绪,无聊在这里,爱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