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47000000002

第2章 国家战略与国家发展战略

一、战略与国家战略思想的发展

(一)战略的含义与演变

战略是一个内涵不断扩展与充实的概念。在古代,“战略”一词仅意味着一个军事将领的作战计划,随后演变为“战争的艺术”。到19世纪,战略意味着一个国家对战争的整体倾向。到20世纪中期,战略与外交政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现在,战略一词已被广泛运用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领域。从对“战略”运用的演变看,战略的含义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指军事战略,意为筹划和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二是对全局的、高层次的、重大的问题进行筹划、决策、抉择与指导。

(二)战略概念的发展历程及国家战略的出现

第一阶段是古典阶段。“战略”主要是与战争密切相关的概念。我国最早使用“战略”一词的是公元3世纪晋代司马彪所著《战略》一书,而最有代表性又影响深远的是《孙子兵法》,战略理论家孙子的“庙算”就是战略层次的筹划和决策。在我国古代,战略、庙算、兵法都用来指导战争的谋划、组织及管理。在西方,论及“战略”始于公元6世纪末东罗马帝国皇帝莱斯的《将道》一书。到19世纪,随着战争规模的空前扩大,“战略”与“战术”层次逐渐分开。德国克劳塞维茨(1780—1831)在《战争论》一书中认为:“战术是在战斗中使用军队的学问,战略是为了战争目的而运用战斗的学问。”战略是指导战争全局的谋略。

第二阶段是现代战略阶段。“战略”发展为“大战略”的新的、较高层次的概念。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现代化的战争,它涉及政治、经济、科技、外交、文化等军事以外的领域而不仅指战争,是涉及国家各领域的全局性的问题。英国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在其1929年出版的《历史上的决定性战争》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大战略”的概念,并把“大战略”和“战略”区分开来。他指出:“正如战术是军事战略较低一级的运用一样,(军事)战略是‘大战略’在较低一级的运用。”他还指出:“大战略的任务是调节和指导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的全部资源,以达到战争的政治目的。”1935年英国军方首次采用这一概念并将大战略定义为“是最积极地运用国家全部力量的艺术,它包括运用外交、经济压力、与盟国缔结有利益的条约、动员国家工业和分配现有人力资源以及使用陆海空三军使之协调行动”。

中国发展战略概论第一章国家战略概述第三阶段是当代战略阶段。战略概念多样化,而官方正式用语以“国家战略”为主。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而深远的变化和影响。东西方两个集团长期处于冷战状态,对立双方的竞争和较量逐步从军事对抗转向政治、经济、外交等更广阔的领域,使“战略”的概念扩展到对国家全局及各领域的筹划、决策与领导,它的外延也从军事和战争领域扩展到经济建设、国家安全、社会发展、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对外交涉与合作等领域,战略的概念也开始多样化,官方用语也开始采用“国家战略”及类似用语。如美国从二战后初期采用“大战略”转向后来改用“国家战略”。

美国“国家战略”的含义是:在平时和战时使用武装力量的同时,发展和使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心理力量以实现国家目标的艺术和科学。英国人使用“大战略”和法国人使用“总体战略”,着重于调动和运用国家综合力量防止、准备和进行战争并夺取战争的胜利;而美国及一些国家使用的“国家战略”则着眼于谋求国家利益,国家的安全利益也在其中有重要位置。本书所论述的“国家战略”也是着眼于谋求国家整体利益,对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进行统筹与谋划,对国家安全、政治、军事、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对外交涉与合作进行全面安排、科学决策的概念。

二、国家发展战略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一)国际战略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国际战略概念的提出是“战略”的内涵和外延由纯军事领域向非军事领域扩展的结果。正式把“国际战略”作为一个科学概念提出来的是邓小平。邓小平1979年3月30日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现在可以看得更清楚,毛泽东同志在他晚年为我们制定的关于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关于中国站在第三世界一边,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争取第二世界国家共同反霸,并且同美国、日本建立正常外交关系的决策是多么英明,多么富有远见。这一国际战略原则,对于团结世界人民反对霸权主义,改变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对于打破苏联霸权主义企图在国际上孤立我们的狂妄计划,改善我们的国际环境,提高我国的国际威望,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关于战略策略的基本原理与当代国际斗争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国际战略”这一科学概念及相关理论,既为开展国际战略学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丰富和发展了“国家战略”、“大战略”及“国家发展战略”的概念、内涵与外延。

(二)国家战略与国际战略、国家发展战略

“国家战略”与“国际战略”、“国家发展战略”是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概念。一方面,它们都是属于“国家级”的概念,是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进行筹划、谋略的战略,是国家的总体战略。另一方面又各有侧重:“国际战略”是由政府而不是由军队制定和组织实施的,侧重于在国际关系领域中谋求国家利益,并把谋略的范围限定在对外关系领域;“国家发展战略”是有关国家发展方面的战略,更多地是涉及政治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文化发展、法制发展、生态环境发展等领域,通常不涉及军事、外交等领域;而“国家战略”则是国家的总体战略,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教育、法律、军事、外交、安全、意识形态、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发展战略,它也是一种发展战略,是比“国家发展战略”范围更广的国家总体战略。本书所提出的“国家发展战略”有时也涉及“国家战略”的领域。

(三)国家发展战略及其一般特征

如上所述,国家发展战略是对一个国家整体发展的统筹、谋划、抉择与决策,是站在战略高度对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安全、法制、教育、意识形态、生态环境等与时俱进地进行统筹兼顾、全面安排与科学决策。国家发展战略具有以下一般特征:一是全面性和统率性。国家发展战略是对国家的较长发展进程的、具有全局性意义的重大问题和领域进行全局性、统率性的筹划、谋略和抉择,以达到预期目标,而不是对某项具体工作、个别事件的部署、处置。二是长期性和相对稳定性。由于战略是关于某一问题或领域的全局性和长远性的筹划和谋略,战略一旦制定,就必须有相对的稳定性和长远性。三是前瞻性。战略必然高瞻远瞩、高屋建瓴;有远见卓识,有战略眼光,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面向宇宙空间;有预见,能对未来的发展动向、格局、趋势作出科学的预测。四是可操作性和科学性。国家发展战略必须实事求是,建立在调查研究、分析预测基础上,能纵观全局、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系统协调,能有所为、有所不为,使战略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四)国家发展战略的要素与结构

国家发展战略是一个战略体系,有着相对稳定的结构。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前主席马克斯韦尔·泰勒上将提出了战略的三要素:“战略=目的 途径 手段”,这一公式适用于军事、政治、经济等领域。就国家发展战略来说,用泰勒的公式来套就是:

国家发展战略=国家发展战略目标 国家发展战略方针(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各种途径) 国家发展实力。我国21世纪的国家发展战略是:战略目标是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是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建立国家发展战略体系,与时俱进致力创新求发展。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手段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及不断增强国家综合实力,致力改革开放,实现以和平发展寻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国家发展战略的基本要素应包括:国家利益、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及战略体系、国家发展战略形势(机遇、挑战、出路)、国家发展战略指导思想或战略思想、国家发展战略决策(战略方针、战略布局及部署、战略组织)、国家实力等。

国家发展战略体系一般不包括国家战略或国际战略中传统领域的军事战略、外交战略及意识形态战略(如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反和平演变战略)。国家发展战略通常主要包括:经济战略、政治战略、文化战略、高科技战略、能源战略、安全战略等。

同类推荐
  • 新编基层工会组建与换届改选工作手册

    新编基层工会组建与换届改选工作手册

    作为一个基层工会工作者,无论是基层工会主席,还是普通基层工会干部,在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知识素质的同时,更要重视提高工会工作的一般知识,比如基层工会的日常工作、基层工会的建家工作、基层工会的组建与换届改选工作、基层工会的文体娱乐活动工作等,这样才能全方位地搞好基层工会工作。
  • 毛泽东邓小平民族理论比较研究

    毛泽东邓小平民族理论比较研究

    本文逐一介绍了毛泽东邓小平理论产生的背景、毛泽东邓小平的民族精神、毛泽东邓小平民族平等思想研究、毛泽东邓小平处理民族问题的方法等。
  • 第三条道路(第3卷)

    第三条道路(第3卷)

    本书从阐发“新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及其理论体系入手,重点研究马尔库塞的马克思观、社会发展观和意识形态批判观,着重分析哈贝马斯对马尔库塞的继承发展、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及其技术意识形态观,进而对马尔库塞和哈贝马斯的第三条道路思想进行深入探讨和批判之批判。
  • 大秩序:2015年后的中国格局与世界新趋势

    大秩序:2015年后的中国格局与世界新趋势

    人人都能读懂的新常态!《2015年后的中国格局与世界新趋势》由郑永年、林毅夫、俞可平、王辉耀等国内外最著名、影响力巨大的经济学家、学者围绕忧患政府、收入再分配、反腐败运动、新移民、政治经济新秩序、改革途径等时政热点撰文,把脉中国经济发展轨迹、预测中国经济未来发展趋势的财经类图书,是对中国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反思和发展走向的思考和预测。
  • 我国当前社会问题舆论调控研究

    我国当前社会问题舆论调控研究

    社会裂变中的舆情态势及问题治理是一个现实而急迫的大课题。社会转型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社会的裂变过程,社会位置的差异、多年形成的刻板成见使这一过程充满着隔阂、矛盾、误解、偏见和冲突,而最为社会情势表征的舆情恰是其中最为活跃和富有驱动力的一道社会景观。本书将社会裂变中的传舆情态势及问题的治理分别置于社会学和舆论学视野下,对社会转型期、社会问题的概念及相关理论进行了必要的阐释与现实图景呈现。在跨学科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问题舆论调控的理论框架。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时光逆转不了的夏夜

    时光逆转不了的夏夜

    青春的迷茫、青春的起落,兜兜转转还是回到最初的美好。
  • 归去来兮莲花辞

    归去来兮莲花辞

    从神入魔,只不过一瞬间的坠落;从魔化人,却是上千年的修行,再历劫难,化身为神,只为训中记忆中那一抹模糊的身影。若天不容我,便是入魔又如何。
  • 豪门隐婚:高校甜妻太惹火

    豪门隐婚:高校甜妻太惹火

    一场变故,让身为高中生的她成为他的秘密未婚妻。人前,她们的世界毫无交集,人后,他们缠绵共枕。“莫先生,不要让别人发现我的身份。”他偏偏多次光明正大的秀恩爱。“莫先生,不要总对我动手动脚!”他依旧豆腐吃个遍。终于她忍无可忍,“莫辰逸!想娶我就表示出诚意来!”隔天整个企业便都转移到她的名下,“这样的聘礼,够不够。”【想要虐中带甜,腻中带鲜,就别错过的看过来!】
  • 三国倾,美人拥天下

    三国倾,美人拥天下

    初夏想哭,因为她一不小心就香消玉损了,然后又是一不小心来到了三国。在这个乱世之中,她又一不小心认识了诸葛亮,赵云,周仓等名人,这是让她在三国开挂的节奏吗?三国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天下逐鹿,诸侯分权。初夏虽为女子,可是她却不甘偏居一隅,因为她说过:“居然来到三国,不玩耍一下怎么对得起这莫名其妙的穿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婚入歧途

    婚入歧途

    为挽救家族债务危机,她背叛爱情,隐婚豪门。婚后——“原配?你只是我养的一条狗!”他俊颜森寒,言语恶毒,是她的丈夫!她无声反击,妄图逃离,却丢失真心……
  • 一朝成萌狐

    一朝成萌狐

    一个女总裁,穿到辣玄罗大陆,成了狐狸。。。『场景一』某仙对某皇说“你不能碰她,她是我的!”某皇做无辜状:“我不能碰我娘子米。”某仙:“我竟无言以对。。。”小冰素小学狗,文笔差勿喷。在学校里更书面的,作业写完更网上的,会有点慢,宝宝我心情好,作业不多,两天左右更一章。多的话就不一定了,呜呜
  • 浮生烟笔录

    浮生烟笔录

    选自漫画《南烟斋笔录》,但有些部分并不一样,希望读者不要太失望。作者不大喜欢剧透,但是笔风是那种古风韵味。
  • 神启时代

    神启时代

    感觉自己在不断练开头了,还有救么,天啊,写几张就没思路了
  • 佛说最上秘密那拏天经

    佛说最上秘密那拏天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