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30600000029

第29章 道教斋醮

科仪方术指的是道教的仪式和方术,他们是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道教徒来说,方术和仪式都是神圣的,是他们追寻大道的一种重要表现。

通过方术,他们能够与鬼神沟通,能够上达天听,借以期待有朝一日能够得道飞升,羽化成仙。

而仪式则是道教发展过程中逐渐完善和丰富的一种特殊文化,他们是道教礼仪的具体表现,也是道教宫观和道士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

了解和认识道教仪式,对于全面认识道教,有着重要的作用。

斋醮是道教对其崇拜仪式的传统称呼,俗称“道场”,斋醮不但是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

斋醮具体形象的表达了道教教义,斋醮中的文学和音乐都是我们研究古代文学和音乐的重要途径。斋醮中的养生知识更是我们今天所研究的重点。

●斋醮

斋醮是道教对其崇拜仪式的传统称呼,俗称“道场”。《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称,“烧香行道,忏罪谢愆,则称之斋;延真降圣,乞恩请福,则称之醮。斋醮仪轨不得而同”。斋醮是道士修道行道的重要内容。

斋,《说文》称“戒洁也,从示”,是斋戒、洁净之意,指的是在祭祀前,必须沐浴更衣、不饭酒茹荤、不行房事,以示祭祀人的诚敬。

《礼记》说到将祭时,“防其邪物,讫其嗜欲,耳不听乐。故记说:齐者不乐,言不敢散其志也。心不苟虑,必依于道。手足不苟动,必依于礼。是故君子之齐也,专致其精明之德也”。

醮,《说文》中有两个意义,一称作冠娶之礼解,一称作祭仪解,而“祭,从示,以手持肉”,意思是献肉以祭。宋玉《高唐赋》称:“有方之士,羡门高溪,上成郁林,公乐巨谷,进纯牲,祷旋宫,醮诸神,礼太一”。醮神意即祭神。

我国古代宗教有众多的斋戒仪礼以及等级森严的祭仪规定。《礼记·曲礼下》称“天子祭天地,祭四方,祭山川,祭五祀,岁遍。诸侯方祀,祭山川,祭五祀,岁遍。大夫祭五祀,岁遍。士祭其先。”

只有王有祭天地的权利,而大夫以下的庶人只有祭祀其祖先的权利。对于祭献之物,不同等级也有明确的区别规定。

道教产生于东汉末年封建统治腐败、社会动乱之际,一开始它就以与统治阶级相对抗的姿态出现,因此,它构造了自己的天地神灵系统,并且创造了自己的祭祀“天、地、水”三官的仪式。但是道教仪式仍然同古代祭祀仪式有密切关系。

道教斋醮仪式是古代宗教祭祀仪的改易。早期道教多用“斋”名。道教创立斋醮仪范,其目的:一是为修道;二是为通神;三是为供养。道教斋醮仪式具有复杂的结构。它由各种独立的科仪组成,每个科仪又都具有特定的神学意义和作用。

●科仪

科仪,指道教道场法事。科,科可解做动作。《说文》科有程、条、本、品等意义。《说文》“程”有法则意义,荀卿说:“程者物之准也”。《玉律》科也作程解,故科即程式。俗话说“照本宣科”,即是本着一定程序敷演如仪。

仪,仪为典章制度的礼节程式、法式、礼式、仪式登,如常说的“行礼如仪”。

道教徒做道场法事的规矩程式,依不同法事定的不同形式,按一定法事形式准则做道场叫“依科阐事”。俗话说的“照本宣科”,就是这一同义语。

道教徒把这种“底本”叫作“科仪本”,把做某种法事的“底本”叫作“某某科仪”。如开坛法事的“底本”叫“开坛科仪”,荡秽叫“荡秽科仪”,简称叫:开坛科,荡秽科。

●内外斋

内外斋,是道教斋法的不同功能和使用范围的一种分类名称。

内斋,指道士内修的斋法,由个人进行,注重内心无思无欲,外观无言无行,主静;外斋,指道士为他人他事举行的斋法,大多由集体进行,唱念做齐全,主动。

《金箓大斋启盟仪》称:“斋法之说,有内有外,请备论之。内斋者,恬淡寂寞,与道翱翔,昔孔子以心斋之法告颜渊,盖此类也。外斋者,登坛步虚,烧香忏谢,即古人祷祠祭祀之余意也。”

斋是戒洁,心斋就是保持精神虚静,不接外物的状态。内斋之法,本无程式。早期道教的守一之法,也是内斋一类,《太平经》只是要求守一之人“安卧无为,反求腹中”,“百日为小静,二百日为中静,三百日为大静”等。

南北朝时,道教仪式渐趋繁复。陆修静以礼拜、诵经等动行为来约束人的三关,使人心静,就将内外斋结合了起来。

上清之斋,虽然与金箓、黄箓等斋法并列为九斋十二法,但据其内容当属内斋。大约成书于明代的《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则称,“内斋者有四,一则心斋,二则常斋,三则清净斋,四则长斋”。

心斋,指“谨守天戒,心意同符,内外同仪,无思无欲,无虑无恐,翛然坐忘,德同真人,道合仙格”。

常斋,指“绝辛去厌,断荤戒欲”。

清净斋,指“断五谷,绝人事,居山林,饮元气,持戒律,忘尘根,散胞胎,杜交友”。

长斋,指“并持以上三斋之法,或一月、两月,一岁、两岁,十年、二十年是也,以至终于飞升,始于立意是也”,前三种是内斋之法,各有特点,后一种是内斋的时间要求。

●五供

五供也称五献,在拜表、炼度、施食等仪式中都有五供一节。其法乃是将五种献祭品,即香、花、灯、水、果献于神坛之上。道士称:五献皆圆满,奉上众真前,志在求忏悔,亡者早生天。道教对这五种供品,各有专门的解释:

香:《要修科仪戒律钞》称:“香者,天真用兹以通感;地祇缘斯以达言,是以祈念存注,必烧之于左右,特以此烟能照玄达意。”意思是香可上达于三境十天,下彻于九幽五道。香烟上透称霄,有参侍玉皇的功效。据《道门通教必用集》,奉献于诸天的名香有返魂香、返风香、逆风香、七色香、天宝香等。

花:《道门通教必用集》称,奉献诸天异境奇花有“九灵太妙真花,五灵小妙奇花,碧蕊黄金艳花,黄蕊紫金耀花,阆苑青琼瑶花,琼林流光宝花”。称花能舞动阳气,熏沐金容,花光灿烂,照映十方。

灯:《要修科仪戒律钞》称“真人摄日晖以通照,役月精以朗幽”。灯的功用就是“诸天悉开耀,地狱皆朗明。我身也光彻,五脏生华荣”,而灼透幽冥,照开泉路。

水:《道门通教必用集》称奉献诸天七种宝浆为“日精宝浆、月华宝浆、星光宝浆、甘露宝浆、金液宝浆、灵光宝浆、玉匮宝浆”,称“倘饮三杯,必通大道”,能涤炼阴魂,恢复真形。

果:《道门通教必用集》称奉献诸天的琼林珍果为“空洞灵瓜,万岁仙桃,金紫交梨,元光素,赤灵火枣,飞丹紫榴”等,称“香气布浓,食之无尽”,可结果而收,早登仙界。

●醮坛

建醮必先设坛,称为“醮坛”,又称“法坛”。“坛”则指在乎坦的土地上,用土筑的高台,用以祭祀天神和祖先。

据《道书授神契》记载:“古者祭皆有坛,后世州郡有社稷坛。坛而不屋,古醮坛在野。今于屋下,从简也。”说明古代醮坛,原为露天,后改在殿内。

不同形式的斋醮,往往建有不同规模的坛。大型斋醮活动,通常筑有若于个坛,其中一个是主坛,叫作“都坛”,其余的坛,叫作“分坛”。

如1993年9月,在北京白云观举行的“罗天大醮”。供奉1200诸神牌位,分设都坛、皇坛、度人坛、三官坛、报恩坛、救苦坛、济幽坛、青玄坛等,诵经拜忏,日夜供奉香灯。

全真派醮坛,称为“混元宗坛”,用“道经师宝”印。方丈传戒的戒坛,称为“玄都律坛”。正一派醮坛,称为“万法宗坛”,用天师之印,为“阳平治都功”印,沿袭至今。

●醮坛高功

在斋醮仪式中,各有一定称称和职守的道士,统称为执事,即醮坛执事。据《金篆大斋补职说成仪》,执事主要有:

高功:位居各执事之首。担任者必须“道德内充,威仪外备,天人归向,鬼神具瞻”;在仪式中要“蹑景飞晨,承颜宣德,惠周三界,礼越众官”。

监斋:位仅次于高功。其职守,一为“总握宪章,典领科禁,纠正坛职,振肃朝纲”;二为“周密察非,从容授简,有严有翼,毋滥毋堕”。即主管科仪典法,为高功的副手。

都讲:与高功、监斋合称“三法师”。担任者必须“洞辅该通,法度明练,赞唱仪钜,领袖班联”;“玄坛步趋,升座讲说。昭符人望,默契人心”。即主管唱赞导引,也为高功的副手。

以上三职,正一派称为“三法师”,全真派仅称“高功”,无“法师”之称。但三者在斋醮科仪中各有明确职能,相辅相成,共同发挥对科仪的主导作用。

●醮坛执事

道教斋醮,除了三大法师之外,还有其它执事,也各有其职:

侍经:负责陈列、布置和收藏经卷的道士,为诵经作好定音、调音和仪表的准备工作。

侍香:负责清洁香炉和香案的道士,在仪式中保持焚香不断。

侍灯:负责整理和清洁点灯用具的道士,在仪式中保持灯烛辉照不致中断。

知磬和知钟:负责击磬和击钟的道士。磬钟之声直接规定了诵唱经文和仪式进行的节奏。

此外,据《太清玉册》拳四,醮坛执事还有:

炼师:“其职也,内外贞白,心若太虚;德体好生,诚推恻隐。致坎离之妙用,合造化之元功;炼质升真,超凡人圣。”

摄科:“其职也,严格威仪,宣扬玄范,端临几度,密迩道前。音传金玉之声,问答琳琅之韵,必敬必戒,以谢以祈。”

正仪:“其职也,通贯科仪,整肃玄纲,务在老诚之士,方严中正之规。”

监坛:“其职也,激浊扬清,摄邪辅正,升坛隶事,先须严洁之功;通真达灵,必假监临之力。事须处恪,好令差迟。”

清道:“其职也,肃清称路,荡涤尘氛。”

知炉:“其职也,玄教威仪,仙班领袖。”

词忏:“其职也,吟咏洞章,歌扬玄范。”

表白:“其职也,奏陈虔格,注念精专。”

●醮坛威仪

道教醮坛之上,讲究一定规矩,称之威仪。因斋醮人神交接,怠慢不得,故立下清规,目的是“戒其惰慢,检其愆违,察其行藏,观其诚志,若有过失,随事纠举。”

“威仪”包括醮坛中的一切陈设和举止行动。要求全部符合斋法典式,叫作“如仪”。

《天皇至道太清玉册》载有《醮坛清规》,所列凡三十五条,可见醮坛之上,纪律严明。

●醮坛用品

醮坛上有必要的设置和用品,主要有:

供器:香炉、烛台、花瓶、香筒等。

供养:如香、花、灯、水、果五种供奉。

法器:道教通用的法器有两类:一类为仰启神仙、朝观祖师以及为了驱恶镇邪的器物,如朝简、如意、玉册、玉印、宝剑、令旗、令箭、令牌、天蓬尺、镇坛木等;一类为各种打击乐器,如铙、铛、镲、铃、鼓、钟、螺、磬等。

幢幡:幢之制其上有宝盖,并有执杆,以为手持。幡则无盖,多为悬挂之用。

符简:即黄表纸符。

章表:即表文。

法水:净坛用水。

手炉:即有柄之香炉,以为手执。

●道教法坛

道教法坛:即道教举行宗教活动的宗坛。基本上可以分为醮坛、箓坛和戒坛三类。

醮坛:即道教举行斋醮科仪的法坛。醮坛之上参加科仪的道士,称为“醮坛执事”,主要有高功、经师、提科、表白等,其它还有侍经、侍香、侍灯等。

箓坛:是正一派道士授受经箓的法坛。称为“万法宗坛”。箓坛设有三师:

传度师:举行授箓科仪的主持者。

监度师:一般由正一派世袭的张天师担任。

保举师:负责保送正一道士参加受箓。

戒坛:是全真派道士授受戒律的法坛。称为“玄都律坛”。授戒由传戒律师和八位大师共同完成。

传戒律师:又称“传戒本师”、“律师”。由传戒丛林的方丈担任,负责为戒子讲说戒律、传授戒法。律师的选拔非常严格,必须受满三坛大戒,接过“方丈法”,戒行精严、德高望重的方丈始可荣膺此职。

传戒八大师为:

证盟大师:负责为戒子解说教义经典、经忏威仪等。监戒大师:负责监察戒子言行,不许违规犯戒,对不法者有权责罚。以上传戒律师、证盟大师和监戒大师,又称戒坛“三师”,是戒坛最主要的三位。

保举大师:一般由传戒丛林的监院担任,负责保举戒子参加受戒。

演礼大师:负责传授戒子登规演礼及戒坛威仪等。

纠仪大师:负责为戒子纠正礼仪规范。

提科大师:负责戒坛诵经拜忏诸事。

登箓大师:负责为戒子取道号,填写“登真箓”。

引请大师:又称“迎请大师”。负责主持戒坛斋醮科仪,担任高功。

●罗天大醮

罗天大醮是民间常见的醮祭中,格局、含意、祭期最大的醮典。

《称笈七签》称:“八方世界,上有罗天重重,别置五星二十八宿。”显见罗天大醮乃指天地万物。罗天大醮则是极为隆重的祭天法仪,以祈协正星位、祈福保民、邦国安泰。

盛极隆厚的罗天大醮,需搭设九坛奉祀天地诸神,上三坛称普天,由皇帝主祀,祀三千六百神为,中三坛各周天,主公卿贵族祀之,设二千四百神为,下三层为罗天,由人民供祀一千二百神为,醮期则长达七七四十九天,并分七次举行七朝醮典,醮科包括福醮、祈安醮、王醮、水醮、火醮、九皇礼斗醮以及三元醮等。

罗天大醮不仅祭仪隆重,醮期长,普渡区内更要用五色布遮天,无论内坛或外场都显得极隆重庄严,所耗费的人力、物力也超出一般醮典十倍以上,加上普天又须皇帝主祭,封建社会时代,民间少有能力建此大醮。

●经典文检

经典文检指道教斋醮仪式使用的书文,包括科仪经典和文检两部分。科仪经典是道士演习仪式的文字脚本,文字固定,世代传承,大致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散文体和骈文体的经文,韵文体的赞颂或吟偈以及提示道士礼拜仪节的规定。

散文或骈文体的经文,大多用于启请、召请天神、申奏举斋目的,或者代神宣教民众。韵文体的赞颂或吟偈,大多是五言或七言诗体,多用于步虚、绕坛或法师行术时的诵唱或伴唱,它们多作为大段经文念白之间的过渡。至于一些礼拜仪节的规定大多是简单的散文,类似于剧本中的表演提示。

现存的科仪经典都经过历代仪式实践的反复磨练,因而在表达教义思想和仪式组织安排等方面都比较完整并且错落有致。仪式要素的组织安排也富于变化,使欣赏仪式的信徒不感到单调乏味。

道士学习科仪经典,代代都以抄写经文作为入门的第一步。抄写经典不仅促使道士熟悉经典和研习经典,也促使道士代代相承,不断努力使斋醮仪式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和信徒要求。

文检是道士演习仪式时根据当时当地信徒的要求而书写的仪式文书的总称,其格式大致固定而部分文字却因时因地有所变化。南宋以后的科仪典籍中已经普遍使用。文检在斋醮仪式中有重要作用,认为文检在斋醮仪式中是祈福度亡的最大利益所在。

●斋醮与教义

道教通过斋醮科仪内容和形式的结合来体现它的教义思想和教徒的信仰行为,主要表现在道、神、济贫救苦等诸方面。

道是道教的理论基础,他不仅是道教的宇宙观,而且是道教的根本信仰。因为道最终被人格化,成为“太上老君”,出现了“一炁三清”之说。加上人和鬼,便出现了人神、人鬼关系。

在金篆、玉篆斋中,各种科仪大多反映人同神的关系,而黄篆斋中,各种科仪大多反映人同鬼的关系,因而要通过请圣、庆贺、祝寿等科仪为人、神祈福谢恩;通过破狱、炼度、施食等科仪为人、鬼济幽度亡,例如灯。

仪表明了道教徒追求光明的教义思想内容。总之,所有的一切均表现了道教的教义思想。

●斋醮与文学

斋醮仪式中运用了许多赞颂词章,即步虚和青词,属于两种文学体裁。

步虚,是谀神之辞,建醮时,道士必须旋绕香炉或烛灯,边巡行边按一定的曲调口诵词章。一般为诗体,或五言、七言,或八句、十句、二十二句不等。早在寇谦之、陆修静时,即有《华夏颂》、《步虚词》出现。现存陆修静《太上洞玄灵宝授度仪》、杜光庭《太上黄篆斋仪》中皆有许多步虚词。

青词,又称青辞,也名绿章,为道教斋醮时送给天神的奏章祝文。一般多用骈体,以四六文句构成,对仗工整,文辞华丽。

也有骈散并用的,开头叙明祝祷者姓名,祈祷神祗尊号,所奏事由,末节用“以闻”“谨词”之类的表示谦卑祈请的文辞。唐宋时期,许多文人官吏频频出入于道场,且奉皇命,亲作青辞。

此外,帝王也有为斋醮作赞颂辞章的。宋太宗、宋真宗和宋徽宗等分别撰写了《步虚词》、《散花词》、《白鹤赞》、《玉清乐》、《太清乐》各数十首。

由于斋蘸的广泛影响,古代文学作品中也不乏描写。如《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小说中,均有热烈的斋醮场面的描写。

●斋醮与音乐

斋醮音乐,又称科仪音乐、法事音乐和道场音乐,包括步虚、偈、赞、颂、诰等韵曲,和独唱、合唱、吟唱、道白等声乐,以及器乐、打击乐等多种音乐形式。

斋醮音乐在发展过程中,与我国传统的巫教音乐、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相融合,逐渐形成了自身的风格和体是,成为我国传统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斋醮音乐发展到北宋末期,才出现了一部曲体范本《玉音法事》,此为现存所见到的道教乐体中最早的声乐体集。该体集收入于明《正统道藏》,记载了唐代至宋代的道曲50首。因记体方法非常奇特,至今难以破译。

及至明代,又出现了一部《大明御制玄教乐章》体集卷,急载有道曲14首,工尺体曲调。清代《重刊道藏辑要·全真正韵》中收有全真道常用的曲目56首,用“铛镲板”。这些都是道教音乐的重要文献。

全真道注重修持,醮坛音乐较为含蓄;正一道面向社会,醮坛音乐便十分活泼。

●斋醮与养生

道教在斋醮时,往往与炼养并行。例如在建醮前,必须斋戒沐浴,即清洁身、口、心,不让污秽介入。

在建醮过程中,要运用存想,以聚精会神,排除杂念,达到真心清静的境界;此外还有叩齿、呼吸等,都是斋醮中有利于健康的因素。

●斋醮科仪组成

举行一项斋醮科仪,往往要通过建坛、设置用品、涌经拜忏、踏罡步斗、掐诀念咒等来共同完成。

这其中人是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因为所有的这些都是由他们来完成的,这一切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斋醮科仪。

●斋醮发展过程

东汉时,道教诞生,太平道已有向天祈祷和称谢等仪式;五斗米道也有“涂炭斋”、“指教斋”等斋仪,祈祷者“黄土涂面,反缚悬头”,仪式简单。

另外,五斗米道还有为病人请祈的“三官手书”,此种科仪虽然十分简朴,但已具备了斋醮科仪中表章的雏形。

东晋、南北朝时,斋醮科仪经上清派、灵宝派道士推演,逐渐形成整套的仪范和程式。东晋哀帝兴宁二年,魏夫人的弟子杨羲、许谧在茅山创建“上清法坛”,用“九老仙都君”印。

东晋安帝隆安年间,葛洪族孙葛巢甫撰著《灵宝经》30余卷,至南朝陆修静再加增修,大行于世,在閤皂山建立“灵宝玄坛”,用“元始宗坛”印和“元始万神”铜印。

北魏时期,道士寇谦之率先改革北方天师道,提倡礼度,改诵经“直诵”为“音诵”,从此斋醮诵经有了音乐的内容。寇谦之著《称中音诵新科之诫》和《箓图·真经》,使科仪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继寇谦之后,南朝刘宋灵宝派道士陆修静也改革南方天师道,他在撰写三洞经典的基础上,修整了斋醮科仪。他曾撰著斋醮科仪百余卷,有关灵宝六斋、九斋、十二斋等不同斋仪及《升玄步虚章》等斋醮乐章多种。

经寇谦之和陆修静整编修订以后,斋醮科仪逐渐定型并走向完善。至隋朝时,基本上停滞不前,但仍受重视。斋醮科仪历经唐、宋、元各代,随着道教的发展而盛行。

唐玄宗于开元年间,诏两京及诸州各置玄元皇帝庙二所,每年依道法斋醮。唐武宗即位,帝幸三殿,于九天坛亲受法箓。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是道教斋醮科仪的集大成看,他搜集、整理、编撰、删定了南北朝以来的各种科仪。

在此基础上又新修了《太上正一阅篆仪》、《洞神三皇七十二君斋方忏仪》、《道门科范大全集》等科醮书多种,影响十分深远。

北宋太宗、真宗、神宗、哲宗、徽宗各朝,宫中设醮,史不绝书。真宗于大中祥符二年,令太常礼院详定天庆道场醮仪,颁诸州。徽宗于大观二年,颁金篆灵宝道场仪范于天下,令道士依法奉行。

金元之际,京中宫观、大邑名山均有设醮者。不仅正一派道士,而且全真派丘处机、王处一,太一道萧志冲、萧居寿等,也皆先后承金、元皇帝之旨而主醮事,斋醮遂为各派所习。

明代以后,道教转衰,但斋醮科仪仍流传于民间。此阶段出租了许多民间宗教,流传十分广泛,许多斋醮科仪被民间宗教所吸收。

同时有许多大型的斋醮科仪因无力承办而失传,小型的斋醮科仪因进一步简化而更适合一般群众的需要,故一直流传至今。

清代龙虎山上清官提点娄近垣,整编斋醮科仪12卷,辑集成《黄箓科仪》,成为近现代科仪的典范。

●现行道教斋醮

现行道教斋醮活动,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全真派道观:如北京白云观、青岛崂山太清宫、武汉长春观等。全真派斋醮活动包括课诵、接驾、祝寿、祈福、延生、消灾、供天、摄召、散花、施食等科仪。

正一派道观:如上海白云观、苏州玄妙观、龙虎山天师府等。正一派斋醮活动包括奏职、祝圣、完愿、庆诞、进表、供天、炼度、发递、亡斗、开启、请圣、火司朝、迎銮接驾、延生告斗等科仪。

经忏包括早晚功课、玉皇忏、雷祖忏、真武忏、三宫忏、斗经斗忏、朝天忏、青玄忏、九幽忏等。正一派道观十分注重斋醮科仪,因为这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故正一派斋醮活动非常精彩,内容也十分丰富。

散居道士:指分散于民间不居庙的道教徒,多是正一派。他们的特点是不居庙观,或以家庭为单位,世代相传;或以个人为单位,广收门徒;一有机会便到群众家里举行斋醮活动。

散居道士多承龙虎山之法统,世家传承,历代伙居。故所诵之经忏也正一道观常用之经忏,主要是:三官北斗经、灵官经、王皇心印妙经、玉皇忏、太上三元大忏、灶王忏等。

同类推荐
  • 每天读点星云大师全集

    每天读点星云大师全集

    本书内容包括星云大师谈禅净、星云大师谈生活、星云大师谈事业、星云大师谈职场、星云大师谈人生、星云大师谈智慧、星云大师谈修身、星云大师谈幸福等。
  • 禅定养心

    禅定养心

    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它渗透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观念和习惯。其中,佛教对人体医学、生活保健的认识博大精深,对身心调和与健康生活的具体要求比比皆是,它们,涉及到我们日常的饮食和呼吸,涉及到我们的道德修养,涉及到我们的情绪调节,也涉及到我们精神生活的达观和纯净……
  • 静心·舍得·放下之舍得

    静心·舍得·放下之舍得

    太虚法师致力于佛教改革,提倡人间佛教,是中国近代佛教改革运动中的一位理论家和实践家。1927年,出国巡回讲学,遍历英、德、法、荷、比、美等国家,弘扬佛法。在巴黎首建世界佛学院,开创了中国僧人跨越欧美弘传佛教的先河。法师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振兴佛教、建设新佛教文化的事业,虽出家为僧,但救世济民之心让人感佩,是一位侠骨热肠的高僧。
  • 菜根谭(第五卷)

    菜根谭(第五卷)

    《菜根谭》是明初道人洪应明所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其文字简炼明隽,亦骈亦散,融经铸史,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它能告诉我们的事情很多很多,如一溪清泉,能涤去我们焦燥的尘灰,化解我们心中的积烦。本书编译从儒、释、道三家的思想体系,对《菜根谭》以通俗直观的解释,言语之中宛见古贤之心。
  • 圣经故事(第二册)

    圣经故事(第二册)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热门推荐
  • 卿妃得已

    卿妃得已

    前世,她为爱而疯狂,不顾一切的流言蜚语,所有人的反对,义无反顾的嫁给了他,为他谋划一切、为他得到天下江山,她也理所当然的当上了皇后,可最后,得到的结果却是:家族惨遭灭门,而她自己得到的也只有惨死,最可悲的是,他说他从来。都没有爱过她,她只不过是他的一颗棋子,一颗用来得到皇位的棋子,她不死心,可当他把废后诏书扔到她面前时,她才醒悟过来,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她自己的一厢情愿,她的一厢情愿带给自己的整个家族一夜之间惨遭灭门,她的一厢情愿让她自己死于非命!老天有眼,让她重生了,这一世,她一定要让他血肉偿还!让他感觉一下生不如死的滋味!
  • 霸气小青梅,竹马大大不好当

    霸气小青梅,竹马大大不好当

    小女孩翘翘嘴,不爽的嘟闹起来。“大奇,我们走。苹果有什么好的,我们不和他玩了,哼。”女孩拉起狗,毫不留恋的走远,留下一个潇洒的背影。不出十秒,只见女孩又绕了回来,嘟起嘴“真的不道歉?”“……”“哼,大奇,我们走再也不理苹果了。”女孩又跨着大步离开,不到十秒钟,女孩又绕到了男孩面前“真的…”没等女孩说完,男孩终于忍不住了“好啦,我道歉,对不起,对不起,这样总行了吧?”“这还差不多!”女孩拉起男孩的手开心地向着远远的地方冲去……
  • 高丽史史籍概要

    高丽史史籍概要

    本书主要以奎章阁、藏书阁和韩国国立中央图书馆三家藏书机构的收藏为主,加之韩国已经影印或铅印刊行的其他古籍,共介绍各类有关高丽历史的汉文文献二百二十种,其中纪传体类六种、编年体类十八种、典章制度类五种、地理志类八种、金石及文书类八种、传记类五十九种、杂史类二十五种、文集类六十九种、其他十六种,以及今人所作史料汇编六种。
  • 赘皇

    赘皇

    *书名:赘zhui(第四声)皇,发现有的书友读成ao(第二声)皇,特此注明*江陵是唐家的上门女婿(就是入赘),无意间被召唤到另外一个世界,成为那个世界的召唤人。那个世界,到处充满着脑元素,人们通过修练,吸收空气中的脑元素来提升自己的智力。而江陵作为这个世界的召唤人,属于极为特殊的一类群体……在这充满脑元素的世界里,连杀人方法,都是别具一格。你见过……颜色会杀人吗?-------------------------------------请大家不要忘记收藏推荐。
  • 微光就在下一秒

    微光就在下一秒

    家境,命运,仅仅留下的微光,易忆将如何决择。也许下一秒就会出现微光!
  • 妖孽总裁快快追邪媚女神请接招

    妖孽总裁快快追邪媚女神请接招

    寒月,他身为杀手榜上的榜首,但是在这时候他被自己最亲爱的好朋友夏银和他的男人害死后,局然时分狗血的反穿到了现代,就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运见了-个大总栽,大总栽宠他,愛他,
  • 极度梦魇

    极度梦魇

    罗伊是个普通的高中学生普通到几乎没有什么优点如果非要找出他有什么特殊的话那就是他经常做梦——到了频繁的地步每晚都做梦而且总是梦到奇怪的场景古代的现代的未来的他很期待自己可以得到什么古老的传承接着就可以像无数主角一样无敌英勇光辉伟大但是很可惜他什么都没有得到他只是一年又一年的做梦再做梦就在升高二的暑假里面..有一天晚上他梦到了一幢房子命运就此改变...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传世之路

    传世之路

    当你面临绝境时总是盼望着奇迹出现,但出现的奇迹的概率有多大呢?只有用永不服输的气势来面对绝境,才能证明奇迹的存在!
  • 只属于我的全民校草

    只属于我的全民校草

    当霸气女主遇上萌萌哒校草,错把校草把流氓暴打一顿,一场打出来的恩怨情仇,看女主如何驯服乖乖校草