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41300000016

第16章 林语堂与沈从文

林语堂与沈从文在不同的空间采取了相同的审美文化眼光,批判城市文明的种种负面效应。他们有着内在逻辑上的惊人一致:对进化论的反叛,对历史与道德的二律悖反的反思。前者不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一切都将趋向于完美;后者不认同“都市的赞美诗”708,对都市进步的大量负面衍生物表现出深深的忧虑。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由于“进化论”的强大影响,人们一度相信有一个“完美终点”的到来,因此在现代文坛,不乏对都市文明采取赞颂姿态者,如茅盾、郭沫若等。新感觉派作家虽然感觉到都市所带来的人性异化,但是由于他们都是地道的“都市之子”,对都市的热爱与迷恋使他们只能在痛苦中沉醉、痴迷、不可自拔,最后只能陷入更加痛苦的深渊,恰如沈从文所说,都市成就了他们,也限制了他们。同为描写现代都市,林语堂与沈从文不仅能够自觉反思现代文明所带来的道德堕落、人性异化与心灵重负,而且通过对文化理想的建构与物质主义带来的异化现象相对抗,表现出相类的审美特质。

首先,在面对人性异化的同时,二者做出了一致的文化指向——崇尚神性,赞美人的原始生命强力。林语堂的神性思想具体通过神秘莫测的“命运”表现出来,他认为“命”是一种无法抗拒、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力量,因此人应当顺其自然,并有所畏惧。《京华烟云》、《唐人街》等作品都表达了这样的思想:道无时不在无所不在,世间万事万物都有一定的规则,善恶、美丑、荣辱、贵贱、死生、祸福,都遵循轮回转换的自然法则,受到命运的主宰,因此不可强求,不必执着,应当顺应天道,就像《赖柏英》中韩沁在给新洛的信中所写:“冥冥中似乎有一股莫大的驱力,任谁也无法抗拒它的安排。”709林语堂通过作品表现了对强大的命运力量的折服。沈从文崛起于30年代的文坛,笔触最终指向对民族未来生存方式的终极关怀,他以生命为关注点,崇尚神性,描写健康优美的人性。他郑重声明:“我还得在‘神’之解体的时代,重新给神作一种光明赞颂。”710“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711“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712由此可见,在沈从文那里“人性”与“神性”相通。无论是林语堂还是沈从文,对神性的强调都使他们转向对原始生命强力的歌颂。林语堂在《红牡丹》、《风声鹤唳》、《朱门》等作品中颂扬健康的生命形式,塑造了一系列任性唯情的人物形象;沈从文的《龙朱》、《神巫之爱》、《媚金·豹子·与那羊》、《月下小景》、《雨后》、《阿黑小史》、《柏子》等诸篇,在诗化的背景中,通过健康的肉体、美丽的外貌、纯朴的心灵、朝气蓬勃的精神凸现出人性美。在他们笔下,这种原始的生命形式是一种人性与神性的契合,也是一种人性与自然的交融。他们以舒展而强烈的爱,震撼着文明世界矫揉造作的男男女女。情欲在他们笔下,不是丑恶、淫秽的别名,而是人性的复苏、青春的觉醒、存在的庄严召唤、生机勃勃的人的本质力量的集中体现。夏志清曾将沈从文与叶芝做过简单的比较,认为二者都强调“人类得跟神和自然保持着一种协调和谐的关系。只有这样才可以使我们保全做人的原始血性和骄傲,不流于贪婪与奸诈。”713这一带有审美现代性色彩的表述完全适用于林语堂与沈从文。在“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的昂扬崇高的精神成为普遍主体倾向的时代,知识分子难以以足够的精力深入思考文化意义上的彻底变革,而林语堂与沈从文等作家则继续着对生命的思考。他们于单纯的信仰、朴素的观念支配下展现着命运的庄严和自由的本质,在一种逆向的文化思维中,以神性、以原始生命强力抗拒“物化”的日常经验,减轻工具理性对主体的压抑。

其次,二人都通过梦幻、回忆与想象对抗现实、批判都市,这是对现代文明的拒斥。“‘现代性’既意味着分析、反映某种镜像,也意味着逃避、幻象和某种梦象”714.在林语堂看来,“人类是全靠想象力才能进步的。”715而工业化过程和与之相关的物质主义的泛滥成灾,使“有关人类心灵的一面——想象力、记忆、爱、冲动(除了动物的食物和性的冲动以外)都被抹杀,或被扔到窗外。”716“旧世界”的匆忙生活使人们不断走向没落,不可逆转地迅速物化和成为物性对象,而想象力的毁灭、梦幻的丢失,是其严重危害,是人的精神沦落和本质退化的典型体现。沈从文则力图在病痛的人生与社会中,通过文学作品达到纯粹审美观照的境界,在这种思路下,文学所要强调的,如周作人在《跋》中所说,不是直面人生的勇气以及现实主义精神和方法,“不是著者所见所闻的实人世的,而是所梦想的幻景的写象”717.沈从文在对回忆、梦境的书写中寻找精神家园。因此,在给“小说”下定义的时候他指出:

个人只把小说看成是“用文字很恰当记录下来的人事”,这定义说它简单也并不十分简单。因为既然是人事,就容许包含了两个部分:一是社会现象,即是说人与人相互之间的种种关系;二是梦的现象,即是说人的心或意识的单独种种活动。单是第一部分不大够,它太容易成为日常报纸记事。单是第二部分也不够,它又容易成为诗歌。必须把“现实”和“梦”两种成分相混合,用语言文字来好好装饰、剪裁,处理得极其恰当,方可望成为一个小说。718

正如马尔库塞所分析的:“想像的力量在工具主义理性发号施令,与为了实现这种理性而对感觉经验大加摧残这两者之间,被压抑着。正是在这种压抑的总体框架中,想像才可以自由地成为实践的东西,即对现实加以变形。”719林语堂与沈从文正是在文明社会的现实压抑中,通过梦幻、想像的释放而超越现实的限制。

林语堂与沈从文都在创作中反映梦想与现实的对立。林语堂笔下的人物常常借梦幻来补偿现实中忙碌生活的不足,作家借人物之口说:“梦境是对现实的抗议,不是吗?”720他认为,梦幻能够制约支配性思想或工具主义,“人生少不了幻像,幻像使人生变得可以忍受。把世界剥夺了幻像,我们就失去生存的目标。……事实上,世界没有幻像就不可能存在。……假如美是瞬间的一种幻像,看起来不是很好吗?其实整个人生都是错觉,问题是要怎么办?摒弃它吗?不,人生少不了错觉。……我们每天的生活都需要这些神话和幻影,没有了幻影,就没有爱,没有艺术,也没有了宗教。”721“我们不能生活在冷冰冰、赤裸裸的现实里。‘旧世界’的哲学错在过分强调客观。我们必须为人披上自制的美服。我们若有更富弹性的想象力、更活跃的幻想,和自然有更亲密的接触,若有早期希腊人特具的朝气和诗意的幻想,我们就可以美化生命了。”722诚如弗洛伊德所说,真正的艺术家“懂得如何润饰自己的白日梦”并“为他人所共同欣赏”723,林语堂在作品中创作了许多梦幻世界。如当新洛想起赖柏英,想起故乡时,他感到:“那是一个他已经失去、却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的世界。往事一直残留在他心底,想抓又抓不回来。他对那些梦迄今依旧满怀信心,梦中有开心的笑容、极度的喜悦、真诚的感情以及纯情的信任。”724与之相对比,新洛在匆忙的大港都看到的却是“人来人往的走道,褪色的墙垣,大家住的破房子,以及汹涌不断的人潮,千千万万奔走营生的人群。”725在这里,人们只忙着赚钱,丢失了梦与幻想的能力。林语堂陷入乡土与都市、理想与现实的二元对立,矛盾的难以调和与调和的艰难使他常常以梦幻为慰藉。沈从文也常常游离在梦的边缘,流露出梦境难圆的悲凉,与现实呈现对立态势。他在《水云》中很坦诚地透露了自己经常陶醉于梦境的经验,比如,“我要写我自己的心和梦的历史”726.《月下小景》中的佛经故事是经过“放大翻新,注入我生命中属于抑压的种种纤细感觉和荒唐想象。”727《边城》是“将我某种受压抑的梦写在纸上”的故事,是“纯粹的诗,与生活不相粘附的诗。”728所以沈从文在小说中,写的常常不是眼见的状态,而是官能的感受、回忆、梦幻:“在现实里以至于在回忆同想象里驰骋,把各样官能同时并用,来产生一个‘作品’。”729要超越“普通人习惯的心与眼,来认识一切现象,解释一切现象,而且在作品中注入一点什么,或者是对人生的悲悯,或者是人生的梦。”730林语堂与沈从文都通过对梦幻的强调寻找精神的慰藉和寄托,这是对所处现实社会的否定,从中可以看到梦(历史、回忆)与现实的对立。

虽然有着内在文化理路上惊人的一致:都极端厌恶商业都市如上海;林语堂说过:“我本质上就是来自乡村的男孩”731,并借新洛之口说:“自己既然生长在乡下,便永远是属于乡下的小孩”732,沈从文也说:“在都市住上十年,我还是个乡下人”733,但是沈从文与林语堂二人对待“都市”与“乡下”的态度大相径庭。林语堂对二者持融合的态度。如前所述,林语堂对都市文明的态度具有双重性,在享受现代都市文明的同时,对其诸如人性异化等衍生物进行清醒批判,他反对的是对现代物质文明的过度追求。作为对都市生活不足的一个补充,他推崇乡土礼俗社会与现代都市相结合的“礼俗化都市”,并通过对礼俗化都市的营造来建构生活的理想状态。与此不同的是,沈从文将二者截然对立。他有“对旧中国不移的信心”734,厌恶“新的世界”735.他说:“请你试从我的作品里找出两个短篇对照看看,从《柏子》同《八骏图》看看,就可明白对于道德的态度,城市与乡村的好恶,知识分子与抹布阶级的爱憎,一个乡下人之所以为乡下人,如何显明具体反映在作品里。”736这是沈从文关于自己的创作的整体说明,都市人生与乡村世界或“湘西世界”的互参与对立,是沈从文创作的总体指向与基本内涵。他极端厌恶现代都市及其文明:“在都市中随处可以遇见的,是‘假道学’。这种人终生努力求‘可敬’。这种人的特点是生活空空洞洞,行为装模作样。”737他以湘西的眼光观察都市,极易捕捉到都市道德的沦落、政治的腐败、人际关系的虚伪丑恶、灵魂的扭曲变态等。《八骏图》、《绅士的太太》、《有学问的人》等作品可以作为一个系列,他从中透视扭曲了的生命形式,对都市生活的代表——“文明”的绅士阶层予以毫不留情的鞭挞,传达对人类文明沦落的忧虑。而乡下人则不同,他们“保守,顽固,爱土地,也不缺少机警却不甚懂诡诈。”738《边城》是一曲优雅的牧歌,歌颂古老人性的健康淳朴;《三三》、《萧萧》等则在与复杂、堕落的城市生活的对比中,表现淳朴、自然的乡村生活,如三三恬然自足的生活态度,萧萧对生命的渴望和热爱。在他笔下,“乡村”与“都市”总是泾渭分明。

同类推荐
  • 朱向前文学理论批评选

    朱向前文学理论批评选

    本书编为四辑,第一辑“作家论”,第二辑“作品论”,第三辑“评论”,第四辑“理论”。每辑十篇,共辑四十篇,四十余万字。这是一本文学师友用文学笔法评说朱向前的书。全书收集近二十年来朱向前的师长、朋友和学生的文章约三十万字,有评点、有批评、有侧记、有印象,门类繁多,风趣好读。
  • 中国文学中的世界性因素

    中国文学中的世界性因素

    本书作者在世界文学视野下,多层面地阐释中国现代文学的演变及其创造性成就,提出了包括中国新文学整体观,中国文学中的忏悔意识、现实战斗精神、现代战斗意识、现代生存意识、先锋与常态、恶魔性因素等命题,在价值论与方法论两个层面为中国比较文学和国别文学研究提供了丰富启示。
  • 永久的错觉

    永久的错觉

    高维生宛如一架扛起白山黑水的虎骨,把那些消匿于历史风尘的往事,用一个翻身绽放出来;杨献平多年置身大漠,他的叙述绵密而奇异,犹如流沙泻地,他还具有一种踏沙无痕的功夫;赵宏兴老到而沉稳,他的散文恰是他生活的底牌;诗人马永波不习惯所谓“大散文”语境,他没有绕开事物直上高台红光满面地发表指示的习惯,他也没有让自己的情感像黄河那样越流越高,让那些“疑似泪水”的物质悬空泛滥,他不像那些高深的学者那样术语遍地、撒豆成兵,他的散文让日益隔膜的事物得以归位,让乍乍呼呼的玄论回到了常识,让散文回到了散文;盛文强是一条在齐鲁半岛上漫步的鱼精,他总是苦思着桑田之前的沧海波浪,并秘密地营造着自己的反叛巢穴……
  • 幸福品味(读者精品)

    幸福品味(读者精品)

    那一个时代事实上总有许许多多不满现状的人。现代以前,这些人怎样对付他们的“不满”呢?在老百姓是怨命,怨世道,怨年头。年头就是时代,世道由于气数,都是机械的必然。本集合了不同的名人对成长的理解的作品集。
  • 先读唐诗再旅行

    先读唐诗再旅行

    本书分为“帝都长安”、“西出阳关”、“黄河岸边”、“西署巴南”、“吴楚春色”、“人间天堂”等六个部分。
热门推荐
  • 有一种幸福叫做四叶草

    有一种幸福叫做四叶草

    他们,是中国当红少年偶像组合,她们,只是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三个女孩,但她们却误打误撞闯进他们的心,无数女孩爱了整个青春的三个男孩,但是那幸运的三个名额只有她们拥有。“什么?你...你喜欢我?”米童一脸惊讶的看着眼前这个无数少女宠爱的人儿,“是啊,很意外么?我会照顾好你的!”男孩满心期待,期待着女孩的回答。“对不起,我有喜欢的人了,谢谢你一直以来对我的好。”女孩说完头也不回的转身就走,只留下孤独的人儿留在原地。自己喜欢的女人却爱上了自己的兄弟,在心爱的女孩和从小玩到大的兄弟间,他又会如何选择?
  • 英语诵读文萃Ⅱ

    英语诵读文萃Ⅱ

    如果你把怨恨积郁于心,负累的人是你,而不是你怨恨的人。所以,学会原谅才能轻松生活。
  • 武侠入侵

    武侠入侵

    我们总会不经意间发现,有些人并非看到的那样平凡!你知道的!你不知道!看似平凡的大都市,却隐藏各式各样,身怀绝技的高手!他们有可能是你的朋友,也有可能是一名名声在外的富豪!这个都市,曾经有过一个名叫江湖的地方!
  • 感谢折磨你的人

    感谢折磨你的人

    生命就是一次次蜕变的过程,那些挫折和横逆的折磨对人生不但不是消极的,反而还是一种促进你成长的积极因素。唯有经历各种各样的折磨,才能拓展生命的厚度和宽度,才能历练出成熟与美丽,抹平岁月给予我们的皱纹,让心灵保持年轻和平静。一个成功的人,一个有眼光和思想的人,都懂得感谢折磨自己的人。以这样的心态面对人生,我们的生活才能洋溢着更多的欢笑和阳光,世界在我们眼里才会更加美丽动人。《感谢折磨你的人(白金版)》可以给人以心灵的启迪和引导,适合广大渴望成功的人士阅读。
  • 这个女生有点怪

    这个女生有点怪

    男生在女子学院一样如鱼得水……才怪呢!男主是个很可爱的男生,喜欢一个女生已久,终于鼓起勇气表告白。结果……女生拒绝!理由:我后天就要转学去女子学院了。男主宣告失恋!因为女生不能忍受远距离恋爱。男主终于忍不住想去见见女生,哪知被学院一大人物相中:这个女生好可爱。为了喜欢的女生,一咬牙,一跺脚,我化身为狼……女郎!看少年的‘伪女’学院路吧!
  • 天道代理

    天道代理

    一名在逃的少年凶徒,机缘巧合之下拜入了一个修仙门派,习得了无上功法,开始踏上了寻求天道获得永生的道路。然而适逢乱世,外道横行,且看少年如何成就天道之代理,行使天道的职责…
  • 虎将

    虎将

    历史上记载李渊第三子十六岁就夭折,为什么后人要把他塑造成天下无敌的英雄?玄武门之变发生前,李世民在政治斗争中并不占优势,为什么一举成功?唐灭突厥战争中,颉利可汗已经商议投降,李靖为什么要发动突然袭击而俘虏了他?李元霸,一个极端的人。他的性格,他的作风,他的成就,甚至他的兵器,无一不做到极致。可这样一个人,却是公元两千零八年的一名记者。他在喝酒的时候,请动了酒仙李白,因为一句“当代中国处在五千年来未有之盛世”而与酒仙起了争执,后者决定送他回唐朝,见证中华先祖所开创的宏图霸业。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 戏说圈子

    戏说圈子

    这是一位仕途跋涉者荒诞不经的人生历程这是一段晦涩幽暗颇费揭叙的心灵感受这是一幅人人心中皆有却又懼于披露的世态真相这是一个关于官场圈子的故事
  • 凤冠冢之鬼眼法医

    凤冠冢之鬼眼法医

    验尸被鬼杀,穿越就遇鸿门宴,身为丫鬟却把皇宫里权利最高的那几位都得罪了,爱上嚣张王爷,好嘛,他没情魄!苏青觉得,自己的这一生绝对是被诅咒了。“王爷,世界这么大,奴婢想去看看……”某女看破红尘状……某王爷冷笑,“地狱那么大,你要不要也死去看看?”呵呵,人艰不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苗蛊七剑之月华倾城

    苗蛊七剑之月华倾城

    【原创作者社团『未央』出品】自此,神秘的苗蛊七剑已经在中原全部现世,步云湘的玉莲蛊也将大成。有人煞费苦心将它们全部聚集在一起,究竟是为了开启怎样一个秘密?失踪了三年的楚昭阳在步云湘即将癫狂之时出现,是否意味着这一切阴谋的真相大白?当命运的面纱徐徐揭开,操纵这一切的,竟然是一颗早已沉沦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