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57300000107

第107章 《通鉴》说佛

——司马光评后周世宗毁佛像以铸钱(臣光曰118)

后周世宗年间,政府久不铸钱,而民间多销毁铜钱以制器皿及佛像,市面上所流通的铜钱越发少了。显德二年(955)九月,柴荣下令,除必要的军器民具留用外,自余民间铜器、佛像,限五十日内交到官府,按值给钱。过期隐匿不输的,“五斤以上其罪死,不及者论刑有差”。

柴荣这样打消臣下的顾虑:“卿辈勿以毁佛为疑。夫佛以善道化人,苟志于善,斯奉佛矣。彼铜像岂所谓佛邪。且吾闻佛在利人,虽头目犹舍以布施,若朕身可以济民,亦非所惜也。”

柴荣的话有三层意思:一,佛旨意在利人,如果我们所做的事,有利于民生,等于奉佛。二,铜像不等于就是佛。佛为了有利众生,甚至不惜连自身都布施出去。我们毁铜像铸钱,符合佛的意旨。三,我柴荣这百八十斤肉,如果有益百姓,亦可施舍出去,没什么好吝惜的。

司马光很赞赏周世宗的这种人本精神,只二句话:“若周世宗,可谓仁矣,不爱其身而爱民;若周世宗,可谓明矣,不以无益废有益”(臣光曰118)。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最大的民本,其表现方式是,刑赏公平,不与民争利,藏富于民。司马光是纯粹的儒者,一直信守之如圭臬。周世宗的毁佛像铸钱,符合这一思想,所以许以“仁”、“明”。

而“不以无益废有益”,则反映司马光不信佛的思想。之前有几篇“臣光曰”论及佛事,也谈到这一点。尽管司马光不尊信之,但因为佛教与政事的紧密关系,《通鉴》对其兴废之记载,亦十分详尽。若将相关章节连串起来,亦可当作佛教发展之简史来看。

《通鉴》卷45记载,东汉明帝永平八年(65),佛教始传入中国:“初,帝闻西域有神,其名曰佛,因遣使之天竺求其道,得其书及沙门以来。其书大抵以虚无为宗,贵慈悲不杀,以为人死,精神不灭,随复受形。生时所行善恶,皆有报应,故所贵修炼精神,以至为佛。善为宏阔胜大之言,以劝诱愚俗。精于其道者,号曰沙门。于是中国始传其术,图其形像。”简约的几行话,却深得佛教大旨。

至汉桓帝时,佛教的影响上达天子:“自永平以来,臣民虽有习浮屠术者,而天子未之好。至帝,始笃好之,常躬自祷祠,由是其法浸盛。”

北朝佛事之盛,亦缘于自上而下的提倡。《通鉴》卷95记载,石勒“以天竺僧佛图澄预言成败,数有验,敬事之。及(石)虎即位,奉之尤谨……朝会之日,太子、诸公扶翼上殿,主者唱‘大和尚’,众坐皆起”,“国人化之,率多事佛。”

佛教刚传入中国的时候,朝廷是严禁汉人出家的,只允许西域人在都邑立寺,接受供奉。曹魏亦然。石虎则废除了这条禁令,“夷、赵百姓乐事佛者,特听之”。于是“争造寺庙,削发出家。”

后秦姚兴更进一步:“以鸠摩罗什为国师,奉之如神,亲帅群臣及沙门听罗什讲佛经”,“公卿以下皆奉佛,由是州郡化之,事佛者十室而九”(卷114)。

鸠摩罗什对后来的中国文化,影响很大,六朝散文的骈散合用风格,即是罗什从事佛经翻译时所兴起的文体。有一种说法认为,汉字注音的“反切”法,亦是罗什的创造。

《通鉴》卷124记载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毁佛事件。天平真君七年(445),北魏太武帝与崔浩因为信奉道教,且发现僧侣多不纯净,于是“尽诛长安沙门,焚毁经像,并敕留台下四方,令一用长安法。”及文成帝即位,下诏恢复佛教,“向所毁佛图,率皆修复”。文成帝甚至亲为僧人师贤等五人剃度,事在《通鉴》卷126.

梁武帝天监八年(509),北魏“佛教盛于洛阳,沙门之外,自西域来者三千余人,魏主别为之永明寺千余间以处之”。北魏宣武帝还派人“择嵩山形胜之地立闲居寺,极岩壑土木之美。由是远近承风,无不事佛,比及延昌,州郡共有一万三百余寺”(《通鉴》卷147)。这怕是佛寺从都邑走向深山的转变吧。

北魏孝明帝熙平元年(516),胡太后作永宁寺,又作石窟寺,皆极土木之美。“而永宁尤盛,有金像高八丈者一,如中人者十,玉像二。为九层浮图,掘地筑基,下及黃泉,浮图高九十丈,上刹复高十丈,每夜静,铃铎声闻十里”,“僧房千间,珠玉锦绣,骇人心目。自佛法入中国,塔庙之盛,未之有也”(《通鉴》卷148)。

《通鉴》卷166略述北齐文宣帝黜道兴佛事,卷171记述北周武帝灭佛事,为历史上有名的“三武灭佛”之一。北方寺像于是几乎灭绝,僧众多逃奔江南。而继起的隋文帝信奉佛法,“诏境内之民任听出家,仍令计口出钱,营造佛像。于是时俗随风而靡”。

南朝之佛教也得到相当的发展,其中尤以齐、梁为代表。卷136记南齐竟陵王萧子良身为宰相,“笃好释氏,招致名僧,讲论佛法,道俗之盛,江左未有。”范缜“盛称无佛”,于是有一场辩论。范缜说“人生如树花同发,随风而散”,贵贱不过是偶然。其坠茵席之上者,得富贵,如殿下;其落粪溷中者,则贫贱,如下官。“贵贱虽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处?”萧子良无以难。范缜又著《神灭论》,“此论出,朝野喧哗,难之,终不能屈。”

梁武帝更是和尚皇帝,恪守过午不食,《通鉴》卷153称为“皇帝菩萨”。梁武帝建同泰寺,三次舍身寺中。中大通元年(529),第二次幸同泰寺,“设四部无遮大会”,亲自讲佛经,“释御服,持法衣,行清净大捨”。群臣也凑了一亿万钱助兴。

《通鉴》记述唐代佛事颇多,兹举大要。高祖武德九年(626)太史令傅奕连上七疏,请除佛法,高祖因下沙汰僧尼诏。武则天天授元年(690),僧人法明等上《大云经》。是经说,有个女人因信佛而投胎转世为国王,武则天籍此改唐为周。后人因疑《大云经》是武则天想做皇帝而伪造的,但近人王国维、陈寅恪则考证《大云经》并非伪本。

唐玄宗开元二年(714),宰相姚崇推行抑佛政策,沙汰僧尼,禁止创建佛寺。大历二年(767),唐代宗在三宰相元载、王缙、杜鸿渐的蛊惑下,由不信到信,再到深信不疑。以至前方打战,他则在后方请高僧念《仁王经》以禳之,于是政事日紊。

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发生了一件大事,韩愈上表切谏迎佛骨,结果是“夕贬潮州路八千”,没谏成。而唐武宗则是“三武灭佛”的老三,于会昌五年(845),毁寺四千六百余,归俗僧尼二十六万余。唐宣宗一反“会昌之政”,僧尼皆复其旧。至唐懿宗咸通十四年(873),又遣使诣法门寺迎佛骨,广造浮图,竞为侈靡。唐懿宗扬言:“朕生得见之,死亦无恨。”《通鉴》卷252说:“元和之时不及远矣”。

后周世宗对佛教的态度是以抑为主,只是他比较聪明,采取的措施也比较温和,没有象“三武”那样极端而急躁。急禁的结果是急复,规模还可能超越以前。周世宗则是一步一步地来,减损一些不必要的寺庙,严禁民间私度僧尼,把佛教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只可惜他早死了,否则这个政策一定会有成效。“此制胜之术也”,王夫之在《读通鉴论》卷三十中如是肯定。

继起的宋太祖,因为夺人天下的缘故,心有不安,希翼从佛教的“心记罪灭”说里得到慰籍,于是释教又取得发展的空间。

《通论》论述佛教,大要如此。关于释法,我的态度和周作人一样,有了一定的阅历以后,读点佛书是好的。“纵无主,鸟身自为主。”周作人说,这才是博大精深。

附:臣光曰118:若周世宗,可谓仁矣,不爱其身而爱民。若周世宗,可谓明矣,不以无益废有益。(《通鉴》卷292)

同类推荐
  • 凡人巅峰传

    凡人巅峰传

    从正史到改史,从混乱再到正史。从蒙古到大宋,从纷争到一统!从骑奴到统帅,从藩镇到帝国!从欢乐到悲壮,从拥有到失去!从友情到爱情,从热血到热泪!从温和到残酷,从随波逐流到野心勃勃!征战,后宫,搞笑,感人,一个死循环的种田小说。
  • 云木楼

    云木楼

    传说,有一片永远不消散的云彩,此云硕大无比,云上有一棵万年桃树,在桃树繁枝间有一座楼,据说此楼为舜帝所建,名曰“云木楼”,楼内经书三千,被誉为“天书”,参透天书者,便得长生,得天下。有一位云游四方的奇人,偶然去得云木楼,盗得六本天书,而后,名声大振,也招来了杀身之祸,一群所谓的名门正派合伙以冠冕堂皇的说辞杀害了这位奇人,并进行分赃,衍生出后来的八大正派,故事就要从这里说起。
  • 变色传奇

    变色传奇

    杨知节,民国年间安州书香门第的一位清俊少年。乱世逢灾荒,举家逃难,痛失祖、父和妹妹。关外遇相助,少年做先生,红袖添香。遇事非、迁抱负,投身东北军。九一八撤不及,屈身满洲伪军。恐制裁、惧恶名,绿林做好汉。被欺哄、受招安,投身白日青天。明大义、反戈一击,走上红色征程。
  • 治世神箭

    治世神箭

    他是养国二公子,更是天之骄子,生来神力,最善骑射,一心辅佐哥哥,不想养国被仇人斗贲皇所灭,惨遭屠国。养由基在回国途中躲过浩劫。从此开始复仇之路,楚王一样是他刺杀的对象,后来知道了真正的仇人,便为楚王一箭定乾坤,立下首功。养由基不稀罕令尹官位,只想复国,大义让贤。最终经过艰难险阻,不向强权低头,复国成功。可是,却不忍结义兄弟孙叔敖心血白费,屡屡救楚国于危难,到处东征西战,最后浴血沙场,被仇敌万箭穿心。
  • 汉途

    汉途

    但凡穿越,无不是将历史逆流,用特别的手法去演绎一段生活在历史的朝代却不改变历史的时代。但那种架空时代已经成为过去,既‘架空’,就应该有新的尝试。我不保证我的尝试会成功,或者是本书扑的一塌糊涂,但是我觉得必须去改变架空,改变传统,在不违反历史潜规则的同时将故事的空间拓宽、改变、发展,那样才能给读者意想不到的结尾。比如说,初始的架空历史类小说应该是黄易大师的寻秦,的确风靡一时,成为架空类的祖师。但是想想,如果我们读者看书一看这段故事就知道了历史的结尾,似乎没有什么劲头。所以,我要改变,改变的同时在为自己的大胆祝福。阿门!我可以失败,但是小说的思路一定要无限扩充,读者才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热门推荐
  • 苑爱

    苑爱

    作者第一次写作,如果有什么地方不好的,希望大家给点意见,我会改正,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可能故事有些平淡,但我会努力!希望大家勿喷勿喷!凡事都有开始,多多包涵!人物设定也不是很充实,但希望大家能多多支持!万分感谢!!
  • 武逆雄天

    武逆雄天

    武界之内,强者为尊,弱肉强食,只为生存;不得天灾,不遇人祸,怎知世态如此炎凉?破红尘,逆苍天,手持重剑斩世间恩怨!
  • 湮没在森林的奇迹:古玛雅的智慧之光

    湮没在森林的奇迹:古玛雅的智慧之光

    玛雅文明是美洲文明中绽放最早的一枝。玛雅文明是在与其他古老文明相互隔绝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匪夷所思的问题。在天文、历法、数学、象形文字、建筑上,玛雅人都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就,尤其是在农业上。玛雅人培育的玉米、土豆、西红柿,即使在现在,也是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和蔬菜。然而,让人费解的是,玛雅文明就像谜一般销声匿迹了,它秘密隐藏在中美洲的热带丛林中,没有人知晓其历史的悠久。没有人能说得清,在这千百年的时光里,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当这片土地尘封许久时,后来的人叫醒了它,并开始对它进行“拜访”,退去了厚厚的外衣。
  • 霸道总裁,非青不可

    霸道总裁,非青不可

    青青子衿,浩动我心!浩瀚的爱,青青的等!如果青儿的爱,可以开始,那就一定是在等待尹浩的出现。即使她的生命中出现过其他优秀的男人,可是这些人,都不是他的尹浩!无论多少年,无论你在哪里,无论你记还是不记得,无论你是生还是死,青儿对尹浩的爱一直都在那里,从不曾消减。“浩,如果你也爱我,那就记住了是永生永世的不离不弃。”看李青儿与尹浩虐心的爱,结发此生,非青不可!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才艺男假期大爆发

    才艺男假期大爆发

    这个假期不要觉得很无聊,可能每日的天气会逐渐的升高,太阳每一天都会烦躁。那也阻挡不了如同潮水一般涌来的爱情。没有春天的天真烂漫,也和初夏的小情绪吻别,期盼秋风习习却不要伤感,这就是炎热的暑假。告别安静学习却烦躁学不进去的校园,毕业了,再也没有办法坐在树下乘凉;再也没有办法和小伙伴们在一起追逐打闹;再也没有可以起外号的老师们了。这个假期不会再因为补习班而忙碌,但是却突兀的显得空虚。其实,与紧张的时光相比,这种松弛更让人怀念。童年那种无拘无束在这种短促的假期中,可以尽情释放童真,尽管会考虑花销开支,那是因为成熟的表现。每一个假期,都会是一段成熟的经历,不被别人所看到。默默的成长。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这个假期,你好。
  • 呐喊与彷徨(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呐喊与彷徨(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语文新课标指定了中小学生的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广大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等具有深远的意义。
  • 西清诗话

    西清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阙大陆

    天阙大陆

    本是天平的两端,却无意之间成为一端。一念,一剑,任闯天下
  • 鬼王追妻:魅力野蛮小娇妻

    鬼王追妻:魅力野蛮小娇妻

    或许没有她师兄,她不会下这样的决定。几百年后的今天,师兄轮回终于在这世。她不顾自己极阴之体,冒着生命的危险只求一见。可是,师兄怀里的不再是自己,而她的丈夫依旧跟着她的身后。为了理清和逃避,在这个人世间她已经诡案组灵异事件查案三百年了。鬼王心中暗叹,为什么,他的追妻路那么的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