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57300000033

第33章 去留之间

——司马光评京房面君言治(臣光曰38)

京房这个人在易学史上非常出名,独创了一个门派,叫“京氏易”。坊间影响巨大的金钱摇卦法,即源出于此。能将自然灾害从卦象里找到合理的解释,以推衍人事(灾变),这是“京氏易”的看家本事,京房并以此来干预政事。他的老师焦延寿顿感不妙,曾预言说:“得我道以亡身者,京生也。”而京房最后的结局,果不出乃师所料,悲乎。

汉元帝初元四年(前45年),京房走上仕途,不久,“西羌反,日蚀,又久青亡光,阴雾不精(清)。”京房借机“数上疏”,对未来的政事作了大胆的预测,近则数月,远则一年。而实际效果是:“所言屡中”。看来确有二下子,并不都是胡扯。于是元帝“说之”,开始信任他。

建昭二年(前37),京房面见元帝,君臣之间有了一番对话。看似漫不经心地一问一答,实则是精心设好的一个局,想以此来开悟汉元帝。

京房问:周幽王、周厉王何以败亡?元帝回答说是君主不明智,信用奸佞小人的缘故。

京房:是明知奸佞而用之,还是真把他们当贤才?

元帝:是真把他们当贤才。

京房:那么,现在又怎么知道他们不是贤人呢?

元帝:从当时政局的混乱和君王所处的险境,可以推知。

京房说:事情确是如此。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信用贤人则国家必治,重用小人则国家必乱,这是必然的道理。

京房又问:齐桓公、秦二世都曾讥笑过历史上那些用邪佞而亡国的君主,可是自己却也因宠用竖刁和赵高,而重蹈覆辙,他们为什么不吸取教训呢?

元帝答:只有有道的君主才能鉴往知来。

京房紧接着列举了元帝时期的灾异之变,比如日月失明,星辰逆行,山崩,泉涌,夏霜,秋荣,民人饥、疫,盗贼不禁,刑人满市,《春秋》所记载的灾异,现在都有了。然后问元帝:依陛下看,现如今是治世还是乱世?

元帝坦诚是乱世。京房终于端出了他的底牌。他问元帝:陛下所信用的是些什么人呢?

元帝警觉起来:今之灾异与所任之人无关。

京房说:臣恐后世视今犹今之视昔也。

元帝默然,想了一会,问京房,你指的是谁,不妨直说。

京房说,陛下应该知道。

元帝说,我不知道,我要知道,还会重用么?

按理讲,话说到这个份上也就可以了。可元帝不知道是真糊涂还是装糊涂,京房只好说:“上最所信任,与图事帷幄之中,进退天下之士者是矣。”元帝知道是指石显,也就不愿再谈下去。

司马光很恼火地说(臣光曰38):君王太过愚蠢,臣属想要尽忠,也没得机会。观京房对元帝的诱导,话说得算是明白切实了,而元帝终是不悟,可悲啊。《诗经·大雅·抑》说:“不但当面告诉他,还提着他的耳朵告诉他;不但提着他的耳朵告诉他,还事实摆给他。”又说,“规劝的人苦口婆心,听的人全当耳边风。”指的正是汉元帝其人了。

台湾的柏杨先生如是评价汉元帝刘奭:“刘奭先生,是一位典型的昏君。昏君最大的特点是,他聪明,心肠不坏。但他没有判断能力,即令有判断能力,也没有执行能力,就象一个智慧永远不能成长的小娃,被野心家或阴谋家团团玩弄,抛上荡下,不但不觉得危险,反而欢天喜地。爱护他的人在旁边淌大汗,却无可奈何。不幸的是,自从刘奭先生开始,一连串的君王,都是这一类型。汉王朝之瓦解,遂连神仙也束手无策”(《现在汉语版<资治通鉴>》第八册“万里征战”)。

所以中国古人讲,“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诸葛先生隆中高卧,刘备一请再请,连关、张都生气,其实诸葛先生不是架子大,而是在“择木”,否则不但白忙活,且还会误了卿卿性命。京房提到竖刁、赵高这两个人,元帝理应想到石显才对。可是直到京房把话挑明了,他才懂,依我看,元帝不是装傻,而是真糊涂。碰到这样的糊涂皇帝,换谁都没戏。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理解古人的另一种精神,“君子有道则仕,无道则隐。”在“见危致命”与“薪火相传”之间,在或去或留之间,其所做的任何选择,我认为都符合良知。

当初京房入仕,并不只是想混个富贵,他是要借此来推行自己的理想——依他的学说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政治体系。《汉书·京房传》载,京房对元帝如是建议:“古帝王以功举贤,则万化成,瑞应著;末世以毁誉取人,故功业废而致灾异。宜令百官各试其功,灾异可息。”

正是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京房搞了个“考功课吏法”。大臣们反对其太过琐碎。石显因为有前面的过节,趁机将京房支出京去,出任魏郡太守,让他亲自试点自己的学说。个把月后,石显成功地将一顶“诽谤朝政,归恶天子”的罪名,安到了京房的头上。于是下狱弃市,死时年四十一。

附:臣光曰38:人君之德不明,则臣下虽欲竭忠,何自而入乎。观京房所以晓孝元,可谓明白切至矣,而终不能寤,悲夫。诗曰:“匪面命之,言提其耳。匪手携之,言示之事。”又曰:“诲尔谆谆,听我藐藐。”孝元之谓矣。(《通鉴》卷29)

同类推荐
  • 莫秋白

    莫秋白

    暴政党争生生蚕食生父母,出身遭遇种种谜团寒门子。血海深仇如何得报?身世之谜如何得解?一无所有前路又如何起步?等待他的是弱肉强食还是谋能立天?是命还是不公?是事在人为还是天定胜人?扭转命运可为不可为?且看主人公如何已一己之力颠覆整个王朝!乱世将至群雄辈起......
  • 杨虎城与西安事变

    杨虎城与西安事变

    本书还原了西安事变的本来面目,记述了杨虎城将军为了促进团结抗日实现民主首倡“兵谏”捉蒋而因之丧失军队,惨遭杀戮的悲壮人生,披露了关于西安事变的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 三国有武神

    三国有武神

    张角并非病逝,而是死于真龙神力的反噬?九节杖绝不是什么圣物权杖,而是封印龙子的法器?《太平经》表面上看是太平教经文,实际上竟是御龙法诀?等下,怎么又不是御龙法诀了,会不会有什么阴谋?关羽一刀斩下,青龙咆哮,响彻九霄。赵云一枪刺出,寒芒乍现,龙吟奏响。张飞蛇矛乱舞,天昏地暗,黑龙滚滚。这是不一样的三国,这是最精彩的三国。
  • 大明之北洋称霸

    大明之北洋称霸

    大明!煌煌大明不赔款!不割地!不和亲!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是汉人王朝最后的辉煌,这么可爱而又伟大的王朝不应该那么短命,她!应该流传千古...且看一个现代海事大学的毕业学生是怎样玩转乾坤,延续大明的辉煌!!!
  • 官场钩沉

    官场钩沉

    本书以八年中国抗战的大后方指挥中心——重庆为历史背景,从不同的角度对发生在这里的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人物、事件、佚闻、风俗等进行串联。
热门推荐
  • 颠覆天壤

    颠覆天壤

    真魔临世间,光于昆穹中悟道,涅槃下结尘骤现。争锋翻江倒海的修士,闻红尘不显的仙,观银白天轨铺展,驭使万道本源。造神驾驭齐天,异兽踏破虚空,妖魔邪灵皆般乱入,沧海横流倾覆一切。
  • 厄难封天

    厄难封天

    厄难丛中过,吾心自空明!倘若心不死,异世踏巅峰!这里,给大家讲一个,笑为叶枫,哭为叶疯的故事!
  • 洪荒证道不朽

    洪荒证道不朽

    重生洪荒,成为天地间万火之源。五行齐聚,逆转阴阳。证道天地圣人。阴阳合,返混沌。成就混沌大道。正道不朽!万世皆尊!洪荒神话,一一上演。龙凤大劫,巫妖演绎。女娲补天。三皇五帝,封神量劫。西游取经。无数神话,尽在本书。敬请期待。《洪荒证道不朽》。。
  • 虎啸天下

    虎啸天下

    可以重生固然不错啦!但是!!他不要做虎精啊!不准叫老子“妈妈!”老子是男的,公的,雄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 娘子好抢手

    娘子好抢手

    她只不过在大街上遇到痞子,急中生智借用了下他的名声喊了声相公,他就抓住她不放,还让皇上给他们主婚,还好到最后关头她逃跑了。那这个王爷又是怎么回事啊,不过是看了他几眼,然后说了个谢谢,在然后不小心跳舞被他看到了嘛,有必要丢下青梅竹马来半路抢亲吗?还有那个堡主,自己不过就是在行礼的时候红盖头不小心掉下来了,人家来抢亲,你盯着我干嘛,你在盯我可不嫁给你喏!哼,我还怕你怎样,想娶本姑娘的人多的是!
  • 大毗卢遮那佛眼修行仪轨

    大毗卢遮那佛眼修行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女神是我女友

    女神是我女友

    洪荒战神在当世却只是一个爱妹妹的哥哥,一个意外让他开启前世记忆。天界女神爱上了被神唾弃的人,只好颠覆传统从新创造世界。人类的最强战队为了保护人类的延续即使面对强敌依然奋勇死战。人界,妖界,仙界,神界,管他什么界统统拜服在男主角手里。
  • 独翼伪装:世界会不会崩塌

    独翼伪装:世界会不会崩塌

    世界被笼上另一层黑幕,他是否还还爱她如往,她是否已有寄托?命运兜兜转转……
  • 你和谁在一起很重要

    你和谁在一起很重要

    20世纪最伟大的成功学大师卡耐基先生曾说过:“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归结于他的专业知识,还有85%归结于人际关系。”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群体中的一员,不可能是孤岛中的罗宾逊,人与人之间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关系。所以,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必须建立起良好的人脉,而且还必须是有价值的,这样才能为你的成功提供更多的机遇。这也印证了在好莱坞流行的一句名言:“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而在于你认识谁。”
  • 夏天不冬眠

    夏天不冬眠

    她:“你在哪里上初中?”他:“名扬中学。”她:“确定啦?”他:“恩。”挂掉电话,郝夏和妈妈说:“妈,我要去名扬中学。”刚小学毕业的程郝夏,已经偷偷喜欢上黄景权了,只是,他一直对她很冷淡,好像冬天。那个夏天,她追逐着他的脚步,力排万难终于争取到同一所高中,在这里,她死了心;同样,在这里,她遇见了欧明轩。他同样追随着她去了美国,在美国,她们一起上学,一起工作,心心相印。由于一场酒会,她被调回中国,在这里,郝夏和景权再度相遇,不过那个时候她已牵起了欧明轩的手。三人碰面,又会有什么事发生?三人,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