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54100000022

第22章 5 羽父弑隐公(隐公十一年)

“左传背景”

鲁惠公的两个儿子叫息姑、轨。鲁惠公钟意公子轨,但公子轨还年幼时鲁惠公就死了,公子息姑即位,是为鲁隐公。鲁隐公想等弟弟公子轨成年之后再把君位让给他。

鲁隐公十一年,公子翚(即羽父)向鲁隐公提议由自己杀掉公子轨,让鲁隐公名正言顺地一直做鲁侯,而自己则做鲁国太宰。没想到鲁隐公说他早就想把国君之位让给弟弟公子轨了,还说不久后就要派人去菟裘修宫室养老了。公子翚拍错马屁,怕将来公子轨即位后和自己过不去,连忙跑到公子轨那里去说鲁隐公的坏话,和公子轨定计要杀鲁隐公。鲁隐公未即位前,曾在与郑国的战斗中被俘,囚禁在尹氏家中,他贿赂了尹氏,在尹氏家的钟巫神主前结盟,一起逃回鲁国。所以鲁隐公经常去祭祀钟巫。这年的十一月,鲁隐公又去祭祀钟巫,住在寪氏宫中。壬辰这一天,公子翚派人刺杀了鲁隐公,公子轨即位为鲁桓公。鲁桓公和公子翚嫁祸于人,说寪氏弑杀了鲁隐公,派人攻打寪氏。而鲁隐公的葬礼也没有按诸侯的规制举行。

东莱先生一反常说,认为鲁隐公遭祸不是因为他的义,恰是因为他的义还不够彻底,不能真正无私无愧于心。人们行道义应该以一贯之,不能有丝毫懈怠,不能宽恕自己的过错。

“原文”

呜呼!败天下为义之心者,隐公之弑也。利者,人之所趋;义者,人之所惮。使为义而无祸,人犹且不肯为,况重之以祸乎?

隐公轻千乘[1]之国而推之桓公,桓公反不亮[2]其心而弑之。有甚高之节而罹甚酷之祸,世将指隐公为戒[3]而讳言义矣。是隐公之弑,非隐公之不幸,乃道义之不幸也。君子所恃以胜小人者,惟有福善祸淫之戒,仅可以动愚俗。既有隐公之变,则平日所恃以胜小人之具索然矣。此有志之士所以愤天道之无知,抚遗编而浩叹也。

“注释”

[1]乘:四匹马拉的车。千乘之国是大国。

[2]亮:通“谅”,体谅。

[3]戒:通“诫”。

“译文”

呜呼!挫退天下人行道义的心意的,是鲁隐公被臣子杀死的事情。利益,是人人追求的;道义,是人人忌惮的。即使行道义而没有灾祸,人们尚且不肯去做,何况又给它加上灾祸呢?

鲁隐公把鲁国这样的大国的政权看得很轻,想把国君之位推让给弟弟公子轨(后来的鲁桓公),公子轨反而不谅解他的心而杀了他。有非常高洁的节操而遭遇了非常残酷的灾祸,世人将把鲁隐公被杀的事作为诫训而忌讳谈道义了。这样一来,鲁隐公被杀的事情,并非鲁隐公的不幸,而是道义的不幸。君子所倚仗来战胜小人的,只有做善事导致幸福、为淫恶导致祸患的告诫,这告诫只可以撼动愚昧的乡俗之人。鲁隐公被杀的事变发生之后,那么平日里所倚仗的战胜小人的工具就完全没有了。这就是有志之士之所以愤慨天道无知,抚摸古人遗作而发出深远感叹的原因啊。

“原文”

吾之所闻则异于是焉。人皆以为隐公之弑败天下为义之心,吾独以为隐公之弑可以勉天下为义之心。是何耶?隐公之祸,非坐为义也,乃坐为义不尽耳。隐公逊国[1]之节,心甚明,迹甚显。当桓公幼弱之时,隐公苟有他志,微见风采[2],立可齑粉。桓公在隐公之掌握十有一年,不惟无纤芥之隙,又且长育而辅翼之。上有天,下有地,其心迹不可诬也。

“注释”

[1]逊国:让国,把国家推让给别人。

[2]微见风采:露出一点表情和颜色。见,通“现”。风采,表情和脸色。《汉书·王莽传》:“莽)欲有所为,微见风采,党羽承其旨意而显奏之。”

“译文”

我所听到的则跟上面这种论调不同。众人都以为鲁隐公被杀,挫退了天下人行道义的心。我却独独认为鲁隐公被杀,可以勉励天下行道义的心。这是什么道理呢?鲁隐公的灾祸,并非因为行道义,而是因为行道义不够彻底罢了。鲁隐公推让国君之位的节操,心思很明白,形迹很显著。当公子轨幼年弱小时,鲁隐公要是有别的志向,稍微显现出一点意思,公子轨就会变成粉末。公子轨在鲁隐公的掌握中有十一年,不但没有一丝一毫的嫌隙,鲁隐公还把他抚养成人并辅佐他。上有天,下有地,鲁隐公的忠心不可以被诬陷。

“原文”

所可恨者,特为义不尽,贪数年之权而去位不亟耳。惟其去位不亟[1],故贪慕顾惜之形见于外,羽父因得入杀桓公之谋焉。使隐公勇退高蹈之风凛然在人,则不仁者不敢至其墙,不义者不敢至其庐,况敢以戕杀之谋、狗彘[2]之行浼[3]我乎?今羽父敢对隐公明发戕杀之言而不忌,是隐公贪慕顾惜之形有以召之也。隐公尚不自警,方且告羽父曰:“为其少故也,吾将授之矣,使营[4]菟裘[5],吾将老焉。”将之一字,是隐公贪慕顾惜之心形于言者也。当授即授,何谓将授?当营即营,何谓将营?投机之会,间不容发,岂容有所谓将者耶?此所以招羽父之侮,起桓公之疑,而迄至于杀其身也。噫!隐公逊国之义,心如此之明,迹如此之显,秋毫不尽,遽受大祸,况心迹未如隐公之所见[6]者,其敢不自勉乎?以是知大恩与大怨为邻,大名与大辱为朋。隐公之于桓公,恩可谓大矣,少有不尽,遂变而为大怨;隐公之逊鲁国,名可谓大矣,少有不尽,遂变而为大辱。

“注释”

[1]亟:急切。

[2]彘:猪。

[3]浼:污染,玷污。

[4]营:营建。

[5]菟裘:城名。

[6]见:通“现”,显现出来,引申为明显。

“译文”

让人遗憾的只是鲁隐公行道义不够彻底,贪图握了数年的权柄而不赶快离开君位。只因为他没有赶快离开君位,所以他贪慕、顾念、爱惜君位的心情表露在外,羽父(公子翚)借此得以进献杀害公子轨的计谋。假使鲁隐公身上凛然有急流勇退、遗世高蹈的风范,那么不仁的人就不敢到他的墙边,不义的人不敢到他的居所,更哪敢拿杀害人的谋略、猪狗般的行为来玷污他呢?现在羽父敢对隐公明说杀死公子轨的言论而无避忌,这是鲁隐公贪慕、顾念、爱惜君位的心情表露在外而招来的。鲁隐公还不自我警醒,当他告诉羽父说:“因为弟弟公子轨年少,(所以我代为摄政),我将来要让位给他,我要到菟裘城去营建房室,我将要在那里养老。”“将”这一个字,正是鲁隐公贪慕、顾念、爱惜君位的心情表露在言语上啊。应当传位就马上传,说什么将要传位?应当去菟裘城营建房室就马上营建,说什么将要营建?利用时机,非常紧迫,怎么能允许有所谓的将要呢?这就是招来羽父的侮辱,引起公子轨的疑心,而终于到了杀害自己的地步的原因。唉!鲁隐公推让国君之位的心迹这么明白,痕迹这么显著,有一点儿没做彻底,就马上遭受了大祸,更何况心迹不如鲁隐公那样明显的人,他们敢不自我勉励吗?从这件事情可以知道大恩情与大怨恨离得很近,大名誉与大耻辱总相伴随。鲁隐公对于公子轨,恩情可以说是很大的了,但鲁隐公稍微有点儿做得不彻底,就变为大怨恨了;鲁隐公逊让鲁国国位,名誉可以说是很大了,但他稍微有点儿做得不彻底,就变为大耻辱了。

“原文”

然则君子之为义,夜以继日,不敢不用其极者,非特就义,亦所以避祸也。向无隐公之祸迫之,则为义者立一善,修一行,沾沾自足,怠而不复前矣。抑又尝反覆观之,隐公之祸,实生于自恕焉。隐公之心以谓,吾逊国之志,左右知之,卿士亦知之,国人知之,诸侯亦知之,吾终不有鲁国决矣。幸桓公之少,尚可偷安居位。少假岁月,然后脱屐而去之,人未必见责也。彼桓公无故而得一国,宁不能忍岁月之淹乎?然隐公虽自恕而不知桓公之不我恕也。人之欲自恕者,其可不鉴隐公之覆辙乎?隐公之祸,既可以激自怠之志,又可以破自恕之私。凡人之所以不能为义者,自怠耳,自恕耳。一经此变,二病俱瘳[1],荡荡平平之义路可以长驱而横骛[2]矣。故曰:勉天下为义之心者,隐公之弑也。

“注释”

[1]瘳:病愈。

[2]骛:乱跑,纵横奔驰。

“译文”

这样说来,君子对于道义,夜以继日,不敢不极力去做的原因,并非只是为了道义,也是为了避免灾祸啊。如果没有鲁隐公那种灾祸的逼迫,那么行道义的人,做一件善事、修一次德行,就得意满足,倦怠而不再前进了。

但我又曾经反复观察那件事情,鲁隐公的灾祸,实在是出自于他的自我宽恕啊。鲁隐公的心认为,我逊让国君之位的志向,左右的人知道,卿大夫士子们也知道,本国的人知道,各国诸侯也知道,我最终不会享有鲁国这是定了的。所幸公子轨年少,还可以偷偷地安心处在君位上。稍微再等些时候,然后脱掉屐鞋离开,别人未必责怪我。他公子轨无缘无故地得到一个国家,难道不能忍受一下岁月的淹留吗?可鲁隐公虽然自我宽恕却不知道公子轨不会宽恕他。想要自我宽恕的人,能不借鉴鲁隐公的覆亡之路吗?鲁隐公的灾祸,既可以激励自我倦怠的志气,又可以破除自我宽恕的私心。大概人之所以不能行道义,是因为自我倦怠、自我宽恕。一旦经历过此次变故,自怠、自恕的毛病就会痊愈,平平坦坦的道义之路可以长驱而纵横奔驰。所以说:勉励天下行道义之心的,是鲁隐公被杀的事啊。

同类推荐
  • 最受感动的趣味哲理故事(最受学生感动的故事精粹)

    最受感动的趣味哲理故事(最受学生感动的故事精粹)

    本书包括阿难取水、妈妈爱丑娃娃、克里斯和狮子、列宁认错等105篇趣味哲理故事。
  • 成功者的思维方式

    成功者的思维方式

    本书通过一系列生动的事例,讲述了成功人士应具有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全书共分八章,分别讲述了思维方式对人生命运的影响,成功者的思维方式、处事原则、体察事物的角度、人际交流的方式和管理下属的理念,以及使命感、创造性对一个人获得成功的重要意义。
  • 你最喜欢的300篇哲理故事

    你最喜欢的300篇哲理故事

    本套书的编撰基于对青少年成长与认知的角度,精心选取多篇精彩故事,并分类阐述,在于能鼓舞和提升青少年的认知度,使青少年对未来充满信心,对生活充满激情,让他们勇气十足的去追求理想,并发觉人生中的真善美。本套丛书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能让读者在不知不觉间,通过此书树立良好的人生心态,并能感动青少年去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会感动别人的人。
  • 品读南怀瑾的人生智慧

    品读南怀瑾的人生智慧

    人们习惯称他为“居士”,也有人喜欢尊他为“教授”,然而更多的是敬他为“大师”。人们希望通过他的指引,找到阅读传统文化的捷径;希望通过他的指引,找到追求幸福人生的航向。他就是南怀瑾,是“国学大师”,是“禅宗大师”,是宗教家、哲学家,也是温暖人生的顾问。南怀瑾大师一生经历广厚,其人如历史,其言如溪潺。学儒、论道、参禅,职场名利、家庭琐事、人生困顿,皆在南怀瑾大师的人生践行和讲解中,化为智慧之光,使我们离幸福更近,与成功携手。本书给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南怀瑾大师思想的平台,更为众人找到了一盏人生海洋上的灯塔。有了它,人们就可以辨别方向,驶出迷茫混沌,驶向豁然开朗。
  • 帕斯卡尔思想录赏析

    帕斯卡尔思想录赏析

    帕斯卡尔的《思想录》,这一超越时空的经典哲理散文,它不但属于历史,而且超越历史,仿佛有一颗不死的灵魂在其中永存。正因为此,我们在阅读时能感受到一种灵魂觉醒的惊喜。《思想录》就像一叶智慧的扁舟,带你驶向远离浮华虚空的彼岸。读《思想录》,更是一次走近大师的心灵之旅,能帮助我们从精神的噩梦中苏醒。
热门推荐
  • 参天

    参天

    天地分九重,一重一世界。神佛端坐于九天之上,冷眼看凡尘。浩瀚天地,芸芸众生,在这红尘俗世,演绎了多少悲欢离合,慷慨悲歌!凡人总是愚昧,被教条懵逼双眼,如同蝼蚁一般苟且偷生,轮回不止。不过千万年来,这亿万生灵,却也总有那么几个,会抬头看一看这天地……
  • 复仇三公主的爱恋之路

    复仇三公主的爱恋之路

    三个可怜的小女孩,家人的背叛,亲人的离散,不幸的童年,使她们越来越坚强,长大后她们选择了复仇,命运却奇葩的让她们遇见了她们生命中的那个他,她们又该如何抉择??是选择原谅?还是继续复仇???……
  • 时光盗不走的恋人

    时光盗不走的恋人

    花一样的少年在樱花树下等待花一样的少女少年永远不会忘记那个曾经深爱过的少女。。。。。。。
  • 重生之至尊歌者

    重生之至尊歌者

    这是一个重生的歌者带着地球上的音乐系统来到一个和地球平行界开始了他的音乐梦想他是音乐的点金手综艺节目只要有他的身影都会成为焦点
  • 神武西行记

    神武西行记

    盛唐之主李世明称可汗,大唐宝刹花生寺藏龙脉,玄奘西行取真经,十二门派战九黎,救世之神武之战!这是在大唐历史上的另一个“史实”与故事!用另一个角度看历史,给你一个新奇的世界!【开始节奏比较慢】
  • 演三字经

    演三字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妖动三界

    妖动三界

    在一个妖族没落的世界,一只叫李凡的猴子带着金箍棒横空出世,为妖族带来了一丝曙光。
  • 赛尔号之相守彼岸

    赛尔号之相守彼岸

    奇异的双瞳,扑朔迷离的身份,让我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多余。星球的毁灭,让我的童年附上一层迷雾。我经常会想,自己,到底是来干什么的?来到这个世界上,有什么理由呢?可是,我认识了好多好多好朋友呢,他们都没有嫌弃自己。在他们之中,我发现,原来,我并不是那么没用。而且,我……好像慢慢变得有了感觉,有了直觉,会痛,会开心。战神联盟,谢谢你们……
  • 秋收起义

    秋收起义

    本书是《中国现代史演义》系列之一:《中国现代史演义》以演义体的形式,叙述了从辛亥革命孙中山缔造共和到今天海峡两岸企盼统一的现状。它把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邓小平历史巨人在百年中国历史上的惊涛骇浪表现的淋漓尽致。该书还展现了当今海峡两岸重要人物的重大活动。这是一本给读者以深思的书。
  • 霁虹录

    霁虹录

    ”言祸“既始,天下亦倾。看功臣后裔,寒门才子,草野公主,青楼花魁如何抗争命运,在血雨腥风的斗争中求得一线生机。大漠孤烟,江南盛景,九州芳华,长安风雨。今昔醉看生死,来世再续华章。看才子指点江山,佳人秀质蕙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