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57300000063

第63章 猛兽与群狐

——司马光评刘裕命沈田子戒备王镇恶(臣光曰69)

刘裕得知刘穆之死了,怱忙南归。行前,把关中地区交给年仅十二岁的儿子刘义真打理,也留下几位能干的将领帮忙。比如王修、王镇恶、沈田子、毛德祖、傅弘之,分领要职。这几人在刘裕北伐的过程中,都立下赫赫战功,尤以王镇恶居功最多。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17),王镇恶攻下长安,刘裕很高兴,对他说:“成吾霸业者卿也”。所以将关中安危也托付给他。

王镇恶是王猛的孙子,前秦灭亡,他与叔父投奔东晋,受到刘裕的赏识。刘裕的评语是:“镇恶王猛孙,所谓将门有将。”王镇恶不负所望,打战从不含糊,而且军纪严明。初入长安的时候,“号令严肃,百姓安堵”。但此人有一个弱点,就是贪,后秦国库的钱他私自搬了不少,连后秦皇帝姚泓的龙椅也搬到自家宅里去。有人告黑状,王镇恶是想把龙椅留着自己用。刘裕派人暗中查访,发现王镇恶正十分敬业地、毫不含糊地从龙椅上一点一滴地剔下真金白银。刘裕这才放心。

但因为王镇恶的功劳,犯红眼病的人着实不少,《通鉴》说,“南人皆忌之”。王镇恶由北而南,比不得土生土长的南人,派别就出来了。这也是划江而治的“遗产”之一。

西晋灭东吴,陆逊的孙子陆机入朝,便被北人看不起。《通鉴》卷八十五载:王彰谏成都王司马颖说,“陆机吴人,殿下用之太过,北土旧将皆疾之”。至南北朝之宋、魏分立,划淮而治,于是南人呼北人为“索虏”,北人呼南人为“岛夷”,始有蔑称。

宋初亦有南北之戒,据邵雍之子邵伯温《邵氏闻见录》中载:宋太祖赵匡胤以开国功臣皆为“北人”,故刻石禁中,立了家规:“后世子孙无用南士作相。”但到宋真宗时,打破禁令,“始用闽人”。寇准一代名相,以清廉著称,但他眼中也有“南北”。每次主持科举,常要争“状元”,一如所愿,则喜滋滋地说:“又给中原夺得一状元。”

司马光也不能免俗。熙宁二年(1069),神宗问司马光:“朝廷最近提拔陈升之为相,大臣们有什么议论?”司马光回答得很不客气:“闽人狡险,楚人轻易。今二相皆闽人,二参政皆楚人,必援引乡党之士,充塞朝廷,风俗何以更得淳厚?”对闽人、楚人的偏见很重。

当时曾公亮、陈旭为“同平章事”(二相)。曾公亮福建晋江人,陈旭字升之,福建建阳人,闽人也。二参政指王安石,江西临川人,唐介是湖北江陵人,楚人也。曾公亮、陈旭之能力不孚众望,难免受讥议。但唐介唐子方为人忠诚鲠直,史称“真御史必曰唐子方”。宋神宗要起用王安石为相,他极力反对,后又与王安石政见不和,经常吵架,终至被气死。司马光以地域偏见看人,殃及唐介,遂为后人所不解。

而沈田子之于王镇恶,亦是因南北成见而衍生争权邀宠的结果。当刘裕将还,沈田子及傅弘之就多次找刘裕说:“王镇恶老家在关中,而关中人素重王猛,他会不会造反?”刘裕说:“我留给你们的数万精兵是干什么吃的,这事不要再说了。”但他毕竟不放心,私下又对沈田子说:“俗话说,猛兽斗不过群狐,你们有十多个人,还怕一个王镇恶不成。”

我想起了苻健临终交待苻生的话。

司马光在“臣光曰”第69篇里说:“疑则勿任,任则勿疑”。刘裕既把关中交给王镇恶,而又与沈田子有是话,无疑是挑起了他们之间的内斗(本来沈田子就有内斗之心),自己制度混乱。这下好了,辛辛苦苦收复的地盘,“得之艰难,失之造次”,使丰、鄗旧都再次落入敌人之手,很是可惜。荀子说,抢地盘容易,但要内部团结协作,就难了。确实如此。

果不其然。刘裕前脚刚走,后脚全乱了。不但斗猛兽,群狐也咬起来。先是沈田子杀了王镇恶,王修又杀了沈田子,刘义真复杀王修。王修既死,“人情离骇,莫相统一,义真悉召外军入长安,闭门拒守,关中郡县悉降於夏。”

纵观王镇恶的表现,丝毫没有要谋反的迹象。王镇恶之被杀,南北成见是因子,刘裕的话是催化剂,而导火索则是沈田子。沈田子进击赫连勃勃不力,被王镇恶批评了几句,越发不满。当王镇恶亲自对阵赫连勃勃,沈田子便在后方造谣,说王镇恶要反,将他骗到傅弘之的家,杀了。

王猛要杀慕容垂,多少还是为了苍生利益。而沈田子杀王镇恶,着眼点却是集团利益,或者说个人利益,全然不顾大局,这真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北宋司马光与王安石政见不和,帮忙帮闲的演化为党争,其过程也相当惨烈,结果是北宋覆亡。遗风余韵,于今为烈。同事之间,本没有仇,也为了各自的算盘,各自的派别,砍得眼圈发红,心灵扭曲而手段残忍,一派没有硝烟的战争。

想起荀子的话,“兼并易能也,坚凝之难。”司马光感叹说“信哉”,因为有历史的经验。范蠡瞧准勾践其人,可与共患难,不可同福贵。灭吴之后,致信文种说:“高鸟散,良弓藏,狡兔尽,走狗烹。”结果是文种和伍子胥都被杀。而范蠡轻舟泛五湖去了,据说还带了西子,希望是真的。

注:丰指丰邑,今陕西省长安县西北沣河西岸。鄗指鄗京,今陕西省西安市。丰、鄗皆是周朝故都。

附:臣光曰69:古人有言:“疑则勿任,任则勿疑。”裕既委镇恶以关中,而复与田子有后言,是斗之使为乱也。惜乎,百年之寇,千里之土,得之艰难,失之造次,使丰、鄗之都复输寇手。荀子曰:“兼并易能也,坚凝之难。”信哉。(《通鉴》卷118)老庄的变异

——司马光评崔浩不信佛老而信道教(臣光曰70)崔浩在北巍历史上是举足轻重的人物,作为拓拔珪的腹心谋士,其地位就如王猛之于苻坚,刘穆之之于刘裕。《刘裕的眼神》一文我们说到,崔浩准确判断了当时的形势,由此可见其人的韬略。但崔浩的结局也很惨,因为直书北魏《国书》,触犯了鲜卑族的利益。拓跋焘盛怒之下,不仅尽诛崔浩全族,与崔浩有姻亲关系的范阳卢氏、河东柳氏以及太原郭氏等北方望族,亦惨遭族诛。这且留待有机缘再说。

与南朝不同,北魏继苻坚之后,继续推行重儒的政策,拓拔珪重视经学,儿子拓拔嗣便亲自学经史,孙子拓拔焘则有一个硬性规定:公卿大夫之子,都得到太学受业,但百工商贾之子,不在此列。如敢私立学校,老师处死,学生一门诛灭。

但南北朝亦有二股强大的学术风气。一是佛教盛行,一是庄老风度。苻坚甚至为了争抢鸠摩罗什法师,派大将吕光进攻西域。前秦灭亡,吕光建立后凉。后来姚苌灭后凉,将鸠摩罗什法师迎入长安,佛教因之得以空前发展。现在通行的《经刚经》即是摩罗什法师的手笔。而魏晋遗绪之老庄,起码在东晋,还占有相当的市场。

崔浩因儒学素习,即不喜老庄,更不喜佛教。称老庄是“矫诬之说,不近人情”。称佛教是“胡神”。拓拔焘继位,左右近臣信佛教者,便天天在皇帝面前说崔浩的坏话。拓拔焘不得已,封崔浩为公爵,放他的长假。由此可知鲜卑贵族的势力,可以左右皇帝的视听,崔浩便死在这势力之下。但拓拔焘心知其贤,每有大事,照样要请教他。

崔浩胸有千壑兵,但长相如张良,有美妇的肌肤。因此,归第后,也学张良,辟谷不食。史称崔浩不信佛教信道教。

当时有个道士叫寇谦之,信奉后汉张道陵的五斗米道。寇谦之继起改良,将庄老之学与炼丹、符水、禁咒之类的方术合而为一,产生了至今我们依然可见的道教。也就是说,纯粹庄老的道家,至北魏发生了变异,引进了方技的内容。这一点,司马光在“臣光曰”第70篇里面言之甚详。

司马光疏理了道家与道教的区别。他说,老子、庄子之学,大旨是要人们超越死生,把生死一样看待,不要把利禄看得那么重。而想成仙的人,却靠吞服丹药、修炼吞纳以求升天,烧炼木石以求变出金银。此一种方法跟老庄的基本思想完全悖反。所以西汉刘歆著《七略》,把道家归入《诸子略》,神仙归入《方技略》。此后又有张道陵的符水、咒语等等法术。寇谦之则将以上种种合而为一,其间差谬,因循至今。

我个人认为,司马光的这篇评,在学术史上也应占有一席之地。他用经济的文笔,简述了道家与道教的区别,还老庄以本来面目,使后之读者,因以了然其中因缘。至少我个人是这样。

因为风气的缘故,北魏多数大臣都不信道教,独崔浩深信不疑,师事寇谦之,“从受其术”。他不但自己信,还请皇帝也信。改良之后的道教,还有一门极重要的学问,即“图箓”。图指河图,箓指符命。据寇谦之自己讲,他曾遇到一个神人李谱文,自称是老子的玄孙,著有《图箓真经》六十卷,也将“河出图、洛出书”收编旗下。

以故与司马光同时代的易学大家邵雍,从道教经典里提炼出著名的先天八卦方位图、后天八卦方位图,后人便多所怀疑,以为不足信。因为邵雍的师父是李之才,李之才的师父是穆修,穆修的师父是种放。而道家的陈抟老祖传先天图给种放。因缘便在这里。但近人李学勤先生在《周易溯源》一书中说,《周易》一系失传的东西,在道教的典籍里有所保存,也是可能的。

于是崔浩上书,便以河图洛书为例,盛称寇谦之之学。拓拔焘也信了,派人去嵩岳祭祀,又将寇谦之留在嵩山的门徒都招来,在首都平城(山西大同市东北)之东南,重坛五层,“给道士百二十人衣食,每月设厨会数千人”,“显扬新法,宣布天下”。

宋元嘉十八年(441),寇谦之劝拓拔焘受符书以彰圣德。次年,拓拔焘登道坛受符箓,此后成为定例,新皇帝继位,必须受符箓。拓拔焘还平地起高楼,楼要建到听不见鸡犬之声,以上接天神。工程之浩大可想而知,数年不成。太子拓拔晃建议说,一定要听不到鸡犬之声,首都东面的万仞高山不是可以吗,何必如此劳民伤财。拓拔焘不听。

拓拔焘进而有排佛之举。宋元嘉二十一年(444),拓拔焘下诏,上自王公,下至百姓,有在家私自供养僧徒及巫师者,悉送官府,愈期不交者,连主人一起全部处死。元嘉二十二年,在崔浩的建议下——也是僧侣的变异所至,不仅占有大量财富,私藏酿酒工具,且还建造密室,藏慝妇女,以恣淫乐。拓拔焘下令将长安范围内的所有僧侣全部杀死,毁坏所有佛经佛像。又下令北魏境内所有地方官,对僧侣格杀勿论。太子拓拔晃信奉佛教,将诏书延期宣布,为僧侣的逃跑争取了时间,但北魏境内的所有寺庙佛像还是全部被毁。

因此,“臣光曰”第70篇中说:崔浩既然不信佛、老之书,却又信起寇谦之的话,这是做什么。春秋时,有名叫“爰居”的海鸟为了避风,群集于鲁国都东门之外,执政大臣臧文仲以为天降神瑞,派人去祭祀,孔子讥笑他不明智。寇谦之的做为,比起爰居鸟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君子对于学说的选择,怎么可以不慎重呢。

崔浩想学张良,但学不象。学得只是皮毛,没学到谦让。于是释教一事上,明显杀气太重,无有海纳百川之胸怀。他的被杀,也是自祸的结果。

有学者认为,司马光此论意在影射也信老庄的王安石,于熙宁二年(1069)设置主持变法的三司条例司,引吕惠卿之流参政,肆意变乱旧章,以为新奇。清人顾栋高作《司马光年谱》,就指出:“所谓‘高奇之论,喜诵老庄’者,则荆公其人也。”

司马光于熙宁三年(1070),在《与介甫第三书》中确有过相似的观点,他指责王介甫“不当无大无小,尽变旧法,以为新奇也”。但我认为,大可不必如此牵强附会,对号入座,毋宁把它看作是司马光的学术主张可也。顾栋高之引述,是司马光于熙宁二年,在《论风俗札子》一文中所说的话。原文这样:“近岁公卿大夫好为高奇之论,喜诵老庄之言,此非国家之正术。”

就是说,司马光指责的是当时部分存在的学术风气——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说:“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可证庄老并非主流。比如苏轼,自幼就喜读《庄子》,诗文也屡引《庄子》一书的典故。他有句读书心得:“吾昔有见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宋史·苏轼传》。要说影射,苏轼当也有份吧。不主张读庄老,是司马光一贯的学术思想,他本人对庄老向来不大感冒。我以为,这与是不是影射王安石无关。

附:臣光曰70:老、庄之书,大指欲同死生,轻去就。而为神仙者,服饵修炼以求轻举,炼草石为金银,其为术正相戾矣。是以刘歆《七略》叙道家为诸子,神仙为方技。其后复有符水、禁咒之术,至谦之遂合而为一。至今循之,其讹甚矣。崔浩不喜佛、老之书而信谦之之言,其故何哉?昔臧文仲祀爰居,孔子以为不智。如谦之者,其为爰居亦大矣。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君子之于择术,可不慎哉。(《通鉴》卷119)

同类推荐
  • 盛唐雪

    盛唐雪

    李青风一直以为自己在大唐就这样过去,但是没有想到历史一步步把他推到巅峰,杨贵妃的回眸一笑,李白的謫仙风采。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李青风说:“我来了,盛唐。”
  • 狼心公爵传

    狼心公爵传

    这是一部穿越者在异界打拼的血泪史,一个没有出身,没有奇遇,没有超人的智慧也没有过人的胆识的平民,在生死之间挣扎的故事。没有永恒的金手指,也没有不熄的王霸气。有的,只是一个不甘默默无闻的小人物而已。注:本书作者(也就是我自己)脑子抽风,死活不愿意写傲天霸气无敌流,所以文章可能会比较......写实。请入坑的兄弟们做好主角随时缺胳膊少腿的心理准备。第一次写文,也许不怎么懂得迎合大众的口味,希望大家多多包涵,小弟在此拜谢!
  • 鬼才传

    鬼才传

    何为鬼才?逆天而行,无情,无义,亦无心!
  • 博河之韵

    博河之韵

    本书分上篇“古韵”和下篇“新咏”,上篇选录的是东晋以来历代名人赞美德安秀丽风光和厚重人文的诗词歌赋,下篇选录的是当代德安儿女以及曾在德安工作的人士讴歌时代、赞美乡土的诗歌、散文。
  • 大唐帝国的扩张(第2部):帝国雄途

    大唐帝国的扩张(第2部):帝国雄途

    本书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唐代自开国至唐玄宗时代一百五十年的对外开拓史,着重突出其刚健雄强的国家精神。主要包括叛乱时代、帝国熊途、过渡时代、日落大草原、细线战争、决战中亚、盛唐终结七个章节。
热门推荐
  • 她走后的余生你再未笑过

    她走后的余生你再未笑过

    沫言,这一世,我注定要负了你……你何必执着于我呢?——落铃小铃,我不需要你爱我,只要我爱你就足够了。——夜沫言你只是喜欢我哥哥,我一直都知道,只不过是我喜欢自欺欺人罢了。——夜以沐如果能重来,我定不负你。我寻你千里,你可否再爱我一次?——流子云我何尝不想好好生活,可她的出现,让我一无所有了。——落言汐
  • 短篇:帝有夏华倾妖

    短篇:帝有夏华倾妖

    上古有言:“仙界帝君夏华,于彼岸花海中服万年之刑,日夜守于奈何桥,待到花开,方能离刑”“妖界有女名云妆,乃彼岸花妖,经万年得以化行,因触犯天规,受千年轮回,历劫生、老、病、死,取其灵魂,耗时九千年重塑本体......”世人皆不知她乃异世魂,这一场来自遥远光年跨越种族的悲恋(简介不怎么好见谅见谅,因为写书不怎么久,所以多提一些意见哈)
  • 绝世神凤:逆天废柴

    绝世神凤:逆天废柴

    她,遗弃之孤,绝顶杀手,天赋卓越,风华绝代。一次背叛,以致香消玉殒。异世穿越,成为‘废物’一枚。渣爹厌恶,姨娘找茬,庶姐刁难,众人唾弃,她孤身奋战。傲异世,御魔兽,收神器,废渣爹,斗姨娘,虐庶姐,步步为营,逆天而上,扭转乾坤,笑傲江湖。他,魔尊之子,暗夜之王。冷酷无情,阴险腹黑,一句承诺,沦为‘肉体凡胎’,殊荣尊贵,天之骄子,遥不可及,避异性如洪水猛兽,却偏偏和她纠缠不清。放下尊严只为博她一笑,千金一掷只为求她欢心,屠灭全城只为她能平安,逆绝天下只为她能展颜,这所为,怎一个‘情’字了得?
  • 功德成圣

    功德成圣

    不能修炼内气的风起,误食黑珠,走上功德成圣之路。消耗数量不等的功德,就能提升功法,突破境界,感悟剑意,补满法力,淬炼身体,瞬愈重伤,再生断肢,强化灵根,壮大魂魄……诸天万界为棋盘,亿万生灵为卒,千万修士为炮,十万真人为车,八千天人为象,五百散仙为士,九位法祖为将,造化之主对弈大千世界上天,只求功德圆满!……一元幻杀剑阵,阴阳两步剑阵,妖狐三尾剑阵,冥雷四象剑阵,五行聚灵剑阵,昼夜六时剑阵,北斗七星剑阵,八方禅唱剑阵,龙生九子剑阵,十殿阎罗剑阵……诸天万界,无尽剑阵,纵横不败,所向无敌!长生不老,永生不死,古往今来,第一剑仙!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和情敌一起穿越:并蒂宫花

    和情敌一起穿越:并蒂宫花

    她们本是情敌,却在同一时间穿越,成了一奶同胞的亲姐妹,沦落在宫廷的最下层,相依为命!勾心斗角,争夺恩宠,尔虞我诈,当她们被迫一步一步踏入宫廷斗争的漩涡,爱情也悄然降临。一面是皇恩浩荡、荣华富贵,一面是海誓山盟、世俗阻隔,亲情、友情、爱情,都面临着极大的考验,到底该何去何从?
  • 重生之花痴太毒辣

    重生之花痴太毒辣

    她,一个花痴,一见到帅哥就尖叫,不顾别人感受,哪里有帅哥就追到哪里,有一天在公交站等车,碰上无敌宇宙帅哥总裁,她就决定今生要定他了,故意天天跟他坐同一班车,到他们公司上班,,天天不是缠着他,总裁的日子不好过了,不断有总裁粉丝找她麻烦……说得太多了,请期待吧!!
  • 悍妻需宠服

    悍妻需宠服

    爱着一匹野马,家里却没草原,那么就眼睁睁看着马走?方法有二:要么将自己变成野马,要么将她训成家驹。这是一部很简单小文
  • 修罗穿越

    修罗穿越

    杀过千人,从没错杀过一人。因为仇恨,穿越异界。为救爱人,只身犯险。一把刀,一个人,一颗心,在异界杀出一条修罗之路。家人看不起,没关系,族人唾弃,没关系,对手强大,没关系。一颗修罗之心,手执一把修罗刀,杀尽千万敌人仇人。万千种族我为修罗之皇!!!
  • 清朝秘史

    清朝秘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