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40700000008

第8章 我的旅行乐趣

旅游无疑是人生一大快事。它也像极了人生,预期比实际美好,过程比结果重要。其中充满了期待与憧憬、充满了好奇与满足,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充满了疲惫与挫磨,充满了期望与现实的落差,甚至还有难以逆料的意外和纠讼。

不管怎么说,很少会有人不喜爱旅游,尤其是在时间和条件允许或干脆就是公费旅游前提下,得着个到一个神秘或未曾涉足的地方去观光、游玩的机会,恐怕没有人会为之皱上一下眉头。且不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人生之大境,仅仅从满足审美和好奇心理,谁个会不乐意到哪儿去乐上一乐呢?何况它还休闲,还放松,还时尚,还探幽揽胜、调剂润滑我们枯燥而机械的人生哪!

所以,旅游事业便没遮没拦地、如火如荼般方兴未艾。所以,无论是煌煌都会还是偏远小镇,无论是名山大川还是幽幽古漠,到处飘拂起红红黄黄的小旗,到处攒动着昆虫般密集的游客。谁不知道旅游业是国民经济一个越来越强劲的经济增长点呢?哪个地方会不施出浑身解数来广为招揽呢?而且越古、越远、越穷、越僻的地方就越有号召力,因此也就越需要有人组织、有人引领或曰导游。

于是,绝大多数旅游者便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某某旅行团的一分子。绝大多数旅行团便也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套运转熟练的模式:某某线路双飞7日游,某某方向单飞、一卧或汽车8日游。至于住什么、吃如何,全陪还是半陪,还包括何等美妙而何等繁多的热门景点等等,都有详尽细致到小时的内容保证。总之,保证你在尽可能经济的时间和金钱付出前提下,获得尽可能多的“收获”。这样,自然而然地便让绝大多数旅游者心甘情愿地成了这一模式的套中人。

我这么说当然是有所指的,而且我也首先得承认,这种旅游方式之所以红火而越趋模式化,恰恰在于它符合大多数国人的一个基本出游心理——以尽可能少的金钱乃至时间的付出,逛(而非“赏”)尽可能多的景;看(而非“游”)尽可能多的地方;购尽可能多的便宜货;或拍尽可能多的足资供自我满足或向亲友炫耀的照片等等;以尽可能充分地满足自己的某种欲望(包括虚荣心)。总之,贪多、图便利(这一点也多么地与我们的人性相似呵),是这种模式化旅游得以风行的一个基本因子。比如出国游,早年我曾经参加过11天游四个国家的一个团,回来后大呼吃它不消。不料近年竟已有7天5国、9天8国这样“一日看尽长安花”式的线路出现,真不知道那些团员们是如何消受这赛马式的旅游的!

人们在这里分明进入了一个误区:似乎旅游和捞世界就是同义语,多就是好,满就是乐。至于疲乏、劳累则完全是应有之义。实际上,正如佛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多与少、满与亏在人生中从来就是相对的。上述那种“多”和“满”在我看来实际上是一种虚幻的满足而实质的亏欠。匆匆掠过十个地方,何如细细品味一个地方其内容来得丰富?何况你跑得再快再“多”,也决不可能穷尽这世界万分之一的美景。而品味而不是“看”某一个景点的实际内容,是远远多于那种方式的。更主要的是,这种模式化的旅游,尽管确有种种便利和益处,如安全的相对保障,食住行的不劳费神,经济与实惠等等,但它的最大弊端也就因此而生,即其太过整齐规范,乃至箝制了不同审美需求的空间,影响了个性的发挥。尤其是像我这号顶不习惯任何束缚,且以享受和休闲而非实惠为第一目的的游客,要适应这种节奏和模式,实在不是件愉快的事情。

这么说,我的立场已经很明确了。即我不喜欢甚至可说越来越讨厌这种模式化的走马看花、疲于奔命、自我折腾甚至可谓劳命伤财式的所谓旅游。

但是,我又常因职业便利而得着相当多的这类机会,又常因抗拒不了某些未曾到过的美丽风光的引诱(归根结底也还因为这些机会不需要我自己掏一个子儿),而多少有些悻悻然地加入过多个这样的团体而又多次饱尝失望与怨恚的滋味。放弃习惯的生活节奏倒是理所当然,但几乎完全失却自主,机械而被动地成为那些随着导游的小旗一会儿上山、一会儿下海的一分子,则实在让我难以习惯。何况,一会儿长驱城东到某个定点商店购物,一会儿马不停蹄赶往城西某个定点饭店吃饭,然后又披星戴月地赶回城北入宿的意趣何在?至于一窝蜂地在人头哄哄的所谓景点匆匆拍照,一窝蜂地如厕(而那厕所往往又在某商城的最里头),一窝蜂地抢那些冷而又少的饭食(边上又往往会有些什么大师在拍卖字画或祖传秘方);每天晚上累得两腿酸软,大早起来又头晕眼花的趣味又何在?

许多时候我不禁会问自己,这就是所谓的旅游吗?这就是所谓的休闲,所谓的观光和调剂生活吗?

变化还是有的,那就是随着经验的丰富,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应对的办法,在有限的模式中寻求到一些颇合自己个性的应对办法。我常常成为某个羊群中一只惯于溜号的不合作者,甚至还常会依据自己口味偷吃几口路边鲜草的刁羊。虽然这实际也只是戴着镣铐跳舞,毕竟给自己带来了些许放松和几分新鲜感或曰独有的满足。总之,我常常从观念到行为,成为旅游团的一个不合作者。

不,我并不会对团队的整体安排如线路、景点、节奏、食宿及交通工具等安排提出任何改变建议或怨言。虽然早先我曾是这样的一个不合作分子。但我很快意识到这是得不到任何结果的,旅行社自有其理由及利益考虑,更重要的是大多数团员不仅不会赞赏你的异见,还会对你的不合作赏以白眼。而实际上旅行社的这一系列安排正是针对他们的主流意愿而作出的,本质上是迎合了他们的意愿的。比如凌晨五点就起床,以便来得及“看”到更多据说是极有文化含量的著名景点这一点,原本就是出游前事先约定好了的。为的当然是尽可能地“多”。我毕竟还算得上个聪明人,懂得众怒难犯的道理。我后来的应对办法就是突然在最繁忙最劳累的这一天“生病了”,或者谎称去过了而万分抱歉地与团队小别一天。这样,导游不会有意见,大多数团员也不会有意见。因为这不损害他们的利益。于是,在团队摸黑冲剌梵净山顶峰的时候,我独自在宾馆的黑甜乡里呼呼大睡以稍解前几天的疲劳;在团队冒着刺骨的冷风踏上洱海的游船时,我自个儿在大理街头、小巷悠悠地闲逛,品味着风味小吃。甚至出国游也如此,许多人觉得眼睛不够用,交通不够快,那么多的国家,那么多的城市来不及看,我却依然故我,放弃了需付出来回七八个小时乘车时间的罗马到佛罗伦萨一日游,独自在日程上只排了一天的罗马街头又晃荡了一天。许多人觉得我不可思议。这么著名的佛罗伦萨,也许下辈子也不再有机会亲眼一见了。焉能因为劳累或行程仓促而轻言放弃?我则不这么看。佛罗伦萨固然著名,罗马也不逊色。何况还有威尼斯、都灵等大批本不在计划内的名城,我们下八辈子同样也许无缘一顾。正如罗马一句名言: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景点也决不是一天或一趟看得完的。正所谓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与其疲于奔命地将两个城市都草草一掠,拍一堆委顿地站在某些标志物下的垃圾照片,何如悠哉游哉地将罗马的真面目领略得更细一些?

事实也正是如此,我独自逗留罗马那一天的实际感受,远比日程中安排的罗马游来得充实而有趣。美美睡了个懒觉后,我挎着相机独自逛了半天街。传闻中或旅游团必到的景点一概不去,专拣那些最能体现当地风俗民情的偏街陋巷悠悠闲逛,以充分满足我个人的喜好。见到中意的背景,便请路人帮忙拍一张。我第一个请的是个舶在站旁候客的的士司机。我请他就在车内随便拍一下,他却非出来不可,还一丝不苟地将相机横来竖去反复取景,以至一个本该属他的客人上了别人的车,倒让我老大不过意。在一个街头酒吧,我想以一伙快活地喝啤酒的老人为背景,那帮忙照相的顺手拉我在他位子上坐下;有人塞给我杯酒作样子,拉手风琴助兴的酒保则特意绕到我肩后……有个瘦高个明白我的意思后,脸竟涨得通红,横看竖对照完后,连连比划着不停示歉,大约是拍不好请多包涵吧。另一个大肚汉拍完后则直拍肚子,向自己大竖拇指,显然是自夸技术高超。

显然,我的不合作根本还是源于我的某种个性。在家我爱独处,出门则不喜凑热闹,尤其不喜欢人为的或热门的景点及“计划”。许多景点本身并不坏,比如某些人山人海的寺庙。还有那些虽然古风十足但明显是修葺一新的“老街”。然而一看到相机取景框内尽是人头,我就大倒胃口。于是,在丽江时,我就悄悄溜出满是店铺的四方城,独自攀上导游未置一词的望古塔,尽情远眺真正的丽江古城,沿途还摄取了许多宁静而原生态的、极少游人和店铺败坏的民居风情。

我的这种不合作自然还体现在其他许多方面。比如购物。即使在家,我也天性不喜逛街进店,到了外地则更不愿将时间虚耗在那些大同小异的店铺里。何况以我的经验或偏见而言,任何地方的车站、码头、景点等与游人密切关连地的商品或服务,都是令人可疑或假冒伪劣的大本营。我从来不愿在这类地方买或吃任何东西。但对于旅行团的进店安排我倒有所理解,毕竟这涉及他们的经济利益。所以我从不置可否。何况你总得带点儿风物土产回家交待亲友。所以那些计划中的进店或所谓泡脚之类项目我一般都规规矩矩地参加。并且也多少买些所谓的灵丹妙药或茶叶之类。这类东西回来后大多不是送人就是往哪一扔,因为实践早已告诉我,它们的实际效用往往与推销者的美言大相径庭。我之所以掏些个小钱,权当是付小费,作为对那些煞费苦心推销者的小小回报,毕竟我也借此机会得着个休息喝茶的机会。但对于那些金银玉器店之类,我是从不领情也决不掏一个子儿的。那些地方的东西涉及多方利益,货真价实的概率实在太低。当一个玉饰的价格可以从开价800元最终却以80元甚至更低价格成交时,它还是可信或有价值的吗?如果不可信,何苦千里迢迢来这里,且在这种情形下购买?

有意思的是,中国人不知怎么会有个“穷家富路”的观念。再加从众心理效应,这些地方从游客身上捞取的利润实在令人惊叹。许多平素在家省吃俭用、甚至可能为一毛钱和菜贩唇枪舌剑的人,在那种地方却一掷千金,喜不自胜而慷慨解囊。显然,旅游业和这类购物业的兴旺发达与人们热衷于在旅游中购物,或者说,将购物作为旅游一大内容或一大心理乐趣者的慷慨襄助是分不开的。

显然,我是体会不到个中趣味的了。但同样,我也不会因此而尝受到个中的苦涩甚至是沮丧。有回在中缅边境,我们被一个身裹披巾,足趿拖鞋的黑脸缅甸男子缠住了。他神秘地向我们出示“道地而绝对高档”的缅玉。同行的一位在车上就大谈如何识货并警告我们不可在这种地方轻掏腰包的报社记者,眼睛蓦地亮了。在严肃老到地把玩了几对玉镯后,他以拿手的砍价本领与那玉贩进行了一番血淋淋的价格大战。直到我们的车要开了,那玉贩终于痛苦地同意将一对开价一千二百元的玉镯以四百元“友情”出让。顿时,围观者又有两人争相以同样价格买下了与权威记者同样的玉镯。不幸的是,恰如小说或黑色幽默展示的那样,正当满面红光的记者向大家滔滔雄辩他识货及砍价的独到心得时,见我们的车已缓缓启动的缅玉贩子,突然追着汽车,使劲拍打车窗并招摇着几副一模一样的镯子大喊:便宜啦,便宜啦,八十、六十、四十!四十一对甩卖啦!

权威记者和另两个购买者一下子面如土色。此后的行程中,他再也没谈及自己的那对“玉”镯。金钱的亏负是次要的,尊严挫败的打击才是够他呛的。

我的另一个落寞之处还常常体现在对颇受欢迎的导游的不合作上。

平心而论,随着旅游管理的日渐规范,导游,无论是团队全陪、地陪还是某个景点的导游的服务态度和质量,都已日臻精到和尽职。虽然也碰到过少数总想着把人往商店带的导游,但他们的服务态度或劝诱方式也仍是相当殷勤老到的。无疑,他们清楚自己与团员关系的好坏关系着他们的切身利益。而对于我来说,不管导游作何考虑,他们的尽职,尤其是他们在保障我们交通、食宿等方面的作用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我不喜欢的恰恰在于他们在某些方面表现出来的过于热诚、尽职尤其是絮叨上。换句话说,我特烦那种被导游掐着钟点,让景点讲解员牵着思维的旅游。尤其后者,讲得不可谓不细致,知识不可谓不丰富。但我们真是为寻求知识而逃避喧嚣都市的吗?何况哪次回家后,我们还记得小姐们的娓娓说道?而不少导游一路上几乎就没有闭嘴的时候,所说的又几乎全是不分对象、喜好的程式化的大俗套,这地方有何风俗民情,有何著名特产,那东西有何传说,这玩意像个什么,有时候还掺杂着大量庸俗无聊的内容。这些东西不乏有趣之处,但听得多了就未免感觉重复而聒噪。我说过,我个人的旅游爱好有些个别,对热闹而人潮涌动的尤其是人为的景点往往兴致缺如,对旅途中那些自然而鲜活、富有原生态意韵的风情、村落、人文景观又往往十分神往。这时候我就特别厌烦导游的絮叨干扰了我的个人体验或想象。其次,某些景点的讲解也太过细致,以致进程太慢,所说的那些某某砖饰如何美妙,某某石头的来历,某某东西像不像个马头之类,又唤不起我的兴趣。或者,压根儿就不如我自个儿的想象、感受来得丰富、广阔。于是,我的对策就又是独自开溜,常常小别团队,避开那些人群稠密的地方,独自徜佯于僻静的山村或幽幽的山边、溪畔,去发一会自个儿的思古之幽情,或满足一下怀旧之情愫。真的,许多时候我觉得旅游就得这样,我们千里迢迢奔赴某一个地方,真的不是再来看人、听史或揣摸文化的,而是来换一副心境,满足一下对于异地特色的新奇感或某种心理缺憾的。而这样的地方未必不出于著名之处,但却更可能出在无人顾及的冷僻之地。而它们大多被我们飞驰的车轮不屑地弃诸于脑后!何况,再好再新奇再文化的景观,一旦被过度开发或被人群践踏,其内涵和表征都会大打折扣。比如天下闻名的周庄,早年我去的时候,她确实还那么地古朴自然,如今那儿无一处房屋不是店铺,走路都挤挤挨挨水泄不通,你还能“欣赏”到什么?与其再到其中去凑热闹、人看人,何如到她的外围或别的尚未被世人所注意或开发的小镇去走走,坐坐?

我这么说并非刻意否定导游的意义。只是我理想中的导游似乎应该是一本手册或指南,安静地躺在各种游客的行囊里。那些景点也罢,风光也罢,游赏的节奏等等,让游客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好恶去纵兴品味、把握好了。而当某个游客需求时翻动他时,他又能详尽地满足其求知欲,就再好不过了。

事实上,即便在旅游上,我发现与我有着相似情趣或实践的大有人在。

有次我在宾馆前台,就碰见一个身背大包的外籍华人,正在向大堂经理打听南京还有什么值得逛逛的“真正的老街”。经理苦笑着说不多了。而他热诚地向他推荐的中山陵、雨花台等“名胜”却又引不起那位先生的兴趣。他的观点是如此地令我激赏。他说:那些地方都是游人,况且我都从电视和图书上看过了……

敲这些文字期间,我刚巧从中央四套看到一个介绍瑞士风情的短片。一帮子洋人们开着汽车,带着帐蓬,露营于四面雪山、风景如画的谷地中。一连几天就住在那儿不再流窜。或垂钓于湍流,或漫游于野田,或采拮于硕果累累的葡萄园中,或又在酒坊中品尝新醅美酒;或者,有人干脆就懒洋洋地躺在阳伞下晒一天日光浴。他们周围除了阳光、自然,再没有任何碑石或寺庙,甚至也没有一个我们称之为导游的人物在讲解点什么。但在需要的时候,却又分明有人应声而到,为他们续酒或帮人用网兜捞起钓上的大鱼。他们就是我们所谓的导游。如果谁对我说这就不叫旅游,不叫休闲,那我一定要和他理论一番,你说这该叫什么?

人各有好,不能强勉。但至少,我们的出游方式也该考虑一下不同性格和爱好的差别,寻找一些不再以四处奔走、多看多到为目的的新方式了。对于我们的生活,我素来相信,缺少的不是形式而是内容,不是人缘而是观念。不仅旅游,实际上我们的整个人生、整个社会发展过程无不如此,新的形式或生活方式,总是由潮流中的某个支流或某种“异端”所激发、引领出来的。

当然,一旦某种新形式汹涌成潮,也许我或我们又会渴望新的支流的迸发,甚至,乐意回到旧有的潮流中去了。这是另一个话题了。但,这有什么不好呢?富有选择的生活总比单调而缺乏选择的生活来得让人快乐呀?

而快乐,难道不是人生一切内容的应有之义吗?

同类推荐
  • 感悟人生:回味无穷的99个感动

    感悟人生:回味无穷的99个感动

    古今中外,但凡事业有建树者,无不都用辛勤的汗水书写着人生的每一个细节,靠别人的施舍是永远不会成功的。20年以前,一位在企业界非常成功的先生将他的两个儿子送到外地上学,其中的一个就读维吉尼亚大学,另一个就读纽约的一所学院。
  • 我最亲爱的

    我最亲爱的

    一位名场阅历销年华,每天在最紧张的新闻媒体前线调兵遣将,早识人间哀乐,心事颇有的中年父亲,带着一对古灵精怪,花样百出,黏时让你烦,不理时让你忧的青春女儿。一个屋檐下,三人如何互动过活?“西瓜你个芭乐咧”,看过女儿的“宇宙无敌成绩单”后,父亲这样说。“鸟咧?”染着一头黄发,如今整天只想跟男孩子打篮球的女儿如此回答。自认每天过着惊险生活的老爸,不禁想念起不过几年之前,还爱看鸟爱画画,成天爱黏跟老爸团团转,一身灵气的同一个女儿。怎么会这样?short time passing而已,到底 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
  • 2011年度诗歌排行榜

    2011年度诗歌排行榜

    滚石填塞去路。深深地下降然后以臂力攀升,如蚂蚁的影子在垂直天梯上匍匐、蜿蜒。野花如雾,涌上我的热泪。赤日蒸晒,峥嵘人间。有纵横之健翮坠亡,顷刻间被虫蚁食尽。石头扑向心,气息崚嶒而凌厉。
  • 在那遥远的地方

    在那遥远的地方

    《在那遥远的地方:边疆万里行日志》内容简介:他去到那遥远的地方,是回家,而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旅行 在他的笔下和镜头中,展现的是一座座亲身攀登过的山,二条条涉过水甚至救过人的河,一所所亲手摸过宿舍里棉被厚薄的小学,以及一位又一位与他做朋友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身在边疆的当地人。
  • 永远的迷离记忆

    永远的迷离记忆

    本书为廖玉蕙的自选集,收录作者多年来创作和发表的优秀散文近30篇。廖玉蕙是台湾散文创作中有代表性的女性作家,崛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台湾文坛,其创作题材多来自家庭生活、师生互动与社会观察,传达情感清新温润,语言诙谐、嘲讽,作品充满温情、亲情、乡情,以及女性作家特有的柔情,从平常的事件里追寻常人不易见到的社会另一面,笔调幽默,风格朴实,颇受读者喜爱。
热门推荐
  • 拾荒时光

    拾荒时光

    有些错过的人,有些错过的事,就算交给时间来抹平,最终也会有残存在心里的印记。有人对你说的不见不散,最终真的不见不散,同一片天,同一片海,某人记忆中的留白,以后,你还会想起我吗?
  • 绯红的秘密

    绯红的秘密

    梦中的黑屋子和红发的弟弟,关系不错的一家四人在22世纪“衰弱时期”的经历。那么……最终的秘密是什么呢?应该是……没有秘密吧?主要角色:林红、林小枝、林邦、林布谷等,是寻找者世界观的延伸作品,另外,所谓寻找者世界观是本人独创的世界体系,不过与现实世界的未来偏离不是很大。本篇故事不是世界观的主线。
  • 大漠之门

    大漠之门

    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新疆罗布泊离奇事件频发:飞机离奇消失、神秘生物出现、科学家莫名失踪、小汽车一去不返、探险家横尸戈壁......每一个走进罗布泊的人,要么凭空消失,要么疯疯癫癫,要么魂归大漠。这里究竟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史前超文明横空出世,真相骇人听闻,真相毛骨悚然,真相匪夷所思!《大漠之门》带你开启一段惊心动魄的沙漠之旅,揭开罗布泊背后的神秘面纱!
  • 位面入略者

    位面入略者

    当叶子翱发现自己成为主神的时候,一场轰轰烈烈的位面入侵开始了························
  • 妖女的修炼法

    妖女的修炼法

    我是看到网站分栏里有短篇才开始上传的,但是,按照正常的开书流程走下去,却就是这种形式了。因为多方咨询无果,又没有删书的权限,就只好这样了。好在,妖女也算是一个大的范围,可以“虽是人身,亦如妖魅”。从这个角度来说,就算只有人类,也是可以归类在这个名下的。书中的分卷,按照的是一卷一个故事的形式,背景、人物都会截然不同的故事。所以,如果是暂停中、未完本的话,那么j就是还有短篇故事没有上传的状态,敬请理解。第一卷,就是有着妖魔存在的修炼背景下的作品:荒山妖门,剑山剑宗,屠山魔宫,是并列的三大门派。剑宗大弟子晨仁因为剑宗宗主受伤,而孤身到了荒山妖门,碰到了月光潭中正在浴洗的未姝······
  • 综漫之叛逆的审判使

    综漫之叛逆的审判使

    这是一个为了所爱的人变强的故事。这是一个小萝莉默默努力地故事。也许这个小萝莉不是很厉害,但是她却不会放弃。这是一个小萝莉穿越万千位面建立11的故事。在寻找爱情的同时,也慢慢成长着,虽然偶尔很幼稚,很单纯,但是也有强气的一面。=====================================================================这也许是一个大坑,但是咱会默默努力地。PS.1更新时间不定,学生党嘛……PS.2虽然咱很诚心接受批评神马的……但是太伤人的咱会哭的。PS.3咱会一直努力下去,和绯月一起成长的。最后谢谢各位厚爱
  • 桃之夭呀夭

    桃之夭呀夭

    【桃酥】夫妇纯爱来袭~浪漫在校园浪漫在家!本书感谢言士免费小说封面支持,百度搜索“言士封面”第一个就是!言士旗下码字软件--言士创作,即将上线,敬请期待!
  • 征服大女人

    征服大女人

    我家是单亲家庭,我爸有一个漂亮性感的女秘书,我觉得她想做我后妈,所以就想方设法破坏他们。然而我们却偷偷‘好’上了,终于有一天,我爸当场撞破了我们秘密……
  • 魔圣同体

    魔圣同体

    十年铸剑只为炉火纯青,一朝成名定当仰天长啸!懦弱?只是掩盖我的可怕,没有灵力?我去,还不是有个魔子和圣子在我体内吸我灵力!什么叫魔?什么又叫神?当真是战天斗地,唯我独尊!战栗吧,好戏才刚刚上演……
  • EXO—逗比欢脱彩礼朴

    EXO—逗比欢脱彩礼朴

    朴彩黎被人叫作彩礼朴。不知道哪辈子修来的福气,她是火热的男团EXO的铁哥们儿。发生了不少有趣的事情。饭们为了见爱豆或有他们的消息,都要在彩礼朴那里才行,因为ncfans的讨好,送礼,她就自然而然的变成了‘彩礼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