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46400000012

第12章 [一]清正廉明

公则生明,唯廉则生威:居家有二语,曰:“只恕则情平,唯俭则用足。”

做官有两条原则,就是只有公正无私才能判断明确,只有清白廉洁才能使人敬服;治家有两条原则,就是多替别人设想心情自然平和,生活节俭朴素家用自然充足。

《郁离子》一书中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只老虎追赶一只麋鹿,麋鹿为了生存狂奔不止,仓皇之际从悬崖上跳了下去,老虎赶到了也随着它跳了下去,结果都摔死了。麋鹿从悬崖上跳下去,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前面是悬崖,后边是老虎,向前是死,后退也是死,向前冲去虽然必定坠落,但万一还有一线生的希望呢?也胜过坐以待毙,被老虎吃掉的好。而老虎进退完全可以由自己决定,只是由于贪欲,便忽略了随之而来的危险,结果随麋鹿一起摔死了。

我们知道,“贪”是一种不好的品质,为人贪则坏品质,为官贪则坏风气,为君贪则坏江山。既然“贪”为人所不齿,那么其对立面,必然就是为人所接受的品质,在“贪”对面的这种好的品质,就叫做“清”。

“清”,即清廉,所谓清廉,就是处事清醒,为人廉洁,不利用己身的地位,图谋不法之利。换句话说,绝不接受贿赂,此为“清”。

不为贫贱富贵所动

北宋著名文人范仲淹,一生为官清正廉洁,勤劳奉公,生活节俭。他出身寒微,但受其父范墉的为官清廉,从不奢侈享乐影响很深。他“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从小就立下远大志向,不论贫贱富贵都丝毫动摇不了他的志向。这里仅以两件事来表现他不为贫贱富贵动摇其志,一生俭约的风尚。

范仲淹早年在醴泉寺求学时,家境贫寒,只得每天吃粥度日。晚上,他用少量的米煮成一盆稀粥,到第二天早晨便凝固成块,然后再将粥划成四块,早晚各吃两块,没有钱买菜,他便把少许菜叶菜根用盐水腌渍,切碎了就粥吃。后来,被一位南京留守的儿子看到后,便从做留守的父亲那里拿来一些饭菜,送给范仲淹。过了几天,这位留守的儿子看到送来的饭菜已经变质了,还放在一边一点没动,很不高兴,问他为什么不吃。范仲淹诚恳答谢道:“我并非不感激令尊的厚意,只因我平时吃稀饭已成习惯,并不觉得苦。现在如果贪图这些佳肴,将来怎么能再吃苦呢?”

后来,范仲淹显贵了,仍然“非宾客不食重肉(两份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他依然注重节俭。家人在他的教导下,也衣着朴素,他对家人说:“吾贫贱时,无以为生,还得供养父母。吾之夫人亲自添薪做饭。当今吾已为官,享受厚禄,但吾常忧恨者,汝辈不知节俭,贪享富贵。”范氏子孙个个认真聆听。

儿子范纯仁娶亲之际,范仲淹主张一切从简。当他听说新媳妇将饰以锦罗帷幔时,心中很不高兴,立即传训纯仁:“罗绮非帷幔之物。吾家素清俭,安能以罗绮为幔坏吾家法,若将帷幔带入家门,吾将当众焚之于庭。”最后,范纯仁的媳妇听从了劝告,朴素清简地成了亲。

一生清高恬静的管宁

管宁拒绝公孙度授予的高位,管宁还谢绝了公孙度的挽留,不住公孙度为他准备好的华丽住宅,而决定到人迹罕至的深山定居度日。当时,来至虹东避难的士民百姓多居住在辽东郡的南部,以随时关注中原局势,准备在中原安定之后,返回故乡。独管宁定居于辽东北部深山,以表明终老于此地,不复还家之志。他在入山之初,居住在临时依山搭建的草庐之中。然后,马上着手凿岩为洞,作为自己的永久居室。

管宁道德高尚,名闻遐迩。他在深山定居不久,许多仰慕他的人都追随他而到山中垦辟田地谋生。不久,在管宁定居的地方,居然鸡鸣狗叫,人烟稠密,自成邑聚。

管宁是笃信好学守死善道的儒生。他以为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按照儒学礼制规范人们的言行。因而,在他的周围聚集了众多的避难者之后,他就向人们宣讲《诗经》《尚书》等儒家经典的深奥内涵,并且陈设俎豆,饰威仪,讲礼让。他自己则身体力行,以高尚的道德感化民众。在他们居住的深山中,地下水位很低,凿井不易。仅有的一口水井又很深,汲水困难。因此,每当打水人多的时候,总是男女错杂,有违儒家礼制。有时,还发生因争先恐后而吵闹以至械斗之事。管宁看在眼里,忧在心中。于是,他自己出钱买了许多水桶,命人悄悄地打满水,分置井旁,以待来打水的人。那些年轻气盛的粗莽壮汉,见到井边常有盛得满满的水桶排列整整齐齐,个个惊奇万分。他们终于打听到是管宁为避免邻里争斗而为,不由得反躬自省而羞惭万分,遂各各自责,相约不复争斗。从此之后,邻里和睦,安居乐业。有一次,邻居家的一头牛,践踏管宁的田地,啃吃田中的禾苗。管宁没有把牛打跑,怕这头无人管束的牛被山中野兽咬死。他命手下人把牛牵到荫凉之处,饮水喂食,照料得比牛的主人还要细心。牛主失牛之后,到处寻找牛的下落。当他看到自己的牛非但没有被殴打,而且受到无微不至的照料,十分愧疚,千恩万谢地离去了。就这样,管宁以自己宽容礼让的节操感化了周围的民众。他的名声也传遍了辽东郡。原本因管宁不愿与自己合作而心怀不满,进而又对其来意疑虑重重的公孙度,也理解了管宁隐居求志的初衷,长舒了一口气,放下心来。

不贪为“宝”

乐喜,字子罕,春秋时宋国的贤臣。

公元前96年,由于宋国左师向戌的调停,晋楚两大国议和,十四国在宋都召开了停战议和大会。会上,列国共奉晋楚两个“超级大国”作为盟主,签订了盟约,约定:晋楚不以兵相见,同恤灾危,同救凶患。还规定列国要为晋楚两国纳贡。停战议和大会之后,各国出现了一时平静。向戌自恃有奔走发起之功,于是请求宋平公赏赐城邑。平公觉得中原战火停息,列国百姓有了喘息机会,向戌的功劳是很大的,于是写了赏赐其六十邑的简册。

当向戌拿着简册喜滋滋地向乐喜展示时,这位才智明决的秉政权臣却不以为然,他认为军队是威慑敌国,稳定自己国家的力量,兴乱治废都有赖于能打仗的军队,向戌谋求去掉维持生存竞争的武力,不过是一种欺蒙诸侯的行为,还大言不惭请得赏邑。乐喜一时激动,就将平公写的赏六十邑的简册用刀割掉了,并扔在地上。向戌明白乐喜的用意,称颂乐喜是救了自己的大恩人。

乐喜还是一位很注意个人道德行为修养的人。一次,他在自己府邸接待楚国聘使。楚使见乐喜府邸南邻的墙弯弯曲曲的,西邻的水竟然流经府邸院内,觉得不可理解。乐喜解释说,南邻家是户从事皮革制鞋生产的工人,如逼着他迁走,一来宋国买鞋的人将不知道去哪里购买,二来这户工人生活也就没有着落了,所以不能逼南邻迁走。至于西边的邻居,是因他家所处的地势高,我家房子地基低,他家出水流经我家是很自然的,要是禁止人家的水东流,实属不近情理。一番话,使楚使大为叹服,回到楚国,立即上殿谏阻楚王:千万不可攻打宋国。因为宋国国君贤明,而且还有仁相乐喜辅佐,很得人心,要是攻打宋国的话定会失败。宋国正因为君臣同心同德,体恤百姓,故虽然南有楚、北有晋、东有齐三个强国包围,可哪家也不敢轻易进攻它。

作为掌权大臣,乐喜很重视民众的力量。他规劝国君要节制自己的奢望,尽量不违农时,顾及民生的疾苦。当宋国出现大饥荒时,他力主拿出国库储粮救济灾民,同时动员各级官吏郎要向灾民出借粮食。他本人则在出借粮食时不写契约,以示并不求归还。这种散粮救荒的举动,很能赢得民众。

乐喜向来不贪不沾,崇尚节俭。宋国有人获得了一块美玉,非要献给乐喜不可,结果遭到了乐喜拒绝。献美玉的人起初以为乐喜怕宝玉是假的而受蒙骗,便再三陈明已经请行家鉴定过了,确实是块稀世美玉。乐喜听后,淡然一笑说,我以不贪的品行为宝,你是以美玉为宝,我如果接受了你的宝玉,咱们双方就都失去了最可宝贵的东西。由此,乐喜获得了不贪为“宝”的美名。

郅都抗直廉洁

西汉初年,君臣俱欲无为,与民休息,故法禁松弛,号为“网漏吞舟之鱼”,执法严酷的官吏很少。高后时,为了打击刘姓王侯和功臣,重用酷吏侯封。吕氏之乱平定后,侯封即被夷灭。至文景时,被列名《汉书·酷吏传》的人物就是郅都和宁成了。

郅都虽以酷烈为名,但是为官正直廉洁,行法不避贵戚,故《汉书》作者班固称:“然都抗直,引是非,争大体”。

文帝时,郅都任郎官;景帝时升任中郎将。他以敢直谏著名,大臣如有过错,他常常在朝会时不客气地当面指出。一次,他随景帝游上林苑,同行的贾姬在如厕时遇上了野猪,景帝想亲自进去救她,郅都却以宗庙太后为重劝阻景帝,结果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这件事,使郅都受到窦太后和景帝的看重。当时,济南黍氏宗族有三百余家,在地方上横行不法,历任对他们毫无办法。于是,景帝拜郅都为济南太守。郅都到任后,立即将黍氏首恶依法处死,其余只好认罪守法。一年后,郡中路不拾遗。后迁为中尉,行法不避贵戚,列侯宗室看见他都侧目而视,称他为“苍鹰”,连地位尊贵、待人倨傲的丞相周亚夫都对他以礼相待。

郅都虽然行法严酷,但为人有魄力,秉公廉洁,不为私事调发文书,“问遗无所受,请寄无所听”。他常说:

已背亲而出,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

后来,郅都因临江王自杀事被免归。景帝又任命他为雁门太守。匈奴畏惧,引兵撤退,从此不近雁门郡。由于匈奴的离间,郅都竟被处死。郅都死后,长安左右宗室多犯法。

朱裳清如水 千古无愧亭

朱裳,沙河(今北京昌平)人,曾当过多年巡按御史,最后官至副都御史,是明朝正德年间一位深为百姓称赞的清官。

朱裳生活非常俭朴,家里连个做饭的伙夫都没钱雇。妻子要分娩了,他照常自己下厨做饭。接生婆来了,看到朱裳穿着身破衣服在做饭,以为是御史家的仆人,就指使他干这干那,手脚慢了还要被接生婆骂两句。朱裳对此毫不在意,甘愿听任她的摆布。等孩子生下来时,接生婆抱着孩子要找御史大人报喜,没料到让自己使唤了半天的那人竟是御史大人,吓得一屁股蹲到地上,刚才那种神气荡然无存了。

此后不久,朱裳出任巩昌知府,被评为吏治天下第一。后来又被调到浙江为官。

在浙江任上,有一天朱裳发现案几上放着张条子。他拿起一看,上面歪歪斜斜地写着几个字“清如水,难到底”。

朱裳知道这是那些跟着他受不了清贫之苦的属吏们,因为不满才写的。他沉思片刻,提起笔来在那行字的旁边写下“清如水,饥杀侬”六个字,意谓为官清明如水,就要饿死你们这些鄙俗的小人了。

朱裳晚年升任副都御史,掌管治理河道事宜。当章太后的灵车途经河道时,朱裳既没迎接,也没给运灵的太监好处,竟然招致一顿毒打。几天后,便死去了。当地百姓几千人罢市抗议,继而对江哭泣,以表达对朱裳这位清官的悲痛之情。

朱裳死后,他家乡的百姓为他修建了座无愧亭,以表彰他为官清廉的事迹,缅怀他“俯仰无愧天地,褒贬自有千秋”的高风亮节。

何远弥尽清白

历代皆有廉吏,但能被称为天下第一者则屈指可数,南朝梁的何远就是其中之一。

何远(470-521)字义方,东海郯县(今山东郯城)人。年少时为人轻脱,崇尚侠义,倜傥不群。梁武帝天监初,他自朝官迁任武昌太守,“至是乃折节为吏,杜绝交游,馈遗秋毫无所受”。武昌人的习俗是汲取长江水以饮用,盛夏之时,何远嫌江水温热,就自己出钱买百姓井中的凉水用,凡不收他钱者,则连水一起送还。此外,何远的日常生活十分俭朴,“车服尤弊素,器物无铜漆。江左多水族,甚贱,远每食不过干鱼数片而已”。看来,夏天用凉井水是何远的唯一奢侈之处了。作为一方的父母官,用百姓的一点井水,实在不算什么,但何远却坚持非交钱不可,似有点小题大做之嫌,但这正表现出何远公私分明的作风,使任何行贿者皆无可乘之机,故史称其“迹虽似伪,而能委曲用意焉”。

以后,何远又担任武康(今浙江德清以西)令,“愈厉清节,除淫祀,正身率职,民甚称之”。吴兴郡太守王彬巡察属县时,诸县皆备下盛宴,且惟恐招待不周。到武康,何远只为王彬准备下干粮、饮水而已。王彬离去时,何远送到县境,进上一斗酒、一只鹅作为临别之赠。王彬素知何远的为人,不认为他简慢自己,反对他开玩笑说:“卿礼有过陆纳,将不为古人所笑乎。”上司来视察,备盛宴加以款待,古今皆同。所以然者,或欲献媚于上,以求高升;或已有劣迹,需上峰包容;或恐招待不周而至上司吹毛求疵;或乘机差派,借此中饱私囊。寻其源,皆从己身前程出发,全不思所食者尽民脂民膏也。且凡属此类官员,皆无一钱出自私蓄。而何远则反之,不仅自己以清廉自持,亦以俭素待上,并不因此而改变自己的操守。

梁武帝萧衍知道何远的政绩后,破格擢升他为宣城太守。“郡经寇掠,远尽心绥理,复著名迹”。后又调任始兴(治所在今广东韶关)内史。何远所到之处,整修街道,清理市容,治郡如营家,故百姓皆为他修建祠堂,四时祭奉,并上表称颂他的政绩。天监十六年,梁武帝特下诏加以褒扬:“何远前在武康,已著廉平,复莅二邦,弥尽清白。政先治道,惠留民爱,虽古之粮二千石,无以过也”。

何远在官时,“田秩俸钱,并无所取,岁暮,择民尤穷者,充其租调,以此为常”。而自己家中,“妻子饥寒,如下贫者”。能如此先居后己,确非一般人所能做到的。因此,“其清公实为天下第一”的提法,并非史家过誉之辞。

何远由一个尚轻侠的倜傥的少年,转变为一个杜绝交游,车服弊素,“绝请谒,不造诣”的清公廉吏,其间的差距,真不可谓小。而他又能始终保持着“轻财好义,周人之急,言不虚妄”的侠义之风,则尤为难得,确应成为后世为官者之楷模。

同类推荐
  • 微笑是一句世界语:塑造青少年阳光心态的名人故事

    微笑是一句世界语:塑造青少年阳光心态的名人故事

    本书收录的都是和成长息息相关的励志小故事,每一则小故事蕴涵着深刻的道理,每一段名人的人生片段细节浓缩了生命的真谛。这些名人的小故事正是一缕温情的阳光,将照耀人性的每一个角落,是一把智慧的钥匙,将打开成功的通道,是一位心心相印的朋友,将和青少年一起提升人生的境界。
  • 5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

    5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

    与陌生人交往的最大障碍就是“自卑心理”。“自卑就像受了潮的火柴,再怎么使劲,也很难点燃”,受这种心理支配的人总是表现得犹犹豫豫、缩手缩脚。这些看似寻常的问题不仅会限制你的社交活动,缩小你的社交范围;而且会给你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阻碍。
  • 成长的目标(大智慧成功方案教程)

    成长的目标(大智慧成功方案教程)

    和人打交道时,你应该在认识论上安于一个事实,这就是说,人人都有他们自己的意图和目标,尽管物理学的对象没有。无论是神的投射,还是人自身的投射,我们传统的科学都很明智地把意图的投射排除在物理宇宙的研究之外。实际上,对于自然科学本身的存在,这种净化是必要的条件;对太阳系最好也作如此理解。意图的投射不仅是不必要的,而且对于充分的理解确实有害。但研究人时,情况完全不同。人确实有意图和目标可以通过内省直接认识,也可以从行为方面加以研究,正如在似人动物中看到的一样。虽然这一简单的事实已从传统自然科学的模式中排除出去,却又自动地使传统科学的方法不那么适用于研究大多数的人类行为。
  • 做人要学曾国藩 做事要学胡雪岩

    做人要学曾国藩 做事要学胡雪岩

    善于识人用人是曾国藩成功的根本要诀。他对于人才非常重视,不论在何时,都注意留心人才。他认为,“为政之要,首务得人”,“得一好人,便为天地消一浩劫”,“多事之秋,得一人则重于山岳,少一人则弱于婴儿”,“除得人之外,无一事可恃”。
  • 遭遇青春期问题

    遭遇青春期问题

    《生命·成长教育系列:遭遇青春期问题》有六个部分外加一个附录组成,分别是第一篇我们身体的变化、第二篇做个快乐的少年、第三篇我不想与父母较劲、第四篇 男女有别吗、第五篇成为受欢迎的人、第六篇做好自我保护、附录趣味小测试。
热门推荐
  • 最好的时代遇见你

    最好的时代遇见你

    这是我写来纪念我的友情的一部小说,大部分属于真人真事,我把这本小说送给我最好的朋友,也就是我的初中同学。感谢你,让我在最好的时代遇见你。
  • 风云堂

    风云堂

    牵绊、记挂、唯一......纵使人生有再多的苦难又有何妨,只要心没有死、人还活着,所有的事情都会随着时间而飘走。拂生缘,两难全,爱恨情已断。胜若思、苦难在,谁是谁的有缘人。
  • 莽荒皇主

    莽荒皇主

    苍茫三千界,问谁能看破永生仙道?众生争锋,在红尘中争渡仙河,只为踏上永恒!一吼山河碎,一念苍穹灭,掌吞日月星,拳破诸天道。执掌轮回书,血腥巅峰路。虎视三千界,何人敢称雄?
  • 百团大战中的阳泉

    百团大战中的阳泉

    在阳泉,有一座雄伟壮观的狮脑山,它海拔1160米,是市区最高峰。在这风光秀丽的山麓上,布满山峦的是葱茏茂密、苍翠蓊郁的油松、侧柏、五角枫,还有黄栌、刺梅等灌木。无论朝华夕月,还是晴雨寒暑,这片树林总是显得那么凝重、肃穆、静谧,而在那疏枝密叶间,似乎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神韵。就在这片连碧成云的林荫覆盖下的峰顶,有一片开阔地。在这里,耸立着一座“百团大战纪念碑”,碑高40米,形如一把锋利的刺刀直插云霄,还有三座副碑峭然并立。一座锻铜圆雕、两座题字碑以及烽火台和“长城”围绕主碑周围,是一座主题森林公园。
  • 蒲公英的悸动

    蒲公英的悸动

    有时候也会想要一个人走一走,偶尔也会忽然好想那些老朋友。
  • 都市医圣

    都市医圣

    实习生赵晨飞,意外吸收了几颗九龙宝珠,从此武学、医学、玄学集于一身,屌丝逆袭。冰雪美人主动融化,魔鬼御姐乖乖投降,绝色姐妹花双宿双飞。美女们齐呼:“我要做大房。”看来只能买个大房了。
  • 梅花拳秘谱

    梅花拳秘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缘未尽·情再续

    缘未尽·情再续

    月凝霜,月氏的大小姐,温柔可人、美丽大方,任何事情都可以站在别人立场为他人着想,包容着别人的缺点,也养成了一种什么都不在乎的性格,唯一在乎的就是她的未婚夫,因为在乎,所以受伤!黑阎,黑氏未来的族长,站在人群中,他绝对是个耀眼的发光体,性格却稍微显的有点冷酷,不近人情,甚至包括他的亲人,唯一能令他温柔对待的只有凝霜!因为唯一,所以不能谅解!可是当他们情缘难尽时,是否还能再续呢?
  • 神印王座之星空神域

    神印王座之星空神域

    神印王座终于结束了,带着一点感伤,带着一点感动结束了。整整一年的相伴在这里划下了一个完美的句号!多么希望皓晨,采儿,皓月,还有光之晨曦的猎魔团成员们能够继续延续下去啊!一步一叩首,通天路通天。皓晨跟采儿那纯美的真爱仿佛就在眼前,让人羡慕,让人感动。离别总是心伤,不管有多么不愿意,终究会有结束的这一刻。那浓郁的情感无法发泄,唯有在自己的世界延续。想那自然女神他们到底去了哪里呢?突破百万灵力之后,便会成神,成神之后的人又去了哪里。这个世界有无数个位面,存在了不知道多少万年,在这期间又会有多少人成为了成神呢?他们又在哪里?所以肯定会有一个只属于神的位面。这个位面,我叫它星空神域!
  • 寄刘录事

    寄刘录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